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设文献综述

毕设文献综述
毕设文献综述

燕山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并联腿步行机器人四足/两足

转化装置设计

学院(系):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1、步行机器人的发展状况

步行机器人,是一种智能型机器人,它是涉及到生物科学、仿生学、机构学、传感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等的一门综合性高科技[9]。步行机器人与轮式机器人相比较,其最大的优点就是步行机器人对行走路面的要求很低。它可以跨越障碍物,走过沙地、沼泽等特殊路面[1]。我国对于步行机器人的研究起步较晚,从2O世纪8O年代开始研究,到目前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1980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采用平行四边形和凸轮机构研制出一台八足螃蟹式步行机器人,做了越障、爬坡和通过沼泽地的试验。1989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张启先教授的指导下,孙汉旭博士进行了刚足步行机的研究,试制成功一台四足步行机,并进行了步行实验;钱晋武博士研究地壁两用六足步行机器人,进行了步态和运动学方面的研究。1990年,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出全方位六足步行机,不仅能在平地步行,还能上楼梯。1991年,上海交通大学马培荪等研制出JTUWM 系列四足步行机器人。JTUMM—III以马为仿生对象,每条腿有3个自由度,由直流伺服电机分别驱动各个关节的运动。该机器人采用两级分布式控制系统,脚底装有PVDF测力传感器,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算法相结合,采用力和位置混合控制,实现了四足步行机器人JTUMM—III的慢速动态行走,极限步速为1.7 km/h 。为了提高步行速度,将弹性步行机构应用于该四足步行机器人,产生缓冲和储能效果[9]。

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的四足步行机器人是由Frank和McGhee于1977年制作的。该机器人具有较好的步态运动稳定性,但其缺点是,该机器人的关节是由逻辑电路组成的状态机控制的,因此机器人的行为受到限制,只能呈现固定的运动形式[15]。

20世纪80、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四足步行机器人是日本Shigeo Hirose 实验室研制的TITAN系列。1981~1984年Hirose教授研制成功脚部装有传感和信号处理系统的TITAN—III。它的脚底部由形状记忆合金组成,可自动检测与地面接触的状态。姿态传感器和姿态控制系统根据传感信息做出的控制决策,实现在不平整地面的自适应静态步行。TITAN-VI机器人采用新型的直

动型腿机构,避免了上楼梯过程中各腿间的干涉,并采用两级变速驱动机构,对腿的支撑相和摆动相分别进行驱动。2000—2003年,日本电气通信大学的木村浩等人研制成功了具有宠物狗外形的机器人Tekken—IV。它的每个关节安装了一个光电码盘、陀螺仪、倾角计和触觉传感器。系统控制是由基于CPG 的控制器通过反射机制来完成的。Tekken-IV能够实现不规则地面的白适应动态步行,显示了生物激励控制对未知的不规则地面有自适应能力的优点。它的另一特点是利用了激光和CCD摄像机导航,可以辨别和避让前方存在的障碍,能够在封闭回廊中实现无碰撞快速行走。

目前最具代表的四足步行机器人是美国BostonDynamicss实验室研制的BigDog,如图1所示。它能以不同步态在恶劣的地形上攀爬,可以负载高达52KG的重量,爬升斜坡可达35。。其腿关节类似动物腿关节,安装有吸数震动部件和能量循环部件。

图1 BigDog 图2 Stewart机构

2、并联机器人的发展状况

并联机器人的产生可追溯到十九世纪初。1813年,法国学者Canchy曾研究过并联机构,但未涉及应用。1931年,Gwinnett提出了一种基于球面并联机构的娱乐装置。1940年,Pollard提出了一种用于汽车喷漆的工业空间并联装置。文献记载,1947年,英国人Gough采用并联机构设计了一种6自由度的轮胎测试机,这种结构被称为六足结构(Hexapod)。这种类型的轮胎测试机器从1954年被投入使用。1962年,Gough发明了一种6自由度并联机构,并把它用作轮胎检测装置。1965年,英国高级工程师Stewart对

Gough的这种6自由度机构进行了研究,将其作为飞行模拟器,发表了名为”A Platform with Six Degrees of Freedom”的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后来这种机构被称为Stewart机构,如图2所示,它是至今为止应用最为广泛的6自由度并联机构。1978年,澳大利亚著名机构学教授Hunt提出把Stewar并联机构用作机器人操作器。1979年,H. McCallion和D. T. Pham 将Stewart机构用于研制装配机器人获得成功,从此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并联机器人,也拉开了并联机器人应用和研究的序幕。

并联机器人的应用在国外起步较早。1986年美国Oregon大学学者Fichter采用电机驱动做出了以Stewart平台为主机构的线性手臂。1988年,Hudgens和Tesar研制了采用Stewart机构的并联平台式微动机器人。1989年,Lee研制了采用三自由度3-RPS并联机构的微动机器人;Kerr采用Stewart机构设计了并联平台式传感器。

我国已在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和“863”高技术发展计划中对并联机床的研究与开发予以支持。国内最早从事并联机器人基础性理论研究的是黄真教授和粱崇高教授。1991年,燕山大学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并联机器人样机,并在此基础上作了很多理论研究。黄真系统的介绍了在研究机器人机构运动学、动力学中应用尤为突出的螺旋理论,他成功地把螺旋理论应用到并联机构的自由度计算上,解决了并联机构的自由度计算问题,并运用螺旋理论对并联机构的合理性进行了判别,还成功地研究了3-RPS并联机构动平台的瞬时运动,并且成功地螺旋理论应用到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型综合上,综合出了完全对称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1994年,他研制出了6自由度柔性铰链机器人误差补偿器。1997年,黄真教授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关于并联机器人理论及控制的专著。

二、研究主要成果

近年来,助残步行机器人的研究成为机器人研究开发领域的一个新热点,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目前,日本在两足机器人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丰田公司于2004 年底推出了一系列“伙伴机器人”,其中包括一台可搭乘人的两足机器人i-Foot,如图3所示。该机器人重200 kg,可载人60 kg。它的最终目的是在有人乘坐的情况下,实现包括上下楼梯在内的灵活运动。

日本东北大学中野荣二教授等2005 年开发出供高龄人、残疾人等步行困难者使用的步行机器人Chari.Be,如图4所示。该步行机器人具有高的机动性和在不平地面步行的稳定性,可自如地上下台阶。韩国科学技术高级研究所开发出一台HuboFX-1 椅子机器人,如图5所示,它是一个带有腿的椅子,可以承载重达100 kg 的人。FX-1 高达2 m,重150 kg.1国内上海交通大学2003 年底开展了人机一体化两足步行假肢的研究。该项研究的目标是实现两足步行椅机器人载人情况下的稳定步行。两足步行椅机器人上述步行机器人的腿机构多数都采用串联机构。与串联式腿机构相比,并联式腿机构可大大提高机器人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这无疑对提高步行机器人的载重/自重比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992 年东京工业大学广濑茂男教授等首次将6 自由度并联腿机构用于步行机器人,研制了Para-walker 系列机器人,其

Para-walker-S1 在三条腿支架之间有一个6 自由度并联腿,6 自由度并联腿和三条腿的支架互相交错,实现了两足步行的动作。2001 年日本早稻田大学高西研究室研发了世界上第一台并联腿机构两足步行机器人WL-15,之后又相继开发了WL-16、WL-16R、WL-16RII、WL-16RIII。2006 年推出最新一代WL-16RIV,如图6所示。两个腿分别由6 自由度并联机构组成,两条腿共12 自由度。该机器人总重质量68 kg,可载人75 kg,载物80 kg,完成了载人上下台阶和不平整地面行走的各种试验。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外还没有查到有关并联腿机构用于四足步行机器人的文献发表。

图3 i-Foot

图4 Chari.Be

三、发展趋势: 未来多足步行机器人的研究方向有如下几个方面:

(1)腿轮组合式步行机器人。腿式移动机器人地形适应能力强,能越过大的壕沟和台阶,其缺点是速度和效率均比较低。腿轮组合式步行机器人综合了腿式和轮式机器人的优点,具有较强的地形适应能力、较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能量效率。

(2)微小型步行机器人。微型化是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是高技术成果的结晶。日本已研制出外形为:8.6 mm ×9.3 Film ×7.2 mm 的微型行走机器人。微型步行机器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可将数以干计的微型步行机器人散布在星球上进行探测;可在狭小的空间如管道内行走、作业和维修等。

(3)仿生步行机器人。在步行机的腿上安装弹性装置或采用人工肌肉等柔性腿,就是结构仿生的体现,采用形状记忆合金驱动是材料仿生的体现。目前的步行机器人还远未达到像多足昆虫那样的步行机动性和灵活性,存在步行速度低,效率差等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功能、控制和群体仿生,提高步行机器人的速度和灵活性,充分实现多足步行机器人的优点,是今后研究步行机器人的重点之一。

并联机器人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但是还有一图5 HuboFX-1

图6 WL-16RIV

下的工作需要进一步研究:

(1)探索力冗余度Stewart平台机器人的冗余度解决方案。

(2)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及奇异位形的研究。

(3)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理论和试验研究。

(4)并联机器人的模块化设计。

(5)加强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研究。

(6)基于良性工作空间的Stewart机器人的运动学优化综合[11]

四、存在问题

助老助残步行机器人是能够让老人或下肢残疾人乘坐,在复杂的地面条件下步行自如的载人步行机器人[2]。助老助残步行机器人是服务机器人应用基础研究最高水平的体现,已经成为近几年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已有很多国内外学者对助老助残轮式机器人和足式串联腿步行机器人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如:轮式机器人对路面要求高;串联腿步行机器人自重/载重比大、承载能力低;两足步行机器人行走稳定性差;多足步行机器人上下楼梯时机体倾斜等。另外,目前国内外关于步行机器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工作环境下机器人的结构、功能和控制方法上[2]。但实际应用中,一大部分机器人的工作环境时刻变化,对于助老助残步行机器人来说,其工作环境就不是单一环境。为满足乘坐者日常的工作生活,机器人的活动范围有时在户外平整地面/不平整地面,有时在室内上下楼梯。而如何使步行机器人满足经常变化的工作环境需要,是摆在研究人员面前需要解决的难题。

上述诸多问题阻碍着助老助残步行机器人的实用化发展。针对目前助老助残步行机器人的不足,燕山大学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助老助残四足/两足可重构并联腿步行机器人。所谓并联腿步行机器人就是应用并联机构作为机器人腿部的步行机器人。这里的可重构指机器人在工作环境或者工作任务发生变化时,机器人通过快速安全地变换自身结构以适应机器人的工作环境或者工作任务的变化。

五、主要参考文献

[1]王洪波齐政彦胡正伟黄真,并联腿机构在四足/两足可重组步行机器

人中的应用,机械工程学报第45卷第8期2009年8月:24-30

[2] 王洪波*,徐桂玲,张典范,胡星, 助老助残四足/两足可重构并联腿步行机器人运动学建模与仿真,燕山大学学报第34 卷第6 期 2010 年11 月508-515。

[3]徐灏等编,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2。

[4]黄真,并联机器人机构学理论及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09月。

[5]黄真,空间机构学,机械工业出版,1991。

[6]朱喜林等编,机电一体化设计基础/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科学出版社,2008年1月。

[7]王一治,常德功,四足机器人研究综述,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s://www.360docs.net/doc/989731157.html,

[8]王吉岱,卢坤媛,徐淑芬,雷云云,四足步行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展望,制造业自动化第31卷第2期2009—02:4—6

[9]雷静桃,高峰,崔莹,多足步行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机械设计第23卷第9期2 0 0 6年9月

[10] 黄俊军,葛世荣,曹为, 多足步行机器人研究状况及展望, 机床与液压2008年5月第36卷第5期:187-191

[11]https://www.360docs.net/doc/989731157.html,/youngbrave/blog/item/2eb7770107f45c0f7aec

2c4f.html

[12]夏广岚等人,并联机器人发展现状与展望 , 《中国科技信息》2005 年第22 期

[13]Reza Ghorbani, Qiong Wu*,Adjustable Stiffness Artificial Tendons: Conceptual Design And Energetics Study In Bipedal Walking Robots,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44 (2009):140–161

[14]Erika Ottaviano, Sergey Vorotnikov , Marco Ceccarelli , Pavel Kurenevb,Design Improvements and Control of a Hybrid Walking Robot,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 59 (2011): 128–141

[15]TANG Zhe (汤哲), SUN Zengqi (孙增圻)**,ZHOU Changjiu (周长久), HU Lingyun (胡凌云),Reference Trajectory Generation for

3-Dimensional Walking of a Humanoid Robot*,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ISSN 1007-0214 12/19 pp577-584 Volume 12 Number 5 October 2007

[16]David Wettergreen * , Chuck Thorpe ,Red Whittaker,Exploring Mount Erebus by Walking Bobot,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

11(1993): 171-185

[17]McGhe.R.B.Robot Locomotion[A].In R。Herman,S.Grillner, P.Stein,and D.Smart,editors,Neural Control of Locomotiorl

[C1.Plenum Press,1976:237-264.

指导教师审阅签字:

年月日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范文 在做了各方面的准备之后,综合实践活动就面临着开题的问题了。怎么样开题呢?其实开题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写开题报告,写好了开题报告,开题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了。什么是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怎么写开题报告呢?首先我们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然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写开题报告了。第一是标题的拟定:我们的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当然拟题得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一是标题不能太长,要简洁明了;二是要准确朴素,不能为了好看而搞得花里胡哨的,反而让人不知所云;三是用语要规范,有些人为了哗众取宠,有意在标题里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词汇,或者干脆现搬一些口号式的新名词,结果弄得文不对题。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

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 “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

文献综述范例模板

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题目关于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的文献综述指导教师 2017 年 6 月

一、前言 中华老字号品牌是我国商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如今由于消费行为、传播环境的碎片化与多元化、民族意识的回归等因素,给老字号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改变当今老字号面临的逐渐衰亡的现象,重振老字号品牌。本文搜集了20篇相关文献并根据各家学者的观点,整理汇总成一篇文献综述。先是对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做归纳整理,接着对当今中华老字号发展的现状情况进行了搜集整合,着重分析了当下中华老字号面临的问题,如缺乏创新、品牌传播方式落后、商标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同时根据各位学者针对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做了整理,以便为今后对中华老字号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二、正文 (一)、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 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珍品,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中华老字号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不同的解释,以下有几种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和界定: 熊长博(2011)在《中医药老字号的现代化之路》中指出:2006年商务部官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定义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除此之外,品牌的创建时长不得低于50年。[1]程国鹰(2011)在《中华老字号杏花村“汾酒”品牌创新策略研究》里将中华老字号的界定整理出来,具体为:品牌创立于1956年(含)以前,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企业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地资本和港澳台地区资本相对控股,经营状况良好,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 刘婧维(2014)在《中华老字号企业网络营销研究》中认为中华老字号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工艺,历史悠久,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赢得了良好信誉的产品品牌。[3]

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例(1)

###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 学院(系):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中厚板轧机是用于轧制中厚度钢板的轧钢设备。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广泛的采用中板。它主要用于制造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拖拉机、传播、铁路车辆及航空机械等)、钢机构件(如各种贮存容器、锅炉、桥梁及其他工业结构件)、焊管及一般机械制品等[1~3]。 1 世界中厚板轧机的发展概况 19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用采用二辊可逆式轧机生产中板。轧机前后设置传动滚道,用机械化操作实现来回轧制,而且辊身长度已增加到2m以上,轧机是靠蒸汽机传动的。1864年美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套三辊劳特式中板轧机,当时盛行一时,推广于世界。1918年卢肯斯钢铁公司科茨维尔厂为了满足军舰用板的需求,建成了一套5230mm四辊式轧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套5m以上的轧机。1907年美国钢铁公司南厂为了轧边,首次创建了万能式厚板轧机,于1931年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连续式中厚板轧机。欧洲国家中厚板生产也是较早的。1910年,捷克斯洛伐克投产了一套4500mm二辊式厚板轧机。1940年,德国建成了一套5000mm四辊式厚板轧机。1937年,英国投产了一套3810mm中厚板轧机。1939年,法国建成了一套4700mm 四辊式厚板轧机。这些轧机都是用于生产机器和兵器用的钢板,多数是为了二次世界大战备战的需要。1941年日本投产了一套5280mm四辊式厚板轧机,主要用于满足海军用板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掌握了中厚板生产的计算机控制。20世纪80年代,由于中厚板的使用部门萧条,许多主要产钢国家的中厚板产量都有所下降,西欧国家、日本和美国关闭了一批中厚板轧机(宽度一般在3、4米以下)。国外除了大的厚板轧机以外,其他大型的轧机已很少再建。1984年底,法国东北方钢铁联营敦刻尔克厂在4300mm轧机后面增加一架5000mm宽厚板轧机,增加了产量,且扩大了品种。1984年底,苏联伊尔诺斯克厂新建了一套5000mm宽厚板轧机,年产量达100万t。1985年初,德国迪林冶金公司迪林根厂将4320mm轧机换成4800mm 轧机,并在前面增加一架特宽得5500mm轧机。1985年12月日本钢管公司福山厂新型制造了一套4700mmHCW型轧机,替换下原有得轧机,更有效地控制板形,以提高钢板的质量。 - 2 -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 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XXXXXXXXX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宿舍楼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目的,介绍有关概念、综述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或争论焦点) 我选的毕业设计类型为XX市易联科技网络有限公司职工宿舍楼的设计,选用这种具有强代表性、高实用性、中下档次的宿舍楼为我设计题目,是出于三方面的考虑: 1、宿舍楼建筑是工民建中,数量较多,又非常有代表性的建筑,宿舍楼的设计中需要的知识涵盖了本校土木工程专业所有设置的学科知识。 2、低档次宿舍楼的用料比较常规,结构规整,计算比较简单而易于计算。 3、这是我第一次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实际工程的设计,在知识上有许多地方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在实践方面又毫无实践经验。 综合以上三方面因素考虑,为了既能达到工程实际的要求,又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可能多的得到应用,我特意把本次宿舍楼的设计定为中小企业的实际工程。这样,只要通过努力,我相信以自己现有的能力,我一定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本次毕业设计。 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根据业主的相关要求,本拟建工程为想XX市易联科技网络有限公司职工宿舍楼,预设计总建筑面积为,层数为6层的框架结构宿舍楼。本工程的±标高由现场确定,基础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我在在设计中将主要会用到先前学习过的《工程图学》、《工程CAD》、《房屋建筑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砼与砌体结构设计原理》、《结构抗震》、《高层建筑结构》这几门课程的知识,须完成的建筑和结构一系列的设计图纸。主要的图纸任务如下:

桥梁工程毕业设计外文翻译箱梁

桥梁工程毕业设计外文翻译箱梁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外文资料翻译 年级: 学号: 姓名: 专业: 指导老师:

6 月

外文资料原文: 13 Box girders 13.1 General The box girder is the most ?exible bridge deck form. It can cover a range of spans from25 m up to the largest non-suspended concrete decks built, of the order of 300 m. Single box girders may also carry decks up to 30 m wide. For the longer span beams, beyond about 50 m, they are practically the only feasible deck section. For the shorter spans they are in competition with most of the other deck types discussed in this book. The advantages of the box form are principally its high structural ef?ciency (5.4), which minimises the prestress force required to resist a given bending moment, and its great torsional strength with the capacity this gives to re-centre eccentric live loads, minimising the prestress required to carry them.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文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红外遥控电动玩具车的设计 学生:程非 学号:10021020402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2010.4 指导教师:王秀碧 四川理工学院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 二○一四年三月

1前言 1.1 研究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电器走进了普通老百姓的家庭,而这些家用电器大都由红外遥控器操控,过多不同遥控器的混合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设计一种智能化的学习型遥控器,学习各种家用电器的遥控编码,实现用一个遥控器控制所有家电,已成为迫切需求。首先对红外遥控接收及发射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对红外编码理论的学习,设计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遥控器。其各个模块设计如下:红外遥控信号接收,红外接收器把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经光电二极管转化成电信号,再对电信号进行解调,恢复为带有一定功能指令码的脉冲编码;接着是红外编码学习,利用单片机的输入捕捉功能捕捉载波的跳变沿,并通过定时器计时记下载波的周期和红外信号的波形特征,进行实时编码;存储电路设计,采用I2C总线的串行E2PROM(24C256)作为片外存储器,其存储容量为8192个字节,能够满足所需要的存取需求;最后是红外发射电路的设计,当从存储模块中获取某红外编码指令后,提取红外信号的波形特征信息并进行波形还原;将其调制到38KHZ的载波信号上,通过三极管放大电路驱动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红外信号,达到红外控制的目的。目前,国外进口的万能遥控器价格比较昂贵,还不能真正走进普通老百姓的家中。本文在总结和分析国外设计的基础上,设计一款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型遥控器,通过对电视机和空调的遥控编码进行学习,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 发展历史 红外遥控由来已久,但是进入90年代,这一技术又有新的发张,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红外遥控是一种无线、非接触控制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息传输可靠,功耗低,成本低,易实现等显著优点,被诸多电子设备特别是家用电器广泛采用,并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计算机系统中。 6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民用产品的遥控技术,单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遥控技术发展很缓慢,70年代末,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遥控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遥控方式上大体经理了从有线到无限的超声波,从振动子到红外线,再到使用总线的微机红外遥控这样几个阶段。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准确无误传输新信号,最终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最初的无线遥控装置采用的是电磁波传输信号,由于电磁波容易产生干扰,也易受干扰,因此逐渐采用超声波和红外线媒介来传输信号。与红外线相比,超声传感器频带窄,所能携带的信息量少扰而引起误动作。较为理想的是光控方式,逐渐采用红外线的遥控方式取代了超声波遥控方式,出现了红外线多功能遥控器,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 1.3 当前现状 红外线在频谱上居于可见光之外,所以抗干扰性强,具有光波的直线传播特性,不易产生相互间的干扰,是很好的信息传输媒体。信息可以直接对红外光进行调制传输,例如,信息直接调制红外光的强弱进行传输,也可以用红外线产生一定频率的载波,再用信息对载波进调制,接收端再去掉载波,取到信息。从信

文献综述格式模板.doc

文献综述格式模板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相同,不再重复。 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桥梁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2016年 03月 20日 题目:桥梁外观检测和荷载试验分析 报告人:**** 班级:道桥****班 一、文献综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D62-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J024-85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JTJ D61-2005 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 041-2000 7、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 004-89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出现了重载、高速、大流量的现代运输结构的发展趋势,公路运输在整个运输体系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而桥梁是道路的咽喉,因此公路运输对现有桥梁(即旧桥)和新建桥梁的结构性能与使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桥梁外观调查和静载试验对于桥梁检测的重要性愈加明显,是桥梁检测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研究方案: 第一阶段:桥梁有关资料的收集 第二阶段:现场检测工作的进行 第三阶段:检测数据的采集 第四阶段:确定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最终为制定桥梁的技术养护方案。

四、进度计划: 2016年3月中旬:填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申报表2016年3月中旬-2016年4月初: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相关文献初步完成论文的撰写2015年4月初-2015年5月中旬:攥写整理论文,结合老师的指导进行补充与修五、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机械毕业设计英文外文翻译399驱动桥

附录A 英文文献 Drive Axle All vehicles have some type of drive axle/differential assemb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driveline. Whether it is front, rear or four wheel drive, differentials are necessary for the smooth application of engine power to the road. Powerflow The drive axle must transmit power through a 90°angle. The flow of power in conventional front engine/rear wheel drive vehicles moves from the engine to the drive axle in approximately a straight line. However, at the drive axle, the power must be turned at right angles (from the line of the driveshaft) and directed to the drive wheels. This is accomplished by a pinion drive gear, which turns a circular ring gear. The ring gear is attached to a differential housing, containing a set of smaller gears that are splined to the inner end of each axle shaft. As the housing is rotated, the internal differential gears turn the axle shafts, which are also attached to the drive wheels. Rear-wheel drive Rear-wheel-drive vehicles are mostly trucks, very large sedans and many sports car and coupe models. The typical rear wheel drive vehicle uses a front mounted engine and transmission assemblies with a driveshaft coupling the transmission to the rear drive axle. Drive in through the layout of the bridge, the bridge drive shaft arranged vertically in the same vertical plane, and not the drive axle shaft, respectively, in their own sub-actuator with a direct connection, but the actuator is located at the front or the back of the adjacent shaft

文献综述优质范文.doc

文献综述范文 一、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 (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 (3) 优势互补教学模式——"主导——主体论"。这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兼取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长并弃其之短,是对"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扬弃。"主导——主体论"教学模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可以操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复习导入——传授新知——总结归纳——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模式无疑束缚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当今较为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交流方案,解决问题——模拟练习,运用问题——归纳总结,完善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力求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但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是为数学而数学,没有把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学习数学置于广阔的生活时空中去,学生多角度多途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尤其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提出"‘问题——探索——交流 ’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课题。 文献综述范文1中,研究者对有关研究领域的情况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对相关文献作了批判性的分析与评论。对于正在从事某一项课题的研究者来说,查阅文献资料有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自己研究领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争议的地方、研究的最新方向和趋势、被研究者忽视的领域、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等。 文献综述范文2:农村中学学生自学方法研究 1.国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的自学方法很多。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程序学习法... ...,程序学习使学习变得相对容易,有利于学生自学。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创设的试误学习法... ...,它主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还

道路设计文献综述

燕山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205国道至京沈高速 连接线B线工程设 计 学院(系):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年级专业:06土木工程(道桥) 学生姓名:宋中举 指导教师:茹洪忠 完成日期:2008-3-22

一、课题性质: 毕业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假题真做”,强化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能力,方案必选和论证的能力,理论分析与设计运算能力。进一步提高应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以及编写编制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大学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检测,为大学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进一步为即将步入的岗位做好技术储备。 回顾我国公路发展历程,对比世界公路发展趋势,可以认为,我国公路交通正处于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时期。而二级路作为大学生道桥专业结业性的选题,给了即将走入社会的我们一个试手的机会。同时,为逐步实现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总体战略目标,按照道路的使用功能和交通需求,高等级公路的发展也是未来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战略要点。 二、研究主要内容: (1)进行路线方案必选,确定工程方案 (2)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的设计 (3)道路平、纵断面设计 (4)路面结构层设计 (5)确定大、中桥位,设计方案,结构类型和主要尺寸 (6)确定小桥、涵洞的类型和尺寸 (7)挡土墙的设计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1.收集资料,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2.初步勘测与初步设计 (1)在教学地形图上研究几条可能的路线方案 (2)进行各路线方案的勘测工作,并会出路线平面及纵断面设计图(比例尺位1:10000) (3)概略性确定沿线桥梁、涵洞位置、类型、孔径及数量 (4)进行路线方案的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选用方案 3.详细技术测量与技术设计

土建专业毕业设计外文文献翻译--建筑物防雷设计

外文文献翻译 Building anti-radar design The widespread usage of electricity promoted to defend the development of thunder product and be a high pressure power grid to provide motive and illuminate for the thousand 10000, thunder and lightning also a great deal of bane high pressure lose to change to give or get an electric shock an equipments.The high pressure line installs Gao, be apart from long, cross geography complications, is strike by lightning easily medium.The protection scope shortage of the lightning rod with protect up to thousand power lines, so avoid thunder line as to protect high pressure line of new connect a Shan machine to emerge with the tide of the times.After the high pressure line acquire a protection, the hair linked with high pressure line, go together with electricity equipments to be still conduct electricity to press damage, people discover this is because"respond thunder" is play tricks.(Respond the thunder is to respond the metals conductor of neighborhood because of keeping shot thunder to turn on electricity in, respond the thunder can pass 2 kinds to differently respond way incursion conductor, one is an electrostatic induction:When the electric charge in thunder cloud accumulates to gather, neighborhood of the conductor will also respond up the contrary electric charge and be a thunder to turn on electricity, the electric charge in thunder cloud quickly releases, and the conductor Central plains come to is tie up by thunder cloud electric field of the static electricity will also follow conductor fluxion to look for to release passage, will become electricity pulse in the electric circuit. The widespread usage of electricity promoted to defend the development of thunder product and be a high pressure power grid to provide motive and illuminate for the thousand 10000, thunder and lightning also a great deal of bane high pressure lose to change to give or get an electric shock an equipments. First, the building anti-radar classifies the anti-radar building category which pointed out explicitly to the standard, may apply mechanically directly. In the standard to some buildings only pointed out that is bigger than estimate thunder stroke number of times XX/every year, but belongs to two kinds or three kind of anti-radar buildings. Regarding these stipulations, only depends on the direct-viewing feeling and the experience in the design, cannot determine explicitly its building respective anti-radar category, causes to make two kinds anti-radar to make three kinds by mistake, should make three kinds anti-radar, but has not done, the result is to the building which completes creates certain hidden danger. This has the necessity according to the local annual mean thunderstorm day and the building locus geography, the geological soil, the meteor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 on conducts the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模板

武汉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 论文题目 学院(系):理学院 专业班级:电信科0802班 学生姓名:孙阳 指导教师:刘成国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学生姓名:孙阳专业班级:电信科0802 指导教师:刘成国工作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设计(论文)题目: 智能加温控制器的改进设计与实现 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1) 研究已有智能温控系统,确定系统改进方案; (2) 设计各子系统电路,完成控制电路、显示电路和整机的设计与实现; (3) 研究改进的控制模式,形成代码,在单片机系统中运行; (4) 翻译与本题目有关的外文文献; (5) 撰写毕业论文。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 查阅不少于15篇的相关资料,其中英文文献不少于2篇,完成开题报告; (2) 完成电路的设计、系统的联试和整机调式、安装; (3) 测试系统功能,完善系统样机功能; (4) 按要求完成不少于5000汉字的英文文献翻译; (5) 完成不少于12000字数的毕业论文。 必读参考资料: [1] 高峰.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科学出版社[M].2009 [2] Zhang Huaguang, He Xiji, Fuzzy auto-adapting control and application[J], The publishing company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stronautics, 297-306,2002. [3] Li Zhuo, Xiao Deyun, He Shizhong, Fuzzy auto-adapting PID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neural network[J], Control and decision-making, (3), 340-345, 1996. 指导教师签名:系主任签名: 院长签名(章)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写法及格式参考范本)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道桥毕设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评定与改建设 计研究 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 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年级: C1201 指导教师:宋金华 学生姓名:李博楠 学号: 127499 2016年 4月 13日

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评定与改建 设计研究 一、前言 高速公路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客运货运需求及汽车保有量对高速公路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自 1988 年我国大陆首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来,经过 20 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截至 2013 年末,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 10.44 万公里,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近十年来年均增长率在 10%以上(如图所示),当前的绝对增量依然强劲。虽然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并且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但在已经建成使用的高速公路中,由于受到当时建设社会经济技术水平和建设思想的制约,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已不能适应交通量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道路的使用性能正在逐年下降,有的还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路面病害。在我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大部分为双向四车道,随着经济的发展,某些高速公路现有通行状况将不能适应交通要求,需扩大通行能力,增加行车道数。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有必要对这些路段进行改扩建,通过改扩建与必要的原路面翻修,彻底恢复道路的使用性能。本课题将着重研究我国高速公路的路面结构状况以及对路面现有问题的修复,改扩建措施与方法。 二、正文 1、国外高速公路路面结构使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以德国为例, 自上世纪20 年代德国开始建高速公路, 主要选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 德国高速公路90%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战后50 年,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和沥青路面修筑技术的不断提高, 高等级公路多数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到1980 年前联邦德国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仅占30%, 而沥青混凝土路面占70%, 最有代表性地表明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土木工程)

办公楼的建筑与结构设计 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 建筑平面是表示建筑物在水平方向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从组合平面各部分面积的使用性质来分析,可分为使用部分和交通连系部分。使用部分是指主要使用活动和辅助使用的面积。交通联系部分是建筑物中各个房间之间,楼层之间和房间内外之间联系通行的面积。 早期的高层建筑功能上几乎只是单件的办公楼。在办公以外,不过附带一些辅助办公从业人员生活的所谓办公辅助商业设施。然而,现在高层办公建筑与其他功能复合化的情况很多,可与商业设施、住宅、文化设施、宾馆、车站等公共设施复合。综合大楼是指一个建筑物中同时拥有多种功能的办公楼。在这种设计中,重要的是要设定整体的概念,决定如何将不同的用途综合在一起。 决定建筑物在用地中的位置时,重点要考虑的是标准层的平面设计,同一层流线处理的整体性。必须对一层的主流线和物业管理以及服务流线进行整理。在办公楼内,除了白天人和物的出入外,还必须明确夜间和休息如等8小时工作以外的流线和进出的管理方法。 一、平面构成 办公楼的平面构成其基本形式取决于标准层的思维方式。在考虑标准层时要将以下两方面放在一起进行考虑:一是作为单一空间的办公室空间,另一是被称为核心筒的部分,它集中了如电梯间、楼梯、洗手间和设施等垂直方向重复通用的要素。在决定办公楼的空间时,除了受核心筒类型的影响外,其大致框架也受到办公室的进深尺寸,同标准模数有着密切关系的柱间隔尺寸,以及吊顶的高度的限制。 办公室的进深一般都在12~18m,因为它和标准的对称式办公室容易取得一致。在进行避难流线设计时,要尽量同日常人流设计的一致,并容易识别,以避免在发生火灾等避难疏散时造成混乱,并且为了保证避难通道在火焰和烟雾中的安全。设计要做到火灾发生时,能将过廊和楼梯间同其他部分明确分开。具有使用方式的办公楼,一般情况

道路工程毕业设计含外文翻译.doc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尚志市种畜场—西午甲公路设计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答辩日期2012年7月4日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语 姓名:学号:专业: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工作起止日期:______ 年____ 月____ 日起______ 年____ 月____ 日止 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情况,完成质量及评分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指导教师职称: 评阅人评阅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评阅教师签字:_________ ______ 评阅教师职称:_________ 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