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肌少症

合集下载

肌少症对重症老年病人的影响及营养治疗分析

肌少症对重症老年病人的影响及营养治疗分析

肌少症对重症老年病人的影响及营养治疗分析发布时间:2021-06-16T12:18:23.44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1期作者:吴仲根[导读] 肌少症已经被纳入ICD.10疾病编码中,吴仲根中国医药大学 110001摘要:肌少症已经被纳入ICD.10疾病编码中,也逐渐受人们的注意。

其全称为肌肉减少症(sarcopenia),这在国内还被称作做肌肉衰减综合症、少肌症等。

肌少症是一种老年综合症,它和年龄、疾病、营养不良、激素水平都有关系。

肌少症的症状是骨骼肌的质量和力量都慢慢消失,最后发展成为瘫痪、残疾,更有甚者可能会死亡。

肌少症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出现会十分寻常,而且在年龄较大的群体里病发率会比较高。

研究在ICU中患有肌少症的老年人的发病机制和相应的治疗方法,更重要的是对医学营养治疗有现实临床意义。

关键词:肌少症;重症;老年病人;影响;营养治疗引言:肌少症纳入ICD.10疾病编码后,人们对其也更加关注,相关的诊断流程和治疗方法研究更多了。

因为ICU中的肌少症病人死亡率普遍比较高,所以住院事件和使用呼吸机的时间都比一般病人要长,而且肌少症能够预测ICU病人的结局。

很多ICU的老龄患者都患有肌少症,如果采用医学营养治疗能够有效地减少住院时间,效果好的话还可以减少死亡人数。

如今常常采用运动、康复、药物、营养这几个方法治疗肌少症。

在营养治疗的方面,氨基酸对于肌肉蛋白质合成有很好的效果,氨基酸和它的代谢产物对ICU肌少症的影响非常值得研究。

1ICU老年肌少症的发病机制1.1炎症已有相关的学者对老人的慢性炎症状态进行了研究认为有不好的后果。

免疫衰老和脂肪组织分泌细胞因子的增加会造成慢性炎症。

高水平的白介素一6(IL-6),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和C一反应蛋白(CRP)都会使得年龄较高的人群更加容易发病和死亡。

其中值得注意的就是显示衰老过程的低度炎症和肌少症的生理机制相同的情况,如果老人体内的血清炎症因子表达很高的话,那么慢性炎症的发展就会加速,最后造成肌少症病状的产生。

老年肌肉衰减症、肌力训练

老年肌肉衰减症、肌力训练

老年肌肉衰减症、肌力训练专家:于康教授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付国兵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推拿按摩科主任任满迎北京体育科学研究所竞技体育研究室主任一谈到肌肉,许多人都认为是年轻人的“专利”。

其实肌肉与健康息息相关。

随着年龄增长,肌肉逐渐减少的情况在医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叫老年肌肉衰减症,或通俗一点的叫法就叫肌少症。

像活动能力的下降,稍微走动就觉得累,只是初期的症状表现,如果不引起重视的话,会逐渐发展到容易跌倒、骨折等。

而且,老年人过快地出现严重的四肢肌肉衰减的症状,将增加死亡的危险性。

体重过低或过高都会增加死亡率,亚洲人体重指数在22.6-27.5死亡风险最低。

因此,有必要重视老年人的肌肉衰减和体重低下的问题。

老年人并不是越瘦越好,“千金难买老来瘦”的传统观点必须要纠正,胖瘦要适当,不能过分瘦。

这一点,老年朋友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肌肉衰减症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60岁以上老人发病率为30%,80岁以上为50%。

所以,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尤其要引起重视。

这个病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营养不良,特别是蛋白质营养不良和身体缺少活动是两项重要危险因素。

因此,需要加强营养和活动。

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行动都会变得迟钝。

这主要是因为肌力下降和神经系统能力降低造成的。

对于因年龄增长引起的肌力下降,已经被很多研究证实。

这主要是因为随年龄增长,人体肌肉中收缩速度快、力量大的快肌纤维比例下降和肌纤维变细造成的。

例如,肌力最容易下降的股四头肌的粗细度在25-30岁达到顶峰后,每年都会减小1%。

这就意味着,从30岁到80岁的50年间,肌肉的粗细度会减少50%,也就是说会减少一半左右,这就像是两条腿变成了一条腿。

因此老人在站起来时,显得很费力也并非没有道理。

所以应该了解每个年龄段的不同人群的体脂含量。

因此老年人必须进行力量训练:它可以延缓衰老。

适当的肌力训练可以降低肌肉萎缩的进程,并使肌纤维变粗,肌肉变得强壮。

老年肌少症的识别与预防

老年肌少症的识别与预防

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太瘦不一定是好事,要警惕老年肌少症的发生。

老年肌少症该如何识别与预防呢?什么是老年肌少症老年肌少症,又称老年肌肉减少症,是一种与年龄增长相关的全身骨骼肌肌肉量减少,肌肉力量、功能下降和(或)躯体功能减退的老年综合征。

老年肌少症会引起老年人行动能力减弱,进而导致行动迟缓、平衡感差、容易摔倒,跌倒之后又容易骨折,并可能带来长期卧床、感染、失能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老年肌少症在中老年中非常常见,且患病率随年龄增大逐渐增加,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肌少症的病因1.原发性肌少症除年龄外,无其他明显的病因。

人的肌肉在二三十岁时是最强壮的,从40岁开始,肌肉神经系统的机能随着人体的衰老会逐渐下降。

有研究数据显示:老年肌少症在小于70岁的人群中,发生率不到20%;70—80岁的人群中,发生率能达到30%;大于80岁的人群中,发生率能达到50%。

2.继发性肌少症包括身体活动相关性(长期卧床、久坐等生活方式导致肌力减弱,引起肌肉废用)和疾病相关性(心、肺、肾等器官功能衰竭,炎症性疾病,恶性肿瘤或内分泌疾病等引起骨骼肌质量和功能下降)两种形式。

3.营养相关性肌少症主要是由于老年人胃肠道功能衰退,消化吸收不良或服用某些药物造成厌食,从而导致能量、蛋白质、维生素摄入不足引起的。

老年肌少症的临床表现1.体力活动下降老年肌少症患者骨骼肌质量和力量减少,不能耐受及保持正常的运动,行走时速度缓慢,4米行走速度常低于0.8米/秒,远低于正常人行走速度。

握力下降,轻者不能提起重物,重者不能拧干毛巾。

2.容易摔倒和骨折肌少症和骨质疏松密切相关、相互影响,老年肌少症患者肌肉萎缩、功能退化,将导致并加速骨质疏松的发展。

老年肌少症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容易引起摔倒和骨折。

3.体重减轻肌肉在人体所占的比重高达40%,老年肌少症患者肌肉减少,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体重减轻。

如果不是刻意减重,老年人体重下降大于5%,就需要警惕肌少症的发生。

老肌肉衰减症

老肌肉衰减症
乳清蛋白含有所有人体必需氨基酸。为接近母乳,乳清蛋白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 乳清蛋白是在阻力锻炼后半小时内补充能增加肌肉组织的生长
牛奶
2019/10/20
O.Bouillanne et al. Tieland et al
Michael Tieland et al Beasley et al. Yang et al
老肌肉衰减症
什么是肌肉衰减症?
一种随年龄增加,肌肉衰减综合征 (Sarcopenia) 是一种以骨骼肌肌纤维质量下降、肌肉力量减小、肌肉耐力
及代谢能力下降、结缔组织和脂肪增多等为主要特征的增龄性退行性病征。
人的骨骼肌量减少趋势: 50岁
1%~2,肌肉减少30%将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可出现肌肉松弛、皮肤皱褶增多、体重下降、身体
12
肌肉衰减症与支链氨基酸
支链氨基酸(BCAA)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作为氮的载体,辅助合成肌肉合成所需的其它氨基酸 ;
BCAA是一个简单氨基酸合成复杂完整肌肉组织的过程。支链氨基酸刺激胰岛素的产生,胰岛素的主要作用就 是允许外周血糖被肌肉吸收并作为能量来源,同时在促进肌肉生长方面它还具有和生长激素协同的效应,更 好的促进肌肉生长。
卜素,锌,硒)

其他微量营养素(维生素B6,叶 解决年龄相关的特殊微量元素缺乏
酸,B12,镁)
每40g 君能
我们的优势
原料的选取 Raw Materials
瓦伦堡:蛋白质
罗盖特:麦芽糊精 哥兰比亚:维生素
奇华顿:香精 泰莱:甜味剂
含量;
U.S Dairy Export Council
如何选择优质的蛋白质?
乳清蛋白
其他来源蛋白质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肌少症PPT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肌少症PPT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 肌少症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CONTENTS
• 介绍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治疗与预防 • 研究进展与未来方向
01
介绍
定义与特征
定义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也称为肌 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肌肉 质量减少和肌肉力量下降的综合 征。
特征
主要特征包括肌肉质量减少、肌 肉力量下降、易跌倒和骨折等。
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
研究已经发现多种因素可能导致肌少症的发生,包括年龄 、营养、运动、内分泌和遗传等,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深 入了解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未来研究方向
早期诊断和预防
研究如何通过早期发现和干预措施预 防肌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 质量。

新型治疗手段
探索新型的治疗手段,如细胞治疗、 基因治疗等,以期从根本上解决肌少 症的问题。
鉴别诊断
其他神经肌肉疾病
肌少症需与其他神经肌肉疾病进行鉴别,如多发性肌炎、重 症肌无力等。
其他骨骼疾病
肌少症患者骨折风险增加,需与其他骨骼疾病进行鉴别,如 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等。
03
治疗与预防
治疗策略
营养干预
针对老年人的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 的饮食计划,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 矿物质的摄入,以改善肌肉质量和功 能。
运动疗法
康复治疗
针对老年人的具体情况,采取物理疗 法、按摩、针灸等康复手段,缓解肌 肉疼痛和僵硬,促进肌肉恢复。
鼓励老年人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和抗 阻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提 高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
01
02
03
激素治疗
对于特定原因引起的肌少 症,如性腺功能减退等, 可考虑使用激素类药物进 行治疗。

老年肌少症与衰弱(二):概念、危害、临床表现

老年肌少症与衰弱(二):概念、危害、临床表现

老年肌少症与衰弱(二):概念、危害、临床表现肌少症的概念和危害肌少症概念肌少症(Sarcopenia)是以骨骼肌量减少、肌力下降和肌肉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综合症。

生理情况下50岁以后骨骼肌量平均每年减少1-2%,60岁以上骨骼肌量减少约达30%,80岁以后骨骼肌量减少可高达50%。

但是人们既往把它看作是人体老化的正常现象,没有引起重视和研究。

1998年美国Tufts大学Rosenberg首次提出“肌肉衰减症”的概念,2010年欧洲和国际肌少症工作组相继提出了老年肌少症的定义、诊断等专家共识,我国近年来也才逐渐开始认识这种老年综合征。

尽管肌少症在患病率方面存在人种和性别差异,但整体而言70岁以上老人肌少症患病率超过20%,80岁以上老人患病率可达50%左右。

肌少症在男性患者中致残率是健康人的3.6倍,在女性中是健康人的4.1倍,肌少症老人发生跌倒风险和需要器械辅助步行率也高于健康人。

肌少症的危害跌倒风险增加肌少症的特点是骨骼肌量减低,肌肉内脂肪堆积,导致肌肉力量减低和肌肉功能下降。

由于人体的下肢屈肌衰退较伸肌显著,而下肢肌力的显著减退直接影响到平衡功能,因此导致老人易于摔倒,导致失能等不良后果也显著增加。

易发生骨质疏松症或骨折随年龄增长的肌肉衰减和骨骼肌结构和功能衰减有许多共同的发病因素。

骨骼肌数量减少导致骨骼的母细胞活动减少,且肌肉数量减少与骨密度也呈同步变化,故其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性为正常人群的3倍。

骨骼肌衰减后肌肉力量下降,对骨骼的保护作用降低,也是导致骨骼发生风险增加的原因之一。

老年人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下降肌少症的病人提重物能力和下肢负重能力下降,活动减少,逐渐可导致老人生活质量下降,甚至住院和死亡风险增加。

与慢性病不良预后有关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肿瘤、心力衰竭等临床疾病不良预后有关。

衰弱的概念和主要危害衰弱的概念衰弱是由于衰老、老年人多重生理系统功能衰退累积作用,造成身体恢复及储备能力降低、抵抗应激的能力下降,以及维持体内衡定能力改变等,进而呈现一些综合征的表现,如跌倒、谵妄及失能等。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肌少症)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肌少症)
样本例数1682例。利用体成分仪、骨密度 仪测定其四肢骨骼肌含量和骨强度,对成人骨骼 肌减少症与骨质疏松症进行相关性研究。
结果:女性群体中,少肌症是骨质流失的一个 危险因素,少肌症人群发生骨质流失的情况是非 少肌症人群的1.676倍。
结论:肌肉减少症对女性骨质状况有一定影响 ,加强运动、增加身体肌肉含量对预防骨质疏松 有重要作用。
生活方式的变化
随着衰老,体力活动水平降低,生理系统机能会适应 性下降,运动能力会进一步降低。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神经因素的改变
发生在脊髓运动神经元、外周神经和神经肌肉接头。有研究表 明,衰老骨骼肌神经支配的改变,包括去神经支配和恢复神经 支配、运动单位重塑和丢失。衰老骨骼肌运动单位重塑会导致 骨骼肌纤维类型组成的改变。
②n-6( omega-6)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促使肌肉蛋白分 解,加剧炎症反应来促进少肌症的形成。 ③CLA-共轭亚油酸还可通过干扰二十碳烷酸代谢来降低炎症 反应,降低氧化活性和肌肉蛋白的分解来增加肌肉量和肌力 。
肌少症进程中肌肉形态学变化
运动单位是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每个运动单位由一 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肌纤维组成。 据组成运动单位的肌纤维类型不同,可将运动单位分为 慢肌运动单位( 紧张性运动单位) 和快肌运动单位( 运动性 运动单位) 。慢肌运动单位主要由Ⅰ型肌纤维组成,快肌 运动单位主要由Ⅱ型肌纤维组成。 • 与青年肌肉相比,肌肉减少症患者肌肉中的快肌和慢肌运 动单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其中快肌运动单位下降最明 显,原因为快肌运动神经元急剧丢失,导致Ⅱ型肌纤维失 去神经支配而萎缩、丢失.
肌少症发病的可能机制
目前尚不明确,但总的来说它是与年龄相关的, 与营养、免疫、激素、代谢、炎症细胞因子浓度增 加、神经退化性疾病和生活方式等多因素共同作用 的结果。

警惕老年健康杀手—肌少症

警惕老年健康杀手—肌少症

警惕老年健康杀手—肌少症都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可若是老来瘦的你越发的疲劳无力、走不动路也拿不了东西,甚至生病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时,你还会得意于“变瘦”吗?恐怕此时的你更需要警惕有着“老年健康杀手”之称的肌少症找上门来吧。

什么是肌少症?肌少症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人体内的骨骼肌肉功能却在逐渐下降,这种肌肉流失的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肌少症,它的全称是老年性肌肉衰减综合征。

除了老年人外,有以下5种行为的人群也需要格外警惕肌少症。

其一,运动量极少甚至几乎不运动的人群,其骨骼肌合成降低容易患上肌少症;其二,过度肥胖的人群,因肥胖而引起胰岛素抵抗导致自由基释放过多会影响肌肉合成从而患上肌少症;其三,有慢性病的人群,如甲亢等消耗性疾病的存在而加速肌肉分解导致肌少症的发生;其四,长期营养不良的人群,由于缺乏足够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导致肌肉合成的减少引发肌少症;其五,长期卧床的人群,因制动因素而导致肌肉萎缩诱发肌少症。

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否患者肌少症,除了到医院去进行专业检查评估外,还有一个简单的自测方法,那就是用自己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圈成一个环状,当小腿垂直于地面时,用这个环去扣住小腿最粗的地方。

如果小腿的腿围等于甚至是小于这个环时,则表示存在小腿肌肉萎缩的情况,那么就需要警惕肌少症的发生了。

可别小瞧了肌少症,它的出现不仅会导致人体肌肉萎缩变弱,降低患者的运动能力,严重者甚至无法自行行走和站立,甚至连坐立都成了一个难题。

其次,肌少症还会影响人的呼吸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甚至会到需要依靠呼吸机才能保持正常的呼吸。

另外,肌少症对人的吞咽功能也会有影响,因肌肉无力而出现吞咽困哪,最后让人沦落到得靠胃管来进食或输送营养物质。

此外,肌少症患者还特别容易得二型糖尿病和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类疾病。

这么多疾病堆积到一个人身上,势必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抑郁和焦虑情绪随之而来。

肌少症给患者造成如此大的身心伤害,那么该如何去预防它呢?对付肌少症,有两大法宝,一个是“运动”,运动可以提高肌肉强度,减少肌肉萎缩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本例数1682例。利用体成分仪、骨密度 仪测定其四肢骨骼肌含量和骨强度,对成人骨骼 肌减少症与骨质疏松症进行相关性研究。
结果:女性群体中,少肌症是骨质流失的一个 危险因素,少肌症人群发生骨质流失的情况是非 少肌症人群的1.676倍。
结论:肌肉减少症对女性骨质状况有一定影响 ,加强运动、增加身体肌肉含量对预防骨质疏松 有重要作用。
• 另一方面,对中老年人而言,罹患各种疾病的可 能性相对更大,但和疾病作斗争时需要一个良好 的身体状态和营养状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少肌症的定义:
“Sarcopenia”是一种随年龄增加,以骨骼肌质量 下降,骨骼肌力量和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综合性退 行性病征,
也可用“肌肉衰减综合征”来描述。 “Sarx”---肌肉,“penia”---流失
肌少症的影响
• 1.肌肉减少会导致肌力减弱,功能障碍,跌 倒风险增加,同时还会出现肌肉松弛、皮 肤皱褶增多、体重下降、身体虚弱、抵抗 力下降等一系列负面症状。
• 2.肌肉减少还可导致和加剧骨质疏松、关节 炎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成为高血压、糖 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的重要诱因。
成人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调查
生活方式的变化
随着衰老,体力活动水平降低,生理系统机能会适应 性下降,运动能力会进一步降低。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神经因素的改变
发生在脊髓运动神经元、外周神经和神经肌肉接头。有研究表 明,衰老骨骼肌神经支配的改变,包括去神经支配和恢复神经 支配、运动单位重塑和丢失。衰老骨骼肌运动单位重塑会导致 骨骼肌纤维类型组成的改变。
陕西医学杂志2018年9月第47卷第9期
肌肉减少症和骨折的相关性
肌肉减少症引起的骨密度减低显然会增 加骨折风险。此外,肌肉减少症主要是Ⅱ 型肌肉纤维的减少,并伴有运动神经元数 量减少,显然,这些都影响肌肉含量及功 能,从而引起步速减慢身体摇摆性增加, 导致机体平衡能力减弱,因而增加跌倒风 险,而跌倒往往是骨折的直接诱因。
肌肉是人老化过程中质量丧失最多的部分 ,随年龄增长,肌肉的流失速度不断加快, 肌肉质量不断下降。 • 40 ~ 70岁肌肉质量百分比每十年下降 8% • 70 岁以后每十年下降 15%
• 当肌肉质量< 70% 时,则是死亡风险较高 区域。
• 肌肉与骨骼的生长代谢受维生素D、睾酮与
皮质激素的影响,还受着许多激素的共同调节, 如生长激素、雌激素等。当体内这些激素的水平 发生改变,骨骼和肌肉均可表现出相应症状.
体重指数(BMI)与U形死亡曲线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人的BMI最好是 介于20-25之间。欧洲科学家调查发现,体重和死 亡率之间其实成了一条U形曲线。
• 曲线的最低点是死亡率最低的体重值,这个值会 随年龄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 60岁以下人群: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即BMI 介于18.4~24.9为宜),死亡率是较低的。
红肌大都由红肌纤维 (慢肌纤维、I型纤维)组成, 细小,收缩缓慢,作用持久, 保持身体姿势的肌肉含红肌 纤维多。
白肌大都由白肌纤维 (快缩肌纤维、II型纤维) 组成,宽大,收缩较快,作 用不持久,快速完成动作的 肌肉含白肌纤维多。 3.能量储存:储藏肌糖原和 机体60%的蛋白质,通过消耗 热量调节人体的基础代谢率。
肌少症发病的可能机制
目前尚不明确,但总的来说它是与年龄相关的, 与营养、免疫、激素、代谢、炎症细胞因子浓度增 加、神经退化性疾病和生活方式等多因素共同作用 的结果。
肌少症发病的可能机制
机体内的增龄性改变
在人体衰老的过程中,肌肉神经系统的机能 和表现显著下降,即使是健康的老年人也不 可避免的发生骨骼肌质量下降和肌力减退。
Sarcopenia”---肌肉流失,描述了身体成分和相 关功能的重要变化。
又称“骨骼肌减少症”“肌力流失”“肌肉衰减 综合征”
[1]赵法伋,顾景范。营养与老年肌肉衰减综合 征[J]。营养学报,2011年第 33 卷第 5 期
骨骼肌
1.正常人共600多块骨骼肌, 约占体重的40%。 2.骨骼肌有红肌及白肌之分
(优选)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 肌少症


在机体正常老化过程中,年龄的增大往往带来进 食量、活动量的减少。一些老人体重逐渐减轻, 身材逐渐变瘦,自以为是“千金难买的老来瘦” 。但身体的一些信号却不像是“老来瘦”所预期 的健康表现。
他们越来越容易疲劳,时常走不动路,拿不起东 西,最麻烦的是越来越爱生病。此时要高度怀疑 叫“肌少症”的病。
• 60岁以上人群:BMI处于超重范畴(即BMI介于 25~29.9之间)的人群死亡率最低,甚至比BMI 指数标准(即介于18.4~24.9之间)的人群还要 低6%!
为何适当超重,死亡率更低?
• 随着年纪的增大,消化吸收功能本就会减弱;再 加上一些慢性病,老人均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
• 一方面营养不良会导致抗感染能力、免疫力下降 ,可成为损害健康的重大风险因素
肌少症的主要危害
• 1.跌倒风险增加,肌少症的老人中的39%的 男性、30.6%的女性失去独立居住能力。
• 2.会影响人体抗病能力和疾病恢复过程。 • 3.导致胰岛素抵抗和T2DM发病。 • 4.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少动与心血管疾病有
关。 • 5.增加老年人的全因死亡率、致残率。
肌少症的病因
1.营养的摄入不足和吸 收障碍; 2.活动减少,废用; 3.年龄相关的性激素水 平改变、细胞凋亡、线 粒体功能异常; 4.神经退行性疾病,运 动神经元丢失; 5.内分泌因素:皮质激 素、生长因子(GH)、 胰岛素生长因子,甲状 腺功能异常,胰岛素抵 抗; 6.其他,如恶病质等。
流行病学
• 1.人类骨骼肌的生长在30岁左右达到高峰,40岁以上的人每年肌肉丢失 量为0.5%-1%,在20-70岁间肌肉体积缩小40%,肌肉力量减低30%,脂肪 比重增加15%。30%>60岁及50%>80岁以上的老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肌少症。
• 2.两性对比显示,>80岁,53%的男性和43%的女性患有肌少症。 • 3.美国60-70岁患病率为5%-13%,而在>80岁中则达11%-50%。 • 4.亚洲资料显示,>60岁,8%-22%的女性和6%-23%的男性患肌少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