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离子交换、吸附和层析设备 - 副本
(生物制药工艺学)第八章离子交换法(ion-exchange

22
第三节 离子交换动力学
• 一、离子交换平衡
• • R代表离子交换树脂,Z1及Z2分别为离子A1和A2的
价电数。
•
表示溶液中与树脂表面的两种离子。
23
尼科尔斯基方程式
• 用m1、m2及C1、C2分别代表树脂上和溶液中的 两种离子的浓度。
• 数量关系可表示:
•
• 尼科尔斯基方程式
• K>1时 离子A1比离子A2对树脂有较大的吸引力
10
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类
• 强酸型树脂:磺酸型树脂,功 能基团为磺酸根(—SO3H)及甲 基磺酸根(—CH2SO3H),有好 的解离能力。
• 中酸性树脂:磷酸型树脂(—
PO3H2 )
• 弱酸性树脂:羧酸型树脂和酚
型树脂(—COOH ,
),
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受到抑制。
11
阴离子交换树脂
• 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 •
(生物制药工艺学)第八章离子交换法 (ion-exchange
第一节 基本原理
• 离子交换法:利用溶液中带电粒子与离 子交换剂之间结合力的差异进行物质分 离的操作方法。
• 带电粒子与离子交换剂间的作用力是静 电力。
• 电荷密度、电荷种类
2
离子交换剂
• 离子交换剂:由惰性的不溶性载体、功能基团 和平衡离子组成。
用“×”将树脂编号与交联度分开。 • 弱酸101 ×4其交联度为4%。 • 国内常用树脂命名:724;732;717
16
离子交换树脂的骨架
(一)苯乙烯型离子交换树脂
• 由苯乙烯与二 乙烯苯经过氧 苯甲酰催化聚 合而成。
• 交联度
17
18
(二)丙烯酸型离子交换树脂
第八章离子交换法1

丙烯酸-二乙烯苯羧基树脂 酚醛树脂
单体:水扬酸、苯酚、甲醛经缩聚而成 多乙烯多胺-环氧氯丙烷树脂
树脂类型
国内生产的树脂主要有:
苯乙烯—二乙烯苯型 丙烯酸—二乙烯苯型 酚醛型(水杨酸、苯酚、甲醛) 多乙烯多胺—环氧氯丙烷型
这类树脂适用于吸附交换无机离子等小离子。
大孔型树脂: 是由苯乙烯或丙烯酸与交联剂二乙烯苯的异 构体聚合,再经特殊的物理处理,使其形成大网 孔,再导入交换基团制成,它内部并存有微细孔 和大量的粗孔。 较善于吸附大分子有机物,耐有机物的污染。
三、其他类型的树脂
1、两性离子交换树脂
将两种性质相反的阴、阳离子交换官 能团连接在同一树脂骨架上,构成两 性树脂。
3、吸附树脂
吸附树脂(脱色树脂):
有较大表面积,具多孔性,吸附能力强; 但交换离子的能力很小,甚至不能交换; 多用于脱色、吸附大分子产物和除去蛋白质
等。
如:大网格树脂
4、电子交换树脂
不是进行离子交换而是电子转移; 能起氧化还原作用(又称氧化还原树
脂)。 按活性基团性质分,有两种类型:
离子交换树脂的合成
交联剂:二烯化合物(最常用的是二乙烯 苯),形成树脂的三元网状结构(不溶解 性能)。
交联度:合成时在单体相中所含二乙烯苯 含量。
分散剂:水溶性有机物—淀粉、明胶、聚 甲基丙烯酸、聚乙烯酸等;不溶或微溶于 水的无机物—硫酸钙、磷酸钙、滑石粉等。
几种主要的离子交换树脂制备方法
按聚合反应类型分:缩聚型、加聚型树脂等。
我国按活性离子来分类:强酸、弱酸、强 碱、弱碱、螯合、两性、氧化还原等7类。
第八章 吸附分离法解读

三、吸附力的本质
吸附作用的最根本因素是吸附质和吸附剂之间的作 用力,也就是范德华力,它是一组分子引力的总称, 具体包括三种力:定向力(keesom)、诱导力(Debye) 和色散力(London)。 范德华力和化学力(库仑力)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单 纯性,即只表现为互相吸引。
A.定向力 由于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矩产生的分子间的静 电引力称定向力。它是极性分子之间产生的作用力。与温 度有关。 B.诱导力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属于诱导 力。极性分子产生的电场作用会诱导非极性分子极化,产 生诱导偶极矩,因此两者之间互相吸引,产生吸附作用。 与温度无关。
物质从流体相(气体或液体)浓缩到固体表面从 而实现分离的过程称为吸附作用。 在表面上能发生吸附作用的固体称为吸附剂, 而被吸附的物质称为根据其相互作用力的不同来分类。 产生吸附效应的力有范德华力、静电作用力以 及在酶与基质结合成络合物时存在的疏水力、 空间位阻等。按照范德华分子间或键合力的特 性,通常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本质上虽有区别,但有 时也很难严格划分,可能在某些过程以物理 吸附为支配作用,而在另一些过程中以化学 吸附为支配作用。两种吸附的比较见下表:
物理吸附
吸附作用力 选择性 所需活化能 吸附速度 吸附分子层 范德华力 较差 低 快 单层或多层
化学吸附
库伦力 较高 高 慢 单层
(三)、交换吸附
1
弗罗因德利希(Freundlich)等温线
弗罗因德利希提出了如下经验公式
其对数形式是:
式中 m为单位质量吸附剂上吸附的吸附质量,c为吸 附质的平衡浓度;K和n为经验参数,可从双对数坐 标图上曲线的截距和斜率求得。
2
兰格缪尔(Langmuir)等温线
第八章层析

层 析分 类
2. 固定相的形状
根据固定相或层析装置形状的不同,液相层析法又分纸层析法、薄层层析法和柱层析法
纸层析和薄层层析多用于分析目的,而柱层析易于放大,适用于大量制备分离,是主要的层析
分离手段。
层 析分 类
3. 压力
在以固体为固定相的液相柱层析中,根据操作压力的不同,分为低压(压力一般小于0.5MPa)、中
2.阻滞因数Rf :
基本概念
Rf 流溶动质相的的迁迁移移速= 速率 同率一溶 时质 间的 流迁 动移 相距 的 距离 迁 离移
溶质的迁移距离= V
=V
能进行分配的有效 积截A面m+kd As
流动相的迁移距AV离 m =Rf
Am Am+kd
As
基本概念
3.洗脱体积VR :溶质达最大浓度时,已流出的流动相体积, VR=Vm+kdVs 滞留时间:溶质流出色谱柱所需的时间 tR=VR/Qe t0=Vm/Qe Qe:洗脱剂的流量 t0:死时间
C B A A+B
层 析分 类
5.分离操作方式 :顶替展开 又称置换,排代展开,利用一种与固定相作用力极强的置换剂作流动相,去替代结合在固定相表面的溶质分
子。优点是浓缩,单位柱长固定相的利用率最高。但各组分一个连一个的流出,界线不明,分离不理想 ;合适的置换剂不易找到。
D
A
B
D:置换剂
层 析分 类
压(压力为0.5~4.OMPa)和高压(压力为 4.0~40MPa)液相层析法;
高压液相层析法中层析介质(固定相)微细,分离精度高、速度快,主要用于成分分析。大量制备
分离常用低压或中压液相层析法。
层 析分 类
4.流动相的流动方向 轴向流层析; 径向流层析:溶质在半径方向上得到分离
第八章 土壤胶体及其对离子的吸附交换作用

第八章土壤胶体及其对离子的吸附交换作用【教学目标】●土壤胶体1、掌握土壤胶体的含义、类型和基本构造。
2、重点了解土壤胶体的性质及其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土壤的保肥供肥性与土壤胶体组成的关系,为什么说土壤腐殖质含量高的其保肥性强?●土壤离子交换作用1、解土壤产生吸收(吸附)性的根本原因、吸收类型及其产生的机理。
2、重点掌握阳离子交换作用产生的机理以及对土壤性状产生的影响。
土壤胶体是土壤中最细小、最活跃的部分,土壤胶体的组成和性质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如土壤的吸附性、酸碱性、缓冲性以及土壤结构都有很大的影响。
土壤肥力的高低与土壤胶体的组成、数量和性质密切相关,土壤胶体是土壤肥力性状赖以表现的物质基础中最精华的部分;同时,土壤胶体的形成过程也是土壤形成过程的反映,由于土壤形成条件的不同,土壤的胶体类型、含量和性质均有较大的差异。
所以,要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土壤肥力的实质,必须弄清土壤胶体的性质。
本章将着重讨论对土壤肥力影响较大的土壤胶体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关的离子交换性的一般规律。
8.1 土壤胶体8.1.1 土壤胶体的概念8.1. 1. 1 土壤胶体是一种分散系统任何胶体系统都是一种分散系统,而分散系统通常由两种物质所组成,一种物质的分子呈连续分布状态,称为分散介质;另一种物质的分子是不连续的,称为分散相,分散相均匀地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构成胶体分散系统。
在自然界中这种分散系统是很多的,如烟是微细的碳粒分散在空气里,云雾是小水滴分散在大气里,豆浆是大豆蛋白分子分散在水里等。
土壤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多元分散系统。
在一般情况下,是把土壤固相颗粒作为分散相,而把土壤溶液和土壤空气看做分散介质。
8.1. 1. 2 土壤胶体的大小范围一般胶体是指作为分散相的那些细小颗粒,其大小的上限是0.1 μm, 下限为 1nm(<1 nm属于溶液范围)。
但是胶体大小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而主要应根据表现出的胶体性质而定,如光学、电学性质等。
有色冶金原理第八章溶剂萃取和离子交换

溶剂萃取应用范围
溶剂萃取被广泛应用于有色冶金中的金属提取、有机物的分离等领域。
离子换基本原理
离子交换是利用固体层状材料具有特定化学结构和吸附性能,通过吸附和解 吸过程实现目标物质的分离提取。
离子交换应用范围
离子交换广泛应用于有色冶金中的离子分离、水处理、废水处理等方面。
溶剂萃取与离子交换的比较
溶剂萃取和离子交换都是重要的分离和提取技术,具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 围。
总结与展望
溶剂萃取和离子交换在有色冶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它们的应用将不断扩大和深化。
有色冶金原理第八章溶剂 萃取和离子交换
本章将介绍有色冶金中重要的分离和提取技术,包括溶剂萃取和离子交换, 并探讨它们的原理、应用范围以及比较等方面。
原理概述
溶剂萃取和离子交换是在有色冶金中广泛使用的分离和提取技术。
溶剂萃取基本原理
溶剂萃取是通过溶剂将目标物质从溶液中分离提取出来的过程,主要利用物 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实现分离。
《分离技术概论》第8章吸附分离

功能基团
亚氨二乙酸
基团结构式 -N(CH2COOH)2
聚胺(含聚乙烯 亚胺)
磷酸
-(NHCH2)n NH2 -PO3H2
氨基磷酸 硫醇 二硫代氨基甲酸 偕胺肟
-NHCH2PO3H2 -SH >NCS2H -C(NOH)NH2
葡萄糖胺
-N(CH2(CHOH)5H)CH3
选择性大小次序
Hg2+>Cu2+>UO22+>Pb2+>Fe3+>Al3+>Cr3+>Ni2+> Zn3+>Ag+>Co2+>Cd2+>Fe2+>Mn2+>Ba2+>Ca2+> Sr2+>Mg2+>Na+ >Au2+>Hg2+>Pt2+>Pd2+>Fe3+>Cu2+>Zn2+>Cd2+ >Ni2+>Co2+>Ag+>Mn2+>>Ca2+,Mn2+,Na+
强碱阴离子树脂
• 在相等浓度的流动相中,不同阴离子 在上选择性依次减小为:
F->OH->CH3COO->HCOO->Cl>SCN->Br->CrO42->NO3->I->草 酸> SO42->柠檬酸
强酸型阳离子树脂
• 流动相中各阳离子的选择性强弱依次 为: Li+>H+>Na+>NH4+>K+>Rb+> Cs+>Ag+>Ti+>UO22+>Mg2+> Zn2+>Co2+>Cu2+>Cd2+>Ni2+> Ca2+>Sr2+>Pb2+>Ba2+
• 对活性碳一类非极性固定相吸附剂,则次 序相反。
吸附特征及效率
优惠与非优惠吸附线
(a)优惠吸附 (b) 线性吸附 (c) 非优惠吸附 (d)S型吸附 优惠吸附等温线:溶液浓度增高,等温线的斜率减小,浓度波前沿中高浓度一端比低
浓度一端移动得快。随着时间得增加,浓度波前沿变窄,最后达到以恒定波形向 前移动;
吸附剂劣化原因
《生物制药工艺学》8离子交换

蛋白质等电点与所用交换剂
离子交换技术的应用
11
第二节 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和分类
结构
载体或骨架:惰性,不溶,具有一定孔隙的三维结构高聚物
功能基团:与骨架共价相联的,不能移动的带电活性基团 (磺酸基,羧基;季铵,胺等)
平衡离子:与功能基团以离子键维系,可移动,带相反电
强酸性苯乙烯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特点:
淡黄色球状颗粒; 化学稳定性好,耐磨性好; 在酸性、碱性和中性介质中都可使用; 交换反应速度快; 无机、有机阴离子均可交换。
丙烯酸型离子交换树脂
丙烯酸甲酯与二乙烯苯以过氧化苯甲酰作为引发剂, 聚合后碱水解即得
特点:活性基团(甲基丙酸酯)存在于单体中,交换 容量大。
110树脂:丙烯酸甲酯与二乙烯苯聚合而成。 724树脂:它是由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
和二乙烯苯三元共聚而得 。 “两次聚合”树脂 :将第一次聚合物与单体混 合物(含引发剂)搅拌混和,使聚合物吸饱单 体,然后加热进行第二次聚合
28
其它树脂
1.蛇笼树脂 由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在季胺型阴离子交换树脂
尼科尔斯基方程式
用m1、m2及C1、C2分别代表树脂上和溶液中 的两种离子的浓度。 数量关系可表示:
尼科尔斯基方程式
K>1时 离子A1比离子A2对树脂有较大的吸引力
二、离子交换速度
R-B+ + A+ R-A+ + B+ 离子交换过程: 1.A+从溶液扩散到树脂表面,称
“膜扩散” 2.A+从树脂表面扩散到交换位置,
第八章 离子交换法 (ion-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