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乳球菌作为黏膜免疫活载体疫苗传递抗原的研究进展
代谢组学在乳酸菌研究中的应用

代谢组学在乳酸菌研究中的应用杨慧; 步雨珊; 易华西【期刊名称】《《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9(031)008【总页数】7页(P1474-1479,1349)【关键词】乳酸菌; 代谢组学; 研究; 应用【作者】杨慧; 步雨珊; 易华西【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岛26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39.97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是“组学”科学中的一个新兴领域,也称为代谢物组分析或代谢谱分析[1],涉及到某一生物或细胞在特定时期里的所有低分子量代谢物(<1 500 Da)的定性定量分析[2],这些代谢物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小分子化合物,例如肽、氨基酸、核酸、碳水化合物、有机酸、维生素、多酚,生物碱和矿物质等。
代谢组学最初应用于植物科学和毒理学领域[3],近年来也逐渐成为现代食品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4],特别是解决与食品安全、质量和营养相关的问题[4-7]。
随着代谢组学在食品科学中应用的逐渐深入,在乳酸菌发酵过程和功能研究中应用代谢组学也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课题[8]。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是一种工业价值极高的兼性厌氧菌,在食品工业中广泛用于发酵乳、肉制品、果蔬加工等,某些物种的乳酸菌可以产生抗微生物剂以用于食品的保藏[9],另外还可用于治疗肠道疾病、作为疫苗抗原的传送载体等[10]。
代谢组学可能成为乳酸菌相关研究的一个有效工具,目前已经在乳酸菌发酵代谢产物、代谢通路与调控以及乳酸菌对人和动物肠道作用的评估等研究方向有了新的进展。
本文综述了代谢组学的研究技术及其在乳酸菌领域的应用,并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1 代谢组学分析技术代谢组学分析通常被分类为靶向(特异性)或非靶向性(非选择性或整体性)分析。
靶向分析更专注于一组特定代谢物的鉴定和定量,对于评估某些条件下样品中特定化合物组的作用非常重要,通常需要更高水平的代谢物提取和纯化。
高效表达幽门螺杆菌黏附素Hp0410的嗜酸乳杆菌重组菌株的构建

高效表达幽门螺杆菌黏附素Hp0410的嗜酸乳杆菌重组菌株的构建朱丽芳;龙北国;罗军;姜容;范宏英【摘要】目的构建高效表达幽门螺杆菌黏附素Hp0410的嗜酸乳杆菌重组菌株.方法从幽门螺杆菌标准株NCTC11639中扩增出幽门螺杆菌黏附素基因Hp0410,克隆入穿梭质粒pMG36e中,通过电穿孔将重组质粒转入嗜酸乳杆菌,表达的目的蛋白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硝酸银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并检测重组质粒的稳定性.结果扩增的黏附素Hp0410基因与基因库公布的一致,构建的重组质粒成功转入嗜酸乳杆菌中,表达出分子量约34 kD的目的蛋白,Western blotting证实该蛋白可被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血清所识别.重组质粒pMG36e-Hp0410在含有红霉素和不含有红霉素的环境下均稳定.结论成功构建了高效组成型表达幽门螺杆菌黏附素Hp0410的重组嗜酸乳杆菌菌株.【期刊名称】《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30)002【总页数】4页(P334-337)【关键词】幽门螺杆菌;黏附素Hp0410;嗜酸乳杆菌;活载体疫苗【作者】朱丽芳;龙北国;罗军;姜容;范宏英【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广东,广州,5105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2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引起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原体,与胃黏膜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人口感染率高达50%以上。
目前根除Hp感染主要采用以抗生素为基础的三联或四联疗法,但易出现复发和耐药性问题等,因此疫苗是控制Hp感染最有效的途径。
乳酸菌用作口服疫苗表达载体的应用研究进展

乳酸菌用作口服疫苗表达载体的应用研究进展亓秀晔;刘乃芝;程福亮;徐海燕;谷巍【摘要】乳酸菌是人和大多数动物肠道内的常见细菌,被公认为绿色安全级微生物,可以在机体内粘附、定植和复制,益生作用和免疫原性使其成为最有前景的活菌载体.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插入外源基因制备重组乳酸菌口服疫苗,能够持续刺激机体分泌特异性抗原蛋白,多个基因的插入甚至能达到一免治多病的目的.口服免疫效果优于注射免疫,治疗成本也大大降低.该文论述了乳酸菌活载体疫苗的优势,对乳酸菌表达载体在动物疫病防控及代谢产物调控上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期刊名称】《中国酿造》【年(卷),期】2019(038)006【总页数】6页(P18-23)【关键词】乳酸菌;口服疫苗;表达载体;动物疫病【作者】亓秀晔;刘乃芝;程福亮;徐海燕;谷巍【作者单位】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动物微生态制剂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 271000;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动物微生态制剂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 271000;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动物微生态制剂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 271000;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动物微生态制剂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 271000;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动物微生态制剂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1疫苗是用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1]。
作为关乎人民群众健康、公共卫生安全及国家安全的特殊产品,接种疫苗在整个人类社会安全中起着重要作用。
活载体疫苗(live vector vaccine,LVV)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有效的目的抗原编码基因导入活载体(无或弱毒的细菌或病毒),从而构建重组菌(毒)株,使目的基因随着重组菌(毒)株在宿主体内的增殖而大量表达,从而诱发相应的免疫保护应答,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基因工程疫苗之一[2]。
乳杆菌及其代谢物抗宫颈癌机制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乳杆菌及其代谢物抗宫颈癌机制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摘要]宫颈癌作为第四大恶性妇科肿瘤,有关宫颈癌的研究一直是妇科肿瘤的研究热点。
其发病与HPV病毒的感染和阴道微生态紊乱具有相关性。
乳酸杆菌是阴道微生态中主导菌群,可通过微生态机制维持正常的阴道微生态。
此外,在宫颈癌的治疗方面,乳酸杆菌也能通过调节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以及触发免疫反应抑制宫颈癌的发展。
研究表明,相较于手术和放化疗,利用乳酸杆菌制剂治疗宫颈癌,其副作用小,易于管理,对护理要求小。
利用其微生态特性开发治疗性疫苗诱导粘膜免疫也是重要的研究趋势。
故本文对乳酸杆菌及其代谢物抗宫颈癌机制进行综述,并总结乳酸杆菌制剂在宫颈癌治疗方面的主要应用,为宫颈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宫颈癌;乳酸杆菌;微生态;治疗性疫苗[中图分类号]R711.74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 of Lactobacillus and Its Metabolites Against Cervical CancerLIU Xia1(1.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44, China)[Abstract] Cervical cancer is the fourth malignant gynecological tumor. The research on cervical cancer is the research hotspot of gynecological tumors. Its pathogenesis is related to HPV virus infection and vaginal microecological disorder. Lactobacillus is the dominant flora in vaginal microecology, which can maintain normal vaginal microecology through microecological mechanism. In addition,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ncer, lactobacillus can also inhibit the development of cervical cancer by regulating the biological behavior of cervical cancer cells and triggering immune response. Research shows that compared with surgery and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the use of Lactobacillus prepa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ncer has less side effects, easy management and less nursing requirements. Using its micro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o develop therapeutic vaccines to induce mucosal immunity is also an important research trend. Therefor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anticervical cancer mechanism of Lactobacillus and its metabolites, and summarizes the main application of Lactobacillus prepa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ncer, so as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cancer.[Keywords]cervical cancer; lactobacillus; microecology; therapeutic vaccine1 引言由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GLOBOCAN可知,2018 年全球估计有569 847 例宫颈癌新确诊病例,其中311 365 例死于宫颈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妇科恶性肿瘤的第四位[1],故宫颈癌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感染、气候条件、环境和饮食习惯等有关[2, 3]。
乳酸菌的研究进展

乳酸菌的研究进展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动物防疫检疫站 叶 红 曾 敏
[摘 要] 乳酸菌是应用最早、 最广泛的饲用微生态制剂, 具有多种益生作用。本文从乳酸菌的粘附、 活性物质、 免疫赋活作用、 抗肿 降低胆固醇和降血压作用进行综述, 为开发新型绿色的饲用乳酸菌奠定扎实的基础。 瘤作用、 [关键词] 乳酸菌 活性物质 可溶性肽 1. 竞争性排斥病原菌的粘附 乳酸菌能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结合,占据有害菌肠粘膜上皮细胞结 从人体分离的嗜酸乳杆 合位点, 对有害菌起屏障作用。Conway [1]报道, 菌 (L. acidophilus ADH)对人的回肠上皮细胞和猪的回肠上皮细胞都具 有较好的粘附性,且粘附率显著高于从乳制品中分离的保加利亚乳杆 菌(L. 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 thermophilus), 对猪的结肠和盲肠上皮 细胞的粘附率也以嗜酸乳杆菌最高, 嗜热链球菌显著低于两株乳杆菌。 Conway 同时还指出实验中的乳酸菌的粘附都是非特异性的 。Gopal 报 道三株饲用微生态制剂菌株, 鼠李糖乳杆菌 (L. rhamnosus DR20), 嗜酸 乳杆菌(L. acidophilus HN017)和乳酸双歧杆菌(B. lactisDR10)对人肠道上 皮细胞系 HT- 29, Caco- 2 和 HT29- MTX 有极强的粘附力,而且三株乳 H7 对肠细胞的侵袭能力和细胞结合能力 。 酸菌都能降低 E.coli O157: Pascual 发现用浓度为 l05C
乳酸乳球菌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_王永刚

【关键词】 乳酸乳球菌; 基因表达; 调控
中图分类号: Q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6495 (2015) 10-0045-03
大部分的乳酸乳球菌组成型启动子都分离自基因 组 文 库 , 并 携 带 含 有 氯 霉 素 抗 性 的 报 告 基 因 cat-86, 所以这类启动子启动转录功能的强弱与氯霉素乙酰转 移酶的活性大小有关。 目前, 依据氯霉素乙酰基转移 酶的活性区已分离出了 P21、 P23 和 P59 这 3 种类型的 强启动子和 P32 和 P44 两种类型的弱启动子, 且已成 功地被融合于质粒中实现了控制表达。 冯金等人[5]构建 了能表达人呼吸道合胞病F212-489 蛋白的乳酸球菌载 体, Dieye 等人[6]利用P59 启动子在乳酸乳球菌中控制表 达了感染性囊疾病病 毒 (IBDV) 的 VP2 和 VP3 蛋 白 , Mohammed 等人[7]利用胞嘧啶合成酶基因 (△pyrG) 作 为标记, 将携带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产生的溶血素 ( LLO) 基 因 的 质 粒 ( pORIP23: SEC -LLO) 导 入 ctis GM1316 后 实 现 了 LLO 的 组 成 型 分 泌 表 达 。 Guchte 等 人 [8]构 建了第二个包括 P32 强启动子、 红霉 素和氯霉素抗性基因、 prtp 转录终止子以及 pWV01 复 制 子 的 组 成 型 表 达 载 体 pMG36e, 此 载 体 是 目 前 应 用 较多的一个组成型表达载体, 其能在大肠杆菌、 枯草 杆菌和乳酸杆 菌 中 复 制 。 目 前 , 采 用 pMG36e 载 体 已 经成功的表达多种外源蛋白, 如 β-半乳糖苷酶 (lacZ)、 幽门螺杆菌 Cag7-ct383 蛋 白 , 磷 酸 山 梨 醇 脱 氢酶等。 1.2 诱导型表达系统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研究进展摘要: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疾病,可导致仔猪发生严重的呕吐、腹泻与脱水,死亡率可达100%。
人们一直在研究TGEV的免疫控制技术,这期间大致经历了人工感染强毒、灭活苗、弱毒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4个阶段。
随着对TGEV基因组结构及其功能上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采用基因工程疫苗来预防TGE的研究越来越多。
现针对TGEV疫苗近年来研究的概况进行综述,分析其优点与不足,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强毒苗;灭活疫苗;弱毒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Abstract:Porcine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is a highly contagious, enteric disease of swine caused by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 The disease is especially severe in baby pigs less than two weeks old, characterized by vomiting, severe diarrhea and nearly 100% mortality.People have been studying the immune control technology of TGEV, which has gone through the artificial infection of virulent, Inactivated vaccine, live attenuated vaccine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Vaccine . With the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GEV Genetic structure and function, people research the effect of Genetic Engineering Vaccine to prevent TGE more and mor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GEV vaccine we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its advantage, disadvantage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were also prospected.Key words: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Virulent vaccine;Inactivated vaccine;Attenuated live vaccine;Genetic engineering vaccine1前言猪传染性胃肠炎TGEV属于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状病毒属(Coronavius)。
动物疫病活载体疫苗研究进展

动物疫病活载体疫苗研究进展周凯钰太;潘俊慧;王素春;禹兰平;杨文静;梁晚枫;孙福亮;王楷宬【期刊名称】《中国动物检疫》【年(卷),期】2024(41)2【摘要】活载体疫苗是以细菌或病毒作为载体表达外源抗原和治疗因子的载体系统,具有安全性高、毒力返祖风险低、成本低,可诱导免疫机体产生高水平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或黏膜免疫等优点,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基因工程疫苗之一,在动物疫病防控领域应用较多。
病毒载体包括DNA病毒(如腺病毒、腺相关病毒和痘病毒等)和RNA病毒(如新城疫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载体包括减毒致病菌与非致病菌两类,主要包括乳酸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
活载体疫苗常用的抗原呈递策略有载体-宿主平衡致死系统、微生物表面展示系统。
多种疫苗载体的开发及抗原呈递策略的选择,使得活载体疫苗的使用价值最大化。
不同载体疫苗在预防疫病方面均有不同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最适合的活载体疫苗。
本文综述了动物疫病防控领域的病毒和细菌活载体疫苗研究进展及其抗原呈递方式,以期为活载体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11页(P47-57)【作者】周凯钰太;潘俊慧;王素春;禹兰平;杨文静;梁晚枫;孙福亮;王楷宬【作者单位】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延边大学;农业农村部动物生物安全风险预警及防控重点实验室(南方)【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1.3【相关文献】1.杆状病毒/哺乳动物基因转移载体应用于活载体疫苗研究的进展2.口蹄疫病毒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和DNA疫苗免疫牛的试验研究3.动物病毒重组活载体疫苗研究进展4.重组动物疱疹病毒活载体疫苗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进展5.新城疫病毒作为人和动物传染病疫苗载体的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表达外源抗原的乳酸乳球菌是理想的黏膜免疫 活载体疫苗
黏膜免疫作为机体的第一道屏障阻止经口腔、 呼吸道、 生殖道等途径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入侵, 是预防感染的最佳途 径。 理想的黏膜免疫活载体疫苗可以促进抗原和免疫系统 之间的有效接触、 刺激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 在单剂量免疫 以后产生长期的免疫保护作用, 并且稳定、 无毒性。目前研 究得最多的是致弱病原菌载体, 因其仍可能保持侵袭性和毒 表"
[O% 2 OO] 。这些探索为其他外源分泌蛋白在乳酸 的信号肽系列 [ON] 菌 中 的 大 量 表 达 奠 定 了 基 础。 MD<-IHDLV4I-A<A! 等 (O%%N) 通过插入 1 个氨基酸残基的合成肽使 $5 型人乳头状 瘤病毒 )9 蛋白和 /IF 融合蛋白的分泌效率显著提高。实验 证明, 来源于乳酸乳球菌的 P#3R& 信号肽 ( P#38J) 为目前已 知提高外源蛋白分泌效率最高的信号肽。 在细胞内表达的外源抗原不能充分地与黏膜免疫系统 接触而影响免疫应答强度是目前的一个主要问题。我们将 细胞内表达 ’()* 核衣壳蛋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经口服途 径免疫小鼠后, 可以在小鼠粪便中检测到抗 ’()* 的特异性 但是抗体滴度不高。这可能正是由于在细胞内表 @+7 抗体, 达的外源核衣壳蛋白不能充分的刺激黏膜免疫系统产生特 异性免疫应答。因此, 如何使表达在细胞胞浆中的外源抗原 [OR] 暴露于黏膜表面很关键。 6"=A 等 (O%%R) 在乳酸乳球菌中 该基因编码的金 成功表达来源于粪便肠球菌的 )!=. 基因, 属内切蛋白酶肠溶素 7 为一种乳酸乳球菌自溶酶, 可以调 控乳酸乳球菌的自溶。/@>) 系统表达该基因的乳酸乳球菌
[’] 能正常发挥; 最后, 乳酸乳球菌基本不在胃肠道内定植 , 这
乳酸菌 ( /6?,7+ 6?7B N6?,.C76, 是一群能大量发酵碳水 J(O) 化合物并产生乳酸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包括乳酸球菌、 乳酸 杆菌、 双歧杆菌等十几个属。乳酸菌是人和大多数动物肠道 内的常见细菌, 在食品工业各个领域中的长期应用已证明其 无致病性, 被公认为安全级 ( *.:.C6//8 C.?=*:7D.B 6+ +6E., FG(H) 微生物。#$ 世纪 %$ 年代, 为更好的控制其参与食品加工的 过程, 人们开始致力于对乳酸菌生物学性质和分子机制的研 究。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探索其新的应用潜力提 供了基础: 如利用基因工程乳酸菌在生物反应器内发酵食品 或直接在人和动物消化道内生产蛋白等, 其中最有前景的应 用即是乳酸菌作为活载体将治疗性蛋白或抗原传递至黏膜 表面, 继 而 同 时 诱 导 黏 膜 免 疫 和 系 统 免 疫。乳 酸 乳 球 菌 ( !"#$%#%##&’ ("#$)’ ) 是乳酸菌的一个重要菌种, 以其生长迅速、 易于操作等优点成为表达外源蛋白、 作为活载体疫苗传递抗 原的理想选择。
一特点可以避免因其长期定植而导致的免疫耐受。 近年来, 对于乳酸乳球菌外源蛋白表达系统的研究逐渐
[!] 深入。T)7Q.C+ 等 先后用组成型和诱导型启动子实现了外
源蛋白在乳酸乳球菌的高效表达。针对蛋白过量表达对细 胞造成的毒害作用, 开发出多种含有不同诱导型启动子的表 达系统, 通过诱导物、 抑制物或环境因素的控制将外源基因 的表达限定在需要的范围内。 (233!) 构建的以乳糖操纵子为基础的乳糖诱导 B. U=+ 等 转录系统为一种代表性控制型表达系统, 但该系统诱导水平 较低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另外, 使用大肠杆菌噬菌体 -K 启 [2$] 动子的表达系统也具有同样的弊病。 V’ (233") H)//7W6: 等 开发了基于乳球菌噬菌体的表达系统, 此系统将噬菌体诱导 使外源蛋白表达效率增加 ’$ SX( 扩增和基因表达结合起来, 倍以上, 但最终会导致不可控制的细胞溶解, 因此仍不能成 为理想的外源蛋白表达系统。 针对以上问题, (233") 开发了一种基于乳酸 B. G)8,.C 等 乳球菌 :7+( 启动子的可调控表达系统 ( XYI40+8+,.5, ,<. :7+7: 。 :7+( 启 动 子 的 活 性 由 :7+G 和 ?=:,C=//.B .ZQC.++7=: +8+,.5) (膜结合感应蛋白) 接 :7+T 组成的双组分调节系统调节: :7+T 受外源 :7+7: 肽信号, 自身磷酸化后激活 :7+G (胞浆内反应调 启动下游基因的表达。该 节子) , 之后 :7+G 激活 :7+( 启动子, 表达系统与其它表达系统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诱导物 在一些国家是作为天然安全的保鲜 :7+7: 为一种生物安全肽, 剂应用于食品工业中; 更重要的是可以根据需要严格控制外
’ABCD $ 7!="+D!# MAF=D<"AC A!="+D!# J<;=D"! ’’?> >J8 P<DM .9,.$O 83A7 *"<AC A!="+D!# M>* D3"=;3D /#3R )9 7$,7N ;U *J$ JA<A#"="FAC A!="+D!# (CI<3VE#3N
酸乳球菌可有效提高黏膜免疫系统提呈抗原及诱导特异性 免疫应答的能力, 具有成为新型口服疫苗诱导黏膜免疫应答 的潜力。 迄今为止, 已有多种病原微生物抗原在乳酸乳球菌中得
!
乳酸乳球菌是一种理想的外源蛋白表达主菌
乳酸乳球菌是乳酸菌中的典型菌种, 其全部基因组序列
[2] 已经获得 。乳酸乳球菌作为表达外源蛋白的理想菌株有
其独特的优势
[#]
: 首先, 该菌长期以来一直被应用于食品发
酵和保存中, 实践证明是安全的。这就有别于其它未被归于 安全范围内的活疫苗载体 (如沙门氏菌, 大肠杆菌和痘病毒 等) ; 而且与上述载体不同的是, 乳酸乳球菌抗原性弱, 载体 本身不会引起强烈的免疫应答, 可以利用同一载体对动物进 行多次免疫; 其次, 乳酸乳球菌本身分泌蛋白较少, (一 P+Q!1 种分子量为 !1RS6 的未知蛋白) 是迄今唯一可检测的由乳酸 乳球菌分泌的蛋白。这一特点减少了载体微生物的自身蛋 白对外源分泌蛋白的干扰。外源性分泌蛋白容易发生细胞
史
达等: 乳酸乳球菌作为黏膜免疫活载体疫苗传递抗原的研究进展 W , 微生物学报 (O%%5) (R) R5
5:$
源蛋白的表达量。研究表明, 该启动子的活性与培养基中的 并且其诱导效率可达 $%%% 倍以上 。 !"#"! 浓度成线形关系, 近年来由乳球菌表达的外源蛋白大多数都是在此系统的基 础上实现的。我们实验室在利用该系统表达猪传染性胃肠 炎病毒 (’()*) 核衣壳蛋白的研究中, 也证实了培养基中的 诱导物 !"#"! 浓度达到 $!+,-. 时, 即可以有效诱导 ’()* 核 衣壳蛋白在乳酸乳球菌 /01%%% 中表达。但是未发现培养基 外源蛋白的表达量与 中的诱导物浓度在 $ 2 &!+,-. 之间时, 诱导物浓度之间存在明显线形关系。 与此同时, 也相继开发出一些根据环境条件 (如 34 值, 温度或离子浓度等) 调节乳球菌启动子的外源蛋白表达系 统。
[$% 2 $1] 到有效表达 (表 $) 。 乳酸乳球菌表达的微生物抗原
E"F<;B"AC A!="+D!# DG3<D##DH "! .AF=;F;FFI# CAF="# ’"-D $11N O%%% O%%$ O%%N O%%R $111 O%%$ O%%O O%%& K<"+"! >C;#=<"H"I- =D=A!" 8=<D3=F;FFI#3!DI-;!"AD 4DC"F;BAF=D< 3QC;<" M<IFDCCA AB;<=I# )<Q#"3DC;=S<"G <SI#";3A=S"AD M;T"!D F;<A!AT"<I# M;T"!D <;=AT"<I# 4I-A! 3A3"CC;-AT"<I# =Q3D $5 )!=D<;T"<I# 9$ .;FAC"LA=";! 8 8 > 8,>,7 8 8 > 8,7 7 8
" 通讯作者。 -./: %"0!12011232!2$; 40567/: 8797:*/7; 86<==> ?=5
作者简介: 史
达 (23%2 @ ) , 女, 黑龙江人, 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兽医微生物学。 40567/: A=+<7+<7B6; <=,567/ > ?=5
收稿日期: 接受日期: 修回日期: #$$10$30#$; #$$"0$’0$3; #$$"0$’0$’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各种乳酸乳球菌外 源蛋白表达系统的成功开发, 利用乳酸乳球菌表达外源蛋白 已经相对容易, 但仅能够实现外源蛋白表达是远远不够的。 活载体细菌以什么方式向黏膜免疫系统提呈抗原, 如何使所 表达的外源抗原与免疫系统充分接触继而诱导有效免疫应 答是巨大的挑战, 也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 #$" 准确定位外源蛋白在乳酸乳球菌中的表达位置 目前为止多数乳酸乳球菌表达的外源抗原都是以分泌 , 因此提高重组乳酸乳球菌外源蛋白的分 形式表达的 (表 $) 泌效率对于促进黏膜免疫反应是必要的。 .D .;"< 等 ($11:) 将 1 个氨基酸残基的合成肽插入信号肽切割位点之后, 使外 源蛋白 /IF 在乳酸乳球菌中的分泌效率增加了 :%X 。随后 的几年中, .D .;"< 和 6AY! 等开发出多种适合于乳酸乳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