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肌少症)

合集下载

肌少症的症状及治疗

肌少症的症状及治疗

肌少症的症状及治疗肌少症是临床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进行性全身性骨骼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肌肉量过少和丢失,有着较高的发病率。

老年人群由于年龄的增加和自身机体功能的退化,是肌少症发生的主要人群。

近年来,由于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肌少症的发病人数逐年攀升,已然成为了社会着重关注的问题。

那么,肌少症是怎样引起的呢?临床表现有什么呢?怎样进行治疗呢?本文就带领大家学习肌少症的相关知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1什么是肌少症?肌少症是临床常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据国际肌少症工作组宣布,肌少症的定义为:“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或肌肉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

肌少症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活动障碍,虚弱、行走艰难、步态缓慢和四肢纤细等。

当患者出现肌少症症状时,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行动能力,为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肌少症的发生主要与患者年龄上升有关,当患者年龄增加时,其运动量降低,因此造成患者的肌肉含量和肌肉强度下降,从而发生肌少症。

同时,老年人在年龄上升后,其体内α运动神经元丢失较多并且,纤维量较低,由此导致患者的肌肉协调性和肌肉强度下降,从而引发患者患上肌少症。

同时,年龄的上升会导致老年人群的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导致肌少症的发生。

据相关研究数据证明,肌少症与患者的胰岛素、雌激素维生素和睾酮水平相关。

胰岛素是人体内的重要组成元素,胰岛素分泌的下降会导致患者的蛋白生成能力降低,从而影响患者的肌肉含量。

在雌激素影响肌少症方面,研究存在不一致性,部分研究数据显示,雌激素可预防肌少症的发生。

在男性肌少症患者的研究数据中显示,老年肌少症男性患者存在低睾酮症状。

同时,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龄增长,自身代谢功能紊乱,不少患者出现维生素下降和丢失现象,而维生素的缺乏是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据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维生素水平的下降影响着患者的肌肉量、肌肉强度和平衡力,如若维生素缺乏,则有可能引发患者出现跌倒等风险事件,引发肌少症。

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有助于增强 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运动锻炼干预
抗阻运动
进行适量的抗阻运动,如举重、 弹力带训练等,有助于增加肌肉
质量和力量。
有氧运动
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 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耐 力。
平衡训练
进行平衡训练如太极拳、瑜伽等, 有助于提高平衡能力和减少跌倒风 险。
心理干预与认知功能训练
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他汀类药物 等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力量下降,增 加肌少症的风险。
03 防控干预策略及措施
营养干预
蛋白质补充
增加老年人膳食中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如瘦肉、鱼、蛋、奶等。
维生素D和钙的补充
抗氧化营养素
补充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硒等抗 氧化营养素的食物,以减轻氧化应激 对肌肉的损害。
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肌少症的研究和干预工 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和社会支持。
THANKS
症。
非药物治疗方法推荐
针灸治疗
针灸可改善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推荐作为辅助 治疗手段。
物理治疗
如电刺激、磁疗等物理治疗方法,可改善肌肉力 量和身体功能。
心理干预
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的肌少症患者, 可进行心理干预治疗。
长期随访管理策略建议
定期随访
推荐对肌少症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老年人 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应对压力的能
力。
认知功能训练
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如记忆力、注 意力、语言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和
生活质量。
社会支持
加强社会支持网络的建设,鼓励 老年人参加社交活动、志愿服务 等,以增强其社会归属感和自我

老年肌少症的评估及干预

老年肌少症的评估及干预

老年肌少症的评估及干预胡世莲;方向【摘要】肌少症是与增龄相关的骨骼肌减少过程,与活动减少相关,在老年人中常见,可导致跌倒、失能及增加死亡风险.肌少症虽然一直被定义为增龄性的肌量减少和肌力下降,但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定义,不同的国际工作小组对这种综合征的正确名称(与老年人肌肉和力量的损失相关)仍在争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充分认识肌肉衰减综合征并开展积极防治,对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老年肌少症的肌量、肌强度和日常活动功能评估方法和针对老年肌少症的各种干预方法作一述评.%Sarcopenia is an age-related process of skeletal muscle loss associated with declining physical performance,highly prevalent among older subjects,with a negative prognostic effect on falls,disability and mortality risk.Sarcopenia has since been defined as the loss of skeletal muscle mass and strength that occurs with advancing age.While the clinical relevance of sarcopenia is widely recognized,there is currently no universally accepted definition of the disorder.Different working groups are still debating about the right name for this syndrome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loss of muscle mass and strength in the elderly).We review current approaches to the definition of sarcopenia and the methods used for the assessment of mass,strength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in older people,and summarize the various intervention approach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arcopenia in the elderly.As the acceleration of Chinese population aging,full understanding and active prevention andtreatment of sarcopenia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and reduce the complication of the elderly.【期刊名称】《中国临床保健杂志》【年(卷),期】2017(020)002【总页数】5页(P113-117)【关键词】肌疾病;早期干预(教育);早期医疗干预;老年人【作者】胡世莲;方向【作者单位】安徽省立医院,安徽省老年医学研究所,肿瘤免疫与营养治疗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01;安徽省立医院,安徽省老年医学研究所,肿瘤免疫与营养治疗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 2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5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世界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

老年医学科肌肉减少症诊疗规范

老年医学科肌肉减少症诊疗规范

老年医学科肌肉减少症诊疗规范合成类固醇激素则存在严重的副作用,应慎用。

后者是一类新型的肌肉增强剂,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2.4.2.生长激素类似物和肌肉特异性激素:这些药物可增加肌肉质量和体重,但副作用较多,应慎用。

2.4.3.β-受体激动剂:这类药物可增加肌肉力量和体力,但副作用也较多,应慎用。

2.5.康复治疗:针对老年人肌少症的康复治疗包括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旨在提高老年人的肌肉质量和肌肉力量,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预防跌倒等意外事件。

康复治疗需要个性化制定方案,因人而异,包括治疗时间、治疗强度和治疗方式等。

2.6.手术治疗:肌少症患者如伴有严重的肌肉减少和功能障碍,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肌肉移植、关节置换等。

手术治疗需要谨慎选择适当的患者,避免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

3.结语:老年人肌少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其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肌肉量、肌力、肌肉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等。

预防和治疗肌少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加强运动、保持健康饮食、合理用药和定期体检等。

大剂量睾酮能够有效地增加男性和女性的肌量和肌力。

生长激素类药物的研究表明,它可以增加老年人的瘦肉量和肌量。

与睾酮联合应用可以在8周内增加肌量,在17周达到最大肌肉强度。

然而,使用此类药物可能会导致关节肌肉疼痛、水肿、腕管综合征和高血糖,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及男性乳房发育等不良反应。

交感神经β2受体兴奋剂___可以增加心衰患者的肌量。

但是,病例对照研究表明,短效β-兴奋剂可能会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

其他类型β-兴奋剂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没有影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可以增加左室收缩功能障碍老年人的行走距离。

HYVET研究表明,培哚普利可以降低髋部骨折的风险。

但是,___对骨骼肌作用的直接证据还不足。

肌肉生长抑制素抗体、活化素Ⅱ受体配体捕获剂等新型药物以肌肉为靶点,目前仍在研发当中。

【临床营养管理】-肌肉减少症(Sarcopenia)--- 从诊断标准到临床证据

【临床营养管理】-肌肉减少症(Sarcopenia)--- 从诊断标准到临床证据

肌肉减少症(Sarcopenia)--- 从诊断标准到临床证据目录CATALOG0503010204定义WORKREPORT危害WORKREPORT患病率WORKREPORT病因WORKREPORT诊断标准WORKREPORT0406治疗WORKREPORTØ肌肉减少症是老年疾病之一,最早由美国学者Irwin Rosenberg在1989年提出。

Ø简单来说肌少症Sarcopenia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肌质量下降(low muscle mass)并伴有肌力的下降(Low muscle strength )或机体活动能力的降低(Low physical performance)的增龄性退行性病征,能够导致老年人跌倒、骨折、伤残等,从而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死亡。

大腿肌肉横截面对照增加跌倒、骨折风险增加院内感染风险,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手术病残率导致伤残,甚至死亡肌肉衰减症带来的危害肌肉衰减症的危害一、危害-使老年人的意外摔伤的几率增加使老人骨折的几率增加二、危害-使老年人呼吸系统并发症和感染越来越多•呼吸肌的衰减,特别是膈肌的衰减,表现清理气道的能力(例如:咳嗽、打喷嚏)受损;•膈肌的肌肉衰减,降低肌肉的收缩能力和损害清理气道的非通气能力。

三、危害-降低肺功能s-o-正常s-o+肥胖s+o-肌肉减少症s+o+肌肉减少症+肥胖FVC肺活量、 FEV1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结论:肌肉减少症和肥胖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因素,并且降低肺功能。

结果:肌肉减少症可以增加患者BNP和心肌钙蛋白的含量BNP(B型钠尿肽)心肌钙蛋白四、危害-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BNP、心肌钙蛋白升高提示心衰的风险高结论:肌肉减少症可以增加患者心力衰竭的风险结论:胃切除手术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无肌肉减少症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多。

五、危害-使外科手术后严重并发症增加手术部位感染全部并发症非手术部位感染并发症六、危害-增加老年患者髋部骨折风险结果: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肌少症检出率明显高于同龄非髋部骨折患者,男性肌少症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

肌少症

肌少症
肌少症
sarcopenia
2014年10月13日
肌少症的研究
2
概述
➢ 生活中常常见到步履蹒跚、行走缓慢的老人,在很多人的 观念中,老年人的这种状态是很正常的。但实际上,这些 是肌肉衰减的表现。
➢ 骨骼肌量逐渐减少,肌力逐年下降,并逐步发展到难以站 起、平衡障碍、极易摔倒骨折等情况,严重影响老年人的 生活质量,增加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风险。
9
肌少症的病因
1、营养的摄入不足和吸收障碍 2、活动减少 3、年龄相关的性激素水平改变、凋亡、线粒体功
能异常 4、神经退行性疾病,运动神经元丢失 5、内分泌因素:皮质激素、生长因子(GH)、胰岛
素样生长因子1(IGF-1)、甲状腺功能异常,胰岛 素抵抗 6、其他,如恶病质
10
肌少症的发病机制
1、机体内的增龄性改变——在人体从成熟到衰老过 程中,神经肌肉系统的机能和表现显著下降,其 特征就是即使是健康的老年人也会不可避免地发 生骨骼肌质量下降及肌力减退。最常见的诱因为 老化、肿瘤、营养不良,其中以老化最为重要。 老化过程中及体力活动减少导致肌肉块丢失。
➢ 肌肉减少还可导致和加剧骨质疏松、关节炎等疾 病的发生和发展,成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等慢性疾病的重要诱因心肺衰竭,甚至死亡。
7
自测肌少症
目前我国并没有标准的肌少症医学诊断指标,通常 通过观察、测定身体蛋白质量、测试肌肉力量等来综 合诊断。
观察步态: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常 规步速小于0.8米/秒,可判断有肌少症的征兆。
②情绪障碍:骨骼肌功能的退化影响老年人的体力状况,使 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失常,并相继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波 动。
③诱发骨质疏松:骨骼所承受的负荷主要来自于肌肉的主动 收缩,而非体重,老年人的肌力呈衰退状态,骨强度稍大 于肌力,骨骼相对处于废用状态。

老年肌少症的诊断标准

老年肌少症的诊断标准

老年肌少症的诊断标准老年肌少症(sarcopenia)是指肌肉质量和功能的丧失,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根据欧洲工作组于2010年提出的诊断标准,老年肌少症的诊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肌肉质量的测量:老年肌少症的诊断需要通过测量肌肉质量来确定。

常用的测量方法是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即骨骼肌质量除以身高的平方。

SMI低于标准值即为肌肉质量减少。

2. 肌力的测量:老年肌少症还需要通过测量肌肉力量来确定。

常用的测量方法是手握力测量、膝关节伸展力测量等。

握力低于标准值即为肌力减弱。

3. 肌耐力的测量:老年肌少症的诊断还需要考虑肌肉耐力的情况。

常用的测量方法是进行肌肉耐力测试,如采用肌肉持续收缩时间的测量等。

肌肉耐力下降即为肌耐力减弱。

4. 活动能力的评估:老年肌少症的诊断还需要评估老年人的活动能力。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生理性活动能力评估(如步行速度、上下楼梯能力等)和功能性活动能力评估(如日常生活活动评估,如自理能力评估等)。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估结果,可以确定老年肌少症的诊断。

根据欧洲工作组提出的诊断标准,老年肌少症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肌肉质量减少:骨骼肌质量指数低于标准值。

2. 肌力减弱:握力低于标准值。

3. 肌耐力减弱:肌肉耐力下降。

4. 活动能力下降:生理性活动能力和功能性活动能力评估结果较差。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肌少症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肌肉减少和功能下降的疾病,如慢性炎症性疾病、内分泌失调等。

老年肌少症的诊断标准还在不断发展中,国际上也有其他的诊断标准。

例如,亚洲工作组于2014年提出的诊断标准将肌肉质量的测量方法改为肌肉量与体重的比值,即肌肉质量指数(muscle mass index,MMI)。

这些诊断标准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老年肌少症,并为老年肌少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总结起来,老年肌少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肌肉质量、肌力、肌耐力和活动能力等方面的评估结果。

年过70岁,要防肌少症

年过70岁,要防肌少症

健康生活·体检之窗年过70岁,要防肌少症□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全科医学科主治医师 付强强孙先生今年73岁了,是个显得富态的老爷子,因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医生嘱咐他要注意控制体重。

孙先生也很听医生的话,平时就尽量多吃素,少吃荤菜。

可最近这一个月来,他愈发觉得“力不从心”,比如,原来每天晚饭后可以围着小区走上七八圈,现在走上2圈就很乏力,上周三晚上甚至还在家门口摔了一跤。

幸好被邻居看到,赶紧打电话让家属来陪他去医院。

一套全身检查做下来,确实发现了问题,人体成分检测提示孙先生的肌肉量明显偏少,体脂肪及内脏脂肪偏多,骨密度检查提示骨质疏松。

医生告诉孙先生,他有可能得了肌少症。

孙先生听了一头雾水,自己这么胖为啥会得肌少症呢?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肌少症在老年人群体中其实普遍存在,只是很少有人关注它。

事实上,肌少症属于衰老综合征的一种,是一组进行性、以全身肌肉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机体功能下降为特征的综合征。

肌少症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心肺功能受损,新陈代谢效应不良,引起跌倒、骨折、残疾等不良临床结局,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肌少症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年龄增长、肌肉废用(长期卧床或缺乏运动)、内分泌紊乱、神经退行性病变、营养不良、恶病质等都会导致肌纤维数量减少。

典型表现为:①出现明显的平衡障碍,如步履蹒跚、行走缓慢、站起困难;②体重减轻、消瘦;③明显感到体力渐渐不支,总觉得乏力;④手劲变小;⑤容易跌倒,导致骨折频发;⑥出现低蛋白血症,抵抗力降低、易感冒等;⑦自理能力下降;⑧各种慢性疾病的并发症增多;⑨再入院率升高;⑩其他疾病出现治疗和手术预后不佳的情况。

临床上,肌少症按其严重程度可以分为3个等级:肌少症前期——仅有肌肉质量减少,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正常;肌少症——肌肉质量减少,伴肌肉力量或肌肉功能下降;严重肌少症——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均下降。

“虚弱的胖子”更危险为啥胖子也会发生肌少症?现在我们就来解开孙先生的疑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本例数1682例。利用体成分仪、骨密度 仪测定其四肢骨骼肌含量和骨强度,对成人骨骼 肌减少症与骨质疏松症进行相关性研究。
结果:女性群体中,少肌症是骨质流失的一个 危险因素,少肌症人群发生骨质流失的情况是非 少肌症人群的1.676倍。
结论:肌肉减少症对女性骨质状况有一定影响 ,加强运动、增加身体肌肉含量对预防骨质疏松 有重要作用。
生活方式的变化
随着衰老,体力活动水平降低,生理系统机能会适应 性下降,运动能力会进一步降低。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神经因素的改变
发生在脊髓运动神经元、外周神经和神经肌肉接头。有研究表 明,衰老骨骼肌神经支配的改变,包括去神经支配和恢复神经 支配、运动单位重塑和丢失。衰老骨骼肌运动单位重塑会导致 骨骼肌纤维类型组成的改变。
②n-6( omega-6)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促使肌肉蛋白分 解,加剧炎症反应来促进少肌症的形成。 ③CLA-共轭亚油酸还可通过干扰二十碳烷酸代谢来降低炎症 反应,降低氧化活性和肌肉蛋白的分解来增加肌肉量和肌力 。
肌少症进程中肌肉形态学变化
运动单位是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每个运动单位由一 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肌纤维组成。 据组成运动单位的肌纤维类型不同,可将运动单位分为 慢肌运动单位( 紧张性运动单位) 和快肌运动单位( 运动性 运动单位) 。慢肌运动单位主要由Ⅰ型肌纤维组成,快肌 运动单位主要由Ⅱ型肌纤维组成。 • 与青年肌肉相比,肌肉减少症患者肌肉中的快肌和慢肌运 动单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其中快肌运动单位下降最明 显,原因为快肌运动神经元急剧丢失,导致Ⅱ型肌纤维失 去神经支配而萎缩、丢失.
肌少症发病的可能机制
目前尚不明确,但总的来说它是与年龄相关的, 与营养、免疫、激素、代谢、炎症细胞因子浓度增 加、神经退化性疾病和生活方式等多因素共同作用 的结果。
肌少症发病的可能机制
机体内的增龄性改变
在人体衰老的过程中,肌肉神经系统的机能 和表现显著下降,即使是健康的老年人也不 可避免的发生骨骼肌质量下降和肌力减退。

存在患病风 险
低 肌肉衰减
正常
30
肌少症的诊断
1.肌肉质量减少。
2.肌肉肌力减低。
3.肌肉功能下降。
满足第1条,且同 时满足有2和(或3) 即可诊断
少肌症的分类
①原发性少肌症:除年龄外,无其它明显的病因。 ②继发性少肌症:包括身体活动相关性(长期卧床 、久坐等生活方式)和疾病相关性(心、肺、肝、 肾、脑等器官功能衰竭,炎症性疾病,或内分泌疾 病等引起骨骼肌质量和功能下降)两种形式。
肌少症发病的可能机制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少肌症作用机理研究:
①n-3 ( omega-3 )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共轭亚油酸( CLA )主要通过降低炎症反应、机体氧化活性,影响相关激素和 直接参与肌肉蛋白合成与降解来延缓少肌症的形成,同时还 可通过增加抗阻力运动的效果及与蛋白质、肌酸等营养物质 的联合作用来延缓少肌症的形成。
但由于骨骼和肌肉对于同一激素的敏感性并不 相同,其中一者可能更早地表现出相应症状,这 就为临床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机会,阻断骨骼和肌 肉病变的进程,或是尽早预防、诊治另一者的病 变。
肌少症发病的可能机制
少肌症营养共识:蛋白质(乳清蛋白、酪蛋白、大豆蛋白 及必需氨基酸:亮氨酸,肌酸)、多不饱和脂肪酸(a -ALA 、EPA、DHA,CLA)、抗氧化营养素、维生素(VD)、矿 物质等营养素与肌肉衰减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少 肌 症 患 病 率
活动量
肌少症研究部分结果
研究对象受教育水平对少肌症患病率的影响( p=0.0161),趋势性检验p<0.05。(受教育程度---生 活方式?---进一步研究)
肌少症的临床表现
肌力减退
研究显示,肌少症患者在不同肢 体、不同负荷下,均存在肌力的 减退。
肌肉质下降
老化过程中体内无脂肪块的减少, 几乎全部为肌肉块的减少,而非 肌肉块的减少微乎其微。 肌肉减少的主要原因是I、II型肌 纤维数量的减少以及肌细胞体积 的缩小,其中以II型肌纤维减少 为主。
9m 点和终点。 • 受试者从起点开始行走, 行至 3m 线时开始计时
, 行至9m时计时结束。测试3次, 取其中最快一 次的步速纳入统计。 • 低躯体功能定义为步速<1m/s 。
图 肌少症筛查与评估流程
肌肉衰减症 筛查方法?
>65岁的老 人
测4米步 慢步行走的速度 速
>0.8m/s
测握力
生物电阻抗BIA
男:≤8.51kg/m2 女:≤5.75kg/m2 肯定为老年少肌 症患者
<0.8m/s


8.51~10.75kg/m2


5.76~6.75kg/m2
老年少肌症高风
险人群
双能X光 DXA 男:<7.26kg/m2 女:<5.45kg/m2
测肌肉量 判定为肌肉减少

正常
男: ≥30kg 女: ≥20kg
2.骨骼肌肌力测试。 通用方法是电子握力计测量优势手的握力 亚洲肌少症工作组建议界值标准:
男性<25kg,女性<18kg。
3.骨骼肌功能检测。 6米正常步速(世界通用方法)或 4米步速: <0.8m/s为异常。 (正常1.5m/s,每小时5.4公里)
躯体功能测定
• 躯体功能测定(6米正常步速法) • 平地上划一条12米直线,标记出起点、3m点、
体重指数(BMI)与U形死亡曲线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人的BMI最好是 介于20-25之间。欧洲科学家调查发现,体重和死 亡率之间其实成了一条U形曲线。
• 曲线的最低点是死亡率最低的体重值,这个值会 随年龄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 60岁以下人群: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即BMI 介于18.4~24.9为宜),死亡率是较低的。
陕西医学杂志2018年9月第47卷第9期
肌肉减少症和骨折的相关性
肌肉减少症引起的骨密度减低显然会增 加骨折风险。此外,肌肉减少症主要是Ⅱ 型肌肉纤维的减少,并伴有运动神经元数 量减少,显然,这些都影响肌肉含量及功 能,从而引起步速减慢身体摇摆性增加, 导致机体平衡能力减弱,因而增加跌倒风 险,而跌倒往往是骨折的直接诱因。
Sarcopenia”---肌肉流失,描述了身体成分和相 关功能的重要变化。
又称“骨骼肌减少症”“肌力流失”“肌肉衰减 综合征”
[1]赵法伋,顾景范。营养与老年肌肉衰减综合 征[J]。营养学报,2011年第 33 卷第 5 期
骨骼肌
1.正常人共600多块骨骼肌, 约占体重的40%。 2.骨骼肌有红肌及白肌之分
肌肉是人老化过程中质量丧失最多的部分 ,随年龄增长,肌肉的流失速度不断加快, 肌肉质量不断下降。 • 40 ~ 70岁肌肉质量百分比每十年下降 8% • 70 岁以后每十年下降 15%
• 当肌肉质量< 70% 时,则是死亡风险较高 区域。
• 肌肉与骨骼的生长代谢受维生素D、睾酮与
皮质激素的影响,还受着许多激素的共同调节, 如生长激素、雌激素等。当体内这些激素的水平 发生改变,骨骼和肌肉均可表现出相应症状.
肌少症的影响
• 1.肌肉减少会导致肌力减弱,功能障碍,跌 倒风险增加,同时还会出现肌肉松弛、皮 肤皱褶增多、体重下降、身体虚弱、抵抗 力下降等一系列负面症状。
• 2.肌肉减少还可导致和加剧骨质疏松、关节 炎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成为高血压、糖 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的重要诱因。
成人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调查
• 另一方面,对中老年人而言,罹患各种疾病的可 能性相对更大,但和疾病作斗争时需要一个良好 的身体状态和营养状况。
少肌症的定义:
“Sarcopenia”是一种随年龄增加,以骨骼肌质量 下降,骨骼肌力量和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综合性退 行性病征,
也可用“肌肉衰减综合征”来描述。 “Sarx”---肌肉,“penia”---流失
流行病学
• 1.人类骨骼肌的生长在30岁左右达到高峰,40岁以上的人每年肌肉丢失 量为0.5%-1%,在20-70岁间肌肉体积缩小40%,肌肉力量减低30%,脂肪 比重增加15%。30%>60岁及50%>80岁以上的老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肌少症。
• 2.两性对比显示,>80岁,53%的男性和43%的女性患有肌少症。 • 3.美国60-70岁患病率为5%-13%,而在>80岁中则达11%-50%。 • 4.亚洲资料显示,>60岁,8%-22%的女性和6%-23%的男性患肌少症。
肌少症的主要危害
• 1.跌倒风险增加,肌少症的老人中的39%的 男性、30.6%的女性失去独立居住能力。
• 2.会影响人体抗病能力和疾病恢复过程。 • 3.导致胰岛素抵抗和T2DM发病。 • 4.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少动与心血管疾病有
关。 • 5.增加老年人的全因死亡率、致残率。
肌少症的病因
1.营养的摄入不足和吸 收障碍; 2.活动减少,废用; 3.年龄相关的性激素水 平改变、细胞凋亡、线 粒体功能异常; 4.神经退行性疾病,运 动神经元丢失; 5.内分泌因素:皮质激 素、生长因子(GH)、 胰岛素生长因子,甲状 腺功能异常,胰岛素抵 抗; 6.其他,如恶病质等。
肌少症的评估方法
1.骨骼肌质量检测。
双能X线吸收仪(DEXA):相对骨骼肌质量指数 (RSMI=四肢骨骼肌量(kg)/身高的平方(㎡)), 目前尚未有统一标准,诊断一般采用RSMI 低于青年 对照组(20~30 岁)2SD来判定。 男性<7.0kg/m2,女性<5.8kg/m2来判定为少肌症。
CT或MRI:肌肉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area,CSA), 在第1、2或第4、5腰椎间盘处成像,或通过骨性标 志的提示,在大腿中部成像,以此进行体积测量等。
• 60岁以上人群:BMI处于超重范畴(即BMI介于 25~29.9之间)的人群死亡率最低,甚至比BMI 指数标准(即介于18.4~24.9之间)的人群还要 低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