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日本女性的地位现状分析
浅谈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

浅谈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作者:丰俊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12期【摘要】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其经济繁荣昌盛,但是女性地位在很久以前就比较低下。
虽然二战后女性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总体趋势还很低下。
本论文以日本女性为对象,从社会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教育、职场及生活等各方面浅析一下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
【关键词】日本;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在日本,女性地位一直比男性低得多,几乎没什么地位,这是一种不公平的现象。
近来,比起以前女性地位的提升是因为女性知识水平的上升。
虽然这样,但是婚后地位还是很低。
日本女性结婚以后,一心一意地操劳家务,照顾孩子。
据说,一般日本女性即使出社会工作,也挣不了很多钱。
并且,在日本女性就算赚了很多钱,也不及丈夫工资的一小部分。
因此,女人结婚后就干脆辞掉工作成为家庭主妇。
日本有句俗语“女子三界无家”,即女人降生后,其家是父母的;长大出嫁后,其家是丈夫的;丈夫死后,其家是儿子的;所以需“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日本人觉得女性是后代的守护者和养育者,要求她们成为好妻子、好母亲和好媳妇。
只有少数的女性拥有拥有进大学学习的机会,而多数的女性只能去女性教养学院学习家政服务和外语,协助丈夫。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一下女性地位的低下:一、日本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日本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有着很深“男尊女卑”意识的民族。
当明治维新新民主主义思想传入日本之前,在理念上日本虽受到中国儒学思想的影响,但在表现上却是以武士为中心的封建独裁主义,以一家之主的形式建立家庭,自然一家事务所有的决定权也落在了身为一家之主的男性身上。
服从丈夫是妻子一生中伟大的义务,而为了协助丈夫,女性最多也只是在普通女子学校学习家政,例如,家庭料理、裁缝、茶道和插花等等。
从学校毕业后唯一的出路就是嫁人。
正是由于传统思想与习惯的影响,多数女性认为嫁人服务于家庭是女性唯一的与生俱来的职业。
二、日本不平等的政治因素根据日本战后的宪法规定男女在法律、社会和家庭地位上是平等的。
日本女性的就业及所产生的问题

日本女性的就业及所产生的问题作者:郭瑞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6期摘要: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从古至今就十分低下,在家庭中一直扮演着主妇的角色,这是受到来自社会和传统的影响而形成的。
如今国家的政法律、机构对于女性的就业有很多扶持的政策,出现了大量女性涌向社会的现象,因此对于此现象和由此产生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日本女性;就业;影响[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6-0176-011、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中国自古时候起就是男尊女卑的社会,而受到中国的影响,日本的女性地位也十分低下。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女性在家庭中一直扮演着纯粹的主妇角色——相夫教子。
这种角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自日本传统家族制度形成的那天起,女性便被安排在了社会和家庭的最底层。
日本女性的字典里有且必须只有“服从”这两个字,她们的一生是“三界无家”,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日本明治维新后,思想家们不再赞同中国儒家的女子道德,而是把西方有地位有权力的女性作为日本本土的模范形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加上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人不得不重新审视女性的重要地位。
经济上女性获得了一些权力,自主与政治权也相应得到了提高,并且得到了一定的法律保障。
可是尽管如此,现今的社会日本女性也不可能完全拥有和男人一样的权力与地位。
2、促进日本女性就业的政策2.1、政策机构的扶持1933年,日本制定了劳基法,这其中提到:不可以“女性”作为采取与男性不同之差别薪资待遇的理由,在其中的“危险有害业务的就业限制”一条中规定了孕妇不可以在有毒之场所工作。
此外在“孕妇”规定中明确表明企业也需要考虑并且调整女性在生产前后的休假时数、产后的哺乳时间以及产后的工作时间。
1946年,日本制定了《新宪法》,1947年制定了新民法。
现代日本女性的参政现状及原因剖析——跨越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界线

9 1 . 8 %
8 9 . 4 %
s u r e ) “ 性别 赋权 指 数 ”排名 却 大大 落后 于诸 多 国家 , 排在 第 5 7位 。以上差 距如 此悬殊 的数 据 比较得 出结 论为 , 日本 的人类 发 展能 力 虽然 名列 世 界前 茅 , 但 女 性 的潜 在 能 力 在 社 会 上 并 没 有 得 到 足 够 发 展 的机
作者 简 介 : 黄余霞( 1 9 8 6 一) , 女, 江 津人 , 重 庆 邮 电 大 学( 重庆 4 0 0 0 6 5 ) 外 国语 学 院助 教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1 1 -1 6
一
、
HD I 与 GE M— — 日本 女 性 参 政 的 不
另 外 .通 过 日本议 员 男 女 比例 这种 更 加 直 观 的 数 据 也 可看 出 , 不管是在国家 、 都道府县 、 还是 市 区
社会 、 政 治地 位 的 G E M ( G e n d e r E mp o w e r me n t Me a .
都 道 府 果 谶 具
市 区 町村 蘸 员
2 2 5
4 0 3 1
2 5 1 9
3 3 8 7 8
2 7 4 4
3 Hale Waihona Puke 9 0 9 8 . 2 %
的大约 2 0 0年间 , 1 7代 天 皇 当中有 8代均 为女性 。 也 就 是说 女性 天皇 占有接 近一半 的 比例 。并 且 , 这 8 代
会 。在女性 参政 现状 及意识 方 面 , 日本 与其 他先 进 国
家相比, 还存 在着 巨大 的差距 。
表 1 HDI 世 界 排 名 表
近现代中日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

作者: 胡澎
作者机构: 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当代亚太
页码: 53-57页
主题词: 中日妇女;“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女性;社会地位;职业女性;男女平等;日本女性;知识女性;女子教育;贤妻良母
摘要: 中日两国女性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深受禁锢,处于极低的社会地位。
两国女性的觉醒始于近代。
在20世纪的这100年来,她们没有一天不在反思历史和社会加在她们身上的不平等,没有一天不在为自身的发展,为男女平等的实现及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而努力着。
本文试图...。
日本女性的职场现状 ——以《问题餐厅》为例

社会广角TheSocialAngle22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 日本女性的职场现状——以《问题餐厅》为例文/石荷花 康艳梅摘要:由少子高龄化带来的劳动供给关系变化使得日本社会越来越期待女性在职场的活跃。
如今,虽然日本的女性劳动者人数已接近总数的一半,但在 “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传统等影响下,日本企业中的女性员工面临着诸多困难。
2015 年富士电视台推出的日剧《问题餐厅》,通过讲述5位女性在职场上的不同遭遇再现了日本职业女性的艰辛和无奈,剧情结合现实社会中的案例和数据,可以了解到日本女性的职场现状。
关键词:《问题餐厅》;日本女性;职场现状日本政府积极推进“安倍女性经济学”, 为女性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政策实施后女性就业率呈现上升趋势,据厚生劳动省2019年(令和元年)公布的《平成30年劳动女性实情》得知,平成30年女性雇佣人数为2671万,同比增长81万,占雇佣总数的45.0%。
从数据上看,女性占据近一半的工作岗位,在劳动市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在大多以男权为主的日本企业里女性职员依然受男性支配,她们的职场现状并不乐观。
2015年富士电视台播出电视剧《问题餐厅》,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部女性励志剧,但剧中的5位女性都有过令之痛苦不堪的职场经历,此剧涵盖了当今日本女性在职场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难,为揭开女性的职场现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1 妻子们的困境剧中的森村镜子曾是家庭主妇,除家务和料理外别无长处,离婚使她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幸运的是镜子在主人公田中玉子的帮助下成为了屋顶餐厅的厨师,恢复了平静的生活。
但在现实生活中,主妇们的“屋顶餐厅”又在哪里呢?据厚生劳动省平成30年版的《厚生劳动白皮书》显示,日本的家庭主妇比例依然高达33%。
大部分的家庭主妇因为没有工作技能完全成为了丈夫的“附属品”,难以在工作中立足。
另一方面,作为家庭主妇的日本女性也开始步入社会,扮演着妻子、母亲与劳动者的多重角色,肩负着照顾家庭和工作赚钱的双重重担。
日本战后女性社会地位分析

日本战后女性社会地位分析战后的日本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
在二战结束后,日本不仅经历了重建和现代化,还出现了妇女解放运动,使得女性社会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下面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角度来分析日本战后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政治层面在二战后的日本,1946年实行的《新宪法》追求平等和民主原则,其中第14条把所有的国民作为平等的个体来对待,取消了旧宪法中关于妇女不能继承王位的规定,这使得女性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此外,女性也在政治领域得到了一定的代表性,其中最为显著的是由高村光太郎所提出的“女性参政权”。
在此之后,女性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女性在政府和公共机构中的比例也在逐步增加,使得女性的声音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经济层面战后的日本,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也为女性提升社会地位带来了机会和反映。
由于男性在战争中的伤亡和日本经济的急剧发展,女性不得不离开家庭,走向工作岗位。
其实,在战争中就已经出现了妇女工作的现象。
随着时代的变化,女性逐渐适应了更加积极的经济生活,开始了勇敢的拼搏。
女性的劳动密集型工作,特别是在轻工业和服务行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也增加了她们的参与度。
虽然日本的工资差距在男女之间仍然很大,但是现在,女性有了更多的工作选择和自我实现的机会,这促使了她们在经济上更加独立和自立。
文化层面随着社会和经济变化,日本社会的文化也在变化。
在20世纪50年代,女性意识开始显现,女性不再满足于家务和育儿,而是开始追求自我实现。
随着文化娱乐的发展,电影、电视和音乐逐渐向女性开放,这使得女性在文化领域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升。
同时,女性也逐渐开始关注家庭责任和婚姻生活,她们注重婚姻平等和殊荣的取得,这或许是与男性相比,女性更为重视家庭生活的体现。
综上所述,二战后的日本,女性社会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并且逐渐地向更为平等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这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演变,是历史的进程和时代的必然。
重男轻女

“重男轻女思想”一、当代中国女性之地位据研究者发现,当代中国女性之地位,并没有随着经济改革而上升,相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现了劣化趋势。
根据七项指标测量,在世界160个国家中,我国妇女地位排名第132位。
这七项指标是:1、妇女就业率;2、对待男婴女婴的态度;3、男女青少年入学比例;4、男女青年就业比例;5、妇女在国家机构重要领导岗位上的职务比例;6、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7、妇女个人财产在社会财富中的比例。
七项指标,只有第一项领先,占世界第一,其它六项均不理想。
现代的日本女性,其社会地位又是怎样呢?日本战后宪法明文规定,男女在法律上、在社会和家庭里地位平等(形式上平等)。
但正如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一样,男女平等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为什么会有重男轻女这种心态呢?1、从历史上面讲,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中国一直是男性主导的社会,遵从男尊女卑,女性要三从四德,可以说重男轻女是男尊女卑的反应。
2、从中国的宗族观念上讲,与父亲这一脉的关系为血统关系,与母亲这一脉的关系为血缘关系,与妻子这一脉的关系为姻亲关系,从亲近重要程度上讲是血统大于血缘,血缘大于姻亲的。
3、从家族观念上讲,分为内亲外戚,同姓的为本家,例如叔叔的孩子是内亲,舅舅家的孩子是外戚。
内亲的亲近关系是大于外戚的。
何谓“外”,因姓氏不同才见外,外公外婆外甥的外字就是这么来的。
有些独生女家庭会有招上门女婿的打算,俗称“倒插门”。
要招上门女婿的父母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的姓氏得以延续,免得自己成为家族的罪人。
除此之外,“寻根”的观念深入人心。
4、从生物学角度上讲,人类有23对共46条染色体,其中一对为特殊的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除了Y染色体以外的其它45条染色体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通过减数分裂、受精变为合子重组后都会难以追踪,只有Y染色体可以确定是爷爷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这样一脉相承的遗传下去,也就是说只有Y染色体是和姓氏一样可以追踪的,从祖宗到子孙都一样(除了几率很低的变异外)。
日本女性地位的变迁—主近现代

日本女性地位的变迁—主近现代作者:齐真王婷来源:《山东青年》2017年第09期摘要:日本女性的地位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
在原始母系社会,她们拥有崇高的地位。
而后随着农耕文明的到来,在体力上占弱势的女性地位也越来越低,她们深受各种束缚、压迫。
直到近代,日本明治维新,使得日本在思想上得到解放,女性开始走出家庭进入职场,在职场中争取自己的一席之地。
现代日本女性在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她们追求自由生活,有自我尊重意识。
这也使得日本女性在日本社会中逐渐提高。
关键词:近现代;日本女性;社会地位;变迁一、浅谈古代日本女性地位大约从公元前五、六千年开始,直到公元前二世纪为止,发掘出来的这期间的遗址中,常常发现有女性土偶,这是母权制的痕迹,表示对女子形象的尊崇,这些都足以说明古代日本也和其他国家一样,存在过母权制。
原始社会,男性主要从事渔猎业以满足日常物质所需,而女性则从事采摘集等劳动需求低的社会活动,再加上女性承担了分娩、哺育的工作,而这繁衍生息又关系到种族的存亡,使得当时女性拥有崇高的地位,这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日本的婚姻形态是“访妻婚”,即婚后男女双方分各自居住在母亲家,若想团聚,则由男方去女方家。
在这种婚姻制度里,女方占主导地位。
根据《三国志·魏志》记载,公元3世纪,九州北部出现了一个势力范围较大的邪马台国强国,与当时的中国有友好往来,女王叫卑弥呼,下有官吏和兵卫,并且有上千个奴隶,她死后有100多个宫女为她殉葬。
从这可以看出,邪马台国还保留着原始社会的残余,甚至母权制还在起着作用。
但是后来,由于农耕文明的出现,男性在体力上先天的优势,男性占主导权,进而变为了男权社会,母系社会逐渐被父系社会所取代。
再加之受中国古代封建思想的影响,“男尊女卑,男权至上”、“一夫多妻”的思想逐渐被承认,女性逐渐成为男子的附属品,地位低下。
日本有句话叫“女子三界无家”,即出生时,其家是父母的;出嫁后,其家是丈夫的;丈夫死后,其家是儿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日本女性的地位现状分析
文章从日本女性的地位演变出发,分析了当今日本女性的地位现状。
认为随着经济发展,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一直扮演着贤妻良母角色的日本女性女权意识越来越强,无论是在社会、职场、家庭中,女性地位均有或多或少的提高,她们以努力与自信赢得了更多的尊重。
标签:日本女性;地位;现状;原因
一、日本女性的地位演变
早期的日本社会以女权制度为基础,曾出现八位女帝执政,并且平安时代从小接受文化教育的传统造就了许多才华横溢的女性,例如清少纳言、和泉式部、紫式部……到了武士称雄的幕府时代初期,贱视妇女的观念开始产生。
江户时代,中国儒家伦理纲常深入日本社会,加之社会分工的变化,女性地位彻底沦落。
明治维新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文明开化运动带来了家庭生活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政府提倡男女要受到一样的教育,实现共同的进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对日本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民主改革,劳动力资源短缺,妇女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二、当今日本女性地位现状
1、社会地位
1946年4月10日,是日本历史上妇女获得参政权后首次行使投票权的日子,66.97%的有选举权的妇女参加了投票。
在这次选举中,产生了为数39人的日本历史上第一代妇女众议院议员。
这次选举促进了日本妇女的政治觉醒,象征着妇女解放的历史开端。
在1946年11月颁布的《日本国宪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全体国民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和“全体国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男女在法律上实现了平等。
二战之后,日本女性接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1990年以后女性入学率的增长也比男性快,1994年,高等教育入学者占适龄青年人口的比率,女性为65%,超过男性的59%。
由此可见,日本高等教育女性数量规模的扩大。
从接受高等教育的院校类型来看,1990年以前短大和专修教育比率增长较快,而之后则是大学占主导,1990至1994年5年间增长了10%。
然而,接受精英教育的比率,即进入名牌大学的人数非常少。
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的女生总数占总学生人数的7%和8%。
女性在商品社会被看做是一种商品。
漫画、杂志、娱乐节目里,可以经常看到身着性感服装,摆出媚人姿势的女明星。
日语中所谓的“援助交际”,指的是女高中生为了金钱从事卖淫行为,是令日本社会头疼的问题。
1993年以来,有越来越多的女高中生将自己的制服、内衣内裤卖掉,以此得些零用钱,这是女高中生开始卖春的萌芽。
如果更进一步,女中学生们可以给色情杂志拍一些裸体照片,或为音像制品商拍摄一些色情表演的录像出卖。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女孩基
本上是自愿的、快乐的,甚至有些女孩出身富裕家庭。
为何有这种现象,一是日本社会巨大的压力,使男人们产生变态的性需求,需要年轻女性的身体唤起自尊或是以此回忆青春,为援助交际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二是拜金主义在青年人中疯狂生长,加之日本自古以来风俗产业发达,性开放渗透女高中生思想,她们很日然地把性视为能够随意出卖的商品。
针对援助交际等社会问题,日本有人甚至喊出了“女生误国”的话来。
把一个社会的病态无责任地归咎于女性,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男尊女卑思想依然存在,对女性并非彻底的尊重。
2、职场地位
1985年,日本法律明令禁止男女同工不同酬,制定了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从法律上保护妇女的就业权。
形势在好转,但离真正实现男女平等的社会还有很大差距。
日本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女性的政治、经济地位都比较低,与国家经济发展及文化发展水平不成比例。
根据GEM调查显示,日本女性地位在109个国家中处于第7位。
女性从政的比例大约只占10%,担任部长以上职位的女性甚至不足5%。
女性在公众场合的发言力非常微弱。
据调查,2008 年,25-54岁日本女性的就业率仅为67%,比瑞典和挪威等国低15%。
与同年龄的日本男性就业率(93% )相比也差距明显。
职场上,女性处于劣势。
由于很多女性在结婚之后会选择辞职当家庭主妇,很多公司不太愿意聘请女性,即使聘请也多是做兼职或者外派职员。
短期雇佣的女性大约占全体就职女性的40%。
就职压力也是日本社会目前晚婚化的原因之一。
日本人口动态统计表明,战后50年日本男女未婚比例分别上升了4.5倍和3倍。
但有趣的是,日本统计数理研究所有关《日本人的国民性研究》中,当问及如果能够重生是选择做女性还是男性时,有7成的女性回答还是愿意做女性。
而日本二战结束时,当时大多数女性回答是愿意变成男性。
原因一是大多数女性认为男性为了生活、家庭、事业拼搏奋斗,比较辛苦。
80年代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觉得当女性比男性生活更快乐,而且认同此观点的男性增加了2成;二是现在日本职业女性可以说辛苦并快乐着,男女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她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能够享受更好的更舒适的生活,可以自由地满足消费欲望,付出得到了相应的回报。
职业女性与同事好友外出聚会,一般是AA制。
3、家庭地位
类似于中国儒家伦理的“三从四德”,封建社会日本女性也要遵守“三界无家”—出生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儿。
她们的存在就像是男人的附属品,丧失自我意识的空躯壳。
那么,经历了浩浩荡荡的女权运动洗礼,现代女性有着怎样的家庭观,在家庭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
女性的择偶观越来越成熟。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女性理想男性的标准是“三高”—高身材、高学历、高收入。
要求对方的年收入为1000万,按当时的汇率合为人民币85万到90万,就是说要找百万富翁。
90年代末期日本经济泡沫破灭,时下日本女性择偶观变成“三低”—低姿态、低风险、低依存。
“低姿态”就是对女性要尊重,“低风险”是指有一份稳定收入的工作,“低依存”是不
要对女性有过多的束缚。
另据全球最大约会网站()预测,今后日本女性择偶观将有可能演变成“三手”—手伝う、手を取り合う、てをつなぐ,分别是帮助做家务、互相理解与支持、相爱。
从“三高”到“三低”再到“三手”,日本女性进一步诠释了幸福的含义,不再把人生仅仅寄托在丈夫、孩子身上,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除了家庭之外还有自己的人生目标,更希望能找到有共同价值观的异性恋爱、结婚,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女性的择偶观变化也改变了男性对女性自古以来的看法,换得多一份尊重。
过去,日本工资较高,一般男主人一个人可以撑起整个家庭的开支,女性结婚之后是不用出去工作的,除非个人意愿或者家庭负担过大。
日本社会形成了一种“性别分工”的现象,即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在外工作,女性专职于养儿育女。
丈夫是家庭的经济支柱,自然而然在家庭当中被当做神般供养着,可以对妻子颐指气使,妻子也只有默默承受的份儿。
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西方女权意识的传播,妇女不再甘于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开始寻求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2002年对日本全国展开“性别分工调查”,有47%的人反对性别差异,其中20-30岁年龄段的女性反对的声音最强烈(超60%)。
现在,未婚女性和男性一样拼搏于职场,已婚女性在婚后、产后重新复出的也越来越多。
为了工作和家庭两不误,在日本这种在就业机制不健全的国家,她们只能选择放弃正式雇佣,而采取打工或者外派的形式。
男人们在结束一天工作之后可以三三两两去居酒屋喝酒玩乐,女人们却要家里家外一肩担,这让不少职业女性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好在值得安慰的是很多家庭丈夫会将工资全部交给妻子,而辛苦赚钱的本人每月从妻子手里拿到一些零花钱。
有份日本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明,日本丈夫每月零花钱平均只有3万日元,大概不到总收入的8%,远远低于中国35%和英国19%的比例。
日本女性以柔克刚,牢牢掌握着家庭财政大权。
不仅如此,与以往逆来顺受婚恋观不同,时下结婚之后的女性更加看重家庭生活品质。
日本家庭婚姻研究所表示,日本的离婚案件中有74%是由女方提出的。
虽然在公共场合,妇女的地位还有待提高,可是私人生活里,她们的存在感可是不容小觑的。
三、结语
2004年日本内阁府对全体国民实施了一项名为「男女共同参画社会に関する世論調査」(男女共同参与社会世情调查),有超过70%的人认为男性享有优待,只有20%的人认为男女平等。
可以说,战后日本男女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男女差别还是根深蒂固的。
然而我们也无需悲观,无论是在社会、职场、家庭中,女性地位均有或多或少的提高,她们以努力与自信赢得更多的尊重。
历史必定是向前进步的,随着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的淡薄,日本女性将会拥有一片更蓝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