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机场管理模式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机场管理模式比较

随着机场属地化改革的实施,我国机场的管理模式和经济效益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机场如何面对新的发展机遇,调整好自身的发展策略,形成良性的发展机制,对我国民航整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深入研究和学习国外的机场管理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机场属地化改革的过程中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机场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机场管理模式与我国的机场管理模式进行了对比,并提出了改进机场管理的政策建议。

我国机场现状和与航空发达国家的比较

2001年我国共有定期航班运输机场143个,机场密度为0.15个/万平方公里,其中,年旅客吞吐量1000~2500万人次的机场有3个,500~1000万人次的机场有5个,200~500万人次的机场有12个、在100~200万人次的有8个。2001年我国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14874万人次,年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以上的28个

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13033万人次,占总量的88%;其余115个机场(占全国机场总数的80%)中,50~100 万人次的有14个,10~50万人次的有23个,吞吐量在10万人次以下的机场有78个(其中有65个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不足5万人次),吞吐量10万人次以下的小机场占我国机场总数的55%。

我国机场的发展存在着以下特点:一是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大型机场初具规模,3个城市的4个机场承担了5867万旅客吞吐量,占全国总量的近40%,平均旅客增长率14.4%,这些机场虽发展趋势依然迅猛且经营条件良好,但尚未形成枢纽机场的能力;二是以省会城市、东部地区沿海发达城市以及西部地区区域中心城市为主体的干线机场,成为了航空运输的中坚力量,这些机场承担了7166万旅客吞吐量,占全国总量的近50%,平均旅客增长率11%,显示出了较强的发展势头;三是占全国机场总量80%的115个中小机场,仅承担了约10%的运量,其中占全国机场总量55%的78个小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不足10万人次,上述机场绝

大部分地处经济不发达地区,经营环境十分脆弱,发展面临极大的困难。

美国作为航空最发达的国家,一直处于世界航空运输发展的第一位。其国土面积与我国相近,人口约是我国的1/6。据统计,2000年美国共有民用机场19281个,其中对公众开放的机场5317个,密度为5.7个/万平方公里,定期航班运输机场651个,是我国的4.5倍,密度为0.69个/万平方公里。2000年美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为14亿多人次,约是我国的10倍。吞吐量列前20位的机场中,5000万人次以上的有4个,排在5~20位的16个机场均在2490万人次以上。1998年,全美航空旅客运输量12亿人次,其中:26个大型中枢机场占了67.2%,42个中型枢纽机场占了22.2%,67个小型枢纽机场占了7.1%,占机场总数近98%的小型非枢纽机场,平均每天的旅客发运量不过20人左右,其运量仅占总数的 3.5%。据美国联邦航空局(FAA)介绍,美国小型机场约有一半可以自给自足,另一半则处于亏损状态,需要政府资助。

由此可见,我国机场一方面无论从数量上、密度上,还是机场的规模上都远远落后于航空发达国家水平;另一方面,在功能布局上也有十分相似之处,即少数大型机场承担着绝大部分运量,而众多小型机场只承担了极少部分的运量,小型机场的经营和发展同样面临着困境。

中美机场管理模式的比较

(一)关于机场的定性

1.美国等航空发达国家机场的“不以盈利为目的”

美国机场得以充满活力,究其主要原因,最突出的特点是美国政府把机场定性为:“不以盈利为目的、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公共产品,是城市基础设施”。这一定性,使美国机场的管理模式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

一是机场归政府所有,由政府负责投资、建设和管理,机场管理机构多为事业化而非公司化机构,其管理目标明确:就是发展机场,以最优惠的条件吸引航空公司,为公众提供便利的机场设施。二是机场的管理机构多为管理型而非经营型,人员相当精简,只负责制定机场的发展规划、开辟航线、对机场设施的出租和日常维

护工作。三是机场和航空公司职能、界限清晰,机场不直接参与客货运输的经营活动,使机场能够公正地对待航空运输经营竞争,机场经营性业务的社会化程度相当高。四是政府对机场的管理规范明确。政府规定:机场的利润收入,只能用于机场的建设投入。美国机场起降费实行成本定价,机场受到严格的财务监督,甚至机场的建设投入及人员工资支出预算,也要经过使用机场的航空公司监督同意。五是使政府强大的政策支持成为可能。政府不仅对机场征收的税费给予减免,还会返还部分从机场商店等经营收益中征收的税费来支持机场的发展。各级政府和联邦航空局(FAA)对机场的建设和经营给予的资金补贴,为绝大多数中小机场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与美国相似,加拿大、日本、巴西、韩国等国家均把机场定性为非盈利的公共设施或产品,机场的管理机构大多为管理型机构,机场的建设和经营由政府承担或给予补贴。部分国家也在积极探索商业化的路子,目的是为了提高机场的管理效率,但非盈利性质没有改变。

2.我国机场的“事业化单位企业化经营”

长期以来,我国对机场的属性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一直对机场采取“事业化单位企业化经营”的方式进行表述和管理,由此造成了许多管理和经营上的问题。从职能上看,与机场的公益性和基础性相矛盾。一是机场实行企业化经营,势必全方位地参与航空运输的经营活动。由于机场掌握着土地规划管理、机场设施出租等特权,在其具有很强的经营色彩的情况下,易形成垄断性经营,与航空公司进行不平等竞争;二是由于机场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其自身的盈利又很难达到经营型企业所必须达到的自主扩大再生产的能力,难以独立开展经营活动;三是机场在服务中难以表现出其公益性、难以做到为用户(航空公司)提供公平和宽松的使用环境,进而难以为公众提供良好的服务产品;四是由于过多地强调直接经营,机场难以把精力放在机制的转变上来,加上用人制度僵化,致使劳动生产率较低,从而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从管理上看,定性模糊,难以实行规范化管理。一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机场企业化趋势明显。但对大多数机场而言,建设投入还需要政府资助、经营亏损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