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种植结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种植结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种植结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种植结构(万亩)

广西农业概况

广西农业概况 2007年06月20日 一、自然资源优势广西土地资源概况 (一)土地资源的类型和特征 广西在区域上属云贵高原向东南沿海丘陵过渡地带,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 1.山地山地是广西主要的土地资源类型。1995年末统计,海拔在400米以上的中低山山地面积为93 2.5万公顷,占广西土地面积的39.4%(其中,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山地占2 3.5%;400米~800米的低山占15.9%)。广西山地以山高、坡陡(坡度30°~40°)、切割深、光照少为特征,主要分布于广西东北和西部;在土地利用上,以林、牧业为主,是广西水源涵养林、用材林基地和牧草地,进一步开发利用潜力大。 2.丘陵地丘陵地海拔为200米~400米,面积为684万公顷,约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28.9%,是仅次于中低山以外的主要山地资源类型。其主要分布于中低山地边缘及主干河流两侧;以桂东南、桂南、桂中一带较为集中。这类土地与中低山地相比,有坡度缓(坡度5°~25°)、土层厚、谷地宽、光照条件好、人类活动频繁等特点;在利用上多宜性较突出,诸土地利用类型均有,尤以林地、旱坡草地

为主,土地利用上有较大潜力。目前制约因素主要是缺水,土壤较贫瘠,生态脆弱,如利用不当,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不易恢复。 3.石山广西是中国主要的岩溶发育区,石山分布面积为435.4万公顷,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8.4%是广西比较特殊的土地资源类型;主要分布于桂西、桂中、桂西南、桂东北及桂西北局部地区。石山山地以山高、坡陡、植被少、土层稀薄、蓄水性差为显著特征,素有“九石一土”之说,是人类生活自然条件较恶劣的地区,目前广西606万贫困人口,136万特困人口中的大部分就分布在这一类山地中。在土地利用上,以灌杂术和旱地为主,旱、涝频繁,土地开发利用难度大。 4.台地台地海拔在200米以下,面积为149.1万公顷,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3%。主要分布于桂南、桂中、桂西南、桂东南一带。该类土地一般地面平坦、起伏和缓、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是人类劳动、生活的主要区域,条件仅次于平原土地类型;在土地利用上以农业为主,是广西旱作农业、经济作物、果木林的主要种植区。但由于其地势相对平原较高,往往因水源缺乏致使土地利用不够充分。宜农荒地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域内,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5.平原广西平原面积为553.8万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3.4%。主要有沿海、沿江的河流冲积平原及岩溶区的溶蚀平原、中低山区的山前冲积平原等。平原面积比较狭小,最大的浔江平原仅629平方公里。平原主要分布于桂南沿海、桂东南、桂中及左江河谷。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学专业《农业生态学》末考备考复习参考资料各位同学:揣摩考点、识破亮点、巧抓重点、攻克难点,是末考备考复习过程中的四大秘诀,也是我们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得力技巧。希望广大同学能够勤奋备考,诚信应考,亮出真才实学,考出优异成绩。建议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结合课本及课堂笔记,并根据自身实际就本资料中出现的相关失误与漏洞请自行补充完整,由此带来的不便还望你见谅。在此祝大家新年快乐! ---军军 第一部分:生态农业与持续农业 一、生态农业及其产生的原因 1、生态农业:运用生态系统中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吸收现代科学成就,合理地组织农、林、牧、渔、加等产业,以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的农业生产系统。 2、产生的原因:现代农业有许多负效应,推动了生态农业的产生,主要表现在能源过度消耗、水资源需求量大,供需矛盾突出、成本增加、污染加剧、人口压力不断增大、其他问题如种植结构的单一化,水土流失等。 二、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 1、整体效应原理; 2、生态位原理; 3、食物链原理; 4、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 5、生物的相生相克原理; 6、生物与环境的协同进化原理。 三、生态农业技术体系 1、多维集约用地技术(多熟种植、立体种养)。 2、物质的多层次利用技术A.动物粪便的多层次利用(作为腐生生物的食物源、肥料化、基质化、能源化);B.秸秆的多层次利用(直接还田为肥、堆肥还田、作为动物的饲料、基质化、能源化); 3、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种养结合、立体种植、水土保持技术); 4、生物防除病虫草害技术(利用轮作、间混套作技术来控制病虫草害;通过收获和播种时间的调整来减少病虫草害;利用生物天敌来控制病虫草害); 5、生物能源及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沼气的开发利用技术、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技术)。 第二部分: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一、农业资源分类 1、按可更新的能力可以分为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和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2、按贮藏性可分为可贮藏性资源和流逝性资源。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情况分析报告

凉州区2013年种植结构调整情况分析 (2013年6月) 2013年,全区种植结构调整以节水高效为中心,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全面落实“两个全覆盖,一个零种植”(区域化种植全覆盖、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全覆盖,井水灌区小麦零种植),通过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示范带动、强化服务等配套措施,全区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培育进一步加强,节水增收作用进一步凸显。据统计,全区上半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43.76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4.41万亩,其中:小麦9.6万亩,较2010年减少28.9万亩,减幅达75%,井水灌区乡镇小麦“零种植”全面落实。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9.35万亩,较2010年增加8.35万亩,新增饲用型甜高粱2.01万亩。粮食作物夏秋比由2010年的40:60调整为14:86。全区2010-2013年累计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317万亩,其中:2013年推广116.5万亩,占任务97万亩的120%,有效破解了结构性用水矛盾突出的问题,农业用水占比由2010年的82%调整到目前的75%,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10-2013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对比表

2010-2013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减,经济作物播种面积逐年增加。 一、结构调整的特点 (一)粮食面积夏减秋增 1、夏粮面积逐步下降,秋粮面积明显增加 2013年,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4.41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2.6%,较2010年下降5.8个百分点。夏粮14.4万亩,较2010年减少32万亩,减幅达69%;秋粮面积90.01万亩,较2010年增加24.03万亩,增长36.4%。 2010-2013年粮食播种面积对比表 单位:万亩

生态农业项目策划方案资料

精品文档生态农业项目策划方案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名称 原始农生态农业开发 二、选址 南江镇中坪村 三、项目提出的理由 。长期以来,沟壑区气候干余亩,占全村总土地面积的78%3000中坪村沟地面积旱、土壤贫瘠,几乎颗粒无收。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气候的变化及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土地基本处于荒芜状态,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大,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造成中坪村沟地多年贫瘠的原因主要在于长期以来气候干旱、少雨,人们对沟地的忽视,加之道路不畅通,从而使沟地利用率处于极端低下的状态。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科技、经济、交通等的发展,为我们合理、有效的改善和利用每一寸有限的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资源提供了极为优越的条件。能够在荒沟里成功引水,通过现代化农业设施,植树造林,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多样性,不但能够改变沟壑目前荒芜的状态,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起到改良土壤、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绿化和美化自然环境的作用,为人们多创造一份绿色、多增添一份笑容,从而发挥出荒沟变绿地所带来的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1、为了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转变观念,调整农业产业模式,积极推进退耕还林、规在模化养殖,保持水土、改良土壤,解决沟壑荒废、水土流失等问题,我本人计划亩,积极

开发林业、果业、养殖业等生态农业项目。580中坪村自行开发荒沟土地 水土流失极为严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水家龙多沟壑,长期处于荒废状态,2断提高,人们对果品和肉食品的消费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对于土地的综合开发治理,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沟壑治理的推广有着深远的意义。 重塑自然环境,改善3、推广绿色生态立体农业模式,改变中坪村沟壑荒废的状况,土地质量,减少水土流失,同时为消费者提供真正无公害、新鲜、营养、优质、安全、无药残的农产品。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加大沟壑治理的步伐,大大提高沟壑的整治力度和效果,4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同时提高本地区农民收入和自然环境质量。 五、项目资金筹措 万元。以融资为1004505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万元,流动资金项目投资主,同时争取农业部门支持。 第二章市场分析与预测 一、国内消费现状 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速。就目前的消费状况来看,由于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认知度较低,有机概念宣传推广还没有深入人心;国内有机农产品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还没有真正形成,缺少有效的销售网络和平台;消费群体还没有真正形成;再加上政策、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阻碍了消费群体的培养。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品质需求进一步增强,更加追求健康、绿色、环保、低碳的生产生活和娱乐消费模式。 二、市场分析与预测 它对多种农业生态区域、气候,70,从世界范围来看发展有机农业已经有多年的历史类型

山东省种植结构

山东省种植结构 鲁中地区 淄博市: 沂源县南麻镇蔬菜面积8000亩,其中保护地栽培面积1000亩,是全市绿色无公害蔬菜--佛手瓜的主要生产基地,年种植佛手瓜20万株。 沂源悦庄镇韭菜:苗山韭菜是悦庄镇苗山村为中心,辐射周围若干村形成的地方名优特产,现有栽培面积2.5万亩,年实现总收入12500万元,产品远销哈尔滨、北京等地,是全省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无公害韭菜产地之一。1997年被评为市级名牌蔬菜,2001年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委员会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2002年11月通过北京市无公害绿色食品检查验收组验收,被列为首批北京市准许进入的绿色无公害蔬菜产品。2004年被认定为市政府放心菜生产基地。 沂源县鲁村镇16000亩菜花、芹菜、大白菜生产基地,徐家庄乡6000亩菜花、大白菜生产基地,悦庄镇2000亩水培蒜黄生产基地已正式通过淄博市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淄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验收,认定为淄博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被列入淄博市蔬菜产业升级工程第四批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名单。 济南市: 济阳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6.03万亩,种樱桃西红柿等蔬菜作物 章丘市大葱基地:章丘大葱是闻名全国的特产蔬菜,主要分布在章丘市的绣惠镇、宁家埠镇、党家镇、刁镇、枣园镇。年内,种植面积达到0.67万公顷,总产达到24万吨,60%销往省外。 大白菜基地:大白菜基地已发展到0.67万公顷,年产大白菜40万吨。历城区的唐王镇、董家镇,长清县的平安店镇、长清镇是大白菜的主要产区。 大蒜、菠菜基地:主要分在长清县的归德镇。近年来,大蒜、菠菜基地面积迅速扩大,特别是商河县发展迅速,已成为主要产区之一。至1998年底,全市大蒜、菠菜基地达到0.67万公顷,总产菠菜15万吨,大蒜10万吨,蒜苔4万吨。 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营而无公害生产基地:仲宫镇营而村位于卧虎山水库南岸水库沿岸菜地10000余亩,至今已有近30年蔬菜种植历史.村民在长期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并在生产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注册"营而牌"商标.这里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广,产量大,质量高,品种齐全.尤其是莴苣和甘蓝栽种统一。 泰安市: 泰安市房村镇西红柿生产基地:岱岳区房村镇实施“建设大棚西红柿基地,实现强镇富民”战略,全面推广无公害种植、绿色食品等标准化生产技术,注册了“泰山珍珠”牌商标,并建起了由农业部定点的西红柿专业批发市场。全镇现已发展大棚西红柿1.5万多亩,年交易量3.5亿公斤。 泰安肥城市把有机蔬菜作为增收富民的特色产业,狠抓培强龙头、建好基地、完善机制三个关键环节,有机蔬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目前,全市通过国际OCIA、欧盟BCS、日本JONA、国家OFDC 等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蔬菜面积达11.2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县域有机蔬菜种植基地。

广西农业生产情况

2018年广西农业生产情况 一、农业生产稳中有升 2018年全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114.42亿元,比上年增长5.6%,增速比上年加快1.3个百分点,是近6年来的最高增速,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865.19亿元,比上年增长6.4%;林业增加值283.87亿元,增长6.5%;畜牧业增加值522.73亿元,增长2.7%;渔业增加值349.17亿元,增长5. 1%;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增加值95.05亿元,增长7.8%。 二、大宗农产品收成稳定。 (一)粮食稳定。2018年广西粮食总产量1373万吨,增长0.2%;在全国31个省(区)中,广西粮食总产量和面积均居第17位。其中,早稻总产量470. 5万吨,增长0.1%;晚稻总产量451.4万吨,下降0.3%(2017年粮食生产相关数据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进行了修订)。 (二)甘蔗生产有所恢复。随着“双高基地”建设的推进,全区甘蔗产量7274.99万吨,同比增长3.6%,增速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甘蔗种植面积8 91.45千公顷,增长1.8%,终止了2013年来的调减下降趋势。 (三)蔬菜生产偏好。全区蔬菜产量3400万吨,增长5.4%,增速与上年持平。蔬菜播种面积1457千公顷,同比增长4.1%。

(四)园林水果快速发展。全年园林水果产量1927.75万吨,增长13.2%,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柑橘类增长23.1%,火龙果增57.9%,百香果增25.3%,猕猴桃增41.1%,荔枝增20.8%,龙眼增14%,芒果增7.4%。 (五)生猪出栏量增加。全年生猪出栏3465.78万头,同比增长3.3%,增速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猪牛羊禽肉增长1.6%,其中猪肉增长3.5%。 三、当前应引起关注的问题及建议 2019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之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优化产品结构、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关键时期,因此,开局尤显重要。结合岁末年初度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关注点: (一)寒冻害和阴雨寡照天气影响大。2018年12月28日以来,我区出现入冬以来最强的降温过程,受寒潮影响全区大范围强降温降雨,气温与比常年同期偏低5~10℃,随后是持续多日的阴雨寡照天气。柳州、河池和来宾三市大部蔗区受到中度寒冻害,部分蔗区受重度寒冻害,对全区糖料蔗生长和收榨产生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其他作物的采摘和运输上市。截至1月7日,全区累计21个县(区)112个乡镇1080个村屯受灾,受灾作物有蔬菜、甘蔗、玉米及部分果树品种(砂糖橘、沃柑、百香果、柚子、金桔、柿等),造成种植业直接经济损失近5亿元。 建议:预计1月中旬以后全区气温逐步回升,但仍以阴雨天气为主,各地要抓住降雨间隙,抓紧甘蔗的砍运工作;低洼地块要及时清沟排水,加强通风,

生态农业发展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 概念说明 生态农业是指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农业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三个效益”的统一。 简单地说,生态农业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农业。它不单纯着眼于单年的产量,单年的经济效益,而是追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把人类梦想的“青山、绿水、蓝天、生产出来的都是绿色食品”变为现实。 中国生态农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的现代化农业。农业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产业,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又经历了由“产量型”农业转向“质量效益型”农业,现在又开始迈进向生态型农业探索的历史发展新时期。 生态农业- 基本内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生态农业。它不仅高度地函盖了各种先进农业的理论和模式,而且又使各种先进的理论和模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高度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出“三个效益”的统一,是农业理论和农业生产上的一大突破。 现代生态农业的内涵主要包括如下八个方面: 一是在现代食物观念引导下,确保国家食物安全和人民健康; 二是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以继承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和吸收现代高新科技相结合; 三是以科技和劳力密集相结合为主,逐步发展成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化生产体系;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典型生态农业模式(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基本概念:它是一种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的生产模式。它以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为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的土地上,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所以称为“四位一体”模式。具体形式:在一个150平方米塑膜日光温室的一侧,建一个约8—10立方米的地下沼气池,其上建一个约20平方米的猪舍和一个厕所,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系统。主要的技术特点是:1、圈舍的温度在冬天提高了3-5度,为猪等禽畜提供了适宜的生产条件,使猪的生长期从10-12个月下降到5-6个月。由于饲养量的增加,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猪舍下的沼气池由于得到了太阳热能而增温,解决了北方地区在寒冷冬季的产气技术难题;3、猪呼出大量的CO2,使日光温室内的CO2浓度提高了4-5倍,大大改善了温室内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蔬菜产量可增加,质量也明显提高,成为一类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经济效益:1、蔬菜增产,如冬季黄瓜、茄子1平米可增产2-5公斤,增收5-6元,年节

省化肥开支约200元;2、温室育猪可提前150天出栏,降低成本40-50元;3、沼气点等年节电60元,节煤130元。4、改变了北方地区半年种田半年闲的习俗,也改变了冬闲季节“男人大麻将,女人玩纸牌,邻里吵架和打骂”的陈陋风俗,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5、农村庭院面貌整齐、清洁、卫生,完全改变了“人无厕所猪无圈,房前屋后多粪便,烧火做饭满屋烟,杂草垃圾堆满院”的旧面貌。现有规模:“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二)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基本概念: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主要形式:“户建一口沼气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经济效益:1、用沼液加饲料喂猪,猪可提前出栏,节省饲料20%,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激发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2、施用沼肥的脐橙等果树,要比未施肥的年生长量高0.2多米,多长5-10个枝梢,植株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明显增强,生长的脐橙等水果的品质提高1-2个等级。3、每个沼气池还可节约砍柴工150个。现有规模: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推广,仅江西赣南地区就有25万户。(三)西北“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是解决西北地区干旱地区的用水,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高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汇总

嘉峪关市辖: 嘉峪关市属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日照长,温差大,光照资源充足,适于春小麦、玉米、蚕豆、胡麻、甜菜等作物的生长,有利于优质瓜、果、蔬菜作物的栽培,当地圆葱、西瓜、大蒜等产品优质高产,远销1 4个省市。 农作物面积:玉米1.23万亩、蔬菜3.3万亩、小麦1万亩、果树0.68万亩、马铃薯0.356万亩。 金昌市辖: 金川区、永昌县。 金昌市有名贵中药材艽、麻黄、大黄、锁阳、雪莲、甘草、苁菪、羌活、党参等30余种。食用类植物有发菜、蘑菇、蕨麻、地卷皮、沙葱等10余种。果木有梨、苹果、、杏等。颇具经济开发价值。 金昌县现存耕地58万亩是河西走廊的主要产粮区,省粮油生产大县,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每年为国家提供的商品粮占全省的十五分之一,商品油占全省的九分之一,甜菜、黒瓜杯、大豆均已形成规模种植。

农作物面积:玉米5.44万亩、小麦22.61万亩、大麦25万亩、蔬菜11.37万亩、马铃薯5.49万亩、油料作物3.87万亩、甜菜0.03万亩。 市辖: 区、平川区、靖远县、会宁县、景泰县。 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优质农产品种类繁多。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水稻、荞麦、糜谷、荞麦、豆类等20多种;经济作物有油料、睥酒大麦、甜瓜籽等;瓜果类有西瓜、甜瓜、苹果、梨、桃、杏、葡萄、红亭等20多种、60多个品种。 靖远不仅是省最大的优质稻米生产区,被喻为“塞上小江南”,高效设施农业使反季节蔬菜生产形成规模优势,享有“陇原菜乡”的誉称。 农作物面积:蔬菜25.65万亩、水稻4.4万亩、玉米65.48万亩、薯类87.91万亩、杂粮70万亩、果树20万亩、小麦76.59万亩、油料作物16.03万亩。 市辖: 州区、麦积区、清水县、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家川回族自治县。市是西北农作物生长最适宜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佳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苹果、

广西农业种植( )产销合同实用版

YF-ED-J6310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广西农业种植()产销 合同实用版 An Agreement Between Civil Subjects To Establish, Change And Terminate Civil Legal Relations. Please Sign After Consensus, So As To Solve And Prevent Disputes And Realize Common Interes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广西农业种植()产销合同实用 版 提示:该合同文档适合使用于民事主体之间建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请经过一致协商再签订,从而达到解决和预防纠纷实现共同利益的效果。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合同编号: 生产人:签订地点: 收购人:签订时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规 定,本着公平、诚实信用和互惠互利的原则, 经双方协商一致,自愿订立本协议,并共同遵 守以下条款。 第一条生产人负责为收购人种植生产,并 按收购人提出的质量标准和规格等级要求种植 生产亩,生产人向收购人交售的数量为千克(公

斤),交售的时间为。 第二条收购人负责收购生产人种植生产的,质量标准和规格等级为。 第三条生产人产出的,只要符合第二条约定的质量标准和规格等级,交给收购人收购,每千克(公斤)的收购价为。收购期间,若遇市场同类产品价格上涨,由双方协商提高收购价;市场价格下跌,本条约定的收购价不变。 第四条生产人应保质、按期、足额向收购人交售种植生产的,在完成约定的销售量前,不向第三方出售;超出部分是否交售,双方另行约定。 第五条收购人收购生产人交售的总价为,结算的方式为;结算的日期为。 第六条收购人负责向生产人提供种植生产

广西生态农业资料

广西生态农业“152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桂政发[1998]49号) 根据1997年10月全区生态农业恭城现场会议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1998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桂发[1998]9号)精神,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在2002年以前建设100个生态村、50个生态乡和20个生态县(以下简称“152示范工程”)。为了抓好这个项目,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三大战略、六大突破”的决策,以恭城瑶族自治县创造的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体系为样板,大力推广“恭城模式”的经验,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一中心,通过实施“152示范工程”,以点带面,使我区的农村能源及生态农业建设迈向一个新的台阶,为实现农村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作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通过5年(1998年一2002年)的实施,各生态县、生态乡、生态村的生态农业建设形成一定的规模,初步建立起相互协调的供能、用能体系,粮食总产、人均有粮、森林覆盖率、人均出栏生猪、人均产果、农民人均纯收入等要有大幅度的增长,农村要发生巨大变化.具体是: (一)沼气池建设。沼气池入户率,生态县要达30%,生态乡达40%,生态村达50%;建池成功率,生态县、生态乡、生态村均要求达100%;沼气池使用率,生态县、生态乡要达95%,生态村达100%;沼气池年产气量,生态县、生态乡、生态村均要求每户达400立方米。 (二)沼气综合利用。生态县、生态乡、生态村建池农户的90%要开展3项以上的沼气综合利用,以带动种养业的发展。 (三)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人户率,生态县、生态乡、生态村均达3%。 (四)省柴节煤灶更新改造及推广。生态县、生态乡、生态村对破损的省柴节煤灶进行更新改造,省柴节煤灶推广普及率和完好率达95%以上,升温段热效率达25%以上,商品率达50%以上。 (五)经济果木林建设。生态县、生态乡户均新增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经济果木林l 亩以上,生态村人均有1亩以上。 (六)造林绿化。生态县、生态乡、生态村的森林覆盖率在上年的基础上每年提高1%;林业用地绿化率达95%以上;每个生态县要发展薪炭林1万亩以上。 (七)家禽、家畜养殖。生态县、生态乡、生态村农户的90%以上要推广猪饲料生喂。生态县、生态乡建有沼气池的农户,每户年均出栏生猪3头以上,年均养殖家禽20只以上;生态村每户年均养猪5头以上。 (八)提高人均有粮及人均纯收人。生态县、生态乡、生态村每年农民人均有粮420 公斤以上,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2%以上。 (九)推广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采用厌氧技术处理医院、卫生院、公共厕所、办

福建农作物种植结构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部,大部分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中北部部分山区冬季有雪相。南部地区冬季温度较高可全年进行农业生产。???福建主要经济作物以果树,茶叶,蔬菜和烟草为主。果树主要以柑橘类比较的多(柑橘、蜜柚和橙)。其次是荔枝香蕉龙眼枇杷部分地区也还有葡萄桃枣和梨等。茶叶在福建的种植面积比较的大。年用药量也比较的大,而且很多地方的用药水平也比较的高,部分地区以主要销茶叶的产品为主。大田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的种植在内陆地区比较的集中,沿海地区比较的分散而且面积也比较的小(宁德地区水稻面积也比较的大)。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福建各个地区的农药市场的特点。??? 一、漳州地区。漳州为福建省最大的农药市场。年销量要占福建总销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主要是漳州本身市场比较的大全年都在用药,而且很多大客户辐射的面积也比较的大,很多的客户做到了厦门泉州龙岩)。漳州地区全年都在用药,种植作物也比较的多杂淡旺季不明显。漳州用药主要集中在果树蔬菜和茶叶方面。果树主要是以蜜柚香蕉荔枝龙眼枇杷为主。蜜柚用药比较的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杀螨,杀蚧和杀菌。蚜虫飞虱果实蝇类用药也不少,但因年份不同用药变化比较的大。杀螨剂全年都在用药,杀蚧从4月份开始8月底基本结束。杀菌以溃疡炭疽疮痂烟煤杀皮等比较的多。从年初开始用药到采摘结束。采摘后用保鲜剂比较的多。保鲜以咪鲜胺为主.香蕉用药主要还是杀菌为主,主要针对的还是香蕉叶斑病。荔枝龙眼用药主要以钻心虫的为主,枇杷用药较少。茶叶用药主要

以杀虫的较多,年初时用一 些催芽剂,杀虫主要以茶小绿叶蝉、茶毛虫、茶尺蠖、蚜虫飞虱为主。部分季节跳甲用药也比较的多。蔬菜漳州种植面积也比较的大,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和年初,从9月份开始持续到来年的3月份。水稻在漳州种植面积较小主要以单季稻为主,水稻收获后很多地方种植水稻。????二、厦门地区。厦门地区在福建属于面积较小的市,但蔬菜面积较大,种类也较多,是中国八大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蔬菜全年基本都在用药且用药水平较高。厦门由于和漳州较近所以很多漳州经销商在这边都有辐射。???? 三、泉州地区。泉州在福建省内也是农药大市场。重要作物集中在果树(柑橘)、蔬菜、茶叶上面,水稻面积要比漳州大。果树以柑橘为主,主要集中在永春县,柑橘用药与漳州蜜柚相同也是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泉州茶叶面积较大重要集中在安溪,安溪茶叶用药在福建是最大的而且用药水平也比较的高。茶叶用药种类与漳州基本一致再不赘述。泉州其他县市以蔬菜水稻为主。部分地区也有荔枝龙眼枇杷但种植面积都不是很大。???? 四、福州莆田地区。福州莆田以蔬菜果树水稻为主。部分地区好有少量的茶叶。蔬菜全年基本都在用药。尤其是莆田地区最近几年蔬菜的种植面积都在不断的增大,用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蔬菜沙虫也主要是以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等较多,还有跳甲地下害虫蚜虫蓟马等也比较的多。果树面积不大但比较的杂有葡萄荔枝龙眼枇杷柑橘等。????五、宁德地区。宁德主要还是以茶叶和水稻的用药

广西农业种植产销合同完整版

编号:TQC/K388 广西农业种植产销合同完 整版 In the case of disputes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partners should be protected. In the process of performing the contract, disputes should be submitted to arbitration. This paper is the main basis for restoring the cooperation scene. 【适用合作签约/约束责任/违约追究/维护权益等场景】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西农业种植产销合同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协议资料适合用于需解决双方争议的场景下,维护合作方各自的合法权益,并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双方当事人一旦发生争议,将争议提交仲裁或者诉讼,本文书即成为复原合作场景的主要依据。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广西农业种植( )产销合同合同编号: 生产人: 签订地点: 收购人: 签订时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 关规定,本着公平、诚实信用和互惠互利 的原则,经双方协商一致,自愿订立本协 议,并共同遵守以下条款。 第一条生产人负责为收购人种植生 产,并按收购人提出的质量标准和规格等 级要求种植生产亩, 生产人向收购人交售

河北省农业种植结构分布

1、河北省农业种植结构分布? 河北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步伐加快。粮食生产,初步形成以京山、京广铁路沿线为重点的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区域内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占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的75%以上。以京山、京广铁路沿线和张承坝下地区为重点的优质玉米产业带,种植规模继续扩大,占全省玉米面积的80%以上。以沧州、廊坊等地为重点的优质大豆面积继续扩大,对全省的大豆生产带动力增强。以张承地区为主的马铃薯产业带和以冀东卢龙、冀中永清、冀南大名为主的甘薯产业带正在加快建设。棉花生产,形成了以邯郸、邢台、沧州、衡水为重点的黑龙港流域优质棉产业带,面积占到全省棉花播种面积的79%。油料生产,以冀东、冀中和冀南为重点的优质油料产业带,成为全省油料生产的重点地区。蔬菜生产,以中心市场为依托,着眼于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立足当地资源,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形成了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格局。到目前,张承地区无公害错季蔬菜、环京津地区精特蔬菜、冀南地区茄果类蔬菜、冀中地区日光温室蔬菜、沧衡地区大中棚蔬菜、冀东地区中小棚和露地蔬菜六大特色产区格局已基本形成。 2、金银河北省巨鹿县是全国最大的花基地,主要盛产巨花1号、巨花2号、巨花3号,这几个品种都是非常不错的。 银花(Flos lonicerae )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之功效,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及其相关产品中,特别是在对付“非典型肺炎(SARS)”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河北巨鹿金银花栽培及发展迅快,已发展成为金银花主产区之一。巨鹿金银花GAP认证工作早于2005年取得了国家专业机构认证,可我们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了我们更快发展成为全国最大GAP金银花种植基地,并让巨鹿真正走出国门。 1. 概况 巨鹿县地处河北省南部黑龙港流域,地势低洼,土壤瘠薄,耕地总面积 4.2万hm 2 ,其中风沙盐碱地占50%。年日照时数2766.4 h,无霜期197d,年平均气温12. 7 o C ,年降水530mm,降水多集中于7、8月份。春季光照充足,干旱少雨,水利条件较差。这种自然条件限制了粮食作物生产,而忍冬适应性很强,具有耐干旱、抗盐碱、耐寒等特性,生长较好,所产金银花药材品质较高。 巨鹿金银花已有30多年的栽培历史。1973年,巨鹿县农民解凤岭开始试种金银花,虽然种植面积不大,但生长表现较好。改革开放后,巨鹿金银花有了长足发展,到1988年,栽培面积达133hm 2 。1998年,时值中央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随着政府支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金银花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栽培面积发展到2000hm 2 。2003年“非典”时,巨鹿金银花面积达4667hm 2 。“非典”过后金银花价格几经起落,其栽培规模也随之不断变化。近一年多来,金银花价格不断升高,激起了农民栽培金银花的积极性,现今巨鹿金银花栽培面积达

广西甘蔗种植区划

甘蔗原产我国,是热带和亚热带经济作物。广西地处南、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雨热同季,是全国甘蔗最大生产适宜区,年种植面积680-780 万亩,产糖量约占全国食糖总量的40%。经过多年的发展,制糖产业已成为广西经济支柱产业。 但广西90%以上的原料蔗种植在无灌溉条件,且耕作层比较浅薄的旱地上,原料蔗产量的多少和蔗糖份的高低除受品种、施肥水平和耕作技术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受气象条件的制约,尤其是广西春旱、秋旱和霜冻天气等灾害请天气对原料蔗的产量和糖份影响更大。经我台科研人员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气象条件对产量和糖的影响如下: 一、气象条件甘蔗产量的影响 根据我台对全区各甘蔗主产区历年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分析研究,并结合 1981-1989 年甘蔗物候产量资料于全生育期内的气象要素作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各地原料蔗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有:早春的低温、春末夏初的雨量或雨日、盛夏的高温少雨和秋季干

旱。但影响各地产量的气象因子的时段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由于各地气候差异和各地甘蔗发育期差异所致。 1、早春气温高,有利与春植甘蔗出苗和宿根甘蔗的萌芽、发株。新植甘蔗的出苗和宿根甘蔗的发株对温度的要求分别是≥1℃3 和≥10℃ ,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出苗发株速度加快。从南宁物候资料分析表明,中/2-下/2 的旬平均最低气温总和每增减1℃出苗或发株可提前或延迟7 天。 2、春末夏初的干旱,不利于甘蔗的分蘖和蔗茎的伸长。 3、盛夏高温少雨,甘蔗茎伸长受抑制。 4、秋季干旱低湿,甘蔗易发生蒲心,产量和质量下降。 甘蔗与气象 影响各地甘蔗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及其丰欠指标

、气象条件对甘蔗糖份含量的影响 根据对历年各糖厂榨季蔗糖份动态变化的分析,甘蔗糖份的积累动态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生长期的缓升阶段,此阶段蔗糖份含量较高,积累速率也较慢;快速积累阶段,这是蔗糖份积累最迅速的时期,但蔗糖份含量仍较低,尚未进入工艺成熟阶段;工艺成熟期后的缓升阶段,其特点是蔗糖份含量高,持续时间长,但上升速率比第二阶段慢;下降阶段,此阶段的前期蔗糖份下降速率比较慢,但下降速率加快。纵观蔗糖份积累整个阶段,其积累过程遵循LOGISTIC曲线,即生长曲线变化规律。 甘蔗糖份的高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品种及品种熟性、前期生长情况及进入糖份积累阶段后的气象条件,均会对榨季蔗糖份的高低产生积极的影响。由于广西各地糖厂榨季期间(多数安排在11 月至第二年3-4 月),是温度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期,若榨季温度高,湿度大,则甘蔗继续生长,蔗糖份含量低,反之榨季温度低,湿度小,则有利甘蔗蔗糖份积累。但是当最低气温≤2℃,特别是最低气温≤0℃或以下是,榨季蔗糖份将急剧下降。 经过对全区代表性糖厂历年榨季糖份动态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0-11 月份昼夜温差大,降雨偏少,空气湿度偏小,日照充足,而且榨季期间无霜冻灾害天气出现,则甘蔗糖份积累快,蔗糖份含量高。反之10-11 月份昼夜温差小,降雨偏多,空气湿度偏大,日照缺乏,特别是榨季期间出现霜冻灾害天气, 则甘蔗糖份积累慢,榨季蔗糖份含量低

广西生态农业

本文以广西生态农业为研究对象,利用互联网、文献综述法、数理统计分析法和计量软件,对收集到的基础数据、资料进行提炼分析,归纳总结了全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计量软件,对广西生态农业的绩效做出了科学系统的评价,根据广西农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提出了未来广西生态农业发展的措施。本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以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说明。第二部分是生态农业研究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首先对国外有关于生态农业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并归纳总结了国外生态农业理论的研究进展。其次对我国生态农业的相关理论做了概括和分类,主要从生态农业的战略、生态农业的本质与内涵、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产业化、生态农业评价等多元视角进行了综述。第三部分广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分析。本论文把广西最主要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分为以下五类:立体种植类型、立体养殖类型、立体种养类型、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和观光生态农业模式。第四部分是实证部分。本论文在参考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生态农业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选取广西2000-2009年有关指标的基础数据,借助计量软件对其生态农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综合效益进行了测算。第五部分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分别对广西生态农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指出其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第六部分是对策建议部分,主要从农村基础设施、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农村教育、社会保障、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

应的对策。第七部分为结语,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研究的主要结论:1.广西成功推广应用的生态农业模式较多。广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是在现代农业的生产实践中,为适应特定的时空生态环境条件,结合资源环境禀赋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广大农民群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多种独具地方特色的生态农业经营形式。像立体种植类型、立体养殖类型、立体种养类类型、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和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对全区的生态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尤其是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在全区已推广发展20多种创新模式。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根据地区的自然资源环境和社会资源条件,因地制宜选择相应的模式。2.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广西生态农业的生态效益呈上升趋势,森林覆盖率和新增造林面积都有所提高,这是政府大力推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所取得的成绩,但人均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农田水利工程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负面因素,给生态农业系统带来了冲击,这需要在生态农业的推进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和保护好耕地面积,完善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环境。3.总体上来说,全区生态农业发展产生的经济效益明显,农民的物质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扩大,收入结构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国排名相对靠后,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农业经营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偏低等问题,因此需要制定一些措施,提高农民收入,降低生产成本、控制经营风险和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

海南省种植结构

海南省种植结构 海南全省播种面积1371万亩,水稻1000万亩,反季节蔬菜180万亩,分布在儋州,东方,三亚,陵水,琼海和文昌。水果150万亩,几种在万宁,琼海,陵水,三亚,乐东。全年用药8545吨,销售额0.8个亿,以杀虫剂,杀菌剂为主。 海南早稻238.65万亩,晚稻276万亩,玉米29.85万亩,大豆11.7万亩,薯类239.85万亩,花生68.25万亩,芝麻6.45万亩,甘蔗103.65万亩,蔬菜242.85万亩,果用瓜29.55万亩,香蕉46.2万亩,菠萝19.8万亩,荔枝48.3万亩,橡胶569.7万亩,椰子67.35万亩。 文昌增加常年瓜菜种植面积4000亩 据悉,文昌市今年计划增加常年瓜菜种植面积4000亩:一是由海南永青公司在冯坡白茅洋建设一个1500亩瓜菜基地;二是下达25个乡镇在原来的基础上各增加100亩瓜菜种植任务。加大对蔬菜生产扶持力度。2011年计划投入3600万元,用于发展瓜菜产业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琼海将扩大瓜菜基地面积达8万亩 琼海市加强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蔬菜生产。计划用三年时间把嘉积镇南中洋、塔洋镇打犁洋、万泉镇沐皇洋、潭门镇福田土冬等建设成为种植面积达8万亩、产量达11万吨、旱涝保收的现代化常年瓜菜生产基地。计划三年建成设施大棚5000亩,利用大棚种植常年蔬菜,解决好夏季蔬菜供应问题,加强蔬菜价格监测预警。在全市各镇设下了12个监测站和224个监测点,坚持每日专人深入全市各集贸市场和大型超市一线采价,实行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一日一报制度。 万宁建立常年蔬菜生产基地万亩 万宁市全面制定了全市蔬菜基地发展规划。全市计划建立常年蔬菜生产基地1万亩,其中大棚蔬菜生产基地3个,面积共计500亩,主要分布在礼纪镇万宁丰凯种养基地300

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

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基础,粮棉油糖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十二五”时期,我国粮食连年增产,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为经济发展和改革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调整的主要作物为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蔬菜及饲草作物,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紧迫性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力促进了粮食和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产量连续五年超过5.5亿吨,连续三年超过6亿吨,综合生产能力超过5.5亿吨。同时,果菜茶等园艺作物稳定发展,棉油糖等工业原料作物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已建成一批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米袋子”“菜篮子”的生产基础不断夯实。农业基础条件持续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86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4.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2;新建一批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有所改善。科技支撑水平显著增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主要农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机总动力达到11亿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生产集约程度不断提高。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03亿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0.4%;农民专业合作社128.88万家,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