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检查方法
1.造影前详细询问受检查者有无过敏史,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支气管哮喘
及肝、肾疾病等,有明显过敏体质、严重的全身疾病者应禁忌或慎做造影。
2.登记患者一般情况,并用美多丽进行双眼充分散瞳。
3.先抽取1%荧光素钠5m1,静脉注射,观察20分钟有无过敏反应。
4.如患者过敏试验无不适,可让其坐至眼底照相机前,调整适当位置,固定好
头部。
5.选择好肘前静脉进行穿刺。
荧光素注入前,先拍摄双眼的彩色眼底像。
然后
对准主拍眼,转换成蓝色激发滤光片,拍摄l张对照片。
然后由助手在4~5秒内经患者肘前静脉快速注入10%荧光素钠5m1或20%荧光素钠3ml,开始注射时即计时。
6.在前30秒内每秒拍摄1~2张,30秒后至1分钟,可每秒拍摄1张。
然后应
连续拍摄对侧眼数张,一般拍摄7~9个视野。
7.注意事项
a)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过性恶心,甚至呕吐,可嘱患者作张口深呼吸,多数
能继续进行拍摄。
b)个别紧张患者发生晕厥,甚至休克时,应立即停止拍摄,扶患者平卧并
进行抢救。
因此,对于体质较差或全身性疾病情况不稳定患者应暂不做
此项检查。
c)建议:血压高于160/95mmHg以上;非稳定期心脏病,严重肾功能不
全;血糖大于9.0mmol/d1等患者应慎重进行此项检查。
d)被检查者宜先行过敏试验。
e)造影室应常规准备抢救设备及药品。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技术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3个 。见 图 1 图 2。 、
3 讨 论
图 1 墨 渍 样 渗 漏
现在 F A 已作 为 C C病 人 的一 项 常 规 检 查 。 F S 通过 F A 的研 究 发 现 , S F C C的 基 本 损 害 在 视 网膜 色素 上皮 , 为某些 原 因导致色 素上皮 的损害 , 认 使色 素上 皮的 闭封 小带 分 离 , 络膜 的 渗 液通 过 色素 上 脉 皮 进入 神经上 皮 下 。F A 显 示“ F 中浆 ” 主要 是 R E P 细胞失 代 偿 , 现 为 R E连 续 性 的 中 断 , 出 现 表 P 故 RP E渗 漏 染 料 , 是 RP 的连 接 复合 体 即屏 障 功 这 E 能 破 坏 的 结 果 , 这 不 是 R E 细 胞 坏 死 。 由 于 但 P R E细胞 屏 障功 能破 坏 和 R E细胞 输送 离子 泵 功 P P 能 的异常 , 造成 视 网膜下积 液 , 成黄 斑 区盘状 视 网 形 膜脱离 。后极部广泛 的 R E的改变和特征性 的 R E P P 轨迹 , 是痊 愈的陈 旧性 中心性浆液性 脉络膜视 网膜病 变的特点 。如果临床上检查有 黄斑 区视 网膜脱离 , 但 是在荧 光造影时却未见 明显 的荧 光素渗 漏 , 表 明病 这
Qig a e 2 1 , l4 . n d o M dJ, 0 0 Vo 2 No 4
d i1 . 9 9 jis . 0 65 7 . O 0 0 . 4 o : 0 3 6 /.sn 1 0 — 5 1 2 1 . 4 0 9
眼底 荧 光 素血 管 造 影 检查 技 术 在 中心性 浆 液 性 脉 络 膜 视 网膜 病 变 中 的应 用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知情同意书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地址
联系电话门诊号住院号
疾病名称
有下述严重疾病者禁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1.过敏性体质,哮喘,划痕症阳性,支气管炎
2.肝、肾功能不良尿蛋白+,肾水肿
3.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
4.关节炎疾病。
5.脑血管疾病,腔隙性脑梗,脑血管意外
6.血糖小于10mmol/L
7.血压小于155/90mmHg
8.发热,咳嗽,感冒史。
另要求1.患者无需禁食。
2.检查时要求家属陪同。
检查:视力:右左,眼部检查情况:
临床诊断:
患者如对上述情况不理解的,可向医生咨询。
在您充分理解以后,您可以自主决定是否接受检查、治疗。
请在本文书上写明意见并签名。
患者选择意见:
复旦大学附属第五人民医院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前需了解以下情况:
1.患者眼部前房深浅度。
2.患者有否过敏体质(包括过敏性鼻炎,划痕症阳性,哮喘,支气管炎等)
3.肝,肾功能不良
尿蛋白+,肾水肿等
4.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
5.脑血管疾病,腔梗,脑血管意外
6.空腹血糖:小于10 mmol/L
7.血压小于155/90mmHg
8.发热,咳嗽,感冒等。
眼底血管造影操作流程

眼底血管造影操作流程
眼底血管造影是一种用于检查眼底血管病变的技术,其操作流程如下:
1. 准备工作:在进行眼底血管造影前,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确保患者没有过敏反应。
然后,医生会要求患者进行眼部检查,包括视力测试、眼压测试和眼底检查等,以确定是否存在眼底病变。
2. 注射造影剂:在进行眼底血管造影时,医生会将一种特殊的造影剂注射到患者的肘部静脉中,这个过程需要患者的配合,医生会告知患者如何进行注射,并要求患者不要紧张。
3. 观察血管变化:在注射造影剂后,医生会使用特殊的仪器观察患者的眼底血管变化。
这个过程需要患者保持安静,不要移动头部。
4. 拍摄照片:在观察到眼底血管的变化后,医生会拍摄照片,这些照片可以清晰地显示出眼底血管的情况。
5. 分析结果:医生会根据拍摄的照片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存在眼底病变以及其他可能的眼部问题。
6. 给出诊断:根据分析结果,医生会给患者做出诊断,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眼底血管造影时,患者需要保持安静并听从医生的指导。
同时,由于造影剂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因此医生会在操作前询问患者的过敏史。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也会密切关注患者
的反应情况,如果发生过敏反应或其他意外情况,医生会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
ffa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检查法

ffa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检查法
ffa荧光素血管造影术(Fluorescein Angiography,简称FFA)是一种通过注射荧光素染料来观察眼底血管情况的检查方法。
该技
术利用荧光素染料在血管中的流动,通过特殊的成像设备观察眼底
血管的情况,从而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
FFA检查通常用于观察视网膜血管病变、黄斑变性、糖尿病视
网膜病变、脉络膜炎等眼部疾病。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会先在患者
的静脉内注射荧光素染料,然后使用专业的成像设备进行连续拍摄,观察染料在眼底血管中的流动情况,并记录下血管的形态和功能状态。
通过FFA检查,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眼底血管的异常情况,
包括血管渗漏、新生血管形成、血管堵塞等病变,从而为疾病的诊
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FFA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
效果,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FFA检查需要专业的设备和经验丰富的医生进
行操作,患者在接受检查前需要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和病史,以
确保安全进行检查。
另外,由于荧光素染料的使用,部分患者在检
查后可能会出现暂时的视觉模糊或色觉异常,但通常会在数小时内
自行消失。
总的来说,FFA荧光素血管造影术是一种重要的眼部检查方法,对于眼部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在接受检查时
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护理

11 评估患者 .
造 影前 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 的 ,应从
度过快 、 患者精神 紧张 、 空腹 等有 关系 , 一般发生在静脉推注造
影剂后的 1 i n内。在这种情况下 , m 应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 , 叮嘱患者张 口深呼吸、 喝少量温开水 以缓解不适症状 中度不 。 良反 应 : 在造影 过程 中患者会 出现 一过性心慌 , 皮肤 瘙痒及皮
造影结束后 的护理也是极其重要 的。 检查结束后应扶患者 到休息室休息 , 持续观察 1 , 如有不适 , 即遵 医嘱予以处理 , h 立 确保不适症状消失 之后才允许患者离开医院。由医护人员交代
有关 注意事项 , 如告知患者应该避 免强光刺激 , 该适 当饮水 应
心理调适 , 以缓解其恐惧 心理 , 让患者保持 良好的身心状态 。 检
3 造 影 后 护 理
1 心理护理 良好 的心理状态 是检查顺利进行 的重要 . 2 保 障。由于患者对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 了解甚少 , 没有充 分体
会 检查 的意义 , 加之对检查 暗室环境 的不适 应 , 大多有心理 负
担 。因此造影前应有 针对性地 为患者讲解该项 检查 的相关 知 识 , 采取一些措施对患者 进行适 当的心理辅导 , 并 给予相应 的
1 造 影 前 护 理
发生 ,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 从而得到高质量 的拍摄 图像 , 为眼底
疾病的诊 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不 良反应 护理 。在造影过程 中, 由于荧光素钠注射时的局
部性刺激 、 患者 的恐惧心 理、 强光 刺激等 , 机体警觉性 提高 , 增
加 了反应易感性 , 伴随 出现 了一些不 同程度 的不 良反应 。轻度 不 良反应 : 患者 出现 恶心 、 呕吐、 喷嚏等症状 , 打 与药物 注射速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诊疗常规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诊疗常规
(一)检查前准备:
1.详细询问病史,以排除心、肝、肾及药物过敏史等。
并向病人解释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解除思想顾虑,取得配合。
2.1—5%新福林充分散瞳。
3.检查前半小时口服胃复安10毫克,防止恶心。
4.先用钻蓝色滤片(475OA)之检眼镜观察眼底情况,注意有无假荧光,以便正确区别真假荧光。
(二)检查方法:
1.于肘前静脉内缓慢注入稀释的荧光素钠(10%荧光素钠0.5m1加氯化钠注射液4-5m1)5m1,约3~5分钟无反应则可快速注入10%荧光素钠液5m1(3—5秒注完),同时记时及观察眼底。
2.记录荧光素钠在眼底血管内显影及消失时间,观察眼底病变处有无渗漏及其它情况。
3.如拟用眼底摄影,注射荧光素前,检查者先调好目镜,扭动调节旋钮,将眼底影像调节清楚,以便拍摄。
4.如拟作眼底激光治疗,注射前先调整好激光治疗机之能量,如有渗漏,立即治疗。
(三)注意事项:
1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者及一般药物过敏史者,忌用本
法检查。
2.准备好急救药品及氧气,如有过敏反应等,立即处理。
眼底血管造影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图

眼底血管造影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图眼底血管造影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是一种常用于评估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病变的检查方法。
通过注射荧光素及其衍生物,结合显微镜观察,可以清晰地显示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血管系统。
眼底血管造影在眼科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眼底血管造影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眼底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
30多年来,随着影像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升级,眼底血管造影已成为临床眼科的重要工具。
它能够检测和评估各种眼部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部疾病和视网膜血管阻塞等。
眼底血管造影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注入荧光素,在特定的波长下观察到荧光素在视网膜血管中的流动情况,进而判断血管的通畅性和异常情况。
目前,眼底血管造影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技术进展。
首先,数字眼底相机和高分辨率成像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眼底血管造影图像的质量显著提高。
传统的眼底血管造影图像分辨率相对较低,难以准确评估微血管和细微血管分支的情况,而现代高分辨率技术可以提供清晰的图像,更准确地显示血管细节。
同时,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分析软件越来越成熟。
通过这些软件,医生可以辅助分析眼底血管造影图像,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例如,可以自动检测血管病变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特征,以及评估血管的通畅性。
自动化分析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并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
未来,眼底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还将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眼底血管造影图像的质量和解析度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随着光学成像和传感器技术的进步,未来可能会出现更高分辨率的眼底相机,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和显示细节。
其次,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在眼底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也日益普及。
这些技术可以自动识别和分析眼底图像,在初步阶段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和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