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的理性“进步”及其意义问题

合集下载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历史与时代价值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历史与时代价值

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历史与时代价值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是一位杰出的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他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贡献可以称得上是深远而重要的。

他的研究方法论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在当今社会科学领域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和时代价值角度分析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探讨其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和影响。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社会科学领域正在蓬勃发展。

马克斯·韦伯生于这一时期,他的研究方法论对当时社会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马克斯·韦伯提出了价值理性的概念,这一概念成为了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核心。

价值理性强调个体在行动时所持有的价值观念对其行为的影响,而这些价值观念受到社会、文化、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马克斯·韦伯提出了理解型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即通过深入了解个体的意义论解释行为和社会现象。

这一方法对于当时强调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社会科学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价值理性和理解型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推动了社会科学从自然科学范式走向了人文范式,使社会科学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社会的复杂性。

马克斯·韦伯对官僚制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在当时,欧洲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正迅猛发展,各种官僚制度大量涌现。

马克斯·韦伯通过对官僚制度的研究,提出了官僚化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

他指出官僚化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对社会的稳定和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官僚制度的研究,马克斯·韦伯为当时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对官僚制度的研究也为后来的组织理论和管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克斯·韦伯对权威和社会变革的研究也具有历史价值。

在当时,欧洲社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政治、社会和文化都在快速变化。

马克斯·韦伯通过对权威和社会变革的研究,提出了“合法统治”、“理想型”等重要概念,并对这些概念进行了深入的解释和分析。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笔记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笔记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笔记马克斯·韦伯,一个人文科学几乎无法被绕开的人物,《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马克斯·韦伯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笔记。

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对你能够提供帮助。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读书笔记一导论中,韦伯阐述了本书的研究目的。

韦伯的思考首先是从文化方面入手的。

韦伯提出了疑问:是什么因素导致的那些仅在西方文化中存在的普遍意义的文化现象。

韦伯先从一些普遍的文化领域举例说明,通过对科学、法学、史学政治学、音乐、建筑的对比发现一个现象,即最初西方与其他地域的文化是差不多的,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西方文化日趋战象现代化,具有理性主义的特征,而其他地域却仍维持旧有的文化,仅是经验知识的积累。

之后韦伯从这些普遍领域延伸到对现代生活中最具决定命运的力量—资本主义。

这里韦伯对资本主义进行新的诠释,他认为资本主义并不是对财富的贪欲,反而是对这种非理性欲望的一种抑制或者至少一种理性的缓解。

资本主义是靠持续的、理性的、资本主义的方式的企业活动来追求利润并且是不断再生的利润。

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行为”首先是依赖于和平的获利机会的行为,其次根据理性的要求其行为要根据资本核算来调节,并且以货币形式进行资本核算。

但是这种“资本主义的经济行为”不仅在西方,在其他地域也是早已存在的,并且他们也都存在着某些相同点:1.事务与家庭的分离(共有财产与私有财产的分离),2.理性的簿记方式。

但是由于西方之外的那些地域的非理性和投机行为使得这两个特点没有得到完全的发展,而西方不仅得到大规模发展,同时还有其他地域所不具备的理性的劳动组织方式—自由劳动,这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忽的规模化发展,并产生了新的类型、形式和方向,其他地区却仍处在萌芽的状态而停滞不前。

西方产生的自由劳动这种资本主义的组织方式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其出现了公民的概念,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也随之出现。

论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理论

论马克斯·韦伯的合理性理论

论文关键词:目的合理性价值合理性现代性论文摘要:马克斯·韦伯主要从社会、文化以及个人三方面阐述了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

他将合理性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目的合理性,另一种是价值合理性。

马克斯·韦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在文化、社会以及人们头脑中价值合理性占据着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之后,价值合理性逐渐衰落,目的合理性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马克思·韦伯的合理性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探讨现代性的重要资源之一。

马克斯·韦伯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是古典社会学家中第一个以合理性概念为工具分析资本主义现代化演进过程及其本质的理论家。

他的合理性理论影响了卢卡奇、霍克海默、阿多诺、哈贝马斯等几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哈贝马斯曾坦言:“从理论的发展史来说,马克斯·韦伯是我理论的出发点。

”…韦伯的合理性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学术与政治》、《经济与社会》等著作中。

在这些著作中,韦伯描述了合理性的种种表现,阐明了合理性的概念,以合理性概念为解剖刀,对现代社会做出了精神文化特征上的诊断。

一、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韦伯是一位著作等身、学识渊博的思想家,他一生兴趣广泛,在宗教、社会学、哲学、文化等领域的研究都颇有建树。

回顾韦伯一生的学术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他穷其心力思考的是这样一个中心问题:为什么在欧洲之外,“科学、艺术、国家以及经济都没有走上西方所特有的发展道路”。

韦伯认为,这是因为西方特有一种理性主义,这种理性主义在东方是没有的。

韦伯列举了现代自然科学、面向市场的文学作品、科学的法律学说、现代国家机关、资本主义的经济伦理等大量现象,来说明西方的理性主义。

他将西方理性主义的表现形式主要概括为社会、文化以及个人三方面。

关于社会的理性化,哈贝马斯曾指出,韦伯从理性化的角度所描述的不仅是西方文化世俗化的过程,而且更主要的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新的社会结构的标志是,围绕着资本主义企业和官僚国家机器这样的组织核心形成的、功能上互相结合的两大系统走向了分化。

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理性化

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理性化

2014年第4期(总第225期)学习与探索Study &Exploration No.4,2014Serial.No.225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理性化陈阳(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80)摘要:对马克斯·韦伯思想的诠释长久以来存在着争议。

这不仅是因为韦伯思想本身的广博与充满张力,更是因为韦伯触及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普遍性问题。

从韦伯的“新教伦理”命题出发,以文本的变化为基础,通过对韦伯思想的发展与变化进行梳理,从中能看到韦伯理性化思想的发展轨迹,从而有助于我们对韦伯的新教伦理进行深入研究与他的理性化主题予以进一步把握。

关键词: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理性化;滕布鲁克;施路赫特中图分类号:C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462X (2014)04-0027-04收稿日期:2013-12-25;修订日期:2014-02-28作者简介:陈阳(1977—),女,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从事文化哲学研究。

对马克斯·韦伯思想的诠释,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美国经历了“帕森斯化”和“去帕森斯化”的过程;在欧洲经历了卢卡奇、马尔库塞等人的悲观主义的阐释与批评[1]3-31。

1975年,德国学者腾布鲁克发表了关于韦伯作品的专论文章,使对韦伯的理性化主题的诠释成为关注的新焦点。

腾布鲁克在关于韦伯主题统一性的文章中,对韦伯的著作史进行了考察[2]。

从腾布鲁克所提供的韦伯著作史线索出发,考察《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文本内容的变化,有助于我们对韦伯的新教伦理进行深入研究与他的理性化主题予以进一步把握。

一、新教伦理研究计划的提出与改变在1905年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结尾处,韦伯曾经提出了一个未来的研究战略:“禁欲的理性主义对于共同体构建及伦理的社会政策的内容的意义现在必须予以描述,即,它对于组织类型和社会共同体的功能的意义,这些社会共同体的范围从秘密宗教集会直至国家。

理性与理性化进程——解读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化”

理性与理性化进程——解读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化”

理性与理性化进程——解读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化”第6卷第4期安徽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12月JournalofAnhu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V01.6No.4Dec.2004理性与理性化进程解读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化"马贵侠(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系.上海200237)摘要:韦伯对于理性和理性化的分析,反映出他提出理性的基本原由是整个社会理性化的不充分和不完备.以此为视角,作者重新对韦伯的"理性化"概念的内涵和西方社会"理性化"过程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认为,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面临的仍是"理性化"的不足.因此,我们应该坚持"理性化"的进程,健全理性化的经济生活秩序,法律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等,这是我们走出和避免陷入后现代理性彷徨的一条重要途径.关键词:韦伯I理性I理性化;理性化的限度中图分类号:C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04)04—0001—04自18世纪启蒙运动之后,学术界对于"理性"的讨论就从来不曾停息.在社会学领域,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到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化"都已觉察到西方社会所经历的全方位的理性化过程."理性","理性化"是韦伯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是其社会发展理论的根基.深入理解韦伯的"理性","理性化"概念,有助于重新解读西方社会发展轨迹,进而把握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理性"与"理性化"的概念解析韦伯虽然以理性作为分析西方社会发展的核心概念,却没有清楚的界定过"理性".他深深意识到"理性"这一源自哲学思辨性概念的复杂性,因此在回应布伦塔诺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批评时指出,"如果说本篇文章还有一点真知灼见, 但愿这点真知灼见能用来说明看似简单的'理性,这一概念的复杂性."Lu韦伯认为理性是上帝赐予的,是人生来固有的."理性行为"是社会行为的手段与目的之间合乎逻辑的联系.1,"理性行为"的逻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对韦伯理论体系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反思欧美中心话语和逻辑的范式,突破对韦伯的一元性理解的简单化倾向r¨,透过其彼此矛盾的命题和晦涩艰深的论述可以看到韦伯所开启的新的理论世界.在理性的述说中,韦伯一般在理性之前加上一些修饰语,如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形式理性,实质理性等,与他所讨论的责任伦理,信念伦理,行动伦理相结合,表明了韦伯更重于对社会行动的分析.在他看来,理性是思考的产物,并始终与思维相一致,而理性化却是在一定的习俗,制度,规范,情感,意志和信念下产生的,理性化意义的价值与理性共同发挥着作用,而且意义的向导性或者说"行动的自我趋向性",往往作为理性化行动的一个先行存在而发挥作用,意义内在于一切行动之中,无意义则一切行动就不会发生.2,理性类型的构建.韦伯所抽象出来的社会行为的决定因素有四种理想类型,即价值理性,目的理性,感情因素和传统因素.其中前两者属于理性行为,后两者属于非理性行为.在具体分析社会生活理性化过程中,他将社会行动分为理性行动和非理性行动,理性行动包括目的合理性行动和价值合理性行动,非理性行动则包括传统行动和情感行动.由于他的研究重点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所以,他又把主要精力放在对目的合理性行动和价值合理性行动的分析上.他认为,支配目的合理性行动收稿日期;2004—09—13作者简介:马贵{~1E(1978--).女,安徽涡阳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研究.安徽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版)第6卷的理性是工具理性,支配价值合理性行动的理性是价值理性,其中工具理性(目的合乎理性)"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L2]从他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工具理性主要指选择有效的手段去达到既定目标,它是可以精确计算和预先计算的.如果把"理性"理解为精打细算,系统性地采取行动——这正是我们对韦伯理性的理解,那么理性地追求利润,理性地组织自由劳动,理性地适应市场,这些就是现代社会的特性.计算是最典型的逻辑形式,韦伯根据是否引入计算和逻辑分析又提出了一对范畴"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韦伯指出,"一种形式上的合理应该称之为它在技术上可能的计算和由它真正应用的计算程度.相反,实质上的合理,应该是通过一种以经济为取向的社会行为的方式,从曾经,正在或可能赖以观察的某些(不管方式如何)价值的基本要求的立场看,允许用货物供应现存的人的群体(不管其界线如何)的程度这些基本要求含义是极为模糊的.,,[.]韦伯关于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的界定十分明确,形式理性就是指理性选择中的意识活动形式应当是计算的,计算有几个最基本的特点:"量化,符号化,逻辑推论和效益预测."实质理性则注重理性选择的目标和结果的实现程度,它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在他看来,实质理性也是经济行为的一种原则,也表现为可以计算的技术形式,但是它与形式理性不同,它不仅仅以形式上的计算为依据, 还要从伦理,政治,享乐,等级,平均主义等非经济因素的角度对经济行为提出要求.也即是说,实质理性注重的是"经济行动的结果".3,"理性","理性化"的张力.特定经济伦理和宗教思想的影响,决定了社会行动的"多因果性". 社会事实并不存在完全的"客观和自然",复杂内在精神的灌注无论如何缩小,只能是折中立场的更加相对化和凝固化.[3]伦理与经济,宗教与经济,科层与社会都不是简单的"相互作用".经济伦理作为与经济理性化相对应的术语,就含有宗教,政治和经济,文化的综合影响的意思,理性化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已.由此可以看出,韦伯学术视野非常广阔, 涉及到不同宗教,民族,文化形态,从而从理性的入世精神和判断中建构出一个理性清晰的世界.2二,"理性化"过程及其限度总的来说,韦伯的"理性化"概念,既包括个人行动和观念的理性比,也包括经济组织,政治体系和法律制度的理性化.不过,韦伯所关注的理性化过程主要是那些与"所有实践伦理的形式"和"生活方式的理性化"有关的理性化过程.1,"理性化"过程的中介及其实现的个性化特征,显示出"理性化"的部分缺失,理性化的个性存留是理性行动的边界.与桑巴特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不同,韦伯始终认为近代西方形态的理性化具有独特性,这种"独特性"体现于理性化是"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和普遍有效性的发展",用韦伯自己的话说就是"具有普遍历史意义的问题".韦伯在为《宗教社会学论文集》撰写的前言中指出,西方理性化的独特性体现在诸如系统严密的史学,政治思想和法律体系,理性的和谐的音乐,以及理性化,系统化,专门化的科学职业,理性的国家和理性的资本主义组织方式等,这些都属于韦伯的"诸社会秩序".社会秩序理性化的突出表现就在于各种系统化的程序技术的发展,如科学领域,国家管理中的科层制和以复式簿记制度为基础的现代资本核算等.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本重要着作中,韦伯分析的重点是人的生活方式或实践行为的伦理理性化. 因为正是人们生活行为的理性化才将"新教伦理" 与"资本主义精神"联系起来,而随着韦伯将这一观念推及整个西方的理性化过程,这一命题就具有了普遍意义.在韦伯看来,西方社会之所以"合理",就在于其"理性化"的独特性,通过人的生活行为的伦理理性化推动社会秩序的理性化.韦伯认为正是清教徒在尘世积极为上帝工作,争取成为"上帝的选民",才能解救自己.这种"天职"观念促使教徒努力工作,抑制贪欲,崇尚节俭,形成"资本主义精神",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因此,作为社会秩序理性化的关键,人的伦理理性化的原动力,正是来自对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行为加以"理性化处理",也即是说,将清教徒"荣耀上帝,解救自己"的观念内化为自己的价值信仰,变成一种"惯习_,,.在这里,社会秩序的理性化与人的个性发展或自由是相反相成的,其中连接的关键就是新教徒"天职"中的个性塑造的技术.而这种结合明显存在着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自由选择的天性表达如何与显示理第4期马贵侠:理性与理性化进程——解读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化" 性规则相契合.韦伯所设想的"天职式"的结合,并不能解释"当理性化为个体行动时所具有的困惑与不安",理性化在个性化的行动中体现出来,又被个性化的自由所驱逐.2,在政治和法律领域,秩序理性化与人的伦理价值观念理性化之间的"亲和力"被解除,理性化显示出自身解释力的限度.在政治和法律领域,韦伯一方面认识到现代社会科层制无法避免,科层制是提高社会行动效率,增强社会阶层之间相互关联,进而形成社会共识的一种重要的机制和社会允许模式;另一方面,他也对科层制的弊端做了详细阐述,认为全面科层化抹杀了人的个性自由,人变成了冷漠的,按规矩操作的螺丝钉.现代人变成了组织人,职业人,使人固定在一定位置上从事片面的工作,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由此韦伯陷入了理性化的"悲观主义".在对政治秩序理性化过程的分析中,韦伯认为,政治组织的全面科层化泯灭了人的个性,社会理性化的程序技术不再与个人的伦理理性化发生关联.在高度组织化的政党中,职业人士并不象新教企业家一样,"为政治而生",而是"以政治谋生", 从政只是作为现代人谋生的手段.因此,在宗教社会学研究中发现的社会理性化与伦理理性化之间的关联——天职——在现代社会的政治中根本没有位置.为此,韦伯提出"克里斯玛"的观念,试图找出克服政治生活全面科层化对人的个性自由的侵蚀.韦伯认为,现代社会秩序中的"克里斯玛"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革命性的力量,另一种是大众动员式的领袖民主.韦伯试图从这种领袖式民主中找到摆脱僵硬的科层化的方法,但是这能否解决理性化与自由的矛盾呢?韦伯对此没有做出肯定的回答,对这一问题的持续思考,使得晚年的韦伯深深陷入理性化的"悲观主义".在法律的理性化方面,韦伯借助"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范畴对法律的理性化进行分析.在《经济与社会》中,韦伯主要从"神圣法的理性化"角度来考察法律的实质理性化问题.韦伯指出,神圣法的理性化条件,首先就是相应宗教的伦理原则要摆脱巫术性质或仪式形式主义的形式主义.而基督教的教会法在许多方面都较为理性,在宗教改革之后, 神圣法对于推动世俗法的理性化,发挥了更为明显的作用.而且,人的实践活动理性化的发展也更加要求法律的理性化,摆脱原有的教会法的束缚,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不过,韦伯更为关心的是形式理性本身的发展,他认为应在自然法的基础上制定形式理性的法律,这样才具有真正的形式理性,具有稳定性.然而,法律的形式理性化与人的伦理理性化之间到底有何关系呢?韦伯也没有做出准确的解释.3,不同领域中的理性化实现过程的矛盾难以弥合,成为影响理性化普遍有效价值的关键所在.不同领域的理性化过程有何联系呢?韦伯认为各有其发展的规律,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为了证明理性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不同的生活领域并不是并行的,他就以法律理性化与经济理性化之间的关系为例指出:假如我们将私法的理性化看成是对法律内容的逻辑简化和重新安排,那么这种理性化在古代后期的罗马法中就已经达到了迄今已知的最高程度.但是这种私法的理性化在一些经济理性化达到相当高程度的国家中却仍然十分落后.在英国,这种情况尤其明显,在那里,罗马法的复兴为各种法律公会的强大力量所挫败;与此相反,在南欧的天主教地区,罗马法的复兴一直保持着支配地位.由此可以看出这些都是韦伯研究不同领域理性化的总的基调,尽管韦伯后来在具体分析中表述不是那么明确.三,"理性","理性化"所开启的实践空间韦伯的"理性化"概念引起了学术界多年的争论.我们认为,对韦伯的这一核心概念,应该放到社会实践过程中加以衡量,通过社会实践来发展出适合中国特色的理性化实现范式.对我们来说,"理性化"比"理性"更具有实践价值,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对待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中国20年来的改革开放的艰难历程,也提醒着我们"理性化"的重要性.在经济领域,我国的市场经济起步较晚,虽然引进了西方一些先进的管理制度,但是管理仍然不够严格规范,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影响.市场经济是一种理性经济,市场交换是一种利益相互连续组合的过程,市场秩序依赖于"理性人"的合法合理行为而得以维持.如果经济生活没有"理性化"的规则,社会就会无序.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行为, 让其朝着合理,合法的方向发展.在政治领域,由于传统宗法思想的影响,农民还不能很好的实行基层民主,同时,农民长期以来缺乏合作能力,他们在处理村级公共事务的过程中缺乏有效地组织能力.在3安徽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版)第6卷法律领域,现代社会需要理性化的法律来保障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多变性客观上也需要法律体系的健全.与此同时,人们的理性生活观念较为缺乏,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行政管理领域,我们从1998年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公务员制度也逐步健全.而在一些基层政府,"官与民"的关系仍然一定程度的受到官本位的影响,在管理方式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现在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能完全消除权力对行政运作的干预,这些都需要我们建立起更为理性化的经济政治秩序,法律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综上所述,通过对韦伯"理性化"概念的重新解读,我们认为是"理性化"而不是"理性"作为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要尽早解决目前面I临的"理性化"不足的时代难题,实现整个社会的良性化发展.参考文献:[13[德]马克斯?韦伯.于晓,陈维纲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三联书店,1987.Ezl[德]马克斯?韦伯.林荣远译.经济与社会(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德]马克斯?韦伯.杨富斌译.社会科学方法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RationandthecourseofrationalizationananalysisofMaxWeber'SconceptionofrationalizationMAGui—xia(DepartmentofSocialSciences,EastChin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hanghai 200237,China)Abstract:ThisarticleproposesthatWeber'Sanalysisofrationandrationalizationreflectsthed eficient andimmaturenationwiderationalizationonwhichhisconceptionofreasonisbased.Inviewo fthis.thepaperfurtheranalyzesbrieflytheconnotationofWeber'Srati0nalizationanditsprocessinHe sperianSO—ciety.Thepaperholdsthataftertwenty--yearreformandopeningup,thedifficultywearestillf acingistheinsufficiencyofrationality.Soweshouldsticktotherationalizationprocessandimprovetheratio—nalizedorderoftheeconomiclife,thelawsystem,andtheorganizingandmanagingsystemofr ational—ization,andSOon,whichcanserveasanimportantmethodoffreeingUSfromtheperplexityof post——modernrationality.Keywords:Weber;ration;rationalization;limitofrationalization4。

韦伯对资本主义铁笼的看法

韦伯对资本主义铁笼的看法

韦伯对资本主义铁笼的看法
韦伯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提出了“资本主义铁笼”(iron cage of capitalism)的概念,用来形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一种局面。

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会导致一种理性化的趋势,这种理性化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还扩展到其他社会领域,如政治、教育、宗教等。

在这种理性化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追求最大化利益和效益,追求效率和计划性,追求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以及法治和规范的制约。

这种理性化的趋势形成了一种“铁笼”,束缚了个体的自由和创造力。

资本主义铁笼的特点是,它限制了个体的选择和行动,使人们陷入一种无法逃脱的现实。

在这个铁笼中,人们的行动被规则、法律和社会期望所束缚,他们不再能够自由地追求个人的理想和价值观。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个体变得越来越理性、功利和计算,他们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断努力工作,但同时也失去了对自己人生意义和幸福的追求。

然而,韦伯并不认为资本主义铁笼是不可逆转的,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反思和重塑价值观念,重新建立与自己的关系,从而摆脱铁笼的束缚。

他提出了“人生哲学”(life philosophy)的概念,指的是个体通过思考和选择,重新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观,从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找到一种符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韦伯对资本主义铁笼的看法是一种批判性的观点,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一种理性化的局面,限制了个体的自由和创造力。

然而,他也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即个体通过反思和重塑自己的价值观,摆脱铁笼的束缚。

马克斯·韦伯的理性资本主义论解析

马克斯·韦伯的理性资本主义论解析
同 。“ 理 性 主义 ’ rt n l mu ) ‘ (ai ai s 一词 意 涵殊 多 。 o s
若 就体 系思想 家 之 于 世 界 图像 的理 性 观点 而 言 ,
理性 主义 是指 : 以越来越 精 确 的抽 象概 念为 手段 ,
现代 理性 资本 主义 的批判 被 我们有 意无 意地 忽视 了 ; 时我 们又 过 于 注 重其 对 资 本 主 义起 源 的关 有 注和 剖析 而忽视 了他 对资 本 主义未 来命 运 的忧虑 和展望 。韦伯对 理性 资本 主义 的诊 断有着 与 马克
第 2 4卷 第 4期
21 0 1年 8月
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W u a i e st fTe h o o y ( o i l ce c iin h n Un v r iy o c n l g S ca in e Ed t ) S o
Vo . 4 No 4 I2 .
此 , 对 韦伯 的研 究 中 对其 研 究 的 中心 主题 的确 在 定就 显得 尤为 重要 。大 多学者 认 为理性 和理性 化
是贯 穿韦 伯学术 研 究及 其 作 品 的 主题[5 。韦 伯 1一 J
所要探 讨 的主要 是 资 本 主 义 起 源 问题 , 就 是 在 也
新 教伦 理与 资本 主 义 精 神 ; 是 韦 伯有 关 中 国宗 二 教及 其 伦理 的研究 ; 三是 官 僚和科 层 制 ; 四是关 于 韦伯 的 方法论 和 类 型 学 的探 讨 ; 五是 理 性 化 和 合 理性 概念 。而对 韦 伯 的 资本 主 义 学 说 , 要 关 注 主
通过否认理性 资本主义 , 而是企 图以责任伦 理和魅力型人格来消解理性资本主义的后果 。

现代法治、科层官僚制与“理性铁笼”——从韦伯的社会理论之法出发(word格式 精校版)

现代法治、科层官僚制与“理性铁笼”——从韦伯的社会理论之法出发(word格式  精校版)

现代法治、科层官僚制与“理性铁笼”从韦伯的社会理论之法出发The Modern Rule by Law, the Bureaucrat System and the “Iron Cage of Rationality”Beginning with the Law of Weber’s Society Theory马剑银清华大学【摘要】韦伯视域中的“理性铁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隐喻,也是理解韦伯整体社会理论的关键概念。

在法律政治领域中,理性铁笼具体表现为科层官僚制的两面性与形式理性法基础上的现代法治的困境。

韦伯处于一个社会断裂式转型的时代,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断裂性似乎更为显著,此时重新回顾并深度发掘韦伯的理论,似乎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关键词】现代法治科层官僚制理性铁笼韦伯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卡尔·马克思引言虽然,奥古斯特·孔德那雄心勃勃却略为异想天开的理想——以社会学取代哲学成为“科学王国之王后”并没有成为现实,但是在现代学术分工中,确实出现了哲学与社会理论的分野。

随着西方社会的现代转型,社会理论(在某些场合也称之为“社会哲学”或“社会学理论”)逐渐从古典哲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以:“行动(action,或译成“行为”)——结构(structure)——功能(function)——价值(virtue)”四位一体的“社会”为主要关切对象的学科领域。

“社会”这一范畴从以亲属关系和家庭组成的私人世界与国/教会构成的公共世界的二元对立中分化后,在几个世纪中,个人、公权力以及知识都经历了“社会化”的过程,整个西方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宗教都在这场“社会化”的现代化运动中发生了转型。

这个过程,引发了社会各个部分之间由于转型不同步而形成的多种冲突、矛盾、紧张和困境,以及人们对这些冲突、矛盾、紧张和困境的焦虑、担忧和找寻出路的渴望,这就构成了现代性问题的主要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步 ” 韦伯的理性 及其意义问题
王俊敏
“进步” “理性化 ” 提要:本文从理性 及其意义问题切入韦伯的 的问题域, “进步” “进步 ” 梳理了韦伯 概念和理性 概念的含义及其使用条件和范围 , 通 “进步” 过追问理性 能否服务于与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念相关联的人的生命的 “意义” , “进步” “进步 ” 讨论了理性 的意义问题, 尤其是科学 及其意义问题, “进步 ” 以期在特定的语境下加深对韦伯思想的理解 , 并为中国学界对有关 问题的反思提供一点参考 。 “进步” 生命意义 关键词:韦伯 “进步” 理性

“现代化的先知 ” 据苏国勋老师讲, 该书出版前因故被加了个 的副题, 而这根本不符合他 “理性化及其限制 ” 的研究主旨, 他本已想好了 这个题目, 于是有了现在这个书名。
103
社会学研究
2011. 2
Hale Waihona Puke “意义 ” 中来把握和体现韦伯的思想逻辑和人格特征 , 特别是 问题在其 中的核心地位, 并以此来烘托我们自己的问题意识 。
102


韦伯的理性“ 进步” 及其意义问题
( 1988 ) 这部开创性的系统的韦伯思想研究成果 ①, 其限制》 可是中国学 “接受” 界对韦伯思想的 大多仍难以摆脱上述模式, 流传甚广且长盛不 “儒教伦理与东亚现代化” “接受” 衰的 论题就是这一 模式的典型表现。 “进步 ” “理性化 ” 因而, 本文从理性 及其意义问题切入韦伯的 的问题 域, 以期在特定的语境下加深对韦伯思想的理解 , 并为中国学界对有关 “ 进步” 问题的反思提供一点参考。 “意义” , 这里所说的 首先是指与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念相关联的人 “意义” ;同时是指理性 “进步” 在能够服务于这一意义的前提 的生命的 “意义” 。而这里所说的理性 “进步 ” 下所具有的 涉及对韦伯的方法论 “理性化” 和 思想的整体理解, 比较复杂, 需在下文的阐释中逐一说明。 ‘什么是启蒙 ’ “启蒙运动是欧洲的一个历史事件, 但是, 这个问 ( 施密特, 2005 ) 。詹姆 题, 却独一无二地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德国问题 ” 斯·施密特( James Schmidt) 这样说的意思, 是指早在 18 世纪末《 柏林 “什么是启蒙” 发起的关于 的讨论已提出了此后的批评者涉及到 月刊》 的几乎所有的要点。因此, 当韦伯着手他的研究时, 他对相关的问题如 此熟悉也就十分自然了。 但韦伯生活的时代又增加了新的学术背景, 因而他面临着新的问题和任务。 这个背景就是 19 世纪理性主义的危 1848 年欧 机。这包括 1789 年法国革命带来的启蒙运动理性的破灭, 于是一些知识分子转而相信历 洲革命导致黑格尔的绝对理性的破灭, , 史进化论 变成了社会观点上的自由主义者和哲学观点上的实证主义 者, 而不满意实证主义肤浅方法论的人 , 则转到了新康德主义立场。同 时, 理性主义的这种不断衰微更因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崛起而急剧 既在韦伯身上达到了协调和 深化。这些相互矛盾的思潮塑造着韦伯, , 。“ 融合 又使他的精神充满了紧张和冲突 简言之, 韦伯以其精神面貌 ( 苏国勋, 1988 :43 - 51 ) 。 在这种情况 把西欧理性主义危机人格化了 ” “理性的‘ 我们当然不会像帕森斯派的现代化论者那样 , 用 进步 ’ 及 下, 其意义问题” 乐观地图解韦伯丰富而复杂的思想, 当然, 我们也要防止 对帕森斯化的韦伯思想的简单图解, 但也不希望像法兰克福学派中的 “进步 ” 激进左派那样, 用某种单一的视角悲观地化约韦伯的理性 及其 而是力图在这种双重视角、 甚或与此不同的多重视角的张力 意义问题,
“启蒙” “理性 ” “启蒙理性 ” 。“启蒙理性 ” 向来 与 连用, 称 是由一 “新” “进步 ” 。 所以, 些 观念构成的,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念就是 以往 “进步” 对启蒙理性的反思, 往往也是对 的反思。国人若非对西方思想 “启蒙理性 ” , “启蒙 ” , “理 史有所了解, 虽也会说到 但对究竟何为 何谓 , “进步 ” ( 或它的代 性” 其实大多不甚了了, 所以也不常去碰它。 但对 “发展 ” 、 “现代化” ) 则不然, 名词 国人不但都耳熟能详, 常用它来说事, “理性化” 而且大多长期坚信不疑。就拿韦伯的 思想来说, 我们也许是 “帕森斯化的韦伯形象” 的影响, 但实际上主要还是由于中国 受到美国 20 世纪 “现代化意识形态 ” ( 汪晖, 2000 :42 - 94 ) 的支配, 尽管也会注 意到韦伯在这个问题上带有悲观色彩, 但多年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按 “ 理性的进步” 来理解的。 这虽然在西方后来更深入的韦伯研究中已 ① 被颠覆 , 苏国勋老师在 20 多年前也已为汉语学界提供了《 理性化及

韦伯思想的研究中长期以来有两种相反的倾向 : 一种是以帕森斯及本迪克斯 ( Reinhard Bendix) 为代表的美国社会学界, 把韦伯的理性化看作现代化的乐观主义倾向 , 一种是以 把韦伯的理性化看作工具 卢卡奇( Geog Lukács) 及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欧洲知识界 , 。“二战” 理性疯狂扩张的悲观主义倾向 以来, 随着对韦伯思想研究的深入, 这两种倾向 遭到了日益广泛和严厉的批评 , 又形成了另外两种主导性的韦伯思想肖像 : 滕布鲁克 ( Friedrich Tenbruck) 重构了韦伯的理性化命 题 , “世 界的 除 魔 ” 其核心 是 问 题; 亨 尼 斯 ( Wilheim Hennis) 以更广阔的视野, 把韦伯放在德国哲学人类学和西方古典政治哲学两 “现代命运下人的发展 ” 2001 :113 - 121 。 种传统的交汇处 , 其核心是 问题。参看李猛,
“进步” 一、 韦伯的方法论与 概念的使用
, “进步” ( Progrès) 是由 “进步” 对韦伯来说 概念来确定的, 所以, 首 “进步” “进步” 先不是要明确 是什么, 而是要界定 概念是什么。 “进步” 韦伯是在两个层面上来使用 概念的:一个层面是科学对涉 及技术的经验领域的研究, 一个层面是科学工作本身。对于前者, 由于 所以要讲明是在 任何涉及技术的经验研究都是有特定前提或目的的, “技术性的进步 ” , 何种前提和目的下存在着 但并不追问此种经验研 “技术性的进步” 此种 的意义问题。因为具体的经验研究是在科学 究、 , 这个大前提下进行的 科学已被假定为是有意义的, 因而具体的经验研 究本身就有意义, 它的意义是不言自明的。对于后者, 虽然科学也只是 “是什么” , “应当怎样 ” , 而不告诉人们 但如果把科学工作也 告诉人们 看作一种社会行动, 把科学工作者也看作一类社会行动者 , 那么对于科 “科学进步 ” 学工作者来说, 在他那里还是存在着科学本身及 的意义问 题。而这在当下是更为重要的问题。 这里主要依据《社会科学方法 “进步 ” 一书, 先说说韦伯在第一个层面上对 概念的运用以及与此 论》 关于第二个层面的问题放到最后去讨论 。 相关的问题, “进步” 韦伯对 概念的使用与他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密不可分。 韦伯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是严格区分价值关联 ( Wertbezogenheit ) 和价 2008 :28 - 54 、 88 - 100 、 事实描述和价值判断( 韦伯, 值中立( Wertfrei) 、 137 - 150 ) 。韦伯认为 , “进步 ” 概念只在涉及技术的经验领域及不涉 及价值评价( 对于艺术还涉及审美评价 ) 的领域适用。 由于两者极容 , “进步 ” 易混淆, 所以要注意加以区分。 如果只涉及技术的经验领域 “进展 ” ( con这一概念意味着同孤立的被观察的某些具体变化过程的 tinuation) 相一致, 那么就可以完全非价值判断的方式运用这个概念。 “进步 ” 但在大多数场合下, 情况并不如此简单, 非价值判断的 往往同 价值判断存在着复杂的关系。韦伯举了几个领域的例子来说明这种关 系所体现的最为复杂的情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