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学概论
公安院校公安铁军培养路径探析—以湖南警察学院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为例

公安院校公安铁军培养路径探析—以湖南警察学院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为例摘要:当前时代与群众对人民警察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安院校作为公安队伍补充警力的主要渠道,人才培养工作也必须不断发展完善。
本文通过研究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现状,探寻建设公安铁军的路径,以期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真正适应新时代发展和公安工作需要的高级警务人才。
关键词:公安院校;人才培养;公安铁军一、引言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由于多种因素引导,犯罪手段愈加科技化、专业化、隐蔽化。
公安机关必须顺应时代新发展、人民新期待,更好地担负起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历史使命。
在2019年召开的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着力锻造一支有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的公安铁军”。
这明确了新时代我国公安队伍建设的根本属性、根本要求、根本使命、根本方向[1]。
公安院校作为公安队伍补充警力的主要渠道,必须聚焦新形势下警务人才专业能力培养建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探索适合公安专业人才培养的最佳路径。
本文将以湖南警察学院警务指挥与战术系为例对公安院校公安铁军培养路径进行探析。
二、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现状(一)评价体系不完善,学生学习自主性不高当前公安院校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以学习成绩和警务化管理作为主要指标,这种评价体系由学管部门和教师的监控评价为主,难以对学生进行真正客观全面的评价[2]。
在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中,多以分数来评定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很难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
同时也会导致部分学生抱有蒙混过关,投机取巧的心理。
自2016年实行全国统一公安联考以来,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学生入警率大大提高,学生平常的学习成绩一般并不会直接影响到毕业与入警。
学生大多将关注点放在大四的公安联考上,认为“入校即入警”,只要在大三大四认真学习行测、申论以及公安专业基础知识即可。
治安管理学

目 录
• 治安管理学概述 • 治安管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 治安秩序维护 • 社会治安防范 • 治安管理体制与机制 • 治安管理学的理论与应用
01
CATALOGUE
治安管理学概述
治安学定义
01
治安学是一门研究社会治安现象 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02
它以社会治安秩序为研究对象, 旨在揭示社会治安规律,为维护 社会治安秩序提供理论指导和实 践依据。
古代西方的治安管理
在古希腊和罗马帝国时期,治安管理主要体现在城市和地区 的行政管理上。例如,罗马帝国通过建立行省制度来实施治 安管理,而希腊则通过城邦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
近代治安管理
欧洲的治安管理
随着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欧洲各国开始重视城市治安管理。例如, 英国通过建立警察制度来加强城市治安管理,而法国则通过实施《拿破仑法典 》来规范社会秩序。
研究如何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建立健 全的治安应急管理体系,保障社会公共安全。
治安管理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发பைடு நூலகம்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共安全需求的不断 提高,治安管理学将更加注重理论研究与实 践应用的结合,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 与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应用。
前景展望
未来,治安管理学将在社会公共安全治理中 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治 安管理人才,为建设和谐、稳定、安全的社 会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
技术化的治安管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治安管理越来越注重技术的运用。例如,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治安管理中,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03
CATALOGUE
治安秩序维护
治安秩序的概念和特点
公安大学研究生参考书目

06治安学(涉外警务)
937
涉外警务
《涉外警务》,向党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07公安情报学(情报分析)
938
情报分析
《情报主导警务》,(英)杰瑞?莱特克里菲 著,崔嵩 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03月;《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与政府决策》苏新宁 等著,科学出版社,2008年7月
《刑事证据学》,崔敏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02行政诉讼法学
908
行政诉讼法学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姜明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03侦查学
909
刑事侦查学
《刑事侦查学》(修订本),孟宪文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刑事诉讼法教程》,崔敏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035102
法律硕士(法学)
035300
警务硕士
01刑事侦查
909
刑事侦查学
《刑事侦查学》(修订本),孟宪文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02治安管理
921
治安管理学
08刑事科学技术(痕迹检验技术)
914
痕迹检验
《痕迹检验教程》,罗亚平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09刑事科学技术(刑事图像技术)
915
刑事图像技术
《刑事图像技术教程》,杨玉柱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030109
国际法学 法医ຫໍສະໝຸດ 01法医病理学 929
法医学
《法医学》,王保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第三版
治安管理概论多选题

1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是治安管理的一项()和()任务,是治安管理的最基本的工作任务基础性,根本性2查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治安管理部门实施治安管理的()。
重要措施,基本任务3下列哪些属于治安灾害事故()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火灾,违反交通管理造成的车祸4在财产方面的治安强制措施包括()收缴与追缴,查封与扣押5治安管理手段有别于一般的行政手段,除了一般行政手段的权威性、强制性和直接性特征外,还具有()特征。
快,停放方便,羊肠小道亦能通过,无声无光,不易被违法犯罪分子发觉,便于捕捉现行犯,有利于与民众的接触,密切警民关系21巡逻的方法包括()定线巡逻与乱线巡逻相结合,一般巡逻与重点巡逻相结合,白天巡逻与夜间巡逻相结合,公开巡逻与秘密巡逻相结合22人民警察实施盘查应当是在执行()、现场调查等职务活动中。
追捕逃犯,侦查案件,巡逻执勤,维护公共场所秩序23侦破侵财案件,常常采取以物找人的方法来发现线索、侦破案件。
携物疑点主要表现在( )携带物品与身份不符,有本人说不清来源和用途的物器,有警察权威,武装性质6狭义的治安,是指治安管理。
包括()涵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治安管理工作,治安管理部门所管辖的工作7治安管理的任务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发现、控制违法犯罪活动,预防、查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预防、查处治安灾害事故8()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是治安管理的一项经常性任务。
预防,发现,查处9预防为主,保障安全原则,反映了治安管理的基本规律。
预防是保障安全的()。
手段,条件,前提,基础10治安管理法规具有以下哪些特点()具有法定效力,具有警察行政的约束力,管理主体是公安机关,采用行政决定程序11治安管理法规以发布机关为标准,分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法律,国务院批准公安部发布的规章、命令,公安部和国务院各有关部委联合发布或公安部单独发布的规定、办法、通知,地方人大常委会或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维护社会治安的法规12治安管理法规以其制定目的为标准,分为()执行性的治安管理法规,补充性的治安管理法规,部门性的治安管理法规13治安管理常用的手段有()禁止、取缔,监督检查,治安巡逻,技术防范14在人身权利方面的治安强制措施包括()留置与盘问,传唤与询问,强制带离,约束15在证照、经营权利方面的强制措施包括()扣留,吊销许可证,停业整顿16治安勤务的特点是()以完成治安管理任务为目标,是基层公安机关和民警的重要业务,具有全时空性17值班勤务的职责是()通信联络,传达命令,受理报案、控告、举报、扭送及投案者,接待群众来访、查询、求助,保卫单位内部安全18值班勤务时,对于群众报警,应当主动引导群众或报警人讲明案(事)件主要情况()及本人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
治安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治安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社会治安的概念社会治安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有安全感和秩序感的状态。
社会治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条件。
社会治安不仅涉及到个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还关系到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社会治安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维护社会治安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二、犯罪和暴力犯罪和暴力是社会治安最主要的威胁因素之一。
犯罪和暴力行为严重侵犯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破坏了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犯罪和暴力的种类繁多,涉及到盗窃、抢劫、杀人、强奸、斗殴等各种行为。
治安学研究犯罪和暴力的成因、特点、规律、预防和管理方法,以及对犯罪和暴力行为的打击和制裁。
三、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是一种极端的暴力行为,它以制造恐怖和恐惧为手段,通过袭击无辜的群众和破坏公共设施来达到其政治、宗教或意识形态上的目的。
恐怖主义是社会治安的严重威胁,它破坏了社会的秩序和安宁,侵犯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治安学研究恐怖主义的成因、特点、规律,以及预防和对恐怖主义行为的打击和制裁。
四、社会治安的维护和管理社会治安的维护和管理是国家和政府的重要职责。
在现代社会,社会治安的维护和管理需要多种手段和方法。
包括打击犯罪和暴力行为,预防和减少犯罪和暴力行为的发生,提高公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建设安全的社会环境和公共设施,发展社会治安管理的法律和制度,加强社会治安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治安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五、治安学的发展和研究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治安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治安学的研究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治安学的研究对象越来越广泛,涉及到的领域越来越多,例如经济犯罪、网络犯罪、环境犯罪等,研究内容越来越丰富。
其次,治安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如社会调查、统计分析、信息技术等,研究手段越来越先进。
再次,治安学研究的理论框架越来越完善,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观点,丰富了治安学的理论体系。
2020国开电大《治安管理概论》题库

单选题C储存民用爆炸物品应当建立(出入库检查、登记制度)D对某些有违法行为的外国人,责令其在指定时间内,通过指定的口岸离开入境国,这是指(限期出境),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或者符合其他在中国境内永久居留条件的外国人,经本人申请和(公安部批准),取得永久居留资格。
对于事故灾难的处置,主要集中在(对受害人及其家属的安抚)大型活动安全检查的主体是(公安机关)对公共娱乐服务场所、特种行业的开业审查,应会同哪个部门共同检查。
(消防部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或者符合其他在中国境内永久居留条件的外国人,经本人申请和(公安部批准),取得永久居留资格。
大型活动区别于一般活动的根本特征(大型活动体量的巨大)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承办方对其承办活动的安全负责,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责任人是(承办方主要负责人)G港澳居民短期来内地,要按照户口管理规定,办理(暂住户口登记)公民个人收养的婴儿未办理出生登记的,由收养人持(民政部门)出具的收养登记证向收养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申报出生登记。
广州市公安局建立的我国第一个110 报警服务台,正式开展110 报警服务工作的是(1986 )。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在下述哪些活动现场有权检查参加人员的身份证件。
(集会、游行、示威活动)K可以申领居民身份证的人员,是指未满(16 周岁)的中国公民。
L律师因承办法律事务查询,可以在律所所在地查询(全国)公民的户籍信息。
M煤堆、干草堆自燃属于(本身自燃)民用爆炸物品使用单位申请购买民用爆炸物品的,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提出购买申请。
N内地居民前往港澳地区,因政府公务活动的,须前往(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及其委托的省、市外事办公室办理)手续。
P盘查前,如何发现一个人的身份是否可疑,主要从其行为与时间、空间及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
下述哪项属于身份疑点。
(口音与自述籍贯不符)盘查的实施主体是(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盘查的对象是(违法犯罪嫌疑人员)盘查前,如何发现一个人的身份是否可疑,主要从其行为与时间、空间及行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
治安学概论心得体会总结

治安学概论心得体会总结治安学概论是一门涉及社会安全与治安维护的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社会治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对如何维护社会治安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体会。
首先,在治安学概论课程中,我学到了社会安全的概念和意义。
社会安全是指在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得到保障,人们能够在和谐、安定的环境中生活。
社会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关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只有在社会安全的环境下,人们才能够充分享受生活。
因此,维护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的基本任务。
其次,在治安学概论课程中,我了解到了社会治安问题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社会治安问题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成的。
例如,经济发展不均衡、社会流动性增大、人口失业、生活压力增加等因素都可能对社会治安产生不良影响。
减少这些因素对社会治安的负面影响,是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三,在治安学概论课程中,我了解到了社会治安维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社会治安维护的基本原则有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依法处置等。
预防为主是指通过加强预防措施,防止治安问题的发生。
综合治理是指多部门、多力量协同作战,共同维护社会治安。
依法处置是指依法对违法行为进行惩治,保证社会公正和秩序。
除此之外,还学习到了社会治安管理方法包括预警机制、舆论引导、智能技术应用等。
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社会治安的水平,确保社会的安全稳定。
最后,在治安学概论课程中,我还了解到了个人保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
个人在面临威胁和危险时,需要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以应对各种可能的危险情况。
这包括了了解基本的防护知识,学会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等。
只有每个人都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在社会治安面临困境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
总结起来,治安学概论课程对我的启发和帮助很大。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不仅加深了对社会安全的认识,还了解到了维护社会治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个人在社会治安维护中的重要性,要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治安学期末复习

治安学期末复习编辑人员:(曹春艳老师部分:1 、3、4章朱博修,6—8章吕松 10—12章谢松泉 2、5、3—14章雷柯刘霞老师部分:杨小鹏)第一章治安学绪论(选择、判断)一、治安管理的本质特征:1社会性 2变迁性 3长期性治安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治安防范第二章中外治安史(一)我国设置最早的专门治安机构—亭(二)秦早在商鞅变法时就建立了户籍制度(三)1950年7月至8月,公安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治安行政会议(三年后第二次)第三章治安管理的职能和任务一、治安管理职能1、管理职能2、保护职能3、专政职能4、服务职能二、治安管理任务(简答)1、预防、发现和控制违法犯罪2、预防和查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3、预防和查处治安灾害事故4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于人民群众四、治安管理方针(24字方针):党委领导,依靠群众,预防为主管理从严,及时打击,保障安全。
五、治安管理原则(论述题详见47):1、服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原则2、专门机关管理与依靠群众相结合的原则3、保护合法、取缔非法的原则4、预防为主、保障安全的原则5、严格管理和文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6、公开管理和秘密工作相结合的原则7、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8、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第五章治安政策和法律(一)治安政策的特征:1党和国家制定的2党和人民意志的体现3治安工作的行动准则(二)治安政策的作用:1指导作用 2规范作用 3调整作用(三)治安政策:1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念 2严肃与谨慎相结合 3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亲信口供。
严禁逼供信 4依法从重从快惩处刑事犯 5区别对待(四)治安法律依据:1宪法 2基本法和非基本法 3行政法规 4行政规章 5地方性法规、规章 6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7国际条例、惯例和协定 8法律解释(五)治安行政执法监督手段:1政治监督 2国家监督 3社会监督 4警务监督第六章治安防控组织可能为案例分析题派出所的权限,特征,和职责一、派出所的性质:是市县公安局或相遇县级公安机关直接领导,管理并派驻基层的,承担治安管理,安全防范,打击犯罪,为人民服务的最广泛基础性作用的基层警务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治安学的具体研究内容
(一)治安学的基本范畴; (二)治安管理的功能和任务; (三)治安管理的主体研究;
第二节治安学研究对象和体系
(四)治安管理的客体的研究; (五)治安管理主客体的关系; (六)治安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七)治安管理的法律依据及法律关系; (八)治安管理的实施机制 (九)社会治安评估。
2、治安机
(四)基本技能: 1、应用技术 2、技能
第三节治安的历史考察
一、古代治安职能的产生和发展 二、近代以来旧中国的治安活动 三、新中国成立前人民民主政权的治安活动 四、新中国的治安活动 第一阶段:1949年10月1日至1953年(初创) 第二阶段:1954年至1966年(奠基) 第三阶段:1967年至1976年(被破坏) 第四阶段:1977年至1991年(拨乱反正) 第五阶段:1992年迄今(蓬勃发展)
第二节治安学研究对象和体系
三、学科体系
(一)基本理论
1、基础理论:国家治安理论和指导思想;治安学 概论;社会因素影响治安的规律和特点;
2、基本依据:社会因素影响治安的规律和特点; 国家治安法律法规;治安规范性文件。
(二)基本经验: 1、历史经验 验
2、现实经
(三)基础知识: 1、业务管理 关及人员管理
第二、社会治安秩序:即国家依法建立起来的安宁的社会秩序;
第三、社会治安状况:即社会治安问题与社会治安秩序的综合形势;
第四、治安工作和治安管理:即对社会治安秩序的建立和维护 。
第一节治安学的基本范畴
(2)狭义的治安:有两个层次的涵义,即广义治 安涵义的第二和第四层含义。
3、治安学中的“治安”的含义,即狭 义治安之涵义。
政手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运行的行 政管理活动。其本质特征: 1、治安管理是国家的行政管理行为; 2、治安管理是由国家的专门机关实施的行为; 3、治安管理是依法公开实施的行政管理行为
第一节治安学的基本范畴
三、治安学 研究治安管理的基础理论,通过概括治安现
象的一般规律,揭示治安管理的本质和功能,完善和发展 治安管理的体系并指导治安实践的一门科学。
第二节治安的规范功能
一、指引功能
1、确定性的指引,用治安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法 律义务,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2、不确定指引,用治安法律法规的形式赋予社会 成员权力,给社会成员以选择行为的权利。
二、评价功能
1、具有突出的客观性,使社会成员明确违法行为 应承担的责任;
2、具有普遍的有效性,普遍的规范社会成员的行 为。
1、全方位的限制违法犯罪温床的滋生;
2、特定的监督管理;
3、发现和打击违法犯罪。
四、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1、防控和治理治安灾害事故;
2、加强各领域的日常治安业务管理;
3、加快治安设施和制度的建设。
五、推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1、宣传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
2、清除社会丑恶现象。
第四节治安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哲学
二、法学Leabharlann 三、公安学四、行政学
五、社会学
六、管理学
第二章治安的功能与任务
第一节 治安的功能概述
一、治安功能的含义
根据狭义的治安的涵义,治安作为治 安管理活动在实现它的功能的时候,是作 为一个对外开放的整体系统,对外界施加 影响,这种对外界所起的作用,就是治安 的功能。
第二节治安的规范功能
三、预测功能
让社会成员预选指导行为的法律后果,以避免盲目行 为
四、教育功能
1、用明确的规范形式,形成社会成员对自己正当行为的 习惯性选择;
2、用治安法律法规的实施,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施加影响。
五、强制功能
1、强制处罚违法行为,加强治安的权威性; 2、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治安机关的严肃性。
指为了社会全体的利益,通过国家法律、法规和 行政管理活动所规范和建立起来的社会公共秩序, 以及以警察力量为主题所实施的管理与维护社会 公共秩序的行政活动。其特征如下:
第一节治安学的基本范畴
第一、治安是一个法律概念; 第二、治安是一个政治概念; 第三、治安有特定的内容和含义。
二、治安管理 国家治安机关依照法律和法规,运用行
第一节 治安的功能概述
二、治安功能的实质
(一)治安的功能是治安管理作为国家和 人民意志这一本质的外在表现形式;
(二)治安的功能是国家权力运行过程的 体现;
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的维护社
会治安秩序的管理活动,使国家有目的地
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指导、约束和制裁;
(三)治安的功能是社会关系自身力量的 体现 .
第四节治安功能的局限性
对治安功能的认识,必须在治安实践中才能反映出来,因 此对治安功能的认识必须结合治安管理来把握。
一、治安管理是预防违法犯罪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 众多预防违法犯罪方式的一种
二、治安管理的功能范围不是无限的 三、治安管理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的涵开性和适应
其特征如下:
1、基础性 它研究的是整个学科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原理, 而不关注局部性的具体问题;
2、间接性 目的是为治安实践提供宏观和科学的思路, 对治安管理实践的服务是间接的;
3、稳定性 由于其基础性决定了它的内容具有相对稳定 性;
第二节治安学研究对象和体系
一、研究对象
(一)宏观治安管理活动及其一般规律(基础治 安原理);
治安学概论
制作者:王玉宝
西南政法大学侦查学院
第一章治安学概述
第一节治安学的基本范畴
一、治安的含义
1、古代治安的含义
(1)稳定局势、没有内讧;
(2)安定民心、防止动乱。
2、近代治安的含义
(1)广义的治安:有四个层次的涵义
第一、社会治安问题:即妨害公共安全、扰乱社会安宁的违法犯罪现 象;
第三节治安的社会功能
一、组织管理社会治安秩序
1、维护社会治安基本秩序; 2、保障社会成员的人身安全和社会的公共安全; 3、保障和维护生产和交换秩序。
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1、控制和防范违法犯罪; 2、及时查处违法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 3、依法行政、执法为民。
第三节治安的社会功能
三、维护人民民主的政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