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酸和碱的反应》是科粤版第八章第三节内容,它是酸碱盐知识的重要纽带,将其专门列为一节,说明酸和碱反应的重要性。酸和碱反应生成了盐,同时为下一节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在第一章学生就接触到了: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他们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然而对于如何能够用明显现象观察到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容易发生的原因都充满了好奇,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通过自己动手验证自己的猜想,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获得自信心和满足感。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碱中和反应,并会写化学方程式。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能够进行的方法,从而认识酸和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实质、定义和应用。

2.教学难点:从离子的角度认识中和反应。

五、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分组讨论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NaOH溶液,稀盐酸,稀H

2SO

4,

澄清石灰水,无色酚

酞,紫色石蕊,试管。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判断出反应是否发生的是( ) A.锌与稀盐酸

B.烧碱溶液与稀硫酸

C.氧化铁与稀硫酸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2.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做法中,利用了中和反应的是( )

A.用碳酸氢钠和柠檬酸等原料自制汽水

B.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与硫酸铜溶液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D.实验室用浓硫酸作干燥剂

3.化学实验常伴随明显的实验现象,但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2 mL 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振荡。然后,逐滴加入稀硫酸,同时不断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现象证明:随着稀硫酸的滴入,溶液碱性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证明,上述实验过程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六、板书设计

8.3酸和碱的反应

一、酸和碱的反应

O

HCl+NaOH = NaCl+H

2

(酸)(碱)(盐)(水)

酸+碱→盐+水

中和反应: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O

中和反应的实质:H++ OH-=H

2

二、中和反应的应用

1、改良酸性或碱性的土壤。

2、处理工业废水

3、用于医药。

4、用于日常生活。

初中化学_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掌握中和反应的定义,理解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本质;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 知道酸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 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常见的酸有哪些?常见的减有哪些? 导入:2013年3月1日,京藏高速宁夏中宁段,一辆半挂车与一辆载有36吨浓硫酸的罐装车追尾,导致浓硫酸大量泄漏,腐蚀路面,一时情况危急,有关部门紧急调运大量熟石灰用来抢险。思考:为什么可以用熟石灰抢险? (一)实验10-8 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吗?能否反应,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1.学生读实验步骤,明确实验步骤,明确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分小组动手操作实验,课本60页图10-13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2)当滴入盐酸溶液的量较少时,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显碱性,溶液呈红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当滴入的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溶液变为无色,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实验中加入酚酞的作用是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反应。 (3)在实验中某同学不小心多加了几滴盐酸,这时溶液呈酸性。若要除去实验中过量的盐酸可选用的试剂是氢氧化钠。 (4)取2滴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吗?请说明理由。

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酸和碱的反应》是科粤版第八章第三节内容,它是酸碱盐知识的重要纽带,将其专门列为一节,说明酸和碱反应的重要性。酸和碱反应生成了盐,同时为下一节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在第一章学生就接触到了: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他们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然而对于如何能够用明显现象观察到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容易发生的原因都充满了好奇,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通过自己动手验证自己的猜想,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获得自信心和满足感。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碱中和反应,并会写化学方程式。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能够进行的方法,从而认识酸和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实质、定义和应用。 2.教学难点:从离子的角度认识中和反应。 五、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分组讨论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NaOH溶液,稀盐酸,稀H 2SO 4, 澄清石灰水,无色酚 酞,紫色石蕊,试管。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判断出反应是否发生的是( ) A.锌与稀盐酸 B.烧碱溶液与稀硫酸 C.氧化铁与稀硫酸

《酸和碱的反应》第1课时 教案

《酸和碱的反应》第1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酸碱的组成,知道酸、碱溶液中的共同特点;理解酸碱中和反应。 2.通过探究活动的过程,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实验,培养善于观察、总结、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逐步树立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难点】 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设置疑问】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酸、碱各自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那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酸和碱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呢? 【导入语】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在化学的世界里,解开酸和碱的奥秘。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1.酸、碱的组成 【过渡】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实验探究一】分组进行,记录现象。 【学生】观察图片,总结出酸溶液中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碱溶液中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 【教师】这就是酸、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酸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碱由金属阳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那么把具有上述特点的酸溶液和碱溶液相混合,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反应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做下面有趣的实验。 2.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探究二】取3ml稀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观察到什么现象?有没有反应发生? 实验无明显现象。 教师提示信息: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酚酞遇碱显红色,遇酸不变色。 启发学生设计实验验证上面实验的反应是否发生?各小组交流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探究三】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并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指导,完善,最终决定采取方案如下: (1)取3mLNaOH溶液与试管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 (2)逐渐往NaOH溶液中滴稀盐酸、振荡。 (3)向上述刚好褪色的溶液中再滴2滴NaOH溶液,振荡。 (4)再次滴入微量稀盐酸,振荡。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交流讨论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后,溶液变红。随着盐酸的滴加,红色逐渐变浅,最后变为无色。向恰好褪色的溶液中再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又变为红色,再滴入微量稀盐酸,红色又变浅。 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和讨论结果。

第八章8.3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

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 课题8.3酸和碱的反应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四中学贾有福 【教材分析】 1.内容概述:<<酸和碱的反应>>是科粤版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第三节的内容。 2.课标要求:新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规定为:(1)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2)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地位作用: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和复分解反应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学情分析】 什么是酸、什么是碱、如何鉴别酸或碱,学生已经熟悉,而且对酸、碱的有关物理、化学性质也有所了解,但对于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密切关系这些问题,大多数学生没有思考过,需要教师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酸碱溶液的导电性以及酸碱的特征; (2)初步认识中和反应的特征,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3)初步掌握进行中和反应的化学实验技能,能完成简单的中和反应实验; (4)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导电性实验分析总结酸碱溶液的特征; 2.通过由酸和碱反应的实验现象得出中和反应特点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化学知识对改善人们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对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及对反应实质的理解; 2.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探究中和反应的过程,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教学准备】 1.配套多媒体课件、实验视频; 2.实验仪器、药品按探究小组准备:胶头滴管、试管、小烧杯、5%稀盐酸、5%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石蕊试液。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篇1 教学目标: 学会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测试一些物质的pH。 通过对各种操作的比较及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建立正确的测试和读数方法。 让学生自主测试,拓展活动的空间,培养尊重事实的观念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 教学疑点: 不同生长时期的水果和蔬菜pH是否相同,建议测不同生长时期番茄pH进行了解。 观察头发光泽需要哪些条件,建议增强光线和利用放大镜观察。 头发耐拉力,用手拉能否准确感知?建议用测力计去测更科学。为使测出的数据具有科学性,可引导学生取几次的平均值。 重点和难点: 测试方法。 活动方式: 学生主持;分组实验。 实验准备: ①分组准备:每组有5个烧杯分别装20 mL pH为1、4、7、10、13的溶液,头发五束(同一个人的头发)。 ②稀硫酸、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 ③洁厕精、醋、洗洁精、石灰水、牙膏、西红柿、牛奶、鸡蛋、萝卜、纯碱溶液、草木灰水、泡菜水、橘子、苹果、造纸厂排放的废

水、点滴板、pH试纸、玻璃棒、镊子、小刀、纱布、放大镜、弹簧秤等。 教学过程: 师:先请同学们将5束头发分别放进盛有不同pH(1、4、7、10、13)溶液的小烧杯中,等会观察。 师:再请同学们看61页内容,回答,我们从书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溶液的pH<7显酸性,ph>7显碱性,pH=7显中性。 生2: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 反思: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做主持,本身就是对能力的训练,把讲台让给学生,同学们相互理解与支持,合作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行为和表达更具有学生自身的特点。但主持人和同学们是处于同一知识平台,随时需要老师的指点,老师在课前要帮助主持人理好提纲。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用pH试纸来测一些物质的pH。今天的主持人为A(男)同学和B(女)同学。(主持人上台) A:说是主持,我们会和同学们一样,也要做实验,我们一起做,一起讨论。 B:各组还要把结果写在黑板上,看哪组做得最好。(两位主持人在讲台上做) 学生分组实验:测稀硫酸、稀盐酸、水、氢氧化钠溶液的pH。(老师在黑板上画表) (学生自由上台在黑板上板书实验结果) A:有11个组的数据都一样,请问第八组的数据为什么有差别呢? 第八组同学:我们是按照要求做的,所得出的就是这个数据。 B:你们坚持这个结论吗? 第八组同学:坚持,我们同组同学刚才讨论过,可能是我们所测的液体和大家的不同。 A:是不是这回事,这可要问老师了。 师:我要向第八组同学表示钦佩,这组的液体和大家的确实不同,我向其中多加了水。他们做学问能置疑,能尊重事实。我们要向他们表示祝贺(鼓掌)。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优秀9篇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优秀9篇 【设计理念】 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复习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酸和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问题探究法。讨论归纳等 【复习流程】 一、酸和碱的概念 1.酸 常见酸的化学式: 2.碱 常见能溶于水的碱的化学式: 二、酸和碱的物理性质 浓硫酸 浓盐酸

状态 气味 密度 打开瓶口的现象 naoh ca(oh)2 俗名 颜色。状态 溶解性 露置在空气中的现象三、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稀盐酸 稀硫酸 酸的 化学性质 指示剂 1.使石蕊溶液变色 2.使酚酞溶液变色

zn+hcl- fe+h2so4- 金属氧化物 fe2o3+hcl- cuo+h2so4- 碱 fe(oh)3+hcl- cu(oh)2+h2so4-盐 agno3+hcl- bacl2+h2so4-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碱的 化学性质 指示剂 1.使石蕊溶液变色 2.使酚酞溶液变色

氧化物 co2+naoh so2+naoh co2+ca(oh)2— 酸 naoh+hcl ca(oh)2+hcl— 盐 cuso4+naoh na2co3+ca(oh)2 例题: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能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四、ph应用 1.溶液酸碱度测定方法 在_________或___________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__________或 ________将被测液滴到_______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____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 2.向盛有naoh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____色,此时溶液的ph____,向此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直至溶液刚好无色

《8.2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

《8.2 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中和反应的特征,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2.初步掌握进行中和反应的化学实验技能,能完成常见的中和反应实验。 3.初步了解溶液酸碱度的含义,了解pH的变化范围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 1、通过由酸与碱反应的实验现象得出中和反应特点的过程,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根据探究实验认识到溶液酸碱度的广泛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由此感受到化学知识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2.通过用pH表示酸碱度的学习,体验到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到酸碱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 认识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 2. 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语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胃舒平可以治疗胃病,涂稀氨水可以减轻蚊虫叮咬后的痛痒。这是什么道理呢? 导语二:在农业生产上,通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这是利用了熟石

灰的什么性质呢? (合作交流) 一、中和反应: 活动1:[实验]取少量NaOH 溶液于烧杯中,滴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再在溶液中滴入盐酸溶液(边滴边搅拌) [提问]我们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呢?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小结]溶液颜色变成了无色。说明NaOH 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 反应如下:NaOH HCl NaCl H O +=+2 活动2:[讲解]实验证明,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如: 224242NaOH H SO Na SO H O +=+ KOH HCl KCl H O +=+2 Ca OH HCl CaCl H O ()22222+=+ 活动3:[讨论]中和反应的特点。 [归纳] 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小结]1、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2、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活动4:[提问]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呢? [投影]展示有关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系列图片。 [归纳] 1. 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在土壤里,由于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会生成有机酸,矿物的风化也可能产生酸性物质。使用有些无机肥料,也会使土壤呈酸性。另外,近年来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活动1【导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在腌制皮蛋的过程中生成了碱,所以皮蛋吃起来有涩味,如果我们在吃皮蛋时蘸少量的食醋就能去除皮蛋的涩味。这里头蕴含着什么样的化学原理?是不是食醋中含有的醋酸和皮蛋中的碱发生了化学反应呢?带着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活动2【讲授】知识储备 首先,我们复习下前面学过的两个知识点: 1、酸和碱分别与指示剂反应 酚酞遇酸_____,遇碱变____;石蕊遇酸变____,遇碱变______。 2、HCl在水中会解离出______和______;H2SO4在水中会解离 出______和______; 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______和______;Ca(OH)2在水中会解离 出______和______。 活动3【活动】探究一:酸和碱是不是会发生反应 从第2点可以看出,酸都有氢离子,都显酸性,碱都有氢氧根离子,都显碱性,如果这一酸一碱的物质发生反应,会有什么现象?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第一个问题:酸和碱是不是会发生反应。 有的同学就想了,那还不简单,拿支试管,往里头加点碱,再往里头加点酸,看看现象不就OK了。 (1)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2)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盐酸溶液。 发现实验没有现象,是不是就说明酸碱不发生反应? 活动4【讲授】板演、分析 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现在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消失了,生成了其他物质。 NaOH+HCl = NaCl+H2O 像NaCl这样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物质,我们称之为盐。 再举例:其实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学生仿写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 Ca(OH)2+2HCl = CaCl2+2H2O 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

化学《酸和碱的反应》第1课时 教案

化学《酸和碱的反应》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酸和碱的定义; 2.学习酸和碱的性质; 3.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掌握酸和碱的定义及性质; 2.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1.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表达方式; 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 板书讲解法、试验演示法、讨论质疑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今天我们要学习酸和碱的反应,你们知道酸和碱是什么吗?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酸和碱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二、讲解(20分钟) 1.酸的定义、性质 酸是一种化学物质,它的定义是指含有氢离子(H+)能够在水中释放出来的物质。酸的特性包括酸味、酸性强、能够腐蚀

金属、使染料变色、产生气泡等。 2.碱的定义、性质 碱也是一种化学物质,它的定义是指能够接受氢离子(H+) 的物质。碱的特性包括苦味、碱性强、能够腐蚀皮肤、能够中和酸等。 3.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表达方式 酸碱中和反应指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相互反应,把酸和碱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相互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的表达方式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 HCl+NaOH→NaCl+H2O。 三、试验演示(15分钟)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酸和碱的性质以及酸碱中和反应,我们将进行下列实验演示。 1.酸碱指示剂的演示 将酸碱指示剂滴在酸和碱的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2.烧红砖的演示 先将红砖洗干净,浸泡在酸和碱的溶液中,观察红砖的变化。 四、小组合作(20分钟) 为了更好地巩固知识,大家将分成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酸碱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然后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在课堂上分享给其他小组。 五、结语(5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及其表达方式,并且进行了实验演示和小组合作,体验了科学实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一种典型的中复分解反应,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过往的教学基础上,展开知识迁移,构建形成完善的知识逻辑链条。中和反应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很多生活现象的原理都是源自于此,同时这一内容,也是初中、高中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必须要得到重视。 二、教学目标 第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了解酸和碱的物理性质,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以及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基本应用。 第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根据实验明确中和反应的具体是内容,明确酸和碱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具体的反应过程。 第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借助实验进一步推理出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关系并且形成相应的模型,并且运用模型解决、解释、分析化学问题。 第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自行设计酸和碱中和反映方案,并且将方案落实到实际,通过实际探究展开系统的分析。 第五,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了解“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让化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强化学生对化学实际价值、作用形成深刻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这一课程中,教学重点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相关定义、实质、具体应用,教学难点则在于“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具体过程和相关原理。 三、教学环节 1.教学导入阶段 借助“蚊虫叮咬”这一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事件,设计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借助实验推理构建出相应的知识体系。

教师:同学们,夏天就要到了,同学们都准备了什么防蚊灭蚊的东西呀?有没有准备蚊虫叮咬后的止痒膏呢?有没有同学可以分享给我们一些止痒方法呢? 学生:提出不同的止痒方法。 【播放微课,展示不同的止痒方法,调动课堂氛围,引出教学重点内容】教师[抓住学生提出的牙膏、肥皂水等止痒手段展开引申,引导学生回顾酸碱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牙膏、肥皂水具有止痒效果吗?教师[追问]:同学们,牙膏、肥皂水在这之中的作用是什么?今天我们作为质检员,针对牙膏和肥皂的成分进行检测好不好?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打造出问题情境,进而引出下一阶段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展开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2.正式教学阶段 第一环节,实验方案设计。 教师:那么,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一个完整的判断“牙膏、肥皂水成分判断”实验流程,从而证明这其中是否含有碱成分。 学生[小组合作,展开探究]:取牙膏膏体、肥皂水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产生气泡,则证明药膏中含有碳酸钙。 设计意图:在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这一过程中,学生已经对酸碱这一元素有了一定的了解,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简单实验,判断“牙膏、肥皂水成分判断”。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也会得到调动。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生提出的实验内容可能不够完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流程做出细节上的指导。 第二环节,实验分析环节。 教师:那么,通过刚才的实验已经可以顺利证明了牙膏、肥皂水中含有碱成分,但为什么能够起到止痒效果,还需要进一步展开研究 学生[小组合作,借助教材内容,提出猜想]: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但没有任何反应,教师进一步引导思考,对实验细节进行优化。

《课题2 酸和碱的反应 》教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课本扫描见附件1)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因此,在课程标准中,中和反应体现在两个一级主题里,既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又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复分解反应的典型反应,学习本节内容能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综合起来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为下一节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另外,本课题采用实验探究,然后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归纳,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因此本节课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之一。 (二)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与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 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三)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反应实质的理解。 (四)课时划分 本课题分为2个课时,第1课时包含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第2课时包含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听到过酸碱中和这个词,但是并不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这为本课中和反应的应用做了铺垫。通过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如何鉴别酸和碱的方法,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并且知道了强酸、强碱具有腐蚀性,学会了在实验中正确操作,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1

沪教九下《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1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以及热量的变化。 ②②盐的组成,并能初步判断盐类物质。 2、过程与方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酸、碱、盐对人类生活与社会生产的重要性 二、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学生对酸和碱性质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所认识 2、教学重点:认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反应中的酸碱性变化和热量变化。探究金属活动顺序并能对简单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3、教学难点:从中和反应中酸碱性的变化,设计实验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4、课型:探究、讨论 5、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中和反应 【设问】如果把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会有什么变化呢? 【活动与探究】 1、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2~3滴酚酞溶液,测溶液的温度,用滴管取盐酸逐滴加入,到溶 液刚变为无色时停止加入盐酸。溶液的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溶液的温度有什么变化? 2、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加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颜色又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 什么? 3、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放入蒸发皿中,加热到干,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小结】酸 + 碱→盐 + 水 中和反应 【交流与讨论】194页 学生完成后交流 【拓展视野】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有沉淀生成 2、有气体放出 3、有水生成 【作业】每课三练18 【板书】 中和反应酸 + 碱→盐 + 水 【教后小结】 第二课时盐 【交流】酸的组成特征?碱的组成特征? 【探讨】盐的组成特征?

【提问】你知道哪些盐?它们有何共同之处? 【讲述】依据盐的组成,根据阴、阳离子的组成分类,将盐分为钠盐、钾盐、钙盐等、还可分成盐酸盐、硫酸盐、硝酸盐、碳酸盐等。 【交流与讨论】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过哪些物质能与盐溶液反应? 【小结】 1、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2、酸+盐一新盐+新酸 3、碱+盐一新碱+新盐反应物都可溶 4、盐+盐--新盐+新盐反应物都可溶 【交流与讨论】查阅附录四,探讨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盐水中溶; 硝酸盐入水无影踪; 盐酸盐(指氯化物)除去银,亚汞; 硫酸钡、铅水不溶。 【要求】学生记忆盐的溶解性 【练习】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问的关系如下: 活泼金属+酸→盐+氢气 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酸+碱→盐+水. 酸+盐→新酸+新盐 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碱+盐→新碱+新盐 金属+盐→新盐+新金属 盐+盐→新盐+新盐 从以上的归纳中,我们可以看出,各类物质的相互反应中,都有盐类物质生成。所以,我们可以联想到制备盐类的途径,方法有很多。 [想一想] 请用五种方法制备ZnCl2。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作业】每课三练 【板书】一、盐的化学性质 1、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2、酸+盐一新盐+新酸 3、碱+盐一新碱+新盐(反应物都可溶) 4、盐+盐--新盐+新盐(反应物都可溶) 二、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盐水中溶;硝酸盐入水无影踪;盐酸盐(指氯化物)除去银,亚汞; 硫酸钡、铅水不溶。 【教后小结】 第三课时金属活动性 【提问】你知道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吗?请提出你的假设,并设计实验检验你的假设是否正确。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等奖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等奖教学设计)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同时还为高中研究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因此,在课程标准中,中和反应体现在两个一级主题里,既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又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复分解反应的典型反应,研究本节内容能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综合起来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研究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为下一章盐的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 (二)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由过程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经由过程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着手理论的能力和 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加强研究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 责任感。

优秀课例: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优秀课例: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例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学习主题的大概念导引课。该内容的学业素养要求在于能依据物质的类别列举一些简单的盐;能通过实验说明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能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从物质类别的视角,依据中和反应初步预测酸和碱的主要性质,设计实验方案,分析、解释有关的实验现象,进行证据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能基于真实问题情境,依据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初步分析和解决相关的综合问题,从辩证的角度初步分析和评价常见的酸和碱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借助指示剂判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手段获取化学事实。 2.通过对物质构成的分析,初步形成盐的定义。 3.通过对“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示意图”的分析,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初步了解中和反应发生的原理;并能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通过典型实例,引导学生基于物质性质对物质应用进行分析和解释,促进学生“性质决定用途”观念的形成。 5.充分发挥实验功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实践和动脑思考的机会,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在反思和交流的基础上,提炼

研究物质反应规律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三、教学思路 四、教学过程 夏季来临,蚊虫兴起,它不仅会使人感到痛痒,还会传播各种疾病,危害健康,夏季防蚊虫叮咬有妙招,你有几招?其原理是什么呢?我们就从今天的学习中找出答案。 接下来我们掌握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氢氧化钠和盐酸是否发生反应 【学习任务1】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酸和碱,我们知道: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碱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那么,酸与碱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呢? 今天我们以盐酸与氢氧化钠为例,来探究酸与碱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酸和碱中和反应教案

生活中的酸和碱 酸碱中和反应(第2课时) 一、设计思想 学生在生活中能感受一些有关酸碱的知识,但对酸碱反应的原理不清楚;在上学期学习过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这为引入本课做了铺垫。初三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实验基本操作和简单的实验方法,感受了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等方法,这为本课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小组探究实验,完成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课的设计以胃酸过多的治疗原理为情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系列实验使学生认识到Mg(OH)2、Al(OH)3等碱能与盐酸、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获得中和反应的概念;然后引出NaOH和盐酸反应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和实验设计的思路;最后介绍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体会中和反应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知道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 (2)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理解借助酸碱指示剂可以判断酸溶液和碱溶液反应的发生。 2. 过程与方法 (1)感受根据中和反应的特点来设计实验方案的思路。 (2)通过实验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具体酸碱反应到中和反应的概念建构,体会共性与个性的辨证关系。 (2)通过中和反应的应用,感受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酸碱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理解借助酸碱指示剂可以判断无色酸溶液和碱溶液反应的发生。 四、教学用品 药品:Mg(OH)2、Al(OH)3、Fe(OH)3、Cu(OH)2、NaOH、KOH等碱的固体;稀盐酸、稀H2SO4、pH试纸、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 仪器:试管、烧杯、滴管、温度计、玻璃棒、玻璃片、电吹风。 媒体和教具:标签、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 五、教学流程 2. 流程说明 [1a]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溶液的酸碱性,知道酸溶液显酸性,pH<7,碱溶液显碱性,pH>7,那么,将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溶液的酸碱性和pH会如何呢,我们通过实验来看一下。 [1b] 展示两张治疗胃酸过多的胃药的标签,明确有效成分是两种碱Mg(OH)2、Al(OH)3。 [2a] 向Mg(OH)2、Al(OH)3固体中加入水,不溶解,加入盐酸,沉淀消失,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2b] 向NaOH中慢慢滴入盐酸,同时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数值的变化情况。 [3] 分析实验现象,师生互动,根据反应物和质量守恒定律,尝试书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向Fe(OH)3、Cu(OH)2固体中加入水,不溶解,加入盐酸或稀硫酸,沉淀消失,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5] 填写实验报告,描述反应前后的实验现象,用类比的方法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体会酸和碱之间发生反应的普遍性。

酸和碱的反应(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常见的碱》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1.课标中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属于课标中的“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内容之一,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生动、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设计有趣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方法,获得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亲身体验,享受到探究物质的乐趣,体会到研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对提高人类的生活和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教材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上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第二节常见的酸和碱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常见的酸后来认识常见的碱。 本节教学内容包含知识点比较多,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常见的碱的性质和用途及中和反应等。需要四个课时来完成。本节课是第三课时,主要探究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氨水的性质和用途。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盐酸和硫酸的性质和用途后,具备了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的基础和能力,为学习常见的碱奠定了学习物质性质的基础和方法。 2.学习方法方面:通过探究学习常见的酸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 三、设计思想 总的思路是先设置情景,通过“活动与探究”,让学生归纳总结常见碱的性质,通过小 和NaOH的反应,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分别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组内的讨论合作,探究CO 2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3)探究CO 和NaOH的反应; 2 (4)探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分别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用碱的有关性质解释有关生活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NaOH和Ca(OH) 的性质 2 教学难点:碱的化学性质 六、教学过程

酸和碱教学设计(共8篇)

酸和碱教学设计(共8篇) 第十单元酸和碱 一、常见的酸和碱 授课人:刘国坤 单 位:平顶山市第二十四中学 时 间:2012年5月20日 一、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知道酸和碱各自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能熟练取用酸和碱及其溶液教学重点 1、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白醋,稀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食盐水,蔗糖水,试管等。教学方法 一、引入新课: 通过实物﹙各种水果﹚引入“酸”—这些食物中都包含着一种物质—“酸” 通过实物﹙洗发水﹚引入“碱”—你可能用到了另外一种物质—“碱”。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含有酸和碱的物质,甚至连我们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酸和碱的化学反应。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常见的 酸和碱。﹙板书﹚ 二、进行新课 ﹙教师﹚本节课我们首先围绕“酸”来展开。 ﹙教师﹚请尽可能多的列举你所知道的有“酸味”的物质。﹙学生﹚…… ﹙教师﹚很多物质的味道最早都是那些勇敢的人们通过“尝味道”知道的。味道是物质性质的反映,如酸味是物质酸性的反映。但是 我们学习化学时,禁止对化学药品进行品尝。如何通过化学手段了 解其酸碱性呢? ﹙教师﹚现在我们回忆曾经学过的这样一个实验,把二氧化碳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呈现什么样的颜色呢?﹙学生回答﹚ ﹙教师﹚碳酸有酸味,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猜想,其他有酸味的物质,如白醋、稀盐酸,是否也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我们所熟 悉的其他物质,如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食盐水、蔗糖水等,是 否也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色呢? 实验是裁判,请同学们根据实验桌上给出的实验器材及药品,参照大屏幕上的方法进行探究。﹙多媒体课件展示操作方法﹚﹙分组 探究﹚取六只小试管,分别加入1-2毫升白醋、稀盐酸、石灰水、 氢氧化钠溶液、食盐水、蔗糖水,并各滴加紫色石蕊试液1-2滴, 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巡视,肯定学生的正确操作,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并提醒学生注意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如何倾倒液体……)﹙教师﹚请 学生回答结果。﹙多媒体演示正确结果﹚ ﹙交流讨论﹚由学生根据正确的实验结果,讨论,得出结论。 1、白醋、稀盐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呈酸性。 2、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呈碱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