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学案答案

七年级下册学案答案
七年级下册学案答案

七年级下册学案答案

亚洲及欧洲

选择题:

1-5 BBDCA 6-10 ADABD 11-15 CCABA 16-20 CBCAA

21.AA

22.(1)西西伯利亚平原蒙古高原叶尼塞河湄公河

(2)高原、山地中间高,四周低呈放射状注入周围海洋

23.(1)略(2)亚(3)海岸线曲折漫长,绝大部分距海不远,气候深受海洋影

响,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4)乌拉尔山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5)亚洲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欧洲人口居各大洲第三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个洲,也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24.(1)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

(2)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原因: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气候温暖湿润

(3)人口众多,相对于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导致资源短缺;同时,随着人口的增加,工农业的发展,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人口的数量超过了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意思相近即可)

25.(1)乌拉尔山亚欧喜马拉雅山

(2)湄公河

(3)马来群岛热带雨林气候

(4)亚热带季风气候

(5)温带大陆性气候 D

非洲

1-5: BCBBC 6-10 DDCCB 11-15 ACBAB 16-20 DABAB

21.(1)阿特拉斯几内亚马达加斯加岛地中海撒哈拉

(2)K

(3)C 尼罗河

(4)不正确。因为尼罗河主要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河流水量较小,因此水力资源并不丰富。

22.(1)C

(2)开罗波斯湾石油撒哈拉

(3)B

(4)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由于海拔高,山顶有永久积雪带,形成了“雪冠”。

但因为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终年炎热,所以其雪冠被人们视为奇景。

(5)原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产生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导致积雪消减。

而二氧化碳的增多,一是因为人口的增加,二是工业发展,三是人们对植被

的破坏,所以这种现象的产生跟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23.(1)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2)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赤道穿过其中

(3)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低纬度地区(4)H 24.C

美洲

1-5ACAAC 6-10DBDCC11-15BDCAB16-20D ADAC21.(1)格陵兰岛

(2 )①①位于来自太平洋的西风的迎风坡,易形成地形雨,因此降水丰富

(3)B

(4)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

22. (1)太平大西加勒比巴拿马墨西哥麦哲伦

(2)巴西亚马孙西印度安第斯

(3)南美洲地势西高东低

23.(1)1 7 小多温带海洋性气候

(2)1 7 大少温带大陆性气候

(3)A A位于来自太平洋的西风的迎风坡,易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

(4)科迪勒拉山系

24.(1)热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2)亚马孙热带雨林

(3) ①④⑤⑥

25.某一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和自然资源等要素;

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经济、国家及首都、交通、文化等要素。

运河的开凿主要作用是缩短了航程。

环境问题是: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非洲土地沙漠化。

东南亚

一、1-5:BDADB 6-10:CBBDD 11-15:CAACB 16-20:AAABD

二、21.(1)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

律宾

文莱东帝汶新加坡

印度洋太平洋马六甲海峡南海

(2)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马来西亚的橡胶产量居世界第三位,可以为开办轮胎厂提供丰富的原料

(4)热带季风气候西南风东北风雨季旱季

22.(1)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

(2)热带雨林气候(3)新加坡马六甲旅游业花园城市

23. 河内万象仰光

24.(1)3 澜沧江南海

(2)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3)流域内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充足的热量和水分

(4)B (5)C

25.(1)苏伊士黑海红海(或地中海里海阿拉伯海) 波斯湾

(2)低印度水稻

(3)终年高温(4)B C

南亚

1-5:BDBDD 6-10:CDBBB 11-15 DDBAA 16-20 CCCCC

21.(1)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2)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半岛斯里兰卡

22.(1)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印度河平原

(2)山地高原平原

(3)恒河孟加拉湾

(4)印度河阿拉伯海

(5)南亚次大陆

23.(1)旱季陆地海洋东北;

(2)雨季海洋陆地西南

(3)西南西南季风来自海洋,带来丰沛的水汽

(4)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作明显的旱雨季

(5)雨季 11至次年5月雨季 6月至10月

(6)西南季风每年带来丰沛的降水,是南亚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但由于西南季风到来的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因而降水的年际变率大,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24.(1)D (2) D (3)人口众多;都是发展中国家等等

25.(1)南亚

(2)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3)热带季风气候西南风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

(4)B A

(5)斯里兰卡

26.(1)巴基斯坦克什米尔

(2)乙热带季风气候

(3)印度河巴基斯坦

(4)喜马拉雅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

(5)有利:中部地区地形平坦,水分和热量充足,

不利:西南季风到来的时间和强弱不同,易导致旱涝灾害

西亚

一、1-5:AABDB 6-10:BBDAD 11-15:AACAD 16-20:ABDDC

二、21 (1)伊拉克(2)伊朗温带大陆性气候(3)西奈半岛埃及

(4)约111千米

(5)石油资源丰富水资源匮乏

22(1)黑海阿拉伯海埃及长绒棉

(2)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美国

(3)水以色列

(4)德黑兰

23.(1)①黑、地中海、红、阿拉伯②波斯湾储产输出

(2)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3)伊朗

24.(1)地中黑土耳其(2)苏伊士亚、非埃及长绒棉(3)波斯石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4)里海湖泊

25.(1)略(3)底格里斯河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3)炎热干燥副热带高压水(4)约旦-死海断裂作用

(5)①该地区石油丰富,美国在此有经济利益②西亚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6)多哈我国在此地获准加入WTO

26.(1)死海板块的张裂运动(或断裂下陷)埃及(2)耶路撒冷

精神文化景观(3)约旦河该地区气候干旱,淡水资源较为缺乏,约旦河是本区工农业生产的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

欧洲西部

1-5:DBDBA 6-10:BDBAB 11-15:ADBBB 16-20:ACDCD

21.(1)大西洋地中海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莱茵河多瑙河大不列颠岛冰岛

(2)平原和山地南北高,中间低温带海洋性气候

(3)略

(4)荷兰的风车、英国的塔桥、西班牙的斗牛、挪威的峡湾、希腊的巴特农神庙、法国的艾菲尔铁塔、意大利的阳光沙滩

22.(1)英土耳其地中海亚平宁大西

(2)A D (3)白种人为主,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23.(1)法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

(2)阿尔卑斯

(3)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4)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广阔;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因此畜牧业发达,餐桌上多牛排和奶制品

24.(1)①(2)②(3)⑤(4)④(5)③

25.(1)越来越大减少离海洋越来越远(2)以平原和山地为主(中部平原,南、北部位

山地)范围缩

小(3)本区以平原为主的地形和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畜牧业发展,所以畜牧业发达,出口乳、畜产品、

进口粮食。

26.(1)冰岛大西洋(2)欧洲联盟(欧盟)发达(3)C B (4)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平原广阔,连成一片,有利于大西洋上的暖湿空气长驱直入

两极地区

一、选择1-5:B C C D A 6-10:C B A D D 11-15:D C BAC 16-20:ACBDA

二、综合题

21.(1)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2)略(3)C (4)A (5) A (6) B

22.(1)中山站(2)不赞同,我们建立科学考察站的目的是进行科学考察(3)保暖的衣服,雪镜与防紫外线太阳镜,防风帽等

23.(1)日本过度捕捞南极的蓝鲸,使得蓝鲸濒临灭绝,破坏了整个南极地区的生态平衡(2)南极科考人员注意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3)合理地利用,禁止过度开发;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等

24.(1)北美太平(2)长城 3300(3)极点的海陆分布情况(4)此时正是南极地区的暖季酷寒(5)南极地区

日本

答案:

一、选择题1A 2B 3A 4C 5A 6D 7B 8B 9B 10C 11B 12A 13D 14A 15A 16D 17D 18D 19D 20B

二、综合题

21.(1)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2)日本太平(3)朝鲜(4)韩国中国俄罗斯朝鲜22.(1)进口国际(2)太平洋濑户内海CD(3)便利的海运发达的科技高素质的劳动力高效率的管理矿产等资源贫乏(4)索尼尼桑日立本田丰田等

23.(1)和服寿司(2)大和黄色日(3)中欧美民族东西方(4)樱花

24.(1)富士山亚欧太平洋(2)山山地丘陵关东(3)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较多海洋性台风(4)略

25.(1)西亚马六甲“海上生命线”欧洲(2)55.1% 环保(3)地形多山,降水较多,河流短小急促(4)原料工业产品(5)100% 棉纺织

26. (1)东京横滨(2)广岛长崎(3)京都奈良(4)名古屋神户大阪 CD

埃及

一、选择题

1、B

2、B

3、B

4、A

5、D

6、C

7、A

8、B

9、B 10、D 11、

D 12、A 13、A 14、B 15、D 16、D 17、A 18、C 19.C 20.B

二、综合题

21.(1)亚洲非洲开罗亚历山大(2)苏伊士红海地中海(3)尼罗河地中海(4)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5)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水源丰富(6)尼罗河(7)略

22.(1)地中海红海苏伊士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缩短了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程(2)开罗亚历山大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

(3)非洲亚洲西奈半岛(4)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这里有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分和光照,以产长绒棉著名,长绒棉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23.(1)埃及西奈亚(2)尼罗南北地中阿斯旺大坝有利:①②④⑧⑨;不利:③⑤⑥⑦⑩

24.(1)A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2)B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俄罗斯

1、B

2、D

3、A

4、C

5、C

6、C

7、A

8、D

9、D 10、C 11、D 12、B 13、B 14、A 15、C 16、B 17、A 18、B 19、A 20、C

21、(1)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2)贝加尔湖一(3)库尔斯克铁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4)圣彼得堡⑨麽尔曼斯克⑧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5)乌拉尔军事工业、重工业

22、(1)略(2)圣彼得堡莫斯科乌拉尔新西伯利亚(3)加大对东部地区的开发(4)纬度高,河流封冰期长(5)C

23、(1)亚莫斯科

(2)管道铁路公路(顺序可对调)

(3)北冰极夜

(4)自然(矿产)资源丰富,为发展工业奠定了良好基础(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4、(1)纬度高,太阳辐射弱河流的封冰期长

(2)莫斯科工业区秋明油田

(3)A (4)石油、天然气

25、(1)太平洋符拉迪沃斯托克(2)日本资源贫乏,俄罗斯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3)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这里多优良港湾,日本资源缺乏,市场狭小,便于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原料、燃料产地

26、(1)东高西低,南高北低(2)纬度高,河流封冰期长(3)资源

(4)南部纬度偏低,气温偏高;人口和城市集中

法国

1、B

2、C

3、A

4、C

5、B

6、C

7、D

8、B

9、D 10、D 11、B 12、A 13、B 14、B 15、B 16、A 17、B 18、A

19(1)B (2)C (3)B (4)C

20、(1)巴黎巴黎盆地(2)拉芒什英国(3)东南西北

(4)巴黎盆地温带海洋性气候南部地中海沿岸地中海

21、(1)东南西北(2)大西洋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沿岸地中海(3)拉芒什海峡比斯开湾地中海塞纳河马赛巴黎(4)优质的原料,独特的生产工艺,悠久的生产历史

22、(1)法国(2)中时区(3)东南高,西北低巴黎盆地、卢瓦尔平原、中央高原等(4)略

23、(1)大西洋地中海(2)小麦大西洋沿岸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变化小,全年降水分配较均匀,基本上无旱、涝等气候灾害,对农业发展有利。

(3)巴黎盆地(4)葡萄地中海沿岸属地中海气候,夏季气温高,降水少,光照充足,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24、画图略(1)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葡萄(2)地中海沿岸

美国

1、D

2、A

3、B

4、A

5、B

6、D

7、B

8、D

9、B 10、D 11、D 12、B 13、B 14、C 15、D 16、B 17、C 18、D 19、D 20、A

21、(1)北美洲美国(2)哥伦比亚西部、南部 (3)A旧金山(4)B

22、(1)棉花玉米(2)专门化和机械化(3)乳畜带

位置偏北,气候冷湿,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人口和城市集中,消费市场广大(4)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滥垦土地,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实行轮作制度和免耕法,以保护耕地。

23、(1)乳畜带棉花带旧金山洛杉矶(2)苏必利尔湖铁矿落基山科迪勒拉山系芝加哥美国的交通中心华盛顿哥伦比亚

24、(1)东北部工业区南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2)有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海陆交通便利华盛顿芝加哥纽约(3)休斯敦洛杉矶旧金山

25、(1)棉花带阿巴拉契亚山脉旧金山洛杉矶(2)乳畜带有利于充

分利用自然条件,并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又便于实现机械化、专门化,以及农场的规模化经营,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3)东北部“硅谷”

26、(1)加拿大(2)太平洋(3)墨西哥湾(4)乳畜带(5)B (6)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27、(1)A底特律 C休斯敦(2)E (3)华盛顿不在

28、(1)落基山密西西比河密歇根湖休斯敦(2)哥伦比亚(3)④旧金山

(4)B

29、(1)乳畜带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城市和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2)工业

分布多靠近原燃料(资源)产地(3)该国重工业发达,生活日用品生产相对滞后;而我国生活日用品丰富,且物美价廉(4)都位于北半球;国土面积广大;都分布有面积广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资源丰富等(答出两点即可)

巴西

1、C

2、C

3、A

4、D

5、D

6、A

7、D

8、D

9、A 10、B 11、C 12、A 13、B 14、B 15、B 16、A 17、D 18、C 19、D 20、D

21、(1)太平洋大西洋亚马孙河(2)亚马孙平原 A 巴西高原 B (3)巴西利亚圣保罗 C E (4)巴拉圭伊泰普(5)E A

22、(1)修公路,外国公司的伐木工人乱砍伐树木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牧场(2)迁移农业(3)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全球气候变暖,动植物资源大量减少,生态平衡失调等

23、(1)南北对话(2)纬线(3)矿产资源丰富;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等。(4)乳畜带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城市和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5)大量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

(6)解决巴西能源短缺问题;利用本国大量生产甘蔗的有利条件,以甘蔗为原料制造酒精;大力发展以酒精为动力的汽车。

24、(1)长绒棉圣保罗(2)沟通了大西洋与印度洋,缩短了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距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运输线(3)热带雨林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地吸收二氧化碳,向大气中补充氧气。据统计,亚马孙热带雨林所产生的氧气,至少可占到地球氧气供给量的20%以上(4)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一般而言,气候适宜,地形平坦,水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平原和沿海地区,人口分布稠密;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地,原始的热带雨林等地区,不适宜大量人口长期居住,人口稀少。(埃及、巴西分述亦可)

25、(1)大西洋亚马孙巴西巴西利亚(2)热带雨林(3)森林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全球气候变化;破坏动植物资源;生态环境被破坏。

26、略

澳大利亚

1、D

2、D

3、B

4、C

5、D

6、C

7、B

8、B

9、B 10、B 11、D 12、C

13、A 14、D 15、D 16、D 17、D 18、B 19、D 20、A

21、(1)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

(2)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3)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4)东南沿海地区之所以人口分布集中,是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海陆交通便利。

22、(1)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岛悉尼堪培拉大分水岭墨累河

(2)D 悉尼歌剧院(3)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23、(1) A悉尼(2)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草场广阔,无大型野生食肉动物等

24、(1)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

带海洋性气候(2)东部为大分水岭,是南北走向,阻挡了太平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3)

悉尼悉尼歌剧院(4)堪培拉②墨尔本③

25、(1)南半球图③中纬度向南越来越大(2)东南沿海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

(3)D (4) 8 冬季(5)D 春季(6)袋鼠、鸸鹋

26、(1)太平洋堪培拉悉尼(2)略(3)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及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 教师寄语: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 欲望。——巴尔扎克 学习目标: ⑴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 ⑵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⑶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 体验。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诗,那么童年是其中最耐人咀嚼的一节;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写意的一笔;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动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可以重新来过,那么童年是人们的首选时光。鲁迅先生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调,回忆似水流年,获得些许温馨,我们共同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1、放声朗读课文,把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受用“……的百草园”“……的三味书屋”说出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刚才为什么认为百草园是“美丽的”(或其他),三味书屋是“单调的”(或其他)。并从文中找出依据来。

3、作者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部分,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感?这对作者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三、研读与赏析“百草园” 4、第一段重点写了什么?作用是什么? 5、你认为描写的最精彩的部分在哪里?有什么特点?https://www.360docs.net/doc/988411597.html, 6、美女蛇的故事和冬天捕鸟的情节,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呢? 7、如何理解“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的“似乎”和“确凿”? 8、百草园中的景物很多,但看起来又井然有序,作者写景有哪些高妙之处? 9、百草园是乐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0、课文为什么要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四、研读与赏析“三味书屋” 11、课文两部分内容是怎样衔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的性质》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不等式的性质》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不等式的性质,掌握不等式的解法 2. 培养学生的数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难点:不等号方向的确定. [学习过程] 一.春耕(问题探知 发现规律) : 问题1 用”>””<” 填空并总结规律: 1)5>3 , 5+2 3+2, 5-2 3-2 2)-1<3, -1+2 3+2, -1-3 3-3 3)6>2, 6×5 2×5, 6×(-5) 2×(-5) 4)-2<3, (-2)×6 3×6, (-2)×(-6) 3×(-6) 由上面规律填空: (1)当不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正数或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 ; (2)当不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正数时,不等号的方向 ;而乘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 . 不等式性质: (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 . (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 ,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来年改变乘(或除以)同一个 ,不等号的方向 二.夏耘(举例): 例1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填”>”,:<” (1)若a>b,则2a+1 2b+1; (2)若-1.25y<10,则y -8; (3)若a0,则ac+c bc+c; (4)若a>0,b<0,c<0,则(a-b)c 0. 例2 利用不等式性质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x-7>26; (2)3x<2x+1; (3) 3 2x>50; (4)-4 x >3.

-4,-2. 5,0,1,2.5,3,3.2,4.8,8,12 2. 判断 (1)∵a < b ∴ a -b < b -b (2)∵a < b ∴ 33b a < (3)∵a < b ∴ -2a < -2b (4)∵-2a > 0 ∴ a > 0 (5)∵-a < 0 ∴ a < 3 3.填空 (1)∵ 2a > 3a ∴ a 是 数 (2)∵ 23a a < ∴ a 是 数 (3)∵ax < a 且 x > 1 ∴ a 是 数 4.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说出a 与b 的不等关系,并说明是根据不等式哪一条性质。 (1)a -3 > b -3 (2) 33b a < (3)-4a > -4b 5.直接想出不等式的解集,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x +3 > 6 (2)2x < 8 (3)x -2 > 0 (4)-4x -2 > x +3 四.冬藏 错题回顾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全册

七下数学全册导学案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 21O D C B A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 _O _D _C _B _A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含答案(1)

目录 第一单元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4) 3 丑小鸭 (7) 4 诗两首 (9) 5 伤仲永 (11) 写作训练:成长的烦恼 (13)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一) (16) 第二单元 6 黄河颂 (21) 7 最后一课 (23)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26) 9 土地的誓言 (28) 10 木兰诗 (30) 写作训练:黄河,母亲河 (32)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二) (35) 第三单元 11 邓稼先 (40)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43)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46)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50) 15 孙权劝学 (52) 写作训练:我也追“星” (55)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三) (58) 第四单元 16 社戏 (63) 17 安塞腰鼓 (66) 18 竹影 (69) 19 观舞记 (71) 20 口技 (73) 写作训练:戏曲大舞台 (76)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四) (78) 第五单元 21 伟大的悲剧 (83) 22 荒岛余生 (86) 23 登上地球之巅 (90) 24 真正的英雄 (93) 25 短文两篇 (95) 写作训练:漫话探险 (98)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五) (100) 第六单元 26 猫 (104) 27 斑羚飞渡 (106)

28 华南虎 (109) 29 马 (111) 30 狼 (112) 写作训练:马的世界 (115)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六) (117)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标】 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学习重点】 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难点】 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自学 (一)了解作者及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二)题解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熟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填空。 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体裁),选自。作者鲁迅,原名,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他写的小说集有、,散文集有。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菜畦()宿儒()倜傥()()敛() 脑髓()桑葚()斑蟊()攒在一起()秕谷() 拗()盔甲()锡箔()()人声鼎沸() 二、课堂导学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过渡段

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2018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

目录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垂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命题、定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实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3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有序数对...........................................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学案 全册精品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攒(cuán):凑在一块儿拗(ǎo): 这里是用力弯曲的意思 确凿(quèzáo):确实菜畦(càiqí):菜地桑葚(sāng shèn):桑树果实轻捷(qīngjié):轻快便捷蟋蟀(xīshuài):一种昆虫,俗称蛐蛐 臃肿(yōngzhǒng):这里形容何首乌根的粗大脑髓(nǒosuǐ):脑浆 相宜(xiāngyí):适合 书塾(shūshú):就是私塾。旧时家庭、宗教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场所 方正(fāngzhèng):正派博学(bóxué):学问广博 蝉蜕(chántuì):蝉的幼虫变成成虫时脱下的壳 人迹罕至(rénjìhǎnzhì):形容少有人来 人声鼎沸(rénshēngdǐngfèi):形容人声喧闹。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耳。沸,水开。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声响。 (二)知识积累 1、百草园:是浙江绍兴新台门周家的一个菜园子,南宽北狭,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家的智、仁两大房族所共有。西边一半归智房,东边一半属仁房。各个家族在这个园里都种有一些瓜菜,有的地块秋后还被用来做晒场,但因园子大而显得有些荒凉。这个荒芜的园子,不仅瓦砾成堆,杂草丛生,而且有树木、蔓藤和飞鸟虫兽,是孩子们游玩的好地方。鲁迅儿时和他的小伙伴们就经常来此玩耍嬉戏,随着新台门周家的败落,百草园东首仁房的园地早于1915年就卖给东邻朱阆仙,西首智房部分也于1918年和新台门房产一起售给了朱家。解放后,国家花钱向后来的章姓业主收回,作为鲁迅纪念馆的组成部分对外开放,供广大观众游览和休息。 2、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他于12岁那年到这里上学。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狱,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学业中断。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1898年十七岁时往南京水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首尾长达六年。三味书屋,是三长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寿镜吾老先生在此坐馆教书长达六十年。那么,为何叫“三味书屋”呢?原来,“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音希海,即醋和肉酱)”的古语。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醯醢(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三味书屋”的横匾是清代乾嘉年间的著名书法家梁同舒书写的。当时,匾的两旁还悬挂着这样一副木刻的对联:“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3、《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创作从1926年2月开始,到11 月结束。共十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 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本书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展现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叙述亲切感人,又有机地糅进了大量的描写、抒情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散文。

七年级地理下册学案

第三节《俄罗斯》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说出俄罗斯的民族、宗教概况 2.根据地图和资料,归纳俄罗斯以平原为主的地形特征;归纳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重难点】 【导入】 【自主学习】(认真读课文、读地图,我能完成知识梳理) 一、面积最大的国家(读图3-22) 1.位置:北临洋,东临洋,西北临海。 2.面积:幅员辽阔,是世界上面积最的国家,也是惟一地跨亚、欧两个大洲和半球的国家。 3.民族:是多民族的国家,以族为主。 二、平原广大【填填充图册23页第二题】 1.地势特征:东西,领土中7O%是广阔的。大河和成为大的地形区的重要界线。 2.主要地形区及界线(自西向东):平原、乌拉尔山、平原、河、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山地。 3、欧洲最大的平原、亚洲最大的平原。 4、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三、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填填充图册23页第三题】 1.气候类型及分布 (1)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平原和西伯利亚地区。 (2)极地气候:洋沿岸。 (3)温带季风气候:洋沿岸。 2.俄罗斯显著特征:冬季,夏季 3、俄罗斯的有北半球的“寒极”之称 【合作探究】 课堂突破合作探究 一、面积最大的国家 活动: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特点,说出俄罗斯的民族、宗教概况 二、气候

思考:俄罗斯的气候主要有哪些类型?以哪种为主?有什么特点? 从气候角度分析,为什么俄罗斯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东欧平原? 试分析俄罗斯主要农业区为什么主要分布在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 【展示提升】小组选代表发表见解 【精讲点拨】俄罗斯的气候主要有哪些类型?以哪种为主?有什么特点? 【达标测试】(我相信,我一定能够做出来) 知识点一:面积最大的国家 1.下列关于俄罗斯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亚欧大陆北部 B.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 C.西临北海 D.南与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相连 2.俄罗斯共有100多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A俄罗斯族 B鞍靶族 C乌克兰族 D楚瓦什族 知识点二:平原广大 3.俄罗斯的领土辽阔,地形主要是()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丘陵 4.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 A.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 B.勒拿河与太平洋之间 C.叶尼塞河与乌拉尔山脉之间 D.鄂毕河与伏尔加河之间 5.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它注入() A.咸海 B.里海 C.黑海 D.波罗的海 知识点三:温带大陆性气候 6.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属于()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极地气候7.下列关于俄罗斯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凉爽 B.领土辽阔,但各地气候差异不大 C.太平洋沿岸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D.北冰洋沿岸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8.俄罗斯的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 A.东欧平原 B.西西伯利亚平原 C.中西伯利亚高原 D.东西伯利亚山地【小结】看看自己在本节课中掌握了哪些知识?试着归纳一下。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案(共133页)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 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 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 21O D C B A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 _O _D _C _B _A

《短文两篇》 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背诵《夸父追日》; 3、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4、多角度理解文章内涵。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 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 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 为邓林。 第一课时 自学提纲 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这是我国第一部,文中的夸父是古代神话人物。“夸父逐日”是一个成语,现在多比喻。 2、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释义: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饮于河、渭():北饮大泽:未至: 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3、你认为文中还有哪些字词需要注音释义? 4、自行翻译课文。 5、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6、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7、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这篇神话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学习笔记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 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

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 故水潦尘埃归焉。 第二课时 自学提纲 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时期编制的,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寓言选自此书,这篇寓言是《》,后来人们从这篇寓言中总结出一个成语,这个成语 是。 2、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释义: 昔者:颛()顼():怒而触不周山: 天柱折:地维绝: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星辰日月移焉:尘埃归焉: 故水潦()尘埃归焉:尘埃归焉: 3、你认为文中还有哪些字词需要注音释义? 4、自行翻译课文。 5、这篇神话中解释日月星辰之所以会斗转星移、东升西落的原因是什么? 6、文中认为江河湖海之水都流向东南,这又是为什么? 7、这篇神话为我们解释什么自然想象?科学吗?真实情况是什么? 8、我们应怎样看待神话?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初稿(NO.1) 第一课邓稼先(第一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 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邓稼.先( ) 元勋.( ) 无垠.( ) 选聘.( ) 至死不懈.( ) 筹. 划( ) 宰.割( ) 彷.徨( ) 仰.慕( ) 鲜.为人知( ) 开拓.( ) 难堪.( ) 鞠躬尽瘁.( ) 风悲日曛.( ) 兽铤.亡群( ) 二: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文体特点。 三:自主阅读,认真思考。 1.文章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 3.文章既然是写邓稼先,为什么还要写奥本海默? 4.标示出你认为最感人的并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句子,用“我们看到了一 个的邓稼先”的句式说话。 二、人物探究 1.课文写了哪些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组内讨论交 流完成。】 2.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找出哪些属于正面描写,哪些属于侧面描写。 3.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词语。【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三、质疑探究 1.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2.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初稿(NO.2) 第一课邓稼先(第二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 一、前情回顾 一篇回忆性人物传记,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邓稼先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的爱国情怀。 三、精读探究 1.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达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2.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段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哪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3.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四、写作手法探究 五、精段研读 阅读第五部分,思考如下问题: 1.本部分主要写什么? 2.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3.文章写1982年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4.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鲜.为人知(xiān)开拓.者(tuò)元勋.(xūn) B.鞠躬尽瘁.(cuì)难堪.(kān)选聘.(pìn) C.热泪盈眶.(kuàng)说.服(shuì)无垠.(yín) D.彷徨.(huáng)挚.友(chì)殷.红(yān) 2.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租借宰割悲惨鲜为人知 B.奠基拔尖难堪妇儒皆知 C.忠厚选聘震荡真诚坦白 D.摄制彷徨挚友层出不穷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佩服他、仰慕 ..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仰慕:敬仰思慕。) B.“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元勋:最高领导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答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攒、拗、确凿、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家作品,理清文章层次。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三味书屋》选自《》。 2.扫除文字障碍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注上字音,解释“人迹罕至”) 缠络豁觅食渊博确凿菜畦油蛉桑椹 珊瑚攒斑蝥秕谷书塾蝉蜕盔甲蟋蟀 收敛拗脑髓倜傥锡箔宿儒竹筛臃肿 金叵罗人迹罕至 3.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4.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同学考虑文章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百草园”的生活?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三味书屋”的生活? 5.布置作业 ①生字生词在作业本上抄写三遍。 ②熟读全文三遍,并反复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课堂展示: 1、课文朗读。 2、听写生字词。 课后反思: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合作探究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确实我的乐园。”一句,“似乎”“确凿”语意是否矛盾?为什么? 3、朗读第2自然段,从下列角度思考,作者写了什么? (1)从句式上看: (2)从描写的范围来看: (3)从描写的对象来看: (4)从观察的角度来看: (5)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 4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5、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6,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课堂检测 阅读第二自然段,完成后面的习题。 1.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3)那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趣味是多么令人心动啊!()2.本文运用多种感觉写景,请根据要求从语段中摘录例句(一句即可)。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题:5.1.1相交线 【学习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读一读,看一看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2.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二、自主探究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再提问:如果改变∠AOC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3.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邻补角的定义是: 对顶角角的定义是: 5.对顶角性质. (1)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对顶角性质: (2)学生自学例题

O D C B A 例:如图,直线a,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课堂练习】: 1.课本P3练习 2.课本P8习题1 【要点归纳】: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 【拓展训练】 1. 如图1,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____; 若∠AOC:∠AOE=2:3,∠EOD=130°,则∠BOC=_________. (1)(2) 2.如图2,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则∠EOF=________。 3.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一对对顶角互补,那么它的所成的各角的度数是多少? 【总结反思】: 课题:5.1.2垂线(1) 【学习目标】: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学习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学习难点】: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如图∠1=60°,那么∠2、∠3、∠4的度数 2.∠1=90°,那么∠2、∠3、∠4的度数 3.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二、自主探究 (一)垂直定义 1.出示相交线的模型,学生观察思考: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当b 的位置变化 时,a 、b 所成的角a 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 、b 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 结论:当b 的位置变化时,角a 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a 是_____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当∠a 是_____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_____角,即a 、b 所成的四个角都是_____角,都_____。 2.垂直定义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角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__________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_____,他们的交点叫做_____。 3.表示方法: 垂直用符号“_____”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 垂直于直线CD ,垂足为O”, 则记为__________________,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 4.垂直应用: ∵∠AOD=90°() ∴AB ⊥CD () ∵AB ⊥CD () ∴∠AOD=90°() 找一找:在你身边,你还能发现“垂直”吗? 5.判断以下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 ②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 b b a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学案 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 ? Section A Happiness is found along the way—not at the end of the road.---Sol Gordon 幸福将在路途中被发现,而不是在路的终点。 知识目标:koakas tiger elephant dolphin panda lion penguin giraffe zoo cute map smart animal box kind of south Africa 能力目标:Describe animals;Express preferences 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要热爱动物,保护自然 Importance: Master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Difficulty: Express preferences (一)预习导学(Warming Up) 1.Read new words by themselves,then check some students’ pronunciations 2. Learn the new words by finishing the exercises.(英汉互译) 只可爱的大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几分_______ 一只有趣的海豚________________ 几只可怕的狮子 _________________

come from___________ welcome to the zoo____________ a smart koala__________ want to see the pandas_________ (二)预习自测 根据首字母和汉语提示写单词 1.--Why do like tigers? --Because they are very c________ 2.________(让我们) play with the cats. 3.Look at the ___________(长颈鹿).They are eating leaves. 4.Penguins live in south A__________ 5.There are many kinds of a__________in the zoo. (三)情景导入 First play a vedio about many kinds of animals ,then make a dialogue by asking them questions: Do you like animals? What animals have you seen in the zoo? And 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 Why? (四)自主探究 1.译成汉语,注意划线部分 Let’s see the lions first. 2.让他做这件事吧。 Let___________it. (五)合作交流 Make the conversations following the example A: Let’s see the lions . B: Why do you like them ? A: Because they are cute. B: Where are lions from? A: They are from South Africa. (六)拓展创新 找出与划线部分意思相同的选项 The panda is kind of interesting. A little B a kind of C kinds of D a little

七年级下册讲学案

七年级下册讲学案 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 第一课时Section A 1a—2c 学习目标: 1、掌握词汇:shop ,assistant ,doctor ,reporter , Policeman / policewoman ,nurse , waiter / waitress 2、掌握句型:What does he do? He is a waiter. Where does he work? He works in the hospital. 3、谈论自己或他人的职业 运用句型谈论各种不同的工作,并简单的介绍自己、父母的工作。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Task1:Talk about职业 1、完成短语 学生记者 服务员警察 演员演员 银行职员销货员 2、理解:提问职业及回答职业 What does he / she do? What do they / you do? Where do you / they work? Where does he / she work? What do you / they want to be? What does he / she want to be? What does he do? ----- He is a waiter. What do you do? ----- I am a doctor. Where does he work? -----He works in the hospital. Where do they work? -----They work in the bank. What does he want to be? -----He wantsto be a actor. What do you want to be? ------I want to be a teacher. Task2:Talk about what sb’s job and learn about work. 1、完成1a,1c,2c 2、听录音,完成1b,2a,2b 二、合作探究 根据上面的内容,讨论职业种类,以及如何询问职业,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参考答案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1.shèn,máo,yōng,bǐ,tì,hǎn,qí,záo, dǐng.2.C3.①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回忆早年生活《呐喊》、《彷徨》②碧绿;光滑;高大;紫红;长吟;伏;窜;缠络;臃肿。 4.B 5.D 6.C 7.A 4.①一个“可”字表达了儿童对下雪天的喜爱之情。②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离开百草园时的无奈和恋恋不舍之情。 二、(一)1.详写的是:泥墙根一带,略写的是:整个园景。 2.空间,低,高;高,低 3.单是……无限趣味。 4.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例子略。 5.两个“不必说”与后面的“单是”呼应,既表达了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 6.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7.表现出“我”好奇的心理,想找一块像人的何首乌;又表现出百草园,既富有神秘感又富有吸引力。8.表明童年时代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9.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二)1.略。 2.捕鸟的条件: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 捕鸟的结果: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 3.具体生动地表现了捕鸟的过程也表现了儿童在捕鸟时的乐趣。 4.是和夏季百草园相比较。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下雪后捕鸟。 5.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冬天的百草园雪后捕鸟也有无限的乐趣。 三、1.走进大自然,感悟大自然。 2.第一次是因为插队来到吕梁山的腹地。第二次是因为无意中闯进了河西走廊。作者认为这两次经历,自己被真正的大自然陶醉和震撼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忘却了自我,所以才是“刻骨铭心”的。 3.本句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四季交替使山林变了颜色,自然的变化给峡谷增添了声音。 4.示例:自然是伟大的,我们要认识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和自然和谐相处,在自然和社会中锻炼自己。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1.襟惰掸骊嘱,徊栅惧圃簪蒲 2.扎:zā捆扎zhā扎针zhá扎挣夹:jiā夹缝jiá夹袄 3.D 4.①拖抄倒转抡②床头床角床上床下混合 5.①城南旧事林海音台湾②哀而不伤。爸爸爱花儿;毕业典礼。 6.A 7.B 8.A 9.(1)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好弟弟和妹妹”暗示爸爸病重,将不久于人世;“今天早晨妈妈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暗示妈妈对爸爸病情的担心;“我好象怕赶不上什么似的”是爸爸去世的一种预感;最后写夹竹桃“垂下好几枝”暗示爸爸去世。

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册)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总第 1 课时 1、掌握隋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2、理解运河开凿的作用;客观公正的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学习重点】隋朝大运河。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独立试航 (一)南北重归统一 1、建立:年,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统一:年,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统一南北的标志:589年灭陈。 4、隋文帝改革 (1)内容:他在位时,,。 (2)作用: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二)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加强,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在在位时开凿。在位时开凿。从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三点:以为中心,北达,南至,全长两千多米。 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邗沟、。 二、知识拓展 1.数字记忆法:一次统一,两位皇帝,三个端点,四段运河。 589年隋朝统一南北;隋文帝和隋炀帝两位皇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到余杭三个端点;大运河由北到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2.动脑筋: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答:(1)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2)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3)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么?在想一

想,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重要? 答:意思:国家水上粮食运输全靠大运河。中国古代在没有汽车、铁路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4.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 主要是为了沟通南北,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三、巩固训练 1、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 A、重新统一南北 B、设三省六部 C、创立科举制 D、开通大运河 2、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 A、589年 B、601年 C、605年 D、611年 3、在中国的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 A、杨坚 B、李渊 C、李世民 D、武则天 4、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5、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 A、扬州、北京 B、杭州、北京 C、杭州、扬州 D、广州、杭州 6、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的历史贡献邪恶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7、杭州是隋朝大运河的最南端。隋朝时杭州称 A、涿郡 B、洛阳 C、余杭 D、临安 8、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 B、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C、方便到扬州游玩 D、促进经济发展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总第 2 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