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哲学家尼采

合集下载

[总结]尼采年谱

[总结]尼采年谱

尼采年谱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着名德国哲学家和思想家。

尼采首先是一个语言学家,然后作为一个哲学家或者称之为自由思想者,他的许多着作里都包含了现代心理学的内容。

他是一个充满着反叛精神的诗人哲学家,他强力地批判了西方传统的基督教文化,否定基督教传统的道德体系,主张重估一切价值,更提出了超人理论和永恒轮回的命题,渴望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强力的思想文化体系。

从本质上来说,尼采是一个虚无主义者,但是他不同于他年轻时代的精神导师——叔本华之处就在于,他渴望着在这个虚无的世界上寻找到一种意义,或者说创造出一种生存的意义,以此来肯定人的存在价值。

他的思想为后来的存在主义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存在主义的先驱之一。

但是由于尼采的某些思想过于极端,过于的强力,因此后来被纳粹所利用而染上“纳粹哲学家”的污名。

正如他自己在书中所写,任何伟大都会被误解。

尼采年表1844年,尼采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的一个小村庄洛肯(Roecken),他父亲是基督教路德宗的牧师。

尼采自幼相信自己有着波兰贵族血统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1846年,7月,妹妹伊丽莎白·尼采出生1849年,尼采父亲病故。

1850年,搬家到萨勒(Saale)河畔的南姆堡(Naumburg)1864年,进入波恩大学,修习神学与古典语言学。

1865年,尼采进入莱比锡大学攻读古典语言学,并开始接触叔本华的哲学思想。

这些思想后来成为尼采哲学思考的起点。

1868年,初识瓦格纳,瓦格纳是尼采的年轻时代的好友。

1869年,年仅25岁的尼采尚未正式毕业就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

1870年,升为正教授。

8月,普法战争爆发,志愿从军,因伤退役。

1879年,尼采辞去了巴塞尔大学的教职,开始了十年的漫游生涯,同时也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

1882年,去意大利旅行。

尼采的哲学思想

尼采的哲学思想
海德格尔却认为,永恒轮回与强力意志有著内在的统一,忽视 永恒轮回,就不能正确把握“强力意志”形而上学的内容。
尼采自己对於永恒轮回说异常重视,把他称为“最深刻的思 想”、“沈思的颠峰”。
1881年8月,这一思想孕育之际,他写信给朋友说:
“一种思想出现在我的视野中,我未曾见过与它相同的东 西……”。
跳跃、活泼、和乐的心情去走完它。
狄俄尼索斯(Dionysus,罗马人称为巴克斯Bacchus), 他是古代希腊色雷斯人信奉的葡萄酒之神,他不仅握有 葡萄酒醉人的力量,还以布施欢乐与慈爱在当时成为极 有感召力的神,他推动了古代社会的文明并确立了法则, 维护着世界的和平。此外,他还护佑着希腊的农业与戏 剧文化。在奥林匹亚圣山的传说中他是宙斯与塞墨勒之 子,又有说是宙斯与普赛芬妮。
尼采的主要哲学思想
四、重估一切价值
“重估一切价值”就是要把被颠倒的评价重新颠倒过来,否 定一切被肯定者,肯定一切被否定者,这就是所谓的“价值 翻转”。
重估一切价值,重点在於重估道德价值。因为尼采发现: “在大地上找不出比善和恶更大的势力了。”
道德对於人的心灵是一种无形的支配,它支配著个体愤怒、 恨和爱。在哲学所有的阶段上,道德始终被看作最高的价值。 尼采认为基督教实质上是一种伦理,一种与生命相敌对的理 论。然而这种伦理长期以来,却作为最高行为规范支配著人 类,颠倒了善与恶是非,把人类引向颓废。因此,尼采提出 了“价值翻转”重估一切道德价值。
事实上, “超人”只是一个“形象”不存在於任何地方。 虽然是一个形象,但尼采认为生命的本质是不断的超越,因 此“超人哲学”有其正面的意义。
尼采的主要哲学思想
田焱 二零一四年九月
尼采(弗里德里希·威
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1844~1900)德国著 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 学的开创者。主要著作 有《悲剧的诞生》、 《快乐的知识》、《查 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偶像的黄昏》等。

尼采哲学思想浅析

尼采哲学思想浅析

尼采哲学思想浅析尼采哲学思想浅析浅析尼采的悲剧哲学及其对西方传统人生观的超越【摘要】文章梳理了西方两种典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与之相对比,主要阐述尼采悲剧哲学的思想以及相对的人生观的超越之处,提倡尼采悲剧哲学中直面现实人生、审美生存的思想。

【关键词】形而上学;尼采;悲剧哲学;酒神精神;日神精神哲学一开始就关注世界问题,进而关涉人生问题。

古希腊哲学的诞生标志着理性的觉醒,经过两千年的过度发展,理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西方文明引向了彻底的虚无主义。

此时尼采一反传统理性主义,把目光投向古希腊悲剧艺术,提出酒神精神学说,创立了悲剧哲学来慰藉生命。

一、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思维的人生观及其困惑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思维发展的历史即是构建了二元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历史;理性思维发展的过程也是贬黜现实生命的过程。

(一)柏拉图式形而上学世界观与乐观主义人生观的缘起泰勒斯的发问“什么是世界的本原?”种下了形而上学的种子。

早期希腊哲学家有各不相同的回答,“水”、“无定者”、“气”、“火”、“四根”、“原子”等,但它们作为本原尚不是精神性的、超验的、超自然存在。

只有当本原被解释为一种根基性存在,作为万物产生的原因、原则时,才潜在的含有二元性质(产生者即始基、本原与被产生者即万物、现象)的倾向。

巴门尼德“存在者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把世界彻底地划分成存在与非存在两个断裂、对立的世界。

“存在”的世界是完满自足的、永恒不变的、不生不灭、连续不断的一;“不存在者”是偶然的、虚假的、转瞬即逝、不真实的。

只有对存在的思想把握才是真理,而对不存在这生灭变化的现象世界的感官知觉只是意见,与之相对的是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两种不同的认识方法。

“存在即思维”,存在与思维的一致性假设被默认为形而上学的前提,并为以后的唯理论打下了基础。

到此为止,形而上学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确立,那便是:一个集能动性、创造性、永恒在场性、无限性、圆满性、必然规律性于一体的真实世界和一个集被动性、流变性、有限性、多样性、偶然性于一体的现象世界。

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角度分析悲剧哲学家尼采长成论文

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角度分析悲剧哲学家尼采长成论文

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角度分析悲剧哲学家尼采的长成摘要:人类行为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为社会环境的塑造,个人性格与心理的潜在因素大多源于早年生活经年的积累。

本文通过研读《悲剧哲学家尼采》,并结合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渗透的思想,从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三个方面分析哲学家尼采的性格成因。

关键词:尼采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一、简述尼采尼采自称是时代的“继父之子”,他揭露并抨击自己的时代;宣告上帝之死,断言价值重估;倡导权力意志,提出超人哲学,强调生命意志。

关于尼采其人,有两点事实最为奇特:一是他出生于牧师家庭,日后却成为基督教最激烈的批判者;二是他被养育并成长于女人的环境,日后却成为最坚决的反女性主义者。

天生的叛逆注定尼采的人生探索将孤立无援、充满艰辛,但他那希腊式刚毅悲剧的性格,又使他敢于直视世人的冷落和嘲讽。

伴随尼采一生的孤独和疾病使他的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和伤害,心灵长久的得不到共鸣和不为世人理解的痛苦最终使他精神抑郁以致迷狂。

二、尼采人生的三段曲折1.对基督教的虔诚与背叛尼采出生在一个世世代代信仰宗教的家庭。

尼采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从事神职工作,他崇敬自己的父亲,希望能够继承父业,他认为没有比这更崇高更神圣更适合自己的职业了。

尼采小时候经常给小伙伴朗读圣经,他无比的虔诚和发自内心的热爱深深感染着大家,这个立志献身上帝的“小修士”,在大学毕业后,竟成为一个视基督教为瘟疫的人。

尼采接触了黑格尔哲学学派的部分思想,致使他对基督教的信仰产生了怀疑。

随后对各种科学艺术的涉猎研究、对音乐的热爱以及独立自由的思考进一步动摇了尼采为神学献身的思想。

后来尼采接触了叔本华的著作《作为以至于表象的世界》中世界的本质是人的意志等思想,叔本华的哲学成为尼采的精神支柱,他童年的信仰已经完全被摧毁,他开始用哲学教化来填补宗教感化的空白。

社会维度:(1)家庭氛围和幼年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定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探索尼采的悲剧哲学

探索尼采的悲剧哲学

探索尼采的悲剧哲学尼采是19世纪最富有争议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现代哲学和文化领域。

尼采对于悲剧和人类存在的看法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本文将探索尼采的悲剧哲学,并分析其对于个体自由、道德观念和现代人的影响。

一、尼采的悲剧哲学的基本理念尼采的悲剧哲学可以追溯到他对于古希腊悲剧的研究和对于希腊文化的深入了解。

他认为,古希腊悲剧是人类最伟大的文化成就之一,同时也是一种对于生命的肯定和探索。

在尼采看来,悲剧揭示了人类的深层存在状态,呈现出人类欲望与自身无力相互冲突的景象,并且通过表达这种冲突来减轻人类的痛苦。

二、悲剧与个体自由尼采主张个体自由和个体权力的追求,他认为每个个体都应该超越传统的规范和道德束缚,追求自身的存在意义和自由发展。

悲剧在尼采看来,为个体提供了一种超越现实世界束缚的方式,通过审视悲剧中的角色命运,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自由意志和选择的重要性。

悲剧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对于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触动,引导人们超越传统道德框架,追求自我实现和自由。

三、悲剧哲学与道德观念尼采对于传统道德观念持有批判态度,他称其为"奴隶道德",认为这种道德意识压抑个体本性,对于个体自由和权力的发展产生限制和束缚。

在尼采看来,悲剧中的主要角色往往超越了传统道德框架和规范,通过追求个人欲望和权力的实现,使自我得以突破和成长。

悲剧哲学再次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权力,对于传统道德观念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超越和颠覆的可能性。

四、悲剧哲学对于现代人的影响尼采的悲剧哲学对于现代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社会强调个体的自由和权利,追求个人价值和自我实现,正是在尼采悲剧哲学的启发下逐渐形成的。

然而,尼采的悲剧哲学也引发了对于个体主义和道德观念的争议,一些人认为过度追求个体自由可能破坏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

因此,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恰当运用悲剧哲学的思想仍然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

在总结这篇文章之前,我希望提醒您,尼采的悲剧哲学是一个庞大的话题,并需要深入研究才能完全掌握其核心思想。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是谁?德国哲学家尼采生平简介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是谁?德国哲学家尼采生平简介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是谁?德国哲学家尼采生平简介本文导读:1844年10月15日,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勒肯镇附近洛肯村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

他的祖父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写过神学著作,他的外祖父是一名牧师。

儿时的尼采是个沉默的孩子,两岁半才学会说第一句话。

1849年7月,尼采的父亲死于脑软化症。

数月后,年仅2岁的弟弟又夭折。

当时尼采才5岁,亲人接连的死亡,使尼采过早地领略了人生的阴暗面,铸成了他忧郁内倾的性格。

父亲死后第二年,尼采随同母亲和妹妹迁居瑙姆堡,从此便生长在一个完全女性的家庭里。

祖母关于其波兰贵族家族史的灌输对尼采贵族情结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尼采自幼相信自己有着波兰贵族血统并为此而感到自豪。

但是尼采并没有忘记父亲,父亲的身影早已刻入他的记忆当中,他希望以父亲为榜样成为一名牧师,因此他时常给伙伴们朗诵圣经里的某些章节,为此,他获得了小牧师的称号。

由于父亲过早去世,他被家中信教的女人们(他的母亲、妹妹、祖母和两个姑姑)团团围住,她们把他娇惯得脆弱而敏感,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尼采曾经这样讲述形容他的童年:“那一切本属于其他孩子童年的阳光并不能照在我身上,我已经过早地学会成熟地思考。

”在尼采的成长过程中,虔诚的清教徒母亲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他后来终生保持着清教徒的本色,犹如石雕一般纯朴,这对他日后的成长和学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岁时他就读于瑙姆堡文科中学,对文学与音乐极感兴趣。

14岁时,进入普夫达中学,这个学校课程都是古典的,训练很严格,出了很多伟人,如诗人和剧作家诺瓦利斯,语言学家和研究莎士比亚的学者Schlegel,以及康德的继承者、伟大的先验主义和道德哲学的代表费希特。

可是尼采却难以接受这种新生活,他很少玩耍,也不愿意接近陌生人。

这时的他除了理智的发展并有着惊人的进步外,音乐和诗歌已经成为他感情生活的寄托。

悲剧的诞生读书笔记

悲剧的诞生读书笔记

悲剧的诞生读书笔记悲剧的诞生读书笔记读完某一作品后,信任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悲剧的诞生读书笔记,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悲剧的诞生读书笔记1《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第一部产生重大影响力的哲学著作,该书涉及的是哲学中的重要分支——美学。

在这一领域,学术界一向重视黑格尔、帕克以及后来的本雅明、阿多诺等人的讨论成果,尼采的这一著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然而,《悲剧的诞生》一书却始终为艺术家和诗人们推崇。

仅以我们中国为例,鲁迅、周国平、郭沫若以及现在的“新裤子”、“超载”等摇滚乐队都曾对这一著作产生过深厚的爱好。

撰写《悲剧的诞生》时,尼采还是一个意气风发、初露头角的青年学者,然而认真阅读这本书,你会发觉他不仅阐述了西方艺术的源头,而且也为他自己的悲剧命运写好了注脚。

或许这本书的问世本身就意味着尼采悲剧命运的开头。

尼采在书中把西方艺术的源头归结为日神情结和酒神情结,而尼采尤为推崇后者。

酒神情结即迪奥尼索斯情结,此后始终为众多学者和艺术家关注,比如王小波就曾以迪奥尼索斯情结为题写过多篇杂文。

在中国文化中,酒神情结也在诗人、隐者和失意者中非常流行。

中国历史上最奇怪的年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是一个国家分崩离析、战火纷飞的年月,那是一个民族冲突与阶级冲突极度尖锐的年月,那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文化沟通日益亲密的年月。

在那个时代,产生过一批令后来人神往无比的隐士。

他们或不问世事、一心耕读,或放浪江湖、蔑视权贵,或庙堂为官、勤心修身。

不管是“隐于野”的小隐,还是“隐于市”的中隐,抑或是“隐于朝”的大隐,他们都有着剧烈的迪奥尼索斯情结。

例如闻名田园诗人陶渊明(先隐于朝而后隐于野)就是一个喜诗好酒、寄情山水的隐士,迪奥尼索斯情结在他身上呈现无余;更不用说让很多文人憧憬的大隐组合“竹林七贤”了。

在鲁迅先生的文章里,魏晋士人,自然可以以竹林七贤为代表,与药和酒是分不开的。

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

悲剧的诞生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导航, 搜索《悲剧的诞生》(Die Geburt der Tragödie aus dem Geiste der Musik)是德国哲学家尼采于1872年出版的作品,是尼采的处女作。

在1886的再版中,尼采又添加了一篇序言,名为《自我批判的尝试》。

这本书原本是尼采拿来献给当时仍为他所崇拜的华格纳的美学著作,此书中尼采未完全摆脱华格纳及叔本华的影响,但有许多个人的创见,这些创见也成为尼采日后思想的起源。

此书表面上是探讨悲剧的起源,实际上是讨论现代社会过度重视理性所带来的文化价值危机。

尼采在书中强调要重新推崇古希腊时代的艺术精神,以挽救现代的理性至上造成的颓废。

他又在这本书中提出了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来超克叔本华悲观厌世的哲学。

日神阿波罗代表的精神是诉诸美的表象,酒神戴奥尼休斯代表的精神则是诉诸悲剧或音乐的。

又分别代表沉静及陶醉、激情,尼采尤其推崇后者。

尼采在后来的自传《瞧!这个人》中,指出此书最伟大的两个洞见:一是发现酒神精神做为人生救赎的力量;二是指出苏格拉底的出现实为古希腊文化衰微的原因。

内容简介《悲剧的诞生》一书的最独特之处是对古希腊酒神现象的极端重视。

这种现象基本上靠民间口头秘传,缺乏文字资料,一向为正宗的古典学术所不屑。

尼采却立足于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现象,把它当作理解高雅的希腊悲剧、希腊艺术、希腊精神的钥匙,甚至从中提升出了一种哲学来。

他能够凭借什么来理解这种史料无征的神秘现象呢?只能是凭借猜测。

然而,他不是凭空猜测,而是根据自己的某种体验,也就是上述所谓“一种被确证的、亲身经历的神秘主义”。

对于这一点,尼采自己有清楚的意识。

还在写作此书时,一个朋友对他的酒神理论感到疑惑,要求证据,他在一封信中说:“证据怎样才算是可靠的呢?有人在努力接近谜样事物的源头,而现在,可敬的读者却要求全部问题用一个证据来办妥,好像阿波罗亲口说的那样。

”在晚期著述中,他更明确地表示,在《悲剧的诞生》中,他是凭借他“最内在的经验”理解了“奇异的酒神现象”,并“把酒神精神转变为一种哲学激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笔《快乐的知识》并于同年出版。
对一切的价值作价值转换的尝试。
3月,至西西里旅行。四月开始与罗·落乐美交际。5月,完 成《快乐的知识》(Diefroliche Wissenschaft),并出 版。11月以后,在拉伯罗过冬。
2月,瓦格纳病逝。执笔撰写《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一 部,6月,出版。7月,执笔《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 二部。12月,在威尼斯过冬。
象的世界》。 开始与李契门下厄尔温·罗德(ErvinRohde)交往。
10月,被征召入南姆堡炮兵联队。从马上摔下,胸骨受重伤。
4月,因伤退伍。11月8日初识瓦格纳。
尼采年表
时间
年龄
1869年 25岁
1870年 26岁 1871年 27岁 1872年 28岁 1873年 29岁 1873年 30岁 1875年 31岁
1月,在威尼斯,执笔撰写《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三部。 8月斯泰因访尼采。11月起执笔《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图斯特拉如是说》 第四部(1885年私家出版),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 《罪与罚》,深深感动。
时间 1885年 1886年 1886年
1888年
1889年 1897年 1900年
年龄 事件
41岁 42岁 43岁
生平
少年及学生时期 (1844-1868) 巴塞尔大学时期 (1869-1879) 精神开始错乱 (1880-1888) 精神分裂,发疯 (1889-1900)
尼采年表
时间
年龄
1844年
1849年 1850年 1858年 1864年
5岁 6岁 14岁 20岁
1865年 21岁
1866年 1867年 1868年
1月,出版《悲剧的诞生》。2月——3月,在巴塞尔大学演 讲,发表《德国教育设施之前瞻》(殁后作为遗著初次 出版)。
《不合时宜的考察》第一篇出版。发表《希腊人悲剧时代的 哲学》中之部分文字(殁后作为遗稿初次出版)。
发表《不合时宜的考察》第二篇、第三篇。初读法国作家斯 汤达尔的小说《红与黑》,如受电击。
22岁 23岁 24岁
事件 10月15日诞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Sachsen)的洛肯镇
(Lutzen)。 7月30日,父亲得脑软化症病逝。
举家迁往塞尔河畔的南姆堡(Naumburg)。 10月起,在南姆堡近郊帕弗达预科学校读书。
10月,进波恩大学,修习神学与古典语言学。 10月,转入莱比锡大学。偶然读到叔本华的著作《意志与表
44岁
45岁 53岁 56岁
执笔《善与恶的超越》。
5-6月,在莱比锡与厄尔温·罗德最后一次之晤面。7月, 《善与恶的超越》出版。续写《快乐的知识》第五部。
7月,完成《道德的谱系》,11月,私家出版。11月11日, 致厄尔温·罗德最后一封信。
1月,因丹麦文艺史家布兰斯的介绍始知有齐克果其人。4月, 第一次往在托里诺(Torio)。布兰德斯在哥本哈根大学 开“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讲座”。5月-8日执笔 《瓦格纳事件》,9月出版,《狄奥尼索斯之颂》脱稿。 8月-9月撰写《偶像的黄昏》(1889年出版)。9月,撰 写完《反基督》,10月-11日撰写《瞧!这个人》,12月 撰写《尼采对华格纳》《心理学家的公文书》,死后收 入全集中出版。
10月,初识音乐家彼德·卡斯特(ReterGast,本名 HeinrichKoselitz)。
尼采年表
时间
年龄
1876年 32岁
1877年 33岁 1877年 34岁 1879年 35岁 1880年 36岁
事件
7月,《不合时宜的考察》第四篇出版。八月,贝鲁特剧场 演出第一次祝祭剧。9月,与心理学家保罗·李(PaulRee) 缔交,病况恶化。因病,巴塞尔大学课程请假休讲。冬, 与保罗·李及梅森伯格同任于索特林。10月11月在索特林 与华格纳作最后的晤谈。撰写了《人性,太人性的》最 初的备忘录。
9月,回巴塞尔,复于大学授课。
与瓦格纳的友谊关系终结。1月3日瓦格纳赠送《帕西法尔》 (Rarsifal)一书。5月《人性,太人性的》第一篇出版; 给瓦格纳最后一封信,附《人性,太人性的》赠书一册 并扉页致辞。
重病。辞去巴塞尔大学教席。《人性,太人性的》第二篇上 半部出版。
发表《漂泊者及其影子》,后来作为《人性,太人性的》第 二篇下半部分出版。春天,初抵日内瓦,10月,在日内 瓦过乘冬。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10电科1班 顾健雄
10B08190132
尼采简介 主要作品及特点 主要思想及成因
尼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 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 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直 到20 世纪,才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后来的生命 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各自 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
事件
受聘巴塞尔大学。脱难普鲁士国籍,成为瑞士人。初次访问 瓦格纳家。发表就任讲演,讲题为“荷马与古典文学”。 与布克哈特缔交。
3月,升为正教授。8月,普法战争爆发,志愿从军担任卫生 兵。罹赤痢与白喉。10月退伍,返巴塞尔大学。与神学 家奥瓦贝克(Franz Overbeck)开始交往。
执笔《悲剧的诞生》。
1月初旬,在托里诺遭到最后的打击,患了严重的中风。出 现精神分裂现象,被送进耶拿大学医院精神科,母亲赶 来照顾。
复活节,母亲病逝。与妹妹福尔斯塔-尼采移居魏玛 (Weimar),由其妹朝夕看护。
8月25日在魏玛咽下最后一口气息,8月28日葬于故乡洛肯 镇。死后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斯宾诺莎、康德、叔 本华、黑格尔并列为世界哲学史上不朽的思想家。
尼采年表
时间 1881年 1881年 -1882年 1882年 -1888年 1882年
1883年
1884年
年龄 37岁 37-38
岁 38-44
岁 38岁
39岁
40岁
事件
1月完成《曙光》,6月出版,7月在西尔斯·马莉亚过夏,8 月,孕育了“永恒之流”的思想。11月27日,在日内瓦 初次聆赏比才的《卡门》。
尼采思想受到的影响
希腊悲剧精神: 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相互激荡,产生了辉
煌的希腊艺术.
赫拉克利特哲学: 变动哲学,长流之说及斗争学说. 叔本华哲学: 特别是叔本华的意志哲学(但尼采不同意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