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盾构隧道监测方案

某盾构隧道监测方案
某盾构隧道监测方案

在开挖支护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地层、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等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施工期间道路通畅,分析了解地层、支护及主体结构的安全稳定性,了解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确保地面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需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在施工的全过程中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工作,并将其作为一道重要工序纳入施工组织设计中去。

监测的主要目的包括:

①通过监测了解明挖基坑周围土体在施工过程中的动态,明确工程施工对原始地层的影响程度及可能产生失稳的薄弱环节;

②通过监测了解施工中围岩与结构的受力变形情况,并确定其稳定性;

③通过监测了解工程施工对地下管线、建筑物等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程度,并确保它处于安全的工作状态;

④及时整理资料,对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分项分析,及时反馈信息,组织信息化施工。

⑵监测方案设计

①监测方案设计原则

a.本工程项目监测方案以安全检测为目的,根据施工步序、地段和参数等确定监测项目、监测仪器及精度、测点布置等项目,监测频率及变形速率为主要的报警值,针对监测对象安全稳定的主要指标进行方案设计。

b.本工程项目监测点的布置应能够全面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工作状态。

c.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监测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等。

d.各监测项目能相互校验,以利数值计算,故障分析和状态研究。

e.方案在满足监测性能和精度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检测频率,减少检测元件,以节约监测费用。

f.监控量测工作设专人负责,按设计文件、招标文件技术要求和监测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及时做好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并以此指导施工,从而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②测点布设原则

a.观测点类型和数量的确定结合工程性质、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

b.为验证设计数据而设的测点布置在设计中最不利位置和断面上,为结合施工而设的测点布置在相同工况下的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c.表面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应用仪器进行观察,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

d.埋测点不能影响和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不削弱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e.在实施多项内容测试时,各类测点的布置在时间和空间上应有机结合,力求使一个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不同的物理变化量,找出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f.根据监测方案在施工前布置好各监测点,以便监测工作开始时,监测元件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

g.测点在施工过程中遭到破坏时,应尽快在原来位置或尽量靠近原来位置补设测点,保证该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③区间监测内容

根据招标文件、设计要求并结合本标段工程的实际情况,拟对车站及区间隧道的支护结构、二衬结构及受施工影响的周围环境等进行安全监测。监测的项目

以位移监测为主,同时辅以应力、应变监测,各种监测数据应相互印证,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

表 -5盾构区间监测内容一览表

在隧道施工影响范围内根据沿线地面构筑物的详细调查资料,根据构筑物的历史年限、使用要求以及受施工影响的程度,确定在需保护的构筑物的周围基础上布设监测点,有裂缝的构筑物要设裂缝监测点。

c、地下管线监测点布置

根据地下管线的详细调查资料,在确定受影响的管线上每隔5m布设一个监测点,以测量盾构掘进期间地下管线的变形量。

变化的区域布设一个水位测孔。

f 、土层压应力测点布置

在每一代表性的地段设一断面,在管片与围岩之间,紧贴管片背面布设监测点。见地面沉降监测断面布点示意图。

g 、衬砌环内力和变形测点布置

每50m ~100 m 布设一个测面,每个测面布设5个测点,采用内贴式,不允许破坏管片。见地面沉降监测断面布点示意图。

⑶施工监测控制标准 同车站施工监测控制标准

⑷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信息反馈

同车站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信息反馈

盾构现场施工隧道监测方法

精心整理上海长兴岛域输水管线工程盾构推进 环境监测 技术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盾构推进对周边环境影响程度的分析和估计三监测施工的依据 四监测内容

上海长兴岛域输水管线工程盾构推进环境监测技术方案 前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试验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历史上一些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都得益于试验测试技术。因此,试验测试技术是认识客观事物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解决疑难问题的必要手段,试验测试对保证工程质量、促进科学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测量技术在土建工程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它在各类工程建筑,尤其是在地下工程中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的地位更显关键和重要。早期地下工程的建设完全 工作井相连。 输水管线总长约10563.305m,其中东线长5280.993m,西线长5282.312m。全线最小平曲线半径为R=450m;最大纵坡为8.9‰。具体详见下表。

施工工序,第一台盾构自原水过江管工作井始发推进(东线)至中间盾构工作井进洞后盾构主机解体调头,继续西线隧道推进施工。第二台盾构自中间盾构工作井始发推进(东线)至水库出水输水闸井进洞后盾构转场回中间盾构工作井,继续进行西线隧道推进施工。总体筹划详见下图: 二盾构推进对周边环境影响程度的分析和估算 因很复杂,其中隧道线形、盾构形状、外径、埋深等设计条件和土的强度、变形特征、地下水位分 V l S (x )i Z -地面至隧道中心深度。 φ-土的内摩擦角。 在已知盾构穿越的土层性质、覆土深度、隧道直径及施工方法后,即可事先估算盾构施工可能引起的地面沉降量,同时可及时地采取措施把影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在推进过程中根据盾构性能及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参数,控制变形量,确保周边环境的绝对安全,实现信息化施工。 三监测施工的依据 3.1技术依据 1) 上海长兴岛域输水管道工程技术标卷(甲方提供)

暗挖隧道监测方案全解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1.1 工程概况 (2) 1.1.1 项目概况: (2) 1.2 工程基本情况 (2) 1.3 工程特点简要说明 (2) 1.4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3) 1.5 工程环境 (5) 1.5.1 既有建(构)筑物 (5) 1.5.2 地下现况管线 (5) 第二章施工监测 (6) 2.1.1 监测原则 (6) 2.1.2 监测准备 (6) 2.1.3 监测内容及监测频率 (7) 2.1.4 监测点布置 (8) 2.1.5 监控标准及预警值 (12) 2.1.6 观测要求及报告制度 (13) 2.1.7 变形超过允许值时采取的措施 (14) 第三章风险控制系统 (15) 3.1 监控量测控制标准 (15) 3.2 数据分析与处理 (15) 3.3 风险控制控制方法 (15) 3.4 监测应急预案 (15)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1.1.1项目概况: 工程名称:丽泽铁路桥区积水治理工程 工程地点:北京市丰台区京九铁路立交与丽泽路交汇处的东南角; 1.2工程基本情况 本工程为雨水泵站新建雨水调蓄设施,对高强度降雨进行消峰,可以有效应对极端情况下(例如断电、来不及切换发电车等情况)的桥区排水;同时能在雨量较大等特殊情况下进行强排(调蓄池和泵站同时抽水),提高排放能力。 1.3工程特点简要说明 本工程调蓄池设计为浅埋暗挖结构,新建调蓄池位于现状丽泽泵站东侧,采用暗挖施工,开挖竖井在泵站东侧,暗挖调蓄池断面为拱顶直墙型式,净宽7.3m,净高 6.3m,拱顶净高0.7m。调蓄池顶板覆土厚度约2.55-3.1m,隧道共计长度40.6m。 调蓄池初期支护采用钢筋格栅+C20喷射混凝土,厚度300mm,格栅纵向间距500mm。二次衬砌结构为C35强度等级模筑钢筋混凝土,防水等级P8,二衬厚度400mm。 调蓄池暗挖施工采取拱顶小导管超前注浆加固措施,小导管为?42mm花孔无缝钢管,长2.5m,环向间距0.3m,纵向搭接 1.0m。隧道采用台阶法留核心土开挖,初衬贯通后再施做二衬结构。 竖井侧壁开马头门时需在洞口拱顶提前打设大管棚,大管棚为?108mm花孔无缝钢管,长7m,环向间距0.3m。 因本工程埋深较浅,且隧道穿过现况泵站门前一条宽为5m的道路。考虑到施工安全,隧道穿越道路段将采取开挖前全断面注浆施工措施。

隧道检测方案

隧道质量检测方案 1.1目的 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对施工质量的相关要求及《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2010年03月05日的相关规定,通过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达到以下目的: (1)保证隧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施工质量; (2)加强对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 (3)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缺陷,经过相应的工程处治后消除隐患,从而保证施工及运营期间的安全; (4)满足叫竣工验收的要求。 1.2检测依据 (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2)《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2010年03月05日; (3)《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08); (4)国家及交通部颁其他相关技术规范、规程等。 2检测内容及频率 根据《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交通部令2004年第3号)、《关于印发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交公路发【2010】65号)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等规定的内容对隧道工程进行实体检测,内容及频率如表3-1-1所示。 单位 工程 检测内容检测频率 隧道工程二次衬砌强度每座中隧道测不少于10个测区。 初期支护衬砌 厚度及缺陷 用高频地质雷达连续检测拱顶、拱腰、边墙、仰拱共7条测 线 二次衬砌厚度 及缺陷 用高频地质雷达连续检测拱顶、拱腰、边墙共5条测线钢架数量同初期支护检测同步 超欠挖按JTGF80/1-2004规定的频率

3质量检测工作的方法、原理及措施 4.1超挖及欠挖 开挖是控制隧道施工工期和造价的关键工序。超挖过多,不仅会因出渣量和衬砌量增多而提高工程造价,而且会因局部超挖而产生应力集中问题,影响围岩稳定性;而欠挖则直接影响到衬砌厚度,对工程质量和安全产生隐患,处理起来费时、费力、费物。因此必须保证开挖质量,为围岩的稳定和安全支护创造良好条件。 4.1.1原理 断面仪法精度高、速度快、效率高,应首先选用。其原理如下:激光断面仪法的测量原理为极坐标法。如图3.3.1所示,以某物理方向(如水平方向)为起算方向,按一定间距(角度或距离)依次测定仪器旋转中心与实际开挖轮廓线交点之间的矢径(距离)及该矢径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将这些矢径端点依次相连即可获得实际开挖的轮廓线。通过洞内的施工控制导线可以获得断面仪的定点定向数据,在计算软件的帮助下,自动完成实际开挖轮廓线与设计开挖轮廓线的空间三维匹配,最后形成如图3.3.2所示的输出图形,并可输出各测点与相应设计开挖轮廓线之间的超欠挖值(距离、面积)。 图3.3.1 断面仪测量原理图3.3.2 断面仪图形成果 4.1.2 基本要求及频率 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隧道开挖断面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欠挖。拱脚、墙脚以上1m范围内严禁欠挖。当石质坚硬完整且岩石抗压强度大于30MPa,并确认不影响衬砌结构稳定和强度时,允许岩石个别凸出部分(每1m2内不大于0.1m2)侵入断面,但其隆起量不得大于50mm;应尽量减少超挖。不同围

盾构区间监测方案

南昌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三标段 长江路站~珠江路站区间上行线 盾构推进监测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南昌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三标段项目经理部 2011年12月22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1 - 二、监测方案编制原则与依据.......................................................................................... - 4 - 三、监测范围及内容.......................................................................................................... - 5 - 四、监测点的布设.............................................................................................................. - 5 - 五、监测作业方法.............................................................................................................. - 6 - 六、监测相关技术要求...................................................................................................... - 7 - 七、仪器设备选用.............................................................................................................. - 8 - 八、监测施工人员组织计划(管理网络图)................................................................ - 10 - 九、监测信息反馈体系.................................................................................................... - 10 - 十、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 15 - 十一、安全保证措施............................................................................................................ - 16 -

隧道施工监测方案

隧道施工监测方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中铁十四局集团武广项目部XXTJIII标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日期: 中铁十四局集团武广项目部XXTJIII标第三项目队 二○○六年八月 隧道施工监控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况 我管区内共有四座隧道(马家冲1#隧道,长度133m(其中明洞28m);马家冲2#隧道,长度307m(其中明洞34m);茶园林隧道,长度231m(其中明洞97m);大塘冲隧道,长度150m,(其中明洞68m)),共计长度821m。所有隧道埋深浅,围岩属V级软岩,为褐黄~褐红色,全风化、强风化砂质板岩,强度在200~350Kpa之间。节理裂隙与板理及层面等结构面极发育,易软化、变形,易造成塌顶、坍塌。隧道范围内地下水总体不发育。设计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后变更为三台阶留核心土法施工。 二、监控量测的目的 为了掌握围岩在开挖过程中的动态信息和支护结构的稳定状态,提供有关隧道施工全面、系统的信息资料,为评价和修改支护参数,力学分析及二次衬砌施作时提供信息依据,确保施工安全和支护结构的稳定。在新奥法施工中,监控量测是施工过程中必须的施工程序。对围岩支护系统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是确保施工安全、指导施工程序、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监控量测项目 隧道施工监测量测项目主要有:洞内外观测、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的量测、拱顶下沉量测。

五、测量监控方案 A、洞内外观察 ①洞内外观察(即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区段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在每次开挖后进行一次,内容包括围岩岩性、产状、变形、围岩风化变质情况、节理裂隙发育、断层分布和形态、地下水情况、工作面稳定状态、底板情况、及喷射砼的效果等,观测后应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类别识别卡,对已成区段的观测应每天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砼、锚杆、钢架的状况,并将观测情况进行记录。 ②洞外观察包括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拱的稳定、地表水渗透的观察。 ③观测方法:地质罗盘和眼睛进行观测。

工程盾构区间监测方案

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金融高新区站~龙溪站区间盾构施工区间施工监测技术方案 方案编制: 审核: 批准: 中交集团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二○○九年六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2 二、技术方案编制依据2 三、监测范围、内容及监测要求2 四、各监测项目实施方案3 (一)地表沉降4 1、监测仪器设备4 2、测点布设4 3、监测方法4 (二)隧道隆陷4 1、监测仪器设备4 2、测点布设4 3、监测方法5 (三)地面建(构)筑物监测5 1、监测仪器设备5 2、测点布设5 五、信息化监测及成果反馈6 (一)信息反馈流程6 (二)监测成果报告7 1、监测成果日常报表的内容8 2、监测总报告的内容8 六、监测工作质量控制措施9 (一)质量保证体系9 (二)质量保证措施10

金融高新区站至龙溪站盾构施工区间金融高新区站至中间风井段施工监测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 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金融高新区站至龙溪站区间】以直线延海八路下行。两侧地面建筑物较少,无高层建筑。主线在五丫口大桥南侧下穿珠江支流,珠江支流宽约100米,然后继续延龙溪大道下穿行。 本区间隧道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为800M,线路轨面埋深为14-26米,左右线间 距18-11米,区间隧道最大线路纵坡为24.90/ 00,最小纵坡为4.0000/ 00. 竖曲线半 径为5000米。 区段隧道顶板主要位于<1>、<2-1A>、<2-1B>、<2-2>、<2-3>、<2-4>、<5-1>、<5-2>、中,区间盾构隧道用两台盾构机由东向西掘进,到达中间风井起吊。 二、技术方案编制依据 1.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金融高新区站至龙溪站盾构区间平纵断面及 设计说明(含区间监测图);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国家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 三、监测范围、内容及监测要求 本方案包含监测范围为: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金融高新区站至龙溪站盾构施工区间金融高新区站至中间风井段。沿线既有管线及建(构)筑物详见表1。

隧道施工监测方案

中铁十四局集团武广项目部XXTJIII标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日期: 中铁十四局集团武广项目部XXTJIII标第三项目队 二○○六年八月

隧道施工监控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况 我管区内共有四座隧道(马家冲1#隧道,长度133m(其中明洞28m);马家冲2#隧道,长度307m(其中明洞34m);茶园林隧道,长度231m(其中明洞97m);大塘冲隧道,长度150m,(其中明洞68m)),共计长度821m。所有隧道埋深浅,围岩属V级软岩,为褐黄~褐红色,全风化、强风化砂质板岩,强度在200~350Kpa之间。节理裂隙与板理及层面等结构面极发育,易软化、变形,易造成塌顶、坍塌。隧道范围内地下水总体不发育。设计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后变更为三台阶留核心土法施工。 二、监控量测的目的 为了掌握围岩在开挖过程中的动态信息和支护结构的稳定状态,提供有关隧道施工全面、系统的信息资料,为评价和修改支护参数,力学分析及二次衬砌施作时提供信息依据,确保施工安全和支护结构的稳定。在新奥法施工中,监控量测是施工过程中必须的施工程序。对围岩支护系统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是确保施工安全、指导施工程序、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三、监控量测项目 隧道施工监测量测项目主要有:洞内外观测、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的量测、拱顶下沉量测。 四、监控测量设备仪器、量测方法、频率

五、测量监控方案 A、洞内外观察 ①洞内外观察(即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区段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在每次开挖后进行一次,内容包括围岩岩性、产状、变形、围岩风化变质情况、节理裂隙发育、断层分布和形态、地下水情况、工作面稳定状态、底板情况、及喷射砼的效果等,观测后应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类别识别卡,对已成区段的观测应每天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砼、锚杆、钢架的状况,并将观测情况进行记录。 ②洞外观察包括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拱的稳定、地表水

隧道沉降观测方案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CHINA FIRST HIGHW A Y ENGINEERING CO.,L TD.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长沙至昆明段(贵州)CKGZTJ-4 标二工区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沪昆客专贵州段工程指挥部二工区 二○一一年一月

目录 一、总则 (2) 二、主要依据的标准及规范 (2) 三、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2) 四、一般规定 (3) 五、沉降观测的内容 (4) 六、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4) 七、观测精度 (4) 八、沉降观测频度 (4) 九、分析评估方法及判定标准 (5) 十、组织与管理 (6) 一、总则 1、为指导沪昆客运专线贵州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做好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通过对隧道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预测工后沉降,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制定本方案。 2、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的重点是线下工程的变形,评估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变形关系进行实施。 3、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4、本规定适用于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观测评估工作。 二、主要依据的标准及规范 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号); 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及条文说明(TB10601-2009);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6)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5、《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工管技2009-77号 6、沪昆客专隧道设计图纸 三、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1、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2、沉降监测网应在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建立,按二等水准测

第八章 隧道监测方案设计

8 隧道监测方案设计 8.1 隧道监控量测的目的 大青山一号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该施工方法的特点之一是注重现场监控量测,既要允许围岩产生一定的变形,又要防止围岩产生过大的变形,并利用检测结果及时补充设计和指导施工。 隧道检测的目的如下: (1)掌握围岩动态,了解支护结构在不同情形下的受力状态,并对围岩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2)验证支护结构型式、支护参数的合理性,评价支护结构、施工方法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指导现场施工,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和工程项目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4)为节省工程投资,提高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保证。 8.2 隧道监控量测的内容 为及时提供施工所需的围岩稳定程度和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保证施工安全和提高施工效率,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将施工监控量测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 (1)必测项目:必测项目包括围岩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拱顶下沉量测、周边收敛位移量测和地表沉降观测等。这类量测是为了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量测密度大,工作量大,量测信息直观可靠,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 (2)选测项目:选测项目包括围岩内部位移量测、锚杆轴力量测、围岩与喷射混凝土间接触压力量测、喷射混凝土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量测、

喷射混凝土内应力量测、二次衬砌内应力量测、钢支撑内力量测、衬砌裂缝及表面应力量测。这类量测是对必测项目的扩展和补充,对特殊地段或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量测,以便更深入的掌握围岩稳定状态与支护效果。选择项目安装埋设比较麻烦,量测项目较多、时间长、费用较大、但工程竣工后还可以进行长期观测。 8.3 隧道监控量测方法 8.3.1 围岩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 所谓隧道工程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实际揭露的隧道掌子面地质情况,掌握隧道的实际围岩状态,分析隧道掌子面的稳定状态,预测前方隧道围岩情况,并提出必要的预警;通过观察隧道洞内初期支护的状态,及时发现各种异常现象并进行观察,评价初期支护的稳定性。 (1)观察方法 隧道掌子面的地质情况采用目测、地质罗盘和锤击检查进行观测,及时绘制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围岩的岩性、产状等详细特征,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特征,地下水的水量。压力等特征,填写掌子面地质观察记录。 隧道初期支护状况采用目测观察为主,对初期支护中的喷射混凝土、钢支撑,锚杆出现的外鼓、裂缝、扭曲等异常现象,进行跟踪观测并做好原始记录。观测中,如果发现异常现象,要详细记录发现的时间、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以及附近测点的各项量测数据。 (2)观察频率 隧道工程地质和支护状况观察应在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后进行,每次开挖后需进行掌子面地质情况观察,每个监测断面应绘制隧道开挖工作面及素描剖面图。 8.3.2 周边收敛位移量测

盾构施工隧道监测方案

上海长兴岛域输水管线工程盾构推进 环境监测 技术方案 上海东亚地球物理勘查有限公司 二00八年五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盾构推进对周边环境影响程度的分析和估计三监测施工的依据 四监测内容 五监测技术方案 六监测人员安排 七技术及质量保证措施 八附图

上海长兴岛域输水管线工程盾构推进环境监测技术方案前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试验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历史上一些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都得益于试验测试技术。因此,试验测试技术是认识客观事物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解决疑难问题的必要手段,试验测试对保证工程质量、促进科学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测量技术在土建工程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它在各类工程建筑,尤其是在地下工程中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的地位更显关键和重要。早期地下工程的建设完全倚赖于经验,19世纪才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开始用于指导地下结构设计与施工。于是在重大或长大隧道中,及时掌握现场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动态分析,就成为施工控制的重要项目之一。 因此施工量测项目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为了验证设计和计算是否合理,运营是否安全,各种工程试验与测试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到施工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地下工程的设计,必须将现场监控量测列入设计文件,并在施工中实施。现场监控量测是判断围岩和隧道的稳定状态,保证施工安全,指导施工顺序,进行施工管理,提供设计信息的重要手段。掌握围岩和支护动态,按照动态管理量测断面的信息,正确而经济的施工;量测数据经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和判断,预测和确定到最终稳定时间,指导施工工序和实施二次衬砌的时间;根据隧道开挖后围岩稳定性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检验和修正施工前的预设计;积累资料,已有工程的量测结果可应用到其他类似的工程中,作为其他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参考依据。 盾构在推进过程中必然会造成地面沉陷、位移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本监测工程设置了相应的监测手段,对在盾构推进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变形进行实时监测。 一工程概况 长兴岛域输水管线工程位于长兴岛上,起点于牛棚圩以北的丁字坝附近,与青草沙水库出水输水闸井相接;终止于永和路以南120m左右的上海崇明越江通道东侧绿化带内,与长江原水过江管工作井相连。 输水管线总长约10563.305m,其中东线长5280.993m,西线长5282.312m。全线最小平曲线半径为R=450m;最大纵坡为8.9‰。具体详见下表。

矿山法隧道监测方案

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工程[施工六标]
暹萝区间矿山法隧道监测方案


1、工程概况......................................................... 2 1.1 工程施工范围 ............................................... 2 1.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 2 1.2.1 地形地貌 ............................................ 2 1.2.2 岩土分层及其特征 .................................... 2 1.2.3 隧道围岩 ............................................ 4 1.2.4 水文地质情况 ........................................ 5 1.3 周边环境 ................................................... 5 2、 监测依据........................................................ 6 3、施工监测......................................................... 6 3.1 监测目的 ................................................... 6 3.2 监测内容 ................................................... 6 3.3 监测点布置与监测方法 ....................................... 7 3.3.1 沉降监测(地面及建、构筑物的沉降监测) .............. 7 3.3.2 拱顶沉降监测 ......................................... 8 3.3.3 水平收敛监测 ......................................... 9 3.4.4 支护内格栅钢架监测 ................................... 9 3.4.5 围岩与喷层间的应力 ................................... 9 4、施工监测管理.................................................... 10 4.1 监测信息反馈控制标准及监测频率 ............................ 10 4.2 监测信息反馈程序 .......................................... 11

盾构施工监测方案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工程施工 8 标段 【龙归站~人和站盾构区间(二) 】土建工程 盾构隧道施工监测方案
§1 编制依据 §1 编制依据
1、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工程施工 8 标段工程合同文件 (GDJCDG-0521) 2、 《盾构法隧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DGJ08-233—1999) 3、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GB50308-1999) 4、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99-1999) 5、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T8-97) 6、 《土木工程监测技术》 夏才初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7
§2 工程概况 §2 工程概况
三号线延长线出龙归站沿 106 国道继续向北行进,穿过沙坑涌、北二环高速 公路、泥坑涌、流溪河后到人和站。本区间为龙归~人和区间的第二段盾构施工 段,由南端风井始发往北掘进至北端中间风井吊出,掘进长度为 1750.4 米(右 线) 。 本标里程范围 YCK19+830~YCK21+660,即南端风井终点~北端风井起点 段盾构和南端风井;含 4#、5#、6#联络通道。 南端风井起点里程 YCK19+830,终点里程 YCK19+909.6,结构净长度为 78m;4#联络通道里程 YCK19+900,与风井合建。 盾构区间起点里程 YCK19+909.6, 终点里程 YCK21+660, 右线盾构长 1750.4 米, 左线盾构长 1749.2 米, 区间盾构总长 3499.6 米; 5#联络通道里程 YCK20+500, 6#联络通道里程 YCK21+100。 见图 2-1。
1

隧道施工监测方案

中铁十四局集团武广项目部XXTJIII标隧道监控量测实施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日期: 中铁十四局集团武广项目部XXTJIII标第三项目队 二○○六年八月

隧道施工监控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况 我管区内共有四座隧道(马家冲1#隧道,长度133m(其中明洞28m);马家冲2#隧道,长度307m(其中明洞34m);茶园林隧道,长度231m(其中明洞97m);大塘冲隧道,长度150m,(其中明洞68m)),共计长度821m。所有隧道埋深浅,围岩属V级软岩,为褐黄~褐红色,全风化、强风化砂质板岩,强度在200~350Kpa之间。节理裂隙与板理及层面等结构面极发育,易软化、变形,易造成塌顶、坍塌。隧道范围内地下水总体不发育。设计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后变更为三台阶留核心土法施工。 二、监控量测的目的 为了掌握围岩在开挖过程中的动态信息和支护结构的稳定状态,提供有关隧道施工全面、系统的信息资料,为评价和修改支护参数,力学分析及二次衬砌施作时提供信息依据,确保施工安全和支护结构的稳定。在新奥法施工中,监控量测是施工过程中必须的施工程序。对围岩支护系统的稳定状态进行监测,是确保施工安全、指导施工程序、便利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监控量测项目 隧道施工监测量测项目主要有:洞内外观测、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的量测、拱顶下沉量测。 四、监控测量设备仪器、量测方法、频率

五、测量监控方案 A、洞内外观察 ①洞内外观察(即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区段观察两部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在每次开挖后进行一次,内容包括围岩岩性、产状、变形、围岩风化变质情况、节理裂隙发育、断层分布和形态、地下水情况、工作面稳定状态、底板情况、及喷射砼的效果等,观测后应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表及围岩类别识别卡,对已成区段的观测应每天进行一次,观察内容包括喷射砼、锚杆、钢架的状况,并将观测情况进行记录。 ②洞外观察包括洞口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拱的稳定、地表水渗透的观察。 ③观测方法:地质罗盘和眼睛进行观测。 ④在观察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条件恶化,初期支护发生异常现象,立即通

200Kmh隧道工程围岩监测方案

1 编制依据 1.1 《兰渝铁路LYS-11标段设计图纸》、隧参图及施工调查资料; 1.2 《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1.3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1.4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1.5 《兰渝铁路隧道围岩监控量测管理实施细则》(兰渝铁安质【2009】50号) 1.6 路桥集团兰渝铁路LYS-11标项目经理部文件《隧道围岩监控量测管理实施细则》 2 编制范围 本方案仅适用于兰渝铁路LYS-11标段四分部(DK714+200~DK754+000)范围内隧道施工。 隧道工程数量一览表 3 工程概况

本标段隧道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和南部县境内,地处四川东北部丘岭地区。设计围岩为Ⅲ~Ⅴ级。设计列车行车速度200Km/h(预留提速条件)。洞口为V级浅埋围岩。隧道海拔高程在300m~500m,地形起伏相对较小,地貌属残丘剥蚀地貌山地。气象为湿热气候。 本标段隧道所处位置地表水主要为山间溪沟及次级小河流,地表水不发育,一般流程较短,流量受大气降雨控制,因季节变化而变化,以蒸发、下渗和径流等形式排泄,冬季基本干涸。岩性主要为泥岩、砂岩,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及崩坡积粉质粘土,下伏侏罗系上统蓬莱镇(J39)砂岩、泥灰。隧道通过深层天然气影响区,为低瓦斯隧道,施工中应加强地质超前预报、监测及通风工作,防止瓦斯积聚而引起燃烧、爆炸。 4 围岩监控总体方案 现场监控量测是隧道现代化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指导工作,预报险情,确保安全,而且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和支护工作状态的信息(数据),为修正和确定初期支护参数,混凝土衬砌支护时间提供依据。 监控量测是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施工程序,用于监测隧道各施工阶段围岩和支护状态,确保施工安全,而且通过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性状态的监测和评价,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参数的调整提供依据,同时确定二次衬砌和仰拱的施做时间,从而达到确保施工及结构安全、指导施工顺序、便利施工管理的目的。 4.1隧道监控量测的目的和意义 现场监控量测是“新奥法原理”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复合式衬砌设计、施工的核心技术。 隧道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施工中加强监控量测对准确判定围岩

地铁、隧道施工监测方案

施工监测方案 第一节监测方案设计和测点布设原则 18.1.1 监测组织机构 18.1.2 设计原则 1、本工程项目监测方案以安全检测为目的,根据不同的工程项目如(明挖、暗挖、盾构)确定监护对象(建筑物、管线、隧道等),针对监测对象安全稳定的主要指标进行方案设计。 2、本工程项目监测点的布置能够全面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工作状态。 3、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监测技术,如计算机技术、遥测技术等。 4、各监测项目能相互校验,以利数值计算,故障分析和状态研究。 5、方案在满足监测性能和精度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检测频率,减少检测元件,以节约监测费用。 18.1.3 测点布设原则 1、观测点类型和数量的确定应结合工程性质、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 2、为验证设计数据而设的测点布置在设计中最不利位置和断面,为结合施工而设的测点布置在相同工况下的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3、表面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来用仪器进行观察,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 4、除埋测点不能影响和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不能削弱结构的变形刚度和强度。 5、在实施多项内容测试时,各类测点的布置在时间和空间上应有机结合,力求使一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不同的物理变化量,找出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6、深层测点应在施工前30 天布置好,以便监测工作开始时,监测元件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 7、测点在施工过程中遭到破坏时,应尽快在原来位置或尽量靠近原来位置补设测点,保证该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18.1.4 主要监测仪器

在本标中,若我局中标将采用由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研制的“隧道形变自动化监测系统”用于本标监测控制。 该自动化监测系统是对整个被监测区域进行多点同时快速扫描式测量,测试的频率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因此所取得的每一瞬时观测值更真实、更可靠的反映当时被测目标的变形状态。 1、BOY—1 型臂式倾斜仪 该仪器具有传感器体积小,安装简单灵活,既能分散单个观测,又能多臂组合成隧道变形监测系统。该仪器可用来监测隧道纵向倾斜(沉降)、环缝变形错位及隧道收敛变形等。 主要技术指标 灵敏度:0.005mm—0.01mm(1—2 角秒) 测量范围:±5°或±10°(臂的最大倾斜度) 采数频率:自由选择 平均日漂移:小于0.05mm/d 测量精度(单臂):±0.017mm 适宜环境温度:0°—45℃ 适宜环境湿度:90% 电源:AC200V 50HZ 0.15W DC±9V 20Ma 2、激光水平位移监测仪 利用激光发散小,能量高的特性,使用激光束做为位移监测的参照系(基准线),用装有硅光电池的光电转换板对激光聚焦中心进行自动跟踪,光电转换板与一个精密位移传感器相连,这样就可以测量出接收端相对激光束的水平位移变化量。 主要技术指标 灵敏度:0.05mm 测量动态范围:50mm 采数速度、频率:2 分钟以上自由选择 日漂移:小于0.05mm/d 测站精度:0.1mm 非线性误差:小于2% 电源:AC220V 50HZ 3、数据采集及处理软件 为了使监测仪采集的数据使用电脑来分析处理,采用相应的软件和建立数据库。本次处理软件是在windows 下进行数据处理和操作,使用微软公司开发的Visual Basic 6.0 软件,Visual Basic 6.0 可以支持使用多种数据库,Access 是Visual Basic 6.0 的内部数据库,其操作方便,安全性强,因此选择Access 作为数据处理的数据库。 计算机接口采用DC1054A/D 转换器和DC1070A/D 转换器,前者用于激光位移仪,后者用于臂式倾斜仪。 本次采用的软件主要有下述几方面的功能: A、实时采集数据并同时显示各监测目标点的观测数据和连续变化的图形; B、对观测数据储存和各种形式的输出; C、打印数据报表和绘制输出观测图形(全部数据、小时值、日均值、五日均值、月均值); D、对监测到各项目各组数据(任意时间区段)进行精度计算统计和分析; E、对观测数据进行相关的数学处理: (1)滑动滤波(圆滑观测曲线); (2)低通滤波(去掉高频躁声);

隧道监测方案

宁波穿山至好思房公路7合同段施工监测实施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宁波穿山至好思房公路第7合同段 二○一○年一月

目录 1编制依据 (2) 2七合同段工程概况 (2) 3隧道概况 (2) 4监测控制网的布设、数量 (3) 5监测项目精度和频率 (3) 5.1隧道监测项目 (3) 5.2 测点布置 (4) 5.2.1隧道地表沉降监测 (5) 5.2.2隧道水平收敛监测 (6) 5.2.3隧道拱顶沉降监测 (8) 5.2.4锚杆拉拔力监测 (9) 5.2.5隧道围岩压力监测 (10) 5.2.6隧道钢筋应力监测 (11) 6主要监测项目监测频率及监控标准 (12) 7变形管理等级 (17) 8监测反馈及信息化施工管理 (18) 8.1监测数据分析 (18) 8.2监测信息反馈程序 (20) 8.3监控量测组织机构 (20) 8.4监控量测技术要求和质量保证措施 (21) 8.5成果上报对象和时限 (22) 8.6紧急情况下的监测应急预案 (23) 9.监测点的保护措施 (24)

1编制依据 宁波穿山至好思房七段监测方案编制依据如下: (1)“宁波市公路路隧道土建工程第七合同段”项目施工图设计; (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路隧道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中华人民共和过国家标准《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TJ042-94); (5)《锚杆喷射混凝土与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6)《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7)《公路隧道新奥法指南》; (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9《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08; (10)《宁波市公路隧道7段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1)现场踏勘数据及本单位多年来在岩土工程安全监控量测方面的经验、水平、。现有量侧设备 2七合同段工程概况 宁波穿山至好思房公路工程第7合同段起讫桩号K29+100~K31+680(以 左线计),路段全长 2.58km。本合同段起于北仑区大碶镇钱家村北侧与第6 合同段终点顺接,设置隧道穿过望娘岗、黄梅山至本标段终点宁波枫林绿色 能源有限公司垃圾填埋场东北侧。目前根据施工图纸的情况对望娘岗区间隧 道进行简单监测介绍。 3隧道概况 3.1北仑区大碶镇钱家村北侧起讫里程K29+100~K31+680,路段全长2.58km 其中望娘岗隧道ZK29+420~ZK31+050段长左右洞平均1615m,黄梅山隧道ZK31+245~ZK31+670 段长左右洞平均389m。

盾构施工监测总结报告

XXXX~XXXX区间盾构施工监测 总结报告 编制: 审核: 审批: XXXXX轨道交通X号线X期工程XX标项目经理部 二○一二年一月三十日

目录 1 工程概况 (3) 1.1工程简述 (3) 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3) 2 监测作业方案 (5) 2.1监测依据 (5) 2.2监测内容 (6) 2.3监测频率 (6) 2.4监测精度 (7) 2.5警戒值的执行 (8) 3.监测成果质量 (9) 3.1质量控制 (9) 4监测组织实施 (9) 4.1投入的仪器设备 (9) 4.2监测人员组织 (10) 5完成监测工作量 (10) 6监测成果总结 (11) 6.1监测统计成果 (11) 6.2监测成果曲线 (11) 7监测成果分析 (11)

1 工程概况 1.1工程简述 XXXX~XXXX区间设计范围为Y(Z)DK16+915.15~Y(Z)DK18+733,右线长1817.85m,左线长1794.332m(短链23.518m),线路自XXX站向南穿越万国商业广场、南塘村、白沙湾路与曲塘路交汇处、并穿越杜花路立交和京珠高速公路,向南到达XXXX。区间线间距为13~15m,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为450m。区间隧道最大纵坡为26‰。本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隧道埋深约在15~40m之间。区间在YDK17+276.055、YDK17+876.055和YDK18+400处各设置一条区间联络通道,其中YDK17+876.055兼做泵房,联络通道及泵房采用矿山法施工。 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1.2.1 地形、地貌 本段地貌单元主要为XXXⅠ级阶地,地形平坦开阔,河湖发育,水塘星罗棋布,局部可见残丘、岗地,地面标高32~38m,局部岗地标高可达60多m。 1.2.2 地层岩性 各岩土层具体分部特征及土性变化情况见《地层特性表》。 本盾构区间隧道主要穿越地层为残积粉质粘土(4-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5-1)、中风化泥质粉砂岩(5-2)。盾构上覆土层主要为杂填土(1-2)、粉质粘土(2-1)、圆砾(2-4)、卵石(2-5)、粉质粘土(4-1)、残积粉细砂(4-2)、强风化泥质粉砂岩(5-1)、全风化泥质粉砂岩(5-1a)、中风化泥质粉砂岩(5-2)。 1.2.3 地质构造及地震烈度

某盾构隧道监测方案

在开挖支护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地层、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等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施工期间道路通畅,分析了解地层、支护及主体结构的安全稳定性,了解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确保地面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需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在施工的全过程中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工作,并将其作为一道重要工序纳入施工组织设计中去。 监测的主要目的包括: ①通过监测了解明挖基坑周围土体在施工过程中的动态,明确工程施工对原 始地层的影响程度及可能产生失稳的薄弱环节; ②通过监测了解施工中围岩与结构的受力变形情况,并确定其稳定性; ③通过监测了解工程施工对地下管线、建筑物等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程度,并确 保它处于安全的工作状态; ④及时整理资料,对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分项分析,及时反馈信息,组织信息 化施工。 ⑵监测方案设计 ①监测方案设计原则 a.本工程项目监测方案以安全检测为目的,根据施工步序、地段和参数等确定 监测项目、监测仪器及精度、测点布置等项目,监测频率及变形速率为主要的报警值,针对监测对象安全稳定的主要指标进行方案设计。 b.本工程项目监测点的布置应能够全面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工作状态。 c.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监测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等。 d.各监测项目能相互校验,以利数值计算,故障分析和状态研究。 e.方案在满足监测性能和精度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检测频率,减少检测元件, 以节约监测费用。 f.监控量测工作设专人负责,按设计文件、招标文件技术要求和监测计划有步骤 地进行,及时做好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并以此指导施工,从而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②测点布设原则 a.观测点类型和数量的确定结合工程性质、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等因素 综合考虑。 b.为验证设计数据而设的测点布置在设计中最不利位置和断面上,为结合施工而 设的测点布置在相同工况下的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c.表面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应用仪 器进行观察,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 d.埋测点不能影响和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不削弱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e.在实施多项内容测试时,各类测点的布置在时间和空间上应有机结合,力 求使一个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不同的物理变化量,找出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f.根据监测方案在施工前布置好各监测点,以便监测工作开始时,监测元件进入 稳定的工作状态。 g.测点在施工过程中遭到破坏时,应尽快在原来位置或尽量靠近原来位置补设测 点,保证该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③区间监测内容 根据招标文件、设计要求并结合本标段工程的实际情况,拟对车站及区间隧道的支护 结构、二衬结构及受施工影响的周围环境等进行安全监测。监测的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