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1.目的

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评审和处置,以防止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原料、零部件、半成品、成品被误用或误放行;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一切原料、零部件、半成品、成品以下统称物料;

3.引用文件

4.定义:

4.1不合格品:不符合本公司品质规定的物料;

4.2征询:物料不合格时,对“不合格”项目的严重程度作出评价,并决定对应

措施的活动;征询的结果可以是以下所列任何一种:

退货/报废:当不合格品不能满足规定要求,且无纠正的价值时,则对不合格品采取退货或报废

的决定;

让步放行:对不合格品批进行鉴别使用的一种方法,其结果又分为以下几种:

返修/返工;

照用;

③100%选别;

4.2.1返修:对不合格品采取的补救措施,该措施虽不能使不合格品最终符合原

设计要求,但却能使其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

4.2.2返工:对不合格品采取的措施,使其最终能满足原设计要求;

4.2.3照用:即指允许含有少量不合格品的提交批不经再检验而直接投入使用

或放行;

4.2.4100%选别:从不合格品批中挑选出合格品;

4.3有损检查:对被检查对象的品质有损伤有形或无形,而有可能影响其发挥

正常功用的检查;诸如跌落试验、撕破检查、以及未注明“可以使用”的硬度试验,整机的耐久、性能试验等;

5.职责:

品质部:

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

对经返修/返工的物料进行再检验;并予以判断;

参与“征询”工作;

物控专员:

参与“征询”工作;

安排返工/返修等事宜;

将不适用的原料/零部件退回供应商;

安排供应商补料,对供应商进行经济等各方面约束;

加强供应商管理、辅导、考核

生产部门:

对在制程中发现的不合格零部件、半成品进行回收隔离,并且以红

色作明确的标注;

挑选、返修/返工遭品质检查人员IQC\IPQC\FQC\QA拒收之产品;

参与“征询”;

针对本部门制造的不合格品申请进行征询;

5.5开发部:

参与“征询”;

6.程序:

进料“不合格”的处理IQC;

当来料批次性合格,但检查样本中有不合格品时,进料检验员在不合格品上或外包装上贴示红色

“不合格”标签,放置在指定不合格品区域,交由收料员退供应商;

6.1.2当来料为批次性不合格时,由进料检验员在外包装物上贴黄色“待处理”

标鉴后,收料员将其有效隔离;同时进料检验员应在送检单、零部件/材料

进厂检验报告上注明不良信息,交品质工程师审核;对不合格品批,视“不

合格项目”的类别和程度,各部门按以下原则进行处理;

6.1.3不合格最终判定:

“不合格”仅涉及外观轻微超标或严重度为轻微缺陷,以及一般互换性尺寸超标时,则由品质工程师作出是否“让步放行”的决定;

“不合格”涉及外观明显超标或严重度为严重缺陷以上,以及关键及重要尺寸的超标,安全项目的超标,则品质工程师通知采购员办理征询;征询工作按照以

下步骤进行:

由进料检验员填写相关的物料来源信息和质量信息于物料征询单上;

当不良项目仅涉及外观时,只需由商务部与客户协商即可决定;

开发部项目组签署意见;

生产部门签署意见;

副总经理或其指定的代表核准;

“征询”单核准完后,应派发给采购部、物控部、品管部、生产部、商务、开发等相关部门

6.1.4最终判定之后的处理:

6.1.4.1品质工程师填发零部件/材料不良改善通知书说明不良原因,提示供

应商改良;同时品质工程师还应在零部件/材料进厂检验报告中标明处理

结论,并将其返还至进料检验员IQC处;

6.1.4.2进料检验员应将黄色“待处理”标签换成与判定结果相一致的标签,且标贴需覆盖原标贴;

如最终判定结果为“退货/报废”则贴示红色“不合格”标贴,若判定结果为“让步放行”

则贴示白色“让步放行”标贴;

6.1.4.3若最终判定结果为“退货”:

①IQC应在黄色“待处理”标贴上覆盖红色“不合格”标贴,由收料员将物料搬至退货区,

并办理退货;

②采购部办理补料,并按供应商评估程序对供应商进行考核;

6.1.4.4当最终判定的结论为“返修/返工”:

①IQC保持黄色待处理标贴;

②物控部安排供应商或生产部门实施“返修/返工”;

③供应商或生产部门按物料征询单的要求实施“返修/返工”;

④经“返修/返工”的物料须由物控部重新送检;只有当物料符合物料

征询单要求后,方能用绿色合格标贴覆盖黄色待处理标贴,并发放使

用;

⑤物控部按供应商评估程序对供应商进行处理,并按物控部的通知办理

补料;

6.1.4.5当最终判定的结论为“100%选别”时,

①IQC保持黄色待处理标贴;

②物控部安排有关部门实施“100%选别”;

③选别后的物料须经重新检验合格后,覆盖绿色合格标贴后,方能发放

使用;对挑选出的不合格品,由进料检验员IQC标示红色“不合格”

标贴,放置在指定不合格品区域,之后由仓管部办理退货;

④物控部办理补料,并按供应商评估程序对供应商进行处理;

6.1.4.6当最终判定的结论为“照用”时,

①IQC应在黄色“待处理”标贴上覆盖绿色合格标贴;

②仓管部办理入库;

③采购按物控部的通知办理补料,并按供应商评估程序对供应商进行考

核;

6.1.5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物料,则投入红色“不良品”盒中,每个工作日结

束前,由线长进行收集整理,并交由进料检验检查;如属合格品则退回生产线使用;如属不合格品,则判定属“来料废”或“生产废”;之后贴红色“不合格”标签后,退仓管部;

生产部门应每日将退料状况登录于退料表中,并将退料表发送物控部,由物控部办理补料;

6.2“首件检验”不合格品的处理:

对于工位进行“首件检验”时,如一次“首件检验”不合格,允许用后续

产品进行一次递补“首件检验”;如再发生“不合格”现象,则由IPQC制

程检验人员填发产品异常通知书,交品质工程师确认后,由品管部召集有

关单位进行分析处理;

对不合格的首件由生产车间决定修理或报废;修理后的产品须重新检验;

6.3制程中不合格品的处理IPQC:

在巡检的过程中,如发现过程失控的生产状态,则由制程检验员IPQC填

发产品异常通知书,交品质工程师确认后,要求生产部门针对相应项目对

相应工序全部完成品进行全检;有异议时,由生产部门发起“征询”,征询

步骤与处理办法参照条规定进行;

②生产部门在生产时,如自己发现过程失控如不良品比率超过20%时,应

填写产品异常通知书,并派发物控部和相关部门,由物控部召集有关部门

商讨和实施解决办法;

6.4“终端检验”时不合格品的处理FQC:

6.4.1终端检验员FQC若发现不合格品,则标记上相应的不良原因,并将不合格

品放入红色不良品容器中,由维修人员定期收集和修理;修理应填写修理

记录表,修理后的产品应重新检验;不能修理的予以报废;

6.4.2终端检验时,当同一类型的不合格比率达到10%时,则由生产部门填写产

品异常通知书,交工艺工程师或部门经理审核后,派发物控部和相关部门,由物控部召集生产、开发、品管等各部门分析原因、制订纠正及预防措

施;所得结论登记于产品异常通知书上后,由相关责任部门进行整改,由

品管部跟进检查;

6.5“品质稽核”不合格品的处理QA:

6.5.1品质稽核根据订单批量按照序贯抽样检验标准对成品进行检查,如发现

不合格品,则QA在托盘上贴示红色“不合格”标贴,由生产部将托盘拖至红色标识“不合格品”区;之后品质稽核人员QA填发产品异常通知书,交品质工程师或部门经理审核后,派发生产部门,由生产部门安排对整托盘重新进行100%检查;

6.5.2检查中发现的不良品,则由生产部予以返工或返修;修理应填写修理记录

表,修理后的产品要重新检验;不能修理的由生产部门决定报废;

6.6客户退回之不合格品处理:

6.6.1售后服务部通知仓管部接收退货品,由仓管部将产品置于“退货区”,之

后由售后服务填写送检单交品管部品质工程师;

6.6.2品管部品质工程师安排相应检查人员对退回产品进行检查,并填写品质

稽核出货检查表,注明不良的原因及其数量;

6.6.3品质工程师将品质稽核出货检查表及送检单派发销售部;

6.6.4工厂经理召集生产、品管、开发部必要时等各个部门,研讨返修/返工的

方案,并组织物料,实施“返修/返工”;

6.6.5由生产部实施“返修/返工”;返修/返工时,应填写修理记录表;

6.6.6“返修/返工”后的产品须重新检验;

6.7搬运与库存不合格品的处理:

搬运与库存时,不得改变不合格标识状态,如发现物料变质、损坏时,则

发现单位应通知品管部进行检查;如物料确属不合格品,则发现部门应往前工序回溯,直到找到相关责任部门;责任部门负责人按照以下原则进行处理:

对个别性不合格品,则责任部门填写材料料废单或材料工废单,交物控

部核准;

对批量性不合格品,则由责任部门填写物料征询单,之后参照条有关

“征询”的

安排返修/返工、挑选、报废、退货、补料等工作;

当出现严重性不合格品即指批量性不合格或安全等关键质量指标超标,

责任部门应制订

实施纠正/预防措施;具体参见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已交付、但顾客并未识别的不合格品处理:

产品交付后,公司内部若发现产品存在着安全和可靠性严重不合格,应由发现部门通知商务部门;商务部应通知总经理室、开发部、品管部、生产部门等相关部门商讨对策,作出就地返修、销毁、或召回等处理,处理结果由商务部门及时通知顾客;

6.9凡经“有损检查”的产品或零部件,一律视为不合格品,贴红色“不合格”

标贴予以标示;并从原批次中办理领料手续,领料单上注明“破坏性”试

验;

合同需求时,一切“让步放行”须通知客户并取得客户允准;

不合格品控制流程及各部门职责

不合格品控制流程及各部门职责 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加工或运输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预期要求的产品。为保障产品质量和客户利益,不合格品控制至关重要。下面是一个不合格品控制流程及各部门职责的示例。 一、不合格品控制流程 1.发现不合格品:在产品加工、检验、包装、运输等环节中,发现不符合预期要求的产品 2.报告不合格品信息:不合格品责任人填写不合格品报告,并通知相关部门; 3.处理不合格品:生产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初步处理,质量部门负责对处理结果进行复核; 4.责任部门判断:质量部门汇总处理结果,根据不合格品性质确定责任部门; 5.纠正措施:已确定责任部门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采取纠正措施; 6.复查、验证:质量控制部门负责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复查和验证; 7.结果评价:根据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结果评价,确认纠正措施是否有效;

8.总结反馈:纠正措施结束后,质量控制部门总结反馈,为改 进工艺和增强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二、各部门职责 1.生产部门:生产部门负责初步处理不合格产品,包括停机、 调整设备、调整工艺参数等操作,以保证产品质量。 2.质量控制部门:质量控制部门负责评估不合格品风险,明确 责任部门,并提供纠正措施的建议;同时监督实施纠正措施的过程,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最终确认不合格品控制结果是否符合预期要求。 3.品质部门:品质部门责任人负责接收不合格品报告,评估不 合格品的严重性,并判断是否需要调查原因,以及是否需要报告上级领导。 4.维修部门:维修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维修和调整。 5.物流部门:物流部门负责将不合格产品进行标识,确保其不 会发生再次混淆,另外还需要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和妥善保管。 6.人事部门:人事部门负责记录不合格品责任人,并按照公司 制度进行处罚和奖惩。同时,对不合格品责任人进行培训,提高其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 7.研发部门:研发部门负责调查和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提出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一、目的与范围 1. 目的: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避免不合格品流入市场,损害企业声誉。 2. 范围:适用于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情况。 二、术语解释 1. 不合格品:指在生产过程中或产品检验过程中出现不符合产品技术标准、规范、法规的产品或材料等。 2. 检验: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 3. 检验员:指被授权进行产品检验的员工。 三、不合格品管理流程 1. 不合格品的发现 a. 生产过程中,工人发现产品与技术标准、规范、法规不符,及时对产品进行标记,停止生产,并报告工作组长。 b. 检验员在检验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负责标记、报告上级。 2. 不合格品的处理 a. 不合格品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进行退货、报废、整 改等处理。 b. 退货不合格品应由仓库进行临时存储,并及时上报相关部 门和供应商。 c. 报废不合格品应进行彻底销毁,并填写相应报废记录。 d. 整改不合格品应由质量部门与生产部门协商制定整改方案,

并进行整改。 3. 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 a. 质量控制部门应对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找出不合格的具体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 b. 原因分析包括人员操作失误、设备失效、材料质量问题等方面。 c. 原因分析报告应及时上报上级,并在一定时间内实施改进措施。 4. 不合格品预防措施 a. 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技能,减少人员操作失误带来的不合格品。 b.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设备失效带来的不合格品。 c. 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材料的质量稳定。 d. 加强对不合格品的回溯分析,追踪不合格品的来源,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出现。 5. 不合格品的记录与报告 a. 不合格品应有记录,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原因、处理措施等详细情况。 b. 检验员应填写不合格品记录表,上报上级,并及时通知有关生产环节的责任人。 6. 不合格品的监督和复查 a. 质量控制部门对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进行监督,并定期进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5步骤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5步骤 步骤一:识别和报告不合格品(200字左右) 识别和报告不合格品是不合格品处理流程的第一步。在这一步骤中, 需要对产品或材料进行全面检查,以确保它们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如果发 现有任何问题,如产品有缺陷、材料不合格等,应立即报告给负责处理不 合格品的团队或个人。 在报告不合格品时,应提供详细的信息,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位置、质量问题的描述以及可能的原因等。同时,应确保及时报告,以便能够尽 快采取适当的措施。 步骤二:评估和分类不合格品(200字左右) 评估和分类不合格品是为了确定不合格品的级别和严重程度,并为后 续处理提供指导。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对不合格品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对 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影响。 评估不合格品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产品的用途、可能的风险、成本等。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将不合格品分为不同的类别,如严重不合格、一般不合格、可以修复的不合格等。 步骤三:采取临时措施和纠正措施(200字左右) 采取临时措施和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不合格品进一步影响产品和客户,并确保及时解决问题。在这一步骤中,可以采取一些暂时性的措施,如停产、调整生产工艺、更换供应商等,以避免不合格品继续产生。 同时,还需制定和执行纠正措施,以解决不合格品的根本问题。纠正 措施可以包括修复不合格品、调整生产过程、改进工艺设备等。在制定纠

正措施时,需考虑到不同类别不合格品的特点和需求,并与相关部门和人 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 步骤四: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200字左右) 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是为了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并防止相同的 问题再次出现。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对纠正措施进行验证和测试,以确认 其是否解决了不合格品的根本问题。 验证纠正措施时,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如实验、数据分析、检验等。 通过验证,可以评估纠正措施的效果和可行性,如果发现纠正措施不够有效,需要对其进行调整或重新制定。 步骤五:记录和总结处理过程(200字左右) 记录和总结处理过程是为了保留处理不合格品的相关信息,并为后续 的持续改进提供借鉴。在这一步骤中,需要详细记录每个步骤的执行情况、采取的措施和结果等。 同时,还需将处理过程进行总结,对不合格品处理流程的效果和不足 进行评估。通过总结,可以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 提高不合格品处理的效率和效果。 以上所述是一个基本的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包括识别和报告不合格品、评估和分类不合格品、采取临时措施和纠正措施、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以及记录和总结处理过程。每个步骤都非常重要,需要与相关部门和人员 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以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同时,在处理不合格 品时,还需关注持续改进和预防措施,以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目的:有效控制不合格品,防止其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范围:适用于与公司产品生产、安装调试、售后服务和质量有关的不合格物料、生产、安装过程和交付或使用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职责: 质量安全部门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和跟踪处理结果。 生产部门负责处置其职责范围内的不合格品。 采购部门负责处理进货物资不合格品,并向供方提出整改要求。 销售公司负责与顾客沟通协商,处理使用中发生的不合格品。 控制程序: 1.不合格品控制流程图:

返工→ 复检识别→ 不合格记录、标识→ 不合格评审→ 不合格处置→ 返修、让步接收、审批(必要时)、顾客确认记录、拒收/报废、降级或改作他用。 2.不合格品分类: A。严重不合格品:对下道工序或设备整体质量有较大影响,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功能、性能技术指标的不合格品。 B。一般不合格品:个别或少量不影响产品使用质量的不合格品。 3.不合格品的识别和标识: 3.1 进货物资检验:检验人员依据图纸、产品检验指导书对来料进行检验并填写《进货检验记录》,发现不合格立即进行标识,由采购人员隔离。 3.2 不合格半成品、成品由检验员填写《过程检验记录》后进行标识,由生产人员进行隔离。 4.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 4.1 轻微不合格品授权检验员直接通知责任人处置,并督促实施。 4.2 一般和严重不合格品:

4.2.1 一般不合格品由检验员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表》交相关部门评审并提出处置意见。 4.2.2 严重不合格品由检验员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表》交相关部门评审并提出处置意见,报质量安全部经理审批后,由责任部门实施处置;当合同有规定时应经顾客或其代表确认。 4.2.3 处置为返工、返修的不合格品由生产部门进行返工/ 返修。 4.2.4 处置为拒收的采购物资由采购部门退回供应商。 4.2.5 当不合格品处置为让步接收时,需经接收部门审批 同意,必要时经顾客同意方可接收。 4.2.6 当不合格品处置为报废时,质量安全部将《不合格 品评审处置表》复印一份交财务部备案,作为产品报废的证据,产品报废由相关部门处置。 4.4 不合格品处置后验证。 4.4.4.1 在处置一般和严重不合格品后,检验人员应进行验证,并在《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上记录验证结果。 4.4.4.2 对于轻微不合格品的处置后,检验人员也应进行验证。 4.5 对于已交付或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品,如果是加工工 艺范畴的产品质量问题,生产部门应及时整修处理。如果是相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1.0目的 及时发现不合格品并进行标识、记录、隔离、评价、处置,以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使用,安装和交付,确保出厂产品的质量;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进货到成品出厂全过程的不合格品和可疑产品的控制; 3.0职责 3.1 品保部负责对原材料的检验放行; 3.2 品保部负责对半成品、成品的检验、放行; 3.3 品保部检验员负责/组织对来件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并提出处置意见; 3.4 技术部、品保部主管负责对不合格品使用的验证; 3.5 品保部来料检负责/组织对所有供应商提交的不合格品进行筛选、返工和自检; 3.6 品保部供应商管理负责完成对不合格零件的索赔; 3.7 采购部负责对不合格件的退货处理; 3.8 人事行政部负责对已作报废处理的不合格品进行报废处理; 4.0工作程序 4.1 原材料不合格处置 4.1.1 进货检验不合格时,检验员贴上不合格标识,开具不合格品处理单上, 由相关检验员进行审核,并提出处理意见,报检验主管批准,必要时由 检验员组织技术开发部、采购部对其进行评审,并填写处置意见; 处置意见一般为:退货、让步接受、挑选、返工/返修和报废; 4.1.2 若评审结论为退货,由采购部进行退货处理;若为让步接受见本程序 4.9条,则由品保部总监批准后放行;若为挑选,由使用部门挑选;若 为返工/返修必要时由技术部制定返工/返修指导书,由品保部组织 返工/返修,返工/返修后经入库检验合格后入库; 4.1.3让步接受的验证结果,挑选、返工/返修的结果填写在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上,并跟踪使用情况;若为报废,则由采购部跟供应商确认后, 由仓库处理; 4.2 过程中不合格品的处置: 4.2.1 生产部在加工过程中自检发现不合格品时,在本工位可以返工的, 由操作者自行返工; 4.2.2 对于在生产线加工过程中产生物料报废时,应有操作者填写报废登记 表,检验员进行报废类型的判定:来料报废由于原材料来件不合格产 生的报废、生产报废由于设备维修调试、加工过程等导致的报废、; 4.3 半成品不合格品处置 4.3.1 操作者自检发现不合格品时,帖上黄色不合格标识,在可行时,说明不 合格原因,交前道工序按返工作业指导书进行返工,返工后进行自检, 记录在缺陷登记表上,并注明“返工”;无法返工的按4.2.2处理; 4.3.2 检验员抽检发现不合格品时,做不合格标识,退回生产线进行返工,要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一、原材料来料不良处理方案 1.原材料经外协厂依据MIL-STD-105E一般检验水准Ⅱ级AQL(0.4 0.65)一次抽样检验标准进行检验,IQC检验不良的,由外协厂IQC开具来料异常报告,反馈至我司品质,品质进行对存在异常的原材料进行确认。 2.确认完成后,一般确认的结果分为四种:可接受,可特采,不可接受,需进步确认。 2.1 我司品管确认可接受的原材料,需要在外协厂IQC提供的异常报告中写明可具体情况,并签字确认,外协工厂根据我司给的确认结果进行接受。 2.2 我司品管确认可特采使用的原材料,需在外协厂IQC的异常报告中写明可特采接受的依据或原因,并与外协工厂的品质一起进行特采的结果确认的实施。 对于我司确认可特采的原材料,外协厂存在异议的,按以下执行: 2.2.1若所执行的特采没有造成外协厂的工时浪费、不良严重增加等不良状况,可直接要求外协厂配合执行特采的动作。 2.2.2若所执行的特采会造成外协厂的工时浪费、不良严重增加等不良状况,但仍需继续执行特采动作的,可允许外协工厂申请工时浪费或人力浪费的费用和因此类不良造成的相关物料的损耗。 2.2.3特采动作执行的过程中,由品质、工程并要求外协工厂一起跟进紧密跟进特采执行的全过程,防止问题的发生或扩大。 2.3我司品管确认不可接受的产品,确认不合格的主要责任方后,可按三种方式处理:退货,供方返工,外协厂协助返工。 2.3.1退货的原材料,由我司品管确认后,邮件或书面形式通知生管安排,由生管安排原材料所在的仓库或原材料的管理者将此不合格品退还供方,由供方安排处理。 2.3.2经确认要求供方进行返工的不合格品,由品管通知采购安排人员至外协厂进行返工,生管跟进返工进度。 2.3.3特殊情况下,需要外协厂安排返工的,由我司生管与外协厂相关管理进行协商安排返工,外协厂可要求申请返工费用,如责任在供方的话,此返工费用需要供方承担。 2.3.4以下退货或返工处理完成后,需返回到第按来料检查第一步重新进行检查,有必要时需对此对应产品进行加严检验,并需重点针对具体造成返工或退货的不良项进行重点检查。 2.4品管确认后,涉及到客户的要求或其它不明项需由工程、客户或采购进行确认的,将来料异常报告发送至采购,由采购主导,工程、品管协助处理出现异常的报告。确认结果OK 后,由确认方以邮件或书面形式通知给品管与生管,品管经再次确认后,安排接受、特采或不接受,并按以上2.1、2.2、 2.3条处理。 3.不合格品处理后,由采购、品管共同跟进,要求供方提供不良品原因分析的报告,提供临时处理方案并给出相应的改善对策。品管确认对策的有效性,并负责后续的跟进与确认。 二、半成品来料不良处理方案 1.半成品的来料不良,主要指外协工厂的来料不良(包括SMT、DIP、邦定等由各外协厂进行加工的半成品)。 2.外协工厂生产完成的半成品,需安排外发至其它的外协工厂或交由我司生产的半成品,由我司驻厂的品管人员对产品进行抽样检查。 2.1.检查后符合接收标准的,加盖PASSED公章,并出具产品检验报告。然后,将检验结果知会至外协厂,由外协厂安排出货或安排我司产线接收等后续工作。 2.2检验后不符合接收标准的,出具不合格报告并交由外协厂的品管负责人签字确认,并通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引言 不合格品是指由于生产、设计、质量控制、储存等方面的 原因,所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未能达到规定标准或合同约定的要求而必须进行下岗的产品或服务。不合格品管理就是指如何有效地将不合格品从生产中消除,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本文旨在介绍不合格品的管理程序,希望能够帮助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不合格品管理措施,为产品质量提升提供支持。 管理流程 不合格品管理流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发现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的发现主要有以下途径: 1.生产工人自我检查; 2.质量检验人员的检验; 3.顾客的投诉; 4.销售人员的退货反馈。 鉴别不合格品 发现不合格品后,应先对其进行鉴别,以便选择正确的处 理方法。鉴别不合格品主要有以下两个步骤: 1.根据图纸、标准和规范进行比对; 2.根据质量特点和不合格程度进行评价。 处理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1.修复:通过技术手段改进不合格品,使其达到合格 标准; 2.重制:将不能修复的不合格品重新制作,以保证产 品质量; 3.返工:对已经出厂的不合格品进行改进,达到合格 标准; 4.退货:将不合格品退回供货方; 5.销毁:对无法修复或重制的不合格品进行安全处理。 确认不合格品 完成处理后,需要再次进行确认,以便保证所有不合格品 都得到了完全的处理。确认不合格品主要有以下两个步骤: 1.总结统计不合格品的类别、数量和处理方法; 2.审批确认不合格品处理结果和效果。 改进管理 对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进行总结,及时反馈改进管理,对 已有管理流程进行分析,制定改善计划,以确保不合格品不再出现。 处理方式 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批次的不合格 品进行分类处理。不同的处理方式是: 工艺不良 工艺不良是指由于生产工艺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不合格品。 常见的工艺不良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夹头不良(孔、盖不全、凹坑、毛刺、断头); 2.焊接品质不良(不封口、对位不好); 3.拉伸品质不良(损耗超标、肉眼外形不良);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 1.不合格品控管理 各部门职责 产品部: 负责不合格品处置活动之协调,包含来料不合格、生产中不合格、顾客反馈不合格等定义不合格品的区分、隔离及标示方式; 评估定义不合格品的挑选方式及标准;品质异常发生时,不合格品紧急处理方式要求; 生产部 负责对生产过程不合格品区隔作业及相应的标识。 执行对品质异常发生时不合格品的应急处理要求; 按照工艺及质量提供的方案执行不合格品品的返工、修理、挑选等作业 负责生产原因造成品质异常之分析与改善; 工艺部 品质异常发生时之应急处理方案拟定。 对过程品质异常之分析与改善要求。 对修理、返工作业方式定义。 其他部门负责履行本部门的职责予以协助。 2.不合格品控制流程 一.进料品质异常控制 质量部负责设计抽检方案,按照标准执行检验。进料品质如发现不合格时,张贴不合格标签并依流程执行批退,并将异常反馈给采购部门进行沟通处理。 批退(Reject):如需退货则由采购联络供应商,将不合格品退回供应商;若材料需求紧急,则由生产规划或采购主导邀请相关部门召集原材料评审委员会,会商紧急处理方式如~执行。 供应商挑选:采购联络供应商对不合格品自行全检,挑选出合格品交予我方;不合格品办理退换货处理。 代供应商挑选:如供应商无法前来挑选,则由厂内安排代为挑选。但挑选之工时费用将转嫁给供应商支付。 返工(Rework):经挑选后可修理的不合格品,由供应商针对不合格项目重新加工,使产品符合需求的规格及品质。

特采:因生产需求紧迫,不合格项目在投入后不影响产品功能及外观,或经评审影响度在可接受的范围,以及其它认为可让步使用的状况,经原材料评审委员会评审会签后同意采用,并由原材料评审委员会主席签字后方可特采;特采之产品依公司规定进行特采标识,所有记录须按记录管理要求存档。注:品质异常如属客供材料时,由质量反映给销售通知客户异常状况,销售须沟通客户并给出处理意见;按照客户回馈意见执行处理。 二. 生产过程产品异常控制 质量检测、巡检过程中发现品质异常或生产作业员自主检查发现品质异常时,须立即告知该生产段班长作应急处理。对不合格品及可能受影响的产品进行识别、区分、隔离,并标示明确。 质量或工艺设定检验、检测方法对异常隔离品作全检或测试,确认合格后方可流入下一工序。 质量部依控制计划、《EAR&MRB启动及执行流程管理程序》开立OCAP 或EAR、MRB给责任单位进行分析改善,质量部负责确认品质异常改善成效。 品质异常应急处理停线时机:技术性文件(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生产参数设定失当,导致产品发生大批量,一致性之不良时;生产不良率偏高,紧急处理对策无效,生产不良率持续升高;非预期材料、资料误用导致产品不符合时。停线须由工艺、质量、生产及相关部门经理决议,停线后经确认异常排除,经试做确认无问题后方可恢复生产。 生产过程不合格品按照既定的控制计划和处理流程作业,或经工艺、质量、生产等相关部门评估执行返工、修理、挑选、报废、特采、降级等作业。 三.成品或出货检查发生品质异常控制 OQC对成品执行出货抽检如发现品质异常超出管控要求,产品不得出货。依照各部门出货检验作业指导书规定方式进行不合格品处理。 如客户反馈有品质异常时,则依各部门客户抱怨管理流程及退换货流程处理。 客诉、变更、信赖性品质异常水平展开时,质量部需检查库存品之品质状况,如库存品品质经查核为不合格时,则质量须通知仓库进行标示、隔离,仓库不得出货。质量通知生产规划,生产规划给出库存品处理意见,其它单位配合生产规划处理意见进行不合格品处理。 当厂内发现产品品质异常,如该异常涉及的产品已出货到客户端或在运往客户路途中,产品必须由质量或销售与客户联络将产品返回重新检测,或协商处理方式以确保出货至客户端产品品质。

不合格品账务处理流程及处理方式

不合格品账务处理流程及处理方式 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或物品。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正确处理不合格品是一个重要的管理问题。下面将重点介绍不合格品的账务处理流程及处理方式。 一、不合格品账务处理流程 1. 检验确认不合格品 首先,需要进行检验确认,确认产品是否为不合格品。可以通过检验记录、产品测试报告等方式进行确认。在确认不合格品后,需要及时进行登记并进行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调整。 2. 报废处理 对于不合格品,一般采用报废处理的方式。报废处理包括确定报废物品数量、报废物品的处理方式和报废物品的处置费用。在报废处理过程中,需要记录报废物品的编号、名称、数量、处理方式和处置费用等信息,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3. 负责人审批 报废处理需要经过负责人的审批。负责人需要对报废物品的处理方式和处置费用进行确认,并签署审批文件作为凭证。审批的文件包括报废物品处理单、负责人签字和审批日期等信息。 4. 记账处理 在审批完成后,需要进行记账处理。记账处理包括将报废物品的数量和处置费用进行调整,以及将相关的费用计入损益表。同时,需要及时更新资产负债表和固定资产明细表。 5. 处理方式选择 对于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企业可以选择销售、重新加工或返工等方式。销售是指将不合格品以较低价格清理出去。重新加工是指将不合格品重新加工处理,使其符合质量标准。返工则是指对不合格品进行修复和改造,使其可以达到合格品的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需要考虑成本、时间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二、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 1. 销售 销售是一种常见的不合格品处理方式。企业可以将不合格品以较低价格销售给其他厂商或个人。销售的优势在于可以迅速清理不合格品,减少库存,减少经营损失。但是需要注意确定合适的销售价格,以避免影响正常产品的价格和市场形象。 2. 重新加工 重新加工是指将不合格品进行再加工处理,以使其符合质量标准。重新加工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使其达到合格品的标准,进而可以重新投入市场销售。这种方式需要考虑重新加工的成本和时间,以及加工后的产品是否能满足市场需求。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目的 及时发现不合格品并进行标识、记录、隔离、评价、处置,以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使用,安装和交付,确保出厂产品的质量; 适用范围 适用于从进货到成品出厂全过程的不合格品和可疑产品的控制; 职责 品保部负责对原材料的检验放行; 品保部负责对半成品、成品的检验、放行; 品保部检验员负责/组织对来件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并提出处置意见; 技术部、品保部主管负责对不合格品使用的验证; 品保部来料检负责/组织对所有供应商提交的不合格品进行筛选、返工和自检; 品保部供应商管理负责完成对不合格零件的索赔; 采购部负责对不合格件的退货处理; 人事行政部负责对已作报废处理的不合格品进行报废处理; 工作程序 原材料不合格处置 4.1.1 进货检验不合格时,检验员贴上不合格标识,开具不合格 品处理单上,由相关检验员进行审核,并提出处理意见,报 检验主管批准,必要时由检验员组织技术开发部、采购部 对其进行评审,并填写处置意见; 处置意见一般为:退货、让步接受、挑选、返工/返修和报废; 4.1.2 若评审结论为退货,由采购部进行退货处理;若为让步接受 见本程序条,则由品保部总监批准后放行;若为挑选,由使 用部门挑选;若为返工/返修必要时由技术部制定返工/ 返修指导书,由品保部组织返工/返修,返工/返修后经入 库检验合格后入库; 4.1.3让步接受的验证结果,挑选、返工/返修的结果填写在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上,并跟踪使用情况;若为报废,则由采购 部跟供应商确认后,由仓库处理; 过程中不合格品的处置: 4.2.1 生产部在加工过程中自检发现不合格品时,在本工位可以 返工的,由操作者自行返工;

4.2.2 对于在生产线加工过程中产生物料报废时,应有操作者填 写报废登记表,检验员进行报废类型的判定:来料报废由 于原材料来件不合格产生的报废、生产报废由于设备维 修调试、加工过程等导致的报废、; 半成品不合格品处置 4.3.1 操作者自检发现不合格品时,帖上黄色不合格标识,在可 行时,说明不合格原因,交前道工序按返工作业指导书进 行返工,返工后进行自检,记录在缺陷登记表上,并注明“返 工” 4.3.2 检验员抽检发现不合格品时,做不合格标识,退回生产线 进行返工,要求操作者全检前次抽检后的产品,对不合格 的进行返工,并记录在产品抽检记录上;操作者对返工后 的产品自检,记录在缺陷登记表上,注明“返工”;检验员再 次按检验指导书抽检,再次记录在产品抽检记录上,并注 明“返工” 成品不合格品处置 4.4.1 4.4.2 4.4.3 包装检验发现不合格时,检验员在包装箱上放置返工牌, 要求包装人员重新检验包装,把不合格包装重反包装共位 重新包装,并记录在产品抽检记录上; 可疑材料或产品的处置 4.5.1 可疑材料的处置 a 进货检验中发现可疑材料时,视为不合格原材料,按条处理; b 生产过程中发现可疑材料时,由品保部检验员确认,确认为不 合格材料是,按条处理; 4.5.2 可疑半成品、成品的处置 a 生产过程中发现可疑半成品、成品时,由生产部要求检验员进 行重新检验,无法确认时提交品保部评审,确认其为不合格时, 按4.3.1 b 检验员抽检发现有可疑半成品、成品时,要求生产线相关检验 员重新检验,无法确认时提交品保部评审,确认为不合格时, 按4.3.2 C 对于客户退货,品保部负责召集销售部、技术开发部、生产部 或其它相关部门进行分析,并对退货品进行评审和处置;必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不合格品处理流程的详细步骤: 1.不合格品报告的编制 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工作人员需要立即填写不合格品报告,详细描述 不合格品的情况,包括不符合要求的原因、数量、日期、部件号等信息。 同时,必须负责人签名确认不合格品报告的准确性。 2.不合格品隔离和封存 不合格品需要被隔离和封存,以防止其被错误使用或混入正常产品中。隔离区域应明确标识,并限制只有指定人员可以进入。 3.确认不合格品的准确性 不合格品报告需要提交给负责质量的人员,他们会对不合格品进行再 次确认,以确保不合格品的准确性。这包括检查报告中提到的不合格品的 数量和原因。 4.不合格品的分类和分级 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将其分类并分级。这有助于确定适 当的处理措施,以及对不同级别的不合格品进行更严格的控制。 5.不合格品原因的分析 将不合格情况归因到具体的原因上,分析生产过程、材料或人工等环 节是否存在问题,以及如何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这个过程需要密切合 作的生产负责人、质量负责人以及工程师等。 6.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

根据不合格品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以防止类似的问题 再次发生。这可能包括修改工艺流程、更换材料供应商、培训工作人员等。 7.不合格品处理记录的保留 所有的不合格品处理记录,包括报告、分析、纠正措施等,都需要妥 善保留。这是为了日后跟踪和审计,以便检查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措施,以 及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 8.不合格品处理结果的反馈 完成不合格品处理后,需要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职责人员。 这样可以确保他们了解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并及时地采取相应的行动。 综上所述,不合格品处理流程是产品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 建立并实施合理的不合格品处理流程,组织可以有效地识别、隔离、分析 和处理不合格品,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客户投诉,并有效地管理和改 进生产过程。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 引言: 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者最终产品检验中,未能满足规定质量要求的产品。对于企业来说,控制不合格品的产生和处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对于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一、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接收和分类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应该在收到后立即进行分类,将其与合格品分开存放,避免混淆,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措施。 2.质量评估: 对不合格品进行质量评估,确定其影响程度和范围,有助于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3.确定责任: 根据质量评估的结果,确定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和责任人。责任人应该对不合格品负责,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4.不合格品处理: 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包括修复、重工、重新测试、报废等。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保证后续质量问题不再次发生。 5.纠正措施:

在处理不合格品的同时,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找出不合格品产生的根 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6.记录和报告: 对于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报告,包括不合格品的分类、处理措施和纠正措施等。这些记录可以作为未来质量控制和改进的参 考依据。 二、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是指对不合格品进行相应处理的一系列操作步骤。 下面是一个标准的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1.收到不合格品: 当工人或相关人员发现不合格品时,应立即将其收集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型号、批次等。不合格品应放置在专门的区域,避 免与合格品混淆。 2.质量评估: 品质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质量评估,确定其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3.确定责任: 品质部门根据质量评估的结果,确定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和责任人。 责任人应该对不合格品负责,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4.不合格品处理: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解决流程 不合格品管理 目的:对不合格品加以辨认、区隔、风险评估、重新解决,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流入客户手中。为对品质异常能及时反映及解决、防止、消除异常因素,以维持品质系统正常运作。 范围:针对来料、在制品、出货等各个阶段的不合格品。 定义: 不合格品(Nonconformity):超过接受标准,不满足规定的产品。 返工(Rework):由原加工流程对不合格品重新加工使产品符合需求规格。修理(Repair):增长加工流程以对不合格品加以修复,使其符合需求规格。 挑选(Sorting):对不合格品加以挑选,以区别等级。 报废:无法作挑选解决并不也许进行重工或修复的不良品及维修成本高于制作成本之不良品。 批退(Reject):品管单位检查材料、半成品、成品等有品质异常不满足需求状况时,将检查品整批退还供应商或制造单位,并规定解决的情形。 特采:于进料、生产过程或最终成品发现的不合格品,因客户、生产需求急切,客户或销售部代表客户批准授权,或投入后不影响产品功能、构造机能、特殊外观规定及应用功能性,不导致人身安全,可满足最终客户使用品质的不合格品做特殊接受的状态,等同让步接受。

降级、降档:因产品检查不符合定义标准规定,而采用更低标准确认接受、降级解决的状况。 各部门职责 定义不合格品的区分、隔离及标示方式; •评估定义不合格品的挑选方式及标准; •品质异常发生时,不合格品紧急解决方式规定; 二. 生产部 负责对生产过程不合格品区隔作业及相应的标记。 执行对品质异常发生时不合格品的应急解决规定; 按照工艺及质量提供的方案执行不合格品品的返工、修理、挑选等作业 负责生产因素导致品质异常之分析与改善; 三. 工艺部 品质异常发生时之应急解决方案拟定。 对过程品质异常之分析与改善规定。 对修理、返工作业方式定义。 其他部门负责履行本部门的职责予以协助。 不合格品控制流程

不合格品控制流程及各部门职责

一不合格品管理 目的:对不合格品加以识别、区隔、风险评估、重新处理,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流入客户手中。为对品质异常能及时反应及处理、预防、消除异常原因,以维持品质系统正常运作。 范围:针对来料、在制品、出货等各个阶段的不合格品。 定义:不合格品(Nonconformity):超出接收标准,不满足要求的产品。 返工(Rework):由原加工流程对不合格品重新加工使产品符合需求规格。修理(Repair):增加加工流程以对不合格品加以修复,使其符合需求规格。挑选(Sorting):对不合格品加以挑选,以区别等级。 报废:无法作挑选处理并不可能进行重工或修复的不良品及维修成本高于制作成本之不良品。 批退(Reject):品管单位检验材料、半成品、成品等有品质异常不满足需求状况时,将检验品整批退还供应商或制造单位,并要求处理的情形。 特采:于进料、生产过程或最终成品发现的不合格品,因客户、生产需求急迫,客户或销售部代表客户同意授权,或投入后不影响产品功能、构造机能、特殊外观要求及应用功能性,不造成人身安全,可满足最终客户使用品质的不合格品做特殊接收的状态,等同让步接收。 降级、降档:因产品检验不符合定义标准要求,而采用更低标准确认接收、降级处理的状况。 二各部门职责

1、质量部 负责不合格品处置活动之协调,包含来料不合格、生产中不合格、顾客反馈不合格等。★定义不合格品的区分、隔离及标示方式;★评估定义不合格品的挑选方式及标准;★品质异常发生时,不合格品紧急处理方式要求;2、生产部负责对生产过程不合格品区隔作业及相应的标识。★执行对品质异常发生时不合格品的应急处理要求;★按照工艺及质量提供的方案执行不合格品品的返工、修理、挑选等作业;★负责生产原因造成品质异常之分析与改善;3、工艺部★品质异常发生时之应急处理方案拟定。★对过程品质异常之分析与改善要求。★对修理、返工作业方式定义。★其他部门负责履行本部门的职责予以协助。三不合格品控制流程 1、进料品质异常控制 质量部负责设计抽检方案,按照标准执行检验。进料品质如发现不合格时,张贴不合格标签并依流程执行批退,并将异常反馈给采购部门进行沟通处理。 批退(Reject):如需退货则由采购联络供应商,将不合格品退回供应商;若材料需求紧急,则由生产规划或采购主导邀请相关部门召集原材料评审委员会,会商紧急处理方式如1.2~1.5执行。供应商挑选:采购联络供应商对不合格品自行全检,挑选出合格品交予我方;不合格品办理退换货处理。代供应商挑选:如供应商无法前来挑选,则由厂内安排代为挑选。但挑选之工时费用将转嫁给供应商支付。返工(Rework):经挑选后可修理的不合格品,由供应商针对不合格项目重新加工,使产品符合需求的规格及品质。特采:因生产需求紧迫,不合格项目在投入后不影响产品功能及外观,或经评审影响度在可接受的范围,以及其它认为可让步使用的状况,经原材料评审委员会评审会签后同意采用,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1。目的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评审和处置,以防止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原料、零部件、半成品、成品被误用或误放行。 2。适用范围:适用于一切原料、零部件、半成品、成品(以下统称物料)。 3.引用文件 无 4.定义: 4。1 不合格品:不符合本公司品质规定的物料. 4.2 征询:物料不合格时,对“不合格”项目的严重程度作出评价,并决定对应措施的活动。征询的结果可以是以下所列任何一种:退货/报废:当不合格品不能满足规定要求,且无纠正的价值时,则对不合格品采取退货或报废的决定。让步放行:对不合格品批进行鉴别使用的一种方法,其结果又分为以下几种:返修/返工;照用;③100%选别. 4.2.1 返修:对不合格品采取的补救措施,该措施虽不能使不合格品最终符合原设计要求,但却能使其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 4。2.2 返工:对不合格品采取的措施,使其最终能满足原设计要求. 4。2.3 照用:即指允许含有少量不合格品的提交批不经再检验而直接投入使用或放行。 4。 2.4 100%选别:从不合格品批中挑选出合格品。 4。3 有损检查:对被检查对象的品质有损伤(有形或无形),而有可能影响其发挥正常功用的检查。诸如跌落试验、撕破检查、以及未注明“可以使用"的硬度试验,整机的耐久、性能试验等。 5.职责: 5。1 品质部: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对经返修/返工的物料进行再检验;并予以判断。参与“征询”工作. 5。2 物控专员:参与“征询" 工作; 安排返工/返修等事宜。将不适用的原料/零部件退回供应商; 安排供应商补料,对供应商进行经济等各方面约束。加强供应商管理、辅导、考核 5。3 生产部门:对在制程中发现的不合格零部件、半成品进行回收隔离,并且以红色作明确的标注;挑选、返修/返工遭品

不合格品处理作业流程

1目的: 确保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半成品包括自制件,成品及交付后产品的控制; 3职责: 3.1质管部负责不合格品的检验、识别、初步分析及给予处理的意见;负责 对可疑产品和不合格品管理和评审程序进行监督; 3.2生产部门及采购部门负责不合格品的处置及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3评审小组:参与不合格品的评审; 3.4研发中心:不合格品的参与分析、技术支援及制定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 施; 3.5总经理负责对不合格品评审产生的意见分歧进行协调与裁决; 3.6相关责任部门负责不合格品和可疑产品状态标识的保护,并按评审结论 进行处置; 4程序 4.1进料不合格品的识别和控制 4.1.1进料不合格品的识别,品管部进料检查员对进料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 品必须将其与合格品隔离并存放于相应标识的箱子或区域内; 4.1.2进料不合格品的处理,批次进料检验不合格品超出允收范围被判定为 不合格时由质管部进料检验员将其交由评审小组处理并将结果记录于进料检验记录表中; 4.1.2.1评审小组由研发中心、相关生产部门及质管部组成;评审小组对不 合格进料的处理流程如下:不合格品经质管部总检复核后,由质管部总检将进料检验报告并附实物样品必要时送研发中心,研发中心提出处理意见后,交由相关生产部门;最后由质管部部长综合各部门意见作出如下处置方式:挑选使用、让步接收、返工返修处理或退货; 4.1.2.2如其他部门对质管部部长所作出的不合格进料处置方式有不同意 见时,可将其交由总经理或其授权人作最终裁决;

4.1.2.3进料不合格作出处置决定后由进料检验员在该批进料产品上贴上 相应标识,并知会仓管放入相应的区域; 4.1.3进料不合格品的跟进 如供应商的进料出现安全性能及可能导致客户严重不接受或同一物料同样问题连续二批进料不合格,进料检验员应依照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4.2生产过程不合格品的标识和控制 4.2.1首件检查不合格品的控制 4.2.1.1自制件生产部门机加工或批量生部门首件制作完毕,应由生产管理 人员填写首件确认书,送制程检验员确认;如发现不合格涉及技术方 面原因则由研发中心确认后,交由质管部部长审核并将此确认单发送生产车间要求其改善,制程检验员应对改善效果进行确认并将结果记入于首件确认书; 4.2.1.2如第一次首件检验不合格则重新制作样件进行第二次检验直至合 格为止; 4.2.2定点检查不合格品的识别和控制 4.2.2.1制程检验员如在产品检查过程发现不合格品应进行相应如用记号 笔等标识将数量登记于车间质量报表后将其存放于工位不合格品区 域; 4.2.2.2如制程检验员所检查出的不合格品单项不合格率超出5%,制程检验 员应通知质管部总检;经总检复核后交质管部部长确认;质管部部长 视状况作出相应的处理; 4.2.3巡检制程检验员不合格品的识别和控制 4.2.3.1制程检验员于巡检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应作相应的标识如贴上红 色箭头标签等并隔离存放于不合格品区域内; 4.2.3.2制程检验员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后,应将其登记于巡回检验记 录表中;总装部制程检验员如发现不合格品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分 析改善来料问题通知进料检验员或相关自制件生产部门,属装配问 题通知生产车间改善;自制件生产部门制程检验员巡检过程中抽检 发现不合格品超过允收标准时应及时通知车间改善;对于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管理 目的:对不合格品加以识别、区隔、风险评估、重新处理,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流入客户手中。为对品质异常能及时反应及处理、预防、消除异常原因,以维持品质系统正常运作。 范围:针对来料、在制品、出货等各个阶段的不合格品。 定义: 不合格品(Nonconformity):超出接收标准,不满足要求的产品。 返工(Rework):由原加工流程对不合格品重新加工使产品符合需求规格。 修理(Repair):增加加工流程以对不合格品加以修复,使其符合需求规格。 挑选(Sorting):对不合格品加以挑选,以区别等级。 报废:无法作挑选处理并不可能进行重工或修复的不良品及维修成本高于制作成本之不良品。 批退(Reject):品管单位检验材料、半成品、成品等有品质异常不满足需求状况时,将检验品整批退还供应商或制造单位,并要求处理的情形。

特采:于进料、生产过程或最终成品发现的不合格品,因客户、生产需求急迫,客户或销售部代表客户同意授权,或投入后不影响产品功能、构造机能、特殊外观要求及应用功能性,不造成人身安全,可满足最终客户使用品质的不合格品做特殊接收的状态,等同让步接收。 降级、降档:因产品检验不符合定义标准要求,而采用更低标准确认接收、降级处理的状况。 各部门职责 定义不合格品的区分、隔离及标示方式;•评估定义不合格品的挑选方式及标准; •品质异常发生时,不合格品紧急处理方式要求; 二. 生产部 负责对生产过程不合格品区隔作业及相应的标识。 执行对品质异常发生时不合格品的应急处理要求; 按照工艺及质量提供的方案执行不合格品品的返工、修理、挑选等作业 负责生产原因造成品质异常之分析与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