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审美特征——高涵博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2 现代文阅读 热考文体1 小说 第5课时 小说在高考中的必考点__形象题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2 现代文阅读 热考文体1 小说 第5课时 小说在高考中的必考点__形象题

第5课时小说在高考中的必考点——形象题王安忆说:小说是心灵的历史。

毫无疑问,小说是写人的文学,小说要反映社会生活,要表现生活世界,必须写人,写人的心灵,写人的本性,写人与人的关系。

人的性格、人的命运、人性的弱点、人性的美丽,无疑都是小说要表现的内容。

就这个意义来讲,阅读小说就是读人,读人则主要是读人的内心世界。

性格特点往往只是内心世界的一种表征,没有内心体验的小说阅读,没有走进小说人物内心世界的小说阅读,只能是隔空互望,所谓性格特点的概括也只能是贴个标签而已。

——特级教师黄厚江《由虚构故事走向生活世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年8月)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是高考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这部分常设考点有三个:形象手法赏析、形象概括分析、形象作用分析。

题型一形象手法赏析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多方位的,它凭借各种艺术手段既对人物形象进行直接描写(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又对人物形象进行间接描写(如侧面衬托)。

人物描写的艺术手法往往是综合运用,所以,答题时要注意全面分析。

(一)小说常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1.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形象手法阐释作用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外部特征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等。

从人物肖像描写入手,可以迅速掌握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教养,甚至内在性格。

小说中人物的肖像描写可以是相对静止的整体显示,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写镜头一样,从正面刻画人物肖像,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也可以是对某一局部的重点刻画,如鲁迅在《祝福》里对祥林嫂眼神的三次描写。

①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②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状态。

2.间接描写(侧面描写)(二)四种易忽略的表现手法1.场面描写2.点面结合3.抑扬结合4.虚实结合紧张迎敌的表现。

作用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能够达到“超以象外,得其寰中”(《诗品》)、“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艺术效果。

小说审美教育:特异性、差异性与超越性

小说审美教育:特异性、差异性与超越性

2012.08学教育4小说审美教育:特异性、差异性与超越性余岱宗一小说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为诠释某种宏大的小说理论观念,而是概括小说作品的特殊性:通过对诸多小说文本的条分缕析,将文本中人物微妙的感受放大化;将不可思议的动机必然化;将复杂隐蔽的情感动机条理化;将细节、情节之间若有若无的关联明晰化;将同中有异的各种人物系列形象谱系化;将貌似确凿的主题推敲化;将具有审美相似性的作家作品比较化。

所有的这些工作,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最大限度概括某位作家或某部作品的审美特异性。

当然,小说的审美教育,不仅仅在感性层面上体验到小说世界的多样、奇妙和深邃,更要在理性的层面上认识到小说审美的内容的丰富性、风格的差异性、想象的奇妙性、表达的多样性和思想的超越性。

小说叙事艺术为我们提供了感受世界、思考存在、表达情感、传达趣味的独有方式。

研究一位小说家的艺术性,就是探讨其的审美特异性。

将作家的审美特异性从文本中抽象出来,是小说审美教育主要的任务之一。

重要的作家作品,其审美的诸多特性可能无法“穷尽”,但可逐步“逼近”其审美创造的特殊之处。

这里,不妨以土耳其著名小说家帕慕克的作品为案例,探讨其小说审美的奇异之处。

帕慕克小说的特殊性在于:作为一位十分了解西方审美程式的小说家,他对伊斯坦布尔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那种“欠发达状态”下人的生存状态是抱以欣赏而非猎奇的态度叙事。

再有,帕慕克的叙事最擅长的就是将“欠发达状态”的忧伤性逐渐变幻为抒情性:物质不丰富、娱乐也单调、生活无波澜的小市民生活,因为爱情、亲情的存在,更因为这种爱情、亲情的含蓄性、执拗性、淳朴性的微妙互动,使得“欠发达状态”下他们的情感/生活不但是有意义的,还是可审美的,一种区别于西方人情感表达方式的情感状态。

帕慕克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他描绘出在东西方符号网络交织作用下的伊斯坦布尔文化环境中,并选择了一个感伤而温情的审美视点,刻画着土耳其城市生灵的欢喜、哀愁、困窘与通达。

文学艺术作品审美判断标准层次论

文学艺术作品审美判断标准层次论

文学艺术作品审美判断标准层次论一、概述文学艺术作品在人类文明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为人们提供了娱乐和消遣,更是通过审美的视角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和深刻性。

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单一感知层面到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和哲学思考层面,探讨文学艺术作品审美的不同层次标准,并共享个人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二、感知层面的审美标准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艺术作品,大多数人首先会通过感知来审美。

在这个层面上,审美的标准更多的是对作品的外在形式和表现形式的感官体验的评价。

1. 内容描述感知层面的审美评价着重于对作品内容描绘的评价。

如《红楼梦》中细腻描绘的家族命运、婚姻纠葛等,读者对这些场景的感知与解读往往是对整个作品的第一印象。

2. 文学语言作品语言的美感对于读者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语言的优美、形象的生动与否,对作品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传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艺术表现对于艺术作品,审美的标准也在于作品的艺术表达形式。

画面的构图、色调的运用都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在意蕴审美评价的更高层次则在于对作品更深层次意义的探讨和感悟。

在这一层面上,审美的标准更多的是对作品内在意蕴和艺术表达的价值的评价。

1. 主题思想每部文学艺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主题思想,这一层面的审美评价更多关注作者对人生、社会、情感等内容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这些内容的表达方式。

2. 价值取向通过作品,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对人性、道德等多方面的思考。

这也是审美评价的一个重要层面。

杜拉斯的《情人》就引发了人们对道德和感情的思考与讨论。

3. 艺术内核艺术作品的内在美学结构和创意构思也是审美的重要标准。

这一层面评价的是作品的创新性、深度和广度。

四、总结通过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标准的不同层次的全面探讨,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审美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思考和感悟的过程。

在审美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审美标准,以更好地欣赏和领会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在魅力。

20 高考新题型现代文阅读Ⅱ小说之文本特征探究题答题攻略-高考语文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20 高考新题型现代文阅读Ⅱ小说之文本特征探究题答题攻略-高考语文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类文本阅读
20 小说创新题之文本特征探究答题攻略
高考新题型典例集训
一 考题考向
1. 考题式样
1. (刘慈欣《赡养上帝(节选)》)作家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需要保 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请从“科学性”与“文学性”的角 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2. (郑武文《万年桥》)历史小说是以真实历史为依据的文学创作, 请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分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景物描写、心理描写、人物特点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赏析“诗意小说”的特征。
答案 这三则材料的诗意之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百合花》没有正 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描写了新媳妇和通讯员美好的第二次相见,虽误解却有情趣。②富有诗意 的景物描写。《哦,香雪》通过满月、山谷、小路、败草、树干等诗化景致的描写,烘托了寂静、 清冷的氛围,为下文香雪心境的变化做了铺垫;《荷花淀》选取诗意的意象,如洁白如雪的苇席、 透明的薄雾、荷叶荷花香等,字里行间充满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③细腻生 动的心理描写。《百合花》中“不断向房里瞅着”“好像在掂量”等细节,表现出新媳妇为是否献出新 被子而展开的纠结;《哦,香雪》中,香雪端详铅笔盒时一系列的细微动作,如“打开”“一拍”“合严 ”“又打开”“摸出”“放进去”“又合上”等,表现了她爱护珍惜铅笔盒的心理;《荷花淀》表现了在唯美 诗意的情境下,水生嫂等待丈夫回来的恬静而不急躁的心情。④清新自然的人物形象。三篇选文分 别塑造了娴静美好、深明大义的新媳妇形象,细腻纯真、自尊自爱的少女形象,勤快利落、温柔贤 淑的水生嫂形象,这些人物都是美好自然、淳朴善良的。总之,清新、温柔、情趣、明媚、细腻、 娴静、美丽,这些诗意之美洋溢在三则材料中,故可称之为“诗意小说”。(写出两个角度即可)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分析文本特征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分析文本特征

图描绘和反映错综 交叉时空、神话传说以及梦幻、
复杂的历史、社会 想象、夸张、荒诞、隐喻、象
和政治现象。
征、预言等手法。
◈ 典题演练 ◈
例1 [2019·全国卷Ⅰ] 《理水(节选) 》 鲁迅
文本特征题 《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
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唯光明故。 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小说 的作品,科幻小说具有科学 这艘潜艇以当时的背景来说
性、幻想性和文学性的统一 已经超脱现实了,故属科幻小
的特点。
说。
文本 元素
解读
示例
通过描写历史人物和事件,再现 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
史发展趋势。但其文学性又使 到西晋初年之间一百多年的历史
其允许进行适当的想象、概括 风云,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
人物……
文本 元素
解读
示例
把触目惊心的现实 《百年孤独》在描写上展现了
和迷离恍惚的幻觉 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大陆百
结合在一起,通过极 年来的历史进程,被认为是一
端夸张和虚实交错 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它将历 魔幻
的艺术笔触来网罗 史与神话、现实和梦幻、悲剧 小说
人事、编织情节,以 和喜剧融为一体,并且运用了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二月八,土地菩萨生日,街头街尾,有的是戏!”一句开篇照应 题目,进而详细介绍了当地土地菩萨生日唱戏的习俗。 B.“彼此同锡与铅样,融合成一锅后,彼此都同化了”,运用类比手 法,形象地写出苗人汉人的融合,突出了苗汉一家的主题。 C.“苗人们勇敢……形成了本地少年人一种普遍的德行”一句承上 启下,引出下文关于湘西少年尚武风俗的具体描写。 D.“垂下屁股,互相扭缠”“都督一声吆喝,两个牛劲就使出了” 等细节描写,生动传神,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文劲”的比试情形。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小说 第1讲 整体把握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小说 第1讲 整体把握



2020
全国Ⅱ卷
《书匠》 (节选)(葛亮)
书匠老董的 工匠精神



技巧 √ √ √

主题 √
关键能力
①信息获取能力;

②理解掌握能力; ③知识整合能力;
④研究探索能力;
⑤语言表达能力;
⑥人文思维能力;
⑦创新思维能力;
⑧审美鉴赏能力。
语文
第1讲 整体把握
语文
文体必备知识
一、小说分类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 活的文学体裁。情节、人物、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加上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 主题,共同构成小说四要素。 按篇幅分: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等。 按题材分:武侠小说,推理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讽刺小说,神怪小说,笔记 小说等。 按流派分:古典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表现主义小说,存在主 义小说,意识流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等。
语文
[附]小说“文本特征”新考知识点 1.虚(想象、梦境、回忆)与实(现实)交织穿插 突破时空界限,丰富情节内容;呈现不同时期的人物,在比对中相互映衬,使人物形象更 加具体丰满;避免平铺直叙,结构更加灵活。 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注重直观,浪漫主义注重想象;现实主义注重如实,浪漫主义注重夸张;现实主 义注重实际,浪漫主义注重理想;现实主义注重现在,浪漫主义注重未来。 3.历史小说中的“历史”和“虚构” “历史”指大的历史事实、主要矛盾、人物命运都必须符合历史,不能对历史人物的命 运进行臆造和歪曲。“虚构”指适当的艺术夸张和必要的矛盾集中,使人物形象更为丰 满,并对人物进行符合本身和时代背景的艺术加工。合理安排“历史”和“虚构”, 可以艺术地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使读者从中 了解历史并受到启示。

第三单元主题之二:多样文化-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单元主题阅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解析版

第三单元主题之二:多样文化-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单元主题阅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解析版

第三单元主题之二:多样文化鉴赏外国小说,感受多样风格——单元主题延伸阅读小说是现实与生活的精神结晶体,是作家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手段。

读一部经典小说,就如同一次奇异的漫游,仿佛置身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社会生活之中,感受不同的文化风貌。

《大卫·科波菲尔》和《复活》是19世纪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巨著,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百年孤独》和《老人与海》属于现代小说,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

在题材内容、创作手法等方面有诸多创新,极大地拓展了小说的天地。

本单元课文要求“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的能力要求,精选19世纪世界经典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展现广阔的社会生活。

阅读本单元文章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 现代小说在题材内容、创新手法等方面有诸多创新,如海明威简练直观、情感含蓄、朴实的艺术风格,又如加西亚·马尔克斯轻灵厚重兼而有之的魔幻现实主义艺术风格等,请阅读本单元的小说作品,体会不同作品中展现出的多样化的风格,并进行概括和总结,感受和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风貌,写一则读书札记。

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中国文学能够取得今日的繁荣局面,不仅源自于深厚广博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有赖于对外国优秀文学作品的吸收借鉴。

请你选读本单元中任意一篇文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写一则读书评论报告,重点阐释你的所得,展示你从文本中获得的启发,根据自己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的相互影响情况的了解,撰写成以《对比中×(国家)在××××(领域:如小说/诗歌/戏剧等)的互相影响》为题的小论文。

3. 学习“猜读”的阅读技术,通过圈画关键词,对作品的情节脉络、事件的发展走向、作者的思想情感、作品的主旨大意等内容进行猜测。

小说中我和物象的作用-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选必上册期中备考复习(全国通用)

小说中我和物象的作用-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选必上册期中备考复习(全国通用)
桥上,站着许多人,他们有的拿着扁担,有的拿着铁铲,有的坐在三轮车上。 我走过去,一大群人蜂拥而上:有活儿吗?多少钱?给我做吧! 有一批家具要搬到五楼,五十块钱做吗?我问道。 钱太少了,做不了。一听我报的价钱,一群人悻悻散去。 我正准备加价时,一个声音响起:这活儿我干。我顺着声音望过去,又看到 了那个满脸伤疤的丑陋男人,他依然穿着那身旧军装,挎着绿军包。 还没找到工作吗?我问他。 男人苦涩一笑,是呀,一个多月了,什么工作也没找到,别人要么嫌我老,要 么嫌我脸上有疤。实在没办法,我就和他们一样在桥上蹲点,也好寻些力气活儿 做。 到了单位,男人二话没说,放下绿军包,扛起一张桌子就上楼去了。
男人强挤出一丝苦笑,从桌子上拿起三个红本本,认真地用红绸布包裹好, 轻轻地装进包里。那谨慎细心的样子,仿佛他放进去的是价值连城的稀有珍宝。 男人黯然地走出了办公室。
星期后,单位购买了一批办公家具,需要搬到五楼办公室去。单位后面有座桥, 桥上每天聚焦着许多等活儿干的人,我决定去好运里找个搬运工来帮忙。
教材回扣
3.【必修上第一单元《哦,香雪》】《哦,香雪》中多次 写到“铅笔盒”,谈谈你的理解。(含义与作用)
【参考答案】 ①小木盒是香雪的铅笔盒,它笨拙、陈旧;自动铅笔盒是 文化和知识、现代文明的象征。 ②小说借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表现山村少女对城市文明 的向往。 ③小说借助铅笔盒塑造了香雪这个人物形象,香雪对自动 铅笔盒的追求表达了她自我认识的觉醒,包含了她对平等人 格的追求,以及她对改变自己命运与家乡命运的憧憬。
小说中“我”和物象的作用
一、小说中我的作用
1、小说的线索。“我”作为小说的线索,有一个基本的特征, 这就是贯穿小说故事情节的始终,将小说故事情节的各个环节 有机地串联起来,从而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小说这样结 构全篇,不仅显得真实,更显得深刻。 2、 推动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3、 有利于凸显小说主人公的形象。在这一类小说中,“我”这 一形象存在的主要作用就是衬托或凸显主人公的形象,让主人 公的形象通过“我”清清楚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4、 有利于凸显小说的主题。 5、有利于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6、有利于增强小说故事的真实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海风,大抵是
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
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
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
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鲁迅《故乡》对闰土“形”的描写
王婆亲见潘金莲失手将帘子打在过路的西门庆头巾 上后的双方情态,又见西门庆进店来时,两人有一段 精彩对话:
创造人物形象,使之达到以 形传神的目的。

谢「Biblioteka 小说的审美特征」目录
1.形似神肖的人物形象 2.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
3.跌宕错叠的叙事技巧
2
形似神肖的人物形象
小说创作的中心是塑造鲜活而

又富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小说人
物形似神肖于生活原型,既是创作
者在创作时应遵循的审美规范,也 是构成小说人物美的主要标志。
口味小说的人物性格美
人物是小说三要素的关键要素,
王婆出来道:“吃过梅汤?”西门庆:“最好多放
些酸。”„„西门庆道:“王干娘,你这梅汤做得好,
有多少在屋里?”王婆道:“老身做了一世媒,那讨一
个在屋里?”西门庆道:“我问你梅汤,你却说做媒,
差了多少”。
《水浒传》“王婆出来贪贿说风情”
“以形写神”,“形神 兼备”是中国的传统美学观。
小说就是运用这种美学观来

塑造鲜明、独特、生动的人物形象
是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
循形探神
“形”,指身段服饰、妍媸美丑,

动作声音,表情举止,等等。
“神”,指风神意态,精神气质,
性情品格等内在生命和个性特征。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 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 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