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
眼底荧光素钠造影操作流程

眼底荧光素钠造影操作流程英文回答:Fluorescein sodium angiography, also known a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A), is a diagnostic procedure used to examine the blood flow in the retina and choroid of the eye. It involves the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a fluorescent dye called fluorescein sodium, which then circulates through the blood vessels in the eye. The dye emits a greenish-yellow fluorescence when exposed to blue light, allowing the ophthalmologist to visualize the blood vessels and identify abnormalities or diseases.The procedure begins with the patient's eyes being dilated using eye drops. This helps to widen the pupils and allows for better visualization of the retina. Next, the patient is positioned in front of a fundus camera, which is equipped with a specialized filter that emits blue light. The camera captures images of the retina as the dye circulates through the blood vessels.Before the injection, the ophthalmologist cleans the patient's arm and inserts a small needle into a vein. A syringe containing the fluorescein sodium dye is then attached to the needle, and the dye is slowly injected into the bloodstream. As the dye travels through the blood vessels in the eye, the ophthalmologist takes a series of photographs using the fundus camera. These photographs capture the dye as it passes through the retinal and choroidal blood vessels, highlighting any abnormalities or areas of leakage.During the procedure, the patient may experience a warm sensation or a metallic taste in the mouth as the dye is injected. Some individuals may also have an allergic reaction to the dye, although this is rare.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ophthalmologist to monitor the patient closely for any adverse reactions.After the procedure, the patient's eyes may appear yellowish for a short period of time due to the presence of the dye. This discoloration will gradually fade as the dyeis eliminated from the body through urine. The patient is usually advised to drink plenty of fluids to help flush out the dye more quickly.In summary, the procedure for fluorescein sodium angiography involves dilating the eyes, injecting the fluorescent dye into the bloodstream, and capturing images of the dye as it circulates through the blood vessels in the eye. It is a valuable tool for diagnosing and monitoring various eye conditions, such as diabetic retinopathy, macular degeneration, and retinal vein occlusion.中文回答:眼底荧光素钠造影,也被称为荧光素钠造影(FA),是一种用于检查眼睛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流的诊断过程。
四碘萤光素钠盐用途

四碘萤光素钠盐用途
四碘荧光素钠盐是一种黄色结晶性粉末,通常用作诊断药物。
在医学领域,四碘荧光素钠盐有多种用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眼底血管造影:四碘荧光素钠盐常用于眼科检查中,尤其是在进行眼底血管造影时。
通过静脉注射,医生可以观察眼底血管的状况,检测新生血管、渗漏、血管阻塞等病变。
2. 角膜损伤评估:在眼科手术或治疗某些眼疾时,医生可能会使用四碘荧光素钠盐来评估角膜上皮细胞的完整性。
受损的角膜会让荧光素着色,从而帮助医生确定损伤的程度和位置。
3. 循环时间测定:四碘荧光素钠盐可以作为示踪剂,用于测量血液从臂静脉到视网膜的时间,这有助于评估心脏输出功能和血液循环状况。
4. 黄斑区疾病诊断:利用荧光素钠盐对黄斑区的染色特性,可以帮助医生诊断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等黄斑区的疾病。
5. 皮肤透皮研究:在皮肤科研究中,四碘荧光素钠盐有时也被用于研究皮肤的渗透性,以评价局部用药的吸收情况。
6. 其他临床应用:除了上述用途外,四碘荧光素钠盐还可用于泌尿系统的诊
断,如评估肾脏功能和尿液流动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四碘荧光素钠盐的使用需遵循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并在适当的医疗环境下进行,因为其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或其他副作用。
在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剂量,并监测患者的反应,以确保安全有效。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相关知识

③ 视网膜动静脉期:动脉充盈之后和微静脉充盈之前
为毛细血管期,或称动静脉期(15-30”)
④ 视网膜静脉期:从静脉任何一支血管出现层流至
静脉荧光消失(30-60”)
⑤ 晚期:注射5’后,主干血管内荧光明显减弱或消失,
视盘边缘残留荧光,背景荧光中,可见视网膜脉络 膜血管荧光虚空影
静 脉 期
1 1. 网膜静脉层流
3
1
2. 脉络膜完全充盈
2
2 3. 视盘缘巩膜染色 4. 排空的脉络膜血管
4
视网膜循环分期-Hayreh分5期
① 视网膜动脉前期:(9-10”) ② 视网膜动脉期:动脉开始充盈到静脉充盈之前
(10-15”)
③ 视网膜动静脉期:动脉充盈之后和微静脉充盈之前
为毛细血管期,或称动静脉期(15-30”)
③ 视网膜动静脉期:动脉充盈之后和微静脉充
盈之前为毛细血管期,或称动静脉期(1530”)
④ 视网膜静脉期:从静脉任何一支血管出现层
流至静脉荧光消失(30-60”)
⑤ 晚期:注射5’后,主干血管内荧光明显减弱
或消失,视盘边缘残留荧光,背景荧光中, 可见视网膜脉络膜血管荧光虚空影
动 脉 期
2
1. 睫状视网膜动脉
视网膜循环分期-Hayreh分5期
① 视网膜动脉前期:(9-10”) ② 视网膜动脉期:动脉开始充盈到静脉充盈之前
(10-15”)
③ 视网膜动静脉期:动脉充盈之后和微静脉充盈之前
为毛细血管期,或称动静脉期(15-30”)
④ 视网膜静脉期:从静脉任何一支血管出现层流至
静脉荧光消失(30-60”)
⑤ 晚期:注射5’后,主干血管内荧光明显减弱或消失,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范文

荧光信号可以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设备检测到, 从而显示血管的形态和功能。
血管造影的原理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一 种通过注射荧光染料, 使血管在荧光显微镜下 显影的技术。
01
荧光染料可以标记血管 内的红细胞,使血管在 荧光显微镜下呈现红色。
等
视网膜静脉阻塞: 如视网膜中央静脉 阻塞、视网膜分支
静脉阻塞等
玻璃体病变:如玻 璃体浑浊、玻璃体
后脱离等
禁忌症
严重过敏反应: 对造影剂过敏者 禁用
严重心肺功能不 全:可能导致呼 吸困难、心律失 常等
严重肝肾功能不 全:可能导致造 影剂在体内蓄积, 加重病情
妊娠期:可能 导致胎儿畸形 或流产
哺乳期:可能导 致造影剂通过乳 汁进入婴儿体内, 影响婴儿健康
03
02
荧光染料通过血液循环 到达眼底血管,使血管 在荧光显微镜下清晰可 见。
04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以 清晰地显示眼底血管的 形态、结构、血流速度 和血流方向等信息。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应用
诊断视网膜病变: 如糖尿病视网膜 病变、高血压视
网膜病变等
诊断黄斑病变: 如老年性黄斑变 性、黄斑水肿等
诊断视网膜血管 病变:如视网膜 静脉阻塞、视网
疗效果
07
视网膜肿瘤:评 估病变程度和治
疗效果
08
09
10
视网膜血管炎: 评估病变程度和
治疗效果
视网膜色素变性: 评估病变程度和
治疗效果
视网膜遗传性疾 病:评估病变程
度和治疗效果
设备更新和优化
设备更新:随着科技的发展,眼底荧光血管 造影设备不断更新,提高了成像质量和速度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操作步骤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操作步骤眼睛是我们主要的感觉器官,因此保护眼睛非常重要。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一种检查眼睛的方法,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有心、肝、肾疾病或眼部屈光间质混浊者不宜进行造影。
2.在进行造影前,需要详细了解病史,包括过敏史和全身及眼部情况。
如果患有青光眼,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查。
3.在造影前30至60分钟开始散瞳,使瞳孔直径能达到8mm为宜。
瞳孔太小会导致眼底周边图像拍摄不全。
同时,需要给患者服用抗过敏药和止吐剂。
4.在进行造影前,需要向患者进行医嘱,让其充分了解造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并保持镇静合作。
5.在准备荧光素钠溶液时,需要将照影机准备妥当,患者取坐位并固定头部位置。
6.在进行注射荧光素钠之前,需要先进行眼底普通照相及加用激发滤光片和栅滤光片的对比照相。
7.在进行注射荧光素钠时,需要先进行静脉穿刺,并缓慢注入荧光素钠稀释液。
待10min、15min后如无反应,再进行注射荧光素钠,并同时启动计时,约5秒后开始拍照。
8.在进行造影后,需要告知患者在24小时内尿液呈黄绿色,是为排出的药液,不必恐惧,可多喝水以利排药。
为了保证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安全性,必须在暗室进行。
为了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必须备有必要的急救药品和器械,如肾上腺素、氨茶碱、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血压计、听诊器、氧气筒、开口器、轻便手持复苏器、静脉输液器等。
如果需要,这些药品和器械可以立即使用。
如果需要进行眼底激光治疗,必须先调整好激光治疗机。
这可以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因此,在进行注射之前,必须进行这项操作。
眼睛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器官,因此我们必须好好保护它们。
如果您的眼睛出现疾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眼睛的状况。
在本文中,我们详细介绍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操作步骤,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荧光素钠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观察

荧光素钠注射时可能引起注射部位疼痛,而吲哚菁绿注射时疼痛相 对较少。
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管系统反应
吲哚菁绿注射后可能出现心血管系统反应,如心悸、血压下降等, 而荧光素钠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反应较少见。
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01
荧光素钠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 低,多数反应程度较轻,如轻微 的皮疹、恶心等。严重的不良反 应较为罕见。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不良反 应机制
为了更好地理解荧光素钠和 吲哚菁绿的不良反应,未来 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其药理 机制、药代动力学以及与机 体相互作用的细节,为临床 安全用药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
个体化用药策略
针对个体差异对不良反应的 影响,可以开展个体化用药 策略的研究。通过基因检测 、代谢组学等手段,预测患 者对药物的反应,从而实现 个体化用药,降低不良反应 的风险。
指导临床用药
观察不良反应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药物耐受性和过敏史,为医生提供用药参考,避免或减少 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高诊疗质量
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可以为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宝贵的临床数据,有助于优化诊疗方案,提 高眼底血管造影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这些数据也有助于推动相关药物的研发和改进 ,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诊疗方法。
02
荧光素钠不良反应观察
常见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荧光素钠可能引起的过敏反应包 括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呼 吸急促等。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
导致过敏性休克。
胃肠道反应
部分患者在接受荧光素钠造影后可 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 不适。
注射部位反应
荧光素钠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疼痛、 红肿、硬结等症状。
特殊不良反应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报告提纲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报告一、基础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是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的常用检查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某种能够发出荧光的物质(如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被检者静脉内,循环至眼底血管中,受蓝光的激发而产生黄绿色荧光;利用配有特殊滤光片的眼底照相机,观察并及时拍摄眼底血循环的动态过程。
此项检查能在活体眼中反映出视网膜大血管至毛细血管水平的生理与病理情况,对眼底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光凝治疗及预测视力预后等方面,帮助极大。
(一)基础屏障(barrier)1.血-视网膜内屏障(简称内屏障):指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为紧密联结,不渗漏荧光素;2.血-视网膜外屏障(简称外屏障):指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之间由于有紧密的闭锁小带,大的脉络膜动、静脉也没有明显的渗漏。
脉络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有"孔窗"(fenestration),故荧光素能渗至血管外组织及Bruch's膜的胶原层间。
但由于外屏障的作用,使染料不能进入视网膜内;3.视神经乳头组织内的正常毛细血管不渗漏荧光,在荧光血管造影过程中,通过周围脉络膜毛细血管渗漏的荧光,可使视乳头边缘结缔组织着染。
(二)造影剂1.静脉注射荧光素钠静脉注射剂量,按体重计算为10~20mg/kg。
一般成人用20%的荧光素钠(国产,现已少用或不用)3ml~5ml于4~5秒钟注射完毕;10%荧光素钠(进口制剂,立摄得,Alcon)5ml于4~5秒钟注射完毕。
2.口服儿童或不能静脉注射的成人,可口服荧光素钠,剂量为25~30mg/kg。
一般于口服5分钟后才在眼底出现荧光, 故不适于拍摄荧光血管造影早期像;但可拍摄5分钟后甚至1小时的荧光造影像。
口服液可配成2%的水溶液或氯化钠溶液。
(三)安全性(副作用)1.荧光素钠是无毒染料,只要制剂纯净,一般患者均可耐受,不发生毒性反应;2.少数偶觉恶心,嘱其张口呼吸,仍可继续拍片;3.个别年轻患者心情紧张,迷走神经反射有呕吐或晕厥,应立即停止造影,嘱其平卧;4.特殊患者需请内科会诊,协同紧急处理;5.荧光素钠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或不用。
眼底血管造影技术操作规范

眼底血管造影技术操作规范第一节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适应证】1.辅助眼底病的诊断。
2.为某些眼底病的分期分型提供依据。
3.有助于了解某些眼底病的病情程度。
4.判断眼底病治疗的效果。
【禁忌证】1.严重心血管和肝、肾功能损害者。
2.对注射用荧光素钠过敏者。
3.有过敏体质或有严重过敏家族史者。
4.有不宜散大瞳孔疾病者。
5.全身情况不允许取坐位接受检查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向受检者介绍造影的要点和可能的并发症,征得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2.充分散大瞳孔。
3.荧光素过敏试验。
(1)一般采用皮肤试验法:在前臂腕部内侧皮肤消毒后划痕至皮肤少许出血,然后滴上未经稀释的荧光素钠液,观察15min,如出现局部发红、水肿隆起等皮肤反应,视为阳性。
(2)稀释荧光素钠静脉注射法:将已经抽吸完了的荧光素钠的空安瓶注入14m1生理盐水,将此微带黄绿色的液体抽吸人注射器中,由静脉缓缓注人带有极少量荧光素钠的lOml黄绿色液体,仔细观察患者有无过敏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注射,取消造影。
4.配制准备注人静脉内的荧光素钠,剂量为10-20mg/kg。
一般成人用20%荧光素钠3-5ml,用4-5s注射完毕。
儿童或不宜静脉注射的成人,可口服含2写荧光素钠的水溶液或抓化钠溶液,剂量为25- 30mg/kg,只适于照晚期眼底像。
5.请受检者坐在眼底照相机前,固定头部、调整焦点。
首先拍摄彩色眼底照片及无赤光眼底照片以及未注射荧光素前的对比照片。
6.将受检者上臂置于小桌上,常规消毒后,进行静脉穿刺。
7.将已配制好的荧光素钠于5s内快速注入静脉内。
8.在开始注人荧光素钠的同时,开动照相机的计时器,记录造影时间。
9.荧光素钠注入静脉6-7s后,开始拍摄眼底照片。
在头30s内,每秒拍摄1-2张照片,以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和静脉的显影时间,然后间断拍摄,但最后应当拍摄15-30min 的眼底后期像。
10.标准的眼底像片应按顺序拍摄,尽量包括全部眼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ml荧光素钠加氯化钠注射用水至5 ml,自肘部静脉注射,5 min后观察,若无不良反应将整支药液快速静脉推入。
轻度:仅有一过性的反应,如恶心、呕吐、打喷嚏及皮肤发红等,不需处理即可恢复,无任何后遗症。
中度:为一过性的反应,患者出现一过性心慌、皮肤瘙痒及荨麻疹、唇舌感觉异常、哮喘,需要给予处理,但不危及生命也不留后遗症。
重度:副作用持续时间长,可危及生命,需要及时处理,如支气管痉挛、喘息、呼吸困难,可发生意识丧失、心跳停止。
受检者在注射造影剂后有一过性收缩压升高,升高(1.2±0.6)kPa,脉搏一过性轻度增快,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的患者给予肌注维生素B 及地塞米松、口服安定处理后上述不适消失。
有皮肤瘙痒、打喷嚏、皮疹、咽痒、咳嗽、唇麻的患者用异丙嗪及地塞米松肌注,症状减轻。
荧光素钠作为一种染料,进人体内不参与机体代谢分解,毒性极小,绝大多数病人在整个造影过程中没有不适的感觉。
据统计,FFA的副反应发生率为1%一15%。
该药主要损害肾脏,其次为肝脏和心脏,但一般用量无损害,其过敏反应主要为皮肤瘙痒、呕吐、恶心。
对于特异质患者可能出现呼吸道阻塞、声音嘶哑、急性肺水肿、血压升高、昏迷休克、心跳和呼吸停止甚至死亡等严重反应。
荧光素钠进入体内不被人体吸收,不参与机体代谢,毒性微小,人体对其有很好的耐受性。
机体对荧光素钠的反应究竟是否为过敏反应尚
无定论。
要求:无严重肝肾疾患,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求将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
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完毕后,由于20%荧光素钠造影剂的应用,患者常表现为皮肤黏膜黄染,小便呈黄绿色,让患者多饮水,通常24h可完全排除体外。
患者5~10h内由于瞳孔散大,常感觉视物不清,畏光,此时,应让患者加强自身保护,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荧光素钠的分子式是C20H10O5Na2。
静脉常用浓度为10%~20%,承受最大剂量1 g,相当于15—20 mg/kg。
临床常用10%5ml或20% 3 ml静脉注射。
荧光素钠进入血液后6o%与白蛋白结合,荧光度低。
主要是游离荧光素钠受激发后发出强荧光。
荧光素钠不被人体吸收,可通过肝肾代谢于24 h 内排出体外。
轻度反应:恶心呕吐,喷嚏,瘙痒等;
中度反应:荨麻疹,晕厥,血栓性静脉炎,发热,局部组织坏死等,必要需药物治疗;
重度反应:可累及心脏、呼吸、神经系统,甚至导致死亡,要积极治疗。
临床上最常见的荧光素钠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
是恶心、呕吐、晕厥、休克等。
其中恶心、呕吐最常见,多在注射荧光素30 s后发生,应暂停检查,嘱患者放松,张口呼吸,休息片刻一般症状自行缓解,不需治疗。
少数病人出现皮肤发痒,皮疹不缓解或持续加重,则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 mg;发生晕厥要注意血压、心率的测定,让患者平躺,必要时吸氧;对重度反应经初步处理后不缓解,要立即送急诊室,请急诊医生和监护室医生帮助处理。
询问有无过敏史、哮喘史和其他过敏性疾病,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及孕妇禁用,血糖超过15mmol/l待降至正常后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