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监测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监测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广州开心电子有限公司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发行部门:品管部

制订日期:2020年11月10

1.目的

制定相应的规定,以维持检测仪器的精度,确保检测仪器在使用及存放过程中得到有效的管理。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作为检查判定依据的各类检测仪器。

3 . 职责

3.1 品管部:

a)负责公司所有通用计测器及量测标准件的采购申报、验收和归口管理;

b)负责公司所有通用计测器及量测标准件的内/外校准业务对应,校正资料的管理;

c)负责公司所有通用计测器及量测标准件在出现异常状态时的追踪处理,

d)负责通用计测器使用及量测标准件日常点检人员的培训。

3.2 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所使用计测器的日常点检及维护。

3.3 综合部:负责通用计测器及量测标准件的购买。

4 . 申购

根据客户要求或产品的特性,由使用部门提交《采购申请单》,必要时注明规格、精度等级、产地,经部门主管审核及总经理批准后,交由采购购买,必要时请求品管部协助。

5.验收

5.1 申购回来的计量仪器,由品管主管验收。

5.2验收内容包括:

A.收集随机资料;

B.核对装箱清单;

C.检查合格证、说明书;

D.查核厂家计量执行准号、资质证明。

5.3 验收不符合要求时,验收人员通知采购,由采购员负责退回;验收符合要求时,则进行首次检定。

6 . 首次检定

6.1 验收符合要求时,则进行首次检定,由计量员送有资质的试验机构校准。经外校合格所发报告书收入《外校报告书》中,结果记入《测量仪器清单》。

6.2 计量仪器经检定不合格时,则书面通知采购,由采购负责退回。

7. 建立台账

所有仪器均由计量员负责从仓库领出,再交给需求人员,编号并建立《测量仪器清单》,编号按部门规定代码编制。

8校正策划

8.1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测量特性确定该量具的校准周期,并填写在台帐栏内。

8.2外校:公司所有需外部校准的仪器由计量员送有资质的试验机构校准。

8.3内校:无内部校正。

9 . 使用维护

9.1 主管负责编写常用量具使用的培训教材(包含对量具的日常维护要求),以做为岗前培训的内容,各量具使用人员在使用量具时,应依照教材的要求使用和对量具进行日常维护确认点检,点检结果记录在《点检表》,9.2如在使用中不

小心造成量具可能受到损坏时(如从桌子上跌落),应把量具交给主管,由主管重新校准确认可否继续使用。

10. 校正实施计划

主管根据《测量仪器清单》每年统一安排委外校准,由主管送有资质的试验机构进行校准或联络外校人员上门校准。

11 . 计量仪器的判定

外校结果判定:主管接收外校不合格报告时,若其不合格误差值小于或等于本厂的允差值,可界定“合格”,但必须在校准证旁边贴一张“准用”的标签,同时在《测量仪器清单》注明;若误差值完全不符合要求则判“不合

格”或“暂停使用”。

12. 校正标识

12.1.合格证:外校合格之量具;

12.2.准用证:外校不合格但准用之量具,务必在计量仪器机身注明准用的范围;

12.3.暂停使用:校正不合格无法维修之量具,或修理费用昂贵,且无继续使用之急迫性的,或厂内无法维修而一时又不能找到合适之厂商时,或未如期送校,且无继续使用之急迫性,或新购入量具来不及校验则暂停使用。

13 . 校正不合格品处理

13.1 校正不合格之量具,主管有能力调校时,主管可先进行调校,必要时通知维修单位维修或联络供应商维修,维修好的量具需再送计量单位校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13.2.使用中校验不合格之量具,必要时须对其以前测量过的产品进行追踪,发

现不合格依《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已出货产品由品管部跟踪客户使用的情况。

13.3.对校正不合格且又无法修复之量具,或不必要调修的量具由保管单位填写《报废申请书》,经品管部同意后,呈总经理或其它权限人批准报废。

14. 记录表单

采购申请单

测量仪器清单

点检表

报废申请书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文件号: 版本号: 受控号: 编制: 审核: 批准: 1 目的 为确保运营中使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得到有效控制,使其技术状态和使用性能满足规定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运营中使用的监视与测量设备的控制。 3 术语和定义 3.1 监视与测量设备: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参考物质、辅助设备及进行测量所必需的资料总称。 3.2 计量器具:用于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计量装置、仪器仪表、量具和用以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 3.2 能源计量器具:用以测量能源和载能工质量值的计量器具。 3.2 检定:明确监视与测量设备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包括检查、加标记和出具检定证书。 3.3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3.4 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安全防护、环境检测、医疗卫生、贸易结算等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 3.5 法定计量机构:负责在法制计量领域实施法律和法规的机构。可以是政府机构,也可以是计量行政部门指定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者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 3.6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是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的简称,是指经过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批准,作为统一本地区量值的依据,在社会上实施计量监督具有公证作用的计量标准。 3.7 计量标准:计量标准器具简称计量标准,是指准确度低于计量基准,用于检定其他计量标准或工作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包括社会公共计量标准、企业计量标准器和工作计量器具。 3.9 计量基准:是计量基准器具的简称,是指用以复现和保存计量单位量值,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作为统一全国量值最高依据的计量器具。通常计量基准分为国家计量基准(主基准)、国家副计量基准和工作计量基准三类。 3.10 计量检定规程:由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制定并批准颁布,在全国范围内施行,作为计量器具特性评定和法制管理的计量技术法规。 3.11 能源计量器具的级别:进出公司的能源计量作为一级能源计量,公司内部一级单位产、耗能源计量,作为二级能源计量,由计量管理部门管理成本中心和重点用能设备的能源计量,作为三级能源计量,由一级单位自行管理。 4 职责 4.1 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监视与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使用和维修保养。 4.2 物资部负责监视与测量设备的购置、入库和发放、报废处理。

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⒈目的 : 确保对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以下简称计量检测设备处于受控状态,保证设备的测量能力满足使用要求。 ⒉范围 : 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计量检测设备(包括试验软件、比较标准的控制。 ⒊职责 : 3·1 计量室人员负责计量检测设备的校准、检修、送外检等工作,并保存所有记录。 3·2 计量室人员监督指导使用部门正确使用计量设备,并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周期送检等工作。 3·3 各车间负责对在用量具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 ⒋工作程序 : 4·1 计量检验设备的配置 4·1·1 使用部门根据生产需要,向计量室提出申请,要求配置相应的计量检测设备。 4·1·2 计量检测设备的配置参阅《计量设备的配置》。 4·2 进厂验收 4·2·1 进厂计量检测设备由计量人员负责验收,验收内容主要包括 : ①收集随机资料; ②核对装箱清单; ③检查说明书、合格证。

4·2·2 如验收不符合规定要求,则验收责任人将情况反馈给采购人员,如验收合格则进行首次检定。 4·3 首次检定 4·3·1 对本公司能力范围内的首次检定由计量员检定,对本公司无法检定的,则送第三方检定,并负责取回(包括相应资料。 4·3·2 检定人员必须是有资格认可证书的人员。 4·3·3 计量检测设备的检查经检定确认不合格(包括送第三方检定不合格计量室负责人将情况反馈给采购负责人,由采购责任人负责退回。 4·3·4 对检定合格的计量检测设备,由计量室检定人员编号,编号方法详见《计量器具编号方法》。 4·4 仓库保管员在计量检测设备入库前,应检查其 " 合格证 " 和首检记录。 4·5 周期检定 4·5·1 计量管理员应建立检测设备台帐,对在用计量检测设备进行周期检定。 4·5·2 所有的内校或外校,计量人员必须按国家检定规程进行校对,并作好符合规范的记录 4·5·3 对检定、校准完毕的计量检测设备,检定人员须做好标识。 4·5·4 必须强制检定的计量检测设备,计量室人员按检定周期提前 10天通知使用部门,并由计量人员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受检率 100%。 4·6 抽检: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用于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测量和监视装置进行控制,确保测量和监视结果的有效性。 2 范围 适用于对产品和过程进行测量和监视用的装置。 3 职责 3.1技术部 a) 负责对偏离校准状态的测量、监控设备的追踪处理; b) 负责对测量和监控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 3.2 各部门 负责本部门的监视和测量设正确使用并维护设备,并按 有关校准规程定期校准。 4 程序 4.1 测量和监视设备的采购及验收 根据所需测量能力和测量要求配置测量和监视设备, 对其的采购和验收,执行《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 序》中对生产设备采购的管理规定。 4.2 测量和监视设备的初次校准 a) 经验收合格的测量和监视设备,由技术部负责送国家 计量部门检定或自行校准,合格后方能发放使用。对 合格品应贴上表明其状态的唯一性标识;技术部负责

对该设备编号,建立《测量监视设备履历卡》,记录 设备的编号、名称、规格型号、精度等级、生产厂家、 校准周期、校准日期、放置地点等;并填写《测量监 视设备一览表》; b) 对于没有国家标准的设备,应记录用于校准的依据; c) 技术部负责测量、监视设备的发放。 d)本公司没有用于监视测量的软件 4.3 测量、监视设备的周期校准 4.3.1 每年十二月技术部编制下年度《计量校准计划》, 根据计划执行周期校准。 a) 对需外校的设备,由技术部负责联系国家法定计量部 门进行校准,并出具校准报告; b) 对需进行内部校准的设备,技术部应编制相应的《内 部校准规程》,规定校准的方法、使用设备、验收标 准及校准周期等内容,经技术部负责人批准,由技术 部实施并填写《内校记录表》。 4.3.2 校准合格的设备,由校准人员贴《合格标签》,并 标明有效期;部分功能或量程校准合格的,贴《限 用标签》,标明限用的范围;校准不合格的,贴 “不合格标签”,修理后重新校准;对不便粘贴 标签的设备,可将标签贴在包装盒上,或由使用 者妥善保管 4.4 测量、监视设备的使用、搬运、维护和贮存控制

5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3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使用全面的设备管理方法,加强设备维护和检查评估工作,以获得最经济的生命周期成 本和最高的设备综合效率原则,从而可以可靠地保证生产和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聚酯生产直接相关的设备的管理和控制。 3责任 3.1技术质量办公室是设备控制的中央管理部门。在副总经理,负责生产技术的总 工程师的领导下,组织设备大修的准备和每周的检查计划,并对维修质量和计划执行情 况进行监督检查。 3.2每个车间负责部门内设备的维护和正确使用,以使其符合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 的要求。设置专职或兼职技术人员来负责设备维修和维护的管理。 3.3每个部门的维护和维修人员负责部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4术语和定义 设备:指生产中使用的机电设备。 5控制程序 5.1设备管理原理 设备管理部门应贯彻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同等重视保存和维护,注重预防的方针。《专业管理与批量管理》,按照先进设备管理方法和维护技术逐步实施的原则,在安排生产任务时,应安排好所有维护任务,并处理好维护与生产的关系。 5.2设备的早期管理 5.2.1对于新购买的散装设备,技术质量办公室将根据公司提出设备更新计划’的 生产和开发需求,并提交给负责生产技术的总工程师和副总经理进行审查,然后再提交 给总经理’召开办公室会议,并召集有关部门参加技术经济示范,经总经理批准后,由 供销办采购。

5.2.2用户部门应根据生产过程的要求和设备选择的原则填写部分更新和零星购买的设备,并填写《新设备申请表》。并由供销处审查批准,由生产技术副总经理批准,然后由供销处进行采购。 购买的设备到货后,供销办事处负责取货。 5.2.3购买设备后,技术质量办公室会组织有关部门做好开箱,验收,安装,调试以及投入生产使用的“设备管理账户”。 5.2.4根据包装清单提供的包装材料目录,技术质量办公室将收集所有拆包的技术材料,并将原件提交给总经理办公室(数据室)进行存档。供销处将注册备件,并将其交给车间使用。 5.3设备资产管理 5.3.1技术质量办公室建立了“设备管理帐户”,以使帐户匹配。 5.3.2设备编号和分类管理 5.3.2.1企业对整个公司的生产设备进行了统一编号,以促进统一有效的管理。规定是:A:灯丝车间; B:电力车间; C:电气; D:其他。编号格式为:A1-0001,其中A1:长丝车间第一条生产线的第一台设备; CA:安装在灯丝车间的电气设备; CB:安装在电力车间中的电气设备。编号的具体实施由技术质量办公室统一完成。 5.3.2.2企业应根据设备的先进性和生产对分类管理的重要性将设备分为A,B和C。分类原则为A类:关键设备,进口主要生产设备和昂贵的设备。 B型:通用生产设备。 C类:辅助生产设备。 5.3.2.3各种类型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维护方法。 A类设备侧重于预防性维护,B类设备侧重于生产维护,C类设备侧重于后期维护。 5.3.3设备转移管理 5.3.3.1企业内部设备的转移应由需求部门报告给技术和质量办公室,由其协调。经生产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后,技术质量办公室将与有关部门办理移交手续。 5.3.3.2企业设备的对外转让,应当由技术质量办公室结合有关部门审查,并报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批准。技术质量办公室应与有关部门一道处理转让程序。 5.3.4如果设备无法使用或报废,则用户部门应向技术质量办公室提交申请报告,由技术质量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鉴定。技术质量办公室总结鉴定意见并将其提

监测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含表格)

监测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ISO9001-2015/ISO14001-2015) 1.0目的 确保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特性满足使用要求及产品质量、环境监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要求,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质量/环境体系监控符合规定的要求提供依据。 2.0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与质量/环境一体化管理有关的所有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和控制。 3.0职责 3.1质检部负责公司量具、衡具、检测设备等其他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归口管理工作; 3.2各使用部门在监视与测量设备的归口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使用和日常维护工作。 4.0工作程序 4.1监测装置的分类 根据监测装置的特点,将本公司的监测装置分为以下几类: A类——强制管理类:用于本公司监测装置量值溯源的计量标准器和列入国家强制检定范围的工作计量器具及安全环保监测设备。例:台秤、磅称、标准砝码等。 B类——重要管理类:用于本公司工艺过程和产品测试中起控制作用的监测装

置。例:质检室及工艺分析室分析测量装置、生产和施工过程中的控制仪表等。C类——次要管理类:对产品不提供重要参数或只起显示作用而无量值要求的监视装置。例:生产过程中的普通仪表、量筒、玻璃器皿等。 4.2监测装置的购置 各使用部门如因工作需要,新增监测装置时,部门负责人根据该监测装置的使用场合、精度要求、计量特性等指标,填写监测装置请购单报质检部,由质检部选择种类、型号、测量范围、等级、生产厂家等,与使用部门确认后,超出预算范围的报总经理批准。供应部实施采购。 4.3监测装置的验收与管理 4.3.1所有新购的监测装置,A类由使用部门会同质检部负责验收。B、C类由各使用部门负责验收。A类装置使用前送有相应资格的计量检定单位进行检定或校准,经过校验合格后方可入库或使用,对合格的监测设备应贴上表明其状态的唯一性标识。 4.3.2验收结束后,质检部应对A、B、C类监测装置建立“监视和测量装置台帐”,对大型、精密、贵重的监测装置还须建立设备档案。 4.3.3各部门领用监测装置时,领料单须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从中心仓库领取,中心仓库负责登记发放,并报质检部备案。 4.4监测装置的校准 质检部根据本公司监测装置的特点编制相应“监测装置周期校准计划”,根据计划执行周期校准。 4.4.1对A类监测装置:由质检部按照国家有关计量法规制定相应的周期检定计划并定期送交计量单位检定,合格后出具检定报告和予以标识。

计量检测仪器设备控制程序

计量检测仪器设备控制程序 (HBQY-CX-07) 1 目的 加强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保证仪器设备的精度和正常使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管理处所有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控制。 3 职责 3.1 养护科负责工程养护活动中使用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归口管理。 3.2 信息中心负责机电系统管理使用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归口管理。 3.3 路政支队负责路政管理活动中使用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归口管理。 3.4 办公室负责环境保护管理活动中使用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归口管理。 3.5 安全办公室负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中使用的监测仪器设备的归口管理。 3.6 各单位(收费站、路政大队、养护中心)负责本单位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保管、鉴定、维护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计量检测仪器设备主要包括: 4.1.1 工程养护使用的经纬仪、检测工具等; 4.1.2 机电系统管理中使用的计重系统、检测工具等; 4.1.3 路政案件勘查使用的皮尺等。 4.1.4 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过程中使用的仪器仪表等。 4.2 各科室和单位应配备与监视、测量任务相适应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以满足监视、测量工作的需要。 4.3 使用 4.3.1 仪器设备操作使用人员应按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重要仪器设备由专人操作,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熟悉设备操作使用规程。 4.3.2 使用中发现经校准或鉴定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偏离校准状态而不符合要求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予以维修。使用人员要对此设备测量的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记录,必要时用其他符合要求的设备进行重新测量。

4.3.3 禁止非专业人员操作、调整仪器设备,以防止操作或调整不当造成仪器设备失准或损坏。 4.4 维护和校准 4.4.1 设备使用人员负责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当监视、测量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时,应及时报修或更换。 4.4.2 需送外鉴定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由各科室和单位负责按规定周期送到法定的计量鉴定部门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并保存鉴定证书。 4.4.3 无需送外鉴定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应按自校准规程定期自校,并保存自校记录。 4.4.4 新购置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必须经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4.4.5 维修后的计量检测仪器设备须经重新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4.4.6 监视、测量设备应贴标识,标明其校准状态,如“合格”、“禁用”等。 4.5 仪器设备保管 4.5.1 仪器设备应妥善保管,存放仪器设备的库房应有防盗、防潮等安全措施。 4.5.2 仪器设备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应注意防护,防止损坏或失效。 4.5.3 仪器设备不得外借,特殊情况须经有关领导批准。 4.6 用于监视和测量的计算机软件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确认,必要时定期进行再确认。 4.7 管理处各有关科室按各自职责对仪器设备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由责任人员及时纠正,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

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本程序目的是为了确保所有生产设备具有充足的机器能力,使设备达到完好,保证产品加工过程的质量满足规定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我公司生产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等活动的管理。 3. 定义 3.1 设备的综合管理――对设备的寿命、全过程/全面的经济效益的管理. 3.2 机器能力――由公差与生产设备的加工离散度之比得出.通常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 测算和证明,此时只考虑短期的离散,尽可能地排除对过程有影响而与机器无关的因素. 4. 职责 4.1 制造部为设备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综合管理. 4.2 采购课负责设备采购计划的编制、采购和组织有关部门对新采购设备安装、调试和验收。 4.3 技术课负责新增设备的选型工作,编制《设备采购清单》。 4.4 生产车间负责培训操作工正确使用设备及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4.5 制造部负责生产设备采购计划的审核。 4.6 总经理负责生产设备采购计划的批准。 5. 工作程序 5.1 生产设备购置、选型、验收、移交和存档的控制。 5.1.1 新购设备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新设备安装投产后,能否适应产品质量和生产要求的关键 工作,应认真负责地做好新购设备的选型、(包括选择合格的设备生产厂家)、采购及到货后验收及移交工作。 a. 技术课根据产品质量特性要求的实际需要,综合考虑设备的生产能力、技术性能、精 密度及可靠性、可维修性的要求,确定新购设备的型号、规格和数量及标准,形成文

件由制造部审核签署意见后交采购课。 b. 采购课根据技术课提供《设备采购清单》编制《设备采购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 采购设备,采购课负责与供货单位签订设备购置合同或协议。 c. 设备到货后,由使用部门配合供应商安装、调试。调试成功后,由供应商提供安装 调试报告,采购课填写《设备安装检验移交单》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验收,各有关部门应在移交单上签署意见。针对关键设备由制造部组织有关部门确定调查的特性值和方式,进行机器能力测定,机器能力测定的特性须针对所加工有关的重要产品或过程特性。 d. 验收合格后,备件送仓库保存,技术资料送制造部归档,采购课组织有关部门办理 设备移交手续。 e. 制造部负责设备管理,在收到《设备安装检验移交单》后,将其建立档案,其内容 包括《设备安装检验移交单》《设备登记台帐》《生产设备运转情况记录单》《一、二级保养验收单》《设备维修记录》等。 f. 当关键设备生产新零件、加工公差缩小、工艺更改、大修后、搬迁后以及长期停止 使用后重新起用时须与顾客协商由制造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重新测定机器能力。5.2 设备的控制 设备使用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实行定人定机,做好设备使用工作,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做好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 a. 设备操作工人必须下班前除完成日常维护作业外,还必须认真记录当班设备运转情况、运 行中发生的问题、故障维护等情况,填写《生产设备运转情况记录单》,如发现情况不明的异常现象要加以认真处理。 b. 设备操作工人必须持有上岗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超负荷、超规格使用,不在装 卸工件或工具时使用锤猛力敲打,不擅开动他人使用的设备,当设备运行时不得擅自离岗。 c. 操作工如发现故障应立即停机,分析原因,及时排除。发生事故要保护好现场,立即 报告车间领导,操作者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处理。 d. 操作者应了解设备的结构、性能,精心维护和保养设备,做到: 1)设备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线路、管道完整,工件工具放置整齐;

TS16949程序文件: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程序正式版

Different positions have their own specific rules of doing things, in order to make the work achieve the expected goal according to the plan and requirements. TS16949程序文件: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程序正式版

TS16949程序文件:计量检测设备控 制程序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规范资料适用于团体或社会组织中,需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并要求其成 员共同遵守,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都有其具体的做事规则,目的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 要求达到预计目标。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TS16949程序文件: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⒈目的: 确保对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以下简称计量检测设备)处于受控状态,保证设备的测量能力满足使用要求。 ⒉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所有计量检测设备(包括试验软件、比较标准)的控制。 ⒊职责: 3?1计量室人员负责计量检测设备的校

准、检修、送外检等工作,并保存所有记录。 3?2计量室人员监督指导使用部门正确使用计量设备,并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周期送检等工作。 3?3各车间负责对在用量具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 ⒋工作程序: 4?1计量检验设备的配置 4?1?1使用部门根据生产需要,向计量室提出申请,要求配置相应的计量检测设备。 4?1?2计量检测设备的配置参阅《计量设备的配置》。 4?2进厂验收

4?2?1进厂计量检测设备由计量人员负责验收,验收内容主要包括: ①收集随机资料; ②核对装箱清单; ③检查说明书、合格证。 4?2?2如验收不符合规定要求,则验收责任人将情况反馈给采购人员,如验收合格则进行首次检定。 4?3首次检定 4?3?1对本公司能力范围内的首次检定由计量员检定,对本公司无法检定的,则送第三方检定,并负责取回(包括相应资料)。 4?3?2检定人员必须是有资格认可证书的人员。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Process and product of monitoring and measurement control Procedure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测量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活动进行控制,确保对产品监视和测量的结果的正确性,流转或交付使用的产品符合规定质量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产品实现全过程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包括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出厂检验。 3.职责 3.1 质量部负责产品检验规程的制定。 3.2质量部负责产品监视和测量活动的实施,建立并保存记录。 3.3 生产部负责对产品实现过程的监视和自检 3.4厂长、技术部、质量部负责紧急放行的审核与批准。 4.过程活动 4.1 产品监视和测量的总要求 4.1.1总要求 a) 质量部负责(必要时生产部配合),对具体的产品,依据其产品标准和规定产品特性的设计文件编制产品检验规程,确定检测控制点、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判定依据和使用的测量设备。关键过程,出厂检验应编制检验指导书。 b) 检验控制点包括:进货检验,工艺文件规定的检验控制点,关键过程、特殊过程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检验控制点,装配测试、出厂检验检验指导书或检验表格规定的检验内容等。 c)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活动必须按检验规程进行,严格对照产品标准,设计文件、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的要求,对产品质量的符合性做出科学、客观的判定结论。用于产品监视和测量的设备应符合《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 d)质量部负责对工艺纪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视,在检验控制点对产品实施测量,对不同检验状态的产品按《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进行标识、放置。对经检验不合格的产品或过程制品,严格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 e) 供销、生产和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对作业过程进行监视、对产品实现过程进行自检、互检。在检验人员对产品进行检验时,支持和配合检验人员的工作。 f) 负责产品监视和测量的检验人员,必须在技能、经验或培训方面取得相应的资格。 g)检验规程的更改,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4.1.2 记录建立及保存 按《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建立和保存产品监视和测量的记录。检验记录应符合以下方面的要求: a)包括检验项目、标准或设计要求、检验结果和检验结论等内容。当检验项目有量值要求时,应在要求栏中描述规定的量值、在检测结果栏内填写实测量值。 b) 符合《记录控制程序》的要求。

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加强设备的选购、验收、运行、养护、维修和报废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受委托管理的设备和各部门使用的服务设备设施(包括价值在1000元以上的工器具、备品、备件等)的管理控制。 3 职责 3.1 总经理或授权公司主管领导负责重大设备的添置、更换、改造、年度检修保养和报废的审批。 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管辖工器具的日常管理。 3.3 财务部负责公司所有设备的增减、报废、盘点、拆旧等业务活动的核算和帐务管理。 3.4 工程技术部负责设备运行、维护及档案资料的管理。 4 控制程序 4.1设备的选购、验收。 4.1.1购置设备要求先进、经济合理、适用并综合考虑其可靠性、互换性、配套性、节能性、安全性、环保要求和使用寿命等,对于托管设备的更新改造应以不降低设备技术性能为原则。 4.1.2添置和更新设备必须由使用单位、主管提出书面申请,阐明必要性、可行性及选型方案意见,报部门经理研究审定(重大贵重设备购置须上报公司主管领导审定)后填写(物资采购计划),并须注明进货检验要求,具体购置依据公司制定的文件执行。

4.1.3新购置的设备,由申购部门负责开箱验收,具体依据公司制定文件执行。 4.2设备的日常管理。 4.2.1设备的使用归口管理部门应于购进设备验收后,及时将随机资料交综合部资料员归档、需使用时按(技术资料、图纸管理办法)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4.2.2新购置设备使用或归口管理部门应在设备验收合格后一个月内建立(设备卡片)一式三份,交财务部一份、资料室一份、使用或归口管理部门留存一份,对重要设备的操作应建立作业指导书。 4.2.3接管物业原附属的建安配套设备应在物业接管验收实施物业管理并对其实际使用运行半年内建立设备卡片,卡片存档处及使用管理要求同4.2.2条。 4.3设备的使用、运行操作管理。 4.3.1各工程系统的设备运行及服务设备、工器具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有关工种的作业指导书、设备使用说明书执行,正确、合理使用,确保各供应、服务系统的持续正常和经济合理、高效低耗运行,保证设备本身的安全和良好的工作状态。 4.3.2电力设备及特种设备(如电梯等)的运行操作控制,同时应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及操作规程。 4.3.3机械设备的润滑油路系统保证畅通和正常工作,使用设备的班组按规定时间和数量添加、更换润滑剂(油)。 4.3.4保证满足设备工作环境条件要求,保持机房环境整洁、机房地

服装公司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工作程序

服装公司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工作程序-制度大全 服装公司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工作程序之相关制度和职责,1.目的为确保所使用的测量仪器的精准度,满足各阶段检验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以保证产品的质呈:。2?适用范用本公司内用于产品质星判定的全部量规、仪器设备。3.职责3.1使用部门负责... 1.目的 为确保所使用的测量仪器的精准度,满足各阶段检验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2.适用范围 本公司内用于产品质量判定的全部疑规、仪器设备。 3.职责 3.1使用部门负责疑规仪器设备之申购、使用。 3.2质管部负责量规仪器设备之汇总记录,定期内校或送检。 4.工作程序 4.1量规仪器申购 4.1.1 部门依工作需要,提岀量规仪器设备申请报设备部,制立设备购垃汁划,具体依《采 购控制程序》执行。 4.1.2新购量规仪器交货时,由设备部及质管部对量规仪器做验收,验收时应参考国家或国 际标准之校验仪器方法,或要求厂商交提供合法之校验证明。 4.1.3验收合格之量规仪器设备,由质管部记录在“量规仪器一览表”,确左检验周期后,即可交由使用部门正常使用。 4.2校验方式 4.2.1内部校验:由公司内部训练合格之校验人员执行校验,其检验系统应依据国家或国际计量标准。 4.2.2送外校验:由国家认可的校验单位或仪器设备的供应商执行校验,英校验系统应依据国家或国际标准。 4.3校验分类管理 校验技术员依据量规仪器设备之使用状况及精准度要求确左内部校验或送外校验,并记录于"量规仪器一览表"。 4.4内校流程 4.4.1校验技术员根据校验周期通知使用部门送校。 4.4.2软尺验证方法 将标准钢尺平放于平台上,被验证软尺测量点起始刻度与标准钢尺0刻度重合,软尺抹平即可,在软尺英寸和厘米两面总长度范围内取12"、24"、36"三个测量点,和30CM、60CM、90CM 三个测量点与标准钢尺读值比对数值差异,任何一个测量点相对数值偏差不超过±0.5%为合格。计算公式如下: (被测量点读数-标准钢尺读数片标准钢尺读数xlOO% 4.4.3直尺、木尺等验证方式与软尺相同。 4.4.4电子秤验证方法 将电子秤宜于水平台而上,秤盘内不可放苣物品,将电子秤读数校正为零,置50g.100g.500g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文件名称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页码1/9 修订覆历表 NO. 更改章节更改日期更改后版本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文件名称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页码2/9 1.0目的 让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使用、保管、维护、修理、计量、检验、作废等作业具有“标准化”,从 而使监视和测量设备性能稳定、示值准确,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检验、测量和试验结 果的准确性。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监视和测量设备采购、委外制作、检定、校准、维护保养、使用过程。。 3.0职责 3.1.总经理: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采购申请的审批。 3.2.采购:根据采购申请实施采购(包括自制专用检测设备所需材料)。 3.3.工程部/生技部:负责设计和制作专用检测设备(包括测试软件)。 3.4.品质部: 3.2.1.负责公司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归口管理工作。 3.2.2.负责组织对公司所有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验收、分类、登记、标识、台帐以及装 置内校或送检等工作。 3.2.3.负责对各部门在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组织对失效监视和测量设备所 检测数据的有效性进行评审。 3.2. 4.监视和测量设备采购申请的确认。 3.5.使用部门:各使用部门正确使用和保养、维护监视和测量设备,确保测量结果准确; 4.0定义 4.1.监视和测量设备:凡能用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量具、仪器、仪表、标准物质和专 用测量设备等,统称为监视和测量设备。它包括:用于产品检验的测量设备、比较标准、带有测量功能的工装、试验软件、监视过程参数的仪器、仪表等。 4.2.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标准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计 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4.3.检定: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确定并证实计量器具是否完全满足规定要求,而做的全部工作。 5.0工作程序 5.1.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分类:本公司监视和测量设备分为三类,分别为外校仪器、内校仪器和免校 仪器。

检测检验仪器设备控制程序

检测检验仪器设备控制 程序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一、目的 为保证所有仪器设备均能满足使用要求,满足量值溯源。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保证检验检测工作正常、有效开展。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开展检测工作用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使用、校准,维护、修理、报废等管理工作。 三、职责 3.1质检中心:负责对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校准,和保养、定期维护和期间核查,使用记录,负责仪器设备的购置申请、仪器检定、维修和申请报废工作。 3.3财务资产部:负责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采购,和登记建档。 四、工作程序 4.1仪器设备的购置 4.1.1各部门根据的检测需要,提出合理有效的仪器设备配置方案,汇总给质检中心。 4.1.2质检中心提出仪器设备购置申请,填写《仪器设备购置申请表》,明确仪器设备名称、型号 规格、精度、用途、参考价格等;经技术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交综合部汇总。 各申购部门有义务为质检中心提供技术上的支持,采购过程应满足《采购及委外加工控制程序》的要求。 4.2仪器设备的验收 4.2.1所购仪器设备到货后,应在合同规定期内进行验收,无验收期限规定的应在一个月内验收完 毕。 4.2.2仪器设备由质检中心组织验收,验收时应填写《仪器设备验收报告》,收集与验收工作有关 的证明材料(保修卡、售后服务保证等),必要时与供应方签订仪器设备应用技术培训协议。验收工作的有关资料及仪器调试报告汇总,交财务资产部存档。 4.3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4.3.1质检中心负责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内容包括:仪器设备的名称、购置日期、启用日期、使用 状态、制造商名称、标识、系列号、验收报告、检定(校准)证书、维修记录、使用说明书原件、操作规程(复印件交仪器使用者使用)、购置资料(如保修卡、售后服务保证等)、仪器设备报废单、仪器设备使用记录等。 4.3.2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最新版说明书(包括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有关手册)要方便相关操作人员取 用。

仪器仪表控制流程

仪器仪表控制流程图 管理处办公室使用部门

1 目的 对监视和测量用仪器仪表进行控制,确保监视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2 范围 适用于对服务提供和服务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用的仪器仪表的管理。 3 定义 无 责任人职责 品质管理部负责公司标准检测仪器仪表(母表)的管理。 负责公司仪器仪表的管理,及组织对各部门仪器仪表定期进行检测、校验。 管理处负责本管理处仪器仪表的购置、使用、管理。 管理处使用部门负责使用、搬运、调试、维护及日常检查。 5 方法及过程控制 5.1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采购 各项目如需增添、更新仪器仪表时,按《采购控制程序》要求执行。 5.2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初次校准 5.2.1对新购入的涉及安全、健康和贸易结算的仪器仪表由品质管理部寻找有 资格的国家计量检定部门(能够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以下同),报品质管理部审核后,报送检定,并由检定部门出具鉴定结果证书;其它仪器仪表每年由品质管理部组织各管理处,以公司通过专业机构检测的标准仪器仪表(母表)为标准进行检测。仪器仪表应按公司《仪器

仪表台帐》规定的检定周期进行检定。 5.2.2仪器仪表分类说明: 每年需要外送专业机构检定仪器、仪表:计量保证器具,列入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作为公司检定标准表。 每年需要进行内部检定仪器、仪表:通用的、有准确度要求的仪表,指用于客户服务的仪表,有万用表、兆欧表、钳形表、压力表、泳池水质测试仪、接地电阻测试仪等。 每年需要进行功能性检查仪器、仪表:精度要求不高的,对服务质量影响较小的仪器仪表,如:直流电阻仪、红外线测温仪、温湿度计等。 5.2.3检定合格后,由各管理处在《仪器仪表台帐》上进行编号登记,并报品 质部备案,具体编号方法如下: 5.2.3.1仪器仪表的编号形式:XX – YY –ZZ-VV 5.2.3.2上述编号中“XX”为各管理处简称的汉语拼音字头(大写)。 其中:假日广场-- JR 世贸广场--SM 城市花园—CH 都市花园--DH 万科新城—XC 美树丽舍—MS 水晶城--S J 东丽湖—DL 5.2.3.3上述编号中“YY”为该仪表所安装设备系统简称的汉语拼音字头(大 写)。其中:供电系统--GD 消防系统—XF 自动喷淋系统--PL 供水系统—GS 中央空调系统—KT 供暖系统—GN 生活热水系统—SH 电梯部分—DT 5.2.3.4上述编号中“ZZ”为该仪表具体类型简称的汉语拼音字头(大写)。其 中:温度计—WD 电压表—DY 电流表—DL 温湿度计—SD 电能表—DN 水流量表—SB 兆欧表(摇表)—YB 5.2.3.5上述编号中“VV”为仪表的具体序列号,以阿拉伯数字表示,暂设为 两位数,以01为起始号。 5.2.4检定后由管理处工程部对经检定的仪器仪表进行标识(应包括检定状 态、有效期限及检定部门/人等),然后使用。 5.3 仪器仪表的周期检定 5.3.1管理处工程部对所有仪器仪表应制定周期检定频度并在《仪器仪表台 帐》中进行登记。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控制程序 S10.1 版本号:2 编号:SKT-C-S10.1 编制: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批准:年月日 受控状态: 年月日发布年月日起实施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1目的 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采取适当措施,确保过程符合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 3 职责 3.1 总经理领导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工作。 3.2 管理者代表具体组织体系过程监视和测量工作。 3.3 各职能部门按照有关文件规定的职责、权限实施与部门专业(业务)管理有关的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3.4 技术质量部是过程监视和测量的主管部门,除承担本部门的“监视和测量的控制”职责外,还负有对其他部门进行监督、检查职责。 4 程序流程图(见本程序最后一页) 5 程序 5.1 总经理负责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对管理评审进行策划,配置必要的资源,负责批准有关部门编制的质量策划输出文件,批准管理评审报告。 监测依据:《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5.2 管理者代表负责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策划,实施与监测对管理评审所需输入汇总资料的审定,并报总经理批准。 监测依据:《管理评审控制程序》、《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控制程序》 5.3 技术质量部负责对产品监视和测量过程进行控制;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负责对过程进行日常的监视和测量。 5.3.1 对生产现场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诸因素(人、机、料、法、环)的日常监测由现场检验员负责。 5.3.2 技术质量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检定、校准、台帐的建立和工装的检验检定。 5.3.3 技术质量部负责对生产过程的监视测量。 监测依据:《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控制程序》、《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4 各部门按照有关程序文件的要求,按时开展各自专业管理及检查活动,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并对有关的整改,纠正活动实施监视、测量控制并保存有关记录。 5.4.1 技术质量部负责新产品实现的策划、开发、持续改进和工艺主管工作,对生产现场的技术问题进行协调处理及检查考核,并保存相关记录。 监测依据:《持续改进控制程序》、《文件控制程序》、《产品防护控制程序》《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 5.4.2 市场部负责对顾客服务进行策划、顾客满意情况的收集、分析、传递及跟踪,负责与产品有关要求(合同草案)的评审,并保存相关记录。 监测依据:《顾客满意控制程序》 5.4.3 物流部负责原材料等物资的采购控制,确保采购物资符合技术要求;会同技术质量部对供方的质量保证能力及所供原材料等物资的质量、符合性、服务、价格等进行评价,建立合格供方名单,并保存有关记录。 监测依据:《采购控制程序》 5.4.4 生产部负责生产现场的日常管理,对生产现场的管理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检查、考核,确保生产现场、工作环境达到规定要求,并保存有关记录。 监测依据:《生产过程控制程序》、《设备、工装和环境控制程序》 5.4.5 行政部负责人力资源管理、职责权限落实和人员培训工作。

检验和生产共用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检验和生产共用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1 目的 规定了检验与生产共用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的职责,控制要求、记录表单。其目的是保证检验与生产共用计量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检测结论的正确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所有检验和生产共用计量检测设备。 3 职责 3.1 计量部门负责共用计量检测设备的归口管理并对其验证。 3.2 检验部门负责共用计量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用前验证、送检。 3.3 生产车间负责共用计量检测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和保管,并按检定周期正常送检。 4 程序 4.1 控制要求 4.1.1 对生产和检验都需用的复杂或比较贵重的计量检测设备,在只配置了一套的情况下,允许检验与生产共用。该套检测设备除纳入正常的周期检定外,生产人员、检验人员在使用前,必须通过验证,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4.1.2 在只具备一套供操作人员使用的计量检测设备的特殊情况下,确因生产急需,允许检验与生产共用。但该套检测设备亦必须

按4.1.1规定进行正常周检及用前验证,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4.1.3 除4.1.1、4.1.2规定的情况外,其它一律禁止检验与生产共用一套计量检测设备。 4.2 控制程序 4.2.1 共用计量检测设备由生产车间负责送计量部门作正常的周期检定。使用人员负责对共用计量检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生产车间必须落实专人负责并备案。 4.2.2 检验人员在使用共用计量检测设备之前,必须验证检测设备是否正常,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验证中如发现疑问或异常,应通知计量人员作全面检查,确认合格后才能使用。 4.2.3 检验人员在使用共用计量检测设备的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计量部门报告,计量部门应及时处理。 4.2.4 计量检定人员应对共用计量检测设备的验证情况及时、准确、简明的记录在《量规历史记录卡》中,并按要求随时能出示合格证明。 5 相关文件 5.1 Q/DJSⅡQP1102 《计量检测设备控制程序》 6 记录表单 (无) 7 附件 (无)

监视测量设备管理流程图-secret

现场标准计量管理流程图

监视测量设备分类(附录五)第 2 页共 6 页 监视测量设备分类 设备种类设备名称 精度等级 或型号 测量范围 检定周期 (月) 检定单位 A类材料试验机各种量程12 市、区(县) 技术监督局压力试验机200KN 12 抗折试验机5000N 12 拉力试验机XL-50A 12 台秤各等级各种量程12 案秤各等级各种量程12 架盘天平五级各种量程12 砝码各等级各种量程12 弹簧秤各等级各种量程12 地秤各等级各种量程12 市技术监督 局或有其授 权的该项目 对外检定资 格的单位 电子秤三级各种量程12 回弹仪HT-225 6 张拉机ZB4-500 3 压力表各等级各种量程12 市、区(县) 技术监督局乙炔表 2.5级各种量程12 氧压表 2.5级各种量程12 测距仪12 市技术监督 局或北京光 学仪器厂计 量检定站 经纬仪J2 12 经纬仪J6 12 市、区(县) 技术监督局水准仪S3 12 游标卡尺各等级各种量程24 千分尺各等级各种量程24 百分表各等级各种量程24 钢卷尺50m、30m 12 钳形电流表各种型号24 兆欧表各种型号24 万用表各种型号24

监视测量设备分类(附录五)第 3 页共 6 页 设备种类设备名称 精度等级 或型号 测量范围 检定周期 (月) 检定单位 A类电流表各种型号36 市、区(县) 技术监督局电压表各种型号36 噪声仪各种型号12 分光光度计12 市、区(县) 技术监督局 或有其授权 的该项目对 外检定资格 的单位 水泥净浆搅拌机12 水泥胶砂搅拌机12 振动台12 B类温度计各等级各种量程 一次性 检定 市、区(县) 技术监督局 或有其授权 的该项目对 外检定资格 的单位 电子温度计各等级各种量程 电接点温度计各等级各种量程 干湿温度计各等级各种量程 C 类C1 类 砼立方体试模标准12 项目经理部 自检砼抗渗试模标准12 坍落度筒及捣棒标准12 C2 类 水平标尺各等级各种量程 一次性检定 或修理后检 定 项目经理部 自检靠尺各等级各种量程 水平尺各等级各种量程 角尺各等级各种量程 塞尺各等级各种量程 钢卷尺(30m以 下) 各等级各种量程 温度记录仪各等级各种量程 软化点仪各等级各种量程 沥表延伸仪各等级各种量程 击实仪各等级各种量程 光电式液限仪各等级各种量程 砼贯入阻力仪各等级各种量程 电动击实仪各等级各种量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