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度评价法示例
05危险度评价法(二)(上)

特殊工艺危险性特殊工艺危险是影响事故发生概率的主要因素,特定的工艺条件是导致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
特殊工艺危险有下列12项。
1)毒性物质毒性物质能够扰乱人们机体的正常反应,因而降低了人们在事故中制定对策和减轻伤害的能力。
毒性物质的危险系数为0.2×NH,对于混合物,取其中最高的NH值。
NH是美国消防协会在NFPA 704中定义的物质毒性系数,其值在NFPA 325 M或NFPA 49中已列出。
附表中给出了许多物质的NH值;对于新物质,可请工业卫生专家帮助确定。
NFPA 704对物质的NH分类为:NH =0火灾时除一般可燃物的危险外,短期接触没有其他危险的物质;NH =1短期接触可引起刺激,致人轻微伤害的物质,包括要求使用适当的空气净化呼吸器的物质;NH =2高浓度或短期接触可致人暂时失去能力或残留伤害的物质,包括要求使用单独供给空气的呼吸器的物质;NH =3短期接触可致人严重的暂时或残留伤害的物质,包括要求全身防护的物质;NH =4短暂接触也能致人死亡或严重伤害的物质。
注:上述毒性系数NH值只是用来表示人体受害的程度,它可导致额外损失。
该值不能用于职业卫生和环境的评价。
2)负压操作本项内容适用于空气泄入系统会引起危险的场合。
当空气与湿度敏感性物质或氧敏感性物质接触时可能引起危险.在易燃混合物中引入空气也会导致危险。
该系数只用于绝对压力小于500mmHg(66 661 Pa)的情况。
系数为0.50。
如果采用了本项系数,就不要再采用下面“燃烧范围内或其附近的操作”和“释放压力”中的系数,以免重复。
大多数汽提操作,一些压缩过程和少许蒸馏操作都属于本项内容。
表压= 绝对压力一大气压3)燃烧范围或其附近的操作某些操作导致空气引入并夹带进入系统,空气的进入会形成易燃混合物,进而导致危险。
本条款将讨论以下有关情况:(1) NF =3或NF =4的易燃液体贮罐,在贮罐泵出物料或者突然冷却时可能吸入空气,系数取0.50。
风险评价方法(SCL、JHA、LEC)说明与举例

风险管理——评价方法说明一、选定的方法二、方法介绍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1)定义: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2)特点:①.是一种半定量评价方法。
②简单易行,操作性强。
③分解作业步骤,比较清晰。
④有别于掌握每一步骤的危险情况,不仅能分析作业人员不规范的危害,而且能分析作业现场存在的潜在危害(客观条件)。
2、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1)定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衡量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
该方法以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风险的大小,并将所得作业条件危险性数值与规定的作业条件危险性等级相比较,从而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程度。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是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根据实际经验,给出了3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在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查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2)特点:①是一种半定量评价方法。
②简单易行,操作性强,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
③有利于掌握企业内部危险点的危险情况,有利于促进改措施的实施。
④缺点: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数值及划定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作为作业的局部评价,不能普遍适用。
3、安全检查表方法(SCL)(1)定义: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和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相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方法(三篇)

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方法职业危险危害程度分级,即是将生产中发生事故的危险程度和承受职业危害程度,分等划级,以便明确重点,从而分清轻重缓急。
它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一种方法,国外称之为A、B、C法按其性质与内容,可分为危险程度分级和危害程度分级两大类别。
本条目重点谈危险程度分级。
危险程度分级按危险的性质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程度,把危险分等划级,叫做危险分级。
所谓危险,是一种现存的或潜在的状态,出现时能引起事故或不幸。
危险是安全的对立面。
危险等级划分是安全评价的一个基本内容,国内外就此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提出一些危险分级方法。
1.国外的危险分级方法国外在危险分级的划分方法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类:①根据同系统或类似系统的以往事故经验教训,指定分类等级;②利用安全系数或安全阀值来评价危险性;③评价者根据过去的经验,按自己的见解,指定一系列数值尺度评价危险性。
以下具体介绍国外几种危险分级方法:(1)美国MIL-STD-882B标准。
1963年美国空军制定了MIL-S-38310标准。
后来,此标准被美国国防部采用,作为正式的军用安全标准,并经多次修改,于xx年3月,最后修改成MIL-STD-882B系统安全程序要求该标准把危险性按危险严重程度划分为4个级别,又根据危险发生的概率把危险分为6个等级,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危险严重程度分级经常容易偶然很少不易不可能事故几乎经常出现在一个月中多次出现在一个月中有时出现可假定不会发生出现的概率接近零不可能出现连续发生经常发生有时发生可能发生不易发生不可能发生表归纳了4种危险类别,表中区分了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坏(含环境危害),但只要根据人员伤亡或者设备损坏中任何一项就可以确定危险级别。
(2)美国道化学公司的危险指数。
美国道化学公司于1964年颁布了危险指数法,它是根据化学工业的特点,以火灾、爆炸指数作为衡量化工厂危险的尺度。
它把危险影响因素,诸如物质性质、工艺过程及设备情况等参数相关,然后求出火灾、爆炸指数。
风险评价方法(JHA)详细说明与举例

风险管理——评价方法说明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1)定义: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2)特点:①.是一种半定量评价方法。
②简单易行,操作性强。
③分解作业步骤,比较清晰。
④有别于掌握每一步骤的危险情况,不仅能分析作业人员不规范的危害,而且能分析作业现场存在的潜在危害(客观条件)。
三、评价过程1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及风险等级判定1.1 工作危害分析(JHA)1.1.1 工作危害分析流程1.1.2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地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订控制措施。
1.1.3 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
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
1.1.4 作业步骤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
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
1.1.5 识别每一步骤可能发生的危害,对危害导致的事故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严重性也应识别。
识别现有安全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
1.1.6 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很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
每一块为一个大步骤,可以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1.1.7 对采用工作危害分析的评价单元,其每一步骤均需判定风险等级,控制措施首先针对风险等级最高的步骤加以控制。
1.1.8 频繁进行的类似作业,可事先制定标准的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
1.3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等级判定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的评价法1.评估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4.风险评估表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下面有举例案例1 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JHA)案例2 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案例4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案例5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案例7氢气柜底板及氢气柜排空管更换作业危险性分析表单元/任务:氢气柜底板及氢气柜排空管更换区域:压缩氢区域(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
部分设备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2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1万以上
1套设备停工
引人关注,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1万以下
没有
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D)
风险值
风险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A/1级
重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40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制性条款
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1000以上
装置
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15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强制性条款
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
100以上
部分装置停工
地区影响
7
不符合上级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丧失劳动力、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10万以上
立刻
160~320
B/2级
较大危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70~160
C/3级
一般风险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介绍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一、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中危险性大小值D按下式计算:
D=LEC
式中:D—危险性大小值;
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C—危险严重程度。
二、事故或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值与作业类型有关,可根据施工工期制定出相应的L值判定指标,L值可按表1的规定确定。
三、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值与工程类型无关,仅与施工作业时间长短有关,可从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或危险环境人员的分布及人员出入的多少,或设备及装置的影响因素,分析、确定E值的大小,可按表2的规定确定。
四、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即危险严重度因素C值与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发生事故时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从人身安全、财产及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等因素,分析危险源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确定C值,可按表3的规定确定。
五、危险源风险等级划分以作业条件危险性大小D值作为标准,按表4的规定确定。
危险度分析评价法:危险度确定步骤及数学模型

危险度分析评价法:危险度确定步骤及数学模型
危险度分析评价法是一种评估和确定某一特定活动或物质危险的量的评价方法。
以下是危险度分析评价法中危险度确定的一些步骤:
1.单元项目的危险度取值:首先要考虑的是单元项目中存在的危险物质及其
性质。
这些危险物质可能是爆炸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氧化性物质、易燃性物质、可燃气体等。
对于这些物质,需要进一步分析其危险程度,例如其燃烧、爆炸、毒性等方面的特性。
2.物质项目的危险度:在确定了单元项目中的危险物质后,需要对这些物质
进行危险度的评估。
这可以通过查询相关数据库、参考相关文献资料、或是利用物质的化学结构进行计算等方式来进行。
3.单元容量的危险度:单元的容量也是评估危险度的重要因素。
这涉及到在
单元内可能存在的危险物质的总量。
对于某些可能引起化学反应的单元,还需要考虑其反应速度以及是否有自加速等效应。
4.温度和压力的危险度:温度和压力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例如,对于加热
炉或热交换器等设备,其工作时的温度和压力都可能增加其危险程度。
5.环境因素的危险度:环境因素如气象条件(风、雨、雪等)、地形条件
(山地、河流等)、地质条件(地震、滑坡等)等也可能影响危险度评估结果。
在综合了上述因素后,可以利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或算法,计算出该单元的危险度。
这种危险度是一个相对值,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单元的危险程度。
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说明,实际的危险度确定可能需要更详细和复杂的分析和研究。
如需获取更多关于危险度确定的信息,建议您查阅专业书籍或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
风险评价方法(SCLJHALEC)说明与举例

(1)定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衡量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该方法以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风险的大小,并将所得作业条件危险性数值与规定的作业条件危险性等级相比较,从而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程度。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是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根据实际经验,给出了3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在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查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1)定义: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和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相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2)特点:安全检查表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潜在隐患的一种实用而简单可行的定性分析法。
①事先编制,有充分的时间组织有经验的人来编写,做到系统化完整化,不至于漏掉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
3
拆除管子工作
盲目拆除,安全带不挂
Cl2中毒,高空坠落
(1)项目负责人确认管路中无Cl2,可在取样管中观察或取样分析(2)安全带挂好
4
拆除
管路中剩余气体挥发
Cl2中毒
(1)拆除时先拆对角用撬棒螺丝,确认无气体后再拆卸;(2)戴好防毒面具
5
旧管子吊下去,新管子吊上来就位
管子可能掉下来或碰到周围设施和人员
公司停车
重大环境污染
4
造成人员重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度评价法示例
某厂以生产染料和染料中间体为主,对其11个生产分厂(车间)生
产单元中危险性较大的装置进行了危险度基本评价,它们是:
溶剂红111生产合成装置(九分厂)、3#蓝生产合成、氧化装
置(四分厂)、蒽醌生产缩合、水解装置(二分厂)、溶剂黄54生
产缩合、稀释装置(八分厂)、聚合氯化铝生产装置中的锟筒干燥装
置(友邦净水剂厂)、1-硝基蒽醌生产硝化、中和、精制装置(三分
厂)、r-甲氧基丙胺生产缩合、蒸馏、加氢装置(十一分厂)、酞菁
绿G生产氯化装置(一分厂二车间)、还原橄榄T生产缩合、闭环装
置(一分厂一车间)、1-甲基-3-苯基哌嗪等生产缩合、氯化装置(七
分厂)、甲基吡啶酮等生产酰化、缩合装置(十分厂二车间)。
各装置危险度基本评价结果见表1。
表1单元危险度基本评价表
装置名称
危险评价点数
危险
等级
物质
容量
温度
压力
操作
溶剂红111等生产合成装置(九分厂)
5(二甲苯、氨水、1-硝基蒽醌)
2
0
0
5
Ⅱ(12)
3#蓝生产合成、氧化装置(四分厂)
5(一甲胺、一乙醇胺、1,4-二羟基蒽醌、空气等)
2
0
0
5
Ⅱ(12)
蒽醌生产缩合、水解装置(二分厂)
5(苯、苯酐、三氯化铝、稀硫酸等)
2
0
0
5
Ⅱ(12)
溶剂黄54缩合、稀释装置(八分厂)
5(四羧酸、苯酐、DMF等)
2
0
0
5
Ⅱ(12)
1-硝基蒽醌生产硝化、中和、精制装置(三分厂)
5(二氯乙烷、蒽醌、硝酸、硫酸、液碱、硝基蒽醌、DMF等)
2
0
0
10
Ⅰ(17)
聚合氯化铝生产装置中的锟筒干燥装置(友邦净水剂厂)
2(导热油)
0
2
0
5
Ⅲ(9)
r-甲氧基丙胺生产缩合、蒸馏、加氢装置(十一分厂)
10(甲醇、丙烯腈、γ-甲氧基丙腈、氢气等)
2
0
2
10
Ⅰ(24)
还原橄榄T生产缩合、闭环装置(一分厂一车间)
2(1-氨基蒽醌、纯碱、3,9-二溴苯绕蒽酮、氢氧化钾等)
2
0
0
5
Ⅲ(9)
酞菁绿G生产氯化装置(一分厂二车间)
10(氯磺酸、铜酞菁、铜酞菁、硫磺、氯氯等)
2
0
0
5
Ⅰ(17)
1-甲基-3-苯基哌嗪等生产缩合、氯化装置(七分厂)
5(对氯甲苯、甲醇、叔丁醇、碱、邻氯苯氰等)
2
2
0
5
Ⅱ(14)
甲基吡啶酮等生产酰化、缩合装置(十分厂二车间)
5(甲胺、氰乙酸甲酯、乙酰乙酸乙酯、工业氨水等)
2
0
0
5
Ⅱ(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