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 概率论实验报告 随机事件的模拟--模拟掷均匀硬币的随机试验

云南师范大学 概率论实验报告 随机事件的模拟--模拟掷均匀硬币的随机试验
云南师范大学 概率论实验报告 随机事件的模拟--模拟掷均匀硬币的随机试验

数学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2 日期:2014 年3月30日

计算机手工模拟实验报告.doc---完整版---副本

计算手工模拟实验 学生实验报告 学院: 课程名称: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郑州大学商学院

学生实验报告 第一部分:实验概况 一、实验的目的 通过此账套的计算机模拟手工实验网络,使我们比较系统地了解、学习和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基础的操作方法,以加强我们对于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于基本操作流程的熟悉以及对于基本会计技能的训练,达到理论知识与会计实务的双向统一。另外,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一个人亲自尝试出纳员、存货核算员、成本核算员、工资核算员、记账员、会计主管等多项工作,从而对会计的各个岗位,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以达到学生从全面角度,认识、了解、掌握会计工作的要求。 二、实验的要求 1、熟悉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工作内容以及工作规范等基础知识; 2、能够熟练的进行对实验企业所发生各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 3、掌握模拟实验企业建立账户、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会计实 务操作流程。 第二部分:实验的内容及具体操作的程序 一、实验内容: (一)模拟企业概况 单位名称:天海振中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住所:天海市珠江道15号 法定代表人:杨帆

纳税识别号:19547365 开户银行:工行陈塘分理处 账号:60488-148 行号:604 设立日期:2002年12月20日 电话:2 (二)会计业务处理的方法 1、会计核算方面采用科目汇总表记账程序(每半个月汇总一次)会计核算。 2、企业使用机打“增值税专用发票”,税率17%、营业税5%、教育费附加3%, 核定每月交纳一次增值税。 3、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存货采取永续盘存制。 4、固定资产折旧采取平均年限法。 5、企业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当期损益。 6、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应付福利费分别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1.5%、14% 提取。工会经费提取后划拨工会账户,职果张经费采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方法。 7、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按受益原则,根据计量记录、定额工时比例分配。制造 费用按生产人员工资进行分配,生产成本在在产品与完工产品之间的分配采用约当产量法。 8、企业业务招待费按年销售额的0.4%限额列入管理费用,年末按照应收账款余 额的0.5%提取坏账准备金,差旅费按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报销。 9、企业每月按25%的税率预缴所得税,于每月结束后10日内办理完税入库手续, 年底清算,多退少补。 10、利润分配:按利润的10%和5%分别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任意盈余公积金, 然后按45%比例向投资者分配红利。 (三)本次实验过程 1、期初建账。建立明细分类账,日记账,总账。登记期初余额。 2、经济业务处理。

随机行为的模拟

随机行为的模拟:随机抛掷硬币和骰子出现特定面的概率 ——蒙特卡罗方法的计算机模拟 1摘要 对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的简介并概述了蒙特卡罗方法的概念、应用领域、求解步骤。以抛掷硬币和骰子为例,论述了蒙特卡罗方法模拟随机行为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给出了实现计算机模拟的MATLAB程序,并且通过最高达千万次级别的计算机模拟试验,准确地模拟了随机抛掷硬币和骰子出现特定面的概率。 2关键词 蒙特卡罗(Monte Carlo)方法方法;计算机模拟;随机行为;模拟;概率;MATLAB 程序 3引言 3.1蒙特卡罗方法的概述: 蒙特卡罗方法又称统计模拟法、随机抽样技术,是一种随机模拟方法,以概率和统计理论方法为基础的一种计算方法,是使用随机数(或更常见的伪随机数)来解决很多计算问题的方法。将所求解的问题同一定的概率模型相联系,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统计模拟或抽样,以获得问题的近似解。为象征性地表明这一方法的概率统计特征,故借用赌城蒙特卡罗命名。 3.2蒙特卡洛模拟法简介: 蒙特卡洛(Monte Carlo)模拟是一种通过设定随机过程,反复生成时间序列,计算参数估计量和统计量,进而研究其分布特征的方法。具体的,当系统中各个单元的可靠性特征量已知,但系统的可靠性过于复杂,难以建立可靠性预计的精确数学模型或模型太复杂而不便应用时,可用随机模拟法近似计算出系统可靠性的预计值;随着模拟次数的增多,其预计精度也逐渐增高。由于涉及到时间序列的反复生成,蒙特卡洛模拟法是以高容量和高速度的计算机为前提条件的,因此只是在近些年才得到广泛推广。

3.3 蒙特卡洛模拟法提出: 蒙特卡罗方法于20世纪40年代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计划的成员S.M.乌拉姆和J.冯·诺伊曼首先提出。数学家冯·诺伊曼用驰名世界的赌城—摩纳哥的Monte Carlo —来命名这种方法,为它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在这之前,蒙特卡罗方法就已经存在。1777年,法国Buffon 提出用投针实验的方法求圆周率。 3.4 蒙特卡洛模拟法的应用领域: (1)、直接应用蒙特卡洛模拟:应用大规模的随机数列来模拟复杂系统,得到某些参数或重要指标。 (2)、蒙特卡洛积分:利用随机数列计算积分,维数越高,积分效率越高。 (3)、MCMC:这是直接应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的推广,该方法中随机数的产生是采用的马尔科夫链形式。 (4)、蒙特卡罗方法在金融工程学,宏观经济学,生物医学,计算物理学(如粒子输运计算、量子热力学计算、空气动力学计算)等领域应用广泛。 3.5 蒙特卡罗解题归结为三个主要步骤: (1)、构造或描述概率过程; (2)、实现从已知概率分布抽样; (3)、建立各种估计量。 4 问题重述 蒙特卡罗模拟的真正威力在于对随机行为建模。 从长期来看,一个事件的概率可以视为比值:事件的总数 有效的事件数概率 )(A P 下面3个随机模型: (1)、抛掷一枚正规的硬币 (2)、抛掷一个正规的骰子 (3)、抛掷一个不正规的骰子 以剖析如何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这些随机行为,以及基于MATLAB 软件的计算机实现。

实验:计算机模拟

实验:计算机模拟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计算机模拟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 掌握利用随机数解决问题; 二、实验内容 1.已知零件C由零件A和零件B连接而成,已知零件A、B的长度为随机变量, aaa=[]; for i=1:10 a=rand; if a<=007 a1=5; elseif a>&&a<= a1=6; elseif a>&&a<= a1=7; elseif a>&&a<= a1=8; elseif a>&&a<=1 a1=9; end b=rand; if b<= b1=14; elseif a>&&a<= b1=15; elseif a>&&a<= b1=16; elseif a>&&a<=1 b1=17; end c=a1+b1 aaa=[aaa a1+b1]; end

运行xxx 得到以下结果:xxx c = 21 c = 19 c = 20 c = 21 c = 20 c = 20 c = 21 c = 19 c = 19 c = 19 >> mean(aaa) ans = 10个样本计算C的平均长度为19。 单件成本7 8 9 10 11 12 概率 定价\概率\预计销售500 600 700 800 900 19 20 21 时,每件以5元处理) 根据题设编写代码: b=[500 600 700 800 900]; a=[19,20,21]; x1=rand; if x1< c=7; elseif x1>&x2< c=8; elseif x1>&x1< c=9; elseif x1>&x1< c=10; elseif x1>&x1< c=11; else c=12; end

几何画板模拟抛硬币——制作步骤

几何画板模拟抛硬币——制作步骤 【设计思路】 数据处理一般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等过程。数据处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周围世界,对未知的事物作出合理的推理和判断。抛掷硬币是典型的随机实验,通过实验活动,统计实验次数、正面朝上个数,计算总面数,计算正面朝上平均数,描述数据的分布情况,分析数据分布的特征等等,通过实验活动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 利用几何画板的随机动画功能可以制作模拟抛硬币的动画,利用几何画板的度量、数据功能,可以对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 【制作步骤简述】 1.制作圆和圆弧制作两个同心圆,把大圆上作两个半圆; 2.制作动画在小圆上任意取一点,制作该点的随机动画按钮“抛掷”,播放次 数设置为1次; 3.粘贴图片作通过圆心和小圆上的点的射线,作射线与大圆上两个半圆的交 点,分别把硬币正面图片、反面图片粘贴到交点。 4.复制动画选择所有对象进行复制,粘贴三次,得到抛四个硬币的动画; 5.动画合成将四个抛掷按钮分别命名为“抛掷1”、“抛掷2”、“抛掷3”、“抛 掷4”,制作它们的系列按钮“抛掷0”,设置执行顺序为同时执行方式; 6.制作计数器在水平方向的射线上M1N1上取点P1,将点P1向右平移一个单 位,得到P1′,制作点P1到P1′的平移按钮“k”,运动速度设置为高速,用来统计试验总数;在水平方向的射线上M2N2上取点P2,将点P2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得到P2′,制作点P2到P2′的平移按钮“m”,运动速度设置为高速,用来统计正面个数;制作点P1到P1′、点P2到P2′的平移按钮“归零”,运动速度设置为高速;把“抛掷0”按钮、试验总数按钮“k”合成系列按钮“抛掷”;选择点M1、N1、P1,度量比值“k”,计算4k;选择点M2、N2、P2,度量比值“m”;选择数值“4k”、“m”列表; 7.美化界面隐藏不必显示的对象,制作操作说明,美化界面.

计算机模拟手工实验报告

计算机模拟手工实验 学生实验报告 学院:商学院 课程名称:计算机模拟手工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学生实验报告 第一部分:实验概况与内容 一、实验的目的及要求 1、实验目的 本实验以模拟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为基础,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操作训练,有目的地检验和复习所学的会计理论、方法、技能和技巧通过实际的操作,使我们能够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我们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掌握,把枯燥、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具体的操作,使我们能够形象地掌握各种业务的处理及记账凭证的填写方法,掌握账簿的处理及登记方法,掌握成本核算方法,掌握各种报表的编制方法,掌握会计资料的整理归档方法,同时,我们可以体验在不同岗位进行不同操作,使之在实验中,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提高职业工作能力,为我们今后从事会计实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实验要求 ①熟悉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工作内容以及工作规范等基础知识; ②能够熟练的进行对实验企业所发生各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 ③掌握实验企业建立账户、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会计实务操作流程。 二、实验内容 1、企业基本情况 津阳市永安公司是批零兼营的以零售为主的商品流通企业,主要经营五金、百货、家电等商品,分设一部四柜组,其中一部为批发部,四柜组为小百货组、五金家电组、鞋帽组、针织服装组。

开户行及账号:中国工商银行贵溪分理处 5189958。 地址:津阳市盛兴路160号。 经营规模: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 纳税人识别号:235678902283156。 所得税税率:25% 2、内部主要财务会计制度 (1)批发商品流转业务核算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①库存商品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按商品品名开设明细账进行数量进价金额核算。 ②“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成本”账户按批发设置明细账,以便结转成本。 ③商品销售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税率为17%。 ④商品销售成本本月末采用先进先出法,在“库存商品——批发”账户中倒算并结转成本。平时只填制出库单。 (2)零售商品流转业务核算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①库存商品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库存商品”账户按零售分设小百货组、五金家电组、鞋帽组、针织服装组分户进行明细核算。 ②“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成本”账户按批发设置明细账,以便结转成本。 ③商品销售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税率为17%。 ④商品销售实行“价税合一”、平时“商品销售收入”反映含税(增值税、下同)销售额,月末按下列公式调整为不含税销售额,以此计算冲销已销商品收入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 (1+增值税税率) ⑤商品销售成本按含税销售额随销随转办法,注销书屋负责人的经济责任。 ⑥“商品进销差价”账户反映含税售价与不含说进价之差的数额,并按前述四柜组分别核算。 ⑦月末,按分类(柜组)差价率计算法计算并分摊已销商品实现的进销差价。(3)本公司采用的是非定额的备用金制度 3.实验过程

计算机网络基础模拟器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模拟器实验报告 实验说明:共5个实验,其中前3个必做,后2个选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模拟器软件的使用方法; 2、掌握配置PC、交换机、路由器的方法; 3、掌握为交换机设置VLAN,为端口设置TRUNK的 方法。 二、实验环境(请注意关闭杀毒软件) WinXP/WIN7、HW-RouteSim 2.2(软件请到BB 课程资源下载,下载后直接解压缩运行;下载前请 关闭杀毒软件)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 实验一:计算机和交换机基本设置 添加一个交换机,两个计算机,连接A电脑到交换机3号端口,B电脑到6号端口,双击交换机,进入终端配置:system

password: [Quidway]sysname S3026 ;交换机重命名为S3026 [S3026]super password 111 ;设置特权密码为111 [S3026]quit sys password:111 [S3026]display currect-config ;查看当前所有配置[S3026]display vlan all ;查看当前VLAN设置观察此时所有交换机端口都在同一个vlan1内。 双击小电脑A: login:root password:linux [root@PCAroot]# ? ;输入?号查看命令提示 [root@PCAroot]#ifconfig eth0 10.65.1.1 netmask 255.255.0.0 双击小电脑B: login:root password:linux [root@PCAroot]#ifconfig eth0 10.65.1.2 netmask 255.255.0.0

计算机模拟基元反应实验报告

【目的要求】 1. 了解分子反应动态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 2. 掌握准经典轨线法的基本思想及其结果所代表的物理涵义。 3. 了解宏观反应和微观基元反应之间的统计联系。 【实验原理】 利用计算机模拟化学反应中分子或原子之间碰撞并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或原子的过 程,模拟出碰撞规律,发生反应的概率等,将真实的反应过程在计算机上模拟出来。 本实验采用准经典轨线法,以经典散射理论为基础的分子反应动态学计算方法。 设一个简单的反应体系,A+BC ,二者碰撞时,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况发生 A+BC(non-reactive collision) B+AC(reactive collision) A+BC → C+AB(reactive collision) ABC(complex) A+B+C(dissociation) 本法将A 、B 、C 三个原子都近似看作是经典力学的质点,通过考察它们的坐标和动量 (广义坐标和广义动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就能知道原子之间是否发生了重新组合,即是否 发生了化学反应,以及碰撞前后各原子或分子所处的能量状态,这相当于用计算机来模拟 碰撞过程,所以准经典轨线法又称计算机模拟基元反应。通过计算各种不同碰撞条件下原 子间的组合情况,并对所有结果作统计平均,就可以获得能够和宏观实验数据相比较的理 论动力学参数。 1. 哈密顿运动方程 设一个反应有N 个原子,它们的运动情况可以用3N 个广义坐标q i 和3N 个广义动量p i 来描述。若体系的总能量计作H (是q i 和p i 的函数),按照经典力学,动量和坐标随时间的变 化情况符合下列规律 ()()i N N i i N N i p q q q p p p H t q q q q q p p p H t p ??=??-=321321321321,,,,,,,d d ,,,,,,,d d 对于A 原子和BC 分子所构成的反应体系,应当有9个广义坐标和9个广义动量,构成9 组哈密顿运动方程。根据经典力学知识,当一个体系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整个体系的质 心应当以一恒速运动,并且这一运动和体系内部所发生的反应无关。所以在考察孤立体系 内部反应状况时,可以将体系的质心运动扣除。同时体系的势能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是 由体系中所有原子的静电作用引起的,所以它只和体系中原子的相对位置有关,和整个体 系的空间位置无关,因此只要选取适当的坐标系,就可以扣除体系质心位置的三个坐标, 将A +BC 三个原子体系的9组哈密顿方程简化为6组方程,大大减少计算工作量。若选取 正则坐标系,有三组方程描述质心运动的可以略去,还剩6组12个方程。以正则坐标表示 的哈密顿能量函数表达式是 ()∑∑==++=31i 621642BC 2BC A,,,,2121 q q q V P p H i i i μμ 式中,μA ,BC 是A 和BC 体系的折合质量;μBC 是BC 分子的折合质量。若能知道V 就得到 哈密顿方程的具体表达式。

生理学计算机模拟试验-动物科学实践教学中心

生理学计算机模拟实验》技术手册 1. 《生理学计算机模拟实验》软件介绍 《生理学计算机模拟实验》软件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虚拟实验环境,用图片、动画、视频材料和文字介绍生理学实验方法、技术、操作要求和步骤,用仿真记录仪和示波器以曲线形式,真实、动态再现生理学多种实验过程。《生理学计算机模拟实验》软件技术和实验项目的数量均领先于国内外同类软件,一百余所国内外大学的专家观摩过《生理学计算机模拟实验》软件的演示,给以很高评价 实验内容: (1)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2)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其传导速度的测定 (3)骨骼肌兴奋时的电活动与收缩的关系 (4).神经纤维兴奋后的兴奋性变化 (5)离子与药物对离体蟾蜍心脏活动的影响 (6)蟾蜍心室期前收缩与代偿间隙 (7)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8)家兔主动脉神经放电 (9)家兔呼吸运动调节 (10)离体肠肌运动 (11)尿生成的影响因素 (12)呼吸运动和血气酸碱度改变 (13)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 软件特色: 1. 用计算机生物信号实时采集处理系统从动物实验现场采集实验数据,本软件实验数据达量 1000 多万个。从大量动物实验数据中精选所的典型数据,真实、可靠、科学。 2. 模拟实验操作流程按实际动物实验步骤设计,实现人机交互。 3. 虚拟实验环境,用仿真记录仪和示波器以曲线形式,真实、动态再现生理学实验过程,并以 动物、离体器官和标本的动画生动反映其变化活动。 运行环境: 硬件环境:486 以上多媒体微机。 软件环境:Windows95,Windows98 版本。软件自带系统文件,光盘可直接运行,安装方便,将simulate 复制到硬盘上即可。使用效果 自1997年以来,本软件作为生理学CAI 课件应用于本校各专业的生理学教学、夜大和浙江省护理自学考试的生理学实验教学,学生通过软件预习生理学实验,增 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和实验教学效果。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用本软件开展模拟实验以替代部分动物实验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并节约了大量的消耗经费。。目前使用《生理学计算机模拟实验》进行教学的有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昆明医学

高中数学必修一《(整数值)随机数(random numbers)的产生》学案(含答案)

3.2.2(整数值)随机数(random numbers)的产生 【明目标、知重点】 1.了解随机数的意义. 2.会用模拟方法(包括计算器产生随机数进行模拟)估计概率. 3.理解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的实质. 【填要点、记疑点】 1.随机数 要产生1~n(n∈N*)之间的随机整数,把n个大小形状相同的小球分别标上1,2,3,…,n,放入一个袋中,把它们充分搅拌,然后从中摸出一个,这个球上的数就称为随机数.2.伪随机数 计算机或计算器产生的随机数是依照确定算法产生的数,具有周期性(周期很长),它们具有类似随机数的性质.因此,计算机或计算器产生的并不是真正的随机数,我们称它们为伪随机数. 3.产生随机数的常用方法 ①用计算器产生,②用计算机产生,③抽签法. 【探要点、究所然】 [情境导学]在第一节中,为了得到某一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我们做了大量重复试验,有的同学可能觉得这样做试验花费的时间太多了,那么,有没有其它方法可以代替试验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整数值)随机数的产生. 探究点一随机数的产生 问题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反复计算事件发生的频率,再由频率的稳定值估计概率,是十分费时的.对于实践中大量非古典概型的事件概率,又缺乏相关原理和公式求解.因此,我们设想通过计算机模拟试验解决这些矛盾. 思考1我们要产生1~25之间的随机整数,可以把25个大小形状相同的小球分别标上1,2,3,…,24,25,放入一个袋中,把它们充分搅拌,然后从中摸出一个,这个球上的数就称为随机数.这种产生随机数的方法我们称之为抽签法,除抽签法外,你还有其它办法吗(阅读教材130-131页)? 答用计算器产生.具体操作方法见教材. 思考2我们可以用0表示反面朝上,1表示正面朝上,利用计算器不断地产生0,1两个随机数,以代替抛硬币实验,说出用计算器产生0,1两个随机数的过程? 答答案见教材. 思考3我们也可以利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而且可以直接统计出频数和频率,请阅读教材

数值模拟实验一

数值模型模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地震记录数值模拟的褶积模型法实验学院:地球物理学院 学号:2010050603xx 教师:熊高军 姓名:Blackheart--Mike 日期:2010.6.13

实验一 一、实验题目 地震记录数值模拟的褶积模型法 二、实验目的 掌握褶积模型基本理论、实现方法与程序编制,由褶积模型初步分析地震信号的分辨率问题。 三、原理公式 1、褶积原理

地震勘探的震源往往是带宽很宽的脉冲,在地下传播、反射、绕射到测线,传播经过中高频衰减,能量被吸收。吸收过程可以看成滤波的过程,滤波可以用褶积完成。在滤波中,反射系数与震源强弱关联,吸收作用与子波关联。最简单的地震记录数值模拟,可以看成反射系数与子波的褶积。通常,反射系数是脉冲,子波取雷克子波。 (1)雷克子波 (2)反射系数: (3)褶积公式: 数值模拟地震记录trace(t): trace(t) =rflct(t)wave(t) 反射系数的参数由z变成了t,怎么实现?在简单水平层介质,分垂直和非垂直入射两种实现,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1)垂直入射:

2)非垂直入射: 2、褶积方法 (1)离散化(数值化) 计算机数值模拟要求首先必须针对连续信号离散化处理。反射系数在空间模型中存在,不同深度反射系数不同,是深度的函数。子波是在时间记录上一延续定时间的信号,是时间的概念。在离散化时,通过深度采样完成反射系数的离散化,通过时间采样完成子波的离散化。如果记录是Trace(t),则记录是时间的函数,以时间采样离散化。时间采样间距以 t表示,深度采样间距以 z表示。在做多道的数值模拟时,还有横向x的概念,横向采样间隔以 x表示。离散化的实现:t=It× t;x=Ix× x;z=Iz× z或:It=t/ t; Ix=x/ x; Iz=z/ z (2)离散序列的褶积

抛硬币试验

抛硬币试验“抛”出了什么 此题设计目的是使学生理解随机抛掷一枚硬币时“出现正面和出现反面的可能性是相同的”,从而说明在比赛前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决定谁先开球对比赛双方都是公平的。 问题的关键是:怎样才能让学生明白“出现正面和出现反面的可能性是相同的”即“它们的可能性都是1/2”呢? 问了几个同事,大家都说“一看就知道,硬币只有两面,抛一次不是正面就是反面,出现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都是1/2”。 我也是这样想的。不过,“一看就知道”的东西,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著名的数学家还要通过做成千上万次的试验来证明呢?这里面究竟隐藏着什么? 在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173页,有这样一段话: 掷一枚硬币时,既可能出现正面,也可以出现反面,预先作出确定的判断是不可能的,但如果硬币均匀,直观上会感到出现正面与出现反面的机会应该相等,即在大量重复试验中正面朝上的频率,应该接近50%。为了验证这点,在概率论的发展历史上,曾有许多著名的数学家也做过这个实验。 难道说我们的判断靠的就是“直观”,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对不对,还得靠“验证”? 可新的问题又来了,就算科学家做了成千上万次的试验不是也没有证明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都是1/2吗?何况,课堂上我们让孩子做得有限的数十,上百次试验。说白了,做实验不但得不到结果,还会推翻最初的“直观”感觉。 问题越来越多,需要继续查资料:

通过试验来确定概率是有风险的。增加试验次数,可以降低这种风险,却不能消除风险本身,只有在试验次数无穷大的时候,才不存在这种风险。 试验次数越多,结果越逼近理论值。 当大量重复抛掷一枚硬币时,二者出现的频率在0.5附近摆动,我们就认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是1/2。 虽然,最后那句“二者出现的频率在0.5附近摆动,我们就认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是1/2”这种解释我认为非常牵强。不过,心中的疑虑还是打消了不少。我敢在课堂上大胆尝试: 一、观察独立的20组数据 1、学生两人合作,每人抛10次,做好记录。 2、任意抽查20人的结果,引导学生观察。 二、5人5人为一组,合计后观察 三、全部合计后再观察 效果如何? 独立的20组数据,除了有一人的正好是正面出现的次数和反面出现的次数一样外,其余的“杂乱无章”,学生没有任何发现(这就是风险)。5人5人为一组,合计得到(见下表)

计算机模拟麻醉设备学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模拟麻醉设备学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计算机模拟麻醉设备学实验能够通过可视化界面详尽地描述整个实验内容,大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学习,尽管不能代替真实实验,只能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但提供了实验教学的一些新思路,可以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模拟;麻醉设备学实验;方法;局限 麻醉设备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麻醉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获得麻醉设备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实验是该门课程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的进行,压缩了一些实验教学的学时,再加之高校扩招,在校学生巨增,这都给实验教学带来了冲击和压力。因此,将模拟实验技术引入实验教学,以计算机辅助教学来补充常规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一、计算机模拟实验的必要性和实效性 与传统的实物实验相比,计算机模拟麻醉设备实验具有以下特点: 1.突破空间界限。在常规实验教学中,我们不能观察分子、原子等微观物质的运动,学生难以建立起相应的物理表象。我们通过计算机模拟,使微观物质可视化,从而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如模拟氧分子气进入肺,再进入血液的过程。 2.突破时问界限。在麻醉设备实验中,有的用时较长,实验教学中费时较多,难以进行,如呼吸机、麻醉机的使用效果的观察;有的实验现象展现时间很短,学生难以观察清楚,如麻醉药物的弥散过程。我们利用计算机模拟控制展示时间,并用按键控制程序将动态过程定格——展示过程的节点。 3.弥补设备的不足。模拟实验不消耗器材,实验所需器材种类和数量不限制,实验成本低,且弥补了部分仪器设备内部结构和原理不直观的缺憾。 4.形象直观。引入现代化教育手段,可以营造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其突出的特点就是直观性强,便于学生自学。 二、模拟实验教学的方法 利用现有的计算机,再加一套模拟麻醉实验的软件,就相当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先进设备的麻醉实验室。学生在这个实验室里学习麻醉设备原理,模拟操作过程,实验变成了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将计算机技术与麻醉设备学的实验教学结

计算机网络模拟器实验报告(1)

计算机网络模拟器实验报告 学院:学号:姓名: 实验名称:计算机网络模拟器试验 实验说明:共5个实验,其中前3个必做,后2个选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模拟器软件的使用方法; 2、掌握配置PC、交换机、路由器的方法; 3、掌握为交换机设置VLAN,为端口设置TRUNK的 方法。 二、实验环境(请注意关闭杀毒软件) WinXP/WIN7、HW-RouteSim 2.2(软件请到BB 课程资源下载,下载后直接解压缩运行;下载前请 关闭杀毒软件)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 实验一:计算机和交换机基本设置 添加一个交换机,两个计算机,连接A电脑到交换机3号端口,B电脑到6号端口,双击交换机,进入终端配置:

system password: [Quidway]sysname S3026 ;交换机重命名为S3026 [S3026]super password 111 ;设置特权密码为111 [S3026]quit sys password:111 [S3026]display currect-config ;查看当前所有配置[S3026]display vlan all ;查看当前VLAN设置观察此时所有交换机端口都在同一个vlan1内。 双击小电脑A: login:root password:linux [root@PCAroot]# ? ;输入?号查看命令提示[root@PCAroot]#ifconfig eth0 10.65.1.1 netmask 255.255.0.0 双击小电脑B: login:root password:linux [root@PCAroot]#ifconfig eth0 10.65.1.2 netmask 255.255.0.0 点击A电脑做测试: [root@PCA root]#ping 10.65.1.2

作业三数学建模,姜启源版

实验五、模拟方法建模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运用软件进行Monte Carlo 方法模拟确定型现象和概率型现象,掌握随机数的生成,理解Monte Carlo 模拟法在存贮模型和排队模型中的应用。 1、 用Matlab 进行Monte Carlo 模拟,编写程序计算面积与体积; 2、 用Matlab 进行Monte Carlo 模拟,编写程序模拟抛硬币与掷骰子; 3、 用Matlab 编写程序模拟存贮模型,选择合理的进货量与进货周期; 4、 用Matlab 编写程序模拟排队模型,分析计算结果。 二、实验内容 Example 5.1 P179 习题第五题 求两条曲线Y=X 2,Y=6-X 以及X 轴和Y 轴所包围的面积。 解题如下: 两条曲线Y=X 2,Y=6-X 以及X 轴和Y 轴所包围的面积如图所示: 计算阴影部分面积的近似值:阴影部分的面积 ~阴影下的点数 矩阵面积 ~随机点的总数 下面给出计算面积的蒙特卡罗算法求面积的计算机模拟的计算格式: >> n=1000; C=0; for i=1:n A=rand(2,1); x(i)=-5*A(1,1)+2; y(i)=9*A(2,1); if x(i)+y(i)<=6&&x(i)^2-y(i)>=0; C=C+1; Matlab 操作步骤: 1.打开Matlab ,输入数据: 计算面积的蒙特卡罗算法 输入 模拟中产生的随机点总数n 输出 mypi=给定区间-3<=x<=2上曲线两条曲线Y=X 2,Y=6-X 以及X 轴和Y 轴所包围的近似面积,其中0<=f(x)<=9. 第1步 初始化:COUNTER=0, 第2步 对i=0,1,2,….n,进行第3~5步 第3步 计算随即坐标x i 和y i ,,满足-3<=x i <=6,0<=y i <=9 第4步 对随即坐标x i 计算f(x i ) 第5步 若y i <= f(x i ),则COUNTER 加1,否则COUNTER 不变 第6步 计算mypi=81* COUNTER/n. 第7步 输入(mypi ) 停止

材料成型计算机模拟(纯手工打造)

材料成型计算机模拟(纯手工打造)

一、名词解释 1计算机模拟的概念:根据实际体系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实验,通过将模拟结果与实际体系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可以检验模型的准确性,也可以检验由模型导出的解析理论作为所作的简化近似是否成功。1 2材料设计是指(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理论计算→预报→组分、结构和性能;理论设计→订做→新材料;按照生产要求→设计→制备和加工方法。1 3数学模拟的定义:就是利用数学语言对某种事务系统的特征和数量关系建立起来的符号系统。 4数学建模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科学方法,它将实现问题简化,抽象为一个数学问题或数学模型,然后采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进行求解,进而对现实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最终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1 5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理论分析法:应用自然科学中的定理和定律,对被研究系统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演绎、归纳,从而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6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模拟方法:如果模型的结构及性质已经了解,但是数量描述及求解却相当麻烦。如果有另一种系统,结构和性质与其相同,而且构造出的模型也是类似的,就可以把后一种模型看作是原来模型的模拟,对后一个模型去分析或实验,并求得其结果。 7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类比分析法:如果有两个系统,

的情况为差分方程的收敛性。2 15初截荷法是将塑性变形部分视为初应力或初应变来处理,将塑性变形问题转化为弹性问题的求解方法。4 16刚塑性有限元法不计弹性变形,采用屈服准则和方程,求解未知量为节点速度。5 17凝固模拟技术:用计算机高速度大容量的计算能力,对浇注凝固过程中相关的各物理场进行数值求解,可以预见一定工艺方案下,浇注凝固过程中的各物理行为方式,从而可以推断是否会产生缺陷以及产生缺陷的定量特征。6 18可视化处理:必须按照这些数据既定的数据结构和取值的规定性,通过计算机程序去求解、去识别,并将其组织、构造成相应的图形、图像、曲线乃至动画等等,使其直观可视,直接反应出工程相关的信息,直接揭示出工程相关的因果关系,为铸造工艺的优化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6 19数据阵列:作为数值求解结果的解数据,是一个庞大的数值阵列,这些琐碎而沉繁的数据本身并不能直接向人们揭示充型或凝固过程的物理内涵。6 20前处理:在凝固模拟技术中,值域的离散化、方程的差分化通常被称为前处理。 21后处理:用计算机图形表示分析计算所得的数值结果,结果数据的可视化、动画化通常被称为后处理。 22导热——物体个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依靠分子、原

伽尔顿板实验的计算机模拟 - 北京师范大学精品课程

(发表于大学物理2005年第一期) 伽尔顿板实验的计算机模拟 彭芳麟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北京大学100875 摘要: 实现了用计算机模拟伽尔顿板实验,模拟实验可以显示每个粒子的运动轨迹和落点,并对落点位置进行统计,模拟实验不仅得到了与实际实验一样的统计规律与涨落现象,而且得到了一些有趣的新的结果. 关键词: 伽尔顿板实验, 计算机模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0712 伽尔顿板实验是人们熟知的一个物理教学演示实验,其装置如图1的照片所示. 代表粒子的小球从漏斗口下落,通过与钉子碰撞以后,进入到下面的狭槽,当小球数达到足够多以后,小球在狭槽内就会堆积成高斯曲线形状的分布. 照片中所显示的就是一次实验的结果 图1 伽尔顿板实验的照片 收稿日期: 2003-11-10 修回日期: 基金项目: 北京市高校2002年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理论物理数学化教学的探索 作者简介: 彭芳麟(1947-),男,江西省泰和县人,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硕士,从事光学与计算物理研究.

由于实验装置简单,演示效果好,能直观快捷的表现宏观现象中的统计规律.教材[2,3]中常用它来说明统计规律的必然性总是寓于大量的个别事件的偶然性之中,以及统计规律中常出现的涨落现象. 使用计算机模拟这个实验,就是希望知道,如果用牛顿力学来描述每个粒子的运动,所得的落点分布是否会呈现同样的统计规律呢?更进一步,我们还希望知道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粒子落点的分布. 计算机模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它是一种纯理论计算的虚拟的实验.我们曾经利用计算机模拟来研究力学系统的运动[1].现在我们希望借助于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以及优秀的数学软件MATLAB,来重新审视伽尔顿板实验. 1计算机模拟的实现 我们在计算机模拟中采用的物理模型是, 粒子从漏斗口落下时,由于在漏斗中互相碰撞,滚动下落,得到一定的速度,然后.在进入钉子阵列区域后,又与钉子发生碰撞(此时不再考虑粒子之间的碰撞),不断地改变运动的方向,最后落到狭槽内. 仿照实际情况,我们采用了简化的二维模型,即粒子是在作平面运动.在模拟实验中,钉子的排列是交错的,钉子与粒子的大小基本相当,即取半径相同, 粒子流的宽度就是漏斗口的宽度,粒子的位置在这个宽度内随机分布,同时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也是随机的,在下落过程中,若粒子中心与钉子中心的距离小于直径时,就认为是发生了碰撞, 碰撞过程遵循能量守恒与动量守恒定律,由此计算出碰撞后粒子的运动轨迹,并画出图形,图中以圆圈表示钉子的位置,以实线表示粒子的轨迹.最后对粒子落点的位置进行统计,画出直方图,再拟合成高斯曲线.

全国青年教师数学大赛高中数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精选

课题:随机事件的概率(第一课时) 授课教师:贺航飞(2008年9月20日)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⑵通过试验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2、过程与方法:⑴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⑵发现式教学,通过抛硬币试验,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在探索中不断提高; ⑶明确概率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⑵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并通过数学史实渗透,培育学生刻苦严谨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⑴重点:通过抛掷硬币了解概率的定义、明确其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 ⑵难点: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⑴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随机事件随机性中的规律性,更深刻的理解事件的分类,认识频率,区分概率; ⑵教学用具:硬币数十枚,表格,幻灯片,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基本流程:↓ ↓ ↓ ↓ 第1页(共6页) 随机事件的概率

五、教学情境设计:(第一课时)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狄青征讨侬智高 故事:北宋仁宗年间,西南蛮夷侬智高起兵作乱,大将狄青奉命征讨.出征之前,他召集将士说:“此次作战,前途未卜,只有老天知道结果.我这里有100枚铜钱,现在抛到地上,如果全部正面朝上,则表明天助我军,此战必胜.”言罢,便将铜钱抛出,100枚铜钱居然全部正面朝上!将士闻讯,欢声雷动、士气大振!宋军也势如破竹,最终全胜而归. 2、温故知新、承前启后——温习随机事件概念: ⑴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 ⑵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 ⑶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S 的~;⑷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 讨论:在生活中,有许多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随机事件.你能举出现实生活中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实例吗? 例1:判断下列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⑴“导体通电后,发热”; ⑵“抛出一块石块,自由下落”; ⑶“某人射击一次,中靶”; ⑷“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时,冰自然融化”; 0有实数根”;=1+⑸“方程x2 ⑹“如果a>b,那么a-b>0”;

计算机模拟实验是否可以替代物理演示实验

计算机模拟实验是否可以替代物理演示实验 横县第二高级中学黄晓燕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计算机辅助教学走进了千家万所校园,掀起了一股追求“多媒体”的热潮,出现了以计算机模拟实验来替代物理演示实验,甚至替代了学生分组实验的现象。本文就计算机模拟实验的利与弊谈谈一些看法,并进一步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计算机模拟实验演示实验计算机辅助教学创新能力 引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学手段也从单一的“粉笔+黑板”趋向了多元化,除了传统的挂图、演示,今天用得最多的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图声并茂,生动活拨,固然有它不可比拟的优势,也是现代化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教学手段。因此,近几年来在教育教学领域掀起了一股追求“多媒体”热潮,甚至有人认为没有多媒体参与的课堂就不是素质教育,不是现代化教学。这种疯狂的追求出现了以“鼠标+屏幕”完全替代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现象,以计算机模拟实验替代了传统的演示实验,甚至完全替代了学生分组实验的现象。本文就“计算机模拟实验是否可以替代物理演示实验”这个问题来谈谈一些看法,并进一步提出自已的一些想法与同行朋友共享。 一、由于计算机模拟物理实验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又具有信息容量大、可视度高、操作快捷方便、图文声色并茂等特点,决定它在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用计算机模拟不可实现或难以实现的物理实验,使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变得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有利于学生形成感性认识,这点也是计算机模拟实验的最大价值所在。如研究微观世界时(例如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的示意模拟、核裂变的模拟、光电效应的模拟等),看不见也摸不着,显得非常抽象,给学生的理解带来极大困难。利用计算机的放大功能,可以使微观过程可视化,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可以极大地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又如研究难以观测的天体运动和宇宙的演变过程时(例如开普勒三大定律的物理情景的模拟、卫星发射原理的模拟等),可以利用计算机的缩放功能,使庞大的天体可以呈现在屏幕上,漫长的宇宙演化过程、物质间瞬间即逝的相互作用(如闪电)现象,可以通过计算机随意地加快或减慢,帮助学生对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的理解。这就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表象,

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

实验7 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 7.1 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其现代化的实现是必然趋势。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近十年来在国际、国内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计算机模拟实验又称计算机仿真实验或计算机虚拟实验,是近几年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中开辟的新领域。它通过计算机把实验设备、教学内容、教师指导和学生的操作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形成了一部活的、可操作的物理实验教科书和根据需要在瞬间建立的模拟实验室。 计算机模拟物理实验的出现打破了教与学、理论与实验、课内与课外的界限,它更加强调实验的设计思想和实验方法,更强调实验者的主动学习;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学生对物理思想、方法、仪器的结构和设计原理的理解,都可以达到训练实验技能、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增强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了物理实验的水平。目前,模拟实验已成为现代化物理实验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模拟实验系统运用了人工智能、控制理论和教师专家系统对物理实验和物理仪器建立其内在模型,用计算机可操作的仿真方式,实现了物理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 计算机模拟实验的系统设计如图7-1-1所示。在主模块下由系统简介、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数据处理、实验思考题等六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在主模块后调用。 图7-1-1 模拟实验模块的设计图7-1-2模拟实验设计过程模拟实验系统通过解剖教学过程,使用键盘和鼠标控制仿真仪器画面动作,来模拟真实实验仪器,完成各模块中相应的内容。在软件设计上,把完成各模块中的内容看作是问题空间到目标空间的一系列变化,从此变化中找到一条达到目标求解的途径,从而完成仿真实验过程。在此过程中,利用丰富教学经验编制而成的指导系统可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系统可按照知识处理过程对模块进行设计,其设计过程如图7-1-2所示。 系统给出需要求解的问题,即需要进行的操作。系统通过用户接口给出相应的图像、文字和指导内容,用户根据得到的信息进行判断、输入。输入的信息由预处理部分转化为内部命令,模型接收到指令后,在指导系统的参与下,利用产生式的规则处理得到相应的结果,并将结果传输到图像模拟部分,最终以图像和文字的形式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同时,指导系统根据得到的相应结果,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指导信息,用户通过软件中指导系统和模型算法的交替作用过程,完成仿真实验内容。 计算机模拟实验具体操作说明,参见计算机中的模拟仿真实验软件。 计算机模拟仿真物理实验(即物理虚拟实验)简介: 在虚拟实验室内提供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实验的平台。并提供有相应的虚拟仪器,如示波器、干涉仪、分光计、单摆、三线摆、伏特表、安培表、滑线变阻器等,学生可根据实验要求完成各类虚拟实验,并在实验报告环节完成实验报告,提交服务器或教师批改。 1.实验预习 实验预习包括有对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仪器的了解。在这个环节中,将实验相关的内容以文字、图像、动画、课件等方式通过网页发布,或提过给教师审阅;学生可以先在计算机上熟悉仪器设备,模拟操作和预习实验,并可通过交互方式提出问题并解答。为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和效果,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设计和预习思考题解答,教室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可通过网络(或课前)进行收集整理、审阅,以决定学生是否可以进行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