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医治疗腹泻(课件)

2020年中医治疗腹泻(课件)
2020年中医治疗腹泻(课件)

2020年中医治疗腹泻(课件)

中医治疗腹泻

从中医角度来看,泄泻与“湿”关系最密切,有“无湿不成泄”“湿多成五泄”之说。泄泻总因脾胃运化失常,清浊不分,水谷不化,停而为湿所致.而引起脾胃运化失常的原因众多,有外感因素,也有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先天或病后体虚等因素。急性腹泻大多与外感、饮食相关,慢性腹泻多与情志、体虚相关。

治疗泄泻的方法多种多样,因病因病机不同而治法各异.如外感湿邪,当健脾燥湿,分利小便;外感寒湿,当散寒除湿;外感湿热,当清热祛湿;胃热脾寒或胆热脾寒,当寒温并施,辛开苦降;食积胃肠,当消食化积;肝郁气机,脾不运化,当疏肝理气运脾;脾气虚弱,当健脾益气助运;脾肾阳虚,又当温补脾肾等。......感谢聆听

泄泻时重点观察的内容

在辨治泄泻时,以下几个方面对确定证型、选方用药意义较大,故需要重点观察。

●大便的气味:气秽甚,多为热(火)泻;臭如败卵为食积泻。

●大便的通畅度:泻而不畅,里急后重,多为肠道积滞泻或气虚泻。

●小便的量与色:小便量少不畅,多为湿泻;小便量少色黄或赤,多为热泻。

●是否伴有腹痛、腹胀:若腹不痛而胀,或肠鸣者,多为湿泻;阵痛多为热泻;绞痛持续不止多为寒泻;痛则泻,泻后痛缓,为肝郁脾虚泻。

●是否口干:口干欲饮者,多为热泻;口不干者,多为寒泻。

●舌象:舌淡而胖润者,多为寒泻,或脾肾阳虚泻;舌红而干者,多为热泻;苔厚腻者,为湿泻。

●脉象:泄泻脉多沉,沉迟为寒泻,沉数为热(火)泻,缓弱为暑湿泻(夏月病)。

方剂的选择

1.湿泻:因感受湿邪所致.症见:多为水泻,腹不痛,肠鸣音

亢进,小便量少,舌不红,苔厚腻,脉细。

方选平胃散、五苓散、胃苓汤等。

2.寒泻:因感受风寒之邪所致。症见:发热或不发热,恶风,

恶寒,项强,手足冷,腹痛,腹泻,泻下物不臭,口不渴,舌淡暗,苔薄而润,脉浮缓.

有汗者,方选桂枝汤或桂枝加葛根汤;无汗者,方选葛根汤。

3.寒湿泻:因感受寒湿之邪所致。症见:水泻,腹中绞痛不

止,泻下物不臭,面色苍白或暗而无光,头昏重,脘腹胀,

食欲下降,恶心欲吐,口不干,或伴身痛,舌淡,苔白而厚,脉沉迟。

方选藿香正气散(也治暑湿泻)、五积散、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甘草干姜汤、附子粳米汤、术附汤等;若脉微细欲绝,精神极差(但欲寐),手足厥冷,则选四逆汤、白通汤、真武汤等.

4.虚寒泻:因脾阳亏虚或脾肾阳虚所致。

脾阳虚者症见:泄泻,完谷不化,大便不臭秽,泻而畅,腹中隐痛,手足不温,小便色清,舌淡胖水滑,脉细迟,方选理中汤、附子理中汤、桂枝人参汤、四逆加人参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胃风汤等;

脾肾阳虚者,兼见腰膝无力,清晨溏泄,经年不止,脉沉细无力,方选四神丸、肾气丸、胃关煎等。

5。热泻:因外感热邪所致。症见:泄泻伴腹部阵发性绞痛,大便气秽,或肛门灼热,口干,舌红,苔薄黄,脉数。

方选黄芩汤、芍药汤。

6.湿热泻:因外感湿热所致。症见:泄泻,大便臭秽黏

滞,或发热,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小便色黄赤量少;或下痢脓血、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厚腻,脉数或促。

方选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桂苓甘露饮、六一散、木香槟榔丸等。

7.热积泻:因热积肠道所致.症见:下利清水,色纯青,气

臭秽,脐腹疼痛胀满,按之坚硬痛甚,口舌干燥,舌红赤,苔黄燥,脉滑数.

方选大小承气汤、三一承气汤、枳实导滞丸等。

8.虚热泻:因素体阴虚,或产后阴伤,复感湿热所致。症

见: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便下脓血,小便量少,色黄,不畅,舌红,苔少,脉细数。

方选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黄连汤、猪苓汤等。

9.寒热泻:因胃热脾寒,或胆热脾寒所致。

胃热脾寒者症见:泄泻而胃脘不适,心下痞硬,嗳气臭,恶心欲吐,肠鸣音亢进,口干,欲温饮,进冷食则泻甚,或手足厥冷,泄泻久不止。方选生姜泻心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连理汤、乌梅丸等.

胆热脾寒者症见:腹泻便溏,胁痛腹痛,口干而苦,心烦,肢冷或痛,多汗,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等。

10.气滞泻:因肝郁气滞,脾不运化所致。症见:腹痛、腹

胀、腹泻,日久不止,泻下物不臭,手足厥冷,少汗,口不干;或便前腹痛,泻后痛缓或止;或腹泻与便秘交替。

方选四逆散、痛泻要方、启脾汤等。

11.气虚泻:因脾胃气虚所致.症见:腹泻,泻而畅,或有里急

后重感,但大便不臭,伴乏力气短,腹胀,食欲差,嗳气恶心,晨起咯白痰,或下肢浮肿,身沉重,舌淡胖,苔薄

白,脉浮大,但重按无力,或细小无力。

方选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异功散、六君子汤、钱氏七味白术散、香砂六君子丸、升阳益胃汤、参苓白术散、启脾丸等.

12.食积泻:因暴饮暴食,食积胃肠所致。症见:腹痛、腹

泻,泻下物臭如败卵,矢臭气,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舌苔腻,脉滑。

方选保和丸等。

...... 感谢聆听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指伴随抗生素使用而发生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是抗生素相关的一种常见不良反应。AAD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表现为轻症腹泻、重症肠炎、假膜性结肠炎甚至可引起死亡[1]。有效的AAD治疗包括及时停用相关抗生素,应用针对CD感染的药物以及其他有效措施。本文就AAD 的诊断及治疗做一介绍,为临床医生及时识别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做参考。 发病机制 人体正常情况下每克粪便含有1011个细菌,种类达500种之多,称为正常菌群。肠道的正常功能依赖于这些微生物的生态平衡,由于抗生素的大量或不适当的使用,扰乱了肠道的生态平衡而导致腹泻[2]。 当前认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机制主要包括①大肠糖类代谢的异常[3]:广谱抗生素使用后不仅可以使肠道内正常菌群减少,而且还导致细菌对糖类代谢降低致使吸收不良,肠腔中的有机酸、阳离子和糖类的聚集而导致渗透性腹泻和大肠功能的紊乱。轻症仅有腹泻,称AAD;重症腹泻伴有全身症状,甚至可出现抗生素相关性假膜性结肠炎(PMC);②胆汁酸代谢的异常[4]:在小肠中未被吸收完全的初级胆酸可以在大肠内被细菌分解去羟基后变成次级胆酸。双羟基胆酸如初级胆酸的鹅氧胆酸及次级胆酸的脱氧胆酸为强烈的大肠分泌刺激物。由于大量抗生素的应用,使具有去羟基作用的细菌数量减少,特别是具有7-α去羟基功能的细菌数量很低时103-105CFU/克湿便),致使鹅脱氧胆酸的浓度增加,常继发分泌性腹泻[3,4];③抗生素的直接作用: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是胃动素受体的激动剂,而胃动素为胃肠肽,可以刺激胃窦和十二指肠收缩,引起肠蠕动改变,导致腹泻、肠痉挛和呕吐。 诊断 因AAD诊断标准目前尚无统一的AAD诊断标准,根据2001年卫生部发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的AAD诊断标准以及大量国内外临床研究,总结AAD 的诊断标准为【5】:①近期有抗生素应用史;②腹泻症状:大便频次≥3次/d,连

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

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 儿童腹泻病诊治专家共识 摘自《中华儿科杂志》2009年8期 一.概述 腹泻病为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疾病,是儿童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除中国外,全世界每年有10亿人患腹泻,其中5亿在发展中国家。我国自解放后,尤其自80年代以来,经济和卫生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由于原有基础薄弱,仍属发展中国家,根据我国卫生部防疫司(现疾病控制司)的调查结果分析,我国每年有8.36亿人次患腹泻,其中5岁以下小儿占3亿人次,腹泻病年发病率约为0.7次/人,5岁以下小儿的年发病率平均为1.9次/人。世界卫生组织于1978年制订全球性腹泻病控制规划,1980年正式实施,1991年推出第一版《腹泻病诊断治疗指南》,这些规划和指南的实施,尤其是口服补液盐的应用,对于减少腹泻儿童的死亡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到2005年,全球5岁以下小儿因急性腹泻年死亡人数已从1979年的450万降至160万。在我国,1992年卫生部委托全国有关专家制订《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该方

案在全国的实施对提高我国腹泻病的诊治水平和降低腹泻病的死亡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腹泻病仍为常见病,而且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腹泻的治疗中,存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过多使用静脉补液等问题。河南省中医院儿科董志巧 近年来,对于腹泻病治疗的研究中有两项重要的成果:①将钠浓度降到75mmol/L、葡萄糖浓度降低到75mmol/L、总的渗透压降低到245mOsm/l的“低渗”ORS(hypoosmolarity ORS)配方有助于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减少大便的量以及减少静脉补液;②补充锌有利于缩短腹泻的病程、减轻病情并预防未来两三个月内的腹泻复发。为了完善在腹泻治疗管理中的综合治疗策略,大幅降低腹泻儿童的死亡数,实现到2015年五岁以下小儿因腹泻死亡数比1990年减少三分之二的新千年目标,WHO和UNICEF在2005年联合发表了新修订的腹泻管理推荐指南,该指南得到了美国国际开发署和全世界许多专家的协助支持。新指南中仍强调口服补液重要性,推荐使用新ORS(“低渗”ORS)配方取代以前的ORS 配方,并且强调所有患儿在腹泻发生时及早补充锌。新ORS 的配方和组成见表1. 表1. 新ORS配方和组成配方

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The Subspecialty Groups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 The Society of Pediatric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 作者单位: 刊名: 中华儿科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 年,卷(期):2009,47(8) 被引用次数:38次 参考文献(7条) 1.方鹤松;段恕诚;董宗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 2008 3.Keating JP Chronic diarrhea[外文期刊] 2005 4.EAS Nelson;WK Ko;E Kwa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Diarrhoea in Young Children 2003 5.WHO The treatment of diarrhoea:A manual for physicians and other Senior health workers 2005 6.WHO Diarrhoea treatment guidelines including new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ORS and zinc supplementation for clinic-based healthcare workers 2008 7.WHO Technical updates of the guidelines on the IMCI.Evidence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adaptations 2008 本文读者也读过(8条) 1.叶礼燕.聂晓晶.YE Li-yan.NIE Xiao-jing"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解读[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10,48(4) 2.叶礼燕.金英姬.张亚明.YE Li-yan.JIN Ying-ji.ZHANG Ya-ming对"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的一点疑问及答复[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10,48(4) 3.《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The 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The Subspecialty Groups of Neonatology and Child Health Care, The Society of Pediatrics.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09,47(7)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The Subspecialty Group of Respiratory Diseases,The Society of Pediatrics,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The Editorial Board,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2009版)[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09,47(2) 5.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The Subspecialty Group of Cardiology,The Society of Pediatrics,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The Editorial Board,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儿童晕厥诊断指南[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09,47(2) 6.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科支气管镜协作组.The Pediatric Bronchoscopy Collaborative Group,The Subspecialty Group of Respiratory Diseases,The Society of Pediatric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儿科支气管镜术指南(2009年版)[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09,47(10) 7.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The Subspecialty Group of Immunology, Society of Pediatric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The 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婴儿过敏性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09,47(11) 8.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Society of Pediatric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Chinese

儿童腹泻病的诊断治疗原则精品文档11页

儿童腹泻病的诊断治疗原则 首医大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 郑军 写在课前的话 腹泻病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同时也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虽然世界卫生组织1991年推出第1版的《腹泻病诊断治疗指南》。这些规划和指南的实施,尤其是口服补液盐的应用,对于减少腹泻儿童的死亡已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腹泻的治疗中,尚存在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和过多使用静脉补液等问题。因此本课讲课的儿童腹泻病诊断、规范化治疗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有重要意义。 一、概述 上。大便的性状比次数更重要。腹泻病为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疾病,是儿童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儿童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除中国外,全世界每年有 10 亿人患腹泻,其中 5 亿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有 8 .36 亿人次患腹泻,其中 5 岁以下儿童占 3 亿人次,腹泻病年发病率约为 0 .7 次/人, 5 岁以下儿童的年发病率平均为 1 .9

人。 世界卫生组织 1978 年制订全球性腹泻病控制规划,1980 年正式实施, 1991 年推出第 1 版的《腹泻病诊断治疗指南》。这些规划和指南的实施,尤其是口服补液盐的应用,对于减少腹泻儿童的死亡已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至今,腹泻病仍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也是 5 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腹泻的治疗中,尚存在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和过多使用静脉补液等问题。 多年来口服补液疗法治疗急性腹泻获得了成功。从 1978 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EF )将口服补液盐作为治疗急性腹泻脱水的首选疗法后,使 5 岁以下儿童急性腹泻的死亡人数从450 万下降到 180 万。但是在发展中国家急性腹泻仍然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 WHO 和 UNIEF 已经公布了新修订的《腹泻临床管理推荐实施指南》,腹泻病治疗研究也取得了两项重要的成果,旨在大幅度降低腹泻儿童死亡数。 腹泻病治疗研究取得两项重要的成果,第一项是新的口服补液盐配方(“低渗” ORS )配方,将钠浓度降到 75 mmoL / L 、葡萄糖浓度降低到 75 mmol / L 、总的渗透压降低至 245 mOsm / L 的“低渗” ORS ( hypoosmolarity ORS )配方有助于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减少大便的量以及减少静脉补液。第二项是补充锌有利于缩短腹泻病程、减轻病情并预防未来 2 ~ 3 个月内的腹泻复发。 WHO 和 UNICEF 在 2019 年联合发表了新修订的腹泻管理推荐指南,该指南得到美国国际开发署和全世界许多专家的协助支持。新指南中仍强

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题目: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时间:2011年11月23日 主讲人:刘卫军 腹泻常见的主要原因是肠道感染与细菌性食物中毒,非感染性腹泻无论起症状和危害均次之。在进行急性腹泻的诊断时,首先应重视流行病学资料,而症状和体征要仔细甄别,血常规及便常规有助于早期诊断,粪便中分离出病原体是感染急性腹泻的确诊依据。 1、感染性腹泻 (1) 、病毒性肠炎其特点为季节性强,高度传染性,临床症状轻,病程自限。其中,人轮状病毒(RV)感染较为常见。在高发季节如果患者出现发热、腹泻、黄色水样便,且同时伴有腹痛,除外其他腹泻,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确诊有赖于免疫电镜发现RV。其他病毒如诺沃克病毒、肠腺病毒及脊髓灰质炎病毒等也可引起水样腹泻,鉴别诊断主要取决于病原学检查。治疗以对症及支持治疗为主,轻度脱水予口服补液(ORS),中重度脱水伴电解质紊乱者宜静脉补液。 (2)、细菌性痢疾是近年成人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疾病。好发于夏秋季,患者常有不洁饮食或与菌痢患者接触史。患者急性发热、腹痛、腹泻及里急后重,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腹泻初起为水样便,每日十余次,后为粘液脓血便,腹痛以左下腹为主,外周血象呈现血液浓缩表现,自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粪便镜检见满视野散在的红细胞,以及大量成堆的白细胞(≥每高倍视野15个),粪便培养见痢疾杆菌生长可确诊。急性菌痢抗菌治疗常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也可选用三代头孢菌素、庆大霉素或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等抗生素。毒血症症状重者给予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脱水者可给予口服或静脉补液。 (3)、霍乱好发于夏秋季,多数有进食海鲜及海产品史,或接触霍乱患者史。起病急,先泻后吐,多为无痛性腹泻,黄色水样便或米泔水样便,后喷射状呕吐,初为水样,后期可为米泔水样,并由此引起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循环衰竭。外周血象呈现血液浓缩表现,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粪便涂片显微镜下见鱼群样排列的革兰染色阴性弧菌,动力试验阳性,制动试验可区分01群及哦0139群感染,以上2项粪便检查可作为霍乱流行期间的快速诊断方法。粪便培养霍乱弧菌生长,或血清凝集效价呈4倍以上生长可

腹泻的分类及治疗(仅供参考)

腹泻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腹泻 英文名称:diarrhea 定义:粪便稀薄,排便次数增加的表现,是多种类似症状的统称。 所属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诊断学(二级学科);诊法(三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腹泻(diarrhea)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目录

【适应症】清热利湿,止泻。用于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度腹泻,症见泻泄水样便、恶习、呕吐、纳减、口渴、腹痛等。 编辑本段常见病因 病因学 (一)急性腹泻的7大原因 1.细菌感染人们在食用了被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氏菌等细菌污染的食品,或饮用了被细菌污染的饮料后就可能发生肠炎或菌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呕吐、里急后重、发热等症状。 2.病毒感染人体通过食物或其他途径感染多种病毒后易引起病毒性 腹泻,如:感染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等病毒后,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3.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摄食未煮熟的扁豆等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变质食品、污染水源是主要传染源,不洁手、餐具和带菌苍蝇是主要传播途径。其特点是:患者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急性胃肠道症状。 4.饮食贪凉夏天,很多人喜欢吃冷食,喝凉啤酒,结果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加快,引起腹泻; 5.消化不良夏天饮食无规律、进食过多、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者由于胃动力不足导致食物在胃内滞留,引起腹胀、腹泻、恶心、呕吐、返酸、烧心、嗳气(打嗝)等症状。 6.着凉腹泻夏季炎热,人们喜欢呆在空调房内或开着空调睡觉,腹部很容易受凉,致使肠蠕动增加而导致腹泻。 7.旅游者腹泻因为出行者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而去到完全陌 生的地方,全身及敏感的消化系统都会发生相应的反应和变化。

腹泻的临床鉴别诊断

腹泻di a r r h e a ) 、简要定义 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加、粪水中水量增加或答辩成分异常。正常人大便频率为每日1-3 次或每日2-3 次。每日大便含水量应100-200ml ,为成形软便,不含异常成分。正常人每日从饮水中摄取水约2L,从消化道各段分泌的液体约7L,其中胃液、胰液各2L, 唾液、胆汁、肠液各1L。每天进入肠道的液体共约9L,这些液体大部分(85%被小肠吸收,主要在空肠吸收(55%-66%),进入结肠的水分约为1-1.5L ,结肠将其大部分吸收,随大便排出体外的仅有100-200ml 水分。小肠和结肠吸收水的能力很强, 小肠每日可吸收水12-18L,结肠每日可吸收水4-5L,小肠病变时,将过多的水分排入结肠,当超过结肠吸收水分的能力时才会出现小肠性腹泻。 二、腹泻的分类 一)按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特征分类 1、渗透性腹泻渗透性腹泻是由于肠道内有大量吸收不完全的食物,如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或各种原因所致的小肠绒毛萎缩引起的双糖酶缺乏,使双糖吸收产生障碍,在肠内引起渗透压升高,不能吸收的药物如山梨醇、甘露醇及盐类泻剂(如硫酸镁)也可使肠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液体被动进入肠腔,使肠内容物增多,促进肠的蠕动使其排出体外,出现腹泻。 渗透性腹泻的特点: ⑴大便量一般小于1000ml/d 。 ⑵禁食后腹泻明显好转或停止。 ⑶血浆-粪便溶质差扩大。正常人的血浆-粪便溶质差小于50mmol/LHQ ⑷正常人pH约为7 (接近中性),pH约为5时,大便酸度增高。当糖类吸收不良时,未被吸收的糖经结肠细菌分解为短链脂肪酸,可使大便变酸。 2、分泌性腹泻分泌性腹泻是指某些病因使小肠隐窝细胞大量分泌水及电解质而引起腹泻。 分泌性腹泻的特点: ⑴每日排水样便大于1000ml。 ⑵血浆- 粪便溶质差一般小于50mmol/L H2O。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得诊断及治疗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就是指伴随抗生素使用而发生得无法用其她原因解释得腹泻,就是抗生素相关得一种常见不良反应。AAD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表现为轻症腹泻、重症肠炎、假膜性结肠炎甚至可引起死亡[1]。有效得AAD治疗包括及时停用相关抗生素,应用针对CD感染得药物以及其她有效措施。本文就AAD得诊断及治疗做一介绍,为临床医生及时识别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采取相应得处理措施做参考。 1、ADD发病机制 人体正常情况下每克粪便含有1011个细菌,种类达500种之多,称为正常菌群。肠道得正常功能依赖于这些微生物得生态平衡,由于抗生素得大量或不适当得使用,扰乱了肠道得生态平衡而导致腹泻[2]。 当前认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得机制主要包括①大肠糖类代谢得异常[3]:广谱抗生素使用后不仅可以使肠道内正常菌群减少,而且还导致细菌对糖类代谢降低致使吸收不良,肠腔中得有机酸、阳离子与糖类得聚集而导致渗透性腹泻与大肠功能得紊乱.轻症仅有腹泻,称AAD;重症腹泻伴有全身症状,甚至可出现抗生素相关性假膜性结肠炎(PMC);②胆汁酸代谢得异常[4]:在小肠中未被吸收完全得初级胆酸可以在大肠内被细菌分解去羟基后变成次级胆酸。双羟基胆酸如初级胆酸得鹅氧胆酸及次级胆酸得脱氧胆酸为强烈得大肠分泌刺激物. 由于大量抗生素得应用, 使具有去羟基作用得细菌数量减少,特别就是具有7-α去羟基功能得细菌数量很低时103-105CFU/克湿便),致使鹅脱氧胆酸得浓度增加,常继发分泌性腹泻[3,4];③抗生素得直接作用:某些抗生素如红霉素就是胃动素受体得激动剂,而胃动素为胃肠肽,可以刺激胃窦与十二指肠收缩,引起肠蠕动改变,导致腹泻、肠痉挛与呕吐。 2、AAD诊断 因AAD诊断标准目前尚无统一得AAD诊断标准,根据2001年卫生部发布得《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得AAD诊断标准以及大量国内外临床研究,总结AAD得诊断标准为【5】:①近期有抗生素应用史;②腹泻症状:大便频次≥3次/d,连续2d以上,伴随大便形状改变;③大便涂片镜检示肠道菌群失调,或发现有意义得优势菌群(阳性球菌、梭状杆菌或真菌),可伴便血、腹胀或发热等

儿童腹泻病诊治专家共识

儿童腹泻病诊治专家共识 发表时间:2009-08-06发表者:陈洁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消化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学组、中华儿科杂志通讯作者:陈洁浙江大学医学院儿童医院(杭州310003) 一.概述 腹泻病为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疾病,是儿童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除中国外,全世界每年有10亿人患腹泻,其中5亿在发展中国家。我国自解放后,尤其自80年代以来,经济和卫生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由于原有基础薄弱,仍属发展中国家,根据我国卫生部防疫司(现疾病控制司)的调查结果分析,我国每年有8.36亿人次患腹泻,其中5岁以下小儿占3亿人次,腹泻病年发病率约为0.7次/人,5岁以下小儿的年发病率平均为1.9次/人。世界卫生组织于1978年制订全球性腹泻病控制规划,1980年正式实施,1991年推出第一版《腹泻病诊断治疗指南》,这些规划和指南的实施,尤其是口服补液盐的应用,对于减少腹泻儿童的死亡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到2005年,全球5岁以下小儿因急性腹泻年死亡人数已从1979年的450万降至160万。在我国,1992年卫生部委托全国有关专家制订《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该方案在全国的实施对提高我国腹泻病的诊治水平和降低腹泻病的死亡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腹泻病仍为常见病,而且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腹泻的治疗中,存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过多使用静脉补液等问题。

近年来,对于腹泻病治疗的研究中有两项重要的成果:①将钠浓度降到75mmol/L、葡萄糖浓度降低到75mmol/L、总的渗透压降低到245mOsm/l的“低渗”ORS(hypoosmolarity ORS)配方有助于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减少大便的量以及减少静脉补液;②补充锌有利于缩短腹泻的病程、减轻病情并预防未来两三个月内的腹泻复发。为了完善在腹泻治疗管理中的综合治疗策略,大幅降低腹泻儿童的死亡数,实现到2015年五岁以下小儿因腹泻死亡数比1990年减少三分之二的新千年目标,WHO和UNICEF在2005年联合发表了新修订的腹泻管理推荐指南,该指南得到了美国国际开发署和全世界许多专家的协助支持。新指南中仍强调口服补液重要性,推荐使用新ORS(“低渗”ORS)配方取代以前的ORS 配方,并且强调所有患儿在腹泻发生时及早补充锌。新ORS的配方和组成见表1. 表1. 新ORS配方和组成 考虑到各国和各地区的具体情况,“低渗”ORS的组成有一个允许范围:总溶

最新儿童腹泻病的诊断治疗原则

儿童腹泻病的诊断治 疗原则

儿童腹泻病的诊断治疗原则 首医大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 郑军 写在课前的话 腹泻病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同时也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虽然世界卫生组织1991年推出第1版的《腹泻病诊断治疗指南》。这些规划和指南的实施,尤其是口服补液盐的应用,对于减少腹泻儿童的死亡已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腹泻的治疗中,尚存在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和过多使用静脉补液等问题。因此本课讲课的儿童腹泻病诊断、规范化治疗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有重要意义。 一、概述 比次数更重要。腹泻病为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疾病,是儿童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儿童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除中国外,全世界每年有 10 亿人患腹泻,其中 5 亿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有 8 .36 亿人次患腹泻,其中 5 岁以下儿童占 3 亿人次,腹泻病年发病率约为 0 .7 次/人, 5 岁以下儿童的年发病率平均为 1 .9 人。 世界卫生组织 1978 年制订全球性腹泻病控制规划,1980 年正式实施, 1991 年推出第 1 版的《腹泻病诊断治疗指南》。这些规划和指南的实施,尤其是口服补液盐的应用,对于减少腹泻儿童的死亡已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至今,腹泻病仍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

也是 5 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腹泻的治疗中,尚存在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和过多使用静脉补液等问题。 多年来口服补液疗法治疗急性腹泻获得了成功。从 1978 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EF )将口服补液盐作为治疗急性腹泻脱水的首选疗法后,使5 岁以下儿童急性腹泻的死亡人数从 450 万下降到 180 万。但是在发展中国家急性腹泻仍然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 WHO 和 UNIEF 已经公布了新修订的《腹泻临床管理推荐实施指南》,腹泻病治疗研究也取得了两项重要的成果,旨在大幅度降低腹泻儿童死亡数。 腹泻病治疗研究取得两项重要的成果,第一项是新的口服补液盐配方(“低渗”ORS )配方,将钠浓度降到 75 mmoL / L 、葡萄糖浓度降低到 75 mmol / L 、总的渗透压降低至 245 mOsm / L 的“低渗” ORS ( hypoosmolarity ORS )配方有助于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减少大便的量以及减少静脉补液。第二项是补充锌有利于缩短腹泻病程、减轻病情并预防未来 2 ~ 3 个月内的腹泻复发。 WHO 和 UNICEF 在 2005 年联合发表了新修订的腹泻管理推荐指南,该指南得到美国国际开发署和全世界许多专家的协助支持。新指南中仍强调口服补液重要性,推荐使用新ORS (“低渗” ORS )配方取代以前的 ORS 配方,并且强调所有患儿在腹泻发生时及早补充锌。 新的口服补盐液的配方和组成如下表:

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解读

万方数据

生堡』b型苤盍垫!!玺生旦筮塑鲞箜生期垡b虫』呈些坐:垒P型垫!Q:!些堡:奠垒堡 其中一个方法是通过减少液体中钠和葡萄糖浓度、降低ORS 溶液的渗透压以避免高张液体的不良作用。2001年在美国 纽约举行的咨询技术会议上评论了相关的研究,认为WHO 和UNICEF推荐用低渗ORS治疗急性非霍乱腹泻患儿是有 效和安全的…。 低渗ORS与标准ORS比较,在补充累积损失量期间,粪 便排出量较标准ORS少36%,呕吐次数较标准ORS减少16 次,口服补液失败(需改用静脉补液病例)减少33%;在补 液治疗24h后平均血钠浓度明显低于标准ORS组。但低渗 ORS组未出现低钠血症或使原有的低钠血症加重,两组尿量 相近,说明低渗ORS不但疗效好,而且安全,对急性非霍乱 腹泻患儿补液有益。其他研究中,ORS总渗透压210—268 mmol/L、钠浓度50—75mmol/L。与标准ORS比较,粪便排 出量减少20%,呕吐减少30%。低渗ORS对A,3L霍乱与标 准ORS同样有效和安全,而在成人霍乱患者,无症状、暂时 性低钠血症发生增加,提示成人霍乱患者可以使用低渗 ORS,但应监测血钠浓度¨4…。 三、补锌 锌是体内200余种金属酶的必要组成成分,参与调节 DNA的复制和核酸合成,影响细胞分化与复制;对免疫系统 发育和功能的维持、调节起重要作用;能有效改善机体中各 抗氧化物之间的协同关系,从而提高其总体抗氧化损伤能 力;对儿童肠结构与功能起着重要作用,缺锌可导致肠绒毛 萎缩、肠道双糖酶活性下降,补锌能加速肠黏膜再生,增加刷 状缘酶水平。腹泻时补锌,是考虑到锌在细胞生长和免疫功 能方面起着核心作用。 儿童是缺锌的高危人群。据报道,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 三分之一的儿童缺锌,发展中国家儿童缺锌较为普遍。土耳 其一项对7—12岁儿童体内锌含量的研究,收集发样412 份,血样686份,低于正常值范围低限的儿童分别占88%和 66%。巴西、危地马拉、墨西哥和波多黎各有关锌缺乏的调 查发现,锌摄入量的中位数为50%一80%每日膳食营养素 供给量(RDA)¨J。我国锌缺乏检出率为18.4%一37.2%, 婴幼儿组为甚,个别报道高达57.1%,且农村儿童缺锌状况 较城市严重。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发现我国城市6岁以下 儿童锌摄入量不到RDA的二分之一,男女分别为31.3%和 32.6%[Ill。腹泻时锌大量丢失,加剧了已经存在的锌缺乏。 腹泻导致血锌浓度的降低与腹泻的持续时间有关,腹泻和锌 缺乏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 产生恶性循环可能还有其他的潜在机制:(I)IL.1在急 性应答中是主要的细胞因子,注射IL.1a使66%缺锌大鼠产 生腹泻,而喂饲良好的大鼠无发病,提示缺锌个体对腹泻易 感。(2)NO能激活环磷酸鸟苷(cGMP)合成,进而导致肠道 分泌增加和腹泻的产生。而锌能有效清除NO。(3)在锌缺 乏实验中发现了超常的尿鸟苷酸肽。尿鸟苷酸肽是鸟苷酸 环化酶c(GC.C)的激活因子,Gc-C可引起cGMP的合成,促 进肠道分泌增加和产生腹泻;同时,C,C—c是大肠杆菌肠毒素 的靶位之~,因此,锌缺乏、神经肽上调、肠道分泌过量之间?261? 相互关联¨…。 腹泻患JLSb锌治疗的研究发现,治疗组康复时间较安慰 剂组明显缩短,腹泻病程大约缩短20%。补锌还可使病愈 后数天腹泻发生率减少20%,治疗组大便排出总量减少 18%一59%。在急性腹泻,与对照组相比,补锌治疗使腹泻 次数减少25%,粪便总量减少30%,使7d以上腹泻所占比 例降低25%,因此显著降低迁延性腹泻的比例。治疗5岁 以下持续性腹泻,与对照组相比,患儿继续腹泻的可能性减 少24%,治疗失败率或死亡率降低42%,补锌能降低迁延性 腹泻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在年龄小于 12个月的男性患儿、消瘦或基础血锌低的个体有疗效更好 的趋势¨引。为评估补锌对急性和持续性腹泻的预防作用, 荟萃分析包括7个连续性试验(在疾病监测期中每周5到7 次补充I倍或2倍RDA剂量的锌元素)和3个短期试验(在 2到3个月的疾病监测中连续2周补充2到4倍RDA剂量 的锌元素),在连续性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补锌组的儿童 腹泻发生率下降了18%,患病率降低25%,在短期试验中, 补锌的效果和连续性试验所观察到的相似,与对照组相比, 补锌组的儿童腹泻发生率降低了11%,患病率下降34%,因 而,给发展中国家儿童补锌,无论是连续的还是短期的治疗 都可以明显降低儿童的腹泻发生率¨“。此外,补锌明显促 进血清痢疾抗体的阳转,增加循环B淋巴细胞和血清细胞 CD4/CD8的比例,以及IgA特异免疫球蛋白应答,因而,补 锌对痢疾流行起着预防作用旧-。 补锌应成为腹泻抗生素治疗的辅助治疗。在发展中国 家,对腹泻过分应用抗生素是增加抗药性的最主要原因,孟 加拉的一项研究提示该国农村购买药物中26%是抗生素, 0-4岁儿童常用抗生素治疗腹泻;而以社区为基础的对照 试验中,在补锌治疗地区治疗腹泻时抗生素使用率减少了 70%。去药店买药和到村医院就诊率显著减少,而导致抗生 素不合理使用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到村医院就诊和到药店买 药,这表明,补锌的益处远远不止是降低儿童腹泻的发病率 和死亡率,而且能够降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在所有同类试验中,锌的作用在不同年龄或营养状况患 儿间无明显差异。不同锌制剂如硫酸锌、醋酸锌或葡萄糖酸 锌疗效相同。专家们做出的结论是:补锌能明显减轻腹泻的 严重性和缩短腹泻病程,并在以后2—3个月减少腹泻的发 生,所有腹泻患儿在腹泻开始时都应该补锌。虽然最佳补锌 剂量尚未确定,但似乎每天用20mg和30一40mg元素锌疗 效一致。到目前为止,该类研究多数来自缺锌较为普遍的东 南亚,但世界其他地方研究也显示相似的结果。 WHO建议,急性腹泻病患儿能进食后即予以补锌治疗, 6个月龄以上,每天补充元素锌20nag,6个月龄以下,每天补 充元素锌10mg,共10一14d…。元素锌20mg相当于硫酸 锌100mg,葡萄糖酸锌140rag。 参考文献 [1]WHO.TheTreatmentofdiarrhoea—Amanualforphysiciansand otherseniorhealthworker.2005.http://www.who.int/child.。 万方数据

感染性腹泻诊治指南

感染性腹泻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是指各种急性、慢性的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引起肠道炎症所致的腹泻。我们也把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称为感染性腹泻,为狭义上的感染性腹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 病因 感染性腹泻的原因有很多,也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的腹泻,如果是感染性慢性感染,有细菌感染,有比较特殊的像结核杆菌(N/med tuberculosis bacili)的感染,也可能造成慢性腹泻,当然其他的慢性感染也可以。 还有一些是非感染一类的,对于慢性腹泻来讲,跟急性腹泻比较起来非感染的更多见,非感染一大类叫慢性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另外还有经常服某种药物引起的慢性腹泻,另外还有老年人的缺血性腹泻,一般是急性的,也有慢性缺血性质的,少见一些。 还有肿瘤,有些肿瘤也可以引起。再有一个是吸收不良,还有一类是肠易激综合症,有些达不到这个标准,但是也属于功能性的。还有全身疾病也可以引起慢性腹泻,尿毒症等等,慢性腹泻很复杂,病因很多,一旦有慢性腹泻的症状最好不要掉以轻心,到医院来看看,首先查明原因是什么。 感染性腹泻不明原因只是暂时查不出原因,但是一定是有原因的,这需要通过系统的诊断。常规检查查不出来的,有些特殊检查能查出来。在诊断的时候,我们一步一步地从最常规的检查查起,不会一下子全面地所有检查一块儿上,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他最可能的是什么,先做那个检查,除外以后再考虑其他的。明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疾病,才能根据病因做针对性的治疗。 临床表现 腹泻,大便每日≥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 亦可为粘液便、脓血便 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 病情严重者,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1、分泌性腹泻(Secretory diarrhea)

儿童腹泻病的诊断治疗原则

---------------------------------------------------------------最新资料推荐------------------------------------------------------ 儿童腹泻病的诊断治疗原则 儿童腹泻病的诊断治疗原则首医大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郑军写在课前的话腹泻病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同时也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虽然世界卫生组织1991年推出第1版的《腹泻病诊断治疗指南》。 这些规划和指南的实施,尤其是口服补液盐的应用,对于减少腹泻儿童的死亡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但是在腹泻的治疗中,尚存在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和过多使用静脉补液等问题。 因此本课讲课的儿童腹泻病诊断、规范化治疗对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有重要意义。 一、概述腹泻是指大便中水分及大便次数异常增加,通常 24 小时之内 3 次以上。 大便的性状比次数更重要。 腹泻病为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疾病,是儿童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儿童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除中国外,全世界每年有 10 亿人患腹泻,其中 5 亿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我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有 8 . 36 亿人次患腹泻,其中 5 岁以下儿童占 3 亿人次,腹泻病年发病率 1 / 12

约为 0 . 7 次/人, 5 岁以下儿童的年发病率平均为 1 . 9 人。 世界卫生组织 1978 年制订全球性腹泻病控制规划, 1980 年正式实施, 1991 年推出第 1 版的《腹泻病诊断治疗指南》。 这些规划和指南的实施,尤其是口服补液盐的应用,对于减少腹泻儿童的死亡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但是至今,腹泻病仍是我国的常见病之一,也是 5 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在腹泻的治疗中,尚存在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和过多使用静脉补液等问题。 多年来口服补液疗法治疗急性腹泻获得了成功。 从 1978 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EF )将口服补液盐作为治疗急性腹泻脱水的首选疗法后,使5 岁以下儿童急性腹泻的死亡人数从 450 万下降到 180 万。 但是在发展中国家急性腹泻仍然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 WHO 和 UNIEF 已经公布了新修订的《腹泻临床管理推荐实施指南》,腹泻病治疗研究也取得了两项重要的成果,旨在大幅度降低腹泻儿童死亡数。 腹泻病治疗研究取得两项重要的成果,第一项是新的口服补液盐配方(低渗 ORS )配方,将钠浓度降到 75 mmoL / L 、葡萄糖浓度降低到 75 mmol / L 、总的渗透压降低至 245 mOsm /L 的低渗 ORS ( hypoosmolarity ORS )配方有助于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减少大便的量以及减少静脉补液。

小儿腹泻病诊治专家共识

儿童腹泻病诊治专家共识 全网发布:2011-06-23 19:41 发表者:陈洁 (访问人次:15506)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消化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学组、中华儿科杂志通讯作者:陈洁浙江大学医学院儿童医院(杭州 310003) 一.概述 腹泻病为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疾病,是儿童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除中国外,全世界每年有10亿人患腹泻,其中5亿在发展中国家。我国自解放后,尤其自80年代以来,经济和卫生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由于原有基础薄弱,仍属发展中国家,根据我国卫生部防疫司(现疾病控制司)的调查结果分析,我国每年有8.36亿人次患腹泻,其中5岁以下小儿占3亿人次,腹泻病年发病率约为0.7次/人,5岁以下小儿的年发病率平均为1.9次/人。世界卫生组织于1978年制订全球性腹泻病控制规划,1980年正式实施,1991年推出第一版《腹泻病诊断治疗指南》,这些规划和指南的实施,尤其是口服补液盐的应用,对于减少腹泻儿童的死亡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到2005年,全球5岁以下小儿因急性腹泻年死亡人数已从1979年的450万降至160万。在我国,1992年卫生部委托全国有关专家制订《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该方案在全国的实施对提高我国腹泻病的诊治水平和降低腹泻病的死亡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腹泻病仍为常见病,而且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腹泻的治疗中,存在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过多使用静脉补液等问题。 近年来,对于腹泻病治疗的研究中有两项重要的成果:①将钠浓度降到75mmol/L、葡萄糖浓度降低到75mmol/L、总的渗透压降低到245mOsm/l的“低渗”ORS(hypoosmolarity ORS)配方有助于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减少大便的量以及减少静脉补液;②补充锌有利于缩短腹泻的病程、减轻病情并预防未来两三个月内的腹泻复发。为了完善在腹泻治疗管理中的综合治疗策略,大幅降低腹泻儿童的死亡数,实现到2015年五岁以下小儿因腹泻死亡数比1990 年减少三分之二的新千年目标,WHO和UNICEF在2005年联合发表了新修订的腹泻管理推荐指南,该指南得到了美国国际开发署和全世界许多专家的协助支持。新指南中仍强调口服补液重要性,推荐使用新ORS(“低渗”ORS)配方取代以前的 ORS配方,并且强调所有患儿在腹泻发生时及早补充锌。新ORS的配方和组成见表1.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7012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7012—1997 ~`前言 感染性腹泻广义系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之腹泻。本标准则仅指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原虫等病原体引起之肠道感染,较常见的如沙门菌肠炎、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肠炎、致泻性弧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蓝氏贾第鞭毛虫肠炎等。其临床表现均可有腹痛、腹泻,并可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处理原则亦相似,但不同病原体引起之腹泻,在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上又有不同特点。有的为炎症型腹泻,有的为分泌型腹泻,最后确诊须依赖病原学检查。 感染性腹泻是我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夏秋季更为多见,制定本标准对本组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的规定,制定本组疾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及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树波、陈晶晶、肖东楼、沈宝铨、王勤环。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对此范围的感染性腹泻的诊断及防治依据。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 炎症型腹泻inflammatory diarrhea 指病原体侵袭肠上皮细胞,引起炎症而导致的腹泻。常伴有发热,粪便多为粘液便或脓血便,镜检有较多的红白细胞,如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弯曲菌肠炎等。 2.2 分泌型腹泻secretory diarrhea 指病原体刺激肠上皮细胞,引起肠液分泌增多和/或吸收障碍而导致的腹泻。病人多不伴有发热,粪便多为稀水便。镜检红白细胞不多,如肠产毒大肠杆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等。 3 诊断原则 引起腹泻的病因比较复杂,除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可引起感染性腹泻外,其他因素,如化学药品等还可引起非感染性腹泻,故本组病人的诊断须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粪便常规检查来综合诊断。由于本组疾病包括范围较广,而上述资料基本相似,故病原确诊须依据从粪便检出有关病原体,或特异性核酸,或从血清中检测出特异性抗体。 4 诊断标准 4.1 流行病学资料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夏秋季多发。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去不发达地区旅游史。如为食物源性则常为集体发病及有共进可疑食物史。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等)、肠道致泻性大肠杆菌(EPEC)、A组轮状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则可在婴儿室内引起爆发流行。 4.2 临床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