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翘散
银翘散(《温病条辨》)探讨

银翘散(《温病条辨》)探讨银翘散(《温病条辨》)主治证候分析外感风热,邪郁肺卫。
银翘散是《温病条辨》上很重要的方。
这方虽然出自《温病条辨》,实际上里边都是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里的很多处方,吴鞠通归纳总结出来的。
很多用药特点、技巧。
它主治证候是一种外感风热,邪郁在肺卫证。
邪郁肺卫证强调外邪侵犯体表,邪正相争在体表为主。
但并不等于说不涉及肺系,不涉及到纵向的呼吸道,都涉及。
但是银翘散和桑菊饮一比,和其他方比,它侧重在于发热。
发热是邪正相争在体表皮毛,这个为特点。
从外感风热来讲,我们还是看它风热作用于体表以后产生的表现。
从性质来讲,风和热,风性疏泄,热性松散,侵犯体表,和体表的卫气相作用,初起阶段必然有一个邪郁肌表,毕竟是外邪,闭郁肌表的时候,有一个无汗的阶段。
由于风和热基本都是阳邪,邪正相争必然发热重,恶寒轻而短。
这是它的特点。
从理论上讲,恶寒发热同时并见才是表证,风热和人体体表阳气两阳相争,那发热必然重。
为什么说恶寒轻而短?初起在无汗阶段,那邪正相争于表,正气不能温煦体表,可以微有恶寒。
由于温热病邪传变快,前面说的发病急、传变快,很快就有入里之势,表热还在,里热出现很快,这个时候,随着病邪入里,恶寒就可以没有了。
所以在《温病条辨》上讲到银翘散主治的时候讲,太阴风温,太阴肺,风温初起,但热而不恶寒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光发热不恶寒了,这个时候它提到这个了。
这时候实际上是什么呢?说明表证,外感的风热或风温初起的那个温热病邪开始入里了,里热开始,早期里热也产生了,逼迫津液外泄,就会有汗了。
而这时的有汗,往往是有汗不畅,为什么?体表还有表邪了,汗出不畅。
所以完整的讲应该是无汗或有汗不畅。
脉浮数,浮脉主表,数脉主热。
外感风热风邪犯卫发热、恶寒、头痛、也汗或无汗、脉浮数热蕴成毒咽痛邪犯肺系咳嗽邪热伤津口渴表热入里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这前面温邪犯卫这一段,应该说是它的主症部份,特别是发热重,恶寒轻而短,脉浮数。
银翘散在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玫瑰糠疹、药物性皮炎、单纯疱疹中的运用

银翘散在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玫瑰糠疹、药物性皮炎、单纯疱疹中的运用【组成】连翘一两(30g) 银花一两( 30g) 苦桔梗六钱(18g) 薄荷六钱(18g) 竹叶四钱(12g) 甘草五钱(15g) 荆芥穗四钱(12g) 淡豆豉五钱(15g) 蒡子六钱(18g) 【用法】共杵为散,每服六钱(18g),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
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也。
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临床应用】1.急性扁桃体炎患者,女,28岁,主因发热、咽喉肿痛1日人院,症见发热,恶寒,肢体倦怠,咽喉肿痛,吞咽困难,腹痛,大便2日未行,口臭明显,舌红苔薄黄,脉数。
查体:体温39.6℃,咽部明显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左右化脓灶各有2处。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6.9×109/L,中性粒细胞:0.80。
诊为急性扁桃体炎,治以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方用银翘散基础方加用大黄、玄明粉各12g,蒲公英15g,服药1剂,大便通,症状明显缓解,体温降至37.5℃,继服3剂,诸症消失,查血常规正常,继以前方去大黄、玄明粉,加沙参、麦冬各10g以善后,服药2剂后痊愈出院,退热时间为1.5天,咽喉肿痛消失时间为4天。
2.玫瑰糠疹刘某,男,26岁,1996年8月14日初诊。
患者自诉在2个月前曾患感冒,继而胸、腹、背及四肢可见大小不等红斑,大如拇指,小如黄豆,呈卵圆形,其长轴与皮纹一致,上覆糠状鳞屑,自觉口中喜饮,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症属邪在肺,留滞不去,发于肌腠而成。
治宜宣透清解法。
处方:银花、连翘、炒牛蒡子、防风、生地、当归尾、玄参、紫草各15g,荆芥、丹皮、甘草各6g,赤小豆、沙参各15g。
水煎服,1l天2次。
1周后症状明显减轻,2周后斑疹退尽,治愈。
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支气

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支气
泛用性提醒:请咨询医生或中医师以获得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是一种中药方剂,常用于小儿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用法:
主要成分:
- 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 银翘散:金银花、连翘。
配方:
- 麻杏石甘汤:按比例混合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 银翘散:按比例混合金银花、连翘。
用法:
1. 按照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将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的药
物配方按照比例混合。
2. 根据医生或中医师的处方,冲泡成汤剂或散剂。
3. 按照医生或中医师的剂量,给予小儿服用。
4. 注意观察小儿的病情变化,如有不适或不良反应,及时
就医。
虽然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在一些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可能
会有一定疗效,但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不同,还是建议在
用药前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获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银翘散 ppt

以感受外邪,发热, 口渴为辨证要点。
-
12
银翘散临床应用
风热表证是银翘散主治的基本适 应证,而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则属于临 床扩大应用,如银翘散可以治疗麻疹 初起透发不畅等,临证时必须审明银 翘散是主治其基本适应证,还是临床 扩大应用,以此用之,则可提高治病 准确率与可靠性。
-
13
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帮助 与解决?请提出!
王付
制作
-
1
银翘散
《温病条辨》
-
2
银翘散
组成:
牛蒡子六钱(18g)
薄荷六钱(18g)
银花一两(30g)
连翘一两(30g)
竹叶四钱(12g)
荆芥穗四钱(12g)
淡豆豉五钱(15g)
桔梗六钱(18g)
芦根六钱(18g)
生甘草五钱(15g)-
3
用法
银翘散
共杵为散,每服六钱 (18g),鲜苇根(30g)汤 煎,香气大出,即取服, 勿过煮。肺药取轻清,过 煮则味厚而入中焦也。病 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 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 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 者,作再服。
芦根→清热生津
荆芥穗→辛透而制寒凝
淡豆豉→辛透而制寒凝
桔梗→宣利肺气与咽喉
-
10
用药要点
银翘散
一是辛凉透表与清热
解毒相用,旨在使风热之
邪从表而散,以防邪热内
传;二是辛凉疏散与少量
辛温之品相用,重在相制
相用以增强透达疏散之功;
三是清热解毒与少量辛温
之品相用,功在清泄邪热
而不凝滞气机。
-
11
银翘散
用方要点
-
原文8
银翘散
西医疾病
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 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 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大 叶性肺炎,麻疹初起以及 乙型脑炎,流行性脑炎, 急性腮腺炎,过敏性荨麻 疹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 。
银翘散总结

银翘散临床总结——朽木2011.2.14一.从《温病条辩》中看其方症1.原文本义《温病条辨·上焦篇》第4条云:“太阴风温、温热、瘟疫、冬温初起……但恶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胸膈闷者,加藿香三钱,郁金三钱,护膻中;渴甚者,加花粉;项肿咽痛者,加马勃、元参;衄者,去荆芥、豆豉,加白茅根三钱,侧柏炭三钱,栀子炭三钱;咳者,加杏仁利肺气,二三日病犹在肺,热渐入里,加细生地、麦冬保津液;再不解,或小便短者,加知母、黄芩、栀子之苦寒,与麦、地之甘寒,合化阴气,而治热淫所胜”此外在《上焦篇》中尚有六条银翘散加减方,分别为:第5条“太阴温病,恶风寒,服桂枝汤已,恶寒解,余病不解者,银翘散主之;余证悉减者,减其制”;第16条“太阴温病,不可发汗。
发汗而汗不出者,必发斑疹;汗出过多者,必神昏谵语。
发斑者,化斑汤主之;发疹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主之”;第38 条“太阴伏暑,舌赤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去牛蒡、元参加杏仁、滑石主之”;第39条“太阴伏暑,舌赤口渴,无汗者,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主之”;第40条“太阴伏暑,舌白,口渴,有汗,或大汗不止者,银翘散去牛蒡子、元参、芥穗,加杏仁、石膏、黄芩主之”;第53条“热多昏狂,谵语烦渴,舌赤中黄,脉弱而数,名日心疟,加减银翘散主之”。
《中焦篇》一条,即第22条“阳明温病,下后疹续出者,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大青叶、元参、丹皮汤主之”。
2. 银翘散类方上述七条涉及太阴温病、阳明温病汗下后出疹、太阴伏暑、心疟等银翘散加减方和《上焦篇》第18条治疗“大头瘟”之普济消毒饮去柴胡、升麻、黄芩、黄连方以及第45条治疗“湿温喉阻咽痛”之银翘马勃散,均以辛凉解表为法,以银翘散命名或重用金银花、连翘者,概称为“银翘散类方”。
3. 银翘散应有“玄参”论第16条,从此条看,银翘散中应有元参这一味药,该条提出倍元参,并在方中谓:“元参加至一两”。
银翘散外感风热经典方

龙源期刊网 银翘散外感风热经典方作者:严劲松来源:《大众健康》2019年第08期银翘散是特别常用和广为人们熟知的中药方剂,出自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上焦篇》。
该文说:“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
温毒、暑温、湿温、温疟,不在此例”。
要理解此段文字,需要明白“太阴”“温病”等概念。
《温病条辨》中有如下记述:“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太阴肺。
”“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
”“太阴为病,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头痛,微恶风寒,身热自汗,口渴,或不渴而咳,午后热甚者,名曰风温。
”银翘散主治太阴温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外感风热证,其药味组成为:金银花一两(30g)、连翘一两(30g)、苦桔梗六钱(18g)、薄荷六钱(18g)、牛蒡子六钱(18g)、竹叶四钱(12g)、荆芥穗四钱(12g)、淡豆豉五钱(15g)、生甘草五钱(15g)。
其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症状为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银翘散用于温病初起,疗效确切可靠,但它的用法用量与疗效息息相关,应谨记。
煎法:上述药物“共杵为散,每服六钱(18g),鲜芦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
之所以“勿过煎”,是因为“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
服法:“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如此服用是非常重要的:“盖肺胃最高,药过重则过病所,少用又有病重药轻之患,故从普济消毒饮时时轻扬法”。
据此得出,时时,即常常,每时每刻,服药间隔短;轻,即不宜久煎,一次服药剂量不宜太大,浓度不宜太浓;扬,即表解表透。
吴鞠通受李东垣的普济消毒饮服用方法启发,首创“时时轻扬法”,体现了吴氏“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思想。
银翘散的剂型、煎服法与疗效PPT课件

05
总结与展望
对银翘散的总结
银翘散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由金 银花、连翘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 毒、解表散寒的作用。
银翘散的剂型包括汤剂、颗粒剂、片 剂等,可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需要选 择合适的剂型。
银翘散的煎服步骤
加水浸泡
将饮片放入砂锅或不锈钢锅中, 加入适量的清水浸泡30分钟左 右。
去渣取汁
将药液过滤,去除药渣,得到 清澈的药液。
准备银翘散饮片
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准备好银 翘散的中药饮片。
煎煮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20分 钟左右,煎至药液剩下一半左 右。
服用
将药液倒入杯中,温热后服用, 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银翘散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感冒、流 感等外感热病的治疗,其疗效确切, 副作用小,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煎服银翘散时,应注意火候和煎煮时 间,以保证药效的充分发挥。同时, 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调整剂量和 用药时间。
对银翘散的展望
随着中药现代化的进程,银翘 散的剂型和制备工艺将不断改 进和完善,以提高其疗效和安
全性。
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银翘散的作 用机制和药理作用,有助于深 入了解其治疗外感热病的机理
。
在临床应用方面,应加强对患 者的个性化治疗和综合治疗的 探索,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 的生存质量。
未来,银翘散有望与其他中药 或西药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 或降低药物副作用,为患提 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THANKS
在选择银翘散的剂型时,应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
行选择。
方剂学之银翘散(图文)

《温病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药 物 组 成
金银花一两(30g) 连翘一两(30g) 桔梗六钱(18g) 薄荷六钱(18g)竹叶四钱(12g)
荆芥穗四钱(12g)淡豆豉五钱(15g)牛蒡子六钱(18g)生甘草五钱(15g)
金银花
连翘
桔梗
薄荷
荆芥穗
淡豆豉
牛蒡子
甘草
用 法 用 量
上杵为散。每服六钱,藓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 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入中焦矣。病重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 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作再服。
辛 凉 透 表
臣
荆芥穗、淡豆豉 —发散表邪,透邪外出
佐 使 芦根、淡竹叶 —清热生津止渴
清 热 解 毒
桔梗 —宣肺止咳化痰
甘草 —调和诸药,护胃安中 合桔梗清利咽喉
用方 本方为辛凉平剂,是治疗外感风热表证的常用方。 要点 临床应用以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现代 运用 使用 注意
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挑体炎,上呼道感 染,肺炎,流行性脑炎等属于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者。
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禁用。 方中药物多为芳香之品,不宜久煎。
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
[主治]温病初起
温邪
从口鼻而入
咽痛 发热
温病初起 邪在卫分
口渴 头痛
咳嗽
温病初起,邪在卫分证发病机理
清空
上扰
头痛
正邪交争 开合失职
口渴
伤津液
温邪
口 鼻
卫分
肺
发热,有汗不畅
微恶风寒,无汗
温病 初起
咽痛咳嗽
舌尖红 苔薄白或微黄 脉浮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翘散
文章目录*一、银翘散概述*二、银翘散功能主治*三、银翘散服
用方法*四、银翘散副作用*五、银翘散注意事项*六、银翘散药
典记载
银翘散概述
1、定义银翘散同名方剂约有3首,常用者为《温病条辨》方,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温病初起表热证。
本方现
代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急性发热性疾病的初起阶段,如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肺炎、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腮腺炎等属卫分风热证候者。
2、别名银翘解毒散。
3、组方金银花100g、连翘100g、桔梗60g、薄荷60g、淡
豆豉50g、淡竹叶40g、牛蒡子60g、荆芥40g、芦根100g、甘
草40g。
4、制法以上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5、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粉末,气特异,味微甘而凉。
银翘散功能主治
1、功效作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口干咳嗽,咽喉疼痛,小便短赤。
2、临床应用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肺炎、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腮腺炎等。
银翘散服用方法
1、适宜人群一般人群适用,孕妇慎用。
2、用法用量温开水吞服或开水泡服,一次1包,一日2~3次。
若胸膈闷者,可加藿香、石菖蒲芳香化湿,辟秽去浊;若口渴甚者,可加天花粉、知母生津止渴;若热毒较重而咽喉肿痛者,可加玄参、马勃解毒利咽;若咳嗽较重者,可加杏仁、桑叶利肺止咳。
若胸膈闷者,加藿香3钱,郁金3钱,护膻中;渴甚者,加花粉;项肿咽痛者,加马勃、玄参;衄者,去芥穗、豆豉,加白茅根3钱,侧柏炭3钱,栀子炭3钱;咳者,加杏仁利肺气;2-3日病犹在肺,热渐入里,加细生地、麦冬保津液;再不解,或小便短者,加知母、黄芩、栀子之苦寒,与麦、地之甘寒,合化阴气,而治热淫所胜。
若胸闷加藿香、郁金;渴甚加天花粉;项肿咽痛加马勃、玄参;衄者去荆芥、豆豉,加白茅根、侧柏炭、栀子炭;咳者加杏仁。
银翘散副作用1、银翘散为辛凉平剂,虽可广泛用于多种急性发热性疾病的初起阶段,但由于许多急性发热性传染病的病势重、变化快,其初起阶段容易误诊为普通感冒,所以当出现高热、头身疼痛较重、咽痛、口渴、脉数时,应该先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2、银翘散不宜用于寒性感冒。
3、对于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则当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