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香型白酒大曲生产相关酶研究、利用现状

合集下载

浓香型大曲糖化酶特性研究

浓香型大曲糖化酶特性研究

浓香型大曲糖化酶特性研究任飞【摘要】大曲作为大曲酒生产的糖化剂、发酵剂,含有多种微生物及其产生的多种酶类,研究表明,大曲糖化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6.0;低浓度(0~2mg/L)的Cu2+对大曲糖化酶有激活作用,高浓度(2~12 mg/L)的Cu2+对糖化酶有抑制作用.【期刊名称】《酿酒科技》【年(卷),期】2011(000)002【总页数】3页(P40-42)【关键词】浓香型大曲;糖化酶;酶学性质【作者】任飞【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62.3;Q814;TQ920大曲是酿酒生产的糖化、发酵和生香剂,其品质对曲酒的出酒率和酒质都有极大的影响,常有“曲是酒之骨”之称[1]。

浓香型大曲酒的发酵是在中温(或中温偏高温)大曲的作用下,边糖化边发酵。

大曲在大曲酒发酵中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为大曲酒醅中原料的分解提供多种复合的粗酶制剂如糖化酶、液化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聚糖酶类等水解酶类;为大曲酒醅发酵提供部分菌种来源,如霉菌、酵母菌、细菌等;为大曲酒提供一些香味物质及香味前体物质;为大曲酒发酵提供部分发酵原料,如大曲中所含淀粉高达57%左右[2]。

大曲的糖化力是生产中用来测定液体或固体曲中的α-1,4-葡萄糖苷酶和α-1,6-葡萄糖苷酶转化可溶性淀粉生成还原性糖的能力,当然也包括其他酶对原料中组成物作用生成还原性物质的能力。

固体曲糖化力的定义:1 g绝干的固体曲在(30℃,pH4.6)1 h内水解可溶性淀粉生成葡萄糖的mg数,以表示糖化型淀粉酶的活力。

固体曲中糖化酶活力的测定,采用可溶性淀粉为底物,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使之水解为葡萄糖,用斐林试剂法测定。

在生产中,曲药的作用条件并非标准条件(30℃,pH4.6),在本实验中,在不同的温度、pH、离子浓度条件下,测定大曲的糖化力,研究反应条件对大曲酶活力的影响,为大曲在酿酒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与风味物质组成的应用进展

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与风味物质组成的应用进展

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与风味物质组成的应用进展作者:何庆刘刚治王治禹王丹冯一杰乔木来源:《中国食品》2021年第23期白酒是我国消费者最为青睐的酒精饮品。

中国白酒作为典型的蒸馏酒,历史悠久,在蒸馏酒领域中占据的地位举足轻重。

各地生产白酒的企业在酿造过程中采用的工艺和使用的原材料各不相同,在白酒发酵的具体过程中就会形成不同种类的风味物质。

这些风味物质虽在酒体中实际占据的比例非常小,但却是形成白酒香型的关键所在。

以风味为依据,可将白酒分为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

其中,浓香型白酒在消费者中享有的知名度极高,不论从风格还是风味来说,浓香型白酒都深受消费者青睐。

为促进浓香型白酒的相关酿造工艺实现进一步提升,有必要对白酒酿造所含的各类微生物与相关风味物质的组成进行探究。

本文浅析了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与风味物质组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一、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浓香型白酒在酿造过程中主要包括如下几类微生物:霉菌类微生物、细菌类微生物、酵母菌类微生物、放线菌类微生物。

在白酒发酵的具体过程中,不同酿造微生物会相互之间产生影响或者形成制约,形成各种生物酶类,将不同种类的物质原料,诸如蛋白质原料、淀粉原料等通过多酶催化,有效转化为酸、醇、酮、醛、酯等,进而形成代谢产物,促进原酒中包含的风味物质实现相辅相成。

对浓香型白酒而言,其主体香是己酸乙酯,由酶对己酸进行催化后与乙酸发生反应而产生。

1.大曲中的微生物组成。

在对浓香型白酒进行发酵的具体过程中,大曲主要负责提对微生物菌株。

根据相关研究所得结果,大曲内具体所含的各类微生物组成主要包括四大类菌群:霉菌、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

其中,霉菌具体分布的位置是大曲表面,核心区域主要分布的是细菌。

酵母菌的分布位置最为广泛,几乎遍布大曲,但呈现出较低的丰度。

对大曲而言,霉菌直接影响其酯化和糖化能力。

最重要的是,霉菌在其具体生长繁殖的过程中,会对发酵底物进行利用以实现代谢,进而产生相应的呈香物质,对风味物质的最终形成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浓香型白酒大曲发酵成熟过程中四种主要酶产生菌多样性分析

浓香型白酒大曲发酵成熟过程中四种主要酶产生菌多样性分析

浓香型白酒大曲发酵成熟过程中四种主要酶产生菌多样性分析大曲具有糖化、发酵、酒化和生香等功能,不但为大曲酒的发酵、成香提供必不可少的微生物菌群和风味前驱物,还提供发酵所必须的丰富的生物催化剂——酶类。

大曲,作为大曲酒品质和产量的重要保障,一直是白酒行业研究的重点。

单宁酶(EC3.1.1.20),也称作单宁酰基水解酶、鞣酸酶。

单宁酶能水解没食子单宁中的酯键和缩酚羧键,生成葡萄糖和没食子酸,同时影响着白酒的风味及品质,单宁酶在食品、化工和制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酯化酶是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的最为的重要酶类之一,酶化酶含量多少和酶活高低,都与白酒优质酒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蛋白酶在白酒酿造过程,不仅能水解发酵原料和菌体的蛋白质,还能促进产酒和生香、降低杂醇油含量。

脂肪酶为微生物生长繁殖,以及白酒风味物质具有一定影响。

实验以单宁酶、蛋白酶、酯化酶、脂肪酶为研究重点,采取平板分离法筛选产酶微生物,通过测算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判断各菌落产酶能力并对菌落形态进行分辨描述,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纯化菌株进行5.8S PCR和16S PCR分子鉴定。

各酶产生菌菌落形态及种属情况如下所示。

(1)实验分离得到产单宁酶的真原核微生物菌落共有16个类别,其中真核产生菌有9个类别,比原核产生菌多了两类,且发酵期大曲样品中的真核单宁酶产生菌菌落形态多样性显著多于成熟期的大曲样品。

分子生物学鉴定得到产单宁酶真核微生物有三个属(Penicillium、Aspergillus和Byssochlamys),其中Aspergillus有六个种,占全部单宁酶真核产生菌的60%。

其次是Penicillium属的Penicillium commune strain、Penicillium chrysogenum strain和Penicillium robsamsonii三个种。

鉴定到的单宁酶原核产生菌的三个属都各只一个种,即Bacillus siamensis strain、Oxalophagus oxalicus strain和Pedobacter sp。

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中运用耐高温活性干酵母及糖化酶探讨

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中运用耐高温活性干酵母及糖化酶探讨

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中运用耐高温活性干酵母及糖化酶探讨
纪志军;李家运
【期刊名称】《酿酒科技》
【年(卷),期】2000(000)001
【摘要】为强化发酵,降低成本,提高出酒率及酒质,在大曲酒生产中应用了干酵母
和糖化酶进行生产试验,在同一车间生产稳定的3个班组进行,干酵母使用方法分干、湿两种.结果表明,干酵母用于浓香型大曲酒生产,可提高淀粉出酒率1%~3%,对酒
质无明显影响,湿法较干法效果好;同时使用干酵母和糖化酶,淀粉出酒率可提高2%~4.5%,但对产品质量有一定影响,仍以湿法优于干法.(一平)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纪志军;李家运
【作者单位】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236820;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
司安徽 2368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62.3+1;TS261.1+1
【相关文献】
1.耐高温活性干酵母、液体曲在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中应用的探讨 [J], 谢国排
2.三等奖:耐高温活性干酵母用于浓香型大曲酒工艺的探讨 [J], 蒋孟岭
3.耐高温活性干酵母和糖化酶在浓香型锦江泉酒生产中的应用 [J], 滕久忠;江全保
4.安琪牌耐高温活性干酵母和生香活性干酵母在清香型大曲酒生产中的应用 [J],
董家武
5.耐高温活性干酵母及糖化酶在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中的运用 [J], 纪志军;李家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浓香型白酒大曲生物酶功能的研究

中国浓香型白酒大曲生物酶功能的研究

中国浓香型白酒大曲生物酶功能的研究赖登 (四川省成都全兴酒厂,成都610036)摘 要:论述了中国浓香型白酒大曲中淀粉酶、蛋白水解酶、酯化合成酶活力的高低与浓香型白酒质量及产量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为大曲生产工艺的改进及质量的控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 大曲 淀粉酶 蛋白水解酶 酯化合成酶一、淀粉水解酶淀粉水解酶,是指一类能够分解淀粉糖等苷键的酶的总称。

包括α—淀粉酶,β—淀粉酶、糖化酶和异淀粉酶等。

众所周知,浓香型白酒的主要原料为高粱、小麦等农产品,它们的淀粉都是由直链和支链的二种淀粉共同构成,糯高粱几乎全含支链淀粉结构较疏松,能适于根霉生长和酿酒,而粳高粱含有一定量的直链淀粉,结构较紧密。

淀粉水解的变化过程大致如下:淀粉→糊精→寡聚糖→双糖(麦芽糖)→单糖(葡萄糖)而糖化酶作用于淀粉分子末端,从淀粉非还原性末端顺次切开α—1,4糖苷键,生成葡萄糖,所以其作用点是非常有限的。

而α—淀粉酶亦称1,4糊精酶或液化酶,是一类能切开淀粉链内部α—1, 4糖苷键的生物酶,很容易将长链淀粉水解成短链的糊精及少量寡糖,为α—糖化酶提供较多的作用点。

所以浓香型大曲应要求有适当的液化酶活力,糖化酶方可起较好的水解作用。

大曲中糖化酶活力高低直接关系到酒的质量。

大曲生产、发酵过程可以说是培养微生物的过程。

从大曲培菌阶段微生物数量变化可以看出,培菌前期,曲块中以细菌、酵母为主,但随着品温升高、大量细菌和酵母衰亡或生长受到抑制,菌数急剧下降。

霉菌在入房初期生长繁殖缓慢,三天后,繁殖速度迅猛加快,六天后达到高峰,以后稳定在106个/g(干曲)左右,而其中以根霉为主。

糖化酶的产生菌为根霉、黑曲霉、红曲霉等,大曲中的糖化酶活力则与根霉量的繁殖有关。

五十年代末,乐爱华同志从酒曲、五谷、土壤和腐败水果等样品中所分离的462株根霉,用豆芽汁、葡萄糖为培养基进行产酸力的测定,结果表明,根霉有产纯乳酸;有产延胡索酸;有产乳酸和延胡索酸;也有产乳酸、延胡索酸和苹果酸。

浓香型白酒生产中酿酒微生物研究与应用现状

浓香型白酒生产中酿酒微生物研究与应用现状

胞 。微 生物 主要 是指放 线菌 、细 菌 、酵母 菌 、霉 菌和病毒 五 从 而形 成代 谢产 物 的多样 性 ,即香 味成 分 的复 杂性 ,同时
大类 。与酿 酒 有关 的主 要是 细菌 、霉 菌和酵 母 菌 ,它 们 在 大 曲还 是复 合 酶制 剂 ,大 曲中 含有 淀 粉 酶 、糖 化 酶 、酒 化
106
酿酒科技 2016年第 aM (总第 261期 )·LIQUOR—MAKING SCIENCE&TECHNOLOGY 2016No.3(To1.261)
DOI:10.13746 ̄.njkj.2015422
浓香型 白酒生产中酿酒微生物研究与应用现状
金 伟 ,谢 玉球 ,时 晓 ,仲 几晓 ,周二 干 ,蔡 猛 ,刘 建
Research on & Application of Liquor—m aking M icrobes in
Nongxiang Baijiu Production
JIN W lei,XIE Yuqiu,SHI Xiao,ZHON G Jixiao,ZHOU Ergan,CAI M eng and LIU Jian (Jiangsu Yanghe Distillery Co.Ltd.,Suqian,Jiangsu 223800,China)
形 成 了 白酒 的不 同风 味 。微 生物 是 指那 些 个 体微 小 、结 的是 ,大 曲中含 有 经 过一 定 富 集 、培养 的 自然 筛选 、驯 化
构 简 单 的 生 物 。 大 多 数 微 生 物 是 单 细 胞 ,部 分 是 多 细 的微生 物系 ,为 大 曲酒 多菌种 发酵 生产 带来 微 生物 种源 ,
Abstract:Fermentation is a necessary step in the production of Ba ̄iu by solid fermentation.And microbes are indispensable to the fermenta- tion.In this paper,the present research progress in liquor-making microbes in Nongxiang Bajiu production was reviewed from three aspects in-

白酒大曲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其酶类研究进展

白酒大曲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其酶类研究进展

2023-10-28contents •白酒大曲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白酒大曲微生物酶类研究•白酒大曲微生物多样性及酶类的应用研究•展望与挑战目录01白酒大曲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主要包括乳酸菌、芽孢杆菌、链球菌等。

细菌主要涉及曲霉、毛霉、根霉等。

霉菌以酿酒酵母为主。

酵母菌白酒大曲微生物种类通过显微镜观察大曲的形态和结构,初步了解其微生物种类。

传统显微镜观察培养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大曲样本进行培养,获得并鉴定微生物种类。

利用PCR、基因测序等技术,分析大曲样本的DNA和RNA,进一步揭示微生物多样性。

03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0201研究大曲中微生物的共生关系、代谢途径及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

微生物生态学探究大曲中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如酶类、有机酸等,及其对白酒酿造的影响。

微生物代谢研究大曲中微生物对白酒口感、风味及品质的影响。

微生物与白酒品质白酒大曲微生物生态学研究02白酒大曲微生物酶类研究催化淀粉、纤维素等大分子碳水化合物水解为可溶性糖,为微生物提供碳源。

糖化酶分解蛋白质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利于微生物吸收利用。

蛋白酶催化脂肪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参与生物体的能量代谢。

脂肪酶分解酯类物质,产生醇和羧酸,对白酒的香味有一定贡献。

酯酶酶的种类与功能化学法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提取和分离,如盐析、等电点沉淀、溶剂萃取等。

物理法利用物质的物理特性进行提取和分离,如离心、过滤、吸附等。

生物法利用微生物或酶的催化作用进行提取和分离,如发酵、酶解等。

酶的提取与分离方法酶的应用与开发研究利用酶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改善酒的风味和品质。

酿酒工业食品加工医药工业环境治理利用酶改善食品的营养价值,提高食品的口感和品质。

利用酶进行药物合成,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利用酶进行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降低环境污染。

03白酒大曲微生物多样性及酶类的应用研究微生物多样性在酿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参与了白酒的发酵、老熟和生香等过程,为白酒的独特风味和品质提供了保障。

白酒酿造中酯化酶的研究现状

白酒酿造中酯化酶的研究现状

近几年 , 酶在有机相 中的生物催 化作用 日 益受到人们的
重视 , 在含有微量水分 的有 机溶剂 中, 酶不仅不会失去活性 , 而且还 由于蛋白质分子 内氢键作用的加强 ,增加 了蛋 白质的
水相中酯化酶对酸底物特异性的研究 主要是针对浓香型 白酒中的四大酯 的合成效果进行的研究 , 杜礼泉目 等对红 曲霉
酯 酶 酯 化 特性 的研 究 中发 现 红 曲霉 酯 酶对 乙酸 、 酸 、 丁 己酸 都
包括 同时合成 己酸乙酯 、 乙酸乙酯 、 乳酸乙酯 、 丁酸 乙酯 等酯 类物质【 在 白酒 生产 中已应用 的多为乙酸乙酯合成酶及 己酸 1 】 , 乙酯合成酶。 酯化酶在水相 中表现 出脂肪水解酶 的活力 , 它可
油酸 乙酯 、 亚油酸 乙酯 、 榈酸乙酯等高级脂肪 酸酯 , 棕 因此酯 化酶对成品酒的风味同样具有一定作用。
1 酯 化 酶 的 反 应特 性 酯 化 反 应 中 两 种 酶 的 组 成 比例 可 能 对 酯 的 生 成 产 生 影
道群 等对红 曲霉 、 曲以及根霉菌 对单 一酸( 大 乙酸 、 已酸 、 乳
有较强的酯化作用生成相应的乙酯 ,且红 曲霉酯酶是一类专

性很低 的酶 , 属于键专一性 的生物酶 。唐玉明【 6 l 等在对红曲
酯化茵 2 — 1 3的特性研究 中发现 :四大酸和乙醇反应生成相 应的乙酯 , 但是 四大酸的混合物却生成 的物质为己酸 乙酯。 任
将酒醅 中的脂肪水解 为甘油及脂肪酸 ,脂肪酸与乙醇酯化成
K e wor s: trfi g nz m e y d Ese i n e y ;prpe ;pr s nta lc to st ai n y o  ̄y e e ppi ain iu t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浓香型白酒大曲生产相关酶研究、利用现状XX:蒋春华学号:110604029摘要:白酒在我国具有上千年历史,其独特工艺堪称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举。

它以透明的外观、幽雅的香气、醇厚的口感深受人们喜爱。

对于浓香型白酒而言大曲酒酿造生产中的重要物质,是酿酒生产的糖化、发酵、酒化和生香剂,其品质对曲酒的出酒率和酒质都有极大的影响,常有“曲是酒之骨”之称。

浓香型大曲酒发酵属于多种微生物群的共同发酵,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体系。

所以对于浓香型白酒大曲生产相关霉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更好利用大曲中的相关霉,使酒的品质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解决那些发酵周期长、设备利用率低、粮耗高、出酒率低等缺陷。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大曲酶研究、利用现状浓香型白酒大曲中的酶有很多,主要的酶系有糖化酶、液化酶、酸性蛋白酶、酯化酶(红曲霉)、脂肪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单宁酶、果胶酶等酶类组成。

本文我将对这些酶的相关研究及主要酶类在白酒生产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简要概述,并阐明大曲酶的利用现状。

、1、糖化酶:糖化酶又称葡萄糖淀粉酶,糖化酶的底物专一性较低,它能很快的把直链淀粉从非还原性末端开始,依次水解α-1、4葡萄糖苷键,也能缓慢水解α-1、6键和α-1、3键,转化为葡萄糖。

同时也能水解糊精,糖原的非还原末端释放β-D-葡萄糖。

其作用条件为40~65℃、pH 3.0~5.5。

应用于酿酒生产,既能保持原酒的风味特色,又能提高出酒率。

大曲中糖化酶活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酒的质量。

糖化酶的优点:1)、糖化酶对设备没有腐蚀性,使用安全。

使用糖化酶工艺简单、性能稳定、有利于各厂的稳定生产。

2)、使用糖化酶对淀粉水解比较安全,可提高出酒率,麸曲法能减少杂菌感染,节约粮食可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

3)、使用糖化酶有利于生产机械化,有利于实现文明生产。

2、α- 淀粉酶:α-淀粉酶在作用淀粉时,是一种内切葡萄糖苷酶能以随机方式从淀粉分子内部切开α-1,4- 葡萄糖苷键,使淀粉分解成长短不一的短链糊精和少量的低分子量糖类,从而使淀粉醪液的黏度显著下降,达到液化淀粉的作用,故又称为液化酶。

其作用条件为60℃~70℃、pH6.0~7.0。

在浓香型白酒中应要求有适当的液化酶活力(Ca2+能激活提高α-淀粉酶的活力),糖化酶就可以其较好的水解作用。

α-淀粉酶已经成为工业应用中最为重要的酶之一,并且大量的微生物可以用高效生产淀粉酶,但是霉的大规模商业化仍然局限于几种特定的真菌和细菌中。

对于高效的α-淀粉酶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可以通过对现有的酶进行改良。

3、酸性蛋白酶:酒精活性干酵母和糖化酶的应用,大幅度减少了酒曲的用量,造成酒体寡淡。

酸性蛋白酶在酿酒的酸性环境中,发酵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具有溶解发酵原料的颗粒;促进微生物繁殖;分解蛋白质生成香味物质,从而使酒体丰满醇厚功能,对巩固和完善酒精活性干酵母和糖化酶技术具有积极意义!1)、酸性蛋白酶促进原料颗粒溶解:酸性蛋白酶对酿酒原科的颗粒物质溶解性很强!这就给糖化发酵创造了有利条件。

使淀粉从中解脱出来,α-淀粉酶才能起到糖化作用。

但α-淀粉酶很容易被淀粉及颗粒物质所吸附!因而失去作用能力" 酸性蛋白酶除其自身对颗粒物质有溶解作用外,并能将被吸附的α-淀粉酶从颗粒上解脱出来,使其重新恢复对颗粒物质的溶解作用。

在α-淀粉酶活性测定之后!加入颗粒物质吸附,则α-淀粉酶的活性大减" 然后再加入酸性蛋白酶使之解脱" 此时α-淀粉酶液中的酶活性基本上得到恢复,从而证明了酸性蛋白酶对α-淀粉酶有解脱作用,再加上其自身也有颗粒溶解作用!从而使酿酒原料颗粒充分溶解!糖化发酵得以顺利进行。

2)、酸性蛋白酶有利于微生物增殖: 霉菌的酸性蛋白酶对微生物增殖具有重要作用。

因为它分解生成的是L-氨基酸! 能被微生物直接摄取与利用。

研究发现,微生物的生长需要有蛋白质为其提供氮源及能量。

在发酵初期窖内酸度均偏酸,此时,酒曲中的酸性蛋白酶可强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丰富酒中氨基酸的含量!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在酒精发酵中,外加蛋白酶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由于加入蛋白酶!使原料中的蛋白质得以更好的分解,为芽孢杆菌提供足量的氮源,使酒中杂醇油含量得到控制,改了基础酒的后苦味,使酒体绵甜柔软。

氨基酸含量增加有利于酯的形成;可善融性氨基酸渗入窖泥糟醅中,为己酸菌提供了氮源,促使其产生较多的己酸对乳酸乙酯也可间接起到控制作用;强化了酒糟代谢,使原料出酒率提高酒的风味得到了明显改善。

同时可以节约原料,降低成本。

3)、酸性蛋白酶促进酒精发酵;酸性蛋白酶促进酒精发酵的原因是增加醪液中的游离氨基酸水平,促进酵母菌生长繁殖,并减少菌体用于合成氨基酸等造成的底物流失和能耗。

随着优良菌种的选育和酶制剂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酸性蛋白酶作为发酵促进剂,应用于高效率酒精发酵将会得到广泛采用"。

尤其是采用糟水回用发酵工艺,醪液初始pH值在4.0-4.5之间,更有利于酸性蛋白酶水解原料中的蛋白质,增加醪液中的α-氨基酸含量! 提高酵母菌抵抗或忍耐氨基糖等有害物质的能力!加糟水回用批次! 减少酒糟处理的设备投资和能耗。

4)、酸性蛋白酶:提供生香前体物质和风味物质酒中各种微量成分的含量多少和适当的比例关系是构成各种名优白酒风格香型的重要因素。

有研究表明!酱香型大曲的酸性蛋白酶含量高于浓香型大曲近一倍!而浓香大曲又比清香大曲含量高,说明酸性蛋白酶可能与香型具有一定相关性。

白酒中的高级醇主要来源于酸性蛋白酶分解蛋白质所生成的氨基酸" 白酒中的高级醇及其派生出来的酸醛、酮、酯等都是白酒的香味重要组分。

酸性蛋白酶在酿酒的酸性环境中,将原料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氨基酸是生成白酒香味成分的前体物质,经过不同微生物及酶的代谢,生成多种香味物质。

这些种生香物质前体,可转化为多种酯及其他香味物质。

使它在浓香型白酒大曲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4、酯化酶:酯化酶不是酶学上的术语,酶学上名为解脂酶,是脂肪酶、酯合成酶、酶分解酶、磷酸酯酶的统称,是指能催化醇、酸生成酯的一种生物酶。

众所周知,浓香型白酒主体香是以己酸乙酯为主的复合香气的。

所以己酸乙酯含量的高低及与乳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等微量成分的比例关系决定酒质的优劣。

数它的耐酸性较强,能将有机酸转化成相应的酯类,从而解除酸对细胞的毒害作用。

酯化酶的理论基础为酶在有机溶剂中的作用,在窖外直接将酸与醇催化合成酯类,包括同时合成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等酯类物质,在白酒生产中应用的多为乙酸乙酯合成酶及己酸乙酯合成酶。

酯化酶在水相中表现出脂肪水解酶的活力,它可将酒醅中的脂肪水解为甘油及脂肪酸,脂肪酸与乙醇酯化成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棕榈酸乙酯等高级脂肪酸酯,因此酯化酶对成品酒的风味同样具有一定作用。

它还产生较高的蛋白酶,对丰富酒的香味成分有重要作用。

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应用酯化酶,发酵过程既有传统大曲的糖化功能,也有生香功能,从而能起到缩短发酵周期,同时也提高了出酒率和优质酒率;突出了浓香型白酒己酸乙酯的主体香;酒体协调,促进了酯化反应;能够在较高的酸度下正常发酵,利于酒体“洁净”;较好地解决了酒质和出酒率的矛盾;有利于工艺稳定,提高生产效率;产酒醇甜,赋予成品酒良好的风味。

5、复合酶:将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进行复配,开发出的复合增香酶,充分利用酶的水解、酯化功能,促使香味组分的合成,大幅度增加香味成分的含量,提高白酒品质。

它能够充分转化原料中的有效有机成分,并且在发酵过程中促使主体香味和其他微量香味组分综合提高的效果,从而提高了白酒的质量档次。

复合酶在提高优质品率的功效上,不仅是单纯提高了主体香味物质,而且对于多碳链脂肪酸酯、醛、酮、醇、酸等微量香味组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特别是高级脂肪酸酯、多元高级醇、氨基酸类的增加使酒质窖香浓郁、绵甜爽冽,香味协调、余味悠长;复合酶的作用使得原料中难以分解转化的脂肪、蛋白质、纤维素等物质得到充分转化,对丢糟中的残余物质进行充分分解,可提高原料出酒率;明显缩短了传统发酵周期;促使原料中微量蛋白质、脂肪的充分分解,使得酒体中的异味减少,缩短了白酒的老熟贮存时间。

6、纤维素酶:它的作用在于破解纤维素及半纤维素构成的致密网状细胞结构,充分释放出其中的有效物质。

释放出的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在相应酶类的作用下转化,纤维素酶可以将高粱、小麦等原料淀粉中3%左右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转化成可发酵性糖,再经酵母发酵转化为酒精,从而提高出酒率。

纤维素酶对纤维素有降解作用可以破坏间质细胞壁的结构,使其包含的淀粉释放出来利于糖化酶的作用,同时释放出的呈香前体物质在酯化酶作用下转化为呈香物质,增加了原酒中芳香物的量,可改善酒质。

由于芳香物的增多,相应的了辛辣物质含量而使原酒更加醇厚,风格突出。

酒糟中淀粉含量不高,而纤维素含量很高,有些淀粉在植物细胞壁中,糖化酶无法将这部分淀粉糖化,因此单在植物细胞壁中,糖化酶无法将这部分淀粉糖化,因此单独提高糖化酶加入量对酒糟生成还原糖作用效果不明显,添加纤维素酶不但能将丢糟中的纤维素降解转化为可发酵糖,而且由于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降解,破坏了原料的植物细胞壁,使其包含的淀粉释放出来,有利于糖化料的植物细胞壁,使其包含的淀粉释放出来,有利于糖化的植物细胞壁,使其包含的淀粉释放出来,有利于糖化料转化为可发酵性糖,有利于酒糟的利用。

从而提高原料利用率。

7、半纤维素酶:木聚糖是自然界中的一种丰富的再生资源,是最具代表性的半纤维素,比纤维素更易被微生物降解转化,降解产物木糖在木聚糖酶的作用下可转变为乙醇。

木聚糖酶为一类以内切方式水解木聚糖分子中β-1,4-木糖苷键的酶,其水解产物主要为木二糖和木糖以上的低聚木糖,也有少量木糖和阿拉伯糖。

其作用条件是pH值为3.0~10.5,稳定pH值为3.0~10.0。

反应最适pH值为4.0~7.0,最适温度为40℃~60℃。

半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对纤维素有降解作用,可以破坏间质细胞壁的结构,使其包含的淀粉释放出来,利于糖化酶的作用,从而提高原料利用率。

8、单宁酶:单宁酶为单宁酰基水解酶,也称鞣酸酶。

将单宁酸加水分解,生成没食子酸及葡萄糖。

减少单宁、食子酸对酵母发酵生长的妨碍。

产生单宁酶微生物为霉菌如黑曲霉及米曲霉等。

9、果胶酶:在大曲中普遍存在于细菌和真菌中,分解果胶质的多种酶的总称,分为解聚酶及果胶酯酶。

其主要作用降解果胶物质,降低物料的黏度。

促进细胞分离。

结语:在酿酒的生产过程中,大曲是发酵重要的动力源。

大曲酒酿造过程的实质是微生物利用自身酶系,进行底物催化的一系列反应,当反应终止或稳定时,由环境选择实现微生物竞争更迭而进入下个酶系和菌系循环反应。

大曲丰富的微生物群及其功能酶系在酿酒的三系(菌系、酶系、物系)中自由流通,所网罗的菌种丰度、协调性及在制曲过程中形成的风味前驱物质,是酒体质量、产量的重要保障,由此酒曲成为酿酒品控的核心指标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