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组织培养实施方案

白芨组织培养实施方案
白芨组织培养实施方案

白及组织培养实施方案

一、白及简介

白及为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甘根、连及草、地螺丝、羊角七、皲口药、利知子、刀口药、鱼眼兰等。分布在中国、日本以及缅甸北部,主产于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浙江、陕西等地。其味苦、甘、涩,性凉,归肺、胃、肝经。以块茎供药用,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块茎含黏液质和淀粉等,可作糊料,在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纺织印染、特种涂料和日用化工等方面有巨大的商业利用价值。又因白及为地生兰的一种,花开艳丽,被作为庭院、居室及园林景观绿化苗木大量应用。

白及一般生于海拔110——3200m的山野、山谷较潮湿处或林下半遮阴地带,喜温暖、稍阴湿的环境,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需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土壤,稍耐寒,冬季可在地下越冬。白及能产生大量的种子(每个蒴果10~30万粒),但这些种子没有胚乳,自然萌发率极低,繁殖困难,但白及胚的薄壁细胞贮存大量的蛋白质、油脂和碳水化合物,可作为种子萌发的营养成分,因此白及种子在保湿的情况下可以萌发,是兰科植物中种子易萌发的类型。传统的白及繁殖方法大多以分株为主,即将块茎分成小块种植,但繁殖系数低,大面积发展对种源消耗大,不宜推广且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采用白及组织培养可在短时间内大量获取种苗,且成本相对较低,是提高白及产量的强有力措施。目前,国内研究资料报道的白及组织培养方法各异,所采用的外植体各不相同,且培养基及其中所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规格也千差万别。

二、白及组织培养技术路线

参照植物组织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式,可通过4种途径获得白及再生植株:一是由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芽再生植株;二是愈伤组织产生胚状体而再生植株;三是由侧芽或顶芽再生植株;四是由茎尖产生原球茎而再生植株。4种方式各有利弊,传统认为采用侧芽或顶芽发育途径获得的后代性状较稳定,但因为白及原球茎带有大量共生菌,组培过程中容易出现污染。

结合卢氏当地实际,探索采用白及无菌播种的技术路线,通过不同浓度和培方的培养基实现白及组织培养的最佳技术路线,建立白及快繁体系。白及组织培养完整的技术路线如下:

经过试验优化后的技术路线为:白及→种子(采集优质种源蒴果)→表面消毒→无菌播种(MS培养基等)→原球茎(分化诱导)→白及小苗(分株、扩繁)→壮苗生根(炼苗)→完整小植株→炼苗20-25天→移栽→白及

三、实验准备:

种子:白及的蒴果中有大量的种子,并且蒴果的消毒较方便,污染率低。另一方面用种子作为外植体操作较容易,并且组培过程中萌发率高,培养的幼苗生长较为迅速,因此,种子作为外植体应用比较广泛,大部分的组培研究都选用种子。本实验选取卢氏本地优质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蒴果,采收时间为8月下旬至9月中旬,此时间段胚龄大约为第8周至第22周。

器材: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电子分析天平(精度为千分之一)、电磁炉、接种消毒器、高效能培养架、医用小推车、日光灯、加湿器、紫外灯、晾瓶架、酸度计(或PH试纸)、试管、容量瓶、胶头滴管、试剂瓶、烧杯、试管架、量筒、玻璃漏斗、移液管、三角瓶、广口培养瓶、称量纸、毛刷、洗耳球、塑料筐、无菌脱脂棉、无菌滤纸、酒精灯、喷壶、橡胶手套、医用白大褂、紫外灯、镊子、接种针、剪刀、解剖刀、器械架、接种托盘等。

(1)通用器械

①烧杯:用来盛放、溶解化学药剂等。常用的规格有50 mL、100mL、250mL、500mL、1000mL。

②烘箱:用来烘干器械。

③恒温水浴:用来溶解琼脂等物质。

④玻璃搅拌棒:用来配制培养基。

⑤洗耳球:用来辅助吸取、转移少量液体。

⑥冰箱:用来贮存化学药剂、植物材料等。

⑦牛角勺:用来转移化学药剂。

⑧玻璃漏斗:用来过滤溶液。

⑨剪刀:用来修剪外植体或剪切嫩茎。

⑩器械架:在无菌操作期间用来放置灭菌的器械。

(2)各种盛具

①搪瓷浅盘:用来承载各种器械容器。

②塑料盆:用于清洗培养容器。

③铁丝筐:用来盛放灭菌容器等物品。

④纯水水桶:用来存放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常用的规格有10L、20L。

⑤塑料桶:用来存放洗涤溶液、废弃溶液。

⑥各种规格的磨砂玻璃瓶:用来盛放培养母液,以及各种植物生长物质。

(3)计量器械

①量筒: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常用的规格有25mL、50mL、100mL、500mL、1000mL。

②容量瓶:用来配制标准溶液。常用的规格有50mL、100mL、500mL、1000mL。

③大肚移液管:用来吸取定量溶液。常用的规格有1mL、5mL、10mL。

④刻度移液管:用来吸取定量植物生长物质溶液。常用的规格有1mL、5mL、10mL (或可用移液器替换) 。

⑤移液管架:用来放置、固定移液管。

⑥酸度计:用来检测培养基的pH。

⑦药物天平:用来称取配制培养基的药品。

⑧分析天平:用来称取少量有化学试剂,进行化学分析。

(4)灭菌器械

①磨砂口玻璃瓶:用来对植物材料进行表面灭菌。

②酒精灯:用来进行接种器材的表面灭菌。

③细菌过滤器:用来过滤不能进行高温灭菌的试剂溶液。

④无菌滤纸:用来汲取器材、植物材料表面的水分。

⑤无菌脱脂棉:用来进行器械、植物材料表面的灭菌处理。

⑥高压灭菌锅:对培养基、接种器材进行灭菌处理。

⑦紫外线灭菌灯:用来对接种室、培养室、操作室等工作环境进行灭菌处理。

(5)接种器械

①超净工作台:用来过滤通过接种工作台面的空气,以便进行无菌操作。

②小型喷雾器:装载灭菌药液,来给超净工作台等处喷雾灭菌。

③钝头镊子:在接种操作、继代培养时移取植物材料。

④尖头镊子:用来分离植物材料。

⑤解剖刀:用来切割植物材料。

⑥接种针:用来转移细胞团、愈伤组织。

(6)培养器械

①试管:用来作为外植体的培养容器。常用的规格有2cm×15cm、3cm×15cm。

②培养皿:用来作为外植体的培养容器。常用的规格有直径9cm、12cm。

③锥形瓶:即三角烧瓶,主要作为培养器材,常用的规格有50mL、100mL。

④铝箔:用于培养容器封口。

⑤橡皮筋:用来束紧培养容器的封口材料。

⑥空调:用来调节操作间、培养室的温度。

药剂:硝酸铵(NH4NO3)、硝酸钾(KNO3)、氯化钙(CaCl2)、硫酸镁(MgSO4?7H2O)、磷酸二氢钾(KH2PO4)、碘化钾(KI)、硼酸(H3BO3)、硫

酸锰(MnSO4?5H2O)、硫酸锌(ZnSO4?7H2O)、钼酸钠(Na2MoO4)、硫酸铜(CuSO4?5H2O)、氯化钴(CoCl2?6H2O)、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TA?2H2O)、硫酸亚铁(Fe SO4?7H2O)、甘氨酸(C2H5NO2)、肌醇(C6H12O6)、烟酸(VB5)、盐酸吡哆醇(VB6)、盐酸硫胺素(VB1)、6-苄基腺嘌呤(6-BA)、萘乙酸(NAA)、腺嘌呤(AD)、赤霉酸(CA3)、蔗糖、琼脂

环境:采用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白及的工厂化生产,包括外植体的筛选及获取、外植体灭菌诱导培养、无菌材料繁殖、继代扩繁、单株生根、出瓶炼苗、移栽等工艺程序。由于组培苗生产从进瓶到出瓶都是在无菌条件下完成,所以离不开一个无菌环境,但实验室的规模大小需依据生产规模来确定。组培实验室具体设计包括:

1、准备室:(1)进行药品、器具和实验材料的保存、消毒以及培养基的配制、灭菌、分装等。(2)器具的洗涤、干燥、消毒、储藏。(3)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等。

2、接种室:进行材料的接种,内置超净工作台,加装紫外线灯灭菌。外设缓冲间放置拖鞋、工作服、工作帽等。

3、培养室:开展白及幼苗的无菌生长提供场所,室内需要有培养架及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的各种设备。

四、实验流程

1.准备阶段

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实际制订白及组织培养实施方案,根据实验方案配制实验所需的消毒剂和各类母液,确定不同培养阶段培养基配方。

MS培养基与其它培养基的基本成分相比,硝酸盐、钾和铵的含量高,有较高的无机盐浓度,无机养分的数量和比例比较合适,足以满足植物细胞在营养上和生理上的需要,对保证组织生长所需的矿质营养和加速愈伤组织的生长十分有利。MS固体培养基可用来诱导愈伤组织,或用于胚、茎段、茎尖及花药培养,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培养基。白及组培选取的培养基即为MS培养基。配制培养基可分为以下几步:

(1)制备母液

为了避免每次配制培养基都要对几十种化学药品进行称量,应该将培养基中的各种成分,按原量10倍、100倍或1000倍称量,配成母液。这样,每次配制培养基时,取其总量的1/10、1/100、1/1000,加以稀释,即成培养液。MS培养基主要包含5种主要成分:

大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硝酸铵等用量较大的几种化合物。制备时,按表中排列的顺序,以其10倍的用量,分别称出并进行溶解,以后按顺序混在一起,最后加蒸馏水,使其总量达到1L,此即大量元素母液。

微量元素:因用量少,为称量方便和精确起见,应配成100倍或1000倍的母液。配制时,每种化合物的量加大100倍或1000倍,逐次溶解并混在一起,制成微量元素母液。

铁盐:铁盐要单独配制。由硫酸亚铁(FeSO4·7H2O)5.57g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EDTA)7.45g溶于1L水中配成。每配1L培养基,加铁盐5mL。

有机物质:主要指氨基酸和维生素类物质。它们都是分别称量,分别配成所需的浓度(0.1~1.0 mg/mL),用时按培养基配方中要求的量分别加入。

植物激素:最常用的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这类物质使用浓度很低,一般为0.01~10 mg/L。可按用量的100倍或1000倍配制母液,配制时要单个称量,分别贮藏。配制植物生长素时,应先按要求浓度称好药品,置于小烧杯或容量瓶中,用1 mol/L氢氧化钠溶解,再加蒸馏水稀释至所需浓度。配制细胞分裂素时,应先用少量1mol/L的盐酸溶解,然后加蒸馏水至所需量。

以上各种混合液(母液)或单独配制药品,均应放入冰箱中保存,以免变质、长霉。至于蔗糖、琼脂等,可按配方中要求,随称随用。

(2)配制培养基的具体操作

①根据配方要求,用量筒或移液管从每种母液中分别取出所需的用量,放入同一烧杯中,并用粗天平称取蔗糖、琼脂放在一边备用。

②将①中称好的琼脂加蒸馏水300~400mL,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煮沸溶解呈透明状,再停止加热。

③将①中所取的各种物质(包括蔗糖),加入煮好的琼脂中,再加水至L,搅拌均匀,配成培养基。

④用1 mol/L的氢氧化钠或盐酸,滴入③中的培养基里,每次只滴几滴,滴后搅拌均匀,并用PH试纸(或酸度计)测其PH值,直到将培养基的PH值调到

5.8-

6.0。

⑤将配好的培养基,分装到组培瓶中,盖好瓶盖并做好标记,瓶中培养基的量约为20-25mL。

培养基的成分比较复杂,为避免配制时忙乱而将一些成分漏掉,可以准备一份配制培养基的成分单,将培养基的全部成分和用量填写清楚。配制时,按表列内容顺序,按项按量称取,就不会出现差错。

(3)培养基的灭菌与保存

培养基配制完毕后,应立即灭菌。培养基通常应在高压蒸汽灭菌锅内,在压力0.1-0.15Mpa、温度122℃条件下,灭菌15—20min。期间需排出灭菌锅内的冷空气,具体操作方法为:通电后,待压力上升到0.05MPa时,打开放气阀,放出冷空气,待压力表指针归零后,再关闭放气阀。

灭菌后的组培瓶取出后整齐摆放在室内,2h后即可冷却凝固成白色半透明状固体,经过灭菌的培养基要在配制后的一周内使用完,在多数情况下,应在灭菌后两周内用完。

2.外植体选择与消毒

选择合适的部位作为外植体,采回后经过适当的预处理,如清除残留的茎秆、剪去干枯的花序、分类筛选等,然后进行消毒处理。白及组织培养采用白及种子无菌播种的方法,因此要采集无杂菌感染、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优良白及品种种子。实验选取白及种植基地的白及蒴果备用,蒴果采收时间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

白及蒴果采回后,先用清水洗净,洗衣粉溶液浸泡10min再用清水冲刷洗净,在超净工作台上采用70%乙醇消毒30s,再用0.1%升汞消毒10-15min,用无菌水冲洗3-4次,在滤纸上吸干水分,从果实中部拨开,快速接种到培养基上。无菌播种培养基配方为:MS+6-BA 0.05 mg/L +NAA 0.1-0.5mg/L,其中含蔗糖3%、琼脂粉0.7%、PH5.8。种子萌发条件为昼温20-25℃,夜温18-20℃,暗培养7d 再转入光培养。观察种子萌发情况,以周围统计单位,统计萌发个数及生长情况,发现染菌需及时清理。

如白及蒴果采集数量较多,无法一次性保存,可用报纸逐个包裹后放入冰箱,每周更换报纸避免发霉,在4℃左右可长期保存。

3.丛生芽诱导

无菌播种培养基中种子萌发出现圆球状绿色芽点,及时转入诱导培养基中,萌发大量丛生芽。诱导丛生芽培养基为:MS+6-BA 0.1 mg/L,其中含蔗糖3%、琼脂粉0.7%、PH5.8。

4.生根壮苗培养

刚形成的白及芽苗往往比较弱小,多数无根,此时可降低细胞分裂素浓度或不加,提高生长素浓度,促进小苗生根,提高其健壮度。

待白及丛生芽长到2cm高后分离成单株转入生根培养基中,以每瓶20-30

株为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05 mg/L,其中含蔗糖2%、琼脂粉0.7%、PH5.8。由于分化形成的芽、原球茎数量有限,为了大量获取幼苗,可采用适当的继代培养基(本实验采用MS+ NAA 0.1—0.5mg/L,其中含蔗糖2%、琼脂粉0.7%、PH5.8),经多次分割转接,当芽苗繁殖到一定数量后,再将一部分用于壮苗生根,另一部

分保存或继续扩繁。采用此方法工序较多,产生的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较大,故在本实验中不采用。

(5)炼苗移栽

当白及组培小苗在培养瓶中长到3-5cm高时,即可出瓶。一般来说,春季气温逐渐回升,有利试管苗适应自然环境,最宜移栽。为使试管苗移栽后适应自然环境,移栽前要先揭开瓶盖,放在室内自然光下炼苗3-7d,以提高小苗的抗性和适应性。在组培瓶中时间不宜超过2个月,时间过长

出瓶取苗要小心操作,尽量不要折断根部,可用镊子轻夹根部拔出(镊子头部可用棉花捆绑),用软毛刷洗净根部培养基,正常组培苗先在自来水中洗净培养基,特别要洗掉琼脂,以免琼脂发霉引起烂根,再换自来水清洗一次,然后用800-1000倍百菌清或多菌灵液浸泡根部0.2h,待幼苗放在通风阴凉处晾半天,用湿润毛巾盖住叶片,只把根部裸露,至根部发白时即可栽植,移栽前用1000倍生根剂溶液蘸根,植入土壤基质中。深度不宜过深,以入土3-5cm深为宜,使根部自然伸展,轻轻压实,株行距5*5cm。栽好后,浇足定根水,置于阴凉处。注意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80%-90%)和适当通风,并使环境温度维持在20-25℃。当移栽小苗新叶展开、苗根伸长后, 每月用MS大量元素1000 倍稀释液或花宝一号1000倍稀释液喷施追肥,促进生长发育。待小苗成活后,再移栽到大田。驯化时间3-5个月后等外界气温逐渐回升,有利组培苗适应自然环境,最宜移栽。

因白及喜湿润,怕积水,积水会使根茎腐烂,叶片脱落而死。因此,移栽过程中基质的透气性和保湿性直接决定了白及苗成活率的高低。对白及组培苗移栽基质可以使用珍珠岩30%+膨化蛭石30%+泥炭10%+炭渣10%+新鲜黄土20%等基质均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另外,苔藓(水苔)的保湿性和透气性良好,可作为移栽基质,将其平铺于白及幼苗根部保湿。

关键点:

1、温度

白及适合在温湿的环境中生长,加之白及组培苗长期在温室里面恒温培养,所以白及组培苗适应外界环境中,温度很关键。全国范围从季节上来讲,春季和秋季驯化最为理想。本地种植,在夏季需要降温措施,冬季需要保温措施方可驯化。温度在10℃以上,30℃以下,都能正常生长,20℃左右最为理想。

2、湿度

白及在驯化过程中保持基质湿润即可,下苗的时候浇透定根水,平时视天气3到5天可以喷雾一次,每次喷水不要过多。

3、关照强度

白及组培苗在培养室的强度一般在3000-4000 lux,而外界环境一般在50000 lux以上,中午时甚至接近100000 lux,所以白及组培苗需要逐步适应外界环境。

4、基质

白及属于根茎类植物,为了有个良好的根域环境,需要选用肥沃疏松的基质作为驯化基质。例如:林下腐殖土、杂草秸秆腐熟土、黑色沙壤土加少量锯末等都可以,推荐主要成分使用珍珠岩30%+膨化蛭石30%+泥炭10%。

为了很好的控制白及组培苗驯化的温湿度,需要搭建大棚(棚高2m以上为宜),棚外覆盖遮阳网,随着驯化时间的推移,逐渐揭去遮阳网。大棚建好后,在棚里开沟起垄,宽1.2m。在翻土的时候,喷两到三次杀虫剂,在翻土中看到害虫捕捉杀灭。将垄整平整细后铺上提前准备的驯化基质,然后将组培苗用2-3d 逐渐开瓶,并放在棚里适应7—10d。棚外覆盖遮阳网,视温度情况确定遮阳网层数,温度过高,注意白天通风。

钩藤种植项目实施方案(南哨)

项目编号: 贵州省2014年省级财政现代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资金中药材(钩藤)产业项目 实 施 方 案 项目名称:剑河县南哨乡2015年钩藤种植项目 申报和实施单位(盖章):南哨乡人民政府

2014年8月 项目概要 项目名称:南哨乡2014年省级财政现代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资金中药材(钩藤)产业化项目 项目编号: 建设内容及规模: 钩藤种植1000亩,其中朗晃村300亩、白索村100亩、巫沙村200、德号村250亩、九虎村100亩、高定村100亩、老寨村50亩。 实施地点:剑河县南哨乡7个村,包括朗晃村、白索村、巫沙村、德号村、九虎村、高定村、老寨村。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建设期限:2014年10月-2015年10月 项目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3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0万元(其中2012集团帮扶资金200万元、2013年油茶产业项目资金100万元),部门整合资金976万元。 项目效益:项目扶持7个村,15个村民组,9个自然寨,20户,人口180人,劳动力153人,贫困户37户145人。1000亩钩藤,年产值270万元,年利润140万元。 项目联系人:陶承刚 联系方式:手机:邮箱: 主管单位:剑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项目实施单位:南哨乡人民政府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剑河县中药办、

前言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剑河县十二五扶贫规划》精神,加大我乡扶贫攻坚力度,加快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强化贫困群众增收效果,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根据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和“到2020年贵州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按照“发展产业、农民增收、减贫摘帽”的工作思路,依据剑河县钩藤发展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产业发展现状 我乡是全县重点中药材生产地之一,钩藤种植由来已久,但都未成规模。我乡自2009年以来,已发展钩藤种植6158.9亩,项目建设得到当地群众的肯定。2015计划实施的项目1000亩,完全满足钩藤种植产业发展和科学合理开发土地需求。项目区共7个村,15个村民组,9个自然寨,20户,人口180人,劳动力153人,贫困户37户145人。 (二)发展优势和潜力 1、地理环境优越:项目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温暖湿润气候,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光照足、雨热同季,有利于钩藤的生长。项目区现有大量野生钩藤分布,具备适宜钩藤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项目区的森林覆盖率均在70%以上,植被生长茂盛,土层较深厚,易保水保肥,适合钩藤产业化种植。 2、劳动力资源丰富:项目涉及南哨乡7个村,其中包括

植物组培培养基的成分

植物组培培养基的成分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满足不同材料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同种类植物对营养的要求不同,甚至同一种植物不同部位的组织以及不同培养阶段对营养要求也不相同。筛选合适的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极其重要的内容,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大多数植物组织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是无机营养物质(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碳源、有机添加物、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凝胶剂。一些组织可以生长在简单的培养基上,这些培养基只含无机盐和可利用的碳源(蔗糖),但大多数组织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氨基酸和生长物质,而且经常还将一些复合的营养物质加入到培养基中,这种由“化学定义”的化合物组成的培养基称为“合成”培养基。 人们已设计了许多培养基用于特殊组织和器官的培养。 怀特培养基是最早的植物组织培养基之一,最初作为根培养的培养基。为了诱导培养组织器官发生和再生植株,广泛使用含有大量无机盐成分的MS(Murashige和Skoog,1962)和LS(Linsmaier 和Skoog,1965)培养基。原本为细胞悬液或愈伤组织培养而设计的B5培养基,经过改良后,被证实有利于原生质体培养。同时,B5培养基也被用于诱导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尽管Nitshch(1969)为花药培养设计的培养基仍然使用频繁,但另一个称为N6的培养基,专门用于禾谷类花药培养和其他组织培养。类似的,N6培养基越来越多地

用于大豆、红三叶草和其他豆科植物的培养。该培养基营养成分促进胚性细胞和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快速生长。使用这些培养基成功的原因很可能是营养元素的比例和浓度基本上满足不同培养体系中细胞或组织生长和分化的最适需要。 植物组织培养基中无机和有机成分的浓度用质量浓度(mg/L 或ppm,但现在习惯用mg/L)或物质的量浓度(mol/L)表示。按照国际植物生理学协会的推荐,应该用mol/L表示大量营养元素和有机营养成分浓度,用μmol/L表示微量营养元素、激素、维生素和有机成分浓度。用物质的量浓度的优点是,每一种化合物每一摩尔的分子数是常数,所以按照特定培养基配方配制培养基时,无论无机盐化合物的水分子数为多少,原物质的量浓度都可以使用。但是,用质量浓度来表示浓度的话,就不能不考虑无机盐化合物的水分子数目了。 1、水分 水分是植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切代谢过程的介质和溶媒,在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配制培养基母液时要用蒸馏水或纯水,以保持母液及培养基成分的精确性,防止储藏过程中发霉变质。研究培养基配方时尽量用蒸馏水,以防成分的变化引起不良效果。而在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常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如自来水中含有大量的钙、镁、氯和其他离子,最好将自来水煮沸,经过冷却沉淀后再使用。

植物组织培养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报告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大蒜茎尖的组织培养 谢婷婷江宋青万嫣文吕凌宇一、实验目的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并完成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使大蒜茎尖经过脱分化作用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为有结构的组织和器官,最终增殖培育出大量品质优良的大蒜试管苗。二、实验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无菌环境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以至单个细胞,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培养,使其能够继续生长,甚至分化发育成一完整植株的过程。植物的组织在培养条件下,原来已经分化停止生长的细胞,又能重新分裂,形成没有组织结构的细胞团,即愈伤组织。这一过程称为“脱分化”。已经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又能重新分化形成输导系统以及根和芽等组织和器官,这一过程称“再分化”。 三、实验材料、试剂和器材 1 供试材料 以购于府前菜场的大蒜为实验材料,实验在丽水学院生态学院组培实验室进行。 2 仪器与设备 超净工作台、培养事、电子天平、烧杯、容量瓶、玻璃棒、量筒、移液

管。 3 试剂 70%酒精、95%酒精、0.1%升汞、蔗糖、琼脂条、6-BA(1.5 mg/L;2.0 mg/L)、2,4-D(2.0 mg/L)、NAA(1.0 mg/L;)、IBA(2.0 mg/L)、10倍的大量元素、100倍的微量元素、100倍的铁盐、100倍的有机物。 四、实验步骤 1.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 诱导培养基:MS+6-BA 2.0 mg/L+2,4-D 2.0 mg/L 出芽培养基:MS+6-BA 1.5 mg/L+NAA 1.0 mg/L 生根培养基:MS+IBA 2.0 mg/L (1)将MS母液(10倍的大量元素、100倍的微量元素、100倍的铁盐、100倍的有机物)按顺序排列、检查是否失效。 (2)在装有3/4蒸馏水的容器中加入0.7%琼脂和3%蔗糖,加热溶化。(3)依次吸取适量各种母液移到容器中。 (4)用蒸馏水定容到相应体积。 (5)调节pH值(用0.1M的NaOH或HCl调节)至5.8-6.0。 (6)向培养基中加入适量激素。 (7)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分装(20-30ml/瓶)。 (8)用两层称量纸包扎瓶口,并用橡皮筋扎牢,然后在高压灭菌锅中121 ℃下灭菌 20 min 。取出三角烧瓶放在台子上,冷却后备用。接种操作所需的一切用具(烧杯、培养皿、灭菌水等),需同时灭菌。 (9)将灭菌后的培养基于常温下放置一星期,观察有无污染。

白芨块茎等作为外植体的组培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白芨块茎等作为外植体的组培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1.材料的选择 实验表明,新鲜白芨的茎尖、块茎、侧芽以及 幼根也都可以作为白芨组培的外植体。田英翠等 用幼根、何俊蓉等用块茎的顶芽、余朝秀等用茎 尖及侧芽、石云平等用侧芽和块茎、韦卡娅等用 块茎作为外植体进行白芨的组织培养。在实验中, 以侧芽为外植体的培养效果较块茎好一些,主要 因为侧芽的灭菌效果较好且恢复生长较快,但利 用块茎培养可以使外植体的采集不受到季节的限 制,即使在白芨的休眠期也可以培养,而侧芽一般选在3~5月份采集,能使培养过程中分化率较高而且受污染程度较小。总体上目前以块茎等为外植体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一些,主要由于侧芽和块茎的数量有限且培养较为困难。 2.消毒 以侧芽或块茎做为外植体需要严格的消毒,余朝秀等通过实验得出了该过程消毒的最佳方法,即首先用清水洗净侧芽和块茎上的污物,再用洗衣粉溶液浸泡20min,清水冲洗后转移到超净工作台上,用75%乙醇浸泡30s,再用0.2%升汞表面消毒,侧芽消毒8min,块茎消毒12min。经灭菌后的侧芽和块茎用无菌水冲洗5~6次,即可切取培养。 3.培养方法和步骤 利用侧芽或块茎,以及茎尖和根尖等为外植体时,组织培养的程序与种子萌发的过程有一定的差别,其中最大的差别是组织培养的程序不经过原球茎增殖而直接进行丛生芽诱导。何俊蓉、余朝秀、石云平等由组织诱导丛生芽,然后诱导生根,只需2个培养基即可。田英翠等的培养步骤则包括诱导原球茎、原球茎增殖、幼苗分化以及诱导生根3个步骤。韦卡娅则只用1 个诱导培养基。 4.培养基和激素 除田英翠和袁雄强采用ZW培养基外,其他作者大多采用MS培养基,有的在诱导生根时用1/2MS培养基。何俊蓉在诱导丛生芽的培养基中,添加6-BA和NAA,在诱导根的培养中,则添加6-BA,NAA和IAA;石云平采用MS为基本培养基,生根采用1/2MS,附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田英翠等在诱导原球茎中采用ZW+1.0mg/L 6-BA+2.0mg/L NAA+10%椰子汁+2g/L CH+30g/L蔗糖,效果良好,而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了GA3和番茄汁的效果好于不添加的,说明GA3和番茄汁有明显的促进根系发育的作用。 5.苗与移栽 与种子萌发得到的苗相似,幼苗长到3~5cm时可以炼苗和移栽。余朝秀的研究表明移栽的基质选取碎砖、蕨根、碎炭、粗椰糠混合基质或黄土-炭渣-椰壳(2:2:1)、珍珠岩-泥炭土(1:3),以及袁宁等的实验中应用的60%腐叶土+30%珍珠岩+10%素红土等都能使移栽的成活率达到90%以上。而移栽的季节尽量选在春季,气温逐渐回升有利试管苗适应自然环境,最宜移栽,如在冬季炼苗则必须加温。

种植石斛项目实施方案

种植石斛项目实施方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石斛花卉园区及石斛药材扩建实施方案 *****成立于2014年11月19日,注册资金50万元,位于******。 公司总占地面积10亩,其中建筑面积为亩,其余亩为配套设施。2018年初将扩建基地40亩,总投资需200万元。公司基地分二期建成,计划2019年种植规模达到50亩,年销售收入250万元,利润约80万元。 一、项目背景 ***属于亚热带季风雨林气候,具备适合石斛生长的气候环境,对石斛生长产量提供了有利条件,对产量的增产具有很大优势,在石斛种植的大环境下,我公司将规模性扩大石斛药材的种植。 二、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我县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我公司2012年开始试种石斛2014年成立公司,对石斛的技术要领深刻掌握,并于2016年在帕当基地进行培育种苗及其石斛花卉基地的开展工作,为建设后期石斛药材的种植祭奠了雄厚的基础。 一直以来,石斛药材的来源主要来源依赖野生资源。20世纪70年代以来,石斛的需求量大增,特别石斛夜光丸、脉络宁注射液等中成药的问世,野生石斛资源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由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过度开采,加之石斛属植物自然繁殖

率低,生长缓慢,进入盛产期年延长,产量低,致使野生自然资源日趋匮乏,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一些名贵的石斛品种已经面临灭绝。另外,野生资源发布比较分散,采集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综合效益低。通过人工繁殖与栽培,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与单位面积产量,达到资源保护与经济产出并举之目的。 (二)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石斛的市场需求 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目前,整个石斛市场年需求总量在8000-10000吨,且以每年10%-15%的需求递增。现在根本没有野生石斛资源,国家也明令禁止采挖,而人工种植石斛刚刚起步,再加上其药用、保健、美容产品的开发商家逐年增加,导致几乎已无法获取到其成品进行加工,所以许多企业处于半停产或待料生产状态。 国内许多药业公司、制药厂和保健品生产厂家常年对外高价订购铁皮石斛,一大批石斛中间商更是常年深入每个石斛产地收购、订购,石斛市场供应严重短缺。预计在10年内石斛的产量仍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2、发展石斛种植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石斛是附生兰,生长在树干上或附生在石头上,生境特殊,同时它的种子非常细小,没有胚乳,不含可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营养成分,在自然界一般不会萌发,因此繁殖率极低。长期来石斛药材靠野生采集,无节制的采挖造成自然资源枯竭,故野生铁皮石斛已成为濒危的野生药材品种。

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条件

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条件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温度、光照、湿度等各种环境条件,培养基组成、PH值、渗透压等各种化学环境条件都会影响组织培养育苗的生长和发育。 一、温度(temperature) 因为温度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重要因素,所以植物组织培养在最适宜的温度下生长分化才能表现良好,大多数植物组织培养都是在23~27℃之间进行,一般采用 25±2℃。低于15℃时培养,植物组织会表现生长停止,高于35℃时对植物生长不利。但是,不同植物培养的适温不同。白鹤非的最适温度是20℃、月季是25~27℃、番茄是28℃。温度不仅影响植物组织培养育苗的生长速度,也影响其分化增殖以及器官建成等发育进程。如烟草芽的形成以28℃为最好,在12℃以下,33℃以上形成率皆最低。 不同培养目标采用的培养温度也不同,百合鳞片在30℃以下再生的小鳞茎的发叶速度和百分率比在25%以下的高。桃胚在2~5℃条件进行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有利于提高胚培养成活率。用35℃处理草莓的茎尖分生组织3~5d,可得到无病毒苗。 二、光照(light) 组织培养中光照也是重要的条件之一,主要表现在光强、光质、以及光照时间方面: 1、光照强度(light intensity) 光照强度对培养细胞的增殖和器官的分化有重要影响,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光照强度对外植物体、细胞的最初分裂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来说,光照强度较强,幼苗生长的粗壮,而光照强度较弱幼苗容易徒长。 2、光质(light wave) 光质对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组织的增殖以及器官的分化都有明显的影响。如百合珠芽在红光下培养,8周后,分化出愈伤组织。但在蓝光下培养,几周后才出现愈伤组织,而唐菖蒲子球块接种15天后,在蓝光下培养首先出现芽,形成的幼苗生长旺盛,而白光下幼苗纤细。 3、光周期(light period) 试管苗培养时要选用一定的光暗周期来进行组织培养,最常用的周期是16h的光照,8h的黑暗。研究表明,对短日照敏感的品种的器官组织,在短日照下易分化,而

植物组织培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第一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及类型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的学习,使同学们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有大概的了解和认识,让同学们建立起对该学科学习兴趣。 二、教学效果目标: 1、理解、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 2、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 三、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 2、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 四、教学难点: 1、理解、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 2、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 五、教学效果评价: 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宜采用百分制的方法进行评价,而是采用A、B、C、D四个评价等级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 A、能用自己的语言对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类型等几个基本概念进行正确的描述,能熟练的判断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能按时按量甚至超量完成

作业,并且无误。 B、能基本用自己的语言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类型等几个基本概念进行正确的描述,能基本会判断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基本无误。 C、在老师的指引下或参照课本基本用自己的语言对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类型等几个基本概念进行正确的描述,能基本判断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但错误较多。 D、基本不认真听课,课堂很随意,基本不听老师教导,对所学内容基本不懂,很少作作业。 六、采用理论教学。 七、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约(10分钟) 以同学们感兴趣的动物克隆技术人手,向同学讲述克隆技术基础技术,然后转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上来。 二、新课:(约80分钟) 板书: 第一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白芨组织培养实施方案设计

白及组织培养实施方案 一、白及简介 白及为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甘根、连及草、地螺丝、羊角七、皲口药、利知子、刀口药、鱼眼兰等。分布在中国、日本以及缅甸北部,主产于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浙江、陕西等地。其味苦、甘、涩,性凉,归肺、胃、肝经。以块茎供药用,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块茎含黏液质和淀粉等,可作糊料,在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纺织印染、特种涂料和日用化工等方面有巨大的商业利用价值。又因白及为地生兰的一种,花开艳丽,被作为庭院、居室及园林景观绿化苗木大量应用。 白及一般生于海拔110——3200m的山野、山谷较潮湿处或林下半遮阴地带,喜温暖、稍阴湿的环境,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需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土壤,稍耐寒,冬季可在地下越冬。白及能产生大量的种子(每个蒴果10~30万粒),但这些种子没有胚乳,自然萌发率极低,繁殖困难,但白及胚的薄壁细胞贮存大量的蛋白质、油脂和碳水化合物,可作为种子萌发的营养成分,因此白及种子在保湿的情况下可以萌发,是兰科植物中种子易萌发的类型。传统的白及繁殖方法大多以分株为主,即将块茎分成小块种植,但繁殖系数低,大面积发展对种源消耗大,不宜推广且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采用白及组织培养可在短时间内大量获取种苗,且成本相对较低,是提高白及产量的强有力措施。目前,国内研究资料报道的白及组织培养方法各异,所采用的外植体各不相同,且培养基及其中所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规格也千差万别。 二、白及组织培养技术路线 参照植物组织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式,可通过4种途径获得白及再生植株:一是由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芽再生植株;二是愈伤组织产生胚状体而再生植株;三是由侧芽或顶芽再生植株;四是由茎尖产生原球茎而再生植株。4种方式各有利弊,传统认为采用侧芽或顶芽发育途径获得的后代性状较稳定,但因为白及原球茎带有大量共生菌,组培过程中容易出现污染。

绿化种植项目实施方案

绿化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章综合说明 1、工程名称: 2、建设地点: 3、项目规模: 4、苗木品种: 5、服务期: 第二章人员安排及配备 1、劳务人员的准备 在本项目中我公司考虑全部采用合同制劳务人员,与我公司长期合作的劳务队伍,素质良好,技术高,并能按施工进度保证技术人员的数量要求。我公司为本项目做好了充分的施工人员准备,设项目经理1名,现场技术管理员2名,另外,绿化工、劳务工共计30人,随时准备进入本项目。 2、劳动力安排保证措施 (1)充分挖掘劳动资源,合理安排和节约使用劳动力,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使用劳动力。 (2)正确使用定额,正确公司和劳动者个人的利益,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合理执行工资制度,正确掌握奖惩制度; 第三章项目施工方案、技术措施

本项目种植工序图 ↓ ↓ ↓ 1、整地 .整地的内容 整地,即土壤改良和土壤管理,是保证树木成活和健壮生长的有力措施。整地规格为:80×80×60(长×宽×深、单位:㎝)施工前

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有关准备工作,做到有备无患。 (1)在施工地块上清理杂草、障碍物,一般情况下已有树木不影响种植的尽可能保留,待新种植的树苗长大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砍伐。 (2)整理现场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将造林地段与其他用地界限区划开来,整理出预定的地形,或平地或起伏坡地,使其与周围排水趋向一致。 .砍草 考虑到本项目为水保水土流失治理项目,首先注重生态保护因素,采用带状砍草从下到上,带状宽度为2米。 .整地工作的做法 在整地工作中,整理地形、翻地、去除杂物碎土、耙平、填压土壤等应根据各种不同情况进行,其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根据本次种植红心蜜柚的土层要求。翻耕60cm深度,以利蓄水保墒,并施有机复合肥,借以改变土壤肥性。平地整地要有一定倾斜度,以利排除过多的雨水。如果土壤紧实,在整地的同时应将夯实的土壤挖松。 (2)根据实际地形,地势较平的地方采用小型挖掘机翻土,地势坡度较大有岩石的地方采用人工翻土,合理安排提高效力。 2、选苗与起苗 .选苗 我公司确保红心蜜柚种植苗根系发达,生长茁壮,无病虫害,规格及形态应符合设计要求。苗木挖掘、包装均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的规

原代细胞培养和传代培养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初代培养 原理 将动物机体的各种组织从机体中取出,经各种酶(常用胰蛋白酶)、螯合剂(常用EDTA)或机械方法处理,分散成单细胞,置合适的培养基中培养,使细胞得以生存、生长和繁殖,这一过程称原代培养。 仪器、材料及试剂 仪器:培养箱(调整至37℃),培养瓶、青霉素瓶、小玻璃漏斗、平皿、吸管、移液管、纱布、手术器械、血球计数板、离心机、水浴箱(37℃) 材料:动物组织块 试剂:1640培养基(含20%小牛血清),0.25%胰酶,Hank′s液,碘酒 初代消化培养法 1. 准备:取各种已消毒的培养用品置于净化台面,紫外线消毒20分钟。开始工作前先洗手、75%酒精擦拭手至肘部。 2. 布局:点燃酒精灯,安装吸管帽。 3. 处理组织:把组织块置于烧杯中,用Hanks液漂洗2~3次,去除血污;如怀疑组织可能污染,可先置于含有青链霉素的混合液中30~60分钟。 4. 剪切:用眼科剪把组织切成2~3毫米大小的块,以便于消化。加入比组织块总量多30~50倍的胰蛋白酶液,然后一并倒入三角烧瓶中,结扎瓶口或塞以胶塞。 5. 消化:或用恒温水浴,或置于37℃温箱消化均可,消化中每隔20分钟应摇动一次,如用电磁恒温搅拌器消化更好。消化时间依组织块的大小和组织的硬度而定。 6. 分离:在消化过程中见消化液发混浊时,可用吸管吸出少许消化液在镜下观察,如组织已分散成细胞团或单个细胞,立即终止消化,随即通过适宜不锈钢筛,滤掉尚未充分消化开的组织块。低速 (500~1000转/分)离心消化液5分钟,吸出上清,加入适量含有血清的培养液。 7. 计数:用计数板计数,如细胞悬液细胞密度过大,再补加培养液调整后,分装入培养瓶中。对大多数细胞来说,pH要求在7.2~7.4范围,培养液呈微红色,如颜色偏黄,说明液体变酸,可用NaHCO3调整。 8. 培养:置于36.5℃温箱培养,如用CO2温箱培养,瓶口需用纱布棉塞或螺旋帽堵塞,纱布塞易生霉菌,每次换液时需要换新塞。 初代组织块培养法 1. 剪切:把组织小块置于小烧杯或青霉素小瓶中,用Hanks液漂洗二三次以去掉表面血污,吸静Hanks液,用眼科剪反复剪切1mm3块为止。 2. 摆布:用弯头吸管吸取若干小块,置于培养瓶中,用吸管弯头把组织小块摆布在培养瓶底部,小块相互距离以0.5cm为宜,每一25ml培养瓶底可摆布20~30块。 3. 轻轻翻转培养瓶,另瓶底向上,注意翻瓶时勿另组织小块流动,塞好瓶塞,置36.5℃温箱培养2小时左右(勿超过4小时),使小块微干涸。 4. 培养:从微箱中取出培养瓶,开塞,46度斜持培养瓶,箱瓶底脚部轻轻注入培养液少许,然后缓缓再把培养瓶翻转过来,让培养液慢慢覆盖附于瓶地上的组织小块。置温箱中静止培养。待细胞从组织块游出数量增多后。再补加培养液。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步骤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步骤 成熟细胞离体——(脱分化)——分生细胞——(分裂)——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态建成————完整植株。 培养基的主要成分 【水分】 【无机盐】1.大量元素:N,P,K,Ca,Mg,S(由相关的无机盐提供) 2.微量元素:Fe,B,Cu,Mn,Mn,Zn,Co 【有机营养成分】1.糖类 2.维生素 3.氨基酸 4.肌醇 5.天然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1.生长素 2.细胞分裂素 3.其他生长调节剂 【凝固剂】琼脂 【其他物质】1.活性炭 2.抗生素 3.抗氧化物质 4.硝酸银 培养基和组织培养用具的灭菌方式 【培养基,无菌水】高压蒸汽灭菌,0.105MPa灭菌15~30分钟 【移栽基质】曝晒,甲醛熏蒸或高压蒸汽灭菌0.14MMPa灭菌1~2h 【接种室,缓冲室】紫外线灯照射30min,或气雾消毒剂 【超净工作台】紫外线灯30min,之后打开风机过滤除菌 【外植体】不同的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 【接种工具】70%乙醇浸泡或擦拭,之后用火焰灼烧灭菌 【培养室】3%来苏尔喷雾,或甲醛,气雾消毒熏蒸 【皮肤】先用肥皂洗手,接种前用70%乙醇擦拭 【瓶口,管口】70%乙醇擦拭,用火焰封口

【培养瓶表面】70%乙醇擦拭 【台面,桌面】70%乙醇擦拭或喷雾消毒 植物外植体的灭菌方式 【茎尖,茎段,叶片】1. 用70%乙醇浸泡30秒,再用无菌水冲洗1次。 2.用2%次氯酸钠浸泡15min或0.1%升汞浸泡5~10min。 3.若材料有绒毛,最好在消毒液中加入几滴吐温。 4.消毒时要不断震荡,使植物材料与消毒剂充分接触。 5.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 【果实】1.用乙醇迅速漂洗一下,再用无菌水冲。 2.用2%次氯酸钠浸泡10min,用无菌水冲洗2~3次。 【种子】用10%次氯酸钠浸泡20~30min,或0.1%升汞消毒5~10min,然后再用无菌水冲洗3~5次。 【花蕾】1.用70%乙醇浸泡10~15秒,无菌水冲洗一次。 2.在漂白粉中浸泡10min,用无菌水冲洗2~3次。 【根及地下部器官】用0.1%升汞浸泡5~10min 或用次氯酸钠浸泡10~15min,再用无菌水冲洗3~5次。 【消毒后的外植体应及时按照无菌操作技术接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

白芨组织培养实施方案

白及组织培养实施方案一、白及简介 白及为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甘根、连及草、地螺丝、羊角七、皲口药、利知子、刀口药、鱼眼兰等。分布在中国、日本以及缅甸北部,主产于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浙江、陕西等地。其味苦、甘、涩,性凉,归肺、胃、肝经。以块茎供药用,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块茎含黏液质和淀粉等,可作糊料,在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纺织印染、特种涂料和日用化工等方面有巨大的商业利用价值。又因白及为地生兰的一种,花开艳丽,被作为庭院、居室及园林景观绿化苗木大量应用。 白及一般生于海拔110——3200m的山野、山谷较潮湿处或林下半遮阴地带,喜温暖、稍阴湿的环境,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需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土壤,稍耐寒,冬季可在地下越冬。白及能产生大量的种子(每个蒴果10~30万粒),但这些种子没有胚乳,自然萌发率极低,繁殖困难,但白及胚的薄壁细胞贮存大量的蛋白质、油脂和碳水化合物,可作为种子萌发的营养成分,因此白及种子在保湿的情况下可以萌发,是兰科植物中种子易萌发的类型。传统的白及繁殖方法大多以分株为主,即将块茎分成小块种植,但繁殖系数低,大面积发展对种源消耗大,不宜推广且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采用白及组织培养可在短时间内大量获取种苗,且成本相对较低,是提高白及产量的强有力措施。目前,国内研究资料报道的白及组织培养方法各异,所采用的外植体各不相同,且培养基及其中所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规格也千差万别。 二、白及组织培养技术路线 参照植物组织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式,可通过4种途径获得白及再生植株:一是由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芽再生植株;二是愈伤组织产生胚状体而再生植株;三是由侧芽或顶芽再生植株;四是由茎尖产生原球茎而再生植株。4种方式各有利弊,传统认为采用侧芽或顶芽发育途径获得的后代性状较稳定,但因为白及原球茎带有大量共生菌,组培过程中容易出现污染。

常规细胞培养方法

常规细胞培养方法(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初代培养 原理 将动物机体的各种组织从机体中取出,经各种酶(常用胰蛋白酶)、螯合剂(常用EDTA)或机械方法处理,分散成单细胞,置合适的培养基中培养,使细胞得以生存、生长和繁殖,这一过程称原代培养。 仪器、材料及试剂 仪器:培养箱(调整至37℃),培养瓶、青霉素瓶、小玻璃漏斗、平皿、吸管、移液管、纱布、手术器械、血球计数板、离心机、水浴箱(37℃) 材料:动物组织块 试剂:1640培养基(含20%小牛血清),0.25%胰酶,Hank′s 液,碘酒 初代消化培养法

1.准备:取各种已消毒的培养用品置于净化台面,紫外线消毒20分钟。开始工作前先洗手、75%酒精擦拭手至肘部。 2.布局:点燃酒精灯,安装吸管帽。 3.处理组织:把组织块置于烧杯中,用Hanks液漂洗2~3次,去除血污;如怀疑组织可能污染,可先置于含有青链霉素的混合液中3 0~60分钟。 4.剪切:用眼科剪把组织切成2~3毫米大小的块,以便于消化。加入比组织块总量多30~50倍的胰蛋白酶液,然后一并倒入三角烧瓶中,结扎瓶口或塞以胶塞。 5.消化:或用恒温水浴,或置于37℃温箱消化均可,消化中每隔20分钟应摇动一次,如用电磁恒温搅拌器消化更好。消化时间依组织块的大小和组织的硬度而定。 6.分离:在消化过程中见消化液发混浊时,可用吸管吸出少许消化液在镜下观察,如组织已分散成细胞团或单个细胞,立即终止消化,随即通过适宜不锈钢筛,滤掉尚未充分消化开的组织块。低速(500 ~1000转/分)离心消化液5分钟,吸出上清,加入适量含有血清的培养液。

7.计数:用计数板计数,如细胞悬液细胞密度过大,再补加培养液调整后,分装入培养瓶中。对大多数细胞来说,pH要求在7.2~7. 4范围,培养液呈微红色,如颜色偏黄,说明液体变酸,可用NaHC O3调整。 8.培养:置于36.5℃温箱培养,如用CO2温箱培养,瓶口需用纱布棉塞或螺旋帽堵塞,纱布塞易生霉菌,每次换液时需要换新塞。 初代组织块培养法 1.剪切:把组织小块置于小烧杯或青霉素小瓶中,用Hanks液漂洗二三次以去掉表面血污,吸静Hanks液,用眼科剪反复剪切1mm 3块为止。 2.摆布:用弯头吸管吸取若干小块,置于培养瓶中,用吸管弯头把组织小块摆布在培养瓶底部,小块相互距离以0.5cm为宜,每一2 5ml培养瓶底可摆布20~30块。 3.轻轻翻转培养瓶,另瓶底向上,注意翻瓶时勿另组织小块流动,塞好瓶塞,置36.5℃温箱培养2小时左右(勿超过4小时),使小块微干涸。 4.培养:从微箱中取出培养瓶,开塞,46度斜持培养瓶,箱瓶底脚部轻轻注入培养液少许,然后缓缓再把培养瓶翻转过来,让培养液

植物组织培养MS培养基配方

植物组织培养MS培养基配方 (一)母液配制与保存 配制培养基时,如果每次配制都要按着杨成分表依次称量,既费时,又增加了多次称量误差。为了提高配制培养基的工作效率,一般将常用的基本培养基配制成10~200倍,甚至1000倍的浓缩贮备液,即母液。母液贮存于冰箱中,使用时,将它们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稀释混合,可多次使用,并在配制较多数量的培养基时,降低工作强度,也提高试验的精度。 基本培养基的母液有四种:大量元素(浓缩20倍),微量元素(浓缩100倍),铁盐(浓缩200倍),除蔗糖之外的有机物质(浓缩100倍) 1大量元素 配制大量元素母液时要分别称量,分别溶解,在定容时按表1中的序号依次加入容量瓶中,以防出现沉淀。倒入磨口试剂瓶中,贴好标签和做好记录后,可常温保存或放入冰箱内保存。 表1大量元素母液(配1L20倍的母液) 序号成分配方浓度/(mg.L-1)称取量/mg 配1mL培养基吸取 量/mL 1 硝酸铵NH4NO3 1650 33000 50 2 硝酸钾KNO 3 1900 38000 3 磷酸二氢钾KH2PO 4 170 3400 4 七水合硫酸镁MgSO4.7H2O 370 7400 5 氯化钙无水CaCl2 440 6644 2微量元素母液 在配制微量元素母液时,也应分别称量和分别溶解,定溶时不分先后次序,可随意加入溶量瓶中定容(表2),一般不会出现沉淀现象。倒入磨口试剂瓶中,贴好标签和做好记录后,可常温保存或放入冰箱内保有存。 表2微量元素母液(配制1L100倍母液) 成分配方浓度/(mg.L-1) 称取量/mg 配制1L培养基吸取 量/mL 碘化钾KI 0.83 83 10 硫酸锰MnSO4.H2O 22.3 2230 硼酸H3BO3 6.2 620 硫酸锌ZnSO4.7H2O 8.6 860 钼酸钠Na2MoO4.2H2O 0.25 25 硫酸铜CuSO4.5H2O 0.025 2.5 氯化钴CoCl2.6H2O 0.025 2.5 3铁盐母液 由于铁盐无机化合物不易被植物吸收利用,只有基螯合物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因此需要单独配成螯合物母液表3)。 配制方法:称取5.56g硫酸亚铁和7.46g乙二胺乙酸二钠,分别用450ml的去离子水溶解,分别适当加热不停搅拌,分别溶解后将硫酸亚铁溶液缓缓加入到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中,将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最后用去离子水定溶于1000mL,倒入棕色贮液瓶中,贴好标签和做好记录后放入冰箱内保存。

2010-2014植物组织培养高考题汇编(含详解)汇总

1.(2014广东卷)(16分)铁皮石斛是我国名贵中药,生物碱是其有效成分之一,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铁皮石斛拟原球茎(简称PLBs,类似愈伤组织)生产生物碱的实验流程如下: 在固体培养基上,PLBs的重量、生物碱含量随增殖培养时间的变化如图17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选用新生营养芽为外植体的原因是,诱导外植体形成PLBs的过程称。 ⑵与黑暗条件下相比,PLBs在光照条件下生长的优势体现在,,。 ⑶脱落酸(ABA)能提高生物碱含量,但会抑制PLBs的生长。若采用液体培养,推测添加适量的ABA可提高生物碱产量。同学们拟开展探究实验验证该推测,在设计实验方案是探讨了以下问题: ①ABA的浓度梯度设置和添加方式:设4个ABA处理组,1个空白对照组,3次重复。因ABA受热易分解,故一定浓度的无菌ABA母液应在各组液体培养基后按比例加入。②实验进程和取样:实验50天完成,每10天取样,将样品(PLBs)称重(g/瓶)后再测定生物碱含量。如初始(第0天)数据已知,实验过程中还需测定的样品数为。 ③依所测定数据确定适宜的ABA浓度和培养时间:当某3个样品(重复样)的时,其对应的ABA浓度为适宜浓度,对应的培养时间是适宜培养时间。

【答案】(1)细胞分化程度低,容易诱导形成PLBs(2分);细胞的脱分化(2分)(2)生长起始快(2分),快速生长时间较长(2分);PLBs产量较高(2分);(3)①灭菌、冷却(2分);②75(2分);③PLBs重量和生物碱含量乘积的平均值最大(3分) 【解析】(1)新生营养芽分裂能力强,全能性容易表达;根据题干可知,PLBs类似愈伤组织,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是脱分化。(2)据图分析,光照下PLBs的重量高于黑暗条件下,原因可能是光照有利于细胞增殖、叶绿体的形成和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3)①由于ABA受热易分解,所以各种液体培养基灭菌后,冷却,再加入不同浓度的ABA ②根据题干可知,实验50天完成,每10天取样,需要取样5次,4个ABA处理组,1个空白对照组,3次重复,因此每次取样需要记录15个样品中的数据,共需要测定样品数75 ③适量的ABA可提高生物碱产量,当样品的平均值最大时,所对应的ABA浓度和时间为最适。 2.(2014江苏卷)(9分)为了获得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先用植物外植体获得愈伤组织,然后在液体培养基中悬浮培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外植体经诱导后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 (2)在愈伤组织悬浮培养时,细胞干重、蔗糖浓度和pH的变化如右图所示。细胞干重在12d后下降的原因有;培养液中蔗糖的作用是、。 (3)多倍体愈伤组织细胞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量常高于二倍体。二倍体愈伤组织细胞经处理,会产生染色体加倍的细胞。为检测愈伤组织细胞染色体数目,压片前常采用纤维素酶和酶解离愈伤组织。若愈伤组织细胞(2n)经诱导处理后,观察到染色体数为8n的细胞,合理的解释是、。 (4)为了更好地获得次生代谢产物,生产中采用植物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其原理与酵母细胞固定化类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填序号)。 ①选取旺盛生长的愈伤组织细胞包埋②必须在光照条件下培养

农民合作种植项目实施方案

农民合作种植项目实施 方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农民合作种植项目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1、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其主要成分是淀粉,此外还含有约12%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大豆(黄豆)甙、大豆甙元、葛根素等10余种;并含有胡萝卜甙、氨基酸、香豆素类等。葛根对降血压、抗癌、养颜有显着作用,对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外感发热头痛、高血压颈项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2、位于贵州高源的纳雍县,全县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基本没有工业污染和虫害,这样的环境能种出原生态无污染的高品质葛根来。 3、实施葛根基地建设可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起到快速脱贫致富的作用。通过种植葛根,可以极大的改良土壤结构,防沙固土,防治石漠化,有利于区域生态建设的开展,对维护生态平衡将起到积极作用。 4、*******公司目前已在纳雍县维新镇光明村流转承包土地3000余亩建立了宋氏超级粉葛四代良种种植基地。基地的建设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的强烈支持。为了让更多农民脱贫致富,贵州宋氏葛业开发有限公司经研究后,决定再在维新镇每年开发5000亩“高山葛根”种苗,与当地农户合作种植。这一项目的实施将为加快当

地农民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使我公司的葛根种植基地更具规模。 二、合作模式 1、项目以“公司开发——农户种植——公司回收”的模式与当地农户合作,由我公司每年培育5000亩优质高山葛苗,以每株葛苗元的价格赊销给当地农户种植,种植过程中我公司为其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农户采收成熟鲜葛根后,再由我公司按每吨不低于1800元的价格收购。 2、以葛根育苗、种植、采收需要两年为一个周期的自然规律,2013年培育的种苗发放给农户种植后,所有葛根种植户可在2015得到经济回报。公司将每年培育5000亩葛根种苗,以保证形成滚动式发展,让农户从2015年开始,每年都有成熟葛根采收。 3、我公司将请当地农业部门、村委会参与监督、动员,发动群众自愿参与。在种植过程中培育大户,让其带动小户普遍种植,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实施内容 第一阶段 1、从事2013年6月,我公司请纳雍县和雍新镇农业主管部门、葛根种植所在地村委会一起,向当地农户宣传种植葛根的好处,动员农户参与种植葛根。同意种植的农户与贵州宋氏葛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协议,留地至2013年底种植葛苗。

组织细胞培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细胞培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26990214 课程名称:组织细胞培养技术 英文名称:Cell and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授课对象:统招硕士 开课院系:基础医学院 开课教研室:病理学与法医学教研室 学时:40 (其中理论学时:20 实验学时:20 ) 学分:0.5 课程类型:公共选修课(公共必修课/选修课/专业课) 选用教材:自编教材《组织细胞培养技术》 主要参考书:⑴鄂征主编. 组织培养和分子细胞学技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⑵施新猷主编.实验动物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 大纲编写人员:张宏颖副教授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组织细胞培养技术是研究组织和细胞的技术方法,被培养的组织和细胞也是实验研究的对象。本课程是医学临床与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公共选修课程之一,在医学各专业高级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本课程系统介绍了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有关的概念、基本原理、操作程序和关键技术,及其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该领域的研究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转基因动物技术的概念、研究进展、技术方法、建立方法、应用及前景展望。旨在提升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掌握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适应未来学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系统地论述了组织细胞培养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简要介绍了转基因动物技术及应用。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组织细胞培养的操作过程,了解各种操作的基本原理;有判定细胞生长好坏和是否发生污染的能力;熟悉体外培养细胞的生存条件、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和与此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细胞培养的最新动态和研究进展,了解转基因动物技术的概念、研究进展、技术方法、建立方法、应用,并能自行根据需要设计实验,运用所学技术解决科研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系统利用专业知识的综合素质。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4.5学时)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组织培养基本概念;了解对组织培养的评价;熟悉对组织培养工作者的要求和工作方法。 2、了解体内外细胞的差异与分化;掌握培养细胞形态分类及培养细胞的大体形态;熟悉组织培养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过程。 3、熟悉培养细胞生存环境和条件。

种植业项目实施方案

种植业项目实施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蔬菜等鲜食种植业产品生产环节,以查禁甲胺磷等高毒农药为重点,坚持标准化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蔬菜等鲜食种植业产品生产环节,以查禁甲胺磷等高毒农药为重点,坚持标准化生产,推广高毒农药替代技术,强化执法监管,加大监测力度,逐步完善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升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产品: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氧化乐果、毒死蜱等农药,以及蔬菜、水果等鲜食农产品。 (二)重点单位:农药生产经销企业,特别是群众投诉多的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门店和制售甲胺磷等高毒农药的黑窝点。蔬菜、水果生产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三)重点区域:x县、x县、 四、整治任务 一是开展高剧毒农药专项整治活动。各县区要在3-5月、7-8月组织开展两次专项整治活动。集中对辖区内农药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拉网

式普查,对检查中发现有制售5种高毒农药以及擅自更改配方,非法添加高毒农药的行为,要追根溯源,依法进行查处,做到五个不放过,对于涉嫌刑事犯罪,要坚决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二是开展农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活动。各县区要加强对辖区内农药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督抽查,各县区负责对市场上流通的杀虫剂等重点品种进行抽检,抽检样品分别于4月25日和7月25日之前报送市植保站,由市植保站统一送省农药检定所进行检验,重点检测非法添加高毒农药的成份。凡不合格产品将在全市进行通报,各地要及时组织查处,并上报处理结果。 三是加强对高剧毒农药的日常监管。各县区要加强对辖区内农药生产、销售的日常监管,重点检查违规制售高剧毒农药行为,对高剧毒农药经销单位,督促建立台帐,并通过检查经销台帐记录、发票,核实进货来源、数量、销售数量、去向、价格等有关内容,严把市场准入关。 四是规范农药使用行为。要组织对蔬菜、水果生产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检查,重点检查生产中是否有使用禁限用农药的情况、是否有生产技术规程和田间使用农药记录、是否建立蔬菜产地准出制度。同时,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的行为。五是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严格执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大力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做好高毒农药替代产品及其配套技术的宣传、示范,加强农药科学使用技术指导。 六是开展农药残留监测。组织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中心加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