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剂合理应用及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中药注射剂是以中药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注射剂剂型。

它具有药效明确、用量准确、作用迅速等优点,已经成为临床常用的治疗工具之一、为了保证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提高治疗效果,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安全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规范。

首先,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应根据病情合理选择。

中药注射剂主要用于治疗急、危重症疾病,或因病变导致消化吸收受限的情况。

对于患有其他轻度、慢性疾病的患者,应优先选择其他剂型的中药治疗。

同时,在选择中药注射剂时,要结合病情和患者体质,进行个体化的用药选择,避免盲目应用。

其次,中药注射剂的剂量要准确掌握。

中药注射剂的剂量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情况和年龄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计算。

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重等因素,合理确定剂量,避免过量或过小的使用。

特别是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要特别注意剂量的调整,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第三,中药注射剂的给药途径要选择适当。

中药注射剂的常用给药途径有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

对于需要快速作用的急、危重症疾病,应优先考虑静脉注射。

对于非急性疾病,或者对注射不太敏感的患者,可以选择其他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的选择要遵循安全、有效、舒适的原则。

第四,中药注射剂的稳定性要注意。

中药注射剂的稳定性与药物的配伍性、溶剂的选择等因素有关。

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选择稳定性较好的产品,并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混合使用,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药效下降等问题。

此外,要注意注射剂的药物配伍稳定性,在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和药物损失。

最后,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还需要注意药品的质量安全。

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贮存和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保证药品的质量安全。

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的禁忌症、不良反应等信息,避免不适当的使用。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是为了保证中药注射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定

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定

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定一、概述中药注射剂是指经现代科技手段制备而成的注射剂剂型,以中草药为原料,配以辅料并按一定标准进行混合、加工而制得。

为了保证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有效使用,需要制定管理规定,明确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要求和管理措施。

二、临床应用范围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以下疾病治疗和预防:1. 慢性病的治疗,如肝炎、糖尿病等;2. 急性疾病的治疗,如感冒、发热等;3. 预防疾病,如流感疫苗注射等;4. 重大疫情防控,如新冠肺炎防治等。

三、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原则1. 临床医师应根据病情和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中药注射剂,选择适宜的剂量和疗程;2.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符合中药功能主治和适应症,禁止滥用和乱用;3. 严禁私自调整剂量和疗程,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使用;4. 临床医师应密切关注病人使用中药注射剂后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四、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1. 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规范进行;2. 中药注射剂的原料草药必须符合草药质量标准,并经过严格的药材质量检验;3. 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过程应符合药品生产规范要求,确保产品的安全和有效性。

五、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管理1. 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医疗机构必须具备合法经营资质和相应的技术力量;2. 中药注射剂的购进、配送、储存和使用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并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档案;3.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必须经过临床医师的指导和判断,禁止非医疗人员直接使用;4.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记录和使用情况应定期进行检查和审查,确保使用合规。

六、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1. 使用中药注射剂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查和处理;2. 针对不良反应进行合理的处理措施,如停用药物、调整剂量等;3. 不良反应的处理结果和措施应进行记录和通报,以便对同类事件进行预防。

七、中药注射剂的监督管理1. 卫生主管部门应定期对中药注射剂的生产企业进行检查和监督;2. 医疗机构应建立中药注射剂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3. 监督部门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4. 中药注射剂的相关信息应及时公开,以便公众和医疗机构了解并采取相应措施。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随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的不断完善,从2005年起,我国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告较多,分析其原因有制剂本身的原因,更有临床使用各环节的问题。

为了加强临床的合理使用,卫生部于2008年对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进行规范发布了“卫医政发〔2008〕71号文件”,“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为其中一部分,目的是通过规范合理使用,减少用药风险。

本期介绍了SFDA发布的生脉注射液及香丹注射液的严重不良反应通报,为了帮助临床正确、合理、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现将“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及注意事项”介绍给大家,同时对我院常用的中药注射剂对临床有参考价值的信息进行汇总,供临床参考。

一、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摘自卫医政发〔2008〕7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1.选用中药注射剂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选择给药途径。

能口服给药的,不选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

必须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的应加强监测。

2. 辨证施药,严格掌握功能主治。

临床使用应辨证用药,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3. 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

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疗程使用药品。

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4. 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

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

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5. 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6. 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

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7. 加强用药监护。

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开始30分钟。

发现异常,立即停药,采用积极救治措施,救治患者。

二、中药注射剂临床注意事项1. 含皂苷成分的药物如:注射用血栓通、注射用血塞通、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在摇动时产生泡沫属于正常现象,不影响疗效。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
首先,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进行。

中药注射剂是一种高效药物,具有较强的药力,必须由合格的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具体需要来决定使用剂量和疗程,不能自行使用或超量使用。

其次,应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使用。

中药注射剂可以通过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途径进行给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在给药方法上,应注意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注射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三,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注意药物的稳定性。

中药注射剂中的有效成分较复杂,且注射剂本身较为复杂,容易受到温度、光照、震动等外界因素影响,导致药物的稳定性降低。

因此,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注意存储条件和保质期,避免使用过期或不合格品。

此外,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注意监测和评估疗效。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通常有较快的药效,但也可能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因此,需要在使用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并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最后,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要注重安全和合理用药。

中药注射剂虽然药效高,但也潜藏着一定的风险,如过敏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

因此,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医生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用药史,合理评估药物与患者之间的安全性。

总之,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包括遵医嘱使用、选择合适途径和方法、关注药物稳定性、监测评估疗效和注重安全用药。

只有在合理的临床应用下,中药注射剂才能发挥其独特的疗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注射剂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关注。

中药注射剂是指将中草药提取的有效成分加工制成的,以注射方式给药的中药制剂。

它具有快速、有效、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但是,中药注射剂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式,其使用也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必须合理使用,以确保患者安全,取得最佳疗效。

以下是关于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的一些建议。

遵守使用适应症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必须遵守适应症。

医生必须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病情及病因,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当的中药注射剂。

许多中药注射剂仅限于特定的疾病或症状使用,使用前必须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禁忌症、用量、不良反应等相关信息,必要时可咨询医生或药师。

用药前进行过敏试验中药注射剂与化学药物不同,它们含有天然药物成分,患者的过敏反应风险相对较高。

因此,在用药前必须进行过敏试验。

过敏试验的方法是将1ml药液注入皮下、肌肉或静脉,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

过敏反应轻微的可以使用该药物,过敏反应严重或严重过敏者应该禁止使用该药物。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剂量必须严格控制,过高的剂量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特别是用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时更要注意。

在使用药物前,应该仔细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肌肉质量等,选择适当的用药剂量,必要时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药物的用量。

同时,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中的用药方法使用,避免错误用药。

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中药注射剂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因此,在用药前必须仔细查阅产品说明书、药理学手册等相关资料,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必要的药物联合使用。

如果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必须建立完整的用药方案,明确每种药物的使用目的和用药时间,并将用药情况记录在病历中,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监测患者的状况中药注射剂使用期间,患者应当定期进行生命体征、肝肾功能等方面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在急诊科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中药注射剂在急诊科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于 2 0 0 4 年 在 某 诊 所 静 脉 滴 注 葛 根 素 葡 萄糖 注 射 液
中药针剂 成分复杂 , 各 生 产 厂 家 的 制 备 工 艺 不
2 5 0 m L , 每 曰 1次, 输 液 时 出现胸 闷 、 憋气, 停药 后症 同, 其 有 效成 分 提 取和 杂 质 去 除方 法 也有 很 大 不 同 。
中图分类号 :R 2 8 8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 0 0 5 — 5 3 0 4 ( 2 0 1 4 ) 0 3 — 0 1 2 2 一 O 1
中药 注 射 剂 大 多 由 成 方加 工 或提 取 中药 有 效 成 3 . 2 强 调综 合 治疗 , 切 勿单 用 中 药 分而成 , 因 使 用 方 便 和 起 效 快 捷 而 逐 渐 得 到 广 泛 运 急诊 科 遇 到 急 危重 症 患 者 , 要 综 合 治疗 , 才 能最 用 。但 同时 也 出现 了一 些不 良反应 , 严 重 者 甚至 危 及 大程度 发 挥 中成药 注射 剂 的作 用 。生 脉注 射液 为 心血
郭来 。 , 黄世 敬
1 . 中国中医科 学院广安 门医院急诊科, 北京 1 0 0 0 5 3 ;2 . 中国中医科 学院广 安 门医院 中药研发 中心, 北京 1 0 0 0 5 3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 :急诊 :合理应 用 ;医院 药学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5 — 5 3 0 4 . 2 0 1 4 . 0 3 . 0 4 3
・1Biblioteka 2 2・ O h i n es e J o ur n a l o f I n f o r m a t i o n o n T C M

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定(4篇)

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定(4篇)

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管理,确保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有效使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药注射剂的生产、销售、配送、使用等环节的管理,适用于中药注射剂在医疗机构、药店等场所的使用。

第三条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药为原料,经制备和炮制工艺制成的注射剂剂型,具有中药药物特性的药品。

第四条中药注射剂的生产、销售、配送等环节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依法开展,确保质量安全。

第五条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必须符合下列基本原则:(一)选择适应症和禁忌症,根据病情合理使用,并遵循使用说明;(二)使用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药物过敏试验和观察,确保患者对药物无过敏反应;(三)遵循注射剂的使用方法,正确注射,避免漏注、过注或混注等错误操作;(四)遵循“一剂一人”原则,禁止共用注射器、针头等设备;(五)按规定记录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包括剂量、频次、疗程等信息。

第六条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监管,组织开展中药注射剂的安全监测,及时掌握其使用情况、不良反应等信息。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建立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药师的培养和持续教育,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水平。

第二章中药注射剂的生产管理第八条中药注射剂的生产企业应依法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建立符合GMP要求的生产车间和设施设备,配备符合要求的生产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

第九条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过程应严格按照国家药典规定进行,确保质量安全。

应建立健全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记录和质量检测报告,保留至少5年,并接受监督检查。

第十条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和稳定性,及时发现并处理质量问题,提供合格的中药注射剂产品。

第十一条中药注射剂的生产企业应加强原料药的采购管理,选择具有合格药品生产资质的供应商,确保原料药的质量安全。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4.辨证论治,对症用药,严格掌握中药注射剂的适应症。 如清开灵注射液其功效是清热、化痰、醒神,主用于 热病所致神昏、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而对外感风 寒发热者不适用。
5.合理控制用量,应以药物的性质、患者的病情及个体 差异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而定,切勿大剂量、长效 使用。
目前列入国家标准的中药注射剂有109种,其中复方 制剂50种(原料药多大3-12味),单方制剂54种, 另有19种非药典法定品种。
据统计,医院用药前20位中药制剂,15个为中药注射 剂。
普遍认为:中药的安全性比较高,毒副作用小。 事实上: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其中中药
注射剂占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的3/4。
4.配制后放置时间过长,注射液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发生 肉眼不可见的分解、聚合反应,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物因素
5.中药注射剂中存在的杂质如鞣质、蛋白质等,易引起 局部静脉炎和疼痛;
6.有效成分如生物碱、苷类、黄酮类等分子量较大,对 机体组织有一定的刺激性;
7.有些可能含蛋白质,易引起抗原抗体过敏反应。
1
中药注射剂的定义与特点
2 国内及我院中药注射剂应用现状
3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原因
4 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中药注射剂的定义及特点
一、定义
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创的中药新剂型,是以中医理论 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从中药天然药物的 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体内, 包括肌肉、穴位、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制 剂。以供临床前配制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药物因素 机体因素 护士操作因素 配伍因素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涉及的诱发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溶媒应注意的问题
溶解性
PH的变化 增溶剂浓度变化影响药物溶解度 盐析现象 对渗透压的影响
Your company slogan
一、注射用原辅料 二、注射用溶剂 三、注射用附加剂
必须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 版或国家药品质量标准所规定的各 项要求
注射用水 注射用油 其他注射用溶剂
抗氧剂、抑菌剂、局部止痛剂、 pH调节剂、等渗调节剂、其他附加 剂
生2,3,4三羟丁酸和草酸,反应过程受金属离
子,尤其Cu2+的催化。
Your company slogan
盐析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在分子化合物,遇强电解质如氯化钠、氯化 钾会发生同离子效应析出沉淀,因而禁与含氯离子的溶液配伍,应用 葡萄糖注射液配制。甘露醇注射液为过饱和溶液,应单独滴注,如加 入电解质如氯化钾,地塞米松等, 可加速甘露醇盐析产生结晶,并易 引起电解质紊乱导致低血钾。
Your company slogan
酸碱度改变而引起药物破坏, 沉淀或变色
每种输液都有规定的ph 值范围,对所有加入的药物的稳 定性都有一定影响。常用的溶媒有5%或10%葡萄糖注射液 、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其ph 值 依次为3.2~5.5、3.5~5.5、4.5~7.0 。青霉素水溶液 稳定的ph 值为6.0 ~6.5 用葡萄糖注射液配伍青霉素的 β—内酰胺环水解而而使效价降低。青霉素类及其酶抑制剂 中除苯唑西林等有耐酸性质,在葡萄糖液中稳定外,其余药 物不耐酸,在葡萄糖注射液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在葡萄糖注射液中不仅被葡萄糖催化 水解,还能产生聚合物,增加过敏反应。因此此类药物宜选 用0.9% 氯化钠等中性注射液做溶媒。 头孢类的β—内酰胺环较青霉素类稳定,可与葡萄糖配伍 。再如奥美拉唑为弱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下不稳定,易分 解变色,仅能与 0.9 %氯化钠或5%gs注射液配伍,且在 0.9% 氯化钠溶液中较5% 葡萄糖稳定。
Your company slogan
溶剂选择不当而引起不溶
又如阿奇霉素的配制按说明书要求为:将本药用适 量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后,配制成 100mg/ml 的 溶液,再加入到250ml 或500ml 氯化钠注射液 或5% 葡萄糖注射液中,最终配制成 1~ 2mg/ml 的静脉滴注液。 有的注射用粉针都在配制时需要用特殊的溶剂溶解 ,配制时应用所附的专用溶剂溶解后再加入到输液 中。盐酸阿霉素配置时,应先加注射用水溶解,再 加入5 %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使用。立止血也需要 用配备的溶剂溶解,溶解后进一步稀释。因此对这 些药物中配备的专用溶剂不要随便丢弃,或擅自用 其他溶剂替代。
Your company slogan
注射治疗
危害
药物本身存在的问题
-不良反应多:吸收过程短或直接入血,ADR重或多 。 -注射剂中的不溶性微粒带来的危害:>8μm的粒子 可沉积于肺部;< 8μm的粒子沉积于肝、脾、骨髓中
,微粒进入体内,引起局部循环障碍、血栓、水肿、
静脉炎、肉芽肿等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如抗坏血酸 为一个含5元内酯环的烯二酸,其稳定PH为 6.0,此时抗坏血酸和去氧抗坏血酸呈平衡状态
,这个平衡混合物代表Vc,若PH升高,去氧
抗坏血酸的内酯环发生碱催化水解,产生2,3-
二酮基古罗酸,其钠盐呈黄色,进一步氧化产
Your company slogan
37C普鲁卡因pH-速度图
Your company slogan
常用溶媒的PH值
品名 葡萄糖注射液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0.9%氯化钠注射液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1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2 复方乳酸钠葡萄糖注射液3 灭菌注射用水
1. 2. 3. NaCl 8.5g KCl 0.30g CaCl2 0.33g 乳酸钠3.1g NaCl 6.0g KCl 0.30g CaCl2 •H2O 0.33g 乳酸钠3.1g NaCl 6.0g KCl 0.30g CaCl2 •H2O 0.20g 无水葡萄糖50.0g
Your company slogan
钙离子的沉淀反应
钙离子可与磷酸盐,碳酸盐生成钙沉淀,钙离 子除常用钙盐外,还存在于林格溶液,乳酸钠林 格液等药物中。磷酸盐存在于地塞米松中,克林 霉素磷酸酯,三磷酸腺苷等药物中,碳酸盐存于 部分药物的辅料中。 头孢曲松不稳定与钙离子配伍生成沉淀,因而 不易与葡萄酸钙,林格液,乳酸林格等含钙溶液 配伍。头孢曲松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宜单 独使用。 三磷酸腺苷与葡萄糖酸钙加入同一输液中使用 ,配液时会发生沉淀现象。
注射剂合理应用及注意 事项
注射剂的分类
按系统:
溶液型
按给药途径:
皮下注射
乳化剂型
混悬剂型
肌肉注射
静脉注射(静脉大容量输
液)
灭菌用粉针 其他(鞘内、关节注射等

Your company slogan
注射治疗
优势: 药效迅速 不在胃肠道破坏,适于不宜口服的药物/病人 无首过效应,适于大量/快速在肝内代谢的药 物 可产生局部定位作用 临床抢救和治疗重要而常用的手段
Your company slogan
药物之间氧化还原反应 维生素k 类为一种氧化剂, 若与还原剂维生素 c 配伍, 则维生素 k 被强还原剂维生素c 破坏,从而失去止血作用。因为维生素k为醌 式结构物质,可被维生素c 还原破坏, 两类药物易溶于水且极性较大 ,相遇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致作用减弱或失效。
PH范围 3.2-5.5 3.5-5.5 4.5-7.0 4.5-7.5 6.0-7.5 3.6-6.5 5.0-7.0
备注
含Ca2+ 含Ca2+ 含Ca2+
中国药典.二部[S].2010
Your company slogan
溶剂选择不当而引起不溶
在配药过程中会遇到如乳糖酸红霉素针在0.9% 氯化钠液中溶解不良 ,直接用生理盐水溶解药物会生成胶状物不溶解的情况,实际上红霉素 乳糖酸盐本身可溶于水,在 0.9 % 氯化钠溶液中相当稳定,如果将粉 针溶于注射用水中,再加到0.9% 氯化钠中则顺利溶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