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盾构隧道监测方案

某盾构隧道监测方案
某盾构隧道监测方案

在开挖支护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地层、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等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保证施工期间道路通畅,分析了解地层、支护及主体结构的安全稳定性,了解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确保地面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需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在施工的全过程中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工作,并将其作为一道重要工序纳入施工组织设计中去。

监测的主要目的包括:

①通过监测了解明挖基坑周围土体在施工过程中的动态,明确工程施工对原

始地层的影响程度及可能产生失稳的薄弱环节;

②通过监测了解施工中围岩与结构的受力变形情况,并确定其稳定性;

③通过监测了解工程施工对地下管线、建筑物等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程度,并确

保它处于安全的工作状态;

④及时整理资料,对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分项分析,及时反馈信息,组织信息

化施工。

⑵监测方案设计

①监测方案设计原则

a.本工程项目监测方案以安全检测为目的,根据施工步序、地段和参数等确定

监测项目、监测仪器及精度、测点布置等项目,监测频率及变形速率为主要的报警值,针对监测对象安全稳定的主要指标进行方案设计。

b.本工程项目监测点的布置应能够全面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工作状态。

c.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监测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等。

d.各监测项目能相互校验,以利数值计算,故障分析和状态研究。

e.方案在满足监测性能和精度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检测频率,减少检测元件,

以节约监测费用。

f.监控量测工作设专人负责,按设计文件、招标文件技术要求和监测计划有步骤

地进行,及时做好数据处理和信息反馈,并以此指导施工,从而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②测点布设原则

a.观测点类型和数量的确定结合工程性质、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等因素

综合考虑。

b.为验证设计数据而设的测点布置在设计中最不利位置和断面上,为结合施工而

设的测点布置在相同工况下的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c.表面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应用仪

器进行观察,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

d.埋测点不能影响和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不削弱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e.在实施多项内容测试时,各类测点的布置在时间和空间上应有机结合,力

求使一个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不同的物理变化量,找出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f.根据监测方案在施工前布置好各监测点,以便监测工作开始时,监测元件进入

稳定的工作状态。

g.测点在施工过程中遭到破坏时,应尽快在原来位置或尽量靠近原来位置补设测

点,保证该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③区间监测内容

根据招标文件、设计要求并结合本标段工程的实际情况,拟对车站及区间隧道的支护

结构、二衬结构及受施工影响的周围环境等进行安全监测。监测的项目

以位移监测为主,同时辅以应力、应变监测,各种监测数据应相互印证,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

表-5盾构区间监测内容一览表

量测项目方法及工具测点布置量测频率

1地表隆陷水准仪每30m设一断面,

必要时需加密

掘进面前后v 20m时测1?2次/d 掘

进面前后v 50m时测1次/2d 掘进面

前后〉50m时测1次/周

2隧道隆陷水准仪

钢尺

每5?10m设一断

掘进面前后v 20m时测1?2次/d 掘

进面前后v 50m时测1次/2d 掘进面

前后〉50m时测1次/周

3土体内部位移

(垂直和水平)

水准仪、磁环分层沉

降仪、倾斜仪

每30m设一断面

掘进面前后v 20m时测1?2次/d 掘

进面前后v 50m时测1次/2d 掘进面

前后〉50m时测1次/周

4衬砌环内力

和变形

压力计和传感器

每50?100m设一

断面

掘进面前后v 20m时测1?2次/d 掘

进面前后v 50m时测1次/2d 掘进面

前后〉50m时测1次/周

5土层压应力压力计和传感器

每一代表性地段设

一断面掘进面前后v 20m时测1?2次/d 掘进面前后v 50m时测1次/2d 掘进面前后〉50m时测1次/周

④区间监测点位布置

a、沉降测点布置

盾构始发处设2个监测断面,每个断面设7?11个测点;区间隧道沉降测点布设根据隧道埋深和洞身的地质条件,沿隧道中线方向间距为30m左右,横断面方向测点间隔为2?5m每个监测断面设9个以上测点(如图7-5所示),地表测点顶突出地面5mm以内。

沖0啊」则IkEMX 刘忧」加帕I

II

II

II

II

II

I

I

I A1

▼ T ▼ T ▼

▼ ▼

1 /

i

1 !

i 、 A1 —地表沉降监测点。

A2 B2B2

2 、 A2 —拱顶沉降监测点。

B1

B1— 土层压力监测占。

V

B2

4、 1

I L I

B2—衬砌环内力监测点。

图7-5地面沉降监测断面布点示意图

表7-6区间隧道地面沉降监测断面的间距(注:

B 代表隧道的外直径)

b 、地面构筑物的测点布置 在隧道施工影响范围内根据沿线地面构筑物的详细调查资料, 根据构筑物的 历史年限、使用要求以及受施工影响的程度,确定在需保护的构筑物的周围基础 上布设监测点,有裂缝的构筑物要设裂缝监测点。

c 、 地下管线监测点布置

根据地下管线的详细调查资料,在确定受影响的管线上每隔 5m 布设一个监 测点,以测量盾构掘进期间地下管线的变形量。

受地形条件限制,地面沉降点位于地面建筑物范围或与地下管线位置重合 时,考虑将地面沉降测点与建筑物或地下管线监测点地面沉降测点合布。

d 、 土体内部垂直、水平位移测点布置

土体内部位移(垂直、水平位移)每30m 设一断面,在隧道中线顶部地层中 布设1个垂直测孔,隧道两侧布置两个测斜孔,详见图 7-6。

益*

g 牌

1 II

idlljlf JL

1

X ,

I

1 』「屈 □ 'i

i

w 戸

1

1 II i IE

/1/

1

"'I

k f i

广-

1

I

1

1

u

-

s u

lac

1

图7-6 土体位移量测主断面测点布置示意图

e 、地下水位测点布置

与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测点相应埋设于主断面上,在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易

变化的区域布设一个水位测孔。

f、土层压应力测点布置

在每一代表性的地段设一断面,在管片与围岩之间,紧贴管片背面布设监测点。见地面沉降监测断面布点示意图。

g、衬砌环内力和变形测点布置

每50m-100 m布设一个测面,每个测面布设5个测点,采用内贴式,不允许破坏管片。见地面沉降监测断面布点示意图。

⑶施工监测控制标准

同车站施工监测控制标准

⑷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信息反馈

同车站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信息反馈

盾构现场施工隧道监测方法

精心整理上海长兴岛域输水管线工程盾构推进 环境监测 技术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盾构推进对周边环境影响程度的分析和估计三监测施工的依据 四监测内容

上海长兴岛域输水管线工程盾构推进环境监测技术方案 前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试验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历史上一些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都得益于试验测试技术。因此,试验测试技术是认识客观事物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解决疑难问题的必要手段,试验测试对保证工程质量、促进科学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测量技术在土建工程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它在各类工程建筑,尤其是在地下工程中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的地位更显关键和重要。早期地下工程的建设完全 工作井相连。 输水管线总长约10563.305m,其中东线长5280.993m,西线长5282.312m。全线最小平曲线半径为R=450m;最大纵坡为8.9‰。具体详见下表。

施工工序,第一台盾构自原水过江管工作井始发推进(东线)至中间盾构工作井进洞后盾构主机解体调头,继续西线隧道推进施工。第二台盾构自中间盾构工作井始发推进(东线)至水库出水输水闸井进洞后盾构转场回中间盾构工作井,继续进行西线隧道推进施工。总体筹划详见下图: 二盾构推进对周边环境影响程度的分析和估算 因很复杂,其中隧道线形、盾构形状、外径、埋深等设计条件和土的强度、变形特征、地下水位分 V l S (x )i Z -地面至隧道中心深度。 φ-土的内摩擦角。 在已知盾构穿越的土层性质、覆土深度、隧道直径及施工方法后,即可事先估算盾构施工可能引起的地面沉降量,同时可及时地采取措施把影响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在推进过程中根据盾构性能及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参数,控制变形量,确保周边环境的绝对安全,实现信息化施工。 三监测施工的依据 3.1技术依据 1) 上海长兴岛域输水管道工程技术标卷(甲方提供)

盾构分体始发掘进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1、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盾构7标段【天平架~燕塘~天河客运站】盾构区间土建施工项目招标文件、招标图纸、地质勘查报告、补遗书及投标文件。 2、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盾构7标段【天平架~燕塘~天河客运站】盾构区间土建工程承包合同。 3、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盾构7标段补充地质勘测资料、管线调查及现场调查资料。 4、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盾构7标段施工设计图纸。 5、国家现行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则、质量技术标准,以及广州地区在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规定。 6、我公司在广州地铁建设中的成功的施工经验和研究成果及现有的施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科研水平、机械设备能力。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始发端头工程地质、水文概况 ㈠工程地质 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岩土工程勘察总体技术要求》的地铁沿线岩土分层系统和沿线岩土层的成因类型和性质、风化状态等,本基坑内各岩土分层及其特征如下: <1>人工填土层(Q4ml) 主要为杂填土和素填土,颜色较杂,主要为褐黄色、灰色、灰褐色、褐红色等,素填土组成物主要为人工堆填的粉质粘土、中粗砂、碎石等,杂填土则含有砖块、砼块等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大部分稍压实~欠压实,稍湿~湿。本层标贯击数6~18击,平均击数11击。 <4-2>河湖相沉积土层(Q3+4al) 呈深灰色、灰黑色,主要为淤泥及淤泥质土组成,组成物主要为粘粒,含有机质、朽木,饱和,流塑状,局部夹薄层细砂。标贯实测击数1~2击,平均击数为1.5击。 <5H-2>硬塑~坚硬状花岗岩残积土层 黄褐色、红褐色、灰白色、灰褐色、黑褐色等色,组织结构已全部破坏,矿物成分除石英外大部分已风化成土状,较多细片状黑云母,以粉粘粒为主,含较多中粗砂、砾石。残积土遇水易软化崩解。主要为砾质粘性土、砂质粘性土、粘性土,呈硬塑~坚硬状。

区间盾构监测要求

区间盾构监测项目监测点的布设 盾构区间监测点布置宜参照附图6。 5.7.1 区间盾构施工期间监测范围为区间隧道正上方沿线路中心线左右各1.5倍盾构中心埋深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管线等,有特殊要求时监测范围应适当加宽; 5.7.2 盾构进出洞区域应布置地面深层监测点,布设位置如下图5.7.2所示: 模拟监测点 深层监测点图例: 图5.7.2盾构进出洞施工地面环境监测沉降点布置平面图 5.7.3 深层点的埋设方法为: 在地面深层沉降监测点布设时须穿透路面结构硬壳层,沉降标杆采用Φ25mm 螺纹钢标杆,螺纹钢标杆应深入原状土60cm 以上,沉降标杆外侧采用内径大于13cm 的金属套管保护。保护套管内的螺纹钢标杆间隙须用黄砂回填。金属套管顶部设置管盖(如附图9),管盖安装须稳固,与原地面齐平;为确保测量精度,螺纹钢标杆顶部应在管盖下20cm 为宜。深层监测点埋设结构如图5.7.3 所示:

图5.7.3深层监测点埋设示意图 5.7.4 盾构进出洞以外区域地面监测点应在上、下行线轴线上方以1点/5环间距布设,每40环布置一地面沉降监测剖面,剖面点间距以5~10m为宜,应先密后疏,最远点应位于盾构底埋深1.5倍范围外,监测点宜按环号进行编号。 5.7.5 隧道沉降、收敛测量测点为每5环布设1点,在某些特定部位可适当加密,点位应考虑观测方便又能长期保存,测点一般设在隧道拱底。 5.7.6 周边环境监测 1 隧道正上方及盾构沿线路中心线左右各1.5倍盾构中心埋深范围内建(构)筑物、管线等周边环境应布设监测点。 2 建(构)筑物测点布设参考基坑周边建(构)筑物的布点原则。 3 地下管线测点布置: 1)管线监测点间距宜为5~20m,与隧道轴线垂直或接近垂直相交管线测点间距不宜大于6m(须兼顾管线结构型式),与隧道轴线平行或小角度斜交管线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距离最近一排管线所设置的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监测点宜为共同点; 2)其它布点原则参考基坑周边管线的相关布点原则。

盾构区间监测方案

南昌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三标段 长江路站~珠江路站区间上行线 盾构推进监测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南昌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三标段项目经理部 2011年12月22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1 - 二、监测方案编制原则与依据.......................................................................................... - 4 - 三、监测范围及内容.......................................................................................................... - 5 - 四、监测点的布设.............................................................................................................. - 5 - 五、监测作业方法.............................................................................................................. - 6 - 六、监测相关技术要求...................................................................................................... - 7 - 七、仪器设备选用.............................................................................................................. - 8 - 八、监测施工人员组织计划(管理网络图)................................................................ - 10 - 九、监测信息反馈体系.................................................................................................... - 10 - 十、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 15 - 十一、安全保证措施............................................................................................................ - 16 -

工程盾构区间监测方案

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金融高新区站~龙溪站区间盾构施工区间施工监测技术方案 方案编制: 审核: 批准: 中交集团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二○○九年六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2 二、技术方案编制依据2 三、监测范围、内容及监测要求2 四、各监测项目实施方案3 (一)地表沉降4 1、监测仪器设备4 2、测点布设4 3、监测方法4 (二)隧道隆陷4 1、监测仪器设备4 2、测点布设4 3、监测方法5 (三)地面建(构)筑物监测5 1、监测仪器设备5 2、测点布设5 五、信息化监测及成果反馈6 (一)信息反馈流程6 (二)监测成果报告7 1、监测成果日常报表的内容8 2、监测总报告的内容8 六、监测工作质量控制措施9 (一)质量保证体系9 (二)质量保证措施10

金融高新区站至龙溪站盾构施工区间金融高新区站至中间风井段施工监测技术方案一、工程概况 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金融高新区站至龙溪站区间】以直线延海八路下行。两侧地面建筑物较少,无高层建筑。主线在五丫口大桥南侧下穿珠江支流,珠江支流宽约100米,然后继续延龙溪大道下穿行。 本区间隧道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为800M,线路轨面埋深为14-26米,左右线间 距18-11米,区间隧道最大线路纵坡为24.90/ 00,最小纵坡为4.0000/ 00. 竖曲线半 径为5000米。 区段隧道顶板主要位于<1>、<2-1A>、<2-1B>、<2-2>、<2-3>、<2-4>、<5-1>、<5-2>、中,区间盾构隧道用两台盾构机由东向西掘进,到达中间风井起吊。 二、技术方案编制依据 1.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金融高新区站至龙溪站盾构区间平纵断面及 设计说明(含区间监测图);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国家其他测量规范、强制性标准。 三、监测范围、内容及监测要求 本方案包含监测范围为: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金融高新区站至龙溪站盾构施工区间金融高新区站至中间风井段。沿线既有管线及建(构)筑物详见表1。

监控量测在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中应用

庞旭卿:监控量测在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中应用 监控量测在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施工中应用 庞旭卿1,2 (1.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渭南714000;2.长安大学地测学院,西安710054) 【摘要】在地铁区间主体、车站、及附属结构施工中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采用科学先进、准确可靠的监测手段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关键。针对深圳地铁5号线盾构施工区间隧道地质条件较差的特点,就盾构施工监控量测工艺流程及盾构施工测量、监测质量保证措施进行设计,保证了盾构隧道工程安全经济顺利地进行。 【关键词】地铁;区间隧道;盾构;监控量测 【中图分类号】U231;U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6864(2011)09-0107-02 盾构法是地下隧道的一种施工方法,对地层的适应性也越来越好,因此在地下工程(尤其是地铁区间)中被广泛采用[1]。然而,在软土层中采用盾构法掘进隧道,会引起地层移动而导致不同程度的沉降和位移,因此,通过盾构法施工地铁中监控量测的实施及信息反馈,对控制周围位移量、确保临近建筑物的安全是非常必要的[2]。 1工程概况 深圳地铁5号线线路全长40.933km,区间以盾构施工为主。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有特殊土等不良地质现象,特别是淤泥层较厚,地下水丰富。含水层主要为砂层,结构松散,自稳性差,透水性强,施工中易发生坍塌、涌水、涌砂、变形、失稳等现象。临近地面建筑物多,施工干扰大;围护结构受土的侧压力后有向内收缩的趋势,钢管支撑预应力施加的控制难度大,预应力大则围护结构外扩,不够则围护结构收缩。 2盾构施工监控量测 2.1监测项目 主要包括:地表隆陷、隧道隆陷、土体内部位移、衬砌环内力和变形、土层压应力等[3]。具体内容详见表1。 表1盾构隧道施工监测项目汇总 序号监测项目量测器工具测点布置监测目的与要求量测频率 1地表隆陷水准仪每30m设一断面,过既有建筑物时加密每10m一断面 2隧道隆陷水准仪、钢尺5m设一断面 3周边净空 收敛位移 收敛仪 每5 50m一个断面, 每断面1 3个测点 4管片裂缝观察、目测 5管片实际 位置监测 水准仪每环 监测隧道施工引起的地 表变形、隧道变形情况, 确保施工安全。 掘进面前后<20m时测1 2 次/d,掘进面前后<50m时测1 次/2d,掘进面前后>50m时测1 次/周 随时观察 每天 2.2施工监测工艺流程 隧道与土体变形监测成果是确定盾构机掘进参数的重要依据,为保证盾构机正常掘进,信息化施工是重要手段,盾构区间施工监测的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2.3施工监测实施 (1)测点布置:如图3 图5所示。地面沉降(隆陷)监测点布置:根据隧道通过的围岩条件布置测点,一般地段30m设一断面。 地面沉降观测点的观测周期:盾构机机头前10m和后20m范围每天早晚各观测一次,并随施工进度递进[4]。每次观测点应与上一次观测点部分重合,以做比较,掘进前后50m范围内两天观测一次,范围之外的检测点每周观测一次,直至稳定。当沉降或隆起超过规定限差(-30/+10mm)或变化异常时,应加大监测频率和检测范围。并将信息及时传递给有关部门。 监测方法: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 监测要点:监测时严格按照GB12987-91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执行,沉降点复测周期按照《城市测量规范》执行。 数据处理:地表沉降监测随施工进度进行,并将各沉降点沉降值存入计算机监测管理管理系统汇总成沉降变化曲线、沉降速度变化曲线统一管理,绘制报表。 (2)隧道隆陷。每5m设一断面;周边净空收敛位移测量:每10 20m设一断面。监测方法:用收敛仪测量。测量精度:?1mm。数据处理:监测值存入计算机监测管理系统统汇总成位移变化曲线、位移速度变化曲线统一管理。 (3)管片裂缝。监测方法:观察、目测。监测要点:发 701

盾构分体始发掘进专项施工方案1

盾构分体始发专项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1、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盾构7标段【天平架~燕塘~天河客运站】盾构区间土建施工项目招标文件、招标图纸、地质勘查报告、补遗书及投标文件。 2、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盾构7标段【天平架~燕塘~天河客运站】盾构区间土建工程承包合同。 3、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盾构7标段补充地质勘测资料、管线调查及现场调查资料。 4、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盾构7标段施工设计图纸。 5、国家现行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则、质量技术标准,以及广州地区在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规定。 6、我公司在广州地铁建设中的成功的施工经验和研究成果及现有的施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科研水平、机械设备能力。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始发端头工程地质、水文概况 ㈠工程地质 根据《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岩土工程勘察总体技术要求》的地铁沿线岩土分层系统和沿线岩土层的成因类型和性质、风化状态等,本基坑内各岩土分层及其特征如下: <1>人工填土层(Q4ml) 主要为杂填土和素填土,颜色较杂,主要为褐黄色、灰色、灰褐色、褐红色等,素填土组成物主要为人工堆填的粉质粘土、中粗砂、碎石等,杂填土则含有砖块、砼块等建筑垃圾或生活垃圾,大部分稍压实~欠压实,稍湿~湿。本层标贯击数6~18击,平均击数11击。 <4-2>河湖相沉积土层(Q3+4al) 呈深灰色、灰黑色,主要为淤泥及淤泥质土组成,组成物主要为粘粒,含有机质、朽木,饱和,

流塑状,局部夹薄层细砂。标贯实测击数1~2击,平均击数为1.5击。 <5H-2>硬塑~坚硬状花岗岩残积土层 黄褐色、红褐色、灰白色、灰褐色、黑褐色等色,组织结构已全部破坏,矿物成分除石英外大部分已风化成土状,较多细片状黑云母,以粉粘粒为主,含较多中粗砂、砾石。残积土遇水易软化崩解。主要为砾质粘性土、砂质粘性土、粘性土,呈硬塑~坚硬状。 <6H>花岗岩全风化带(γ53-2) 呈黄褐色、褐灰色、红褐色、黑褐色等,原岩组织结构已基本风化破坏,但尚可辨认,岩芯呈坚硬土柱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局部夹强风化花岗岩碎块。 <7H>花岗岩强风化带(γ53-2) 呈黄褐色、褐灰色、红褐色、黑褐色等,原岩组织结构已大部分风化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很发育,岩石极破碎,岩块可用手折断。钾长石用手捏成砂状,斜长石、云母多已风化成高岭土或粘土。局部夹全风化花岗岩。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岩芯遇水易软化崩解。 <8H>花岗岩中等风化带(γ53-2) 呈浅褐色、灰褐色等,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基本未变化,风化裂隙被铁染,并充填少量风化物。斜长石矿物风化较深,钾长石、云母矿物风化轻微。岩质硬,锤击声稍脆,不易击碎。局部夹强风化岩。岩芯较破碎,呈短柱状、碎块状。 <9H>花岗岩微风化带(γ53-2) 岩石组织结构基本未变化,断口处新鲜,岩质坚硬,锤击声脆。岩芯呈长柱状、短柱状。 ㈡工程水文 地下水按赋存方式分为第四系松散土层孔隙水,块状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冲积—洪积砂层为主要潜水含水层,冲积—洪积砂层含粘粒较多,富水程度较差,渗透系数仅为0.5~2.0m/d。块状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燕山期花岗岩强风化带及中等风化带,水力特点为承压水,地下水的赋存不均一。在裂隙发育地段,水量较丰富,属承压水,渗透系数为1.09m/d。 区间场地环境类别为Ⅱ类。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盾构施工隧道监测方案

上海长兴岛域输水管线工程盾构推进 环境监测 技术方案 上海东亚地球物理勘查有限公司 二00八年五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盾构推进对周边环境影响程度的分析和估计三监测施工的依据 四监测内容 五监测技术方案 六监测人员安排 七技术及质量保证措施 八附图

上海长兴岛域输水管线工程盾构推进环境监测技术方案前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试验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历史上一些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都得益于试验测试技术。因此,试验测试技术是认识客观事物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解决疑难问题的必要手段,试验测试对保证工程质量、促进科学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测量技术在土建工程中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它在各类工程建筑,尤其是在地下工程中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的地位更显关键和重要。早期地下工程的建设完全倚赖于经验,19世纪才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开始用于指导地下结构设计与施工。于是在重大或长大隧道中,及时掌握现场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动态分析,就成为施工控制的重要项目之一。 因此施工量测项目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为了验证设计和计算是否合理,运营是否安全,各种工程试验与测试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到施工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地下工程的设计,必须将现场监控量测列入设计文件,并在施工中实施。现场监控量测是判断围岩和隧道的稳定状态,保证施工安全,指导施工顺序,进行施工管理,提供设计信息的重要手段。掌握围岩和支护动态,按照动态管理量测断面的信息,正确而经济的施工;量测数据经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和判断,预测和确定到最终稳定时间,指导施工工序和实施二次衬砌的时间;根据隧道开挖后围岩稳定性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检验和修正施工前的预设计;积累资料,已有工程的量测结果可应用到其他类似的工程中,作为其他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参考依据。 盾构在推进过程中必然会造成地面沉陷、位移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本监测工程设置了相应的监测手段,对在盾构推进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变形进行实时监测。 一工程概况 长兴岛域输水管线工程位于长兴岛上,起点于牛棚圩以北的丁字坝附近,与青草沙水库出水输水闸井相接;终止于永和路以南120m左右的上海崇明越江通道东侧绿化带内,与长江原水过江管工作井相连。 输水管线总长约10563.305m,其中东线长5280.993m,西线长5282.312m。全线最小平曲线半径为R=450m;最大纵坡为8.9‰。具体详见下表。

盾构工程施工测量和监控量测方案

盾构工程施工测量和监控量测方案 1 施工测量 1.1 控制测量 为确保施工控制点的稳定可靠,测量与相邻标段测量点联测闭合,对地面首级和二级控制网点进行同等精度的复测工作。 (1)复测 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的规定,施工前,测量队对业主在交接桩时提供工程范围测区精密控制网、精密水准点等进行复测。复测时按照首级控制网点同等精度进行观测,并与邻近标段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点进行贯通联测,做好工程测量的相互衔接。将复测成果书面上报监理单位。 在工程施工期间,每两个月对首级控制网复测一次,并将复测成果上报监理单位。如监测发现施工场地周围的地面有变形时,及时对首级控制网进行复测,增加复测频率,确认控制点无误后才可以继续使用。如发现首级控制网测量超出规范允许范围时,立即报告监理单位,重新交桩后才可以使用首级控制网。 (2)控制测量 复测工作完成后,在首级控制网点的基础上,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需要并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城市道路交通建筑物等实际情况定平面和高程控制网方案,现场选点埋设控制网标石后组织施测。

(3)平面控制测量 为满足施工需要,严格地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增设了导线点,在盾构竖井处适当位置增设了精密导线点和精密水准点。将新增设的控制点与地面首级控制网进行了联测,确保竖井投点在多方控制中。 盾构始发井投点测量 为指导盾构掘进施工,必需把导线数据导入始发井强制对中平台上,施工完成到设计标高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仪器设备,采用投点仪投点(投点仪标称精度不低于1/30000),把井口上测设的

为了提高投点精度,在竖井口长边对角适当位置设置投点P1,P2点,如图10-1-1-1。然后利用地面上的控制网进行联测,将测量数据进行平差后,计算出P1、P2各点的坐标(或用前方交会法,定出P1、P2各点),将P1、P2点投在井下的投点板上,如图10-1-1-2所示。 为了检核投点精度,在井上作多次投点,投在投点板上的P1′、P2′、P1″、P2″…点。取中定出P1、P2的投影。然后将全站仪分别架设在各点上。观测通道内设置的P3、P4,采用全圆法观测各点的角度、距离、平差后计算出各点坐标,以此作为通道、隧道暗挖控制的定向边(P3~P4)。 洞内导线测量 通过竖井定向,导线严格按四等导线要求联测至隧道内,并在隧道内设置通视效果好且稳固的导线点,导线点采用强制对中的形式,直线隧道施工导线点平均边长150米,特殊情况下不短于100米。为

盾构隧道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盾构隧道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1 施工准备 1组织结构 本工程按项目法组织施工,成立“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xx市轨道1号线土建施工13标项目经理部”,项目部下设盾构施工架子队,项目部组织机构见图5-1。 图5-1组织机构图 2技术准备 项目部提前完成图纸会审以及设计交底工作,编制施工方案并按程序报审;提前组织对作业人员的交底和培训;完成盾构始发前导线点布设和测量工作。 3现场准备 (1)完成场地临时建设,满足正常生产生活要求,施工用水由业主提供1个DN100给水管接口,施工用电由业主提供2台630KV

变压器和2台高压柜。 (2)根据三局移交场地,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硬化,完成盾构进场的便道施工。 (3)组织人员、材料、设备按期进场。 4盾构始发场地平面布置 盾构始发场地布置在结构顶板施工完成回填后,渣土坑、充电池设置在顶板上,车站顶板主要用于存放管片、泡沫、油脂等其他材料,钢轨、轨枕放入车站底板,场地北侧用作存放管片及临建。 井口设置2台45吨龙门吊,每台龙门吊各自负责一台盾构机的管片、渣土、钢轨、轨枕及其他器材的垂直运输。 场地设置砂浆拌合站负责管片背后同步注浆砂浆,详见见附图2。 2 工艺流程 本区间隧道工程主要分项工程为:端头井加固、盾构进场、下井及组装,盾构始发、到达土体加固、盾构掘进、隧道防水等。本标段区间隧道采用2台中铁装备CTE6250土压平衡式盾构机进行隧道掘进,左右线均是从C站始发,B过站,A接受,之后解体吊装出场。 管片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片,由业主指定的第三方制作,项目部做好管片质量的过程监督及进场验收,盾构施工流程见下图5-2所示。

图5-2 盾构施工流程图 3 盾构机始发及试掘进 盾构始发流程见下图5-3所示。 始发端地层加固 洞门混凝土凿除 安装始发基座 盾构机组装、空载调试 安装反力架、洞口密封装置 安装负环管片与盾构机负载调试 盾尾通过洞口密封后进行注浆回填 盾构掘进与管片安装 图5-3 盾构始发流程图 3.1 端头井外土体加固

盾构施工监测方案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工程施工 8 标段 【龙归站~人和站盾构区间(二) 】土建工程 盾构隧道施工监测方案
§1 编制依据 §1 编制依据
1、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北延段工程施工 8 标段工程合同文件 (GDJCDG-0521) 2、 《盾构法隧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DGJ08-233—1999) 3、 《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GB50308-1999) 4、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99-1999) 5、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T8-97) 6、 《土木工程监测技术》 夏才初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7
§2 工程概况 §2 工程概况
三号线延长线出龙归站沿 106 国道继续向北行进,穿过沙坑涌、北二环高速 公路、泥坑涌、流溪河后到人和站。本区间为龙归~人和区间的第二段盾构施工 段,由南端风井始发往北掘进至北端中间风井吊出,掘进长度为 1750.4 米(右 线) 。 本标里程范围 YCK19+830~YCK21+660,即南端风井终点~北端风井起点 段盾构和南端风井;含 4#、5#、6#联络通道。 南端风井起点里程 YCK19+830,终点里程 YCK19+909.6,结构净长度为 78m;4#联络通道里程 YCK19+900,与风井合建。 盾构区间起点里程 YCK19+909.6, 终点里程 YCK21+660, 右线盾构长 1750.4 米, 左线盾构长 1749.2 米, 区间盾构总长 3499.6 米; 5#联络通道里程 YCK20+500, 6#联络通道里程 YCK21+100。 见图 2-1。
1

区间盾构临建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临建的施工组织 (1) 施工准备工作 (1) 施工内容 (1) 总体部署 (1) 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2) 施工组织机构 (2) 施工平面布置 (2) 3.临建施工方法 (2) 用电线路 (3) 场地平整 (3) 泥浆处理场施工 (3) 浆池施工 (3) 弃渣场施工 (5) 搅拌站的施工 (5) 充电池 (5) 充电房、小仓库和值班室的施工 (5) 仓库的施工 (6) 4.冬季施工保证措施 (6) 5.质量保证措施 (7) 6.工期保证措施 (9) 7.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0)

临建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汪河路站-曹仲站区间,自浑河北岸汪河路站起,向南下穿大堤路、浑河以及浑河南岸规划地块至浑南西路后东转,沿浑南西路道路下方走行,至曹仲站,本工程起点里程CK12+,终点里程CK14+,区间全长双线米,区间中段下穿浑河,采用2台泥水平衡盾构机施工。区间共设置4个联络通道,一处风井,其中,1号、2号、4号联络通道采用冷冻法施工,3号联络通道结合区间风井设置,采用明挖施工。施工顺序安排:盾构从汪河路站始发,曹仲站吊出。 2.临建的施工组织 施工准备工作 (1)施工现场情况调查 现场情况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下述问题:施工场地的布置;施工机械进入现场和进行组装的可能性;给排水和供电条件;噪声、振动与污染等公害引起的有关问题等。 (2)施工前应准备的资料有:施工区域内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管线、施工图及测量交桩记录等资料。 (3)平整场地,测量放线。 施工内容 盾构始发井南端头段及东侧区域,约3192m2的施工场地,为汪河路站~曹仲站区间始发场地。结合目前现场情况及泥水盾构施工工艺特点,本方案阐述的施工内容包括泥浆处理场地、地面控制室、仓库、搅拌站等进行临时设施布置施工。 办公室、宿舍、食堂、厨房、卫生间、洗浴室用房,16T龙门吊均延用车站现有的临建。 总体部署

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技术准则CJJ/T

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技术标准(C J J/T164-2011) 说明: 目前网上尚无“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技术标准(CJJ/T164-2011)”的word版文档;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学习和交流这份规范,网友ershibasui1474编写了这份规范的电子版,请大家尊重该规范的版权和权威性,不得侵犯该规范编写单位及编写人的知识产权。 该规范是在很匆忙的时间内完成的,并未进行复核,请大家在阅读时注意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并予以更正。 1总则 1.0.1为加强盾构法隧道工程施工管理,统一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和验收,保证检测准确可靠,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采用盾构法施工的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和钢管片进场拼装施工前的检测和质量验收。 1.0.3盾构隧道管片质量检测和验收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管片 盾构隧道衬砌环的基本单元,包括混凝土管片和钢管片。 2.0.2混凝土管片 以混凝土为主要原材料,按混凝土预制构件设计制作的管片。 2.0.3钢管片 以钢材为主要原材料,按钢构件设计制作的管片。 2.0.4水平拼装检验 将两环或三环管片沿铅直方向叠加拼装,通过测量管片内径、外径、环与环、块与块之间的拼接缝隙,从而评价管片的尺寸精度和形位偏差。 2.0.5渗漏检验 对混凝土管片外弧面逐级施加水压,观察水在混凝土管片内弧面及拼接面的渗透情况,评价管片抵抗水渗漏的能力。 2.0.6抗弯性能检验 对混凝土管片施加抗弯设计荷载,分析混凝土管片在抗弯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管片表面裂缝的产生和变化,评价管片的抗弯性能。 2.0.7抗拔性能检验

对混凝士管片中心吊装孔的预埋受力构件进行拉拔试验,评价管片吊装孔的抗拔性能。 2.0.8粘皮 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层被模具粘去后留下的粗糙表面。 2.0.9飞边 模塑过程中溢人模具合模线或脱模销等间隙处并留在混凝土管片上的水泥砂浆。 拼接面 采用某种方式将盾构隧道管片连接起来,管片与管片之间的接触面。 环向 盾构隧道管片拼装成环后,环的切线方向。 纵向 盾构隧道管片拼装后,环与环的中心连线方向。 渗漏检验装置 在渗漏检验中,用于固定由凝土管片试件,并能在管片外弧面与试验架钢板之间形成密闭区间进行充水加压试验的试验台座。渗漏检验装置由检验架钢板、刚性支座、横压件、紧固螺杆、橡胶密封垫等组成。 3基本规定 3.0.1盾构隧道管片检测,应在接受委托后,进行现场和有关资料调查,制定检测方案并确认仪器设备状况后进行现场检测,根据计算分析和结果评价判断是否进行扩大抽检,并应出具检测报告(见图3.0.1)。 图3.0.1盾构隧道管片检测工作程序 初检结果不

盾构段监控量测方案

广深港客运专线ZH-4标 益田路隧道工程盾构段监控量测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十五局广深港客运专线ZH-4标六工区 2010年6月13日 目录

1.编制目的 (4) 2.编制依据 (4) 3.工程概况 (4) 3.1地理位置 (4) 3.2工程范围 (4) 3.3设计参数 (5) 3.4建(构)筑物调查情况 (5) 4.地表沉降变形机理 (6) 4.1沉降机理分析 (6) 4.2地表沉降变形的演变分析 (6) 4.2.1前期沉降阶段 (6) 4.2.2通过期间沉降阶段 (6) 4.2.3盾尾间隙沉降阶段 (6) 4.2.4后期沉降阶段 (6) 5.工程施工特点 (7) 6.监测的目的及方法 (7) 6.1地表沉降监测 (7) 6.2监测控制网的施测精度 (7) 6.3监测的主要内容和测点布设 (8) 6.3.1地表变形监测 (8) 6.3.2洞外观察 (8)

6.3.4深层土体位移监测 (8) 6.3.5地下水位监测 (9) 6.3.6地下管线位移监测 (9) 7.施工监测资源配置 (10) 7.1监控测量仪器 (10) 7.2监控量测人员组织 (10) 8.施工监测控制精度和监测频率 (11) 8.1施工监测控制精度 (11) 8.2监测频率 (11) 8.3控制标准 (11) 8.3.1建筑物变形控制标准 (11) 8.3.2地表变形控制标准 (12) 8.3.3深层土体变形控制标准 (12) 8.3.4地下水位、管线位移控制标准 (12) 9.隧道结构变形监测 (12) 9.1隧道结构变形监测内容 (12) 9.2变形控制标准 (13) 9.3隧道结构变形监测频率 (13) 9.4隧道结构变形控制方法 (13) 10.监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14)

地铁、隧道施工监测方案

施工监测方案 第一节监测方案设计和测点布设原则 18.1.1 监测组织机构 18.1.2 设计原则 1、本工程项目监测方案以安全检测为目的,根据不同的工程项目如(明挖、暗挖、盾构)确定监护对象(建筑物、管线、隧道等),针对监测对象安全稳定的主要指标进行方案设计。 2、本工程项目监测点的布置能够全面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工作状态。 3、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监测技术,如计算机技术、遥测技术等。 4、各监测项目能相互校验,以利数值计算,故障分析和状态研究。 5、方案在满足监测性能和精度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检测频率,减少检测元件,以节约监测费用。 18.1.3 测点布设原则 1、观测点类型和数量的确定应结合工程性质、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 2、为验证设计数据而设的测点布置在设计中最不利位置和断面,为结合施工而设的测点布置在相同工况下的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3、表面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来用仪器进行观察,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 4、除埋测点不能影响和妨碍结构的正常受力,不能削弱结构的变形刚度和强度。 5、在实施多项内容测试时,各类测点的布置在时间和空间上应有机结合,力求使一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不同的物理变化量,找出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6、深层测点应在施工前30 天布置好,以便监测工作开始时,监测元件进入稳定的工作状态。 7、测点在施工过程中遭到破坏时,应尽快在原来位置或尽量靠近原来位置补设测点,保证该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18.1.4 主要监测仪器

在本标中,若我局中标将采用由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研制的“隧道形变自动化监测系统”用于本标监测控制。 该自动化监测系统是对整个被监测区域进行多点同时快速扫描式测量,测试的频率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因此所取得的每一瞬时观测值更真实、更可靠的反映当时被测目标的变形状态。 1、BOY—1 型臂式倾斜仪 该仪器具有传感器体积小,安装简单灵活,既能分散单个观测,又能多臂组合成隧道变形监测系统。该仪器可用来监测隧道纵向倾斜(沉降)、环缝变形错位及隧道收敛变形等。 主要技术指标 灵敏度:0.005mm—0.01mm(1—2 角秒) 测量范围:±5°或±10°(臂的最大倾斜度) 采数频率:自由选择 平均日漂移:小于0.05mm/d 测量精度(单臂):±0.017mm 适宜环境温度:0°—45℃ 适宜环境湿度:90% 电源:AC200V 50HZ 0.15W DC±9V 20Ma 2、激光水平位移监测仪 利用激光发散小,能量高的特性,使用激光束做为位移监测的参照系(基准线),用装有硅光电池的光电转换板对激光聚焦中心进行自动跟踪,光电转换板与一个精密位移传感器相连,这样就可以测量出接收端相对激光束的水平位移变化量。 主要技术指标 灵敏度:0.05mm 测量动态范围:50mm 采数速度、频率:2 分钟以上自由选择 日漂移:小于0.05mm/d 测站精度:0.1mm 非线性误差:小于2% 电源:AC220V 50HZ 3、数据采集及处理软件 为了使监测仪采集的数据使用电脑来分析处理,采用相应的软件和建立数据库。本次处理软件是在windows 下进行数据处理和操作,使用微软公司开发的Visual Basic 6.0 软件,Visual Basic 6.0 可以支持使用多种数据库,Access 是Visual Basic 6.0 的内部数据库,其操作方便,安全性强,因此选择Access 作为数据处理的数据库。 计算机接口采用DC1054A/D 转换器和DC1070A/D 转换器,前者用于激光位移仪,后者用于臂式倾斜仪。 本次采用的软件主要有下述几方面的功能: A、实时采集数据并同时显示各监测目标点的观测数据和连续变化的图形; B、对观测数据储存和各种形式的输出; C、打印数据报表和绘制输出观测图形(全部数据、小时值、日均值、五日均值、月均值); D、对监测到各项目各组数据(任意时间区段)进行精度计算统计和分析; E、对观测数据进行相关的数学处理: (1)滑动滤波(圆滑观测曲线); (2)低通滤波(去掉高频躁声);

盾构施工渣土改良专项方案

编制依据 (1)隧道施工图 (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3)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00)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盾构区间总长度3566.5m ,附属工程包括7个联络通道、2 个防淹门、12 个洞门。盾构区间采用德国进口的两台直径8.84 米的海瑞克土压平衡盾构机进行施工。 二、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2.1地形地貌 本线地处广东省中部,沿线经过珠江三角洲海陆交互沉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地面高程多为0~10m,仅佛山西站附近有零星剥蚀残丘分布,高程10~20m。区内道路纵横,水网发达,河流纵多,主要河流有汾江、东平水道、吉利涌、潭洲水道、陈村水道等,均为通航河道。 2.2工程地质条件 (1)洞身地层本标段区间盾构隧道范围地层岩性按成因和时代分类主要有:第四系人工填土层<1-1>;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沉积层<2-1>、<2-2>、<3-1>、<3-2>、<3-3>、<3-4>、<4-1>;第四系全新统残积层<5>;白垩系下统基岩<7-1>、<7-2>、<7-3>。在里程DK31+439~DK32+260洞身范围地层主要为上软下硬,上部为砂层或全风化或强风化砂质泥岩、砂岩W4、W3(821m);里程DK32+260~DK34+50洞0 身范围地层主要为弱风化砂质泥岩、砂岩W2(2240m);里程 DK34+500~DK35+005.5洞身范围地层主要为上软下硬,上部为强风化砂质泥岩、砂岩W3,下部为弱风化砂质泥岩、砂岩W2(500.5m)。 (2)洞身地层分布统计根据目前提供的地质断面图,隧道洞身地层统计如下表所示: 表隧道地层统计

浅谈地铁盾构隧道洞内监测的实施

浅谈地铁盾构隧道洞内监测的实施 【摘要】目前地铁多处于城市繁华地段,隧道洞内的沉降直接影响到地面建筑物的沉降,做好洞内观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施工措施。本文通过一个实例,从监测布点、监测方法到监测成果的反馈及报告方面来介绍地铁盾构隧道洞内进行监测需要注意的一些要点,以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关键词】地铁;隧道;沉降;监测 1、工程概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车黄区间,区间线路隧道埋深14~16m,线间距15m,轨面埋深14.5m~23.3m,线路最大坡度为3.36%,最小坡度3.02%。区间地貌形态属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地表沉积物为冲~洪积砂层及土层,下伏基岩为白垩系碎屑岩,地形变化不大,地面高程一般在8.83~11.34 m。 本项目洞内监测包括区间隧道水平位移及沉降,区间土体水平位移及沉降,区间土层压应力及衬砌环内力和变形。在整个土建过程中,当掘进面前后<20m时,1~2次/d;掘进面前后<50m时,1次/2d;掘进面前后>50m时,1次/周。通过洞内监测可以判定地铁结构工程在施工期间的安全性及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及环境安全的隐患或事故提供及时、准确的预报。 2、监测点布设与监测方法 2.1 隧道水平位移及沉降 隧道水平位移监测采用全站仪观测的方法进行。在每一代表性地段布设1个断面,设置2个测点,分别在衬砌腰部对称布置(如图1),共设置了8个点,标志采用强制对中装置。监测使用全站仪,以施工控制导线点为基准,采用极坐标法或前方交会法观测布设的强制对中小棱镜监测点。水平角及距离使用1秒级全站仪,观测6测回。内业计算将各期观测的监测点坐标变化量投影至线路法向方向,计算水平位移值。 隧道沉降监测采用水准仪和钢尺测隧道顶沉降的方法。点布设在隧道顶内壁,标志采用特制的挂钩,做法是冲击钻在隧道内壁钻孔,用锚固剂将挂钩埋入,共设置了4个点。沉降测量方法是在隧道内顶部的监测点悬吊钢尺,使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观测各监测点的高程变化,计算沉降量。 2.2 土体水平位移及沉降 土体水平位移测量采用测斜的方式,在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布设1个断面,设置2个测孔(如图2),共设置了8个孔。分层沉降观测,正式观测前做一定量的前期观测,以确定沉降环是否被土层牢固限制。先用水准仪观测孔口标高,并在以后做定期观测。用孔口沉降情况对分层沉降数据进行修正。

盾构施工监测总结报告

XXXX~XXXX区间盾构施工监测 总结报告 编制: 审核: 审批: XXXXX轨道交通X号线X期工程XX标项目经理部 二○一二年一月三十日

目录 1 工程概况 (3) 1.1工程简述 (3) 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3) 2 监测作业方案 (5) 2.1监测依据 (5) 2.2监测内容 (6) 2.3监测频率 (6) 2.4监测精度 (7) 2.5警戒值的执行 (8) 3.监测成果质量 (9) 3.1质量控制 (9) 4监测组织实施 (9) 4.1投入的仪器设备 (9) 4.2监测人员组织 (10) 5完成监测工作量 (10) 6监测成果总结 (11) 6.1监测统计成果 (11) 6.2监测成果曲线 (11) 7监测成果分析 (11)

1 工程概况 1.1工程简述 XXXX~XXXX区间设计范围为Y(Z)DK16+915.15~Y(Z)DK18+733,右线长1817.85m,左线长1794.332m(短链23.518m),线路自XXX站向南穿越万国商业广场、南塘村、白沙湾路与曲塘路交汇处、并穿越杜花路立交和京珠高速公路,向南到达XXXX。区间线间距为13~15m,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为450m。区间隧道最大纵坡为26‰。本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隧道埋深约在15~40m之间。区间在YDK17+276.055、YDK17+876.055和YDK18+400处各设置一条区间联络通道,其中YDK17+876.055兼做泵房,联络通道及泵房采用矿山法施工。 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1.2.1 地形、地貌 本段地貌单元主要为XXXⅠ级阶地,地形平坦开阔,河湖发育,水塘星罗棋布,局部可见残丘、岗地,地面标高32~38m,局部岗地标高可达60多m。 1.2.2 地层岩性 各岩土层具体分部特征及土性变化情况见《地层特性表》。 本盾构区间隧道主要穿越地层为残积粉质粘土(4-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5-1)、中风化泥质粉砂岩(5-2)。盾构上覆土层主要为杂填土(1-2)、粉质粘土(2-1)、圆砾(2-4)、卵石(2-5)、粉质粘土(4-1)、残积粉细砂(4-2)、强风化泥质粉砂岩(5-1)、全风化泥质粉砂岩(5-1a)、中风化泥质粉砂岩(5-2)。 1.2.3 地质构造及地震烈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