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内镜下非治愈性切除的分析和建议重点
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追加手术的原因分析

•临床研究-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追加手术的原因分析$李焱冬 张延强① 俞江平 阮荣蔚 刘永军 陶亚利 崔 钊 朱舒文周丹萍 陈圣森 王 实(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镜科浙江省肿瘤医院内镜科,杭州310022)【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endosccpic submuccsat dissection , ESD )术后追加外科手术的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8月ESD 术后追加手术的23例早期胃癌共25处病灶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内镜下表现/ESD 病理结果及手术病理结果) 结果 早期胃癌ESD 术后追加手术的原因有病灶侵犯黏膜下层19处(76% ),分化类型差16处(64% ),脉管内瘤栓8处(32% ",阳性切缘9处(36% )0追加外科手术后病理提示肿瘤残留2例&淋巴结转移 1例)随访2-53个月,中位数17个月,无复发及死亡) 结论 侵犯黏膜下层、分化类型差/脉管内侵犯以及基底切缘阳性是早期胃癌ESD 术后追加手术的主要原因)【关键词】 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追加手术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 -6604(2020) 04 - 0300 - 04doi :10.3969/j. issn. 1009 -6604.2020.04.004Analysis of Reasons for Additional Surgery After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for Early Gastric Canccr Li Yandong $ ,Zhang Yanqiang & Yu Jiangping * , et al. $ Institute of Cancer and Basic Medicine (ICBM ) , Chinese Acodemy of Sciences ; Departmentof Endoscopy , Cancer Hospital o th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Department o Endoscopy , Zhejiang Cancer Hospital.Hangzhou 310022 , China$基金项目:浙江省公益技术研究(LGF20H160004 )** 通讯作者 & E-mait : wangshi@ zjcc. org. cn ①胃外科Correspooding author : Wang Shi & E-maii : wangsPH zjcc. org. cn+ Abstract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esons for additionat surge : after endosccpic submuccsat dissection ( ESD ) for eeriyeastric cancee. Methods The cliniccpatholocicot date of 25 lesions in 23 patients with eeriy eastric cancee who undeoentadditionai suroee after ES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Aueust 2019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oly. Endosccpic findines, ESDpathologicai resultr and sureicai pathologicai resultr were reccrded. Results The reesons of additionai suroero for eeriy eastriccancer after ESD included invosion of submucose in 19 lesions (76% ) , poor differentiation in 16 lesions (64% ) , intravoscular tumorthrombus in 8 lesions ( 32% ) , and positivo margin in 9 lesions (36% ) . After additionat suroere , tumor residue was found in 2 cases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1 case. Follow-up time was 2-53 months & with a median of 17 months. No recurrencc or deeth was found durine the follow-up period.CondsionPoor differentiation, invosion of submucosa, intravascular invosion and positivobasat incision margin were the main reesons for additionat operation after ESD in eeriy eastric canccr.+ Key Words ] Eariy eastric canccr ;Endoscopic submuccsat dissection ; Additionat surgerg与外科手术相比,内镜黏膜下剥离(endosccpic submuccsai dcsection , ESD )具有创伤小、花费少、恢 复快、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势,已广泛用于早期胃癌的治疗。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全文)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全文)一、引言胃癌系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成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 感染率高达 40%-60%,属于胃癌高发国家,每年胃癌新发病例约 40 万例,死亡约 35 万例,新发和死亡均占全世界胃癌病例的 40%,降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进展期胃癌即使接受了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5 年生存率仍低于 30%,且生活质量低,给家庭及国家带来沉重的负担。
而大部分早期胃癌在内镜下即可获得根治性治疗,5 年生存率超过 90%,大大节约了医疗资源,但是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 10%,远远低于日本 (70%) 和韩国(50%)。
《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 (2004-2010)》明确指出,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及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
因此,在胃癌高危人群中进行筛查和内镜早诊早治,是改变我国胃癌诊治严峻形势的高效可行途径。
目前,国际上胃癌相关共识主要有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 (NCCN) 指南,欧洲肿瘤内科学会 (ESOM)、肿瘤外科学会(ESSO)、肿瘤放射学会(ESTRO) 联合诊治随访指南和日本胃癌学会指南。
2011年我国卫生部颁布《胃癌诊疗规范(2011 版)》,随后印发了指导市、县级医院和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的《胃癌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但国内尚缺乏涵盖胃癌筛查与内镜早期诊治等内容的共识意见。
为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联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组织我国消化、内镜、病理、外科、肿瘤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该共识意见。
二、定义及术语1.本共识所称的胃癌包括食管胃交界部癌(贲门癌)。
2. 早期胃癌:(1)早期胃癌 (early gastric cancer):癌组织仅局限于胃黏膜层或黏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治进展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治进展随着内镜器械及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早期胃癌(Early Gast ric Cancer ,EGC)的诊断率明显提高,内镜下微创治疗也逐渐代替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
及时发现、准确诊断早期胃癌,对正确选择治疗方式、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近年来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的主要进展做如下介绍。
1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1.1色素胃镜(Ch romoen doscopy)色素胃镜是指把一定浓度的色素或染料喷洒或涂布于胃黏膜,使普通胃镜下不易发现的病灶充分显示出来,或使普通胃镜下观察到的病灶变得更加清晰明确的一种胃镜诊断方法。
目前常用于早期胃癌检查的色素主要有靛胭脂和美蓝两种。
普通胃镜检查结束后,用0.2%靛胭脂喷洒涂布整个胃黏膜或黏膜的可疑病变处,沉积在胃凹陷部位的靛胭脂呈现浅蓝色,与胃黏膜的橘红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正常的胃黏膜表现出清晰的胃小区结构,EGC 可以有以下表现:正常胃小区结构消失,表面呈现颗粒样或结节样凹凸异常,颜色发红或褪色,黏膜下的血管紊乱或消失,病变区易出血,黏膜僵硬。
美蓝为吸收性染料,常用0.2%~0.7%的溶液喷洒胃黏膜。
正常胃黏膜上皮不能吸收美蓝而不着色,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黏膜着色快而浅,胃癌细胞着色慢,需半小时以上,颜色深蓝或黑色,不易冲洗掉。
临床上靛胭脂比较常用。
1.2放大内镜(Magn ifin g En doscopy)放大内镜可观察胃黏膜的微细结构变化,以判断病变的良恶性、区分组织学类型以及判断病变的深度和范围。
观察对象主要为小凹形态(Pit Pat ter n)和微血管形态。
由于胃小凹的分型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统一的标准,关于EGC 小凹特征性表现的报道也不尽相同。
Tajiri 等[1]报道在放大内镜下,隆起型EGC 的小凹形状不规则,管状腺癌的黏膜微血管不规整,较增生性息肉或腺瘤的胃血管粗而短,乳头状腺癌的微血管长而曲折,而在凹陷型的EGC 中,小凹形态多为不规则的管状结构,并且与周边黏膜相比,病变处小凹结构较小,其中低分化EGC 的微血管为细网状和螺旋状。
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内镜下的表现分析

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内镜下的表现分析梅丽红【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endoscopic analysis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from January 2008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data and endoscopic data of these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Results In Early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age < 55 years old accounted for 30.8%, ≥ 55 years old accounted for 69.2%, men accounted for 63.3%, women accounted for 36.7%. The main symptoms were upper abdominal pain and loss of appetite, accounted for 40.8% and 22.5% respectively. The main histological types were poorly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and moderately differentiated tubular adenocarcinoma, accounting for 48.3% and 27.5%. The differentiation was 52 cases, accounting for 43.3%. The undifferentiated was 68 cases, accounting for 56.7%. The lymph node metastasis was 14 cases, accounting for 11.7%. The mucosal carcinoma was 66 cases, accounting for 55.0%, the submucosal carcinoma was 54 cases, accounting for 45.0%. Endoscopic found: The constituent ratios of antrum, stomach body, stomach bottom, cardia early gastric cancer gastric were 49.2%, 26.7%, 12.5% and 11.7%. The constituent ratios of diameter of lesion < 0.5 cm, 0.5 ~ 1.0 cm, > 1.0 cm were 14.2%, 38.3% and 47.5%. The constituent ratios of type I, IIa, IIb, IIc and III were 10.8%, 25.8%, 11.7%, 35.8% and 15.8% respectively. The 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 and depth of invasion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wereassociated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P < 0.05). The age, sex, lesion location, lesion diameter, endoscopic classification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lymph node metastasis (P > 0.05). Conclusion The men early gastric cancer is more common,the proportion of poorly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is high. The endoscopic sees the antral sinus is more, more than 1.0 cm in diameter is more, the general type is mainly type II. The lymph node metastasis rate of 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and submucosal cancer are high.%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内镜下的表现.方法选择该院2008年1月-2016年12月早期胃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内镜检查资料.结果早期胃癌患者年龄<55岁占30.8%,≥55岁占69.2%,男性占63.3%,女性占36.7%,主要症状为上腹部隐痛和食欲下降,分别占40.8%和22.5%,主要组织学类型为低分化腺癌和中分化管状腺癌,分别占48.3%和27.5%,分化型52例,占43.3%,未分化型68例,占56.7%,淋巴结转移14例,占11.7%,黏膜内癌66例,占55.0%,黏膜下癌54例,占45.0%.内镜下表现:早期胃癌胃窦部、胃体部、胃底部、贲门部的构成比分别为49.2%、26.7%、12.5%、11.7%,病灶直径<0.5 cm、0.5~1.0 cm、>1.0 cm的构成比分别为14.2%、38.3%、47.5%,大体类型Ⅰ型、Ⅱ a型、Ⅱ b型、Ⅱ c型和Ⅲ型的构成比分别为10.8%、25.8%、11.7%、35.8%和15.8%.早期胃癌的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灶直径、内镜下分型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 >0.05).结论早期胃癌男性多见,低分化腺癌比例高,内镜下见胃窦部好发,直径1.0 cm以上者较多,大体类型以Ⅱ型为主,未分化型癌和黏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高.【期刊名称】《中国内镜杂志》【年(卷),期】2018(024)002【总页数】5页(P75-79)【关键词】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点;内镜【作者】梅丽红【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人民医院内镜室,浙江杭州 31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进展期胃癌治疗效果较差,早期胃癌经有效治疗后5年生存率比较高,因胃癌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数胃癌患者无任何症状。
早期胃癌的内镜下治疗进展

·566·
ChinJGastroenterol,2018,Vol.23,No9
前哨淋巴结sentinelnodesn是指原位肿瘤细胞淋巴转移到达的第一站淋巴结该概念在乳腺癌中已应用多时为明确此概念在胃癌中是否适用日本前哨淋巴结导航术协会进行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27结果显示sn探测率阳性sn敏感性淋巴结状态判断准确性分别为9759399并建议对早期胃癌使用淋巴流域概念lymphaticbasinconcept即包含有染色淋巴结和淋巴管的区域
胃肠病学 2018年第 23卷第 9期
·565·
早期胃癌的内镜下治疗进展
温 越 俎 明 丁士刚 北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疾病,但早期胃癌治疗后的 5年生存率可高达 90%以上,因此早 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目前,对于部分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 镜黏膜下剥离术最为常用。近年来,内镜下治疗的相关观念、设备以及术式等不断革新和发展。本文就早期胃癌 的内镜下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内镜下可处理病损面积扩大促进了早期胃癌内镜下切 除扩大适应证的提出。日本胃癌治疗指南指出,满足下列条 件的早期胃癌,在无脉管浸润前提下,可作为内镜下切除的 扩大适应证:①无溃疡,分化型黏膜内癌,肿瘤直径不限;② 有溃疡,直径≤3cm的 分 化 型 黏 膜 内 癌;③ 无 溃 疡,直 径 ≤ 2cm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8]。
关键词 早期胃癌; 内镜检查; 治疗
最新ESD治疗早期胃癌共识及意见解读 PPT

绝对适应证
(有充分证据支持)
肉眼可见分化型黏膜内癌(cT1a) 病灶最大径在2cm以下 且无溃疡(瘢痕)性病灶;UL(-)
相对适应证
(仅有初步证据支持)
1. UL(-),病灶最大径超过2cm的分化型黏膜内癌(cT1a) 2. UL(+),病灶最大径在3cm以下分化型黏膜内癌(cT1a) 3. UL(-),病灶最大径在2cm以下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cT1a) 4. 只有在无脉管(ly、v)侵袭,淋巴结转移风险极低的情况下,
cT1b (SM)
绝对适应症
相对适应症 相对适应症
Dig Endosc. 2015 Aug 1. doi: 10.1111
国内目前较为公认的内镜切除禁忌证
绝对禁忌症
(有充分证据支持)
明确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 癌症侵犯固有肌层 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
相对适应证
(仅有初步证据支持)
抬举征阴性*
定义
ESD是在EM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根据不同部位、大小、浸润深度的病 变,选择使用的特殊电切刀,如IT刀、Dua刀、Hook刀等,内镜下逐渐分离黏 膜层与固有肌层之间的组织,最后将病变黏膜及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的方法
国内ESD对于在适应证范围内的早期癌的疗效数据
93.8%~100%
整块切除率
患者比例 (%)
80
绝对适应症
60
相对适应症
40 20
0 整块切除
完全切除
P=0.524 7.7 9.3
复发
一项回顾性分析纳入2005年-2011年间韩国高等教育医院的1152例ESD手术患者共计1175处病变,其中365 例和565例分别归为绝对适应症和相对适应症患者,旨在评估基于不同适应症ESD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和长期肿瘤学转归
内镜粘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护理

切除又称 胃镜下粘 膜切 除术【 引。我科 应用 内镜 下 胃粘膜切
除术成功地治愈 1 胃粘膜层病变患者 ,现报道如下。 例
药物准备 :术前 1 5分钟常规肌 肉注射 64—20 g 5 1r ,以减少 a
临床资 料
1 病例 资料 患 者 男 性 ,7 岁 ,因 “ 复 返 酸 、胸 骨 后 烧 5 反
灼感 3 ”20 4月 l t 院。患者 20 年 4月开始常 年 06年 8E入 03 于饭后 出现返酸 、胸骨后烧灼感 ,无恶 心、呕吐 ,无 腹痛 、
腹胀 ,无胸闷 、气 促 ,无 四肢 水肿 ,本 院 胃镜 检查 示 “ 胃
粘膜 中度浅 表 性 胃炎 ” ,服用 泮 立 苏 4r/天 ,1月左 右 , 0 ̄ 效果好 。20 年 2月上述 症状 复发 ,出现 呕 吐,呕 吐物 为 06 少量 胃酸 ,来我 院行 胃镜 提示 :胃 ( )粘膜 慢性 轻度萎 窦
解患者有无 麻 醉药 过敏 史 ,术前 常规 检查 血 常规 和血 型 、
心 肝 ’ 能 、心 电 图检 查 、术 前 四项 、凝 血 功 能 检查 。 ( ) 肾功 3
对常规活检难以确诊 的病 变或 胃癌 浸润深 度难 以估 计 的病
例进行较大块活检 的方法 ,后 来应用 于早期 粘膜层 胃癌 的
隆起 ,然后用抓 取钳穿过 圈套 器提起 病变 ,同 时用圈套 器 并 发症 的观 察① 出血 :观察 病人 有无呕 血、黑便 的量 、性
进无渣半流 ,采用少量多餐 ,以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 ( ) 5 药 物治疗 护理 :术后常规应用 H 受体拮抗剂或泵离子 阻滞 2
剂 ,注意其 药物 的用 法 、作 用 、副作 用 及不 良反 应。 ( ) 6
早期胃癌的内镜术后护理

---------------------------------------------------------------范文最新推荐------------------------------------------------------早期胃癌的内镜术后护理随着内镜诊断及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早期胃癌被发现并在内镜下进行治疗。
由于内镜治疗的微创性,掌握好适应证可取得与开腹手术一样的治疗效果,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可免除传统手术治疗风险,成为治疗早期胃肠道癌症的有效手段,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可靠安全的治疗方法。
根据内镜下治疗的特点,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针对性护理是内镜治疗成功的必备条件,对提高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6月—2009年11月笔者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修期间对6例早期胃癌病人行ESD治疗。
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早期胃癌行ESD治疗6例,超声内镜检查,病变位于胃黏膜下层,应用头端弯曲的针形切开刀进行ESD治疗;1例术中出现出血,转腹腔镜中心行手术治疗;1例术中消化道穿孔,返回病房经止血、制酸、预防感染等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他均无术后出血、穿孔及并发症;所有ESD剥离病变包膜完整,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
1.2方法插入胃镜仔细检查整个胃腔,行胃黏膜亚甲蓝染色,再次确认病变部位,在病灶边缘由注射针注入生理盐水抬高病变局部使其完全隆起,使病变与肌层分离,再利用多种内镜用刀切开病变周围黏膜,沿着黏膜下层进行剥离。
适用于胃任何部位的无淋巴结转移的危险性癌症病灶,操作简便。
2护理 2.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
病人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不甚了解,容易产生1 / 3紧张和恐惧心理。
因此应根据病人的心理需要、知识水平和承受能力对病人进行病情、手术及相关的心理咨询;鼓励安慰病人,使病人消除紧张、恐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