2型糖尿病外科手术治疗现状与展望

合集下载

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临床路径及其探讨

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临床路径及其探讨
后 4次邀 请 国 内外知 名 专 家来 温 州进 行 该 领 域 的 学 术 交流 ,归 纳 温 州地 区在 该 方 面的 手 术 经验 和 随 访 数 据
结 果,结合 专题讨论的意 见和 国内外指导性意 见,从 而形成规 范化 文件并在实践中反 复修正。结果:最终 正 式形成 了国内首个 “ 型糖尿病外科 治疗 临床路径” 2 ,并进行初 步 临床实践。结论 :初 步临床实践表明 ,
ac ademic rese arch nd s nd a ta ardiz c1i ed nic t hera pies. Metho ds: T do he mest an fo ic d rei gn
exp erts wer i e nv ed it to se a ries of s mi e nars in Wenz hou for ac ad mi ex e c cha nges on t his
Af ii ted ospi a1 fi a H t of We hou edi nz M cal ol C leg e. du ng 01 to 0l ri 2 0 2 2. Th s gic e e ur al xpe ri— enc and e fol1 ow— d up ata o Wenzh we co1 f ou re lec ted, c ombi ned with the s ugg esti o the on f
T cl ni al at wa a d ts v u he i c p h y n i e al ati n n o o su gi al he ap fo T2 M Zt U r c t r y r D t He ngll ank, JS ANG
F i h o H N i o e g,T i  ̄ . T e Me a o i 毋 B r a r c S r e y C nt r M S ) t i s e z a ,Z E G X a E n UJ n u h tbl c a i t i u g r e e ( B C , he F r t

2型糖尿病手术治疗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概况

2型糖尿病手术治疗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概况
郑成竹教授指 出: 适应证 的选择 不应 局限于 B MI 的水平 , 而
3 . 2 其他常用术式及其特点
( 1 ) B P D: B P D具 有更好 的减
肥效果 , 且胰 岛素抵抗 能够 基本 纠正” 。但其 术后 常致肠 道功能紊乱 、 严重营养 不 良。也 有学者指 出 ” , B P D也可 有效改善非过度肥胖 的 T 2 D M、 B MI >5 0 k g / 1 1 , 1 2的患 者血糖
平的游离脂肪酸能够 改善甚 至提 高胰 岛素 的敏 感度 , 因
不同 胃肠重建 方法 对术 后血 糖影 响存 在 较大 差异 j 。
迄今为止 , 对T 2 D M 的手术方式 包括 : 胃转 流术 ( R Y G B) 、 胆 胰转流术 ( B P D) 、 腹 腔镜 可调 节 胃捆绑 术 ( L A G B ) 、 回肠 间 置 胃袖套状成型术 ( Ⅱ一 S G ) / 回肠 间置 胃袖套状 成型转 流术
特殊类 型的糖 尿病 。此 外 , 合并严重 糖尿病并 发症 、 胃肠 功能紊乱 、 中重度糖尿病性 胃瘫也不在手术范 围内 。
3 手 术 方 法
4 外科手术治疗机制
4 . 1 摄 食减少和体重 减轻
在R Y G B治疗 T 2 D M 中, 切除 ; 同时 , 肌 间的 乙
部分 胃体后 , 食物摄入较术 前明显 减少 , 使 得 乙二腈水 平增 高( 它具有提高胰 岛素 敏感性 的作 用 ) 酰辅酶 A氧化酶 ( 具有 降低胰 岛素敏感性 的作用 ) 的表达下 降 , 总体 提高 了胰 岛素 的 敏感 性 。此 外 , 早 前有 研 究证 明, 高水平 的游 离脂 肪酸 能够诱 发胰 岛素 拮抗 ,而低水
2 型糖尿病 ( T 2 D M) 。1 9 9 5 年P o r i e s 等I 报道 , 约8 2 . 9 %的 肥胖且 伴有 T 2 D M 的患者在 实施 了 胃旁路手术 ( R Y G B ) 后,

糖尿病微创手术

糖尿病微创手术

糖尿病微创手术糖尿病是“健康的杀手”,一直以来不断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如今一种新型治疗方法胃转流技术,除了能够彻底治疗好2型糖尿病这种慢性疾病,还能让糖友远离并发症的威胁,保存性命。

2011年,中国医师协会把胃转流手术写入了《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国医学最高权威机构已经把胃转流手术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规有效疗法。

2011年世界糖尿病日当天,中央电视台以新闻的形式也报道了胃转流手术可以治愈糖尿病。

对此,2型糖尿病的治疗,理应采取胃转流手术。

糖尿病微创手术陶主任讲:微创手术治疗糖尿病目前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建议患者做开腹手术效果会更好。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衰竭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而胃转流手术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改变了食物在胃肠道的流经途径,使高浓度的营养物质提前进入肠道远端,刺激肠道远端的多种相关功能细胞的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改善胰岛功能,从而实现了降低体重、临床治愈2型糖尿病。

146例二型糖尿病证明了胃转流手术后糖代谢改善的事实1995年美国医学家,Pories完成了对146例二型糖尿病人胃转流手术后随访14年的临床观察,发现胃转流手术后糖尿病的达标率可达80%以上。

2004年胃转流手术在美国已经极为普遍,我国引进后到现在,数万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长期随访达标率93%的以上。

反复证明了胃转流手术后糖代谢改善的事实。

【李燕接受胃转流2型糖尿病患者】李燕患Ⅱ型糖尿病已有五年之久,五年前,由于多饮、多食、多尿伴消瘦,去多家医院检查,最终确诊为Ⅱ型糖尿病。

在这五年里,奔走在各大医院之间,一直靠注射胰岛素维持,没有哪一种方法能够彻底治疗。

李燕丈夫在网上看到一家治疗糖尿病的专科医院——济南糖尿病医院,经查找众多资料之后,感觉口碑很好,遂带李燕来治疗,没想到经过“胃转流”手术之后,患者三天便可下地行走。

并且,餐后血糖监测降至正常,开始停用降糖药物。

腹腔镜下胃旁路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腹腔镜下胃旁路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指标 术前 —T不万—— ——i ——
BMI 30.8 ̄2.4 27.9 ̄2.6 26.4 ̄Z.5 24.6i3.1# 24.022.2#23.5 ̄1.9# F日G(frII L)l1.5 ̄2.6 7.3i2.1 6.5 ̄1.6 6.2 ̄2.O# 5.9 ̄1.2# 5.7 ̄1.1# Hb c( ) 10.2 ̄1.8 8.4i0.9 6.9 ̄1.3 6.3 ̄1.7# 6.220.9# 6.0 ̄1.3#
1164 EL
塑塑
堕 !!垒


2Ol3年第 26卷第 9期 睡学理 论与甄 嗣目}
腹腔镜下 胃旁路术治疗 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蒋李 园 南 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省南 阳市 47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 胃旁路术 (LRYGB)治疗 2型糖尿病 的临床疗效 和价值 。方 法:根据体重指 数 ,选 取我院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 24例 ,均行 LRYGB治 疗 ,观察 记 录患 者手术前 、后 的体重 指数 、空腹血糖 、糖化 血红蛋 白变化情况。结果,24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 ,并接受术后 12个月随访。BMI变化 :术后 12个月 ,24例患者体重指 数较术前下 降(P<0.O1)。糖尿病 治愈 情况 :15例 (62.5M)患者治 愈,7例 (29.2M)患者 血糖得 到有 效控 制 ,2例 (8.3 )患者血糖得到改 善。所有患者 未发 现明显手术并发症 。结论 :腹腔镜下 胃旁路术治疗 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 值得推广 。 关键 词 腹腔镜 胃旁路术 2型糖尿病 中 图分 类号 :R587.1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001—7585(2013)09—1164—02
者的 BMI、FBG、HbAlc和药物使用情况 。给予饮食 营养指 导 ,嘱患者于术后 1个 月内制酸护 胃,长期 口服钙 片和复合 维 生 素 。 1.4 疗效判定 参照 ADA制定 的标准 。具体 见表 1。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完整版)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完整版)

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9完整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Chinese Society for Metabolic & Bariatric Surgery,CSMBS)于2014年组织国内减重代谢外科及内分泌科专家共同制定了我国首个减重代谢外科指南——《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2014)》[1]。

在该指南的指导和规范下,尤其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成立后,我国的减重代谢外科取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全国各地区相继建立了临床研究中心,并开展了多中心合作,不断积累详实的多中心临床数据。

我国减重代谢手术已经由2014年的4000例增长到1万例以上,术式方面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没有明显差异[2-3]。

2017年,美国和欧洲肥胖代谢外科指南进行了相应更新,包括胃束带手术(AGB)等治疗方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4-5]。

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甲状腺及代谢外科学组联合CSMBS组织专家对2014年版指南进行修订和更新,参考西方国家指南及立场声明更新,并采纳我国近5年的临床数据及相关文献,在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术前评估与准备、术后并发症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说明,以更好地适应减重代谢外科的发展,规范疾病的治疗,共同推进学科健康快速发展。

1 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1.1 手术适应证单纯肥胖病人手术适应证:(1)BMI≥37.5,建议积极手术;32.5≤BMI<37.5,推荐手术;27.5≤BMI<32.5,经改变生活方式和内科治疗难以控制,且至少符合2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综合评估后可考虑手术[6-7]。

(2)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参考影像学检查提示中心型肥胖,经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广泛征询意见后可酌情提高手术推荐等级[8]。

(3)建议手术年龄为16~65岁。

注:(1)代谢综合征组分(国际糖尿病联盟定义)包括:高三酰甘油(TG,空腹≥1.70 mmol/L)、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男性空腹<1.03 mmol/L,女性空腹<1.29 mmol/L)、高血压(动脉收缩压≥130 mmHg或动脉舒张压≥85 mmHg,1 mmHg=0.133 kPa)。

腹腔镜胃旁路手术促进肥胖型Ⅱ型糖尿病好转

腹腔镜胃旁路手术促进肥胖型Ⅱ型糖尿病好转

腹腔镜胃旁路手术促进肥胖型Ⅱ型糖尿病好转【摘要】目的评价经腹腔镜胃旁路手术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

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9月期间98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按照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实施腹腔镜胃旁路手术。

术后6个月检测患者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空腹C肽等指标。

结果与手术前BM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空腹C肽相比,术后6个月四个指标分别降低了43.70%、38.80%、22.04%和50.27%(P<0.01)。

与术前抑胃肽(GIP)比较,术后6个月或餐后1小时血浆GIP明显降低(P<0.01)。

结论腹腔镜下胃旁路手术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良好。

【关键词】胃旁路手术;肥胖型2型糖尿病;体重指数全世界范围糖尿病患者将由2013年3.66亿人增加到2035年5.22亿人[1,2],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3]。

T2DM患者肥胖发病率却呈现逐年升高趋势,虽然胃切除手术可以减小胃的容积,有效的降低食物的摄入与吸收,但是却不能减少能量的摄取与糖代谢负荷[4]。

腹腔镜下开展的胃旁路手术(laparoscopicRoux-en-Y gastric bypass, LRYGB)可以通过改变消化管道解剖学结构和功能,在不用禁食的条件下,也能较好的控制降低血糖的效果[5]。

齐齐哈尔地区高血压、脑血管疾病、肥胖等疾病比较高发,观察LRYGB对本地区肥胖型2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普及LRYGB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本试验得到齐齐哈尔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同意。

2014年1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的患者。

平均年龄61.92±2.25岁(20岁-65岁);男62例,女36例。

所有患者术前均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胃转流手术治疗二型糖尿病可靠吗?

胃转流手术治疗二型糖尿病可靠吗?

胃转流手术治疗二型糖尿病可靠吗?不打针不吃药告别糖尿病?作为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一员,你可能还在不断地打针吃药,还在苦恼血糖难控制,胰岛功能被损害。

济南糖尿病医院了解到,目前Ⅱ型糖尿病治疗主要采用内科疗法,包括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口服降糖药以及注射胰岛素等,但往往不能很好地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美国克利夫兰医疗中心去年底公布的2013年十大医疗创新排行榜上,手术根除Ⅱ型糖尿病的新技术----胃转流术位列榜首,这给众多Ⅱ型糖尿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济南糖尿病医院获悉,胃转流术是国际糖尿病联盟、美国糖尿病协会公认的一种糖尿病治疗新方法。

以美国为例,通过胃转流术治疗糖尿病的病例仅2008年就超过10万例,胃转流术治疗Ⅱ型糖尿病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美国已经将其写入了《糖尿病防治指南》。

鉴于此,中国糖尿病防治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去年初在北京召开学术交流会,旨在推动手术治疗糖尿病新方法在中国良性发展。

胃转流手术改善系列并发症、根治部分患者目前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手术方法,主要是胃转流手术(GBP),这项手术最早用于治疗肥胖症,由于很多肥胖症患者同时也是糖尿病患者,实施胃转流手术后,患者糖尿病也同时得到治疗。

该手术的创始人、美国纽约长老会医院的鲁比诺教授认为,这项手术本身对血糖具有调节效应,不仅可以缓解大多数Ⅱ型糖尿病患者病情,改善由糖尿病引起的系列并发症,如高血压、高血脂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等问题,而且对部分患者可以达到治愈目的。

临床实验还发现,Ⅱ型糖尿病发病早期患者,手术后血糖控制效果更好。

胃转流术为什么可以治疗Ⅱ型糖尿病?胃转流术为什么可以治疗Ⅱ型糖尿病?据济南糖尿病医院普外科陶世强博士介绍,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衰竭是Ⅱ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而胃转流术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外科手术改变胃部食物的生理流向,减少营养吸收,改变肠道激素分泌,消除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功能,纠正脑神经核功能紊乱,从而降低体重、根除Ⅱ型糖尿病。

高博士强调,患者一般术后血糖即有明显下降,大部分患者出院后血糖恢复正常,糖尿病并发症逐渐消失,半个月基本康复。

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并发症分析报告

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并发症分析报告

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并发症分析报告
一、并发症类型及发生率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心血管病变、神经系统病变、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

根据研究数据,心血管病变最为常见,是神经系统病变和视网膜病变。

感染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尤其
在冬季和气候变化较大的季节。

二、并发症与患者基线特征的关系
我们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年龄、性别、病程、血
糖控制情况等因素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男性患者更易发生心血管病变和感染,
而女性患者则更易出现神经系统病变。

病程较长的患者,并发症发生
率也较高。

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

三、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等危险因素。

定期进行
并发症的相关检查,如心电图、眼底检查、肾功能检查等,以便及早
发现并干预。

患者还应加强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对于已经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临床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
方案。

例如,心血管病变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神经系统病变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神经营养药、抗抑郁药等;视网
膜病变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激光治疗或手术治疗。

四、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型糖尿病外科手术治疗现状与展望 摘要】目前,全球2型糖尿病不断增加,目前较成熟可靠的治疗仍为内科降糖药物,但并不能够完全阻止其并发症的发生。外科手术发现部分2型糖尿病血糖可有效降低,手术治疗有可能是2型糖尿病新型有效的治疗方式,其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 【关键词】2型糖尿病 手术治疗 治疗机制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 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紊乱,以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为多见,占糖尿病总数的90%左右。目前全球T2DM不断增加,尤以我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更明显。据2009年公布的我国最新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目前我国城镇人口中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4000万,患病率达11.6%,已成为世界糖尿病人口最多的国家[1]。其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对T2DM的病因并不十分明确,其危害严重,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问题公共卫生。而对T2DM的治疗经典方法(一般治疗、饮食运动治疗、口服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等)虽能有效降糖,但血糖控制仍不够稳定,不能避免糖尿病所致的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及病情的进一步加重[2]。仍需不断探索发现新的治疗途径。1982年,Pories等[3]在手术治疗肥胖症时,偶然发现合并有T2DM的患者术后体重减轻的同时血糖也恢复了正常,且可不再采用降糖措施。这引起了医师们的极大兴趣。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肥胖外科手术在T2DM患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原有肥胖外科手术方式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手术方式。但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文对其作一综述。 1.外科治疗T2DM的历史回顾与现状 T2DM外科治疗源于肥胖外科,肥胖症的外科治疗早在20世纪50年代业已开始。1954年,由Kre-men和他的同事Linner首先报道了空回肠旁路手术,随后又出现了胆胰转道术(BPD ),胃转流手术(胃旁路术,GBP,ROUX-EN-Y GBP),胃成形术(VBG)以及胃捆扎术(GB)等不同的术式[4]。其中,由于其手术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或减肥效果差,空回(结)肠术及胃成形术已基本淘汰。胆胰转流术虽然操作难度较大、手术并发症较多,但减肥效果最佳,所以报道仍不少。同时,由于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胃旁路术已成为目前美国应用最广的减肥术式,而腹腔镜可调节式胃捆扎术则在欧洲最流行[5]。不同术式的减肥手术对T2DM的治愈率存在较大差别,GBP和BPD对并存的T2DM治愈率达83%~86%;非转流的减肥手术,如可调节捆扎带胃缩窄减容术、袖状胃成形术等治疗T2DM治愈率10%,其中以GBP的治愈率最高,可达83%~95%,是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的一种治疗T2DM和(或)肥胖症的术式[6]。 2.手术方式 2.1术式选择 对于术式的选择,一般选用GBP术式。1969年,Mason将其他方式的GBP改进为RYGBP,由于手术效果良好、并发症相对较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该术式一直被推崇为肥胖外科的首选术式,也是目前糖尿病外科最流行的术式[7]。 2.2手术方法 (用线型吻合器)将胃切成两部分:近端小囊状的胃(15~20 mL)和远端的残端胃(约占胃容积的95%);于Trietz氏韧带下20~50 cm处分离、切断空肠,远端空肠与近端胃大弯侧吻合;近端空肠与距胃空肠吻合口远端50~150 cm处空肠壁行端侧吻合[7]。此术式使得食物不再经过胃远端、十二指肠和部分空肠上段。其Y形空肠襻的长度设计:胃肠吻合空肠襻: BMI≤25时,长度=60cm;BMI+1,长度+10,公式: 10×(BMI-19);肠肠吻合空肠襻: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1,长度=40 cm;HOMA-IR+0.5,长度+10 cm,公式: 20×(HOMA-IR+1)。手术可用常规开腹的方法,也可用腹腔镜的方法,且取得同样的疗效而且创伤较小[8]。 2.3术后并发症 手术以及术后的死亡率大约在0.5~1%,大多由肺栓塞、脓毒血症引起。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吻合口瘘、切口疝、胃肠道出血、溃疡、肠扭转、闭合袢肠梗阻、吻合口狭窄、创口感染、胆囊结石、倾倒综合症、营养不良及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缺乏(铁、钙,维生素B12,维生素D,叶酸)等[5,9]。Service等人还发现GBP术后的一种罕见的并发症—胰岛细胞增生症或称为胰岛β细胞功能亢进。他们研究发现,术后胰岛直径较对照组显著扩大,甚至还有胰岛细胞瘤的病例出现[4]。 3.胃肠转流手术治疗T2DM的机制探讨 目前胃肠转流手术治疗T2DM的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有以下几种机制。 3.1食物摄入减少及体重下降作用 这是初期观点,认为减肥手术后,食物摄入减少及体重下降,糖尿病从而得到改善,但临床观察表明术后血糖和胰岛素恢复正常远远早于体重下降[10]且术后超过规定时间后,进食能力完全恢复甚至增加,但血糖仍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11]。因此手术治疗T2DM应另有更重要的作用机制。 3.2肠-胰岛素轴改变的作用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手术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是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被旷置后引起胃肠道激素分泌变化的结果[1, 12]。调节胰岛素分泌的胃肠道激素可分为二类:一类为刺激胰岛素分泌的激素,包括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高血糖素、抑胃肽(GIP)、缩胆囊素(CCK)、胃泌素、胰泌素,其中以GLP-1的作用最强;另一类为抑制胰岛素分泌的激素,如生长抑素。糖尿病外科手术对胃肠道激素分泌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胰岛素分泌或敏感性改变的机制,目前存在两种假说:前肠假说(foregut hypothesis)和后肠假说(hindgut hypothesis)。前肠假说是指营养物质避开对胃十二指肠的刺激,减少胃肠道中抑制胰岛素分泌和(或)合成的激素(如:GIP)的分泌,从而促使胰岛素的合成和(或)释放,甚至增加了胰岛素的敏感性[13]。后肠假说是指食物刺激诱导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或)合成的肠源性内分泌激素(如:GLP-1)的合成和(或)分泌,从而增加了胰岛素的合成和(或)释放,改善了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14]。 3.3脂肪-胰岛轴学说 该学说认为, 脂肪组织通过释放脂肪细胞因子参与调节葡萄糖与胰岛素的代谢。脂肪细胞因子包括leptin、脂连素与抵抗素( resistin)。胰岛β细胞上有瘦素受体。T2DM患者中脂肪-胰岛轴的反馈机制被破坏,瘦素水平升高与脂连素水平降低,可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加剧胰岛素抵抗。术后瘦素水平降低与脂连素水平升高,β细胞的正常急性胰岛素反应恢复,可使血糖长期维持正常[15-16]。 3.4炎性介质假说 已观察到术后患者lep-tin、IL-6和TNF水平显著下降[16],认为T2DM的高血糖是由于十二指肠、空肠在食物的刺激下产生了促炎性因子,特别是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1、IL-6和leptin,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产生ACTH,使皮质激素水平升高,继而升高血糖[17]。术后由于食物转流解除了上述刺激因素,故血糖可下降。 3.5异常信号机制学说 T2DM病人由于高血糖引起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胰岛素信号应答机制出现异常,长期过度的高热卡饮食又加剧了异常的恶化,最终形成导致糖尿病的异常信号应答和胰岛素抵抗。而术后由于食物转流,避免了继续刺激产生异常的信号应答,从而改善了糖耐量和血糖异常,消除了胰岛素抵抗[18]。 3.6食欲调节学说 研究显示,胃肠释放的肽类激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弓状核来调节食欲。其中抑制食欲的胃肠激素有peptide YY(PYY)、GLP-1、胰多肽、胃泌酸调节素(oxyntomodulin)等,而Ghrelin是目前已知的促食欲激素。GBP术后Ghrelin水平的显著降低, PYY水平上升,而单纯的限制性手术如胃成形术后却无此变化,可能与GBP术后未消化的食物刺激远端回肠使PYY分泌增多有关[19]。术后上述激素的改变可引起食欲减退、进食减少,有助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20]。 3.7神经内分泌学说 通过深入研究神经内分泌机理发现:第三脑室导水管两侧新发现2对神经团,被认为是血糖和胰岛分泌的高级中枢。手术前后外周改变的神经内分泌因子对其产生影响[22]。 4.问题与展望 4.1手术适应证及注意事项 200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的糖尿病指南明确指出:(1)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 BMI≥35 kg/m2时,特别是通过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减肥手术治疗;(2)实施减肥手术患者应接受长期生活方式管理咨询与医嘱随访服务; (3)尽管小型研究表明: BMI在30~35 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减肥手术治疗对控制血糖是有益的,但目前没有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可以推荐BMI<35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减肥手术处理; (4)减肥手术的长期利益、性价比及风险,应该与常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方式进行随机对照研究[22]。因此肥胖症并存有T2DM是GBP手术明确的适应证。而近年来观察对非肥胖的T2DM患者自愿选择GBP治疗结果发现其近期疗效满意[23]。但对于手术的适应证目前仍没有统一的标准,应严格把握。在术前检查中应明确,患者血清胰岛素和C肽值升高或在正常范围,做GBP才适合。如果这2项指标降低,常提示胰岛功能不全或衰竭及1型糖尿病(T1DM)是GBP手术治疗的禁忌证。具体而言,手术治疗T2DM的适应证:<70岁,T2DM,无严重并发症;禁忌证:空腹血清胰岛素定量(Fins)脑梗死、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经久不愈的皮肤感染、并存高血压等[24]。 4.2肠-胰岛素轴各种成员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明确。 弄清这个问题不仅有助于手术效果和效率的提高,还有助于阐明糖尿病外科治疗的机制。当糖尿病外科研究者们所追求的与胰岛素相关的因子及其受体在胃肠道的定位明确以后,将启发内分泌科医生们对某些因子受体的拮抗剂或激动剂的研制,到研制成功之时,也是T2DM重新演变回一个完全的内科疾病之时。 综上所述,糖尿病外科手术治疗近20年,近年来发展迅速,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其原因可能与肠促胰岛素和血糖代谢相关激素的改善有关,但机制尚不清楚,仍需进一步研究,其应用前景也令人期待。 参 考 文 献 [1]杨进刚.中国糖尿病流行步入10. 0时代[J].中国社区医师,2009, 25(3): 3-4. [2]DETOURNAY B,CROS S,CHARBONNEL B, et a.l Managing type2 diabetes in France: the ECODIA survey[ J]. Diabetes Metab,2000, 26: 363-369. [3] PoriesWJ, SwansonMS, Macdonald KG, et a.l Whowuold have thought it? An operation proves to be themost effective therapy for adult-onsetdiabetesmellitus[J]. Ann Surg, 1995, 222(3): 339-350. [4]刘奕等.减肥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现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9,18(9):964-965. [5]杨健等.外科手术治疗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四川医学,2008,29(11):1569. [6] Sjostrom L, LindroosAK, PeltonenM, eta.l Life style, diabetes,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10 years afterbariatric surgery[J].N Eng1 JMed, 2004, 351: 2683-26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