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学设计】《实数复习课》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实数复习课》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实数复习课》公开课教案

实数复习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复习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能用平方或立方运算求某些

数的平方根或立方根;

2.复习无理数的意义,会对实数进行分类,了解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

意义;

3.复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的性质,并在实数范围内准确运用。

4. 能对实数进行运用和比较大小。

活动重点

1. 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性质,会求一个实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2.对实数准确分类和比较大小。

活动难点:

掌握实数的有关概念及会进行实数大小比较;会进行开平方和开立方运算,

会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能够运用实数的有关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案

活动过程

一、 知识疏理

(一)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00;;___00;.;00:,的立方根是方根负数有一个负的立

方根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性质定义立方根开立方的算术平方根是的正的平方根正数性质定义算术平方根负数没有平方根的平方根是们互为相反数根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性质定义平方根开平方开方乘方互为逆运算a 设计意图:对比复习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让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

进一步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达到正确求一个数的方根的目的。

一点一练我能行!

1.明辩事非

3是9的算术平方根 ( )

0的平方根是0,0的算术平方根也是0 ( )

(-2)2的平方根是2- ( )

64的立方根是4± ( )

-10是1000的一个立方根 ( )

2.

填一填 25的平方根是 16的算术平方根是 27的立方根是

______ 327 的平方根是_________

3.火眼睛睛

(1 )

A .3

B .3-

C .3±

D . 9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81的平方根是±3

B .1的立方根是±1

C .1=±1

D .-5是5的平方根的相反数 (3)下列式子中

① 4是16的算术平方根,即4= ②4是16的算术平方根,即4=

③-7是49的算术平方根,即7= ④7是(-7)2的算术平方根,即 7=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二)实数的分类、性质、比较大小、运算

1.实数分类(按定义分和按正负分)

????

?????????????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实数0

分类中特别强调无理数的形式

针对练习:

的算术平方根的相反数表示66.-B .C 一定没有平方根2.a D -

(2) 7

3是( ):

A .无理数

B .有理数

C .整数

D .负数

1、在下列各数、、、、、、、、27111311010010001.6722

32.0051525354.0 π 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2

B .3

C .4

D .5

2、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内:

1010010001.2,64,333.3,14.3,,7

5,13---π 整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有理数集合:{ };

无理数集合:{ }。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①无限小数一定是无理数; ②无理数一定是无限小数;③带根号的数一定是无理数; ④不带根号的数一定是有理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实数的性质

5.实数与数轴:实数与数轴上的点______________对应.

6.实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

相反数:实数a 的相反数为______;若a,b 互为相反数,则a+b=______;

倒数:非零实数a 的倒数为_____(a ≠0);若a ,b 互为倒数,则ab=________。

绝对值:______(0)||______(0)

a a a ≥?=?

9.实数和有理数一样,可以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而且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与运算律对实数仍然适用.

10.常用公式:

2

a= (a)2= 33a= (3a)3=

针对练习:

_______.-2的绝对值是3的相反数是

2.1

2-的相反数是_________,3

2-= .

3.如图,以数轴的单位长线段为边做一个正方形,以数轴的原点为圆心,正方形对角线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正半轴于点A,则点A表示的数是()A.1.5 B.1.4 C.2D.3

5.相反数是本身的数是;绝对值是本身的数是;倒数是本身的数是。

6.a、b互为相反数,c与d互为倒数则a+1+b+cd= 。

7.

(1)、计算3

38

4

16

27-

+

-

+的值是()。

A、1

B、±1

C、2

D、7

(2)、计算2

5

2

8

2

6-

+的值。

3.实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1)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在实数范围内同样适用,即:

法则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实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法则2:正实数都大于0,负实数都小于0;正实数大于一切负实数;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考考你:

1.下列各数中,最小的数是 ( ) A.-1 B.0 C.1 D.2

2.实数a,b,c,d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则它们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统编版一年级上册《升国旗》教学设计

《升国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囗、纟”2种偏旁,会用“多么”说话。 2、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让学生感受到升国旗是一种庄严的仪式,引导他们学会尊敬国旗,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到升国旗是一种庄严的仪式,引导他们学会尊敬国旗,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揭示新课 1、(播放《国歌》)同学们,这个音乐你们都很熟悉吧,你平时会在什么时候听到它? 2、学生讨论交流,指名回答。(在升国旗时) 3、揭题:同学们说得太对了,升国旗演奏的就是我们的国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升国旗有关的课文。(板书:升国旗,认读生字。) 二、初读文本,感知文本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词。 2、听课文录音,学生小声跟读。 3、再次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课文生字词。读完后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认读,教师适时正音。提示:“国”是三拼音节;“升、中、红”是后鼻音。 (2)去拼音,开火车认读。

4、认识“囗、纟”2个偏旁。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出示:五中立正)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读,老师相机正音,并进行口头组词。 2.你学会了哪些生字?介绍一下你的好方法。学生自由识记,介绍方法。 3、课件演示会写字笔顺书写动画,学生书空。 四、精读文本,品读感悟 1、指导看图引读,出示第一句: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1)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图片:刘翔手举红旗。指导朗读: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当刘翔取得冠军后,把代表国家的五星红旗披在自己身上,多么自豪啊!你能用自豪的语气读读这句吗? (3)指导朗读第一句。自由练读,全班齐读。 2、指导看图,引读第二、三句。 (1)五星红旗,是我们自己的国旗,在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还听到了什么? (2)在国歌声的伴奏下,有谁认真观察过五星红旗是怎样升起来的? (3)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升得多高啊!在祖国的蓝天上空随风飘扬。多美啊!谁能把这样的美丽通过你带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指名读) 3、学习第四、五句。 (1)升国旗的时候,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立正、脱帽、敬礼) (2)“您”在这儿指谁?(国旗)为什么要用“您”而不用“你”?(表示对国旗的尊敬)“您”一般用在长辈或值得你尊敬的人身上,在生活中可以用“您”称呼哪些人?向国旗敬礼,表示我们尊敬国旗、热爱祖国。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窦娥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⑴、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⑵、了解剧情;以第三折中《滚绣球》、《耍孩儿》等曲词为重点,赏析戏曲语言。 ⑶、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⑷、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⑸、结合人教版配发的《第二课堂》“学习活动”练习,开展研究性活动。

教学重点:即目标之⑵、⑶、⑷ 教学难点: ⑴、第三折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指斥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⑵、对第三折 [ 端正好 ][ 滚绣球 ] [ 耍孩儿 ] 等曲子的理解,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⑴先观看戏曲或电影《窦娥冤》;⑵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学习方法: 1 .课前预习,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掌握古白话词语,了解剧情; 2 、诵读中可分角色朗读、分段轮读、自由选读,形式不一,但要进入“角色”,读出感情。 3 .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一些特点,有助于理解剧情。 4 .鉴赏课文语言,除重点鉴赏第三折[滚绣球]等曲子外,还可选取其他曲词和一些说白,品味曲词与说白的语言特色。也可结合课文,领会曲词、说白、科介是怎样相辅相成塑造人物形象与推动情节发展的,了解戏曲语言个性化和动作性强的特点。

5 .鉴赏课文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着重了解这种艺术手法对表现剧情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可展开讨论,允许有不同认识。 教学时数: 4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学习: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出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的中国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二、作者与元杂剧介绍: 1 、关于作者: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曾在散曲《南吕一

掷一掷的教学设计

掷一掷

学习目标: 1、通过本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渗透比较、归纳,概率统计及有序思考等多种数学思想,头国现象看本质感受偶然性后面的必然性。 3、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一) 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小朋友都玩过骰子吗?(板书"骰子")一颗骰子中藏着哪些数学知识?(骰子上有6个数、有6个面,是个正方体……) 2、小朋友们真有数学眼光,掷一颗骰子,掷出的数可能是哪些? 最小是几?最大是? 3、师:有些人利用骰子进行赌博,这是不好的行为,可其实呢,这骰子中藏着不少的数学知识,只要我们合理利用,它还是我们学习的好帮 手呢. 4、同时掷两颗骰子,掷出的两个数可以解决哪些数学问题?(求和、差、积商) 5、今天我们主要通过"掷一掷"研究两颗骰子"和"中藏着的奥秘。 (1)同时掷两颗骰子,得到两个数的"和"可能有哪些? (2、3、4、5、6、7、8、9、10、11、12) (2)掷出的两个数的和可能是1或13吗?为什么?

(二)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说起和的奥秘,倒让老师想起了一个人(课件出示阿凡提图片)。当时有个地主"八一"老爷,十分奸诈,经常欺压百姓,这一天呀"八一"老爷又想出了个诡计,想要再一次提高穷人的田租,这次阴谋如果让他 得逞,穷人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在这危难时刻阿凡提来了,他代表穷人跟"八一"老爷进行谈判,谈判决定,双方利用掷骰子比胜负,如果八一老爷输了,他将不再加租,比赛方法是:将同时掷颗骰子得到的这些"和"分两组,一组是"5、6、7、8、9",另一组是"2、3、4、10、11、1 2"这六个数。双方各选一组"和"掷出的次数多,哪方就获胜。小朋友,你们想让哪方获胜?的确,聪明的阿凡提战胜了八一老爷,取得了胜利! 1、"猜一猜",阿凡提选了哪组"和"?为什么? 师:小朋友们各有各的猜想,那到底阿凡提选了哪组"和"呢?你们希望老师直接告诉谜底呢?还是希望自己研究? 2、你们打算怎样研究呢? (三)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同桌合作,实验验证) 1、为便于研究,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 实验材料:每两人一张统计表,两颗骰子 实验方法:①两人一组,一人同时掷骰子并算出两数字和。一人根据掷出的"和"完成统计图,"和"是几就在几的上面涂一格,涂满其中 一列,游戏结束。

升国旗教案教学设计

升国旗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诗,三句六行,押韵上口,好读易背。第一句是说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第二句是说在升国旗时要奏国歌;第三句是说在升国旗时,我们要肃立,净利,这是因为国旗代表着我们的国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认识2种笔画。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让学生知道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电子琴 教学模式:激趣教学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现在老师让你们听一首曲子,听完之后告诉老师,这首曲子的名字叫什么?(教师播放音乐)谁来告诉大家这首曲子的名字是什么?对,是《国歌》。 你们在什么时候听过国歌呢?对,在每周一升国旗的时候。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是《升国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纠正读音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检查朗读情况——指名读——指名评价。

3、再读课文读,边读边想课文有几句话? 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句话。 指名读第一句话。五星红旗就是我们的国旗。谁能说说你脑海里的国旗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说,教师边板画)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了五星红旗的一些资料,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学生互相交流) 听有关歌唱国旗的歌曲,加深学生的爱国情感。 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句话。 2、学习第二句话。 让学生观看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边看边听边想边记,看完之后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重点指导朗读“高高升起。” 3、学习第三句话。 每周一我们学校在升国旗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做的?课文里是怎么说的? 这里为什么是向“您”敬礼?而不是向“你”敬礼呢?指导学生用“您”说一句话。 重点指导“立正”和“敬礼”。 四、通读全文、加深情感 1、自由地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指名读——指名评价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评价 4、师生赛读

优质课《军神》教学设计与反思

优质课《军神》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军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记叙了刘伯承将军年轻时有一次眼睛负伤后,坚决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表现了“军神” 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课文共6 个自然段。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求治-- 术前-- 术中-- 术后”几个部分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并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展示人的精神面貌。这样的写作方法可让学生在读中细心体会,逐步领悟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学会本课的13 个生字,认识3 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年龄、土匪、拒绝、麻醉剂、施行、勉强、过奖、诊所、惊疑、从容镇定、目光柔和、肃然起敬。 (2)读懂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以“自渎、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课程资源的熏陶下,让学生体会刘伯承具有钢铁般的

坚强意志,要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 1、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理解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 强的意志。进一步学习快速阅读课文。 教学准备查找关于刘伯承的资料,了解刘伯承的生平。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并组词。 2、学生互相说说易错的字:容易少横的字:龄醉容 易多横的字:哼 注意字的笔顺:匪 二、谈话导入新课。 军神,好响亮、好威风的称呼,为什么要称他为军神呢? 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事情的? 板书: 手术前(1-10) 手术经过(11-17) 手术之后(18-26)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默读思考:

《掷一掷》公开课教案_11

掷一掷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九册第50-51页《掷一掷》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组合、统计、可能性、找规律等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了解所学知识间的 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小组合作的精神。 3.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猜想、试验、验证的学习过程,通过应用和反思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成功的体验,提 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初步渗透比较、归纳、概率统计及有序思考等多种数学思想,感 受偶然性后面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学习过程,综合利用数的组合、统计、可能性等有关知识,探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难点:懂得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中隐藏的数学原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掷骰子的盒子、骰子、表格、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一开始啊,老师想让同学们猜个谜语? (出示一个骰子)你们在哪里见过骰子?(麻将、游戏棋……) 对于骰子你有哪些了解?(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上有一个数字, 分别是1、2、3、4、5、6) (动画展示正方体的三维图) 2、师:你们观察的可真仔细,在小小的骰子里可藏着一些数学奥秘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掷一掷、玩一玩,探索其中的数学奥秘。(板书课题: 掷一掷) 二、探究新知 (一)可能出现的和 师:老师如果随意把这个骰子掷一下,猜猜可能得到哪些数字?(1、2、 3、4、5、6)它们的可能性有大小吗?(没有) 师:掷一颗骰子可能得到1-6中任意一个数字,它们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师: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再加一颗,两颗骰子同时掷下,你们猜猜

《升国旗》(苏教版小学语文一上教案)

《升国旗》(苏教版小学语文一上教案) Raising the national flag

《升国旗》(苏教版小学语文一上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 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 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 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 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出示书本插图)小朋友们,请看屏幕。想一想, 这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用完整的 话说:早晨,在学校的操场上,小朋友们在升国旗,大家立正, 向国旗敬礼) .师:每天早上,我们学校也要升国旗,那我们升国旗的 时候,你还能听到什么呢?(国歌声)那个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分别请请一位少先队员和一位普通学生回答)(用完整的话说: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还听到国歌声,我们排着队伍,立正,向国 旗敬礼) .揭题 师:小朋友们回答的真好,这就是我们升国旗时的情景。 (录像:升旗仪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板书课题:sheng guo qi 升国旗)

领读课题,齐读,(提醒学生:“升”是后鼻音) 二、初读指导 师:“升国旗”就是把国旗高高地升上天空。下面我们就来学学这一课。先请小朋友们把书本翻到第~页。 教师泛读课文 师:先认真听老师把课文读一边。请你们仔细看着课文,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学生自读课文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在下面看拼音轻声读课文,把你还没把握读好的字上面画个记号。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师: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自己读过一边了,都读会了吗?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看你到底会不会了? (1)出示生字词:(逐个出现 ǔ xīng hóng qí wǒ men guó qí 五星红旗我们国旗 ēng qǐ lì zhèng jìng lǐ 升起立正敬礼 指名认读,相机纠音。 后鼻音:星、升、正、敬 轻声:们 (2)齐读生字词。

窦娥冤教案(公开课)

《窦娥冤》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在当今的新课改中,教师不能掌控教学的主流,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问,不能只注重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理解与接收。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教师主导走向自主学习。本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学生发问,把学习的主动权,思考权真正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允许课堂上争辩,允许异样的声音。当然学生的发问应在教师有目的引导下进行。学生查资料,教师组织讨论后遗留的问题,结合文章的重点和难点筛选、整合,先教师引导,然后慢慢放开,将学生分成四组,展开提问、讨论、小结,从而分析、解决问题,实现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赏析本文的戏剧冲突和窦娥典型的社会意义 2、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戏剧的 兴趣。 3、学习关汉卿和窦娥的坚强不屈,不向命运低头的性格,引导学生直面生 活中的坎坷与挫折,积极向上。 教学重点: 分析窦娥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提问的方式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这句话真正道出了舞台艺术的魅力。因为舞台直接面对观众,不允许演员有任何的失误,不像影视电影拍不好可以重拍。由于年代久远,我们总感觉戏剧不可触摸。这节课,我们通过窦娥感受下舞台艺术带给人震动心魄的力量。 二、小组问题整合: 1、窦娥为什么指斥天地? 2、分析窦娥形象? 3、窦娥的悲剧因素有哪些? 4、本文采用哪些表现手法? 三、分组、讨论 四、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问题一: 小组二:在封建社会里,人们受到封建政权的压迫,还受到神权的严重束缚,受封建神权思想严重影响,窦娥相信天地,相信官府能主持正义,惩恶扬善,但在黑暗而残酷的现实面前,她才逐步觉醒起来,并看清社会本来面目。她强烈抨击天地鬼神,是对神权的大胆怀疑、遣责,实质上也就是对封建官府,对社会黑暗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我们可以看到初步觉醒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小组四:对天命的认同,天是现实社会的政治秩序,如果这个秩序不能保证当事者正常生活,或是成为当事者生活的摧毁者,人们往往感到绝望。这个时候

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例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且知道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简易建筑图纸。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今天,老师要测试一下同学们的反应能力,你们准备好了 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单位转换”) 2、学生集体回答。(个别难题,教师引导计算,并且提问学生:你 是怎么想的注意学生的鼓励表扬) 3、创设情境 (1)师:今天我们班的两位同学产生了一场争论,你们想知道是 怎么回事吗 (2)学生情景表演。(师播放动画) (3)通过刚才的观看,你们会支持哪一位同学呢你有什么办法把 操场画进本子吗 生: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 (4)教师:你的想法很对,那你打算在本子上用多长的距离表示 操场的长80 米,用多长的距离表示操场的宽60 米 生1:用8 厘米表示80 米,用6 厘米表示60 米。(板书) 5)其他同学认为他说的对吗我们一起来表扬他 4、师:现在,在我们的黑板上出现了两组量,这两组量中,哪组是我们画在图 上的距离(8 厘米和6 厘米)哪组是实际生活中的距离(80米和60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掷一掷》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掷一掷》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两个骰子点数之和在5、6、7、8、9居多的原理。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玩”中获得数学知识,在学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骰子,师问:同学们见过骰子吗?你们在哪见过?它和数学有什么联系?(学生可能回答:在打麻将时、玩具上见过;骰子上有6个数字。)学生回答后,师引导:这节课我们就来掷一掷骰子,通过游戏一起探究骰子里面还有哪些数学知识。 二、新课学习 1.思考:如果同时掷出两颗骰子,它们出现的点数之和会有哪一些7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3、4、5……12。 追问:可能有1和13吗?为什么? 学生自主思考,通过组合知识得出结论。(不可能,因为两个数的和最小是2最大是12。) 2.游戏探究。 规则:把这11种结果分成两组:A组:1、2、3、4、10、11,B组:5、6、7、8、9。一共掷20次,总次数多者为胜。 (l)选择一组结果与教师进行比赛。 (2)两个小组为一个单位比赛,自由选择结果组别,4人轮流掷骰子,由组长记录试验数据,最后比较实验数据,分出胜负。 学生操作时,组员轮流掷骰子,组长负责填写数据。掷骰子时要注意先在手中晃几下再投入杯子中。 3.汇报比赛数据和结论,师汇总并引导学生比较总结。 比较发现:两数和为5~9出现的次数较多,说明B组获胜的可能性大。

10.升国旗(教案)

10.升国旗(教案)

《升国旗》教案 设计说明 本课的教学以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识字教学仍以学生的学习为主,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在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国旗、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写字指导,本课有4个独体字,指导书写时巩固字形,提示、范写易错的笔画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学前准备 1.教学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了解有关国旗的知识。(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升、国、旗”等11个生字,认识“口、纟”等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会认、会写生字。 学前准备 1.教学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了解有关国旗的知识。(学生) 教学环节导案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用时:6分钟) 1.谈话导入:同学们,每个星期一的早晨,全校师生都会一起开展一项什么活动?在这项活动上会做哪些事? 2.你了解国旗的哪些知识?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生答:升国旗、在升旗仪式上会开展旗手升国旗,师生行注目礼,生行队礼、唱国歌…… 2.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学生齐读课题。 1.给下列汉字注音。 升旗 歌起 么美 丽中 立红 国 2.比一比,再组词。 二、自主学习生字。(用时:15分钟) 1.请大家自由地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用铅笔圈出要求会认的字。 2.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及自己的识字经验自主识字,给每个生字口头组两个词,并说说是怎样记住它的。

3.同桌互相检查识字,并交流识字的方法。 4.全班交流:认读生字及识字方法、强调:拼读时注意平翘舌、前后鼻音的区分、认识2个偏旁。 5.巩固识字(课件展示生字)。 (1)自由认读后,同桌相互抽考; (2)开火车认读。 (3)小组竞赛读。 (4)全班齐读。 1.边读边圈画生字。 2.独立识字、组词。 3.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4.全班交流识字。 5.多种方法巩固识字。 三、诵读课文,巩固识字。(用时:15分钟) 1.配乐示范课文,读时要带着对国旗的敬仰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示范朗读,读一句让学生跟读一句,提醒学生注意:读时发音要准确、节奏要合适、轻重音要恰当。 3.学生自由朗读、朗读时提醒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 4.让学生反复朗读,以达到流利的程度。 1.认真听范读,感受国旗的美丽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跟老师读,读的过程中注意发音、节奏、轻重。 3.自由朗读,注意朗读技巧和朗读中情感的把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掷一掷公开课教学设计

《掷一掷》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0~51页“掷一掷”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运用已学过的组合、统计、可能性、找规律等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了解所学知识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2.让学生在经历观察、猜想、实验、验证等活动过程中,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积累活动经验。 3.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索两个骰子点数之和在5,6,7,8,9居多的道理。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播放视频(我看你有戏),学生观看。 2.看完视频,有什么感受? 3.的确是高手。你们玩过骰子吗?谁能用数学的眼光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一颗骰子中藏着哪些数学知识?如果掷一颗骰子,掷出的数可能是哪些?最小是几?最大是? 4. 看来这骰子中的确藏着不少的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掷骰子的问题。(板书课题:掷一掷)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我们已经知道,掷一颗骰子,面朝上的点数只可能是1,2,3,4,5,6中的一个数字。谁来猜一猜:如果同时掷两颗骰子,得到面朝上的两个数的“和”可能有哪些? (板书2至12数字)2.动手实践,验证猜想:同时掷两个骰子,每个同学掷几次,看看点数之和是不是在2~12之间? 3.提出问题:有掷出的两个数的和为1的吗? 13呢? 有可能掷出来吗?为什么? 4.小结。看来,在上面的所有“组合”中,最小的和是1+1=2,最大的和是6+6=12,所以,两个数的和是2,3,4, (12) 是可能发生的事件;但两个骰子的点数之和不可能是1或13,这是一个确定事件。 5.其实,老师也是一个玩骰子的高手。出道以来,几乎保持着不败的战绩。相信吗?(不信)那咱们不妨现场来一次掷骰子挑战赛。现在老师把可能出现的这11个和分成两组,(黑板上划分:A组5、6、7、8、9;B组:2、3、4、10、11、12)我吃点亏,选这边的五个数,你们选派一名代表来和我掷骰子,每人掷10次,如果掷出的两数之和在A组,算我赢;如果掷出的两数之和在B组,算你们赢。再找一名同学用画“正”字的方法作好记录,其他同学监督比赛情况。 6.统计后,宣布赢家。在刚才一轮的游戏中,老师赢得多,你们们赢得少,大家是不是不服气,认为还有很多同学没有掷,不能说明问题。那接下来继续掷,不过为了体现公平、满足大家的要求,这

升国旗教学设计

2、升国旗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由拼音认汉字。 (2)学习生字,指导书写“升、我、立”。 (3)理解笔画:提、斜钩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拼读音节,理解汉字;通过书空、描红、临写等方式分析汉字笔画、笔顺等方法,掌握生字; (2)通过播放视频,让生切身感受五星红旗是怎样升起,感受升国旗、放国歌时庄严肃穆的气氛,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明确今后在每周一升旗时应如何做; (3)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设置情境,在情境中读文、读句,体会感情及启发教学等方式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 (1)在热爱祖国的情感的支配下,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知道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知道国旗的象征意义; (3)喜爱我们的国旗,对它有无比的崇敬感,对祖国是无比的热爱,产生强烈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升、我、立”准确的笔画笔顺;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读准9个生字的字音;以准确的写字姿势,执笔、使用方法准确、规范地书写;认清笔画笔顺。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我们每个星期一的早上都会排着整齐的队伍到操场上做什么?(升国旗) 2.今天我们就将学习课文第2课《升国旗》 (1)多媒体出示课题,同时板书课题2.升国旗 (2)指名学生课题;(提醒:“升”后鼻音、翘舌音)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轻声读读课文,要先读拼音,再看拼音下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五星红旗国歌升起我们立正敬礼 (2)指名读,正音。 (3)去掉拼音认读。 三、细读课文: 1.听课文朗读,看看文中一共几句?(这首诗一共三句话) 2.学习第一句: (1)出示课文第一句话: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告诉大家: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旗? (2)指名生读句,并比一比谁读得好,同时师指导提醒:men 是轻声,没有声调! (3)让生描述:五星红旗又是什么样? (4)师进一步介绍五星红旗。 (5)体会感情:五星红旗既然代表的是我们的国家,那它伟大不伟大?(伟大)那人对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热爱它,感到

窦娥冤教学设计

《窦娥冤》教学方案设计 ————屯溪一中王翔一.教学目标 分析戏剧结构,鉴赏窦娥的艺术形象, 把握其社会意义 鉴赏本剧的语言特色和艺术表现手法 了解元杂剧的基本常识 二. 教学重点、难点 戏剧的语言特色和艺术表现手法 窦娥的艺术形象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powerpoint) 四.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著名的戏剧家,与郑光祖、白 朴、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 曾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 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他生活在社会底 层,了解人民的疾苦,借杂剧来揭露黑暗 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在音乐和 戏曲方面的造诣很深,成了元代最多产的

杂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60多部剧本,现存的有18部,其中《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蝴蝶梦》《单刀会》等都是十分著名的。 五.戏剧冲突脉络 1:押赴刑场:指斥天地(怨)→反抗 2:婆媳诀别: 1.绕行后街怕见婆婆↓↓ 2.婆媳相见补叙原委(悲)→善良 3.婆媳离别悲声动天↓↓ 3:刑场立誓: 1. 血溅白练(恨)→反抗 2.六月飞雪↓ 3.亢旱三年冤 (一).窦娥在押赴刑场途中诉说冤屈、指斥天地:?窦娥在杀气腾腾的气氛中身戴枷锁上场,唱出冲天的怨气。 ?[端正好]一曲,窦娥诉说自己无辜受刑,冤屈之大可以“动地惊天”。窦娥含冤受屈,内心的悲愤到达极点,对命运的不平,天地的不公充满怨恨。但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斥天地鬼神——“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

正义,赏善罚恶。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但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个弱女子,窦娥对于这样不平的命运又能如何呢?她的一腔悲愤只能以“两泪涟涟”来抒发! (二).窦娥请求走后街,与婆婆诀别,诉说冤屈: ? 1.[倘秀才][叨叨令]二曲中,窦娥请求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瞧见伤心,这充分显示了她的淳朴善良; ? 2.在对白中,回述了窦娥在遭受陷害后,为了使婆婆免遭毒打,屈招了死罪,再次表明了窦娥的善良与冤屈; ? 3.[快活三][鲍老儿]二曲中,窦娥嘱咐后事, 而她在临刑之际,还劝慰婆婆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再次表现了她的善良。 ?窦娥的善良美好的心灵更突出了她的“冤”与“怨”之深,表现了社会的黑暗残酷。 (三).窦娥发下三桩誓愿并得以应验 随着情节发展,窦娥的感情越发激越,反抗精神达到高潮,这借三桩誓愿凸显出来: 为什么发下这三桩誓愿,她的希望是什么? 1.血溅白练:让“四下里皆瞧见”,我“委实的冤情不浅”,

unit5_let's_eat公开课教案设计和反思.doc

Unit 5 Let's eat 教案背景 1、而向学生:小学 2、学科:英语 3、课时:三年级上册Unit 5 Lefs eat part A Lefs learn & Lefs do 第一课时 教材版本:PEP 教学课题 Unit 5 Let's eat part A Let's learn & Let's do 学材分析: 本课时为小学英语PEP教材三年级上册Unit 5 Part B中的Lefs learn部分,主要围绕“food” 这一话题展开,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如何表达自己喜爱的食物以及为别人提供或请别人吃东西时的表达语,尤其是能在一定的情境下会用Here you are. Have some ...和别人交流沟通。另外,Lefs play部分是在实物展示和识别过程中,鼓励学生反复说出I like删掉hot dogs 改为(some juice). I like 删掉hamburgers 改为(egg& eggs)原因用新PEP 教材.I like some milk. Hike bread.等以达到巩固本课学习内容的目的。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在全单元中所处的位置比较重要,和Lefs talk部分共同构成了本单元的主体。所以,我把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确定为:在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的帮助下,能听懂、会说、会认读本课时有关食物的4个单词egg, bread, milk, juice,做到发音清晰、语音语调正确。 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Part A Lefs learn和Lefs do为第一课时,本节课初步掌握了egg, milk, juice, bread的听、说、读、写以及初步了解了复数形式eggs,不可数名词juice milk bread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I like some juice ...”是单词教学的拓展和延伸。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为了切实掌握学生的情况,我采取课前调查的方式对本班学生进行了调查, [学生情况]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三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爱表现自我, 乐于表达。他们对直观、新颖、有趣的内容感兴趣,喜欢参与游戏、竞赛等趣味活动。 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我发现: 学生对于西方食物非常喜爱,对于本节课操练单词的句型I like???..,已经有75%的学生掌握,而Here you are的答语,己经有80%的学生掌握。 因此,I like...和Here you are,不能成为本节课的难点,据以往教学经验和通过对学生进行了解,我将本节课的难点定为:egg, milk, bread和juice四个单词的发音;初步了解可数名词复数形式:eggs. 学习目标: 1、在多媒体课件、食物、图片的帮助下,能听懂、会说、会认读本课时有关食物的4个单词egg, milk, bread 和juice

《掷一掷》公开课教学设计

《掷一掷》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活动,综合运用已学过的数的组成、组合、统计、可能性、找规律等有关的数学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了解所学知识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2、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通过本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猜想、试验、验证的学习过程,通过应用和反思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初步渗透比较、归纳、概率统计及有序思考等多种数学思想,感受偶然性后面的必然性。 教学准备: 骰子,活动记录表,方案纸,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观察骰子(2分钟)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和一种游戏中的道具有关,(出示课件)这是什么?(骰子)

师:仔细观察,这小小的骰子中有哪些数学知识?预设:骰子是一个正方体 掷出一颗骰子,正面朝上的点数可能是1——6中的一个一颗骰子相对两个面的点数和是7...... 师:那么,骰子游戏该怎么玩?如果是两个骰子,你会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游戏?今天我们一边玩掷骰子游戏,一边研究其中蕴含的数学奥秘(自动出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掷一掷)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掷一掷。 2、骰子游戏(猜想结论)5分钟 (1)师:老师也设计了一个游戏,请大家把“游戏规则”齐读一遍:每组一个杯子和两颗骰子,4人一组轮流掷两个骰子,记录每次正面朝上的点数和,时间为1分钟。(课件)学生齐读规则,并开始活动。 (2)师:根据这个游戏每次掷出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预设:两个骰子掷出来后,两个正面朝上的点数之和有11种可能; 而且这些和出现的可能性不相同; 师:掷出两个骰子,点数和可能是多少?(2——12中的任意一个数)为什么点数和不是从1开始,结果到12?可能是1和比12大的数吗?(不可能。因为两个骰子点数和最小是1+1=2,最大是6+6=12)刚才有同学说这些和出现的可能性不同,你是怎样想的?你认为谁出现的可能性大一点,

《师说》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师说》教学设计及反思 《师说》教学设计及反思老藤新园 《师说》教学设计及反思 网络 师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传、师、从等多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积累也、则、于、乎、所以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正确认识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点. 3.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抗战的精神和勇气. 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的美德. 1.学习第二段,掌握对比说理的方法. 2.准确把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师与道的实际内涵.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从传道的高度去认识韩愈反对流俗见解的巨大勇气和斗争精神. 教学方法 1点拔法(对学生通过自读,自解、自悟等方式解读课文时留下的问题进行启发和点拔) 2.激疑,讨论法(教师对文章内容进行激疑,开启学生思维,然后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确。(如对文章思路的疏理,及师道问题的理解) , 3.探究阅读法(如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探究) 多媒体投影,录音机和课文朗诵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疏通文中字词句,整体把握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出示投影: 由魏骨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 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界怪聚骂,指日索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擘擘而东,如是者数矣. (节选自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学生看过投影后,教师导入)同学们,当今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然而,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掷一掷》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掷一掷》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 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运用数的组合、统计、可能性、找规律等有关知识,列举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并探讨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2.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统计、分析、验证、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应用和反思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成功的体验,提高增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统计数据和掷骰子的生活经验,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已经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描述现实生活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力,但只是初步的感知,对具体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地理解和运用。因此,本课设计主要以游戏的形式探讨掷两颗骰子和是几的可能性大小,可以使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掷出哪些和的可能性大。 教学难点:探索两个骰子点数之和在5、6、7、8、9居多的原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师:那老师给大家讲一个阿凡提智斗巴依老爷的故事吧。地主巴依老爷,十分狡猾奸诈,经常欺压百姓。有一天,巴依老爷借口物价上涨,想要再一次提高穷人的田租,这次如果让他得逞,穷人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大家一致推举聪明的阿凡提代表穷人跟巴依老爷进行谈判。阿凡提对巴依老爷说:“我们就用最简单的方法——掷骰子比胜负,这儿有两颗骰子,我们每人掷10次,将每次的两颗骰子朝上的数字相加得到‘和’,把‘和’分为两组,A组是5,6,7,8,9,

《升国旗》教案

10、升国旗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升、国”等11 个生字和国字框、绞丝旁2 个偏旁; 会写“中、五”等4 个生字。 2. 正确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知道升国旗是一种庄重的仪式,要立正 敬礼,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3. 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 三、.教学难点:在读中理解国旗的含义,懂得要尊敬国旗,热爱国旗。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学校里升国旗的视频。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说话:早晨,在学校的操场上,小朋友们在升国旗,大家立正,向国旗敬礼。) 2.小朋友们,我们学校升国旗的时候,你听到什么歌声?你是怎么做的?(指导学生说话:我们学校升国旗的时候,我听到了国歌声,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立正向国旗敬礼。) 3.小结:同学们,我们每周一早晨的时候,在我们学校操场上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还记得升国旗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升国旗》。 4.板书课文题目。老师要在黑板上写课文题目了,请大家注意看:“升”是独体字;“国”,里面是个玉米的“玉”;“旗”是左右结构的字,它的笔画较多。让我们一起来读“升国旗”! 5.理解课题。教师讲解“升国旗”就是把国旗徐徐地升上天空。在我国的首都北京,每天清晨太阳即将升起的时候,解放军叔叔都要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国旗,我们的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6.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朗读,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的读音。 2.我们的课文是带着拼音的,读的时候请大家借助拼音仔细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3.同桌互相读一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4.指名分句开火车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翘舌音“升、中”。 5.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6.请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适当停顿。 三、随文识字,细品课文 (一)学习第一句。 1.认真地读一读诗歌的第一句,思考:我们的国旗是什么样子呢? 2.认识“国旗”。 (1)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国旗,(出示词卡:国旗)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个词。(课件出示五星红旗)同学们,请仔细观察我们的国旗,看看有什么发现。

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公开课《三只猴子》教学设计

公开课《三只猴子》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针对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借助图谱,图词结合,引导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并以游戏的形式始终贯穿教学,引导幼儿在自然、轻松的情况下学唱歌曲,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还运用了不同的方法让幼儿跳出不同的节奏。最后一段小猴子被送进了医院,让幼儿对小猴说些什么,同时也让幼儿在游戏时不能像小猴子一样乱蹦乱跳,要注意安全,学会懂得保护自己。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2、通过节奏游戏,培养幼儿感知节奏的能力。 3、在听听、说说、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活动过程 一、倾听音乐 导入:小朋友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音乐,玩一玩,听听歌里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播放前三段音乐) 2、音乐听完后,个别幼儿把自己所听到讲出来,教师轻唱出示相应图片。 师:你听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三只猴子在干嘛?后来怎么了? 二﹑基本过程:节奏游戏,感知歌曲。 谈话:小猴子为什么会在床上跳?怎样跳头上才不会起包呢?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小结: 师:我们跟着音乐有节奏地跳,大概头上就不会起包了。 1、播放音乐一遍,全体幼儿站在原地,跟着节奏尝试跳。 2、教师出示小卡片ⅹ,出示节奏︳ⅹⅹⅹⅹ︳要求幼儿按照每一句跳四下的方法跳一跳。钢琴老师给出前奏,教师清唱歌曲第一段。约定前奏不动,音乐起才开始跳。 3、幼儿三人一组,扮演三只猴子,手拉手跳节奏︳ⅹⅹⅹⅹ。 (更换节奏观察XX这个一拍要跳两下,教师唱,幼儿用手拍出节奏。 幼儿三人一组跳出节奏︳ⅹⅹⅹⅹⅹ︳再次更改节奏型︳。 4、分组练习。幼儿三人一组,自己用节奏卡片编一个节奏,跟着音乐(三段)跳。教师每组进行指导。 5、分组练习后,教师把幼儿练习的节奏类型放到黑板上,进行集体练习。此时要求其他幼儿和老师一起进行伴唱。 6、合作练习。 7、教师小结:这样会比小猴子跳的更安全,头上不会摔包。 三﹑拓展延伸 师:提问:孩子们,猜猜猴子到哪去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第四段音乐) 师:你想对小猴子说什么(以后你别在床上跳了) 师:回去把歌曲唱给别的小朋友听。 附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