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西藏林芝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西藏林芝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西藏林芝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008年—2020年)

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国土资源局

二零零八年十一月

《西藏林芝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8-2020年)

审查意见

2008年6月23日,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在拉萨组成专家审查组(名单附后)对西藏自治区地质环境与灾害防治科学研究所提交的《西藏林芝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进行了审查,与会专家在听取了编制单位的汇报后,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评议,并形成如下审查意见:

一、《规划》是根据藏国土资[2007]70号文《关于下达西藏林芝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项目任务书的通知》精神以及《西藏林芝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工作大纲》的要求编制的,编制依据充分。

二、《规划》是在充分调研和收集相关基础资料,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并根据《西藏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8-2020年)》总体部署的基础上编制的,资料翔实,符合林芝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实情。

三、《规划》章节安排合理,内容齐全,指导思想正确,目标明确,工作部署得当,措施可行。符合林芝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及地质灾害防治特点。体现了规划的科学性、政策性和可行性,对林芝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规划》需补充和完善如下内容:

1、补充和完善相关章节内容,使《规划》更具有操作性。

2、对文字表述进行进一步推敲,核实完善附表内容。

综上所述,《规划》内容齐全,指导思想正确,目标明确,部署得当,措施可行,对林芝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与会专家同意《规划》通过审查。

请编制单位根据与会专家提出的具体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的修改和完善,并尽快提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规划》评审专家组

组长:

二00八年六月二十三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0

第一节规划的必要性及目标 0

第二节规划的目的、任务 (1)

第三节规划期限及规划基准年 (2)

第二章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条件 0

第一节自然地理 0

第二节地质环境 (2)

第三章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 (4)

第一节地质灾害现状 (4)

第二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 (10)

第三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第四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 (13)

第四章指导思想、原则、依据与目标 (14)

第一节指导思想 (14)

第二节基本原则 (14)

第三节规划编制依据 (16)

第四节规划目标 (17)

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任务 (21)

第一节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的完善与利用 (21)

第二节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 (21)

第三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建设 (22)

第四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25)

第五节信息系统建设 (26)

第六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部署 (27)

第一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的原则 (27)

第二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 (28)

第七章保障措施 (33)

第一节政策法规措施 (33)

第二节组织管理措施 (33)

第三节资金保障措施 (34)

第四节防治技术措施 (34)

第五节宣传教育措施 (35)

第八章投资估算 (36)

第九章附则 (38)

主要参考文献: (39)

规划编制说明 (40)

附表:附表1林芝地区近期防治灾害点统计表

附表2林芝地区中期防治灾害点统计表

附表3林芝地区远期防治灾害点统计表

附表4林芝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分区说明表

附图:

附图1 西藏林芝地区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分区图(1:50万)

附图2 西藏林芝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图(2008—2020年)(1:50万)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规划的必要性及目标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有着特殊而复杂的地质背景,是我国地质灾害的易发区。而林芝地区地处藏东南高山峡谷区,受特殊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使该区成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在局部地区,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以及城镇、交通设施安全都构成了十分严重的威胁。

西藏自治区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对地质灾害所产生的危害一贯高度重视,随着国家《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颁布和深入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已逐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国土资源部编制的《中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持编制的《西藏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相继完成和付诸实施,充分体现了国家和自治区对人民生产生命财产安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给予的重视,为系统、科学地防治地质灾害明确了目标。开展林芝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旨在根据《西藏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有关要求和规定,进一步分析林芝地区地质灾害的现状、危害方式和危害程度、发生规律、易发区范围,按照本区的环境和人口分布,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制定本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西藏林芝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地质灾害整体防治方案的制定,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从基层做起,由点及面、深入开展。

第二节规划的目的、任务

根据藏国土资[2007]70号文《关于下达西藏林芝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项目任务书的通知》精神和要求,本规划编制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落实《西藏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将林芝地区地质灾害防治从过去分散、被动应急的状况,转变为有组织的、专门的、主动的和有预见性的工作,增强对自然灾害的抗御能力和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反应能力,逐步改变本地区地质灾害日趋严重的局面,使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和损失率有明显降低。正确处理好长远与当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把地质灾害防治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资源,避免和减轻致灾作用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积极主动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主要任务是:在充分收集规划区自然地理、地质环境条件、国民经济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在基本掌握本地区致灾地质作用分布状况与危害程度的基础上,确定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目标、原则及主要措施,明确规划期内各个时期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重点和主要工作内容;整合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区划,明确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范围;根据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结合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保障需要和人类工程活动特点,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分区,明确地质灾害防治主次关系、先后次序及主要措施。

《西藏林芝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内容包括地质灾害的发育现状及主要规律分析、地质灾害的防治原则、防治措施、管理方法等,

是对全地区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概括,有利于各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技术防范措施。各县也可以根据“规划”安排本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使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整体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节规划期限及规划基准年

规划基期以2007年为基准年,2008~2010年为规划近期水平年,2011~2015年为规划中期水平年,2016~2020年为规划远期水平年。以近期规划水平年为重点。

第二章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条件

第一节自然地理

林芝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东部和北部分别与昌都地区、那曲地区相连,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山南两地市相连,南部与印度、缅甸两国接壤。全区平均海拔3100m,东西长约646.7km,南北宽约353.2km,总面积约116175km2。地理坐标:东经92°10′~98°40′,北纬27°30′08″~31°35′。

图1—1林芝地区交通位置示意图

林芝地区属于高山峡谷地区,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南、喜马拉雅以北的山前谷地。区内主要是广大基岩山地挟持河谷的总体地貌格局,主要有三种地貌类型,即山地地貌、河谷地貌和冰川地貌。

该区属温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工布江达县相关气象资料显示:多年平均气温8.3℃,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15.85℃,极端最高气温26.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0.4℃,极端最低气温-19.7℃;年无霜期156天,昼夜温差大于10℃,气温垂直变化特征明显,大约海拔高度上升100m,气温下降0.74℃;最大冻土深度13㎝;年日照时数2016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640.1mm,年最大降水量808.3㎜(1996年),日最大降水量45.2㎜(1995年),小时最大降水量16.5㎜(1990年),3月至10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95%,而11月至次年2月的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5%左右;3月至10月相对湿度70%,11月至次年2月相对湿度52%;多年平均蒸发量1359.6㎜。

林芝地区属雅鲁藏布江流域,雅鲁藏布江在西藏境内长达2057km,流域面积24.048×104km2,平均径流量约4425m3/s。其Ⅰ级支流尼洋河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的俄鲁多错,自北西向南东方向径流,最终在林芝县以南汇入雅鲁藏布江,河道总长286km,流域面积17535 km2,占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的7.3%。据工布江达水文站资料:尼洋河多年平均流量118 m3/s,最大洪峰流量991 m3/s(1998年7月7日),最小流量14.3 m3/s。区内雅鲁藏布江的另一条Ⅰ级支流是迫隆藏布,主要位于波密县境内,是一条典型的山区河流,该河全长约332km,总落差约3460m,平均纵坡降达10.4‰,年平均流量达990m3/s。该区发育大小湖泊数十个,其中以工布江达县境内的错高湖为最大,错高湖又名巴松错,位于县城以东80km的高山峡谷地带,是典型的冰川堰塞湖,湖面海拔3469m,湖水面积26km2,湖水清澈碧蓝,四周群山环抱,雪山连绵,古木参天。

林芝地区行署设在八一镇,下辖7个县,即林芝县、工布江达县、

波密县、朗县、米林县、察隅县和墨脱县。林芝地区行署设在八一镇,下辖7个县,即林芝县、工布江达县、波密县、朗县、米林县、察隅县和墨脱县。根据《西藏统计年鉴》(2007年),全地区共辖35个乡,20个镇,5个居民委员会,687个村民委员会。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27509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分别为46389万元、99096万元和129612万元。林芝地区截止2006年总人口约16.24万人,地区社会固定总投资284964万元,2006年林芝地区财政收入1.55亿元,财政支出6.96亿元,人均农牧民纯收入3692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966万元,地区耕地面积18.16千公顷,工业生产总值40402万元。

第二节地质环境

一、地层岩性

林芝地区各个时代地层发育较齐全,发育有:前震旦系、二叠系、石炭系、白垩系和第四系地层。前震旦系岩性主要为一套基底结晶变质杂岩;二叠系岩性主要为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各火山碎屑岩夹陆源碎屑岩及少量碳酸盐沉积;石炭系岩性底部为灰绿色生物碎屑灰岩,中上部为灰绿色含砾砂岩、黑色含砾板岩、钙质粉砂岩夹灰岩、泥岩;白垩系岩性主要为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局部夹页岩、灰岩、砂岩、板岩夹煤层;第四系主要为一套松散堆积物。

二、地质构造

该区按照板块构造体系划分,分别属于雅鲁藏布江板块构造缝合带以北的欧亚板块之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及其以南的印度板块之喜马拉雅板片,其地质构造作用主要受控于新特提斯洋及其南北大陆的拼接和加积。由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绕喜马拉雅

板片东端的南迦巴瓦峰形成了弧形特征,使得该区地质构造变得异常复杂。

三、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区内新构造运动以间歇式上升为主,具有明显的继承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大型断裂复活并兼有控震活断层。强烈的新构造运动造就了该区蜂峦叠嶂、地形高差悬殊、岩石破碎以及主河流与支流发育差异大的地形地貌特征。

该区处于多条构造活动带的周围,属纳木错-仲沙、嘉黎-然乌及墨脱—察隅强震带,据有关资料统计,该区域内近50年来发生6级以上的强烈地震达9次之多,4.7~5.9级地震约40余次。其中最大一次震级为8.6级,发生于1950年8月15日22时09分34秒,震中位于墨脱县境内,距波密县城区约90km,此次地震波及区达到3800km2,余震96次,并持续到1952年8月。该区一般地震发生频繁,几乎每年皆可发生能明显感觉到的地震3~5次。按照国家地震局的烈度分区,林芝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Ⅶ~Ⅸ度。

第三章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地质灾害现状

一、地质灾害类型与规模

据林芝地区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资料,该区发育的地质类型主要为泥石流、崩塌和滑坡,其次为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区内各类地质灾害点921处,其中滑坡234处,崩塌254处,泥石流430处,地面沉降1处,地裂缝2处。灾害发育类型与规模见表(3-1、3—2)。

表3—1 林芝地区各县地质灾害发育情况统计表

林芝地区的地质灾害集中分布于交通干线及城镇居民聚集区附近,呈现明显的条带状及岛状分布特征。

二、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及危害现状

林芝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形相对高差大,最大相对高差超过4000m,加之区内降水充沛,导致了林芝地区成为地质灾害多发区。

(一)崩塌

1、发育分布特征

根据成果资料显示,崩塌分布以察隅县最多,有70处,波密县、工布江达县分别为32处;朗县和林芝县分别为34处;米林县和墨脱县相对较少,分别为24处和28处。

区内崩塌的发育相对集中在人类工程活动较为频繁的地带,在城镇附近以及公路沿线,崩塌灾害发生相对集中。

2、崩塌的危害现状

崩塌灾害最主要危害对象是公路以及水利电力设施、通信设施、城镇及乡村的基础设施与居民的生产、生活设施。崩塌对公路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大量碎、块石堆积掩埋公路以及毁坏公路,堵塞、毁坏桥梁、涵洞及边沟,砸车伤人等。同时又可为泥石流提供物源,并堵塞沟道,导致大规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此外,在海洋性冰川发育区,尤其是地形高差悬殊的区域所发生的雪崩,往往不同程度地伴有岩、土体,在林芝县~波密县~察隅县一带经常有断道堵车的情况发生。突发性的崩塌常常会造成人员伤亡。

(二)滑坡

1、发育分布特征

滑坡在不同地貌区的分布和发育程度各不相同,其中高山峡谷区的发育强度最大、数量最多。同时,滑坡发育与降雨量密切相关,在降雨量较大的墨脱县和察隅县滑坡相对较发育,其数量分别为54处和47处,占林芝地区滑坡发育总数的43.16﹪。

滑坡灾害发育与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在城镇附近及交通沿线发育的数量远大于人类工程活动相对较弱的地区。

2、滑坡的危害现状

滑坡的危害可分为两种类型:直接产生的危害和形成灾害链所产生的次生危害。主要危害方式有:堵塞掩埋或毁坏公路、破坏建筑物及水利电力、通信、城镇基础设施、束窄或堵塞河道形成灾害链并诱发新的地质灾害、直接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等。

(1)堵塞掩埋或毁坏公路是最多最常见的危害。当滑坡的剪出口在公路以上时,滑体大量的碎石、块石堆积、掩埋公路,不但清理土石方的工作量巨大、耗费时间长,而且坡脚被清理后还会引发上一级滑体进一步下滑,妨碍车辆的正常运行。当滑坡剪出口在公路路面以下时,则连公路一起被推移,使公路完全被毁坏。给国家和当地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河道堵塞,形成规模庞大的地质灾害链。区内山高谷深,河道狭窄,河谷内发生滑坡后,滑坡体下滑使河道束窄或堵塞,使水位猛涨,浸泡坡脚,形成上游淹没威胁。当堵塞的松散土堤决口后,大量河水突然迅猛冲刷其下游河道两岸边坡,常常引发河道下游段的洪水灾害以及产生新的崩塌和滑坡。如2000年4月9日发生在波密县易贡扎木弄沟的巨型高速远程滑坡的危害更是异常严重,损失巨大。2000年6月11日,被滑坡体堵塞的易贡藏布河道开始溃决,河水的累计水位涨幅达55.36m。经24小时下泄后,河水恢复原状。由于河水排泄时间短,最大洪峰流量达到12.4×104m3/s,不仅使下游帕隆藏布和雅鲁藏布江沿岸40多年来陆续建成的各种桥梁、道路、通信设施等毁于一旦,而且造成易贡藏布、帕隆藏布沿途两岸河谷坡脚受到严重冲刷,两岸大片森林被毁,河岸出现多处新的滑坡、崩塌灾害,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地质灾害链,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达10亿元。

(三)泥石流

林芝地区独特的地形地貌条件、丰富的物源储备以及有利的水源条件组合致使该区泥石流灾害发育,是该地区危害最大、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

1、发育分布特征

按水源类别区内泥石流大致可分为:冰川(雪)消融型泥石流、冰湖溃决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等三种主要类型。区内泥石流发育具有:东部和东南部多于西部和中部的特征,其中以波密县和察隅县最为发育,分别为114处和106处。

该区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强烈,区域地质构造控制了地貌与水系的格局。泥石流分布集中的区域,一般都在大型断裂带两侧,活跃的泥石流沟也受到断裂的影响,如波密加马其美沟、古乡沟等。

2、泥石流的危害现状

泥石流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直接冲毁或淤埋生产、生活设施,并造成人员伤亡;因堵塞河流而造成堵塞体上游的淤埋与淹没,以及因堵塞体溃决而对其下游区突发的冲毁与淤埋灾害;侧蚀沟道使其流通区沟谷产生滑坡、崩塌等其它次生地质灾害。

由于区内泥石流沟谷纵坡降大,泥石流在向沟口运动时具有极大的动能,往往危害后果巨大。沟口以外堆积区和坡面泥石流的淤积、淤埋危害十分普遍,对公路的危害极为严重;支沟泥石流造成主河道堵塞,多数使得上游淹没成湖(堰塞湖),下游在溃决时形成灾害链诱发次生地质灾害危害。

比如2007年9月4日晚7时20分左右,林芝地区波密县古乡松饶村天摩沟(帕隆藏布河南岸)发生泥石流灾害。泥石流固体物质进入帕隆藏布、短暂阻塞河道(约1小时),并在河道北

岸318国道一侧形成宽250m、长410m的泥石流堆积扇,扇体中部地理坐标:东经95°19′16.6″,北纬29°29′21.7″。

本次泥石流灾害造成1人死亡、7人失踪、9人受伤(现在索通村医疗所救治);冲毁民房2户、6户民房受损;冲毁农田30余亩;冲走牲畜40余头(匹、只);松饶吊桥被冲毁、1辆轻型面包车被毁;318国道交通中断43小时(于6日14时10分恢复交通)。直接经济损失470万元。

(四)地裂缝

林芝地区具有一定规模的地裂缝分布不多,仅在米林县和墨脱县发现2处,以地震诱发的地裂缝为主。该区地裂缝与其它突发性地质灾害相比其危害表现相对不突出,目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大,但根据县市地质灾害调查等成果显示,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五)地面沉降

林芝地区的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工布江达县,发育1处。地面沉降危害主要表现为毁坏城镇设施、工程建筑、水利设施、通信设施、农田等。

三、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

根据该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按照相邻、相同区域合并的原则将林芝地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三个大区,即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其中高易发区14个,中易发区11个,低易发区1个(见附图一)。

第二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

林芝地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危害严重。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都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对重大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更是主要领导亲自抓,加强了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多方筹集资金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勘察、评价和工程治理,实施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和相关制度逐步建立

林芝地区于2002年成立了国土资源局,同时设立了地质环境科,并开始履行相应的职能。建立了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开展了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与地质灾害应急监测工作。

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和法制建设得到加强

近年来地质灾害防治的法规建设和管理有了明显进展。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自2004年3月1日起实施,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2000年12月11日发布实施了《西藏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暂行办法》(自治区人民政府第36号令)。《西藏自治区地质环境管理条例》于2003年5月1日起实施。自治区人民政府制订《西藏自治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每年编制《西藏自治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在自治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相应制定了符合本地(市)实情的地质灾害防灾预案,使林芝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取得成效

截止到2007年底,林芝地区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已全面完成,基本查明了地质灾害及其隐患点。通过宣传教育,提高

关于印发《吉林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吉林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省直各有关单位,各市(州)发改委、能源办,长白山管委会经济发展局,长春新区管委会发改局,各县(市、区)发改局、能源办,有关能源企业: 《吉林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吉林省能源局 2017年5月10日 吉林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前言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推进能源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机遇期,也是全面深化能源改革的攻坚期。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保障吉林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依据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述了我省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大项目和保障措施,是未来五年我省能源发展的行动指南。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能源工业按照“转方式、调结构、保供给、惠民生”的总体要求,注重优化能源产业布局,创新能源发展方式,扎实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确保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用能需求,为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基本现状 1.资源状况 我省能源资源种类较为齐全,传统化石能源储量不足,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较大。截至2015年底,全省煤炭资源储量27.5亿吨,其中基础储量9.8亿吨(储量7.27亿吨);原油累计探明储量16.38亿吨,天然气累计探明储量4910亿立方米;油砂资源储量4.8亿吨;油页岩已探明储量1086亿吨,占全国资源储量80%以上,位列全国第一;风能资源潜在开发量约2亿千瓦,可装机容量约5400万千瓦;农作物秸秆产出量约4500万吨/年,可能源化利用的资源总量约1200万吨/年,林业剩余物资源量约1000万吨/年,可能源化利用量约400万吨/年;太阳能资源总体属二类地区;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574.4万千瓦;深部地热能量潜力相当于26亿吨标准煤。 2.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我省能源产业加快发展,供应能力平稳增长,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节能减排成效明显,装备水平稳步提高,能源消费总量得到控制。 ——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一大批电源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截至2015年末,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611.4万千瓦,年均增长5.1%,人均装机达到0.95千瓦。电网建设全面加强,全省500千伏变电站增加到11座,220千伏变电站增加到80座,初步构成分层分区运行的电网体系。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能力有较大提高,“气化吉林”全面实施,沈阳——长春天然气管道已通气运行,四平——白山天然气管道及长春高压外环工程进入收尾阶段,长春市2个5000立方米储气库投入运行,全省油气管道总里程达到4710公里。2015年,天然气产量19.7亿立方米,比2010年提高12.6%;原油产量481万吨,增储稳产成效明显;原油加工能力达到1290万吨,原油加工量901万吨,比2010年提高10.8%。 ——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清洁能源发展较快。丰满水电站重建工程、敦化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5个百万

“十三五”节能规划

XXXX化工有限公司“十三五”节能规划 (修订版) 二0一七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节编制依据 (1) 第二节企业概况 (1) 第三节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介绍 (2) 3、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基本思路 (3) 4、主要产品和技术水平 (3) 5、工艺流程 (4) 3、呋喃树脂工艺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铸造涂料工艺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固化剂工艺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企业节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4) 第二章规划目标 (5) 第一节指导思想 (5) 第二节规划目标 (5) 第三节基本思路 (6) 第三章节能措施 (6) 第一节技术路线 (6) 第二节主要措施 (7) 第四章推进措施 (8) 第五章节能目标 (8)

第一章总则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74号)以及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17]15号)要求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原《XXXX化工有限公司“十三五”节能规划》进行修改。 第一节编制依据 1、《关于印发山东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17]15号) 2、《关于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 [2016]74号) 3、《XXXX化工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年1月)及 发展战略。 第二节企业概况 1、企业名称:XXXX化工有限公司 2、企业简介: XXXX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注册地址为XX区XX镇XX 村,注册资金6000万元,法定代表人:XXX。现企业总资产4亿元、固定资产5000万元、2016年销售额2亿元,现在职职工三百余人。

国家能源十三五规划解读

国家能源十三五规划解读 欢迎来到小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家能源十三五规划解读,欢迎参考~ “十三五”国家能源战略规划及影响分析 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在即,本次会议主要议程之一是研究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在经济增长、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十三五”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能源产业作为支柱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十三五能源战略事关未来能源产业发展、生产布局,影响能源投资决策和管理运行。能源观察获悉,国家正在制定能源“十三五”规划,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能源安全发展战略、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 从近期政府管理部门对外透露信息看,未来能源发展和改革的战略导向基本明确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能源体制改革是主要内容。 一、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目前,我国能源战略从保供给为主,开始向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转变。这意味着敞开式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将受到控制,控制手段可以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也可以通过提高能源价格、减少补贴来实现。

反观过去十年能源消费路线,“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从2005年的亿吨标煤,增至2010年的亿吨,年均增长率%。按照能源“十二五”规划的预期目标,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在经济下行、能源消费增速放缓的形势下,这一目标有望实现。 有机构测算,如果在政策环境不变情景下,按照以往经济发展路径测算,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54亿吨标准煤左右,2030年将接近70亿吨标准煤。显然这样的增速不可持续,生态环境和国际环境也将承受巨大压力。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主要是控制煤炭。国家将制定煤炭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目标,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已经明确的是,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2020年力争使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62%以内,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到60%以上。 能源消费控制直接影响未来能源项目建设和审批。直接表现为,钢铁、水泥、有色等高耗能产业发展将受到抑制;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新建燃煤机组建设将得到严格控制;煤炭过快增长的产量也将受到约束。 二、能源生产布局继续西移 西部地区仍是我国能源生产的主要阵地。按照国家“五基两带”的构想,未来将建设东北、山西、鄂尔多斯、西南、

西藏旅游林芝必去景点介绍

《西藏旅游林芝必去景点介绍》 西藏林芝旅游https://www.360docs.net/doc/986319130.html,/ ?1、心理准备:西藏虽然神圣,但也不是什么禁区,与去其它地方旅游最不同的是,西藏是高原,而且是主要有藏族人居住的高原,首先不要对高 原有恐惧心理,对一般正常人来说,去西藏无非是去高原旅游一次,就算 是有高原反应,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一般不会导致生命危险,况且现在 西藏的医疗条件比过去有极大的改善,缓解并治疗高原反应不过是一件小 事。所以,如果您没有什么心、血、肺、脑等方面的疾病,你可尽管前往。 ?2、物质准备:这也是一个进藏旅游的人经常问到的问题,好像进西藏是到了什么无人区一样,要事先准备很多很多的物品才能保障自己在西藏的 需求,其实,西藏现在已很发达了,基本上内地能买到的东西再西藏都能 买到,而且由于交通的改善及商业的发展,价格也并不像传说的那样很贵,所以如果你没有什么特别的需求,即使什么也不带,带上钱包,您就可以 在西藏生活得很好。 当然,这并不是说您不需要带任何物品,只是说,去西藏,您可像去其它 地方一样,带上您应该带的东西(如,去高原,应该带上防晒霜、唇膏、 眼镜等防晒物品) ?3、关于药品:一般药品西藏都能买得到,特别是治高山反应的药物,应该说西藏的更多更好,但根据个人的习惯,可带上感冒药、晕车药、止痛 片、葡萄糖、肠胃药等,另外比较专业的药品有氨茶碱,氯丙嗪、复方阿斯匹林,维生素C,E,B1,B6等对症药品。 如果要服用防高山反应的药,要在去西藏前提前几天服用(尽管用处不是 很大)。 西藏林芝旅游推荐 1.巴松措湖 巴松措湖又名错高湖,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有西藏九寨沟之美誉, 是红教的著名神湖,长约12公里,最深处60多米,总面积6000多亩。湖的形状如镶嵌在高山峡谷中的一轮新月,湖水清澈见底,四周雪山 倒映其中,沙鸥、白鹤浮游湖面,湖水透明可见游鱼如织,情趣怏然。湖心扎西岛上有错宗工巴寺,建于唐代末年,岛上的礁石均雕刻成了别致的 动物形象以及佛像。错宗寺为土木结构,上下两层,供奉强巴佛、千手观 音和金童玉女。错宗工巴寺寺僧与信众们都乘独木舟进行往来。扎西岛其 实离湖边不过50余米,当地有渡船搭乘游客前往,每人2元。 门票:110元(包括景区内环保车,到扎西岛的木筏和扎西岛),游艇票80元(3小时),学生证半价。 最佳旅游时间:秋天是错高湖最美的时候,湖边均是层叠的金色和火红的秋叶。错

能源管理工作计划

十三五规划之2015年能源管理工作计划 十三五” 规划要求规划编制必须强化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设定规划目标指标,积极推进市县规划体制改革,坚持开放民主编制规划,使其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 中国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十三五”时期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胜利实现,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编制好“十三五”规划意义重大而深远。 为落实集团公司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能源管理要求,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综合消耗,结合自身工作,以构成绿色节能型企业为目标,特制订本年度能源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节约每一度电,不浪费每一滴水, 2、所辖区域内油、水、气杜绝“跑、冒、漏、滴”现象,经过点检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3、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不遗留一个螺丝,一根电焊条在现场。 4、整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能源管理制度的不符合项, 5、完成集团公司及厂部下达的能源工作任务。 二、指导思想 能源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争创湖北省能源

管理优秀单位,不断完善能源信息化管理为工作目标,持续推进资源节约型企业建设,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断创新管理,为把华威公司建设成,节能水平先进型企业而努力奋斗。 三、总体思路 1、能源管理的基本思路是:更新理念,坚持改革创新,抓好工作落实,提升基础能力,服务到场。 2、能源管理的具体思路式:从能源使用源头入手,关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加大能源检查力度,大力宣扬节能思想,促进设备效能提升。 四、主要措施及要求 1、对每个区域加大节能宣传力度,以节能减排为主题每月出一期黑板报宣传,完善所有照明开关粘贴随手关灯标语,所有饮水机、水龙头粘贴节约用水,在全车间树立起节能意识,形成“人人讲节约,事事讲节约、时时讲节约”的良好氛围。 2、休息室、走廊、过道、洗手间、澡堂、楼梯口等地段照明设备选用节能灯泡,设专人看管或声控控制,按规定合理使用空调,提倡少开空调,空调温度:夏季温度设定不得低于24℃,冬季不得高于26℃杜绝计算机、打印机、饮水机等设备处于长时间待机状态。 3、严格控制文件印刷数量,打印时,除上报公司的正式公文外,纸张需进行双面打印,注重纸张的再利用,尽可能的减少纸张的消耗,尽量实行无纸化办公。 4、加强对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杜绝“跑、冒、漏、滴”、

林芝桃花节旅游活动策划方案

林芝桃花节旅游活动策划方案 成思远 2011413102 委托方:林芝地区旅游局 策划方:西藏大学农牧学院 2014年2月28日

前言 这份策划书包括林芝桃花节的活动主题、活动背景、活动目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主要项目以及活动的预算估计。当远方的雪山还被皑皑白雪覆盖的时候,如绯云红霞般的野桃花早已挂满枝头。高大的野桃树一棵连着一棵让密密匝匝的桃花簇拥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片桃花云。林芝桃树属于毛桃类,花朵虽小,却粉得娇艳、红得诱人,虽不如碧桃和降桃的花形大,但密度高,花朵交织在一起,呼啦啦成千上万铺向远方。整个尼洋河畔漫山遍野盛开的桃花争奇斗艳。游客们在林芝不仅可以赏桃花、探秘“桃花源”,欣赏“雪域江南”那独特的旖旎风光,更能领略西藏最浪漫、最美丽的春天。

一、活动主题 这一刻爱吧 二、活动背景 林芝县位于西藏东南部,喜玛拉雅山脉与横段山脉的高山峡谷地带,雅鲁藏布江与尼洋河交汇处,距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420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全县总面积1023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7万。 林芝县风景秀丽,景点密布。主要景区有尼洋河风光带,世界柏树王园林、措木及日森林公园、公众村古生态援、色季拉国家森林公园、鲁朗林海、古桑树王、比日神山、苯日神泉、东久温泉以及喇嘛岭寺。 这里居住着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等少数民族以及登人、夏尔巴人,他们的生活习惯及宗教信仰皆保留着浓厚的传统色彩,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古老的传说,淳朴的民风,传统的民俗,宗教神话联系在一起,给这些古老的民族笼罩上了一层原始而神秘的色彩。 古老的传统的文化以及藏传佛教和本地兴起并盛行的苯教,使这里拥有了著名的寺院等人文景观与鲁朗林海、措木及日森林公尼洋河风光等奇特的自然景观构成了丰富多采的旅游资源。从2000年至今,林芝桃花节已经走过了第十个年头。桃花文化旅游季活动遵循了西藏自治区党委“在特色上做文章、在环保上下功夫、在富民上见实效”的要求,不仅丰富了西藏旅游者体验的内容和形式,增加和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也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群众支持、参与旅游的意识和热情。作为林芝最大规模的节庆活动,桃花节已经成为林芝县节庆活动的知名品牌。林芝节庆旅游成为林芝靓丽的名片和外向经济的助推器。 林芝嘎啦桃花村是欣赏桃花的首选之地。在尼洋河两岸的山坡上,桃林与麦田交相辉映;三面环山的林芝桃花沟,溪水从山顶倾泻而下,涧边长满了野生桃树,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玩,都让人回味无穷。在雪山的环抱之下,怒放的桃花延绵数里,犹如红色云海。桃花节上更有品不完的酥油香茶、喝完了青稞美酒、跳

十三五能源规划总体思路渐趋明晰

十三五能源规划总体思 路渐趋明晰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十三五”能源规划总体思路渐趋明晰 在“十二五”即将走向最后一年的时候,“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工作也已经启动,国家能源规划的顶层设计将是什么样的呢近日,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副司长何勇健对我国“十三五”能源规划思路进行了梳理和介绍。 面对我国能源发展中出现的两大矛盾—供需逆向分布、能源与水逆向分布,“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是对能源布局进行优化。 煤炭开发分层对待 面对能源赋存条件的限制,“十三五”规划的能源生产布局依旧是“五基两带”,即东北、山西、鄂尔多斯、西南、新疆5大能源基地,核电及海上2个能源开发带。 其中,14个大型煤炭基地的产煤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比重在“十三五”期间将达到95%以上。由于煤炭供给过剩,因此对煤炭基地的规划将划分层次,区别对待。优先开发蒙东、黄陇和陕北基地,巩固发展神东、宁东、山西基地,限制发展东部即冀中、鲁西、河南、两淮基地,优化发展新疆基地。新疆基地将在“十三五”之后发挥更大作用。 “十三五”期间规划投产的重要煤运铁路是蒙华铁路,到2017年,这条铁路年运能将达到1亿吨,远期达到2亿至3亿吨。初步测算,蒙华铁路运送的煤炭每吨大约可以节省运费200元,相当于每千瓦时电价便宜元。何勇健表示,作为专用的动力煤输送通道,蒙华铁路的建成将对我国能源布局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能有效缓解华东地区缺电的问题。 首次明确减煤目标

“十三五”将把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作为重要任务,其中煤炭作为控总量的重点,消费比重将从目前的66%降到60%以下。 据透露,煤炭消费量控制的重点将落到经济发达省(直辖市),主要方式是大气污染防治。 未来几十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还要依靠煤炭,在理想的状态下,将逐步引导煤炭从燃料向原料过渡。 从消费总量看,煤炭在“十三五”期间仍然是发电的主要燃料,因此煤炭利用的发展方向将被引导至集中高效燃烧上来,减少散煤燃烧将成为目标。 煤化工是否要发展在业界争议较大,但从顶层设计思路看,现阶段煤化工对国家战略上的意义重大,还需要有序发展。“一是提供战略储备,二是在油气紧张时,煤制油气可以作为替代能源保证应急需求,三是增加我们在国际谈判中的底气。”何勇健说。 煤电近零排放技术的突破,使得煤电在排放上能够达到或接近天然气发电的排放水平。这给煤电发展在政策上获得支持提供了依据。 据了解,《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 今后,东部地区依然可以建设新的煤电项目,只是条件更为苛刻—必须达到较高的排放标准,而且煤炭消费总体规模不得扩大。东部电力需求的满足找到了很好的途径,同时单纯依靠西部送电的风险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当然,国家也会配套有关电价政策,支持煤电项目做到更加环保。 替代能源大发展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划分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划分几个等级?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见表12)与建设项目重要性(见表13),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为3级,见表14。 表12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注:每类5项条件中,有1条符合较复杂条件者即划为较复杂类型。 表13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 表14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

不同等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是什么? 一级评估必须对评估区内分布的地质灾害是否应危害建设项目安全、建设项目是否诱发地质灾害、因治理地质灾害增大的项目建设成本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其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1)滑坡的评价必须查明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滑坡的构成要素及变形的空间组合特征,确定其规模、类型、主要诱发因素、对工程的危害。对斜坡地区的工程建设必须评价工程施工诱发滑坡的可能性及其危害,对变形迹象明显的,应提出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2)泥石流评价必须查明泥石流形成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水流条件、植被发育状况、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确定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规模、活动特征、侵蚀方式、破坏方式,预测泥石流的发展趋势及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3)崩塌的评价应查明斜坡的岩性组合、坡体结构、高陡临空面发育状况、降雨情况、地震、植被发育情况及人类工程活动。确定崩塌的类型、规模、运动机制、危害等,预测崩塌的发展趋势、危害及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4)地面塌陷的评价必须查明形成塌陷的地质环境条件,地下水动力条件,确定塌陷成因类型、分布、危害特征,分析重力和荷载作用、地震与地震频率、地下水及地表水作用、人类工程活动等对塌陷形成的影响,预测可能发生塌陷的范围、危害。 (5)地裂缝的评价必须查明地质环境条件、地裂缝的分布、组合特征、成因类型及动态变化。对多因素产生的地裂缝,应判明控制性因素及诱发因素。评价地裂缝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除地震成因的地裂缝外,对其他诱发因素产生的地裂缝应分析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采矿活动、人工蓄水以及不良土体地区农灌地表水入渗、松散土类分布区潜蚀、冲刷作用、地面沉降、滑坡等作用的影响。 (6)地面沉降的评价必须查明评估区所处区域地面沉降区的位置、沉降量、沉降速率及沉降发展趋势、形成原因(如抽汲地下水、采掘固体矿产、开采石油、天然气、抽汲卤水、构造沉降等)、沉降对建设项目的影响,以

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基本特征与吸引向性评价

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基本特征与吸引向性评价()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6 , 23 3: 301,305 J ournal of 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 () 25692 20060320301205 1000文章编号 : 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 基本特征与吸引向性评价 张敏 ()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 , 西藏林芝 860000 摘要 : 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 , 分析了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类型齐 全、特色突出、品位高和组合条件好的基本特征 , 将生态旅游资源分为国际、国内和省内吸 引向性 , 并根据林芝地区主要生态旅游景区资源独特性、国家旅游资源评价标准以及旅游客 源市场分析 , 提出了林芝地区主要生态旅游资源吸引向性的模糊分级。结合实际 , 建议林芝 地区的旅游开发要立足国际市场 , 以开辟 1,2 条国际旅游黄金线路 , 以及创建国家级乃至 世界级旅游精品为目标 ,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旅游者到林芝地区观光旅游。图1 表 2 参 15 关键词 : 生态旅游资源 ;资源特征 ; 吸引向性 ; 林芝地区 中图分类号 : S7205 ; F592 文献标识码 : A

林芝地区是西藏生态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之一 , 其旅游资源种类丰富 , 更兼 有因其地域特点而形成的独特的人文景观。我们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 , 根据国家旅游局最新制定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 , 结合区域特点 , 将林芝地区所查明的 645 个旅游资源单体划分为 8 个主类 , 29 个亚类和 131 个基本类型。除个别自然保护区暂不具备开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外 , 大多数具有开展生态旅游的 良好条件。 1 西藏林芝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基本特征分析 111 旅游资源数量丰富 , 类型齐全 林芝地区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 , 雅鲁藏布江中下游 , 地势南低北高。印 度洋暖流北上 , 与北方寒流在此汇合 , 形成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并 存的特殊气候。独特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条件 , 占形成了林芝地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林芝地区境内旅游资源有 645 处 , 其中地文景观类 79 处 , 占 1213 % ; 水域风光类 75 处 , 占 1116 % ; 生物景观类 97 处 , 占 1510 % ; 天象与气候景观类 25 处 , 占建筑与设施类 160 处 , 占 2418 % ; 旅游商品类 98 种 ,318 % ; 遗址遗迹类 17 处 , 占 216 % ; 1() 表 1 ,图 1。可见 , 林芝地区旅游资源数量丰富 , 类型齐全。1512 % ; 人文活动类 94 处 , 占 1417 % 长期的地质变迁在林区形成了类型多样的地质地貌遗迹 , 有雪山冰川、地热 喷泉、奇峰怪石、江河湖泊、峡谷瀑布等。林芝地区的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在地貌构造上 , 北部是念青唐古拉山 , 南部属喜马拉雅山东段 , 西北部是冈底斯山余脉 , 东部为横断山脉。前者为东西走向 , 后者多为南北走向。

无锡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

序言 近年来,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力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着力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推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应用,加快实施能源行业节能减排,逐步形成适应无锡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圆满完成“十二五”期间的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无锡市经济转型发展、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的关键期,是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绿色惠民的深化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根据《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江苏省《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5-2020年)》《江苏省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方案》《江苏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目标责任管理实施方案》等,编制《无锡市“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

本规划所涉及的范围为无锡市所辖全部行政区域,包括江阴、宜兴2个下辖县级市和梁溪、锡山、惠山、滨湖、新吴5个市辖区域,总面积4627平方公里。 本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期为2016年至2020年。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一节发展现状 我市地处苏南用能负荷中心,下辖江阴、宜兴两个县级市,能源资源较为贫乏,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主要依赖外地调入,可再生能源仅太阳能具备较大规模利用条件。“十二五”以来,无锡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提升能源供给的保障能力,持续推进能耗结构的优化调整,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形成了适应无锡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 一、能源供应平稳有序 电力供应安全可靠。“十二五”末,以大电厂和500千伏变电站为依托,全市电网已形成220千伏输电网和变电站为骨干,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为支撑的网架结构,供受电能力全面增强。电厂统调机组总装机容量为565万千瓦,非统调机组83.8261万千瓦。江苏国信协联燃机热电联产工程和无锡蓝天热电联产项目均已投产运营,清洁能源占比逐步提升,供应能力持续加强。 煤炭储运能力不断加强。“十二五”末,煤炭供应能力已达到3100万吨左右,全市不断加强本地区煤炭资源中转储备能力建设,有效保障全市煤炭供应。 油品总量稳中有升。“十二五”以来,全市按照部、省成品油管理工作的统一部署要求,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管,成品油市场消费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速保持在2-5%之间。 天然气稳定供应。管道天然气和LNG同步发展,目前全市拥有两家管道输气单位,分别为中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及江苏省天然气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气源来自新疆(西气)和四川(川气)。2015年,“西气”供气规模为5.1亿Nm3/a,“川气”供气规模为1.9亿Nm3/a。当管输气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时,以LNG作为补充气源。2012年底,如东LNG正式投运,更加保障我市天然气市场的稳定供应。 二、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按照“供需并重、内外兼顾”的基本思路,着力推进生产结构、消费结构、区外受电同步优化。2015年全市一次能源生产量489万吨标准煤,其中非化石能源28.75万吨标准煤,占5.55%,比2010年提高1.54个百分点。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3800万吨标准煤,“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6.7%。其中原煤消费量2278万吨,比2010年减少400万吨。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定稿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 作方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 一、工作任务 本评估工作目的是: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地质环境特征,分析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对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程度及危害性进行全面评估,并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加剧的地质灾害以及建设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在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二、评估范围及评估级别 评估范围确定的原则是:根据建设工程的特点及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结合场地地质环境条件,考虑地质灾害危险性的来源及可能影响范围。本建设项目属面状工程,评估范围一般为由用地红线外扩30~50m。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进行,根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和建设项目的重要性进行划分。 三、工作部署、工作量 (一)、资料收集 收集建设场地及临近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和建设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的有关资料,以及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最新成果资料。 (二)、技术要求

1、开展工作前,组织项目有关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国土资源部[2004]69号文及广西地方标准《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统一认识,熟悉了工作程序,明确了本次工作的重点。 2、在调查前,熟悉收集到的资料,了解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和工程建设规模、特点。在分析和研究收集到的资料基础上,经野外踏勘后,划分评估级别、确定评估范围,制订详细的评估工作大纲。 3、野外调查采用1:10000、1:1000地形图为工作底图,手持GPS定点。 4、室内资料整理按《评估规程》工作程序,在综合分析研究既有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工程措施和建议,编制“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 (三)、工作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本次评估工作以采用收集现有资料、野外实地调查访问为主,野外以1:10000、1:1000地形图作工作底图,采用GPS定点定位,皮尺,罗盘量测,记录本或卡片描述记录,室内对所获取的数据采用定量、半定量分析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四)、工作次序安排 1、前期工作准备、搜集资料; 2、进行野外勘踏、编制评估工作大纲及野外调查; 3、室内资料整理、编制图表、编写报告、进行内审;

上海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上海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能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生活,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为实现到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基本框架的总体目标,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上海大力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积极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在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清洁化利用以及能源科技装备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十三五”时期能源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一)能源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皖电东送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工程投产,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虹杨输变电工程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全市形成了“四交四直”的市外受电通道结构,完善了以500千伏双环网为基础的城市电网主网架,接受市外来电最高达到1500万千瓦,比“十一五”时期增长50%以上;临港燃机

一期、奉贤南桥能源中心等燃气发电项目相继投产,电力供应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如东-海门-崇明岛天然气输送管道、上海天然气主干管网二期和崇明岛天然气管道等重大工程相继建成通气,累计建成高压天然气管道超过750公里,燃气安全供应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石洞口燃气生产和能源储备项目、浦航中转油库二期扩建项目投入使用,油气应急储备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能源消费增速明显放缓,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效提升、需求侧管理等多方面举措,本市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明显放缓。201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约1 14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速从“十一五”期间的6.3%下降到“十二五”期间的1.3%。本市抓住能源供需矛盾趋缓、清洁能源供应充足和新能源政策集中出台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其中,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约14个百分点,天然气、外来电、本地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别提高约4个百分点、6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燃气发电在全市发电装机中的比重突破20%,告别使用了150年的人工煤气,实现城市管道燃气全天然气化。 (三)新能源利用快速增长,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完善 修订出台《上海市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专项资

2018最全最好的西藏林芝看桃花旅游攻略拿走不谢

2018最全最好的西藏林芝看桃花旅游攻略,拿走不谢 林芝的桃花正如诗中所写,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当你看见林芝的桃花,一定会被之所吸引的。 林芝桃花节最佳赏花地点:林芝地区赏花地区最杰出的有林芝县,波密县,米林县,工布江达县,朗县无处,其中,尤以嘎啦村,达则村,卡斯木村观赏景致为最佳。嘎拉村:最被人熟知的桃花节赏花地点。嘎拉村又称桃花村林芝县嘎拉村桃花花期:3月中下旬,达则村:亚果懂(村庄山头)桃花花期:3月中下旬;卡斯木村:从吉日寺往下观看,桃花花期:4月20日左右。林芝桃花节最佳赏花路线:林芝桃花1、林芝县赏花路线当地推荐从八一镇出发到嘎拉村——卡斯木村——达则村,返回路线由达则村经尼池村——嘎拉村——八一镇。其中嘎拉村318国道沿线,卡斯木村东南方向距318国道2公里左右,达则村5公里左右。林芝县最佳观赏点林芝县桃花一瞥——世外桃源1.嘎拉桃花村位于林芝县林芝镇真巴村,距八一镇17公里的嘎拉桃花村是赏桃花的最佳地点。一排排盛开的桃花在台阶式绿色麦田的衬托下,整个山坡如同藏族妇女的围裙耀眼夺目。游客来到这仙境般的桃花村,不仅可以领略到藏族姑娘的热情好客,还可以体会到劳动的欢乐场面。2.卡斯木村林芝镇卡斯木村坐落于苯日神山山腰,距林芝镇3公里(从吉

日寺往下观看)。3.达则村林芝镇达则村地处米瑞公路沿线(亚果懂村庄山头)。4.米瑞乡距八一镇50多公里,桃花观赏路线:麦娘麦村—泽勒村—吉丁村三个村子最佳观赏点在德木寺,站在寺旁观景远眺,景色一目了然,还有米瑞村也是一处桃花观赏点。5.布久乡306省道林芝机场方向。桃花观赏路线结麦村—朵当村,其中结麦村靠八一方向,朵当村靠近布久乡。6.更章乡318国道往西距八一镇35公里。桃花最佳观赏点在更章村。 2、波密县赏花路线当地推荐从波密镇出发到如纳村——倾多镇——许木乡,返回波密县城之后,再从县城出发经过318国道到达松宗镇。其中如纳村、倾多镇和许木乡都位于波密县城北面的一条线上,而松宗镇则位于318国道边上。波密桃花景致——山水相映成趣波密县最佳观赏点1.嘎朗湖/如纳村在西藏东南部波密县境内,有一个叫如纳村的地方,从波密出发到如纳村约32公里,从318国道向北拐上去之后风光一直都很好,河岸两边的村庄到处都是桃花,而且处处都非常繁茂,但如纳村的景致稍显复杂。2.倾多镇波密县到倾多镇约43公里,去倾多镇需要经过如纳村。那里长满了各种野桃树,千姿百态,每年三四月份桃花绽放,漫山遍野,煞是好看,故被称为桃花岛&由于交通不便,被大家称为&外桃园&充满着勃勃生机。倾多镇走到最后可以上到更高的坡地拍摄桃花和倾多寺。3.许木乡波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及资料要求(试行)为规范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编制及备案管理工作,保证提交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特制定本要求。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提交 1.评估报告应做到内容完整、真实准确、数据无误、图表清晰、重点突出、结论正确,建议合理、可行。 2.评估报告的编制章节和内容应符合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和省主管部门指导意见。 3、评估报告格式:正文、表格的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规格(个别表格也可采用A3规格,但应折叠成A4大小);封面应包括报告名称、建设单位、提交单位和日期(送审稿应在封皮的报告名称下方注明“送审稿”字样);扉页除有封面部分内容外,还需有报告编制单位、项目负责、报告编写人、审核人、总工程师和单位负责人签字栏;目录应包括正文目录、附图目录、附件目录及相应的页码;图件大小依据建设场地的规模而定,比例尺应满足其精度的要求,一律按A4规格折成手风琴式,图面朝里,图签向外;附图册和附表册幅面可为A 4、A3幅面(其格式要求详见本要求附件)。 4.评估报告中的文字、术语、标点、代号、符号、数字、图例、图式、单位等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 5.评估报告中的插图应注明图号、图名、图例、比例尺(图号、图名采用黑体置于图下部);插表应注明表号、表名(表号、表名采用黑

体置于表上部)。 6. 评估报告附图、附件应按顺序排列,附于文字报告后;附图中应有责任栏(右下角)。 7、评估报告内容装订顺序:封面、扉页(责任栏)、单位资质、专家评审意见、评审专家组名单、报告目录、正文、报告附图、报告附件。 8.评估报告最终稿应沿左侧胶装成册。 二、一级评估报告评审 申请评估报告评审时应提交的资料(按下列顺序整理) 1、评估报告评审申请表 2、单位资质证书扫描件 3、评估项目合同书或委托书 4、地方主管部门评估项目备案登记表 5、建设项目立项支持性文件 6、评估报告送审稿1份 三、一级评估报告备案 1、申请评估报告备案时应提交的材料(按下列顺序整理) (1)单位资质证书扫描件 (2)项目合同书或委托书 (3)地方主管部门评估项目备案登记表 (4)项目评审意见书(含专家组名单)、专家个人审查意见、专家现场考察书面意见 (5)评估报告评审情况记录及反馈表

新材料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1)

新材料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目录 前言 (1) 一、发展现状和趋势 (2) (一)产业现状 (2) (二)发展趋势 (3) 二、总体思路 (5) (一)指导思想 (5) (二)基本原则 (5) (三)发展目标 (6) 三、发展重点 (7) (一)特种金属功能材料 (7) (二)高端金属结构材料 (9) (三)先进高分子材料 (11) (四)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13) (五)高性能复合材料 (14) (六)前沿新材料 (16) 四、区域布局 (17) 五、重大工程 (19) (一)稀土及稀有金属功能材料专项工程 (19) (二)碳纤维低成本化与高端创新示范工程 (20) (三)高强轻型合金材料专项工程 (21)

(四)高性能钢铁材料专项工程 (22) (五)高性能膜材料专项工程 (22) (六)先进电池材料专项工程 (23) (七)新型节能环保建材示范应用专项工程 (23) (八)电子信息功能材料专项工程 (24) (九)生物医用材料专项工程 (25) (十)新材料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工程 (25) 六、保障措施 (25) (一)加强政策引导和行业管理 (25) (二)制定财政税收扶持政策 (26) (三)建立健全投融资保障机制 (26) (四)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27) (五)培育优势核心企业 (27) (六)完善新材料技术标准规范 (28) (七)大力推进军民结合 (28) (八)加强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 (28) (九)深化国际合作交流 (29) 附件:新材料产业“十三五”重点产品目录

前言 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材料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于引领材料工业升级换代,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总体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编制了《新材料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本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配置政府公共资源和引导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专栏1 新材料的定义与范围 新材料涉及领域广泛,一般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其范围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升级不断发生变化。为突出重点,本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六大领域:①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具有独特的声、光、电、热、磁等性能的金属材料。②高端金属结构材料。较传统金属结构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韧性和耐高温、抗腐蚀等性能的金属材料。③先进高分子材料。具有相对独特物理化学性能、适宜在特殊领域或特定环境下应用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新材料。 ④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在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上新出现的具有耐磨、耐腐蚀、光电等特殊性能的材料。⑤高性能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异质、异型、异性材料(一种作为基体,其他作为增强体)复合而成的具有特殊功能和结构的新型材料。 ⑥前沿新材料。当前以基础研究为主,未来市场前景广阔,代表新材料科技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的材料。

【西藏旅游攻略】西藏必游景点之林芝

【西藏旅游攻略】西藏必游景点之林芝 这里是莽莽林海,这里称为花之海洋,这里有西藏九寨沟之美誉,这被视为人类最后一处秘境……让我们走进林芝。 【概况】 位于西藏东部的林芝,海拔只有2900米,莽莽林海,花之海洋,从高寒地带生长的雪莲花,到亚热带盛产的香蕉,棕榈,物产资源丰富,自然风貌保存完好。此处景色与西藏其他地区迥然不同,一派森林云海风光。蓝天白云、冰川衬森林、碧湖映雪山、风景绝伦。离林芝不远的巴松措湖,有西藏九寨沟之美誉,是藏族同胞心中的神湖,湖的形状如镶嵌在高山峡谷中的一轮新月,湖水清澈见底,四周雪山倒映其中,沙鸥、白鹤浮游湖面,湖水透明可见游鱼如织,情趣怏然。每到春季,湖四周群花烂漫,雪峰阵列并倒影湖中,景色宜人至极。秋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天空碧蓝如洗,火红的枫叶折射灿烂的阳光,倒影在碧蓝的湖面,景色美不胜收。湖心有一小岛,小岛上有唐代的建筑错宗工巴寺,是西藏有名的红教宁玛派寺庙,每年来此处朝圣的信徒络绎不绝。林芝属藏东南河谷地带,冬季平均温度在摄氏零度以上,夏季平均温度为摄氏20度,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被称为人类最后一处秘境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与林芝近在咫尺。这里生活着珞巴、门巴、僜人等少数民族,他们以狩猎为生,豪爽好客,民俗奇异,原始淳朴,至今仍然保留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方式。去林芝,于山寨竹屋栖身,于白云山际放歌,于温泉花海沐浴、是你融入自然、荡涤尘垢的梦幻旅途,亦是你摄影、科考、探险的绝佳去处。 【景点介绍】 雅鲁藏布大峡谷

旅游概述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深度、长度)峡谷。获得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深大峡谷、世界最长大峡谷两项世界纪录。 景点介绍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管理办法(完整新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行为,维护委托单位和评估单位的合法权益,提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质量,根据《价格法》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指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和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就其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以及工程建设中、建成后和规划实施中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预防治理措施等活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为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城镇规划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县级以上人民***或国土资源部门确定的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第三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是指有资质的评估机构(以下简称“评估机构”)接受委托,按照相应的技术规程和规范要求,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现场调查和技术分析,以及编制评估报告和组织报告评审等收取的费用。 第四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属于中介服务收费,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和自愿有偿的原则。委托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自主选择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开展评估工作,评估机构可自主决定是否接受委托。 第五条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制定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收费办法,并负责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

性评估收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制定城镇规划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办法。城镇规划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办法应根据评估区面积、规划人口、地质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 第六条评估机构提供服务,应当符合相应规程规范的规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开展公平竞争,不得采取不正当手段承揽业务。 第七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实行***指导价。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以下简称“地质灾害评估收费”)基准价按照本办法规定执行,浮动幅度为上下20%,具体收费标准由评估机构与委托人在规定的浮动幅度内协商确定。 第八条地质灾害评估收费基准价由评估基本收费、工程规模调整系数、工程类别调整系数和地区调整系数综合确定。其中,地质灾害评估基本收费根据建设工程重要性、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工程类别和评估级别等确定。地质灾害评估收费包括开展资料搜集、现场调查、图件绘制、技术分析,以及评估报告的编制和评审等全部费用。 地质灾害评估收费=地质灾害评估收费基准价×(1士20%); 地质灾害评估收费基准价=地质灾害评估基本收费×工程规模调整系数×工程类别调整系数×地区调整系数; 工程规模调整系数、工程类别调整系数按照本办法附件确定;地区调整系数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土资源部门在规定范围内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