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眼底照相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眼底血管造影教学

眼底血管造影教学眼底血管造影【教学要求】1.掌握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根本原理、常见的正常与异常荧光征象;2.熟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应用;3.了解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的根本原理和临床运用。
【内容】概述一、眼底血管造影是将造影剂从肘静脉注入,利用眼底照相机和特定的滤光片,拍摄眼底血管及其灌注过程的一种检查方法。
二、分类:分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fluorecence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两种。
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以荧光素钠为造影剂,主要反映视网膜血管的情况,凡使眼底组织的内外屏障功功能受损的眼病均为FFA的适应证。
2.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以吲哚青绿为造影剂,反映脉络膜血管的情况,有助于发现脉络膜新生血管、渗漏等情况。
使用红外线作为激发光,可穿透视网膜色素上皮、较厚的出血和渗出物,清晰地显示脉络膜的血液循环状况,对于发现脉络膜或视网膜新生血管膜有其独特之处。
临床主要用于老年性黄斑变性、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脉络膜肿瘤、多种脉络膜炎等病变的检查与诊断。
1 目前临床运用较广的是FFA。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眼科检查技术,被称为20世纪眼科界对于视网膜循环形态研究的两大突破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该项技术日趋完善。
FFA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可以动态地观察眼底血液循环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第一节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根本原理和方法一、根本原理用荧光素钠为造影剂;在蓝色光波的激发;荧光素发出黄绿色荧光;提高视网膜血管的可见度和清晰度,得以了解情况视网膜血管的细微结构和微循环的变化、以及视网膜血管的病理生理改变。
〔一〕荧光素的根本性质1.荧光素在吸收一定波长的激发光〔490nm蓝色〕后,那么发出一定波长的荧光〔520nm的绿色〕——选择滤光片的依据。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相关知识

③ 视网膜动静脉期:动脉充盈之后和微静脉充盈之前
为毛细血管期,或称动静脉期(15-30”)
④ 视网膜静脉期:从静脉任何一支血管出现层流至
静脉荧光消失(30-60”)
⑤ 晚期:注射5’后,主干血管内荧光明显减弱或消失,
视盘边缘残留荧光,背景荧光中,可见视网膜脉络 膜血管荧光虚空影
静 脉 期
1 1. 网膜静脉层流
3
1
2. 脉络膜完全充盈
2
2 3. 视盘缘巩膜染色 4. 排空的脉络膜血管
4
视网膜循环分期-Hayreh分5期
① 视网膜动脉前期:(9-10”) ② 视网膜动脉期:动脉开始充盈到静脉充盈之前
(10-15”)
③ 视网膜动静脉期:动脉充盈之后和微静脉充盈之前
为毛细血管期,或称动静脉期(15-30”)
③ 视网膜动静脉期:动脉充盈之后和微静脉充
盈之前为毛细血管期,或称动静脉期(1530”)
④ 视网膜静脉期:从静脉任何一支血管出现层
流至静脉荧光消失(30-60”)
⑤ 晚期:注射5’后,主干血管内荧光明显减弱
或消失,视盘边缘残留荧光,背景荧光中, 可见视网膜脉络膜血管荧光虚空影
动 脉 期
2
1. 睫状视网膜动脉
视网膜循环分期-Hayreh分5期
① 视网膜动脉前期:(9-10”) ② 视网膜动脉期:动脉开始充盈到静脉充盈之前
(10-15”)
③ 视网膜动静脉期:动脉充盈之后和微静脉充盈之前
为毛细血管期,或称动静脉期(15-30”)
④ 视网膜静脉期:从静脉任何一支血管出现层流至
静脉荧光消失(30-60”)
⑤ 晚期:注射5’后,主干血管内荧光明显减弱或消失,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课件

13
肘前静脉→右心→左心 →主动脉→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眼动脉→视 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 短动脉/。。。
八、荧光血管造影正常过程
✓ 视网膜动脉前期或脉络膜循环期 ✓ 视网膜动脉期 ✓ 视网膜动静脉期 ✓ 视网膜静脉期 ✓ 晚期或后期
15
1.脉络膜期(动脉前期)
✓ 视网膜中央动脉尚未 充盈前的阶段;
✓ 地图样斑块; ✓ 视乳头也出现朦胧荧
光。 ✓ 睫状视网膜动脉存在,
此时会显影。 ✓ 比CRVO提前0.5-1秒 ✓ 3-5秒,>5秒异常
16
睫状视网膜动脉/视乳头朦胧荧光影
视网膜循环分期
动脉期
动静脉期
视网膜动脉完全循环时间1-2秒,>2秒
4
四、 禁忌症
收缩压>180mmHg 舒张压>110mmHg 空腹血糖>10mmol/L 心肝肾功能不全 有哮喘病史 有严重的过敏史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等严禁散瞳者 空腹
5
五、药物体内过程
✓ 分布
60%—80%的荧光素钠在血液中与血 浆蛋白(白蛋白)结合,不能发出荧光; 20%游离在血中,可被蓝光激发出荧光。
静脉期
后期
视网膜动脉充盈-静脉完全充盈 8-12秒,>15秒
19
黄斑拱环/黄斑无血管区(FAZ)
常见异常荧光及其临床应用.21Fra bibliotek底组织的屏障功能
1.视网膜内屏障
血管内皮细胞连接紧密→蛋白质、荧光素不能 通过血管壁
2.视网膜外屏障
色素上皮紧密连接复合体→阻止脉络膜荧光素 向视网膜内渗流
激光诱导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

激光诱导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可见于老年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外伤、肿瘤、血管样条纹症等多种疾病,且多位于黄斑区,甚至在中心凹下,严重影响视力,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且易复发,因此探索CNV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手段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而制作出适宜的CNV动物模型是CNV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的主要途径,本研究拟寻找客观可靠的方法对激光诱导的兔眼CNV是否形成进行鉴定。
1材料和方法1.1动物:色素兔16只〔32只眼〕,体重2.0〜2.5kg,雌雄不限,由福建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前双眼前后段检查均正常。
每只兔随机取一侧眼为实验眼,另侧眼为对照眼。
1.2试剂:20%荧光素钠注射液〔广西梧州制药股份产品〕。
仪器:氫激光机〔德国Zeiss公司产品〕;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摄像机〔日本Canon公司产品〕;第三代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3德国Zeiss公司产品〕。
1.3激光造模色素兔经耳缘静脉注射2%戊巴比妥钠30mg-kg-l 麻醉,双眼滴用复方托毗卡胺滴眼液2-3次,充分散瞳后拍摄实验前眼底彩照,经激光间接检眼镜〔LIO〕用氫激光〔波长为514nm〕在兔视盘下视网膜区域内光凝20个点,激光功率为0.8W,光斑直径为200口m和曝光时间100ms,每两个激光点之间距离约为1〜1.5个光斑直径。
1.4检查方法1.4.1 OCT光凝后兔子分笼喂养,于光凝后1、2、3、4周分别从中随机取4只兔麻醉后散瞳,实验眼行视网膜光凝区水平和垂直线扫6条,扫描线长5.0mm,对照眼相应视网膜区比照检查。
1.4.2眼底彩照、FFA眼底照相后兔耳缘静脉内注射10%荧光素钠〔0.1ml-kg-l〕行FFA 检查。
1.4.3光镜兔检查完后,耳缘静脉内注入过量麻醉药致死,立即摘取眼球,去除眼前节及玻璃体,将后极部眼球壁光凝区剪成5mmx5mm大小,经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后连续切片〔4|jm厚〕,HE 染色后于光镜下观察。
实验动物眼底照相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背景荧光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视网膜循环分期
动脉前期:视网膜动脉出现荧光前。睫状后短动脉早0.5~1.5秒 动脉期:从动脉开始充盈到静脉开始充盈之前。1~2秒 静脉期:静脉开始充盈到全部充盈或开始衰减。 再循环期:首次视网膜循环后的再次循环。 后期:视网膜荧光完全消退,约在注射造影剂10~15分钟后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脉络膜血管
手持式眼底照相加+60D前置镜
新西兰兔眼底图谱
手持式眼底照相
动物眼底结构-狗
颞下支动静脉
Beagle犬眼底图谱
上支静脉 上支动脉
黄绿色透明毯层
鼻下支动脉 鼻下支静脉脉
深色素层
动物眼底结构-鼠
鼠:视盘位于视网膜中央,色淡红,无明显黄斑结构,视网膜 血管为全血管型,中央动脉与中央静脉相间排列。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三、眼底荧光造影所见的正常荧光形态
视网膜分层
• 内界膜
ILM
• 神经纤维层
NFL
• 神经节细胞层 GCL
• 内丛状层
IPL
• 内颗粒层
INL
• 外丛状层
OPL
• 外颗粒层
ONL
• 外界膜
OLM
• 感光细胞层
IS/OS
• 色素上皮层
RPE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眼底组织的屏障功能
血-视网膜屏障: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壁内周细胞组成屏障,其他血管 没有此屏蔽功能。 脉络膜—视网膜屏障:RPE间闭锁小带
巩膜荧光
荧光染料经静脉注射后2分钟到几小时,脉络膜毛细血管渗漏荧光素,使周围组织着 色,同时使巩膜着色,从视盘近视弧中见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的护理风险及防范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的护理风险及防范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是将造影剂从肘静脉快速注入,利用具有有特定滤光片的眼底照相机,持续拍摄眼底血管及其灌注的过程。
主要反映视网膜血管的情况,是常用、基本的眼底血管造影方法[1]。
能协助诊断眼底疾病。
眼底荧光造影是一种侵入性的操作检查,我们要认识该检查的风险和护理对策,协助医生把检查顺利完成,进而提高诊断水平及护理质量。
我科由专门的护士对病人进行检查前、中、后的全程护理。
我们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把检查风险降到最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2010年9月-2011年9月,眼科门诊完成FFA386例,758只眼;其男性265例、女性121例;其中黄斑病变122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疾病126例、视网中央膜静脉组塞64例、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疾病31例,其他43例。
1.2可能发生的风险(1)病人有基础疾病,因对造影检查很紧张,对长时注视前方不能承受,出现血压升高,造成检查中断。
(2)造影剂过敏, 轻者头晕、呕吐,重者甚至过敏性休克。
(3)检查体位不当,造成眼底拍摄图像模糊,不清晰。
(4) 因注射不当或胳膊移动,针尖穿破血管,造成造影剂渗漏。
(5)暗室中连续拍摄的闪光感,使病人出现暂时的视物模糊和眩晕感。
(6)仪器原因造成检查中断或解释不到位可引起病人不满或投诉。
(7)散瞳不充分,周边眼底暴露范围不好,影响诊断。
1.3 结果 386例FFA检查病人诊断正确率98.7%;无一例因配合不好,造成拍片不清晰;无一例穿刺失败;无一例因其他疾病的发作造成检查中断;无一例因解释沟通不好,发生投诉或不满意。
2 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2.1防范不宜造影的因素(1)询问有无禁忌症,如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闭角性青光眼等。
(2)检查前常规测血压、脉搏。
必要时进行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
(3)了解是否作过可能损伤角膜上皮的检查,如前房角镜、三棱镜、A超等。
实验动物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研究进展

实验动物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研究进展陈俊宏;李强;段俊国【摘要】As one of the essential diagnostic methods of fundus oculi diseases ,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ling fundus oculi disease of experimental animal and evaluating treatment effects of medicine in the research of experimental animals .This paper expounds several common FFA methods of experimentalanimal ,briefly cover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discusses reasonable way of FFA for experimental animals .%在实验动物研究中,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 )作为眼底疾病诊断必备的检测方法之一,对眼底病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药物治疗作用效果的评估有重要作用。
本文阐述几种常见的实验动物FFA方法,简述它们的优缺点,探讨合理的实验动物FFA方式。
【期刊名称】《中医眼耳鼻喉杂志》【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2页(P97-98)【关键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实验动物;研究进展【作者】陈俊宏;李强;段俊国【作者单位】610075,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610075,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610075,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是一项最常用的眼底病变诊断技术,已成熟地在临床上应用。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ppt课件

荧光素的性质(二)
• 在静脉注射后,经肝脏代谢以及由肾脏分 泌,可将皮肤和粘膜染成黄色,同时尿液 变黄,24-36小时后才能消退
• 吸收光在蓝光范围 (490nm) • 发射光在黄光范围 (530nm)
5 YOUR LOGO
血-视网膜内、外屏障的存在是 FFA应用的理论基础
荧光素钠的使用
• 静脉注射:10-20mg/kg,成人一般用20%的荧光素 钠3-5ml,快速静脉注射
• 口 服 : 用 于 儿 童 及 不 能 静 脉 注 射 的 成 人 , 2530mg/kg,配成2%的水溶液口服,约5分钟后在眼底 出现荧光。
12 YOUR LOGO
• 荧光素钠
静脉注射
13 YOUR LOGO
15 YOUR L 角度大,拍摄范围大,眼底像放大倍数小;角度
小,视野小,眼底像放大倍数大 • 应按顺序拍摄,尽量包括全部眼底。先后极部,
再周边部,每一照片有一定的重叠,有利于后期 的眼底拼图
16 YOUR LOGO
患者进行眼底照相的常用模式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1 YOUR LOGO
荧光血管造影简史
• 1882 – Ehrlich 将荧光素引入眼科学研究领域 • 1910年,Burke采用口服荧光素钠,首次见到视
网膜与脉络膜荧光 • 1930年,Kikai于动物静脉注射荧光素,采用特
殊滤光片观察到眼底血管荧光 • 1954年,Maumenee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同时观
• 出血区遮蔽荧光
36 YOUR LOGO
早期及晚期渗漏(CNV)
• 早期花边样高荧光 (classi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荧光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视网膜循环分期
动脉前期:视网膜动脉出现荧光前。睫状后短动脉早0.5~1.5秒 动脉期:从动脉开始充盈到静脉开始充盈之前。1~2秒 静脉期:静脉开始充盈到全部充盈或开始衰减。 再循环期:首次视网膜循环后的再次循环。 后期:视网膜荧光完全消退,约在注射造影剂10~15分钟后
视网膜静脉 视盘
视网膜动脉
BN大鼠眼底图谱
SD大鼠眼底图谱
视盘 视网膜静脉 视网膜动脉 脉络膜血管
A
眼底异常图片
A:视网膜色素紊乱、色素上皮萎缩紊乱 B:视网膜色素紊乱 C:黄斑中心凹颞侧见2个黄白色病灶,未见明显出血。
B
C
数据来源:昭衍(苏州)新药研究中心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食蟹猴眼底图谱
手持式眼底照相
动物眼底结构-猴
正常眼底图 A:神经纤维反光 B:豹纹状眼底 C:豹纹状眼底
A CB
数据来源数:据昭来衍源(:苏昭州衍)(新苏药州研)究新中药心研究中心
动物眼底结构-兔
兔:视盘位于上方,主要动静脉从视盘中央进入眼内分为内侧支和 鼻侧支,动脉位于表层,静脉位于深层,动静脉平行或彼此交叉。
视盘 视网膜动脉 视网膜静脉
脉络膜血管
手持式眼底照相加+60D前置镜
新西兰兔眼底图谱
手持式眼底照相
动物眼底结构-狗
颞下支动静脉
Beagle犬眼底图谱
上支静脉 上支动脉
黄绿色透明毯层
鼻下支动脉 鼻下支静脉脉
深色素层
动物眼底结构-鼠
鼠:视盘位于视网膜中央,色淡红,无明显黄斑结构,视网膜 血管为全血管型,中央动脉与中央静脉相间排列。
动 脉 层 流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静 脉 层 流
染料排空
静脉:周边充盈→全部充盈→周边排空→全部排空 动脉:中央充盈→全部充盈→中央排空→全部排空 染料可以再循环2-3次。五六分钟后荧光素均匀分布于周身所有血液 内,此时就见不到再循环了。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背景荧光与残余荧光 背景荧光:在动脉前期脉络膜毛细血管很快充盈并融合形成的弥漫性荧光, 是透过RPE层透见的脉络膜荧光。 残余荧光:荧光素可以弥散至巩膜组织,造影晚期视网膜和脉络膜荧光消退, 仍可看到视盘缘和颞侧弧形斑等处的荧光,称为残余荧光。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500—530nm
眼
照相机
465—490nm
光 源
激发滤光片
栅 滤 光 片
闪 光 灯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关于荧光素钠 1.荧光素钠药理
荧光素钠(sodium fluorescein):分子量为376.27,pH=8时荧光最强。 激发光波长在紫蓝色波段(465—490nm),激发发出的荧光波长在黄绿色波段(500—530nm) 分布:60%--80%的荧光素钠在血液中与白蛋白结合不能发出荧光,大约20%游离在血液中可被蓝光 激发出荧光。静脉注射后1min,荧光素钠即散布全身组织。 排泄:24h内经肝、肾排出。注射后2—4h皮肤显黄色,2天内尿液呈黄色。多饮水可加速荧光素钠排 出。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三、眼底荧光造影所见的正常荧光形态
视网膜分层
• 内界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LM
• 神经纤维层 NFL
• 神经节细胞层 GCL
• 内丛状层 IPL
• 内颗粒层 INL
• 外丛状层 OPL
• 外颗粒层 ONL
• 外界膜
OLM
• 感光细胞层 IS/OS
• 色素上皮层 RPE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眼底组织的屏障功能
2.荧光素钠的应用
荧光素钠一般经静脉注射,少数情况可口服给药。(目前我们使用的是10%荧光素钠,0.08ml/kg)
3.荧光素钠的副作用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二、荧光造影眼底血管造影技术操作
1.造影前准备 确认仪器能正常使用 动物的精神状态(特别是进行过) 医疗垃圾袋、生理盐水,开睑器 2.造影过程 过敏试验:目前试验中动物未进行过敏试验。 造影:先拍摄彩色眼底像,应尽量包括全部眼底,突出病变部位。注射荧光素钠, 食蟹猴一般使用10%荧光素钠,0.08ml/kg。注射完毕开始计时并开始拍片,前30s连续 拍片,每秒1-2张,30s后可每5秒一张。如果双眼病变需要双眼同时造影。 造影早期尽量多照一些图像,中晚期一边观察一边拍摄,注意细节。
一、原理: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in angiography, FFA)最基本 的原理是利用能发荧光的物质,用特定波长的光线激发,产生可以观 察到得图像,激发停止,荧光就消失。
FFA采用的荧光染料是荧光素钠,造影时将其快速注入静脉内, 用 蓝色光照射,使眼底血管内的荧光素钠被激发出荧光,用高速照相及 或摄像机进行拍摄或录像,了解实时的眼底情况。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实验动物眼底照相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眼科基础知识
昭衍(苏州)新药研究中心 眼科实验室
可获取眼底彩照及FFA的仪器
台式裂隙灯+前置镜
台式眼底照相机
手持式眼底照相机
动物眼底结构-猴
视网膜颞上静脉 视网膜颞上动脉
视网膜鼻上动脉 视网膜鼻上静脉
视盘
视网膜鼻下动脉
黄斑反光晕轮
黄斑中心凹
视网膜颞下动脉 视网膜颞下静脉
影响A-RCT的各种因素 • 注射部位、速度、注射处的血管粗细、血液粘度与速度、心脏的排血功能,血管 管径和阻力,燃料浓度与剂量。 • 甲亢和贫血可使染料加速到眼底而红细胞增多症和心排量减低等反之。 • 颈动脉狭窄等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视网膜循环的荧光形态及分期
层流与轴流现象 荧光素的血液前锋呈分层流动,称为层流。 遇到分支后,荧光素沿一侧前进,称为层流。
血-视网膜屏障: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壁内周细胞组成屏障,其他血管 没有此屏蔽功能。 脉络膜—视网膜屏障:RPE间闭锁小带
闭锁小带
色素上皮细胞
玻璃膜
脉络膜毛细 血管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m-retina circulation time,A-RCT)
荧光素: 肘中静脉→右心→肺循环→主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眼动脉→眼底 A-RCT大体在10~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