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霉固态发酵产糖化酶及酸性蛋白酶条件的优化

合集下载

红曲霉培养培养条件的研究

红曲霉培养培养条件的研究

红曲霉培养培养条件的研究开题报告红曲霉培养培养条件的研究1背景及其研究意义红曲霉以其产生红曲色素而得名。

红曲自古以来在我国一直用于食品的着色,红曲色素具有稳定性很好,蛋白着色力强,色调柔和,酸碱稳定等优点。

随着人们对合成色素具有诱发癌症等毒副作用的认识,天然食用色素日益受到重视。

红曲色素是由红曲霉丝状真菌经发酵而合成的天然色素,由黄色及红色等6种色素组成。

红曲霉属真菌门,子囊菌纲,真子囊菌亚纲,曲霉科,菌丝体呈紫红色,菌丝体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胞外色素和胞内色素。

可用传统的固体发酵法生产,也可用液体发酵的现代技术生产红曲霉素红曲霉主要用于食品添加剂而具有安全保健的功能。

目前,红曲霉的生产工艺已由传统的固体发酵转向液体深层通气发酵,大大提高了色素的产量和纯度。

本课题采取液体深层发酵的方式生产红曲霉素,并研究红曲色素的提取及在食品中的应用:同传统工艺相比,具有更适应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的特点。

本课题主要开展液体深层发酵条件的研究,找出红曲霉培养的最佳环境条件,包括温度、酸度、装量纱布层数、转速、发酵时间等。

2实验方法2.1菌种选择选取易于培养、产色能力强的红曲霉。

2.2培养基一级培养基:饴糖5%蛋白胨1.5%琼脂3%PH自然121℃高压灭菌30分钟二级培养基:麦芽糖5%豆饼粉2%K2HPO4.3H2O0.5%MgSO4.7H2O0.25%H2O1000ml PH自然121℃灭菌30分钟2.3工艺流程菌种→斜面培养→摇瓶培养→发酵罐培养→测量色价2.4具体方案选择出最佳培养条件,设计正交实验进行实验因素温度(℃)发酵时间(h)转速(r/min)酸度纱布层数(层)装量(ml)12048100 5.5230 22360120 6.0440 ******** 6.6650 427841607.0860 530961807.51070采用上述培养基配方,根据表格设计安排实验。

2.5测定色价取发酵液离心后,分别对上清液和沉淀进行了处理,测定胞内色素和胞外色素的OD值,然后把OD值转换为色价,则总色价=胞外因素色价+胞内因素色价。

中药红曲发酵制何祺

中药红曲发酵制何祺

中药红曲发酵制备研究何祺城规082 108053056摘要:红曲既是中药,又是食品,是用红曲霉属真菌接种于大米上经发酵制备而成的。

《中药大辞典》将红曲的主要功能定义为“活血化瘀,健脾消食,治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食积饱胀,赤白下痢及跌打损伤。

”红曲的发酵制备实验主要使我们了解红曲的发酵过程、产物、步骤、功效、以及制备产生的各种结果与产物。

关键词:红曲发酵制备步骤产物功效红曲的介绍与历史红曲是以籼米为原料,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分离出优质的红曲霉菌经液体深层发酵精致而成,是一种纯天然、安全性高、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添加剂。

而且本品色泽鲜艳、色调纯正、饱满、光热稳定性好,是天然绿色食品理想的着色剂。

它应用范围广泛,包括食品类(肉制品、果汁、色酒、果酱、饮料、糖果、糕点、酱油、保健醋等);药品类(药品着色剂、功能性保健品);化妆品类。

早在宋朝古籍如陶谷杂采隋、唐五代典故所写的《清异录》上就提到“以红曲煮肉”;胡佰的《苕溪渔隐丛话》记载:“江南人家造红酒,色味两绝。

”;李之仪的《姑溪居士集》中“红糟荀”的描述,均阐明了红曲可以用来调味、著色、酿酒的食用价值。

元朝以后,红曲的使用更普遍,它的药用价值逐步体现出来,许多药典和调理食物的书上均有记载。

如元朝吴瑞所著的《日用本草》中叙之:“红曲酿酒,破血行药势”;约在同时代的饮膳太医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则说,红曲“健脾、益气、温中”。

其后的药书如《本草衍义补遗》、《本草备要》及《医林纂要》等均有红曲药效之记载。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也记载“红曲主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

治赤白痢,下水壳。

酿酒破血行药势,杀山岚瘴气,治打扑伤损,治女人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

台湾民间还流传,红曲用来治小孩和老人夜尿及轻微气喘有功效极为良好。

近年出版的《中药大辞典》将红曲的主要功能定义为“活血化瘀,健脾消食,治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食积饱胀,赤白下痢及跌打损伤。

”,精确的阐释了红曲的药效。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红曲霉(Monascus)是一种重要的食品、药用真菌,具有制作红曹和红曲色素的能力。

红曲霉色素是一种天然的食品着色剂,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制药工业。

而红曲霉也是一种可以用于生物转化生产脂质和多糖等重要化合物的微生物。

红曲霉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对于提高红曲霉发酵产物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1. 优良菌株的选择红曲霉菌株的筛选是红曲生物技术研究的关键之一。

目前,常用的筛选方法是通过对菌株的培养条件、生理生化特性以及代谢产物等进行评价,从中选取表现出高产、高效、高稳定性的优良菌株。

在筛选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菌株之间的遗传变异、发酵产物的生产能力等因素,综合评价后确定优良菌株。

2. 根据菌株代谢产物进行筛选红曲霉菌株具备多样的代谢产物,包括红曲素、黄酮素、黄酮甾醇和多糖等。

在筛选优良菌株时,可以通过检测这些代谢产物的合成能力,选择产量高、纯度高、质量好的优良菌株。

还可以采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如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方法,加快筛选速度,提高筛选效率,为选取优良菌株提供科学依据。

3.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筛选优良菌株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对红曲霉的代谢途径进行调控和优化,从而提高其生产产物的能力。

通过转录组分析和基因功能鉴定,可以筛选出与产物合成相关的关键基因,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这些基因进行改造、调控,从而提高产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红曲霉固态发酵研究1. 固态发酵的基本原理固态发酵是指微生物在不同有机物基质中进行生长和代谢过程。

相比于液态发酵,固态发酵具有体系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营养物质丰富等优点。

对于红曲霉来说,固态发酵可以有效提高产物的产量和质量,加快生长速度,促进代谢物的生成,增强抗胁迫能力。

2. 固态发酵的工艺优化固态发酵的工艺优化是红曲霉生物技术研究的重中之重。

优化工艺可以从发酵基质的选择、培养基成分、发酵条件等方面入手,通过对各项参数进行调控和优化,提高红曲霉的产物产量和质量。

红曲霉在白酒产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红曲霉在白酒产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红曲霉在白酒产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周靖【摘要】红曲霉在发酵过程中能产生多种酶类和活性物质,采用红曲霉酿酒为我国首创.本文主要综述了红曲的发酵条件、红曲霉在白酒产业中的应用现状、红曲霉次级代谢产生的功能性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并对红曲霉在白酒产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酿酒科技》【年(卷),期】2019(000)003【总页数】3页(P107-109)【关键词】红曲霉;白酒;代谢产物;强化大曲;功能性成分【作者】周靖【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明德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61.1;TS262.3中国白酒是以富含淀粉质的谷物粮食作为原料,以大曲、小曲、麸曲及酒母等作为糖化发酵剂,采用固态、半固态或液态发酵、蒸馏、贮存、勾兑而成的含酒精的饮料,包括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兼香等12种香型白酒,多达上千种香味成分,以醇类、酯类、酸类、羰基类化合物为主,是风味独特、生产工艺独有的蒸馏酒。

红曲霉是腐生真菌,它属真菌门、子囊菌纲,真子囊菌亚纲、曲霉目、曲霉科、红曲霉属[1]。

由于红曲霉具有一定的糖化发酵力和较强的酯化力,用于白酒的发酵生产,可以适当提高出酒率及酯类化合物的生成量。

同时在代谢过程中还产生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次级代谢产物,能够增加酒的营养保健价值[2],故被酿酒界所重视并加以研究。

1 红曲霉发酵条件及其代谢产物1.1 红曲霉的发酵条件红曲霉一般适应温度为15~42℃,最适温度为28~35℃,能耐55℃的高温,最适pH3.5~5.0,能耐pH2.0,最适酒精浓度为5%vol~7%vol,可耐酒精最高浓度达11.5%vol[3]。

依据这些生理特性,红曲霉能够适应白酒发酵糟醅偏酸性、含酒精以及有一定的发酵温度等特殊环境。

因此,在白酒生产过程中,红曲霉广泛存在于大曲、制曲作坊、酿酒醪液、糟醅中等,很多用于酿酒生产的红曲霉都是从大曲或糟醅中分离筛选出来的,然后再直接用于实际生产,利用红曲霉产生的酶类、功能性成分等次级代谢产物可提高白酒品质。

红曲霉色素及代谢物研究进展

红曲霉色素及代谢物研究进展

红曲霉色素及代谢物研究进展林凤; 李慧敏; 王玉梅; 毛瑞丰【期刊名称】《《中国调味品》》【年(卷),期】2019(044)012【总页数】4页(P188-191)【关键词】红曲霉; 红曲色素; 代谢产物【作者】林凤; 李慧敏; 王玉梅; 毛瑞丰【作者单位】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南宁 5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64.4红曲霉属于子囊菌,能产生耐热的子囊孢子,且红曲霉能在缺氧、高酸和高盐浓度下生存[1]。

红曲霉可用于酿酒(黄酒、果酒和药酒)、制作发酵食品(腐乳、酱菜)、食品着色及保健品等。

红曲产品在亚洲地区广为流传,常见的为由大米发酵制成的红曲米,简称红曲,其被当做功能性食品已有数千年历史[2]。

红曲最初被记载于《饮膳正要》,别名为赤曲、丹曲、红米、福曲、红大米、红槽等。

《本草纲目》中对其评价为“此乃人窥造化之巧者也”,“奇药也”。

此外,在《本草衍义补遗》、《医林纂要》等中药典籍中也均对红曲有记载。

为研究红曲米中真菌多样性,采用以宏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为导向的真菌鉴定和检测方法对广西不同地区的红曲米进行检测,探究红曲米中真菌的群落种类、数量,获取其多样性信息。

1 材料和方法1.1 样品来源红曲米:采集于广西大瑶山不同地区。

1.2 试剂和仪器E.Z.N.ATM Mag-Bind Soil DNA Kit试剂盒:OMEGA公司;Qubit 3.0 DNA检测试剂盒:Life公司;2×Taq Master Mix:Vazyme公司;MagicPure Size Selection DNA Beads:TransGen公司。

台式离心机 Thermo Fisher公司;漩涡混合器海门市其林贝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混匀型干式恒温器深圳拓能达科技有限公司;电泳仪电源、电泳槽北京市六一仪器厂;凝胶成像系统美国UVP公司;Qubit® 3.0荧光计 Invitrogen公司;PCR 仪 BIO-RAD公司;移液器 Eppendorf公司。

根霉固体发酵高产糖化酶发酵条件优化、酶学性质的研究以及应用

根霉固体发酵高产糖化酶发酵条件优化、酶学性质的研究以及应用

技术总结报告根霉固体发酵高产糖化酶发酵条件优化、酶学性质的研究以及应用糖化酶是世界上生产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酶类,根霉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用途广泛,其糖化酶活性很强,是酿造工业中常用糖化菌。

我国最早利用根霉糖化淀粉(即阿明诺法)生产酒精。

根霉能生产延胡索酸、乳酸等有机酸,还能产生芳香性的酯类物质。

根霉亦是转化甾族化合物的重要菌类。

现在一般采用的诱变技术来获得高产菌株,例如在酿酒工业中。

此过程中虽然操作简单,但是运用诱变之后的菌株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从而产量下降。

从自然条件中筛选产稳定高产根霉,不易变异,更实用于生产。

根霉所产生的糖化酶在白酒酿造、啤酒酿造、冰冻食品生产、饲料生产、食醋酿造中都有较广的应用。

固体发酵培养基单纯,发酵原料成本较经济;基质前处理较液体发酵少,不需特殊机具;因水分少可减少杂菌污染,此种低灭菌步骤即可施行的发酵,适合低技术地区使用;固体发酵相当于使用相当高的培养基,且能用较小的反应器进行发酵,单位体积的产量较液体为高;下游的回收纯化过程及废弃物处理通常较简化或单纯,常是整个基质都被使用,无废弃物的问题;固体发酵可食品产生特殊风味,并提高营养价值。

固体发酵法目前主要用在传统的发酵工业中。

例如:酱油的生产,从菌种培养到制曲,再到发酵都采用固体法。

发酵条件相对比较开放,工艺简单,设备要求简单,成本相对比较低。

虽然最近有的厂家也采用深层液体发酵,但在口味上明显与固体发酵无法比拟。

又如在食醋的生产上有的厂家采用前液后固,目的在于提高食醋的风味。

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问题、食品安全卫生以及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最有希望的固体发酵技术,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之一。

如今科学技术进步越来越快,而作为传统工艺的固体发酵技术却进步较小。

但固体发酵在酿酒等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却越来越突显。

本项目通过对筛选出的根霉固体发酵高产糖化酶菌株进行条件优化和酶学性质的研究,从而对该高产菌株进行实际应用。

实验8红曲固体发酵

实验8红曲固体发酵

★专题实验8红曲固体发酵红曲的应用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用红曲霉来酿酒、防腐、治病和制作传统食品。

早在1590年,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第25卷中记载了红曲的“消食活血”、“健脾壮胃”等药效。

近20年来世界各国更对红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红曲霉发酵产生的醇、酸、醋及多种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良好的保健效用,可应用于食品、医药等多个领域,并为此申请了两百多项专利。

本系列实验的目的就是通过红曲的制作,了解固体发酵的大致流程,并熟悉从红曲培养物中提取红色素及其他生理活性物质的方法。

一、红曲霉的形态与分类红曲霉隶属于真菌界、子囊菌门、子囊菌纲(Ascomycetes)、散囊菌目(Eurotiales)、红曲科(Monascaceae)、红曲霉属(Monascus)。

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红曲霉具有霉菌的典型特征,菌丝多分枝,具横隔,细胞多核,菌丝体可出现菌丝融合现象。

无性繁殖形成分生孢子,单生或2~6个成链,大多为梨形,多核,由于孢子梗顶部缢缩而成。

有性繁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但只在特定的条件下发生。

菌丝成熟后,先在顶端或侧枝顶端形成一个单细胞多核的雄器(antheridium),然后与雄器相连的细胞以单轴方式又生出一个多核细胞,这个细胞就是原始的雌器。

雄器和雌器细胞都是多核的长细胞,因从同一营养细胞中长出,又为同一轴向,因此相互靠得很近,一般上面的细胞为雌器。

由于雌器的生长和发育,将雄器向下挤压,使雄器与柄把(即与雄器相连的细胞)呈一定角度(40~120度角)。

这时雌器在顶部又生一隔膜,将雌器分成两个细胞,顶端的为受精丝,基部细胞为产囊器(ascogonium)。

当受精丝尖端与雄器接触后,接触点的细胞壁解体形成一孔,雄器内的核和细胞质经受精丝进入产囊器。

此时只进行质配,而细胞核成对排列,并不融合。

与此同时,两性器官下面的细胞向上生出许多菌丝将其包围,形成初期的被子器。

被子器内产囊器膨大,并分化出许多产囊丝。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红曲霉(Monascus spp.)是一种能够产生红色素的真菌,广泛应用于米酒、食品着色和制取红曲米等工业生产中。

红曲霉高产菌株的筛选和固态发酵研究对于提高红曲霉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进行探讨。

一、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1. 红曲霉高产菌株的选择红曲霉高产菌株的筛选是通过将已有的红曲霉菌株进行筛选和培养,以获得具有高产色素和其他相关代谢产物的菌株。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采用可溶性淀粉或葡萄糖等作为碳源,进行培养和发酵实验;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如温度、pH值等条件下进行培养实验,通过检测发酵产物的数量和质量来筛选出高产菌株。

2.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高产菌株筛选中的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如PCR、基因克隆、基因表达等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对红曲霉菌株进行基因分析,筛选出具有高产色素和其他相关代谢产物的菌株。

分子生物学方法不仅可以准确地鉴定菌株类型,还可以帮助筛选出更加适合工业生产的高产菌株。

3. 发酵产物分析通过对红曲霉菌株的培养和发酵产物的分析,可以鉴定出产色素和其他相关代谢产物的菌株。

通过对产物的数量和质量的测定和分析,可以筛选出高产菌株。

二、红曲霉固态发酵研究1. 固态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固态发酵的培养基是影响红曲霉生长和代谢产物产生的重要因素。

常用的固态发酵培养基包括糯米、黄米、小麦等。

固态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可以通过调整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和水分等因素,以提高红曲霉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产量。

2. 发酵条件的优化在固态发酵过程中,温度、pH值、通气量等发酵条件对红曲霉的生长和代谢产物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通过调整这些发酵条件,可以提高红曲霉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发酵产物的提取和分离固态发酵产生的红色素和其他相关代谢产物需要进行提取和分离。

常用的方法包括有机溶剂提取、分液柱色谱分离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取纯度较高的红色素和其他相关代谢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曲霉固态发酵产糖化酶及酸性蛋白酶条件的优化王秋辰;王昌禄;陈勉华;王玉荣;李贞景【摘要】Monascus MQ7 strain was obtained from eight Monascus strains as the highly glucuoamylase and acid protease producing strain. The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for the glucoamylase and acid protease production with Monascus MQ7 were studied. Based on single factor tests,in different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substrate solid-liquidratio,proportion of rice and bran,the glucoamylase and acid protease production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with L9(34)orthogonal test.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the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is 30,℃,substrate solid-liquid ratio(g∶mL)20∶25,and the proportion of rice to bran(g∶g)17∶3. Under the above conditions,the glucoamylase activity reached1,641.69,U/g,and the highest acid protease activity reached 151.09,U/g. The inhibition of NaCl on enzyme activity was also verified. When the NaCl mass fraction reached 18.92%,Monascus MQ7,glucoamylase activity decreased 64.8%,and acid protease activity decreased 85.6%.%从8株红曲霉中筛选出红曲霉MQ7作为高产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的供试菌株,采用固态发酵方法测定在不同发酵温度、底物料液比、大米和麸皮比例条件下的产酶情况.利用正交实验优化固态发酵产酶过程,确定该菌株产酶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底物料液比(g∶mL)20∶25,大米麸皮比例(g∶g)17∶3.在此条件下,糖化酶活力达1,641.69,U/g,酸性蛋白酶活力达151.09,U/g.同时研究了NaCl含量对红曲霉酶活力的抑制作用,当NaCl质量分数达到18.92%时,红曲霉MQ7产糖化酶活力下降64.8%,酸性蛋白酶活力下降85.6%.【期刊名称】《天津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5页(P21-25)【关键词】红曲霉;面酱;糖化酶;酸性蛋白酶;发酵条件【作者】王秋辰;王昌禄;陈勉华;王玉荣;李贞景【作者单位】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 300457;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 300457;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 300457;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 3004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64红曲是以大米为原料,经红曲霉(Monascus)发酵制成的一种紫红色米曲,一直以来被认为具有食用和药用双重功效.红曲中的红曲色素[1]作为天然、优良的复合型食用色素,可以提供性能稳定、安全性高和品种多样的天然色素.部分红曲霉可代谢产生较高的糖化酶、酸性蛋白酶、酯化酶等酶类,在我国酿造微生物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可用于豆腐、鱼虾等高蛋白食品[2].红曲中还含有多种药理活性物质,如Monacolin K能够治疗高胆固醇血症[3];麦角固醇可防止婴儿佝偻病,对促进孕妇和老年人钙、磷的吸收也有明显的生理作用[4];γ–氨基丁酸是稳定的降血压活性物质,对低肾素高血压患者有很好的降血压效果[5].面酱是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酿制的酱类[6].面酱发酵过程的实质是原料中的淀粉、蛋白质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利用曲霉类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分解为糊精、麦芽糖及葡萄糖.该糖化作用在制曲阶段已经开始进行,在酱醅发酵期间更进一步加强.同时,面粉中的少量蛋白质也经曲霉所分泌的蛋白酶的作用将其分解成为各种氨基酸,而使面酱又稍有鲜味,成为具有特殊滋味的产品.目前,面酱酿造制曲多用米曲霉AS3.042,所产酶系单一,面酱的色、香、味不足.采用多菌种制曲与发酵,可以弥补米曲霉菌种[7]所产生的酶系不全的缺陷,使面酱中各种酶类的比例更趋合理.将红曲应用于面酱发酵中,利用其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活力较高的特点,可优化面酱生产过程中的酶系组成;同时,红曲霉代谢产生的红色素能够弥补面酱色泽偏褐色的缺点;此外,红曲具有的诸多保健功能对提高面酱出品率、产品质量及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实验室保藏的部分红曲霉进行研究,筛选高产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红曲霉,研究红曲霉固态发酵条件对红曲产酶的影响,以期为红曲应用于面酱生产奠定基础,为改善面酱产品质量提供更多的参考.1.1 材料1.1.1 菌株与培养基红曲霉MQ1、MQ2、MQ3、MQ4、MQ7、MQ8、MQ9、MQ11,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生物技术实验室保藏菌种.斜面培养基(g/L):葡萄糖60,蛋白胨20,硝酸钠10,硫酸镁5,磷酸二氢钾10,琼脂粉30,121℃灭菌20min.种子液培养基(g/L):葡萄糖60,蛋白胨20,硝酸钠10,硫酸镁5,磷酸二氢钾10,121℃灭菌20min.初始发酵培养基:将大米与蒸馏水以1(g)∶1(mL)的比例浸泡过夜,分装入250mL三角瓶中,每瓶20g原料,20mL蒸馏水,121℃灭菌20min.1.1.2 试剂与仪器福林酚试剂,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麸皮、大米,市售;硫酸镁、硝酸钠、冰乙酸、乙酸钠、乳酸、乳酸钠、磷酸二氢钾,分析纯,天津市化学试剂一厂.电子天平,美国双杰(兄弟)集团有限公司;微电脑控制光照培养箱,珠江广东省医疗器械厂;迴转式恒温调速摇瓶柜,上海欣蕊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天津市天宇实验仪器有限公司;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公司;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KAGOSHIMA SEISAKUSHO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1.2 酶活检测糖化酶活力测定采用斐林试剂滴定法,参照GB 8276—2006[8],糖化酶活力单位定义:1g酶粉在40℃、pH 4.6的条件下,1h水解可溶性淀粉产生1mg葡萄糖,即为1个糖化酶活力单位,以U/g表示.酸性蛋白酶活力测定采用福林酚方法,参照GB/T 23527—2009[9],酸性蛋白酶活力单位定义:1g酶粉在40℃、pH 3.0条件下,1min水解酪蛋白产生1,μg酪氨酸,即为1个酸性蛋白酶活力单位,以U/g表示.1.3 高产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菌种的筛选将红曲霉MQ1、MQ2、MQ3、MQ4、MQ7、MQ8、MQ9、MQ11菌种分别接种到新鲜的斜面培养基,30℃培养6~8d后,在红曲霉菌种斜面中加入5mL已灭菌的种子液培养基,制成孢子悬浮液,接种到装有100mL种子液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30℃,180r/min培养24h,得到种子液,调整孢子数为2×106mL-1.将各菌株种子液分别加入已灭菌的初始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量5mL,均匀加入,在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从第6天开始每隔24h检测糖化酶及酸性蛋白酶活力.1.4 固态发酵条件优化利用单因素实验,研究红曲霉不同发酵温度、底物料液比(大米和麸皮总质量与蒸馏水体积间的比例)、大米麸皮质量比对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实验优化固态发酵条件.1.5 NaCl质量分数对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将测定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活力所用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液和乳酸–乳酸钠缓冲液换成质量分数分别为8.02%、10.15%、12.28%、14.47%、16.67%、18.92%的NaCl溶液,制备样品稀释液,比较NaCl质量分数对红曲霉酶活力的影响.2.1 高产糖化酶及酸性蛋白酶菌种的筛选按照1.3所述方法筛选高产糖化酶及酸性蛋白酶的红曲霉菌株,结果见图1.将各菌株的最大酶活力进行比较,按糖化酶活力排序为MQ7>MQ9>MQ2>MQ1>MQ11>MQ3>MQ8>MQ4,按酸性蛋白酶活力排序为MQ7>MQ9>MQ8>MQ1>MQ11>MQ4>MQ3>MQ2,其中MQ7产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活力均最高,因此选择MQ7作进一步研究.2.2 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2.2.1 发酵温度对MQ7菌株产酶的影响在底物料液比20∶20,大米麸皮比例19∶1的条件下发酵7d,研究不同发酵温度对MQ7菌株产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见图2.由图2可见:发酵温度对红曲霉MQ7产酶活力有较大影响,在20~3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力逐渐增大,在30℃时MQ7菌株代谢产生的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活力最高,分别达到1,432.6U/g和106.6U/g;高于30℃时,酶活逐渐降低,达到40℃时,酶活下降显著.这是因为温度过高会抑制酶系充分发挥作用[10],降低产酶活性,并且过高的温度使得水分蒸发过快,造成红曲霉在生长过程中逐渐缺水.综上所述,选择25、30、35℃作为正交实验的因素水平.2.2.2 底物料液比对MQ7菌株产酶的影响在发酵温度30℃,大米麸皮比例19∶1条件下发酵7d,研究不同底物料液比对MQ7菌株产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见图3.由图3可见:糖化酶产酶量随着底物料液比的变化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当底物料液比为20∶25时,红曲霉MQ7产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活力最高,分别达到1,198.3U/g和106.1U/g,相比底物料液比20∶20和20∶30有明显增长.合理料液比可以使培养基有较好的疏松性[11],增加空气传递,使菌体代谢产生的酶更好地传输,提高产物产量.水分含量过低,培养基中后期表面会逐渐干燥,丧失疏松性;水分含量过高,物料黏结,都不利于通风和菌体生长.综上所述,确定底物料液比20∶20、20∶25、20∶30作为正交实验的因素水平.2.2.3 大米麸皮比例对MQ7菌株产酶的影响在发酵温度30℃,底物料液比20∶25条件下发酵7d,研究不同大米麸皮比例对MQ7菌株产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见图4.由图4可见:当大米麸皮比例为18∶2时,红曲霉MQ7产糖化酶活力最高,达到1,754.4U/g,在大米麸皮比例为17∶3时,红曲霉MQ7产酸性蛋白酶活力最高,达到127.8U/g.麸皮中含有较多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同时麸皮还能够保证培养基的疏松程度[12].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活力随大米与麸皮比例的减小而先增高后降低,这可能与大米和麸皮中组分含量不同,导致营养成分利用难易程度不同有关.综上所述,选择19∶1、18∶2、17∶3作为正交实验的因素水平.2.2.4 正交实验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影响产酶活力的发酵温度(A)、底物料液比(B)、大米麸皮比例(C)3个因素进行L9(34)正交实验,以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活力为指标进行结果分析,考察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正交实验的因素与水平见表1,实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各因素对糖化酶活力影响程度为C>B>A,根据糖化酶活力确定的最优组合为A2B2C3.各因素对酸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程度为C>A>B,根据酸性蛋白酶活力确定最优组合为A1B2C3.通过综合平衡法[13]确定红曲霉MQ7固态发酵最佳条件为A2B2C3,即发酵温度30℃,底物料液比20∶25,大米麸皮比例17∶3.对表2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其结果见表3、表4.由表3可知,在95%的置信区间内,大米麸皮比例对糖化酶活力有显著影响.由表4可知,在95%置信区间内,3个因素对酸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不显著,但均对酸性蛋白酶活力有一定影响.2.2.5 结果验证MQ7菌株产酸性蛋白酶的最佳组合A1B2C3并未出现在正交表中,所以在此最佳组合条件下进行3次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MQ7菌株产酸性蛋白酶活力分别为155.11、155.32、156.42U/g,平均值为155.62U/g,与实验组合A2B2C3得到的MQ7菌株代谢产生酸性蛋白酶酶活151.09U/g相差仅3.0%,而实验组合A2B2C3为MQ7菌株产糖化酶的最优组合,酶活力为1,641.69U/g,因此,选取A2B2C3为正交实验的最优组合.2.3 NaCl质量分数对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不同质量分数NaCl溶液代替缓冲液对红曲霉MQ7酶活力的影响见图5.由图5可见:随着NaCl质量分数增加,糖化酶及酸性蛋白酶的酶活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不同NaCl质量分数对酶活降低程度不同,总体来说,NaCl质量分数越高,对酶的抑制作用越大.当NaCl质量分数达到18.92%时,糖化酶活力下降64.8%,酸性蛋白酶活力下降85.6%.糖化酶和蛋白酶活力是鉴定面酱发酵中菌种好坏的重要指标[14],由于面酱发酵中的NaCl主要起着调节口感和防腐作用,因此实际生产中一般控制NaCl质量分数在10%左右,在尽量保证较大酶活力的同时,保证面酱风味,防止腐败.本实验从8株红曲霉中筛选出高产糖化酶及酸性蛋白酶的MQ7为供试菌株.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研究红曲霉MQ7固态发酵过程,确定最佳产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培养条件为:发酵温度30℃,底物料液比(g∶mL)20∶25,大米麸皮比例(g∶g)17∶3.利用NaCl溶液代替缓冲液提取粗酶液,随NaCl质量分数升高,对酶活力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大,在面酱实际生产中考虑口感等因素应控制NaCl质量分数为10%左右.【相关文献】[1] Pattanagul P,Pinthong R,Phianmongkhol A,et al. Mevinolin,citrinin and pigments of adlay angkak fermented by Monascus sp.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08,126(1):20–23.[2]王金字,董文宾,杨春红,等. 红曲色素的研究及应用新进展[J]. 食品科技,2010,35(1):245–248.[3] Panda B P,Javed S,Ali M. Optimization of fermentation parameters for higher lovastatin production in red mold rice through co-culture of Monascus purureus and Monascus ruber[J]. 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2008,3(3):373–378.[4] Wang Tianqi,Li Hanxiang,Wang Manyi,et al. Integrative Extraction of Ergostero,(1→3)-α-D-Glucan and Chitosan from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Mycelia[J].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07,15(5):725–729.[5]王启军,张东亮,林萍,等. 红曲在调味品中的应用[J].中国调味品,2008(1):75–78. [6]杨煜灿. 酱及酱产品种类探析[J]. 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2):291.[7]付雯,李冬生,黄红霞,等. 甜面酱双菌种制曲工艺条件的研究[J]. 中国调味品,2010,35(10):85–9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 8276—2006 食品添加剂·糖化酶制剂[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3527—2009 蛋白酶制剂[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10]李金红,栾建文. 改进后熟工艺提高酱油风味[J]. 中国酿造,2002(2):28–29.[11]戴超,冷云伟. 影响固态发酵的因素及控制策略[J].江苏调味副食品,2008,25(5):34–35. [12]安艳霞,李水莲,王亚平. 小麦麸皮的功能成分及加工利用现状[J]. 粮食流通技术,2011(2):41–43.[13]陈魁. 应用概率统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67–270.[14]郭继平,马莺. 紫外诱变选育米曲霉高产蛋白酶菌株[J].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2):246–2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