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根瘤菌的分离、筛选及其肥效研究
蚕豆栽培与病虫害防治ppt课件.ppt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6)蚕豆霜霉病 【蚕豆霜霉病为害症状】:初期叶斑轮廓不明显,浅黄色,同时杂 有赤色或赤褐色小斑点或不规则小斑痕,后叶片变色部分不断扩大 至整个叶面,叶背密生浅紫色霉层,病叶由黄色变成青褐色,由下 向上扩展,致全株干枯死亡。
在杂草1叶1心时,用15%精稳杀得900 mL/hm2防除。鲜豆荚采 收前15 d停止用药。
7采摘 采摘应适时。采摘期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采摘越早、售价越高。
在下部鲜荚基本成熟、籽粒饱满、呈白绿色时,即可分批采摘上市。蚕 豆成熟后,自下部豆荚开始采摘。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6.4.3摘除顶心。蚕豆开花结荚由下而上,从下部到上部结荚数逐渐减少, 易脱落。如不及时打顶,养分大量输送到上部,从而造成中、下部花荚 脱落,不能结实。 6.5除草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蚕豆喜温暖湿润气候,有一定抗寒力,对土壤要求不严格[1]。鲜嫩蚕豆 粒食味甘美,是春末夏初蔬菜中的时令佳肴;鲜茎叶质地柔软,养分含 量高,腐烂快,是农田优良的绿肥。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豆科牧草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作用的探讨

豆科牧草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作用的探讨刘兆红(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湟源812100)摘要:本文简述了豆科牧草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作用,指出培育与豆科牧草有效组合的高效优质根瘤菌菌株,协调共生固氮各环节的影响因素,充分发挥豆科牧草与根瘤菌的固氮效率,在饲草饲料生产上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豆科牧草根瘤菌共生固氮生物固氮对自然界的氮素循环有着十分重要是意义。
具估计,每年全球的生物固氮量为175×107吨,是工业固氮的3倍。
其中农田固氮约为9×107吨,而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能力居各类固氮体系之首,约为3,7×106吨。
近年来,共生固氮资源的人工开发利用成就显著,花生、大豆、紫云英、三叶草、直立黄芪、苜蓿、红豆草等根瘤菌接种大面积推广应用,南方荒山和北方黄土高原飞机大面积播种豆科牧草技术的推广起了关键性作用。
但开发利用生物固氮资源及人工草场栽培豆科牧草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美国每年从豆类生物固氮获取240万吨氮素,俄罗斯为260万吨,我国仅为160万吨。
目前我国发现的豆科植物约为1500种,有90%以上为开发利用。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而固氮,自给氮素营养而成为高蛋白优质牧草,在饲草饲料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为。
一公顷生长良好的紫花苜蓿,每年可提供300公斤氮素,三叶草可提供255公斤氮素,并且豆科牧草残渣在土壤中还有较高肥力。
我省土地面积大,土壤贫瘠少氮,充分利用共生固氮资源,对农区粮草轮作和牧区饲草饲料基地建设有重要意义。
1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关系的形成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过程,需要共生双方基因的参与及生态环境的协调。
豆科植物的根瘤是根瘤菌和植物之间对抗和协调的统一,最终成为相互有利的共生关系。
在某些情况下,协调关系不能完全建立,根瘤菌对豆科植物也可能是单纯寄生而无固氮作用。
根瘤的形成过程包括寄生在植物根区的定居,根表的接触,根毛卷曲,侵入线形体,根瘤菌的繁殖与释放,类菌体的形成和有效根瘤固氮活性出现等,每一步均受二者的遗传控制。
玉米帮蚕豆结瘤固氮功在根部

玉米帮蚕豆结瘤固氮功在根部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胡璇子间套作是一种历史悠久、在我国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中有重大贡献的种植体系。
作为一种存在了数千年的农艺措施,间套作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的功能已经被大量的生产实践所证实。
事实上,间套作是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除了增加产量之外,还具有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增加农田生产稳定性、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等生态服务功能。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隆带领的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禾本科作物促进豆科作物结瘤固氮的新机制。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间套作是我国农业精髓间套作作为传统农艺措施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所谓间套作,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隔畦、隔行或隔榇有规则栽种的种植制度。
其中,间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长期相近的作物的种植方式;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我国旱地套作面积亿公顷,间套作面积亿~亿公顷,除西藏、青海外,全国都有分布。
进入90年代,全国间套作面积发展到3300万公顷。
“我国间作套种的种类分布很广泛,总的特点是东部间套作种类多于西部,南方高于北方。
”李隆表示。
大豆和玉米、大豆和小麦、蚕豆和玉米等等豆科作物和禾本科作物的间套作就是国内外农业生产实践中常见的作物种间配置方式。
此前,李隆及其团队就研究发现,在高氮低磷且相对肥沃的土壤上,4年间作玉米的平均籽粒产量比单作玉米增加了43%,间作蚕豆的平均籽粒产量比单作蚕豆增加了26%。
揭示蚕豆玉米种间相互促进机制大量研究表明,豆科植物之所以能把无机氮转化为有机氮,在于其根部的根瘤菌的作用。
然而,在高肥力或高氮肥投入条件下,生物固氮的潜力被显著抑制。
换言之,在农业耕作中,如果施用过多氮肥,就会减少或完全抑制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结瘤固氮,出现“氮阻遏”现象。
但是,禾本科作物和豆科作物间作,则可缓解豆科作物生物固氮时的“氮阻遏”现象,合理的作物搭配将强化这种生物固氮作用。
高通量测序分析蚕豆种子内生细菌的多样性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1,23(2):73-80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高通量测序分析蚕豆种子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刘璐1,名晓东1,张晓艳2,郝俊杰2,付丽平1,王乾坤1,吕鑫1,陈旺1,刘全兰1*(1.青岛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42;2.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青岛266100)摘要:为了分析蚕豆种子内生细菌的多样性,采用1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从日本大白皮(S18P23.1、S18P23.2)和启豆2号(S18P24.1.S18P24.2)的种子获得16S RNA V3~V4区有效序列133855条。
将高于97%相似度的序列划分为一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优化后得到1598个OTUs。
内生细菌种群分析结果表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为30%-33%)、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3%~25%)、厚壁菌门(Firmicutes,23%-25%)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5%~7%)为两个蚕豆品种共有的优势菌门,但属水平的优势菌群在供试蚕豆种子中均有差异。
这些结果表明,蚕豆种子具有 丰富的内生细菌资源,含有多种具有益功能性状的细菌类群,值得进一步跟踪研究这些益生菌在蚕豆种植到土壤后的变化规律;启豆2号种子中益生菌的种类和丰度高于日本大白皮,值得进一步分离和研究这些益生菌的益生或促生特性,筛选获得在食品和生物肥料等领域有应用潜力的菌株。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蚕豆;内生细菌;多样性doi:10.13304/j.nykjdb.2019.0860中图分类号:S664.1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64(2021)02-0073-08Diversity of Endophytic Bacteria in Faba BeanSeeds by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L1U Lu1,M1NG Xiaodong1,ZHANG Xiaoyan2,HAO Junjie2,FU Liping1,WANG Qiankun1,LYU Xin1,CHEN Wang1,L1U Quanlan1*(1.College of Marine Science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Qingdao L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ShandongQingdao266042,China; 2.Qingdao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Shandong Qingdao266100,China)Abstract:1n order to analyze the species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endophytic bacteria in faba bean seeds,taking Japan^s white skin(S18P23.1,S18P23.2)and Qidou2(S18P24.1,S18P24.2)as materials,133855effective sequences were obtained by1llumina MiSeq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of the16S rRNA V3~V4region.The sequence with similarity above97%was divided into one operational taxonomy unit(OTU),so1598OTUs were obtained after optimiz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jority of the endophytic bacteria belonged to Bacteroidetes (30%~33%),Proteobacteria(23%~25%),Firmicutes(23%~25%),and Actinobacteria(5%~7%),which were therefore the dominant bacterial Phyla in these four faba bean seeds.The dominant genera at genus level in these endophytic bacteria sequenced from faba bean seeds were different.Above results indicated faba bean seeds were rich in endophytic bacteria,the abundance of probiotics in one faba bean variety(Qidou2)were higher than another variety(Japan's white skin).Key words: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faba bean seed;endophytic bacterium;diversity蚕豆(Vicia faba L.)属豆科蝶形花亚科野豌豆族野豌豆属,起源于亚洲西南部和非洲北部[1-2]o蚕豆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糖类、脂质、膳食纤维以及钙、铁、胡萝卜素、维生素等;蚕豆中含有人体中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含量较高[3]o蚕豆还有利湿消肿、清热健收稿日期:2019-10-17;接受日期:2019-12-18基金项目: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8);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基金项目。
土壤菌株筛选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方法。
2. 了解不同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3. 筛选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菌株。
二、实验原理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分离方法,可以从土壤中分离出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菌株。
本实验采用平板划线法、涂布分离法等方法,对土壤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并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土壤样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琼脂糖、无菌水、无菌平板、无菌试管、接种环、显微镜等。
2. 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电子天平、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用无菌水进行稀释,制成10^-3、10^-5、10^-7等不同浓度的土壤悬液。
2. 分离纯化:(1)平板划线法:将不同浓度的土壤悬液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用接种环进行划线分离,培养24小时后观察菌落形态。
(2)涂布分离法:将不同浓度的土壤悬液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用无菌玻璃棒轻轻涂布,培养24小时后观察菌落形态。
3. 菌落鉴定:(1)形态特征观察:观察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边缘、表面等特征,记录下来。
(2)生理生化试验:对筛选出的疑似菌株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如革兰氏染色、氧化酶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等,以确定菌株的属种。
4. 结果分析: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鉴定,并统计不同生理功能菌株的筛选数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落形态特征观察: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观察到不同形态的菌落,如圆形、卵圆形、长条形等,颜色有白色、黄色、红色等。
2. 生理生化试验结果:(1)革兰氏染色:部分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部分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
(2)氧化酶试验:部分菌株产生氧化酶,部分菌株不产生氧化酶。
(3)过氧化氢酶试验:部分菌株产生过氧化氢酶,部分菌株不产生过氧化氢酶。
3. 结果分析: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结果,筛选出以下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菌株:(1)革兰氏阳性菌:可能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蚕豆产量组分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及稳定性分析

作物学报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24, 50(1): 149 160 / ISSN 0496-3490; CN 11-1809/S; CODEN TSHPA9E-mail:***************DOI: 10.3724/SP.J.1006.2024.24265蚕豆产量组分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及稳定性分析邵扬1郭延平1周丙月2张峰3,4张兴民2王玉萍2,4,*1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甘肃临夏 731100; 2 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3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4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 本研究通过综合评价蚕豆品系产量性状在不同试点的丰产性、适应性和稳定性, 筛选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产量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系)。
同时评价各试点的区分力和代表性, 为试点选择提供依据。
2017年和2018年在甘肃和政县、康乐县、积石山县、渭源县、临夏县和漳县6个试点分别种植5个蚕豆品系0215-1-4 (L1)、0208-3-1 (L2)、0208-3-2 (L3)、0323-2-1 (L4)、0161-1 (L5)与1个对照品种和政尕蚕豆(L6), 收获时记录株高、株粒数、小区产量、株荚数、分枝数、百粒重。
采用联合方差和GGE (genotype + genotypes and 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GGE)双标图对产量性状进行基因型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
联合方差分析表明, 6个农艺性状的基因型除小区产量和株高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无显著差异外, 其余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除株高和株粒数基因型×年份互作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外(P<0.01), 其余农艺性状×年份互作效应无显著差异。
豆科植物结瘤固氮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豆科植物结瘤固氮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作者:迟静娴徐方继刘译阳万书波李国卫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22年第03期摘要:作为人类重要的蛋白质和脂肪来源,以花生、大豆为代表的豆科植物是世界范围内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氮肥的合理施用是保证其稳产增产的主要因素。
豆科植物能够通过与根瘤菌形成共生关系结瘤固氮,从而可以减少氮肥使用量。
豆科植物的结瘤过程受到信号传递系统的调控。
其中,硝酸盐信号作为信号分子来调控包括豆科植物结瘤自主调控和氮代谢途径在内的关键基因表达。
研究发现许多基因参与豆科植物结瘤固氮调控,例如NIN、HAR1、NORK、NSP2等。
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共生固氮的理解,为非豆科植物固氮改造奠定了基础,并为减少作物对氮肥的依赖和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调节豆科植物的结瘤平衡,充分利用豆科植物的固氮作用,探索最佳施氮量,有利于实现作物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本文根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综述:(1)豆科植物结瘤的分子调控机制;(2)豆科植物固氮的分子调控机制;(3)硝酸盐对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的调控;(4)豆科植物固氮在生产中的应用。
并对今后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豆科植物;结瘤;固氮;分子调控氮是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约占植物干重的1.5%。
含氮化合物参与了植物体内大量物质转化过程。
氮素是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高产和品质提升的重要营养元素。
豆科植物广布于世界各地,是食品中蛋白質、淀粉、蔬菜和油的供应者,是提取树脂、饲料加工的重要原料。
利用豆科植物的固氮作用,将豆科植物与非豆科植物进行轮作、间作和套作能够有效实现增产。
因此,研究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的分子机制可为合理施用氮肥和提高农作物对氮素的吸收效率奠定基础,也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关键,还可减少过量施氮带来的环境污染。
1豆科植物根瘤形成及其分子调控机制豆科植物为被子植物中仅次于菊科及兰科的最大科之一,分布广泛。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好材料——蚕豆侧根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好材料——蚕豆侧根“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高中《生物》4个必做实验之一。
在教学实践中多数学生包括不少教师反映观察不到分裂相细胞,实验效果差一直困扰着实验课老师。
究其原因,除操作技术掌握不当外,用于实验的材料——洋葱存在的不足可能是关键之处。
为此,我们选用10余种容易得到、培养方便的农作物种子作材料,以期筛选到适宜的实验材料。
经试验摸索,发现蚕豆侧根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材料。
现将其培养方法、操作等报道如下。
1蚕豆苗及侧根的培养选择无霉变、无虫害的蚕豆种子,加清水浸泡24h,取出埋入湿润黄沙或河沙中,蚕豆埋入沙中深度以2~3 cm为宜,在室温下培养(夏季气温高可放在阴凉处,冬季气温低可放在朝阳避风处,有条件的学校可置25℃恒温箱中培养),每天洒少量水,以防沙失水干燥。
待主根长至2~3 cm,拔出蚕豆苗,剪去其主根尖生长点,以促使侧根生长,再将苗埋入沙中继续培养。
在温度适宜情况下,7天(包括浸种时间在内)左右可长出1~2cm侧根,一般每根主根上可生侧根6~10根不等。
若继续保持沙粒湿润,放在室温环境中,侧根在2~3周内仍可保持旺盛生长,且其分生组织中细胞分裂活动仍呈活跃状态。
2 取样取1~2 cm长、粗壮侧根,在清水中洗去附着其上的沙粒,用刀片将根尖端纵剖为二,切口长度以2~3mm为宜。
纵剖根尖的目的是使根尖内部组织得到充分解离,并缩短在解离液中的处理时间。
3 解离将纵剖后的整条根尖放入1mol/L HCl溶液中,在室温下解离6~8 min。
解离时间长短与室温有关,室温高时,可适当缩短时间,反之亦然。
一般以根尖完全酥软为度。
4 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清水中漂洗2~3min。
5 染色把漂洗后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中央,用刀片截下2~3mm根尖,用吸水纸吸去根尖周围的水,加1~2滴改良石炭酸品红染液,在室温下染色6~10min。
为进一步提高染料对染色体的着色效果,可将载玻片置酒精灯火焰上方缓慢加热数分钟,以染液不沸腾为适,待染液即将挥发干时停止加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0 G 1 1 株 菌株 。 1、1共 1
光室 中培养 。待 蚕 豆 生 长 至 4 0~4 5d后 收 获 。收
获时 用水 冲洗 净 根 , 别 测 定 每株 蚕 豆 的有 效 根 瘤 分 数( 以呈现粉 红色 为标 准 )鲜瘤 重 、 、 植株地 上部 干物
重。
1 1 3 供 试 土壤 采集 于 甘肃 省农 业 科 学 院兰 州 .. 农场试 验地 , 该土 壤 属灌 淤 土 , 化性 状 为 : 机 质 理 有
根瘤菌 豆科共 生体 系是 生物 固氮 中最 有效 的成
员, 蚕豆作 为一种 豆科作 物 , 营养价值 高 、 附加值 高 , 是 我国大 面积种 植 的 豆科 作 物之 一 。研 究 表 明 , 接 种根 瘤菌可 以显著 地 提 高蚕 豆 的 产 量 , 加 土 壤肥 增 力 。以往对 高效根 瘤菌 的筛选 主要 以有效性 高作 为 最为重 要甚 至唯 一 的指 标… , 以此 筛 选 出 的所 谓 高 效根瘤 菌 , 用到 田问试 验 中时 , 应 却发 现有一 些并 不 能充分 发挥 出 其应 有 的共 生 固氮 潜 能 E3, 其 原 2 ]究 , 因, 一是 未能筛 选 到能 适 合 土壤 环 境 与豆 科 植 物有 效 共生 匹配 的根瘤 菌 ; 是大 量 适 应 土壤 环 境 的土 二 著根瘤 菌与接 种根 瘤 菌进 行 竞 争 , 著菌 在 很 多情 土
王文丽, 李 娟 , 秉林 卢
( 甘肃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土壤 肥 料 与 节 水 农业 研 究 所 ,甘 肃 兰 州 707 ) 300
摘 要 : 甘 肃省 不 同蚕 豆 种 植 区采 集 蚕 豆根 瘤 , 用选 择 性培 养 基 , 离获 得 到 1 株 蚕 豆 根 瘤 菌 , 过 蛭 石 从 采 分 1 经
粉 和 土 壤 栽 培 筛 选 试验 , 选 出 7株 ( l G 、 6 G 、 8 G 0 G 1 根 瘤 菌 , 们 与 临 蚕 2号 蚕 豆 有 效 共 生 匹配 效 果 筛 G 、2 G 、 7 G 、 1 、 1 ) 它 好 , 生 固 氮力 强 , 有 一定 的 生产 应 用 价 值 。 共 具 关 键 词 : 豆 ; 瘤 菌 ; 选 蚕 根 筛 中 图 分 类 号 :S4 . 14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07 0 (0 0 0 一 l2o 10 .6 12 1 )6O 1一4
第 2 卷第 6期 8
21 0 0年 1 月 1
干 旱 地 区 农 业 研 究
l u a s a c n t e Ar d Ar a t r l Re e r h i h i e s
Vo . 8 No. 12 6 NO V.2 0 01
蚕 豆根 瘤 菌 的分 离 、 筛选 及 其肥 效研 究
菌 3h 1 1 。 ,2 ℃
显 得 十分 必要 。甘 肃 省豆 科作 物 面积 大 , 其是 蚕 尤 豆, 常年播 种 面积 在 9 3 .3万公 顷 以上 J但 是 在 蚕 ,
蛭石 栽培及 接 种 : 层钵 法 : 4粒 发芽 一 致 , 双 将 芽 长 1c m左 右 的蚕 豆种 子 置 于发 酵 好 的 根瘤 菌 液 中 , 泡 1 i( 浸 5r n 以淹 没种 子为 宜 )用无 菌镊 子 夹取 a , 其植 入装 有无 菌蛭石 的塑料 杯 中 , 每杯种 植 1 , 粒 再
区应用 的蚕豆根 瘤菌 。
1 材料 与 方 法
1 1 试 验 材 料 .
1 1 1 蚕 豆 品 种 临 蚕 2号 。 ..
11 2 .. G1 G2 G3 G G5 G6、 G8 G9 4 G7
装人低 氮 营养液 ( 面不 能高 于 上层 钵 底 部 ) 用 牛 液 , 皮纸 封 口( 用材 料 均提 前 灭 菌 ) 同 时在 牛皮 纸 中 所 , 间剪 一小洞 ( 径 约 1c 。 以上 步 骤 均 在 超 净 台 直 m) 上进 行 , 后 转入 光 照强 度 为 60 0~1 0 x左 然 0 000 L 右 , 夜温度 为 (3±5 ℃, 昼 2 ) 日照 时 数 1 4~1 6h的 日
文献 [ ] 7 的方法 进行 。
12 2 蚕豆 根瘤 茵 回接 .. 菌株 培养 : 将供 试 菌株 先 接到 Y MA斜 面活化 , 然后 转接 于 Y A培养液 , 夜 M 过 培养至 对数期 , 菌株 的生长情 况用 平板 法检测 , 其 计
算 含菌 量 。
灭 菌处理 : 将试 验所 需用 的镊子 、 培养皿 、 滤纸 、 玻 璃棒 包好 ,2 ℃ , 菌 3 i。分别 称 取 7 蛭 11 灭 0 mn 5g 石 装入 塞有纱 布条 的 塑料 杯 中 , 下 层 的玻 璃瓶 中 在 注 入 5 I 馏 水 , 装 有 蛭 石 的 塑 料 杯 置 于玻 璃 0m 蒸 将 瓶 上 , 用牛皮 纸包 扎好 , 其放 入高 压锅 中间歇 灭 再 将
况下 占明显 优 势 , 往 往 其 结 瘤 固 氮 能力 不 强_ 。 可 4 J 因 此 豆 科 植 物 进 行 根 瘤 菌 有 效 共 生 匹 配 筛 选 就 对
1 14 Y A培 养基 . . M
1 2 试 验 方 法 .
按参 考文献 [ ] 6 的配 方进行 。
12 1 蚕 豆根 瘤茵的 分 离与纯化 分离 、 化参 考 .. 纯
沿 各 种 子 根 部 加 入 该 菌 液 2m 。 在 底 层 的 供 水 瓶 中 l
豆 主产 区存在 蚕豆 根 系上 根瘤 有效 结 瘤较 低 , 重 严
影 响着蚕 豆共 生 固氮效 应 的 良好 发 挥 , 此 我们 开 为 展 了此项研 究 , 以期 筛 选 出适 合 于 甘肃 省 蚕 豆种 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