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霉固态发酵产糖化酶及酸性蛋白酶条件的优化

红曲霉固态发酵产糖化酶及酸性蛋白酶条件的优化

王秋辰;王昌禄;陈勉华;王玉荣;李贞景

【摘要】Monascus MQ7 strain was obtained from eight Monascus strains as the highly glucuoamylase and acid protease producing strain. The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for the glucoamylase and acid protease production with Monascus MQ7 were studied. Based on single factor tests,in different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substrate solid-liquid

ratio,proportion of rice and bran,the glucoamylase and acid protease production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with L9(34)orthogonal test.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the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is 30,℃,substrate solid-liquid ratio(g∶mL)20∶25,and the proportion of rice to bran(g∶g)17∶3. Under the above conditions,the glucoamylase activity reached

1,641.69,U/g,and the highest acid protease activity reached 151.09,U/g. The inhibition of NaCl on enzyme activity was also verified. When the NaCl mass fraction reached 18.92%,Monascus MQ7,glucoamylase activity decreased 64.8%,and acid protease activity decreased 85.6%.%从8株红曲霉中筛选出红曲霉MQ7作为高产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的供试菌株,采用固态发酵方法测定在不同发酵温度、底物料液比、大米和麸皮比例条件下的产酶情况.利用正交实验优化固态发酵产酶过程,确定该菌株产酶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底物料液比(g∶mL)20∶25,大米麸皮比例(g∶g)17∶3.在此条件下,糖化酶活力达1,641.69,U/g,酸性蛋白酶活力达151.09,U/g.同时研究了NaCl含量对红曲霉酶活力的抑制作用,当NaCl质量分数达到18.92%时,红曲霉MQ7产糖化酶活力下降64.8%,酸性蛋白酶活力下降85.6%.

【期刊名称】《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4

【总页数】5页(P21-25)

【关键词】红曲霉;面酱;糖化酶;酸性蛋白酶;发酵条件

【作者】王秋辰;王昌禄;陈勉华;王玉荣;李贞景

【作者单位】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 300457;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

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 300457;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

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457;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 300457;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

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 30045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64

红曲是以大米为原料,经红曲霉(Monascus)发酵制成的一种紫红色米曲,一直以

来被认为具有食用和药用双重功效.红曲中的红曲色素[1]作为天然、优良的复合

型食用色素,可以提供性能稳定、安全性高和品种多样的天然色素.部分红曲霉可代谢产生较高的糖化酶、酸性蛋白酶、酯化酶等酶类,在我国酿造微生物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可用于豆腐、鱼虾等高蛋白食品[2].红曲中还含有多种药理活性

物质,如Monacolin K能够治疗高胆固醇血症[3];麦角固醇可防止婴儿佝偻病,对促进孕妇和老年人钙、磷的吸收也有明显的生理作用[4];γ–氨基丁酸是稳定的

降血压活性物质,对低肾素高血压患者有很好的降血压效果[5].

面酱是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酿制的酱类[6].面酱发酵过程的实质是原料中的淀粉、蛋白质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利用曲霉类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分解为糊精、麦芽糖及葡萄糖.该糖化作用在制曲阶段已经开始进行,在酱醅发酵期间更进一步加强.同时,面粉中的少量蛋白质也经曲霉所分泌的蛋白酶的作用将其分解成为各种氨基酸,而使面酱又稍有鲜味,成为具有特殊滋味的产品.

目前,面酱酿造制曲多用米曲霉AS3.042,所产酶系单一,面酱的色、香、味不足.采用多菌种制曲与发酵,可以弥补米曲霉菌种[7]所产生的酶系不全的缺陷,

使面酱中各种酶类的比例更趋合理.将红曲应用于面酱发酵中,利用其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活力较高的特点,可优化面酱生产过程中的酶系组成;同时,红曲霉代谢产生的红色素能够弥补面酱色泽偏褐色的缺点;此外,红曲具有的诸多保健功能对提高面酱出品率、产品质量及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实验室保藏的部分红曲霉进行研究,筛选高产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红曲霉,研究红曲霉固态发酵条件对红曲产酶的影响,以期为红曲应用于面酱生产奠定基础,为改善面酱产品质量提供更多的参考.

1.1 材料

1.1.1 菌株与培养基

红曲霉MQ1、MQ2、MQ3、MQ4、MQ7、MQ8、MQ9、MQ11,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生物技术实验室保藏菌种.

斜面培养基(g/L):葡萄糖60,蛋白胨20,硝酸钠10,硫酸镁5,磷酸二氢钾10,琼脂粉30,121℃灭菌20min.

种子液培养基(g/L):葡萄糖60,蛋白胨20,硝酸钠10,硫酸镁5,磷酸二氢钾10,121℃灭菌20min.

初始发酵培养基:将大米与蒸馏水以1(g)∶1(mL)的比例浸泡过夜,分装入

250mL三角瓶中,每瓶20g原料,20mL蒸馏水,121℃灭菌20min.

1.1.2 试剂与仪器

福林酚试剂,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麸皮、大米,市售;硫酸镁、硝酸钠、冰乙酸、乙酸钠、乳酸、乳酸钠、磷酸二氢钾,分析纯,天津市化学试剂一厂.

电子天平,美国双杰(兄弟)集团有限公司;微电脑控制光照培养箱,珠江广东省医疗器械厂;迴转式恒温调速摇瓶柜,上海欣蕊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天津市天宇实验仪器有限公司;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公司;立式压力蒸汽灭菌锅,KAGOSHIMA SEISAKUSHO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

1.2 酶活检测

糖化酶活力测定采用斐林试剂滴定法,参照GB 8276—2006[8],糖化酶活力单位定义:1g酶粉在40℃、pH 4.6的条件下,1h水解可溶性淀粉产生1mg葡萄糖,即为1个糖化酶活力单位,以U/g表示.

酸性蛋白酶活力测定采用福林酚方法,参照GB/T 23527—2009[9],酸性蛋白酶

活力单位定义:1g酶粉在40℃、pH 3.0条件下,1min水解酪蛋白产生1,μg酪氨酸,即为1个酸性蛋白酶活力单位,以U/g表示.

1.3 高产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菌种的筛选

将红曲霉MQ1、MQ2、MQ3、MQ4、MQ7、MQ8、MQ9、MQ11菌种分别

接种到新鲜的斜面培养基,30℃培养6~8d后,在红曲霉菌种斜面中加入5mL

已灭菌的种子液培养基,制成孢子悬浮液,接种到装有100mL种子液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30℃,180r/min培养24h,得到种子液,调整孢子数为

2×106mL-1.将各菌株种子液分别加入已灭菌的初始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量5mL,均匀加入,在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从第6天开始每隔24h检测糖化酶及酸性蛋白酶活力.

1.4 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利用单因素实验,研究红曲霉不同发酵温度、底物料液比(大米和麸皮总质量与蒸

馏水体积间的比例)、大米麸皮质量比对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并在单

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实验优化固态发酵条件.

1.5 NaCl质量分数对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将测定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活力所用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液和乳酸–乳酸钠缓冲液

换成质量分数分别为8.02%、10.15%、12.28%、14.47%、16.67%、18.92%的NaCl溶液,制备样品稀释液,比较NaCl质量分数对红曲霉酶活力的影响.

2.1 高产糖化酶及酸性蛋白酶菌种的筛选

按照1.3所述方法筛选高产糖化酶及酸性蛋白酶的红曲霉菌株,结果见图1.将各菌株的最大酶活力进行比较,按糖化酶活力排序为MQ7>MQ9>MQ2>MQ1>MQ11>MQ3>MQ8>MQ4,按酸性蛋白酶活力排序为MQ7>MQ9>MQ8>MQ1>MQ11>MQ4>MQ3>MQ2,其中MQ7产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活力均

最高,因此选择MQ7作进一步研究.

2.2 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

2.2.1 发酵温度对MQ7菌株产酶的影响

在底物料液比20∶20,大米麸皮比例19∶1的条件下发酵7d,研究不同发酵温

度对MQ7菌株产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见图2.

由图2可见:发酵温度对红曲霉MQ7产酶活力有较大影响,在20~3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力逐渐增大,在30℃时MQ7菌株代谢产生的糖化酶和酸性

蛋白酶活力最高,分别达到1,432.6U/g和106.6U/g;高于30℃时,酶活逐渐降低,达到40℃时,酶活下降显著.这是因为温度过高会抑制酶系充分发挥作用[10],降低产酶活性,并且过高的温度使得水分蒸发过快,造成红曲霉在生长过程中逐渐缺水.综上所述,选择25、30、35℃作为正交实验的因素水平.

2.2.2 底物料液比对MQ7菌株产酶的影响

在发酵温度30℃,大米麸皮比例19∶1条件下发酵7d,研究不同底物料液比对MQ7菌株产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见图3.

由图3可见:糖化酶产酶量随着底物料液比的变化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当底物料液比为20∶25时,红曲霉MQ7产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活力最高,分别达到1,198.3U/g和106.1U/g,相比底物料液比20∶20和20∶30有明显增长.合理料液比可以使培养基有较好的疏松性[11],增加空气传递,使菌体代谢产生的酶更好地传输,提高产物产量.水分含量过低,培养基中后期表面会逐渐干燥,丧失疏松性;水分含量过高,物料黏结,都不利于通风和菌体生长.综上所述,确定底物料液比20∶20、20∶25、20∶30作为正交实验的因素水平.

2.2.3 大米麸皮比例对MQ7菌株产酶的影响

在发酵温度30℃,底物料液比20∶25条件下发酵7d,研究不同大米麸皮比例对MQ7菌株产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见图4.

由图4可见:当大米麸皮比例为18∶2时,红曲霉MQ7产糖化酶活力最高,达到1,754.4U/g,在大米麸皮比例为17∶3时,红曲霉MQ7产酸性蛋白酶活力最高,达到127.8U/g.麸皮中含有较多的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同时麸皮还能够保证培养基的疏松程度[12].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活力随大米与麸皮比例的减小而先增高后降低,这可能与大米和麸皮中组分含量不同,导致营养成分利用难易程度不同有关.综上所述,选择19∶1、18∶2、17∶3作为正交实验的因素水平.

2.2.4 正交实验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影响产酶活力的发酵温度(A)、底物料液比(B)、大米麸皮比例(C)3个因素进行L9(34)正交实验,以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活力为指标进行结果分析,考察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正交实验的因素与水平见表1,实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各因素对糖化酶活力影响程度为C>B>A,根据糖化酶活力确定的最优组合为A2B2C3.各因素对酸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程度为C>A>B,根据酸性蛋白酶活力确定最优组合为A1B2C3.

通过综合平衡法[13]确定红曲霉MQ7固态发酵最佳条件为A2B2C3,即发酵温度30℃,底物料液比20∶25,大米麸皮比例17∶3.

对表2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其结果见表3、表4.

由表3可知,在95%的置信区间内,大米麸皮比例对糖化酶活力有显著影响.

由表4可知,在95%置信区间内,3个因素对酸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不显著,但均对酸性蛋白酶活力有一定影响.

2.2.5 结果验证

MQ7菌株产酸性蛋白酶的最佳组合A1B2C3并未出现在正交表中,所以在此最佳组合条件下进行3次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MQ7菌株产酸性蛋白酶活力分别为155.11、155.32、156.42U/g,平均值为155.62U/g,与实验组合A2B2C3得到的MQ7菌株代谢产生酸性蛋白酶酶活151.09U/g相差仅3.0%,而实验组合

A2B2C3为MQ7菌株产糖化酶的最优组合,酶活力为1,641.69U/g,因此,选取A2B2C3为正交实验的最优组合.

2.3 NaCl质量分数对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不同质量分数NaCl溶液代替缓冲液对红曲霉MQ7酶活力的影响见图5.

由图5可见:随着NaCl质量分数增加,糖化酶及酸性蛋白酶的酶活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不同NaCl质量分数对酶活降低程度不同,总体来说,NaCl质量分数越高,对酶的抑制作用越大.当NaCl质量分数达到18.92%时,糖化酶活力下降64.8%,酸性蛋白酶活力下降85.6%.糖化酶和蛋白酶活力是鉴定面酱发酵中菌种好坏的重要指标[14],由于面酱发酵中的NaCl主要起着调节口感和防腐作用,因此实际生产中一般控制NaCl质量分数在10%左右,在尽量保证较大酶活力的

同时,保证面酱风味,防止腐败.

本实验从8株红曲霉中筛选出高产糖化酶及酸性蛋白酶的MQ7为供试菌株.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研究红曲霉MQ7固态发酵过程,确定最佳产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培养条件为:发酵温度30℃,底物料液比(g∶mL)20∶25,大米麸皮比例(g∶g)17∶3.利用NaCl溶液代替缓冲液提取粗酶液,随NaCl质量分数升高,

对酶活力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大,在面酱实际生产中考虑口感等因素应控制NaCl质量分数为10%左右.

【相关文献】

[1] Pattanagul P,Pinthong R,Phianmongkhol A,et al. Mevinolin,citrinin and pigments of adlay angkak fermented by Monascus sp.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2008,126(1):20–23.

[2]王金字,董文宾,杨春红,等. 红曲色素的研究及应用新进展[J]. 食品科技,2010,35(1):245–248.

[3] Panda B P,Javed S,Ali M. Optimization of fermentation parameters for higher lovastatin production in red mold rice through co-culture of Monascus purureus and Monascus ruber[J]. 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2008,3(3):373–378.

[4] Wang Tianqi,Li Hanxiang,Wang Manyi,et al. Integrative Extraction of Ergostero,(1→3)-α-D-Glucan and Chitosan from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Mycelia[J].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07,15(5):725–729.

[5]王启军,张东亮,林萍,等. 红曲在调味品中的应用[J].中国调味品,2008(1):75–78. [6]杨煜灿. 酱及酱产品种类探析[J]. 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2):291.

[7]付雯,李冬生,黄红霞,等. 甜面酱双菌种制曲工艺条件的研究[J]. 中国调味品,2010,

35(10):85–90.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 8276—2006 食品添加剂·糖化酶制剂[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3527—2009 蛋白酶制剂[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10]李金红,栾建文. 改进后熟工艺提高酱油风味[J]. 中国酿造,2002(2):28–29.

[11]戴超,冷云伟. 影响固态发酵的因素及控制策略[J].江苏调味副食品,2008,25(5):34–35. [12]安艳霞,李水莲,王亚平. 小麦麸皮的功能成分及加工利用现状[J]. 粮食流通技术,

2011(2):41–43.

[13]陈魁. 应用概率统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67–270.

[14]郭继平,马莺. 紫外诱变选育米曲霉高产蛋白酶菌株[J]. 微生物学通报,2007,34(2):246–250.

红曲霉在白酒产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红曲霉在白酒产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周靖 【摘要】红曲霉在发酵过程中能产生多种酶类和活性物质,采用红曲霉酿酒为我国首创.本文主要综述了红曲的发酵条件、红曲霉在白酒产业中的应用现状、红曲霉 次级代谢产生的功能性成分及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并对红曲霉在白酒产业中的应 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名称】《酿酒科技》 【年(卷),期】2019(000)003 【总页数】3页(P107-109) 【关键词】红曲霉;白酒;代谢产物;强化大曲;功能性成分 【作者】周靖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明德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61.1;TS262.3 中国白酒是以富含淀粉质的谷物粮食作为原料,以大曲、小曲、麸曲及酒母等作为糖化发酵剂,采用固态、半固态或液态发酵、蒸馏、贮存、勾兑而成的含酒精的饮料,包括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兼香等12种香型白酒,多达上千种香味成分,以醇类、酯类、酸类、羰基类化合物为主,是风味独特、生产工艺独有的蒸馏酒。红曲霉是腐生真菌,它属真菌门、子囊菌纲,真子囊菌亚纲、曲霉目、曲霉科、红

曲霉属[1]。由于红曲霉具有一定的糖化发酵力和较强的酯化力,用于白酒的发酵 生产,可以适当提高出酒率及酯类化合物的生成量。同时在代谢过程中还产生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次级代谢产物,能够增加酒的营养保健价值[2],故被酿酒界所重视 并加以研究。 1 红曲霉发酵条件及其代谢产物 1.1 红曲霉的发酵条件 红曲霉一般适应温度为15~42℃,最适温度为28~35℃,能耐55℃的高温,最适pH3.5~5.0,能耐pH2.0,最适酒精浓度为5%vol~7%vol,可耐酒精最高浓度达11.5%vol[3]。依据这些生理特性,红曲霉能够适应白酒发酵糟醅偏酸性、含酒精以及有一定的发酵温度等特殊环境。因此,在白酒生产过程中,红曲霉广泛存在于大曲、制曲作坊、酿酒醪液、糟醅中等,很多用于酿酒生产的红曲霉都是从大曲或糟醅中分离筛选出来的,然后再直接用于实际生产,利用红曲霉产生的酶类、功能性成分等次级代谢产物可提高白酒品质。 1.2 红曲霉的代谢产物 红曲霉在生长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蛋白酶、淀粉酶、糖化酶、果胶酶、麦芽糖酶等多种酶类物质[4]。这些酶类物质能够提高物料的利用率和糖化效率,有利于提高 出酒率和酯类化合物等风味物质的生成量。另外,红曲霉在发酵过程中还能产生红曲色素、Monacolin K及其金属盐、GABA(γ-氨基丁酸)、麦角固醇等功能性 成分[5-7],这些成分对人体具有保健功能,将红曲霉应用于白酒发酵酿造过程中,能够使红曲霉代谢产生的多种初级和次级代谢物质进入白酒中,从而加强白酒的营养保健功能。 2 红曲霉在白酒产业中的应用现状 2.1 红曲霉应用于强化大曲 大曲在白酒生产过程中具有糖化发酵、生香和投粮等作用,其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

糖化酶

我国糖化酶的研究概况 糖化酶是世界上生产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酶类,介绍了糖化酶的结构组成、特性、生产、提取、活力检测以及提高酶活力的研究。主要的内容包括:一、糖化酶的简介 糖化酶是应用历史悠久的酶类,1 500年前,我国已用糖化曲酿酒。本世纪2O年代,法国人卡尔美脱才在越南研究我国小曲,并用于酒精生产。50年代投入工业化生产后,到现在除酒精行业,糖化酶已广泛应用于酿酒、葡萄糖、果葡糖浆、抗菌素、乳酸、有机酸、味精、棉纺厂等各方面,是世界上生产量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酶类。 糖化酶是葡萄糖淀粉酶的简称(缩写GA或G)。它是由一系列微生物分泌的,具有外切酶活性的胞外酶。其主要作用是从淀粉、糊精、糖原等碳链上的非还原性末端依次水解a一1,4糖苷键,切下一个个葡萄糖单元,并像B一淀粉酶一样,使水解下来的葡萄糖发生构型变化,形成B—D一葡萄糖。对于支链淀粉,当遇到分支点时,它也可以水解a一1,6糖苷键,由此将支链淀粉全部水解成葡萄糖。糖化酶也能微弱水解a一1,3连接的碳链,但水解a一1.4糖苷键的速度最快,它一般都能将淀粉百分之百地水解生成葡萄糖。 二、糖化酶的结构组成及分类 糖化酶在微生物中的分布很广,在工业中应用的糖化酶主要是从黑曲霉、米曲霉、根霉等丝状真菌和酵母中获得,从细菌中也分离到热稳定的糖化酶,人的唾液、动物的胰腺中也含有糖化酶。不同来源的淀粉糖化酶其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差异,对生淀粉的水解作用的活力也不同,真菌产生的葡萄糖淀粉酶对生淀粉具有较好的分解作用。 糖化酶是一种含有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糖醛酸的糖蛋白,分子量在60 000 到1 000 000间,通常碳水化合物占4% 18%。但糖化酵母产生的糖化酶碳水化合物高达80%,这些碳水化合物主要是半乳糖、葡萄糖、葡萄糖胺和甘露糖。 三、糖化酶的特性 1、糖化酶的热稳定性 在糖化酶的热稳定性机理及筛选热稳定性糖化酶菌株上。工业上应用的糖化酶都是利用它的热稳定性。一般真菌产生的糖化酶热稳定性比酵母高,细菌产生

红曲霉固态发酵产糖化酶及酸性蛋白酶条件的优化

红曲霉固态发酵产糖化酶及酸性蛋白酶条件的优化 王秋辰;王昌禄;陈勉华;王玉荣;李贞景 【摘要】Monascus MQ7 strain was obtained from eight Monascus strains as the highly glucuoamylase and acid protease producing strain. The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for the glucoamylase and acid protease production with Monascus MQ7 were studied. Based on single factor tests,in different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substrate solid-liquid ratio,proportion of rice and bran,the glucoamylase and acid protease production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with L9(34)orthogonal test.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the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is 30,℃,substrate solid-liquid ratio(g∶mL)20∶25,and the proportion of rice to bran(g∶g)17∶3. Under the above conditions,the glucoamylase activity reached 1,641.69,U/g,and the highest acid protease activity reached 151.09,U/g. The inhibition of NaCl on enzyme activity was also verified. When the NaCl mass fraction reached 18.92%,Monascus MQ7,glucoamylase activity decreased 64.8%,and acid protease activity decreased 85.6%.%从8株红曲霉中筛选出红曲霉MQ7作为高产糖化酶和酸性蛋白酶的供试菌株,采用固态发酵方法测定在不同发酵温度、底物料液比、大米和麸皮比例条件下的产酶情况.利用正交实验优化固态发酵产酶过程,确定该菌株产酶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底物料液比(g∶mL)20∶25,大米麸皮比例(g∶g)17∶3.在此条件下,糖化酶活力达1,641.69,U/g,酸性蛋白酶活力达151.09,U/g.同时研究了NaCl含量对红曲霉酶活力的抑制作用,当NaCl质量分数达到18.92%时,红曲霉MQ7产糖化酶活力下降64.8%,酸性蛋白酶活力下降85.6%.

饲用酸性蛋白酶高产菌株选育及应用研究

酸性蛋白酶高产菌株选育及应用研究 一、概述 本项目2004年获得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的立项支持,项目编号:0424240040。 酶是生物细胞原生质合成且具有高度催化活性的蛋白质。人类早在认识酶之前就知道利用酶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例如酿造、鞣革及制造奶酪等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1897年Büchner发现磨碎的酵母仍然能够使糖液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二十世纪初,有更多的酶被发现和分离提纯,注意到了某些酶的作用需要有低分子物质(辅酶)的参加,并陆续认识了很多酶所催化的反应。1926年Sumner第一次从刀豆中分离出脲酶并获得了该蛋白质的结晶。30年代,J.Northrop 又连续分离出结晶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胰凝乳蛋白酶。今天已有500种酶得到结晶,2000多种酶得到鉴定,200种左右商品酶已经开发,但工业上应用的酶仅有50多种。二次世界大战后抗生素工业的通风搅拌发酵技术的利用,使微生物酶制剂工业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40年代末,生产α-淀粉酶的液体深层发酵首先在日本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标志着现代酶制剂工业的开始。20世纪50年代后期遗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成果,促使世界酶制剂工业持续地高速发展,成为生物工程四大主导产业中最早产业化的高技术产业。由于酶制剂是一种绿色高效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节能、安全和环保等特点,对酶制剂应用产业开发新产品、提高质量、节能

降耗、保护环境重要意义;因此,这一产业的发展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际酶制剂市场目前保持着9%的增长速度,2010年世界酶制剂年销售额达160亿美元,目前已有一大批可用于工业发酵生产的各种胞外酶的微生物,如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放线菌、毛霉、黑曲霉、青霉、酵母等。商品化的酶品种数量主要有糖化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凝乳酶、脂肪酶、DNA聚合酶、T4DNA连接酶、葡萄糖苷酶、葡萄糖异构酶、葡萄糖氧化酶、a-乙酰乳酸脱羧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延胡索酸酶、青霉素酰化酶、溶菌酶、链激酶、漆酶、植酸酶、复合酶等等。应用范围覆盖洗涤剂、纺织、酒精、白酒、啤酒、味精、有机酸、淀粉糖、制药、制革、饲料、造纸、果汁、肉、蛋、豆、奶、面制品加工等诸多领域,创造工业附加值数千亿多元。我国自1965年建立起第一个专业酶制剂工厂,由于不断引进技术、资金和设备,酶制剂工业得到迅猛发展,产量由1965年的10吨增长到2010年的219万吨,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产值达6亿多元,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我国酶制剂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主要有:(1)技术研究与开发滞后,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研究严重脱节,科研资金力度不够且分散,科研技术转化能力不强。(2)行业规模小而分散,市场调控能力弱,我国现有100多家酶制剂生产企业,企业数量占世界三分之一还多,但销售额仅占世界酶制剂销售额5%,企业规模小、产品的市场覆盖率低,导致企业对市场的调控能力普遍较弱,企业间无序的

酸性蛋白酶生产工艺

酸性蛋白酶生产工艺 1.种子罐 1.1、投料体积 1.2、配方及制作方法 糊精5% 豆饼粉3% 酵母膏0.5% 磷酸氢二钾0.2% 羧甲基纤维素钠0.5% 玉米浆2% 消泡剂PPE0.06% 灭菌后PH4.6-4.8 1.3、培养基配制方法:先将上述原料用自来水溶解,搅拌30分钟,然后用磷酸调节PH4.6 左右。 注:羧甲基纤维素钠单独溶解当主料升温至90℃时加入。 1.4、灭菌:121℃35分钟 1.5、接种:冷却到33℃接入种子。 1.6、培养条件:温度:30℃ 通风量:0-10小时1:1 10小时-移种1:1.2 罐压:0.05-0.08Mpa 1.7、液体种子成熟标准:培养液稠密,菌丝体多,染色深,无杂菌,PMV达到40%,周 期20小时左右,移种量20%。 2、发酵罐 2.1、投料体积 2.1、配方 玉米粉5% 玉米浆2% 豆饼粉4% 酵母粉0.5% 氯化钙0.5% 磷酸氢二钾0.3% 氯化铵0.5% 消泡剂PPG0.06% 高温淀粉酶(2万) 制作方法:先将基础料中的玉米粉、豆饼粉、酵母粉、氯化钙加水溶解后,投入罐中,搅拌20分钟使其充分溶解,调节PH6.0,加入液化酶,加热至91℃液化20分钟后再加入玉米浆及各种无机盐,最后用磷酸调节PH5.2。 3、接种:冷却到30℃接入种子。 4、培养条件:温度:29-30℃ PH:初始PH5.2,当PH降至4.8时,补氨控制4.7-4.8。 通风量:0-10小时1:1 11-120小时1:1-1:1.2 罐压:0.06-0.07Mpa

搅拌转速:200-650rpm(根据溶氧可调) 5、补料罐 配料 麦芽糖浆20% KA水解液40% 玉米浆2% PPG 0.06% PH不高于4.5,若高于4.5用磷酸调回。 KA水解液的水解方法:KA:水1:6 加入石灰6%(相对KA),升温至1.2kg/cm2,保压1小时。 6、补料控制:当发酵10小时左右,PH自然回升时开始补料,控制溶氧30%。 酸性蛋白酶发酵生产控制工艺 1、一级种子罐(2m3) 1.1、投料体积1m3,实际投料体积0.8m3。 1.2、配料方法:原料加入配料罐后,搅拌溶解30分钟后测PH值(灭菌前),调节PH5.0 ±0.1。 1.3、灭菌:慢慢升温至90℃,保温15分钟,灭菌121℃35分钟。 1.4、控制工艺:温度30℃ 罐压0.05Mpa 通风量0-5小时36m3/h 6小时后72 m3/h 1.5、移种标准:培养24小时左右,取样镜检无杂菌,pmv25%,即可移种。 2、二级种子罐(10m3) 2.1、投料体积5m3,实际投料体积4.5m3。 2.2、原料加入配料罐后,搅拌溶解30分钟后测PH(灭菌前),调节PH5.3±0.1。 2.3、灭菌:慢慢升温至90℃,保温15分钟,121℃,35分钟。 2.4、控制工艺 温度:30℃ 罐压:0.05Mpa 通风量:0-5小时360m3/H 6小时后400m3/H 2.5、移种标准:培养时间6小时左右,pmv35%,取样镜检无杂菌,即可移种。 3、发酵罐(60m3) 3.1、投料体积28m3,实际投料体积26m3,将原料投入配料罐中搅拌20分钟。 3.2、调节PH5.0(片碱) 3.3、灭菌:121℃,35分钟。 3.4、控制工艺 温度:31℃ 罐压:0.05Mpa 通风量:0-5小时1:0.8 1400m3/H 6-180小时1:1-1.5 1700-3500m3/H 根据溶氧调整。

年产1000吨酸性蛋白酶的生产工艺处理设计

1. 前言 酸性蛋白酶是一类最适pH值为2.5?5.0的天冬氨酸蛋白酶,相对分子质量为30000 ?40000。酸性蛋白酶主要来源于动物的脏器和微生物分泌物,包括胃蛋白酶、凝乳酶和一些微生物蛋白酶。根据其产生菌的不同,微生物酸性蛋白酶可分为霉菌酸性蛋白酶、酵母菌酸性蛋白酶和担子菌酸性蛋白酶.根据作用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胃蛋白酶相似,主要产酶微生物是曲霉、青霉和根霉等;另一类是与凝乳酶相似,主要产酶微生物是毛霉和栗疫霉等。细菌中尚未发现产酸性蛋白酶的菌株.由于酸性蛋白酶具有较好的耐酸性,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皮革工艺以及饲料加工工业中。 国外关于酸性蛋白酶的生产研究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1908年,德国科学家从动物的胰脏中提取出胰蛋白酶,并将其用于皮革的鞣质。1911年美国科学家从木瓜中提取木瓜蛋白酶(在酸性,碱性和中性的条件下都能分解蛋白质的酶)并将木瓜蛋白酶用于除去啤酒中的蛋白质浑浊物。自1954年吉田首次发现黑曲霉可产生酸性蛋白酶以来,国内外对微生物发酵生产酸性蛋白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964年外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大孢子黑曲霉突变体能产生两种不同的酸性蛋白酶,即酸性蛋白酶和酸性蛋白酶。1965年又从血红色陀螺孔菌,中分离出了一种酸性蛋白酶,并对该酶进行了纯化和结晶。1968年从微小毛霉中筛选出了一种酸性蛋白酶,并对其进行了纯化和酶学性质分析。1995年外国科学家对烟曲霉酸性蛋白酶的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2001年又从假丝酵母中筛选出了一种酸性蛋白酶菌株,并对该酶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分析和功能分析。国外学者对曲霉酸性蛋白酶的结构和功能等己经研究的较为透彻。 与国外相比,我国对酸性蛋白酶的研究相对较晚些。1970年上海工业微生

红曲霉红曲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

红曲霉红曲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 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刘德海安明理王红云 河南省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陈小鸽 原刊于《新饲料》杂志2007年第4期 刘德海: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兼河南省瑞特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河南省生物工程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微生物学会理事。 摘要:针对红曲霉发酵产物红曲中多种生理活性成份开展研究,保存的功能性红曲菌株monascus YS 5号所产酶活力分别为:糖化酶635.0u/g,淀粉酶102.5 u/g,酸性蛋白酶310.2 u/g,纤维素酶85.6 u/g,果胶酶67.2 u/g;洛伐他汀含量为0.105mg/g。 关键词:红曲霉;红曲;活性 红曲霉(Monascus)其发酵产物红曲古代称丹曲,起源于中国,是传统中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谷部记载:“红曲,甘、温、无毒,主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红曲具有健脾胃、消食、活血行气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红曲中含有降血清胆固醇作用显著的洛伐他汀(monacolin K)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抗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广泛的药理作用,且无毒副作用,已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在畜牧养殖上,宋宇轩等(2002)报道,采用红曲,金银花等中草药组成的复方制剂添加于蛋鸡日粮中观察对鸡蛋胆固醇影响,结果表明,蛋黄中胆固醇的浓度Ⅰ、Ⅱ组比对照组分别降低25.4%(p﹤0.01)和17.4%(p﹤0.05),Ⅰ、Ⅱ组极显著降低了蛋鸡血浆总胆固醇含量(p﹤0.01)。赵伟(1998)报道,洛伐他汀能使血清和蛋黄中胆固醇浓度降低25%和20%,对产蛋量与蛋重无明显影响。刘来亭等(2000)在32周龄海蓝白商品蛋鸡日粮中添加 0.00675%的洛伐他汀,结果降低了蛋黄中胆固醇的浓度8%,全蛋中胆固醇的含量降低10%,且提高了产蛋率。DavidH等使用中国的红曲等做临床试验,发现红曲有较好的降胆固醇作用,并未发现负面影响。中药红曲等有效活性成分降低血清胆固醇,以促进生长,增强机体抵抗力,毒副作用低,无药物残留,不产生抗药性等特点,备受养殖者欢迎。产品满足了特殊人群保健的需要。本文对本研究室筛选的功能性红曲菌株的培养特征及生理活性物质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便于生产及养殖上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 红曲霉菌株Monascus YS 5号,实验室筛选并保存。 1.2 培养基 斜面保藏培养基:6~8%米曲汁,可溶性淀粉2%,蛋白胨1%,琼脂2%,冰醋酸少许。 液体种子培养基:玉米粉1%,葡萄糖2%,蛋白胨1%,KH2PO4 0.25%, MgSO4 0.05% , PH5.0。

第二章 微生物发酵产酶

酶工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微生物发酵产酶 ◆酶的生物合成:酶在生物体内合成的过程。 ◆酶的发酵生产:经过预先设计,通过人工操作,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获得所需的酶的技术过程。 ◆大多数酶的生产采用发酵生产→原因:微生物具有种类多、繁殖快、易培养、代谢能力强等特点 ◆优良的产酶微生物具备的条件: (1)酶的产量高; (2)产酶稳定性好; (3)容易培养和管理; (4)利于酶的分离纯化; (5)安全可靠、无毒性等。 ◆酶的发酵生产的方式: 固体培养发酵 液体深层发酵 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发酵 固定化微生物原生质体发酵 1. 酶生物合成的基本理论 ◆蛋白类酶和核酸类酶→酶的生物合成主要是指细胞内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合成过程: 酶的基因(DNA)→(转录)→RNA →(翻译)→多肽链→(加工、组装)蛋白质 1.1 RNA 的生物合成—转录(参考相应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知识) 1.2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参考相应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知识) 1.3酶生物合成的调节 ◆组成型酶(Constitutive enzyme):生物细胞中合成的酶的量比较恒定,这些酶的合成速率影响不大。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糖酵解途径的各种酶等。 ◆适应型酶(Adaptive enzyme)或调节型酶(Regulated enzyme):生物细胞中合成的酶的含量却变化很大,其合成速率明显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生物体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使代谢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需要根据各种条件的变化,对各种适应型酶的生物合成进行调节控制。 ◇转录水平的调节 ◇转录产物的加工调节 ◇翻译水平的调节 ◇翻译产物的加工调节和酶降解的调节等 ◆转录水平的调节对酶的生物合成是最重要的调节 1.3.1原核生物中酶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 ◆原核生物中酶生物合成的调节主要是转录水平的调节 ◆雅各(Jacob)和莫诺德(Monod)于1960年提出的操纵子学说(Operon theory)来阐明的。 ◇操纵子学说概述 启动基因(Promoter gene):由两个位点组成,一个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另一个是环腺苷酸(cyclic AMP, cAMP)与CAP组成的复合物 ( cAMP-CAP) 的结合位点。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及固态发酵研究 红曲霉是一种极具生物学意义的微生物资源,在食品和医药行业均有广泛的应用。因此,红曲霉高产菌株的筛选和固态发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此问题展开研究,具 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红曲霉的分类和主要应用 红曲霉是一类真菌,由于其代谢产物含有丰富的色素、生物碱等化合物,在食品、化 妆品、医药等行业具有重要应用。目前,红曲霉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米酒、露酒、黄酒、味 醂等传统发酵食品的生产和改良,同时也被运用于红曲色素和甘露醇的生产。此外,红曲 霉的代表菌种贺曼氏红曲菌(Monascus purpureus)在中医药、保健品及食品添加剂等领 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红曲霉高产菌株筛选主要是选出代谢活跃、产酶能力强、高含色素的优良菌株。在实 验中,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筛选: 1. 制作固定抑制珠:制备液体培养基,培养24小时,静置10min,离心去菌,将沉 淀用无菌水洗净,划在无菌MM渗透压盘上。将盘放置在灯箱中2小时照射,然后分别加入红曲霉菌丝悬浮液和含有抗生素的涂抹剂,带暗处40小时后观察红曲菌的生长状况,选取生长优良的菌株作为高产菌株。 2. 按颜色筛选:将红曲菌涂布培养基后,观察分泌的色素,选择含色素多、颜色鲜 艳的菌株,这些菌株通常具有更高的活性和产酶能力。 红曲霉的固态发酵是指将红曲霉孢子或菌丝接种在含有底物的固体介质中,通过代谢 和生长产生的酶使底物发生酶解反应,最终产生多种化学物质。通过对红曲菌固态发酵过 程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菌株活性和产酶能力。 固态发酵中比较重要的因素为底物种类、密度和初始含水量,同时,菌株、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等因素也会影响红曲发酵。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变量优化法、响应面分析法等 手段,针对不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结论 红曲霉高产菌株的筛选和固态发酵研究对于红曲霉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逐 步优化环节,可以获得更加高效的红曲霉菌株和更加高产的菌丝。同时,对于固态发酵过 程的研究也可以为红曲霉的产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红曲霉的有效生理活性物质及应用

红曲霉的有效生理活性物质及应用王雅芬傅月华(杭州商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杭州310035) 红曲霉(Monascus)以其能产生大量天然红曲色素而着称。近年来,由于合成色素的安全性受到挑战,天然色素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具有保健功能的红曲色素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红曲是以大米为原料,经红曲霉繁殖发酵而成的一种红色米曲。红曲的药用价值虽然在《本草纲目》等早有记载,作为改善血液循环的保健品在我国一直应用到现在,但是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1979年日本远藤章从红色红曲霉(M.ruber)中分离出一种命名为MonacolinK的活性物质后,红曲霉的生理活性物质才引起人们的重视。 1红曲霉属的分类、培养特征和重要种 1.1红曲霉属的分类关于红曲霉属的分类地位,采用Martin分类系统,将红曲霉属归于真菌门(Fungi),子囊菌纲(Ascomycetes),真子囊菌亚纲(Euascomycetes),曲霉目即散囊菌目(Eurotiales),曲霉科即散囊菌科(Eurotiaceae);Ainsworth分类系统(这也是目前多数真菌学者趋向参照的分类系统)将红曲霉属归于真菌界(TheFungi),真菌门(Eumycota),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不整囊菌纲(Plectomyhcetes),散囊菌目(Eurotiales),红曲科(Monascaceae)。在此,于散囊菌目下建立红曲科,从而与散囊菌科分开,红曲科下仅一属即为红曲霉属(Monascus)。 1.2红曲霉属的培养特征培养红曲霉多用麦芽汁琼脂。红曲霉在上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丝初为白色,老熟后变为淡红色、紫红色、赭红色、橙红色、烟灰色等,因种而异。菌落的结构有呈绒毡状者,有呈皮膜状者,呈皮膜状的菌落少褶皱或具有辐射纹。红曲霉多能形成红色色数,常将色素分泌到培养基中,故使培养物的背面着色。 1.3红曲霉属的菌种根据Hawksworth和Pitt的研究报告,红曲霉属可分为3个种:M.pilosus,M.purpureus和M.ruber。这些包括了从东方食品中分离到的主要的红曲霉菌株,见表1。红曲霉的生理活性物质与菌种有关。 表1Hawksworth和Pitt关于红曲霉的分类体系

浓香型白酒大曲生产相关酶研究利用现状样本

浓香型白酒大曲生产有关酶研究、运用现状 姓名:蒋春华学号:摘要:白酒在国内具备上千年历史,其独特工艺堪称古代劳动人民伟大创举。它以透明外观、幽雅香气、醇厚口感深受人们爱慕。对于浓香型白酒而言大曲酒酿造生产中重要物质,是酿酒生产糖化、发酵、酒化和生香剂,其品质对曲酒出酒率和酒质均有极大影响,常有“曲是酒之骨”之称。浓香型大曲酒发酵属于各种微生物群共同发酵,是一种复杂生物化学反映体系。因此对于浓香型白酒大曲生产有关霉研究是非常有必要,这样才干更好运用大曲中有关霉,使酒品质得到进一步地提高。解决那些发酵周期长、设备运用率低、粮耗高、出酒率低等缺陷。 核心词:浓香型白酒大曲酶研究、运用现状 浓香型白酒大曲中酶有诸多,重要酶系有糖化酶、液化酶、酸性蛋白酶、酯化酶(红曲霉)、脂肪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单宁酶、果胶酶等酶类构成。本文我将对这些酶有关研究及重要酶类在白酒生产中应用现状进行简要概述,并阐明大曲酶运用现状。、 1、糖化酶:糖化酶又称葡萄糖淀粉酶,糖化酶底物专一性较低,它能不久把直链淀粉从非还原性末端开始,依次水解α-1、4葡萄糖苷键,也能缓慢水解α-1、6键和α-1、3键,转化为葡萄糖。同步也能水解糊精,糖原非还原末端释放β-D-葡萄糖。其作用条件为40~65℃、pH 3.0~5.5。应用于酿酒生产,既能保持原酒风味特色,又能提高出酒率。大曲中糖化酶活力高低直接关系到酒质量。 糖化酶长处: 1)、糖化酶对设备没有腐蚀性,使用安全。使用糖化酶工艺简朴、性能稳定、有助于各厂稳定生产。 2)、使用糖化酶对淀粉水解比较安全,可提高出酒率,麸曲法能减少杂菌感染,节约粮食可减少劳动强度,改进劳动条件。 3)、使用糖化酶有助于生产机械化,有助于实现文明生产。 2、α- 淀粉酶:α-淀粉酶在作用淀粉时,是一种内切葡萄糖苷酶能以随机方式从淀

红曲霉固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研究进展

红曲霉固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研究进展 摘要:红曲是将红曲菌(Monascusspp.)接种于大米等淀粉类原料并经发酵的传统发酵产品。我国是红曲的发源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国。红曲产品按其用途 可分为色曲、功能曲和酿造曲等,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中广泛应用,经济价值 较高。本文就红曲霉固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红曲霉;固态发酵;红曲色素 前言 红曲霉菌是一种丝状真菌,在发酵过程中可产生以洛伐他汀(Lovastatin)、红曲色素为 主的具有降血脂、抗氧化功效的次级代谢产物。已有研究表明红曲霉菌发酵过程中产生糖化酶、蛋白酶等酶类,将原料中多糖、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降解成人体易于吸收的小分子片段,同时产生新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红曲霉发酵的过程中,产生色素、莫拉克林、γ-氨基丁酸(GABA)等次生代谢物,这些次生代谢物可用于食品着色剂、制作降胆固醇和降压药物,可 见红曲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近几年,对红曲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优良菌株的筛选及培养条 件的优化。红曲霉属于子囊菌,能产生耐热的子囊孢子,且红曲霉能在缺氧、高酸和高盐浓 度下生存。红曲霉可用于酿酒(黄酒、果酒和药酒)、制作发酵食品(腐乳、酱菜)、食品 着色及保健品等。红曲产品在亚洲地区广为流传,常见的为由大米发酵制成的红曲米,简称 红曲,其被当做功能性食品已有数千年历史。红曲最初被记载于《饮膳正要》,别名为赤曲、丹曲、红米、福曲、红大米、红槽等。 1红曲霉色素 食品加工通常会导致食品色泽的变化,因此往往需要色素来改善其不良色泽,但目前对 合成色素的研究表明其具有潜在的致癌物和致突变性,且可能导致某些儿童疾病。因此,天 然色素的生产就显得尤为重要。红曲霉色素(Monascus pigments,MP)是红曲霉发酵的次生代谢产物。红曲霉能合成31种颜色的色素,其中最为主要的是红色素、橙色素和黄色素, 它们是苯并呋喃类混合物。目前红色素中能明确结构式的为红斑胺素、红曲红胺素;橙色为 红斑红曲素和红曲红素;黄色为红曲素和安卡红曲黄素。 1.1色素产量的影响因素 据报道,红曲霉色素的产量及质量受环境pH值、碳源、氮源、温度等发酵条件的影响,此外,由于色素多存在于细胞内且色素多具有疏水性,因此色素总产量受细胞反馈抑制影响 较大。研究表明,细胞外色素的产量与菌丝形态及细胞内颗粒状包裹体累积有关,菌丝体较短,能产生较多的红曲霉色素。 1.2红曲霉色素的提取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提取发酵是生产红曲霉色素的潜在方法。该方法通过分阶段分批补料 方式,增加红曲霉色素的产量。第一阶段收集发酵的全细胞,第二阶段将全细胞作为生物催 化剂来提取发酵生产色素。该过程利用的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极性弱的离子溶质形成混合 胶束的特点。虽然该方法深层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但其可实现细胞密度高和颜料滴度高的 优点。 1.3色素合成的基因 研究发现,红曲霉色素合成的关键基因是mppR1和mppKS5基因簇。且有研究表明,还 原酶基因mppE能控制聚酮化合物途径中橙色素向黄色素的转变。即还原酶基因mppE控制

固态酸性蛋白酶工厂设计要点

固态酸性蛋白酶工厂设计要点 固态酸性蛋白酶工厂设计要点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固态酸性蛋白酶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和制药等领域的酶类产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需求。固态酸性蛋白酶工厂设计要点是确保生产过程稳定可靠、产品质量优良、生产效率高、环保可持续等。本文将重点介绍固态酸性蛋白酶工厂设计的要点。 1. 工艺设计 固态酸性蛋白酶的工艺设计是整个工厂设计的核心内容。首先,需要确定采用何种固态发酵工艺,如床层发酵、筒式发酵、旋转式发酵等。不同的发酵工艺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性,需要根据产品特性和工程经验进行选择。其次,需要优化发酵条件,包括发酵温度、pH值、发酵时间、培养基配方等。通过合理 的工艺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设备选择 固态酸性蛋白酶生产需要一系列的设备来支持生产过程。工厂设计要点之一就是选择合适的设备。例如,发酵釜是必不可少的设备,需要选择具有良好控制性能和卫生性能的设备。另外,还需要选择合适的固液分离设备、搅拌设备、干燥设备等。设备选择需要考虑到工艺要求、产品特性和生产规模等因素。 3. 厂区规划 固态酸性蛋白酶工厂的厂区规划需要考虑到生产流程、原材料输入、产出物输出、设备布局以及安全与环保等方面。首先,

根据生产流程进行合理的流程布局,确保原料与产出物能够顺利流动。其次,按照设备选址和工艺流程,规划合理的设备布局,减少物料和人员的交互,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此外,还需要规划储存和配送区域,确保原材料和产出物的安全和有效储存。最后,需要考虑到环保要求,规划合理的废物处理和污水处理系统,确保工厂的环保可持续发展。 4. 质量管理 固态酸性蛋白酶工厂设计要点之一就是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和采购、生产过程的控制与监测以及成品的检验与分析等。原材料的选择需要保证质量稳定可靠,采购过程需要合理的供应商评价和合同管理。生产过程需要严格控制,确保工艺参数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成品的检验和分析需要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和检验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应该符合ISO9001等相关质量管理标准。 5. 自动化与信息化 固态酸性蛋白酶工厂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水平对于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非常重要。自动化包括自动化控制系统、仪表设备和智能化设备等。信息化包括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生产执行系统(MES)、质量管理系统(QMS)等。通过自动化与信息化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固态酸性蛋白酶工厂设计要点主要包括工艺设计、设备选择、厂区规划、质量管理和自动化与信息化等。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可以建立一个稳定可靠、高效环保的

酸性蛋白酶生产工艺

酸性蛋白酶生产工艺 1 蛋白酶、酸性蛋白酶 1.1 蛋白酶的定义 蛋白酶是催化肽键水解的一类酶,它可迅速水解蛋白质为胨、肽类,广泛存在于动物内脏、植物茎叶、果实和微生物中。同时大多数微生物蛋白酶都是胞外酶。 1.2 微生物蛋白酶分类 微生物蛋白酶按其作用的最适pH可分为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三类。 碱性蛋白酶为透明褐色液体,能与水混溶,最适温度50~60℃,最适pH8.5。 中性蛋白酶为金属酶,褐色颗粒或液体,易溶于水,最适温度45~55℃,最适pH5.5~7.5。 酸性蛋白酶为近乎白色至浅黄色无定型粉末或液体,易溶于水,最适温度45℃,最适pH2.5。 1.3酸性蛋白酶的概述 酸性蛋白酶(acidic protease)在 1954 年首先由吉田在黑曲酶中发现。该酶广泛存在于霉菌、和担子菌中,细菌中极少发现,其最适pH3~4,相对分子质量 30000~40000,等电点(pH3~5)。酸性蛋白酶主要是一种羧基蛋白酶,大多数在其活动中心含有 2 个天冬氨酸残基。酶蛋白中酸性氨基酸含量高,而碱性氨基酸含量低。 不同微生物的酸性蛋白酶其氨基酸组成虽有所差别,但性质基本相同,许多性质也与动物胃蛋白酶相似,其活动中心肽键也基本相似,它对 DFP、PCMP (对氯汞苯甲酸)EDTA不敏感,及但能为DNA(二重氮乙酰亮氨酸甲酯)EPNP及(1,

2 环-3-对硝基苯养基丙烷),SDS(十二烷基磺酸钠)等抑制。DNA,EPNP 之所以能引起酶失活是由于活性中心天冬氨酸残基被酯化。DNA 只同有活性的酸反应,而同失活的酶不能反应。P-BPB(对溴酚乙酰溴)虽然也可同酶的1个天冬氨酸残基反应,但同它反应的天冬氨酸的位置与以上两种抑制不一样,故不能引起青霉酸性蛋白酶失活。 1.4 酶的生产方法 酶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提取分离法、生物合成法、化学合成法。 酶的微生物合成法主要有:液体深层发酵、固体培养发酵、固定化细胞培养、固定化原生质发酵。 酸性蛋白酶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采用液体深层发酵。 液体深层发酵是指液体培养基在发酵罐中灭菌冷却后,接入产酶细胞,一定条件下发酵,适用于微生物细胞、动植物细胞的培养。具有机械化程度高、技术管理严格、酶产率高、质量稳定,产品回收率高的特点,是目前酶发酵的主要方式。 1.5酸性蛋白酶制剂的性能 1.5.1 酸性蛋白酶的作用机理 酶是一种蛋白质,它是活细胞产生的生物催化剂,生物体的新陈代谢活动都离不开酶的作用。酶的种类很多,酸性蛋白酶是水解酶类的一种,能够在微酸环境下(pH2.5~4.0)水解动植物蛋白质,通过内切和外切作用将蛋白质水解为小肽和氨基酸。 1.5.2 pH对酶活及酶稳定性的影响 酸性蛋白酶稳定pH范围2.0~4.0之间,最适pH2.5,pH低于2.0、高于4.0将影响水解速度。 1.5.3 温度对酶活性及稳定性影响 酸性蛋白酶适宜温度范围30℃~50℃,最适作用温度为50℃,低于40℃酶活稳定,超过50℃,酶活性损失严重。 1.5.4 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 酸性蛋白酶可被Mn2+、Ca2+、Mg2+离子激活,被Cu2+、Hg2+、Al3+

对酿酒大曲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及影响口感因素的物质分析

对酿酒大曲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及影响 口感因素的物质分析 摘要:酿酒大曲的发酵工艺是品牌白酒的核心技术,提升白酒品质主要通过 去杂增香,发酵工艺优化、口感改善是白酒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在大曲 发酵过程中探讨调味增香的物质配比对于工艺优化和口感改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发酵;工艺优化;口感; 受国内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的影响,白酒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过往的高档 包装显然已经不是提升竞争力的有力抓手,酒品质量才是白酒的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名优质白酒质量的途径是去杂增香,去杂是前提,杂味不除,增香无益。增香使酒味更郁,但要有一定的限度,香气过浓势必造成口味不协调。因此,许 多香味物质组成的名优质白酒,其比例保持平衡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口味 丰满细腻。 分析检测以及研发中心设备:气相色谱仪、恒温培养箱、霉菌培养箱、无菌 超净工作台及无菌操作室、紫外分光光度计、离心机、高压灭菌锅、显微镜以及 其他实验必备的试剂和药品等。 1. 本次实验的研究内容 1.测定酒曲的糖化酶活力 研究主要将酒曲的发酵条件加以优化,理论上通过控制温度、PH等条件来测 定酒曲中糖化酶的活力,大致确定酒曲中白酒含量的多少,再在选定的条件中选 取糖化酶的酶活力最高的一组作为本次试验的最优组,其所对应的的发酵条件即 为最优条件。我们还测定了酒糟的酸度和水分,从而更加清晰地分析发酵的过程。

2.对影响白酒口感物质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 经查阅相关文献可知,影响白酒口味的物质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成分,而是 几种或几十种物质或他们的混合物,因此要想确定对口味物质有影响的因素需要 对白酒做进一步的气相色谱分析研究。 (二)实验的方法 1.糖化酶的活力测定 实验方法:首先配制乙酸-乙酸钠溶液(pH4.6)、0.05mol/L硫代硫酸钠标 准溶液、0.1mol/L碘溶液、0.1mol/L NaOH溶液、2mol/L硫酸溶液、20g/L可溶 性淀粉溶液和10g/L淀粉指示液。称取一定量的酒曲,利用一定量的乙酸缓冲液 溶解,之后再用纱布过滤并将滤液全部移入容量瓶中稀释一定的倍数以备进一步 使用。在A比色管中加入25mL可溶性淀粉溶液,而在B比色管中加入25mL乙酸 -乙酸钠缓冲液,震荡摇匀并且在40℃条件下反应5min,在A管中加入2mL的酒 曲滤液,反应30min后再加入0.2mL氢氧化钠溶液,再次摇匀,把两管拿出迅速 冷却,并在B管中也加入2mL酒曲滤液。再分别把上述反应液与空白液2mL于碘 量瓶中,并加入10mL的碘溶液和15mL的氢氧化钠溶液,摇匀后密封,并在暗处 反应15min,之后取出并加入2mL的硫酸溶液,然后立即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滴定,直至蓝色消失为滴定终点。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后计算出糖化酶活力[1]。糖化 酶的酶活力定义:在40℃,pH 4.6的条件下,1 min转化淀粉生成1 µmo l 的葡 萄糖所需的酒曲量为1个活力单位(U)。 2.酸度的测定 称取酒醅10g放入含有100 mL蒸馏水的烧杯中,摇匀,在室温下浸泡15 min,期间每隔5 min搅拌一次,然后再用纱布把酒糟过滤掉,留取滤液备用。 再把20 mL滤液吸入三角瓶中,加入20 mL蒸馏水,摇匀,之后用0.1mol/L的 氢氧化钠进行滴定实验,滴两滴酚酞作为反应的指示剂,直到反应30s红色不褪 去为止,记录下所消耗的氢氧化钠的体积,结果用10g酒醅含酸的物质的量表示。即酸度的定义:10g酒醅消耗0.1mol/L氢氧化钠溶液1mL为1个酸度。

红曲固态发酵产Monacolin K工艺条件的优化

红曲固态发酵产Monacolin K工艺条件的优化 张安;常聪;孟霞;范娟;张文学 【摘要】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红曲产Monacolin K的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 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氮源(玉米粉)1%、碳源(淀粉)4%、初始pH5.0、培养温度28℃、装米量31.77 g/250 mL三角瓶、初始含水量40.72%、接种量11.14%(V/V),该设计中模型预测的Monacolin K最大值为0.256%,进行重复验证实验,得 到Monacolin K实测值为0.258%,与模型预测值接近.此结果可为大规模生产功能性红曲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n metabolic capacity of Monacolin K,use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to optimize the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for Monascus strai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are obtained:nitrogen source (corn powder) 1%,carbon source (starch) 4%,initial pH of 5.0,cultivation temperature of 28 ℃,amount of rice of 31.77 g/250 mL triangular flask,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of 40.72%,inoculum size of 11.14% (V/V).The maximum model prediction value of Monacolin K in the design is 0.256%,the repeated validation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with the bes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in the model,and the measured value of Monacolin K is close to the predicted value of 0.258%,which can provide a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functional Monascus.【期刊名称】《中国调味品》 【年(卷),期】2017(042)012 【总页数】7页(P38-43,49)

中药红曲发酵制备 何祺.doc

中药红曲发酵制备何祺

中药红曲发酵制备研究 何祺城规082 108053056 摘要:红曲既是中药,又是食品,是用红曲霉属真菌接种于大米上经发酵制备而成的。《中药大辞典》将 红曲的主要功能定义为“活血化瘀,健脾消食,治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食积饱胀,赤白下痢及跌打 损伤。”红曲的发酵制备实验主要使我们了解红曲的发酵过程、产物、步骤、功效、以及制备产生的各种 结果与产物。 关键词:红曲发酵制备步骤产物功效 红曲的介绍与历史 红曲是以籼米为原料,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分离出优质的红曲霉菌经液体深层发酵精致而成,是一种纯天然、安全性高、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添加剂。而且本品色泽鲜艳、色调纯正、饱满、光热稳定性好,是天然绿色食品理想的着色剂。它应用范围广泛,包括食品类(肉制品、果汁、色酒、果酱、饮料、糖果、糕点、酱油、保健醋等);药品类(药品着色剂、功能性保健品);化妆品类。 早在宋朝古籍如陶谷杂采隋、唐五代典故所写的《清异录》上就提到“以红曲煮肉”;胡佰的《苕溪渔隐丛话》记载:“江南人家造红酒,色味两绝。”;李之仪的《姑溪居士集》中“红糟荀”的描述,均阐明了红曲可以用来调味、著色、酿酒的食用价值。

元朝以后,红曲的使用更普遍,它的药用价值逐步体现出来,许多药典和调理食物的书上均有记载。如元朝吴瑞所著的《日用本草》中叙之:“红曲酿酒,破血行药势”;约在同时代的饮膳太医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则说,红曲“健脾、益气、温中”。其后的药书如《本草衍义补遗》、《本草备要》及《医林纂要》等均有红曲药效之记载。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也记载“红曲主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壳。酿酒破血行药势,杀山岚瘴气,治打扑伤损,治女人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台湾民间还流传,红曲用来治小孩和老人夜尿及轻微气喘有功效极为良好。近年出版的《中药大辞典》将红曲的主要功能定义为“活血化瘀,健脾消食,治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食积饱胀,赤白下痢及跌打损伤。”,精确的阐释了红曲的药效。 红曲功效 聪明的老祖宗在唐朝便开始知道利用红曲了,本草纲目也记载红曲米的活血效能。红曲又称红曲米,古法系用粳米腌制,制造方法是选择适当红土,挖一深坑,在坑的上下周围均铺上席,然后将粳米倒于其中,压上重石,使红曲真菌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