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合成综合实验大纲

药物合成综合实验大纲
药物合成综合实验大纲

《药物合成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197490

课程名称:药物合成综合实验

课程学分:3 课程学时:48(实践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归属:科学素养

开课部门:生物工程学院建议修读学期:2015-2016-1

适用对象:制药工程(本)

实践场所:6301/6302

★课程概况

?教学目的

我国的药物研究正经历着一个从仿制到创制新药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时期,要抓住此

次机遇,顺利实现这个历史性转变,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药物合成中的专

业技能实训是制药及药学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也是一们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在药

学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课程依据药物合成反应教学大纲的要

求制定实训内容,目的是通过实验加深理解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

合成药物的基本方法,掌握对药物进行结构改造与修饰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巩固有

机化学实验的操作技术及有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习惯。

?课程地位

先修课程为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合成反应。学好相关的理论基础

知识,有助于对实践进行指导,可以加深课程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体会,增加学生

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教学内容及要求

? 1. 二苯甲醇的制备(实践内容)

◆实践目的和要求

了解酮的还原反应机理、还原剂的种类及特点。掌握硼氢化钠还原剂的使用条

件。.掌握粗产品提纯方法。

◆实践方法和步骤

在配有搅拌子、温度计、回流冷凝器的50 mL 的三颈瓶中,加入二苯酮2.0

g、95%的乙醇20 mL,水浴加热至反应物全溶,冷却至室温,搅拌下慢慢

加入硼氢化钠0.6 g,加入速度以反应温度保持在50℃以下为宜,加毕,加

热反应物至回流反应1 小时,冷却到室温,加入10 mL 水稀释反应液,再

加入2 mL 10%稀盐酸分解未反应的硼氢化钠,待冷却到室温后抽滤,水洗

滤饼,抽干得粗产品,以石油醚(b.p30-60℃)为溶剂重结晶可制得精品。计

算产率。

思考:除了本实验提供的方法外可否采用其他反应途径制备二苯甲醇。

? 2. 2-亚胺基-4-噻唑酮的制备(实践内容)

◆实践目的和要求

掌握缩合反应机理; .掌握粗产品提纯方法。

◆实践方法和步骤

将3.8 g 硫脲、30 mL 95%乙醇加到100 mL 圆底瓶中,水浴加热至回流,

搅拌约15min,使硫脲全部溶解,滴加6.2 g 氯乙酸乙酯,约15~20 min

滴完, 继续回流反应2.5 h, 冷至室温, 析出大量白色结晶, 抽滤、少量乙醇洗

涤、干燥,得产品为白色固体,计算收率。

思考:写出该环合反应的机理

? 3. 2,4-噻唑二酮的制备(实践内容)

◆实践目的和要求

了解亚胺水解制备酮的反应机理;掌握粗产品重结晶提纯方法

◆实践方法和步骤

将4.4 g 2-亚胺基-4-噻唑酮、45 mL 20%盐酸加到100 mL 圆底瓶中, 油

浴加热回流反应4 h, 将反应液浓缩,冷却到室温后析出结晶, 抽滤, 用少量冷

水洗涤, 得粗产品约4.0 g,用70%乙醇重结晶,得白色粗针状结晶,测熔点。

思考:写出该水解反应的机理

? 4. 3,4-二氯硝基苯的合成(实践内容)

◆实践目的和要求

学习硝化反应,掌握条件与方法;掌握粗产品提纯方法。

◆实践方法和步骤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的三颈瓶中,先加入硝酸5.1 g,水浴冷却下,用滴管

滴加硫酸7.9 g,控制滴加速度,使温度保持在50℃以下。滴加完毕,用滴液

漏斗于40~50℃内滴加邻二氯苯3.5 g,5 min内滴完,换上回流冷凝器,升

温至60℃,反应2 h,静置分层,吸取上层油状液体入5倍量水中,搅拌,

固化,放置30 min,过滤,水洗至pH 6~7,真空干燥,称重,计算收率。

[注意]:

1. 本反应是用混酸硝化。硫酸可以防止副反应的进行,并可以增加被硝化物

的溶解度;硝酸生成NO2+,是硝化剂。

2. 此硝化反应需达到40℃才能反应,低于此温度,滴加混酸会导致大量混酸

聚集,一旦反应引发,聚集的混酸会使反应温度急剧升高,生成许多副产物,

因此滴加混酸时应调节滴加速度,控制反应温度在40~50℃。

[思考题]

1. 配制混酸是能否将浓硝酸加到浓硫酸中去?为什么?

2. 如何检查反应是否已进行完全?

? 5. 桂皮酸的制备(实践内容)

◆实践目的和要求

掌握Perkin反应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法

◆实践方法和步骤

配料比(重量比):苯甲醛∶醋酐∶醋酸钾=1∶1.43∶0.6,在250 mL 圆底烧瓶中加入20 g 苯甲醛,20ml 醋酐和新熔焙过的12 g KOAc 。安装空气冷凝器及CaCl2干燥管,在油浴上加热回流振摇使溶解,维持油浴温度160℃(内温约150℃)1.5小时,然后升温至170℃加热2.5小时。(内温约160℃~170℃)。 反应完成后,取下反应瓶,将反应物倒入125 mL 热水中,并用少量水冲洗反应瓶,在反应液中加入适量Na2CO3,调pH 至8然后倒入500 mL 圆底烧瓶中进行水蒸汽蒸馏,除尽未反应的苯甲醛后,加入适量活性炭约2匙,煮沸15分钟,趁热抽滤,冷却后,慢慢滴加浓盐酸酸化,边加边搅拌,使桂皮酸结晶析出完全,抽

滤,水洗涤,干燥得粗品,用稀乙醇(V(水) ∶V(95%EtOH) = 3∶1)重结晶,得桂皮酸结晶,熔点131.5~132 ℃。 思考题

1.桂皮酸合成为什么必须在无水条件下进行?

2.醋酸钾为何必须新鲜熔融,如想提高收率可采取什么措施?

? 6. 烟酸的制备

◆ 实践目的和要求

掌握高锰酸钾氧化法对芳烃的氧化原理及实验方法; 熟悉酸碱两性有机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技术; 了解烟酸的合成路线。 ◆ 实践方法和步骤

1

2、操作步骤

在配有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和搅拌子的三口烧瓶中。加入3-甲基吡啶5 g 、蒸馏水200 mL 水,水浴加热至85℃。在搅拌下,分批加入高锰酸钾21 g , 控制反应温度在85~90℃,加毕,继续搅拌反应1 h

。停止

加料口

反应,改成常压蒸馏装置,蒸出水及未反应的3-甲基吡啶,至流出液呈现不

浑浊为止,约蒸出130 mL水,停止蒸馏,趁热过滤,用12 mL沸水分三次

洗涤滤饼(二氧化锰),弃去滤饼,合并滤液与洗液,得烟酸钾水溶液。

将烟酸钾水溶液移至500 mL烧杯中,用滴管滴加浓盐酸调pH值至3-4(烟

酸的等电点的pH值约3.4,注意:用精密pH试纸检测),冷却析晶,过滤,

抽干,得烟酸粗品。

3、精制

将粗品移至250 ml圆底烧瓶中,加粗品5倍量的蒸馏水,水浴加热,轻轻振

摇使溶解,稍冷,加活性碳适量,加热至沸腾,脱色10 min,趁热过滤,慢

慢冷却析晶(注1),过滤,滤饼用少量冷水洗涤,抽干,干燥,得无色针状结

晶烟酸纯品,mp236~239℃。

思考题:

氧化反应若反应完全,反应液呈什么颜色?

为什么加乙醇可以除去剩余的高锰酸钾?

?7-8, 苯佐卡因的合成

◆实践目的和要求

学习酯化及还原反应,掌握反应条件与方法; 掌握粗产品提纯方法。

◆实践方法和步骤

(1)对硝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酯化)

在干燥的100 mL圆底瓶中加入对硝基苯甲酸6 g,无水乙醇24 mL,逐渐加

入浓硫酸2 mL,振摇使混合均匀,装上附有氯化钙干燥管的球型冷凝器,油

浴加热回流80 min(油浴温度控制在100~120℃)。浓缩反应液(蒸出部分

乙醇),稍冷,将反应液倾入到100 mL水中,析出白色沉淀,抽滤;滤渣移

至烧杯中,研细,加入5%碳酸钠溶液10 mL(由0.5 g碳酸钠和10 mL水

配成),研磨5 min,测pH值(检查反应物是否呈碱性),抽滤,用少量水洗

涤,干燥,计算收率。

(2)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还原)

在装有搅拌棒及球型冷凝器的250 mL三颈瓶中,加入35 mL水,2.5 mL冰

醋酸和已经处理过的铁粉8.6 g,开动搅拌,加热至95~98℃反应5 min,

稍冷,加入对硝基苯甲酸乙酯6 g和95% 乙醇35 mL,回流反应90 min。

稍冷,在搅拌下,分次加入温热的碳酸钠饱和溶液(由碳酸钠3 g和水30 mL

配成),搅拌片刻,立即抽滤(布氏漏斗需预热),滤液冷却后析出结晶,抽滤,

产品用稀乙醇洗涤,干燥得粗品。

精制

将粗品置于装有球形冷凝器的100 mL圆底瓶中,加入10~15倍(mL/g)

50% 乙醇,在水浴上加热溶解。稍冷,加活性碳脱色(活性碳用量视粗品颜

色而定),加热回流20 min,趁热抽滤(布氏漏斗、抽滤瓶应预热)。将滤液

趁热转移至烧杯中,自然冷却,待结晶完全析出后,抽滤,用少量50% 乙醇

洗涤两次,压干,干燥,测熔点,计算收率。

[思考题]

1. 氧化反应完毕,将对硝基苯甲酸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原理是什么?

2. 酯化反应为什么需要无水操作?

3. 铁酸还原反应的机理是什么?

?9-10. 香豆素-3-羧酸的合成

◆实践目的和要求

1.掌握Knovengel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熟悉回流和重结晶的操作.

3.巩固Perkin合成法。

◆实践方法和步骤

1.香豆素-3-甲酸乙酯的合成

在干燥的1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4.2 mL水杨醛、6.8 mL丙二酸二乙酯、

25 mL无水乙醇、0.5 mL六氢吡啶和2滴冰醋酸,放入几滴沸石后,装上回

流冷凝管,冷凝管上口接一氯化钙干燥管。在水浴上加热回流2 h。稍冷后将

反应物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30 mL水,置于冰浴中冷却。待结晶完全后,

过滤,晶体每次用2-3 mL50%冰冷过的乙醇洗涤2-3次。粗产物为白色晶体,

经干燥后重约6-7 g,mp 92-93℃。粗产物可用25%的乙醇水溶液重结晶,

mp 93℃。

2.香豆素-3-羧酸的合成

在10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4 g香豆素-3-甲酸乙酯、3 g氢氧化钠、20 mL95%

乙醇和10 mL水,加入几粒沸石,装上回流冷凝管,用水浴加热至酯溶解后,

再继续回流15 min。稍冷后,在搅拌下将反应混合物加到盛有10 mL浓盐酸

和50 mL水的烧杯中,立即有大量白色结晶析出。在冰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

抽滤,用少量冰水洗涤晶体,压干,干燥后重约为3 g,mp 188℃。粗品可

用水重结晶。

纯品香豆素-3-羧酸的熔点为190℃(dec)。

[思考题]

试写出利用Konvengel反应制备香豆素-3-羧酸的反应机理。反应中加入醋酸

的目的是什么?

如何利用香豆素-3-羧酸制备香豆素?

★课程考核

考核方式:考查

考核形式:试卷

成绩评定:百分制,平时成绩占7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30%。

★教学材料

?教材

◆《药物合成反应实验(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实验教材)》郭春主编中国医

药科技出版,2007-1-1,ISBN 9787506736145

?主要参考资料

◆《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上、下册)邢其毅、徐瑞秋、周政编,高等教育

出版社,2010,ISBN 9787040166378

◆《药物合成反应实验》刘玮炜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9-1 ISBN

9787122145888

撰写人:孙晓华审核人:

药物合成反应实验讲义

药物合成反应实验讲义 编写教师:王曼张云凤

目录 实验1 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的合成 (1) 一、目的要求 (1) 二、实验原理 (1) 三、仪器与试剂 (2) 四、实验步骤 (3) 五、结构确证 (3) 思考题: (4) 实验2 尼群地平的合成 (5) 一、实验目的 (5) 二、方案提示 (5) 三、要求 (5) 实验3 阿昔洛韦的合成研究 (6) 一、目的 (6) 二、要求 (6)

实验1 苯妥英钠(Phenytoin Sodium)的合成 (综合性实验11学时) 一、目的要求 1. 学习安息香缩合反应的原理和应用氰化钠及维生素B1为催化剂进行反应的实验方法。 2. 了解剧毒药氰化钠的使用规则。 二、实验原理 苯妥英钠为抗癫痫药,适于治疗癫痫大发作,也可用于三叉神经痛,及某些类型的心律不齐。苯妥英钠化学名为5,5-二苯基乙内酰脲,化学结构式为: H N N ONa O 苯妥英钠为白色粉末,无臭、味苦。微有吸湿性,易溶于水,能溶于乙醇,几乎不溶于乙醚和氯仿。 合成路线如下: CHO 催化剂C CH O [O]C C O O C C O +C O NH2 NH2 NaOH H N N ONa O 2

三、仪器与试剂 1、主要仪器 磁力搅拌器、温度计、球形冷凝管、三口烧瓶、水浴锅、真空泵、布氏漏斗、抽滤瓶、圆底烧瓶、滴管、量筒、烧杯、玻璃棒、小漏斗等。 2、试剂 名称规格用量 苯甲醛 C.P. 7.5ml NaOH 2mol/L 7.5ml 乙醇 C.P. 20ml VB1 C.P. 2.7g NaOH C.P. 适量 硝酸65%—68%25ml NaOH 15%25ml 醋酸钠 C.P. 1g 尿素 C.P. 3g 乙醇95%40ml 活性炭工业少量95%乙醇-乙醚混合液1:1 少量

新实验药物合成实验报告

实验一TLC铺板、干燥、活化、色谱用硅胶柱的填装 1.硅胶薄层色谱板的制备、干燥和活化 薄层色谱中的吸附剂是铺在玻璃、塑料或金属片或薄板上的较薄的、均匀的一层细粉状物质,因支持剂的种类、制备方法和选用溶剂的不同,可按吸附、分配或二者结合的方式达到分离化合物的目的。可以通过比较斑点的R f值,或将未知样品与对照品在同一板上展开至同样高度,对样品进行初步的鉴定。还可通过比较可见斑点的大小进行半定量的判断。还可以通过光密度测量法实现定量测定。 TLC中涂布的物质与柱色谱用的吸附剂非常相似,如硅胶、氧化铝、聚酰胺等,只是它们的颗粒更细一些,一般直径为5~40μm。有些还含有石膏、淀粉等粘合剂以增强涂层与薄板的粘合力。有时里面还含有荧光指示剂(如硅酸锌等),在254或365nm的紫外光下能显示荧光,可借此对分离的斑点进行检测。到目前为止,硅胶是最常用的薄层色谱吸附剂。 在涂布吸附剂时,用于排列和放置薄板的排列盘和具有平整表面的薄板是必需的。而涂布器也很常用,当它从玻璃板上移过时,会在板的表面均匀铺上所需厚度的吸附剂涂层。 (1)实验目的 掌握硅胶薄层色谱板的制备方法。 (2)仪器和试剂 ①玻璃板(5×10cm或10×20cm,洁净且干燥); ②薄层色谱用硅胶G; ③%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 (3)实验步骤 ①把玻璃板在排列盘中依次相邻放好,置涂布器于其中一端。 ②在具塞锥形瓶中把一份硅胶G和2~3份CMC-Na溶液混合,并用力振摇30秒。 ③把混好的糊倒入涂布器中,均匀地移动涂布器至排列盘的另一端后,移开涂布器。 ④铺好的板静置5分钟,然后把它们面朝上移至一个水平的平面上,阴干。 ⑤把阴干后的板在105℃的烘箱中烘30分钟。 ⑥待板凉至室温后,置干燥器中保存。 2.色谱用硅胶柱的填装 液相柱色谱可以是液-固色谱或液一液色谱。如果固定相是吸附剂,也称为液相吸附色谱.若为离子交换物质,就称为离子交换色谱;若为非离子的聚合物,如聚苯乙烯或hadex,则称为凝胶渗透色谱、凝胶过滤色谱或分子排阻色谱。在柱中或纸上的液一液分配色谱可以进一步分为正相分配色谱(极性固定液)和反相分配色谱(固定相非极性)。 对于液相吸附色谱来说,固定相是填入柱中的表面活性固体(如氧化铝、硅胶和活性炭

药物化学实验讲义

药物化学实验讲义 前言 药物化学实验是依据药物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加深理解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合成药物的基本方法;掌握对药物进行结构修饰的基本方法,了解拼合原理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进一步巩固有机化学实验的操作技术及有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习惯。 本实验教材是在药化教研室教学经验的集体总结并结合其他兄弟院校的实验素材下编写而成的,限于水平,难免有误,我们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修正提高。

2005年10月 目录 实验室基本知识 (3) 实验一苯妥英钠的合成 (6) 实验二扑热息痛的合成 (9) 实验三The Preparation of Acetylsalicylic Acid (11) 实验四苯乐来的合成 (13) 实验五盐酸普鲁卡因的合成 (16) 实验六磺胺醋酰钠的合成 (20) 实验七美沙拉秦的合成 (22)

实验室基本知识 一、实验室安全 药物化学和有机化学一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进入实验室工作之前,希望参加实验者必须对实验课程的内容,要有充分的准备,而且要通晓实验室的一些基本规则,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须知,才能避免可能发生的一些危险情况。 (一)眼睛安全防护 在实验室中,眼睛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飞溅出的腐蚀性化学药品和化学试剂,进入眼睛会引起灼伤和烧伤;在操作过程中,溅出的碎玻璃片或某些固体颗粒,也会使眼睛受到伤害。为了安全起见,在某些实验中,需戴防护目镜。 倘若有化学药品或酸、碱液溅入眼睛,应赶快用大量的水冲洗眼睛和脸部,并赶快到最近的医院进行治疗。若有固体颗粒或碎玻璃粒进入眼睛内,请切记不要揉眼睛,并赶快到最近的医院进行诊治。 (二)预防火灾 有机药物合成实验室中,由于经常使用挥发性的,易燃性的各种有机试剂或溶剂,最容易发生的危险就是火灾。因此在实验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可以预防火灾的发生。 在实验室内禁止吸烟。实验室中使用明火时应考虑周围的环境,如周围有人使用易燃易爆溶剂时,应禁用明火。 一旦发生火灾,不要惊慌,须迅速切断电源、熄灭火源,并移开易燃物品,就近寻找灭火的器材,扑灭着火。如容器中少量溶剂起火,可用石棉网、湿抹布或玻璃盖住容器口,扑灭着火;其他着火,采用灭火器进行扑灭,并立即报告有关部门或打119火警电话报警。 在实验中,万一衣服着火了,切勿奔跑,否则火借风势会越烧越烈,可就近找到灭火喷淋器或自来水龙头,用水冲淋使火熄灭。 (三)割伤,烫伤和试剂灼伤处理 1.割伤 遇到割伤时,如无特定的要求,应用水充分清洗伤口,并取出伤口中碎玻璃或残留固体,用无菌的绷带或创口贴进行包扎、保护。大伤口应注意压紧伤口或主血管,进行止血,并急送医疗部门

药物合成反应习题集

《药物合成技术》 习题集 适用于制药技术类专业 第一章概论 一、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是什么?学好本课程对从事药物及其中间体合成工作有何意义? 二、药物合成反应有哪些特点?应如何学习和掌握? 三、什么是化学、区域选择性?举例说明。 四、什么是导向基?具体包括哪些类型?举例说明。 五、药物合成反应有哪些分类方法?所用试剂有哪些分类方法?举例说明。 六、查资料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报道药物合成领域的新技术及发展动态? 第二章卤化技术(Halogenation Reaction) 一、简答下列问题 1.何为卤化反应?按反应类型分类,卤化反应可分为哪几种?并举例说明。 2.在药物合成中,为什么常用卤化物作为药物合成的中间体? 3.在较高温度或自由基引发剂存在下,于非极性溶剂中,Br 2 和NBS都可用于烯丙位和苄位的溴取代,试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4.比较X 2 、HX、HOX对双键离子型加成的机理、产物有何异同,为什么? 5.解释卤化氢与烯烃加成反应中,产生马氏规则的原因(用反应机理)。为什么Lewis酸能够催化该反应? 6.解释溴化氢与烯烃加成反应中,产生过氧化效应的原因? 7.在羟基卤置换反应中,卤化剂(HX、SOCl 2、PCl 3 、PCl 5 )各有何特点,它们的 使用范围如何? 二、完成下列反应 三、为下列反应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条件,并说明原因。 四、分析讨论 1.试预测下列各烯烃溴化(Br 2/CCl 4 )的活性顺序。

2.在乙胺嘧啶中间体对氯氯苄的制备中,有如下两条路线,各有何特点?试讨论其优缺点。 3.以下是三种制备溴乙烷的方法,其中哪种适合工业生产,哪种适合实验室制备? 4.在氯霉素生产过程中,对-硝基-α-溴代苯乙酮的制备时, (1)反应有无催化剂?若有,属于哪种催化剂? (2)将对硝基苯乙酮与溶于氯苯中,加热至24-25℃,滴加少量溴,当有HBr生成并使反应液变色则可继续加溴,否则需升温至50℃直至反应开始方可继续滴加溴,为什么? (3)反应毕开大真空排净溴化氢,反应过程中溴化氢也不断移走,是不是移得越净越有利于反应?为什么? (4)生产过程中,影响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烷基化技术 (Hydrocarbylation Reaction ,Alkylation) 一、解释概念及简答 1.常用的烃化剂有哪些?进行甲基化及乙基化时,应选择哪些烃化剂?引入较大烃基时应选用哪些烃化剂? 2.什么叫相转移催化反应?其原理是什么?采用相转移催化技术有什么优点? 3.利用Gabriel反应与Delepine反应制备伯胺时,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点? 4.什么是羟乙基化反应?在药物合成中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5.进行F-C烃化反应时,芳香族化合物结构、卤代烃对反应有何影响?常用哪些催化剂?如何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6.若在活性亚甲基上引入两个烃基,应如何选择原料和操作方法?并解释原因。 二、利用Williamson法制混合醚时,应合理选择起始原料及烃化试剂,试设计下列产品的合成方法,并说明原因,掌握其中的规律。 三、完成下列反应 四、为下列反应选择适当的原料、试剂和条件,并说明依据。 五、利用所给的原料,综合所学知识合成下列产品 1.以甲苯、环氧乙烷、二乙胺为主要原料,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条件合成局麻药盐酸普鲁卡因。 2.以乙苯为主要原料,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条件合成氯霉素中间体对硝基-α-胺基

药物的合成实验

药物合成实验 实验一苯佐卡因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制备对氨基苯甲酸了解酯化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回流、重结晶、萃取等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以对氨基苯甲酸为原料,在强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目标产物对氨基苯甲酸乙酯。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 仪器:圆底烧瓶、直形冷凝管、分液漏斗、抽滤装置 试剂:对氨基苯甲酸、浓硫酸、95%乙醇、10%碳酸钠溶液、乙醚、无水硫酸镁 四、实验步骤 在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2g对氨基苯甲酸和25mL 无水乙醇,振摇烧瓶

使大部分固体溶解。将烧瓶置于冰水浴中冷却,加入2mL 浓硫酸,立刻产生大量沉淀(在接下来的回流中沉淀将逐渐溶解),将反应混合物在水浴上加热回流 1.5h ,并不时振摇。 回流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转入烧杯中,冷却后分批(缓慢?)加入固体碳酸钠粉末,可观察到有气体逸出,并产生泡沫(发生了什么反应?),直至无明显气泡产生。检查溶液pH 值,再加入少量碳酸钠溶液至pH 为9左右(用pH 试纸检查pH 值)。在中和过程当有少量固体沉淀产生(是什么?)时,将溶液转入分液漏斗中,并用少量乙醚洗涤残余固体,并入分液漏斗中。在分液漏斗中用20mL 乙醚分两次进行萃取,振摇后分出醚层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后,在水浴上蒸去乙醚和大部分乙醇,至残余油状物约有2mL 为止。残余液用乙醇-水进行重结晶,得到最终产物约1g ,熔点90℃。 纯粹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熔点为91~92℃。 实验装置图 图1 普通回流装置 1-圆底烧瓶; 2-冷凝管

五、思考题 1、什么叫回流?回流的作用是什么? 2、什么叫蒸馏?回流与蒸馏有何不同? 3、酯化反应结束后,为什么要用Na2CO3溶液而不用NaOH溶液进行中和?为什么中和时不使pH=7而是pH=9? 实验二抗癫痫药——苯妥英的制备 实验I 安息香的辅酶合成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安息香缩合反应的原理。 2. 了解维生素B1的催化原理。 3. 掌握应用以VB1为催化剂合成安息香的实验方法。 二. 实验原理 安息香(二苯羟乙酮)在有机合成常作为反应中间体,既可被氧化成α-二酮(二苯乙二酮),后经浓碱处理,发生重排反应,生成二苯羟乙酸;也可被还原成二醇、烯、酮等。安息香缩合:采用氰化钾(钠)作催化剂,在碳负离子作用下,芳香醛(如苯甲醛)发生分子间缩合反应生成。但氰化物是剧毒品,危害性较强。20世纪70年代后,开始采用具有生物活性的辅酶维生素B1 代替氰化物作催化剂进行缩合反应,反应条件温和、无毒且产率高。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或噻胺,它是一种生物辅酶,常作为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药物合成反应实验

药物合成反应实验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2013.12.11

目录 实验一二苯甲醇的制备 (2) 实验二苯氧乙酸的制备 (3) 实验三查耳酮的制备 (4) 实验四1,2-苯并吡喃酮的制备 (5)

实验一二苯甲醇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了解酮的还原反应机理、还原剂的种类和特点。 二、实验原理 三、原料规格及配比 仪器:磁力搅拌器、圆底烧瓶100ml、温度计、回流管、抽滤瓶、布氏漏斗; 药品:二苯甲酮、硼氢化钠、TLC、10%HCl 四、实验操作 于装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温度计的三颈瓶中,加入二苯甲酮3.0g,95%乙醇20ml,油浴加热至反应物全溶,冷却至室温,搅拌下分批加入硼氢化钠0.35g,加入速度以反应温度保持在50度以下为宜,加毕,回流反应1h,冷却至室温,加入20ml水稀释,加入10%稀盐酸分解未反应的硼氢化钠,待冷却至室温后抽滤,水洗滤饼,抽滤,石油醚(30-60度)重结晶得精品。 TLC判断终点,展开剂:石油醚/乙酸乙酯=10:1. 实验二苯氧乙酸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熟悉williamsons醚化反应的方法,了解其在药物化学结构修饰中的应用。掌握卤代烃的反应活性顺序。 二、实验原理 三、原料规格及配比

仪器:磁力搅拌器、圆底烧瓶100ml、温度计、回流管、抽滤瓶、布氏漏斗、烧杯; 药品:氯乙酸、碳酸钠、苯酚、浓盐酸。 四、实验操作 将装有回流管、滴液漏斗的三颈瓶中加入氯乙酸3.8g和水5ml,缓慢滴加饱和碳酸钠溶液至pH7-8,然后加入苯酚2.6g,缓慢滴加30%氢氧化钠溶液至pH=12,回流0.5h,冷却倒入烧杯中,搅拌下滴加浓盐酸至pH=3-4,冷却结晶,抽滤,粗品用冷水洗涤,干燥称重,计算收率。 实验三查耳酮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了解Aldol缩合反应的机理、特点及反应条件。 二、实验原理 CHO+COCH3 2H C C H CO 三、原料规格及配比 仪器:磁力搅拌器、圆底烧瓶100ml、温度计、回流管、抽滤瓶、布氏漏斗、烧杯 药品:苯甲醛、苯乙酮、乙醇、氢氧化钠 四、实验操作 于装有电磁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温度计、滴液漏斗的100 mL三颈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2.2g溶于20ml水)、95%乙醇15 mL及苯乙酮5.2g,水浴控制20o C,滴加苯甲醛4.6g,滴加过程中控制反应温度在20-25o C。加毕,于该温度下继续搅拌反应0.5h,加入少量的查耳酮做晶种,继续搅拌1.5h,析出沉淀,抽滤、水洗至中性,真空干燥,称重,计算收率。

药物合成反应实验

药物合成反应实验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药物合成反应实验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目录 实验一二苯甲醇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了解酮的还原反应机理、还原剂的种类和特点。 二、实验原理 三、原料规格及配比 仪器:磁力搅拌器、圆底烧瓶100ml、温度计、回流管、抽滤瓶、布氏漏斗; 药品:二苯甲酮、硼氢化钠、TLC、10%HCl 四、实验操作 于装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温度计的三颈瓶中,加入二苯甲酮,95%乙醇20ml,油浴加热至反应物全溶,冷却至室温,搅拌下分批加入硼氢化钠,加入速度以反应温度保持在50度以下为宜,加毕,回流反应1h,冷却至室温,加入20ml水稀释,加入10%稀盐酸分解未反应的硼氢化钠,待冷却至室温后抽滤,水洗滤饼,抽滤,石油醚(30-60度)重结晶得精品。 TLC判断终点,展开剂:石油醚/乙酸乙酯=10:1. 实验二苯氧乙酸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熟悉williamsons醚化反应的方法,了解其在药物化学结构修饰中的应用。掌握卤代烃的反应活性顺序。 二、实验原理 三、原料规格及配比 仪器:磁力搅拌器、圆底烧瓶100ml、温度计、回流管、抽滤瓶、布氏漏斗、烧杯; 药品:氯乙酸、碳酸钠、苯酚、浓盐酸。 四、实验操作 将装有回流管、滴液漏斗的三颈瓶中加入氯乙酸和水5ml,缓慢滴加饱和碳酸钠溶液至pH7-8,然后加入苯酚,缓慢滴加30%氢氧化钠溶液至pH=12,回流,冷却倒入烧杯中,搅拌下滴加浓盐酸至pH=3-4,冷却结晶,抽滤,粗品用冷水洗涤,干燥称重,计算收率。 实验三查耳酮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了解Aldol缩合反应的机理、特点及反应条件。 二、实验原理 三、原料规格及配比 仪器:磁力搅拌器、圆底烧瓶100ml、温度计、回流管、抽滤瓶、布氏漏斗、烧杯 药品:苯甲醛、苯乙酮、乙醇、氢氧化钠 四、实验操作 于装有电磁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温度计、滴液漏斗的100 mL三颈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溶于20ml水)、95%乙醇15 mL及苯乙酮,水浴控制20o C,滴加苯甲醛,滴加过程中控制反应温度在20-25o C。加毕,于该温度下继续搅拌反应,加入少量的查耳酮做晶种,继续搅拌,析出沉淀,抽滤、水洗至中性,真空干燥,称重,计算收率。 实验四 1,2-苯并吡喃酮的合成 一、目的要求 掌握Knoevenagel反应制备香豆素的原理。了解酯水解法制备羧酸。 二、实验原理 三、原料规格及配比 仪器:磁力搅拌器、圆底烧瓶、温度计、回流管、抽滤瓶、布氏漏斗、烧杯、干燥管; 药品:水杨醛、丙二酸二乙酯、无水乙醇、哌啶、乙酸、KOH、盐酸、冰醋酸 四、实验操作

药物合成模拟试卷1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药物合成反应试卷 一. 选择题(30分,每小题1.5分) 1 在药物合成反应中,下列哪个反应不能用于制备伯胺 ( ) A Hofmann 降解反应 B Beckmann 重排 C Curtius 重排 D Délépine 反应 2下面四个化合物的活性最大的是 ( ) A CH2=CH2 B (CH3)2C=CH2 C (CH3)2C=C(CH3)2 D CH3CH=CH2 3酰化反应中常用的酰化剂为羧酸、酰卤、酸酐、酯、酰胺 等,其酰化能力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 A 羧酸、酯 > 酰卤 > 酸酐 > 酰胺 B 酰卤 > 酸酐 > 羧酸、酯 > 酰胺 C 酰胺 > 羧酸、酯 > 酸酐 > 酰卤 D 酰卤 > 羧酸、酯 > 酸酐 > 酰胺 4下列化合物的酸性最大的是: ( ) NO 2OH NO 2 OH OH NO 2 NO 2 OH A. B. C. D. 5下列化合物最容易进行S N 1反应的是 ( ) A. CH 3CH 2CH 2CH 2Br B. CH 3CHBrCH(CH 3)CH 3 C. CH 3CHBrCH 2CH 3 D. CH 3C(CH 3)BrCH 2CH 3 6在卤化氢对烯烃的加成反应中,以离子对过渡态机理推 断,加成产物应符合下列哪个原则 ( ) A Hoffmann 规则 B Woodward 规则 C 马氏规则 D 反马氏规则 7在F-C 烷基化反应中,下面哪种表述是不正确的 ( ) A 烃基容易发生异构化 B 反应可停留在单烃基化阶段 C 可以使用Lewis 酸和质子酸作催化剂 D 在剧烈的反应条件下,会生成不正常的定位产物 8 下列化合物按其与Lucas 试剂作用最快的是 ( )

药物合成反应习题集

《药物合成技术》习题集适用于制药技术类专业

第一章概论 一、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是什么?学好本课程对从事药物及其中间体合成工作有何意义? 二、药物合成反应有哪些特点?应如何学习和掌握? 三、什么是化学、区域选择性?举例说明。 四、什么是导向基?具体包括哪些类型?举例说明。 五、药物合成反应有哪些分类方法?所用试剂有哪些分类方法?举例说明。 六、查资料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报道药物合成领域的新技术及发展动 态? 第二章卤化技术(Halogenation Reaction) 一、简答下列问题 1.何为卤化反应?按反应类型分类,卤化反应可分为哪几种?并举例说明。 2.在药物合成中,为什么常用卤化物作为药物合成的中间体? 3.在较高温度或自由基引发剂存在下,于非极性溶剂中,B r2和NBS都可用于烯丙位和苄位的溴取代,试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4.比较X2、HX、HOX对双键离子型加成的机理、产物有何异同,为什么?

5.解释卤化氢与烯烃加成反应中,产生马氏规则的原因(用反应机理)。为什么Lewis 酸能够催化该反应? 6.解释溴化氢与烯烃加成反应中,产生过氧化效应的原因? 7.在羟基卤置换反应中,卤化剂(HX 、SOCl 2、PCl 3、PCl 5)各有何特点,它们的使用范围如何? 二、完成下列反应 C CH 3CH 3 CHCH 3 Ca(OCl)2/AcOH/H 2O 1. Ph 2CHCH 2CH 2OH 2.CH 3 SO 2Cl Cl /AIBN 3. OH 48%HBr 4 CH 3 CH 3 5. 2 O C O CH 3OH I 2/CaO THF/MeOH AcOK Me 2CO ? 6. 三、为下列反应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条件,并说明原因。 (CH 3)2C CHCH 3 CHCH 2Br (CH 3)2C 1. CH 3 CH CH COOH CH 3 CH CH COCl 2. HOCH 2(CH 2)4CH 2OH (CH 2)4CH 2I CH 2I 3.

药物合成实验的心得体会

学而时习之 学院:树达学院学号:200921180113 姓名:李小凤经过这几个实验,经过老师的教导,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学到的知识。才发现以前的操作有很多是不规范的,做实验也经常不会去动脑的。在几位老师的引导下,慢慢的也严格的要求自己的每一个动作的规范性,每一步骤的合理性,也学会分析在做实验时出现的问题,而不再仅仅是草草的动手做做实验,也会想想有什么方法可能更好,在哪个时间段用什么试剂,为什么要用到这个试剂,不用会出现什么现象等等……同时也对以前操作过的一些仪器或步骤的进行了回顾和温习,让自己更加熟悉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下面我将谈谈自己在三个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学到了一点点知识。 实验一 甲基2,3,4,6-四-o-苯甲酰基-α-D-吡喃甘露糖苷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首先这个实验我们采用了薄层分析跟踪有机反应进程、柱层析分离纯化目标产物、了解到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法。 1、薄层分析跟踪有机反应进程 在这个实验中我进一步的了解到薄层分析(TLC),即把样品点到薄层上,用适当的溶剂展开,根据各组分对固定相吸附能力的差异,从而使样品的各组分达到分离的目的。这个实验我们用的固定相是硅胶板,展开剂是乙酸乙酯和甲醇(5:3)混合溶液,然后在紫外灯光下描出点,显色方法是用的硫酸碳化法,并且在电炉上烘烤出点。利用TLC来检测反应的完全程度。Rf=原点中心至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中心至展开剂前沿的距离,用Rf来表示各个组分的位臵。反应完全意味着我们的溶液里面没有了原料,即TLC的原料液点不会随展开剂展开,烤板后只有两个点反应点没有原料点才表示反应完全了。 TLC还用于检测纯目标产物,经过柱层析后,将流出物点到硅胶板上,和标准物对比,在紫外光下观察是否有荧光点,如没有则代表产物还没被层析出来,在给定的紫外线范围内只有产物才有荧光点,我们大概在14管的时候才出现淡淡的荧光点的,该点和标准物在统一展开线上,总层析了20管,从第14管到

药物合成技术

课程超市入选课程申请表

《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_________ 制药工艺学 ______________ 学 时 ___________ 72 __________________ 学 分 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 课程说明 课程代码:050053 课程名称:制药工艺学 开课学期:4 课程类型:职业方向课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生物化工工艺专业的必修课。通过这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学 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药物合成及相关职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 操作技能,为毕业后很快胜任药厂不同制剂岗位群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本课程是生物化工工艺类专业学生学习药物合成的专业课程。前导课程为《生 物化学》、《微生物》、《药物化学》和其专业相关的生产工艺类知识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纲要 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1部分: 课程内容:绪论 教学要求:1、药物合成技术的研究现象和内容 2、 制药工业的特点 3、 制药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2部分: 课程内容: 酰化反应技术 教学要求: 1、 酰化反应 2、 应用实例 阿司匹林的合成 3、 实验实训 阿司匹林的合成和精制 第3部分: 课程内容:还原反应技术 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 《现代生物制药工艺学》 (高职高专教材) 辛秀兰化学工业出版社 (高职高专教材) 李家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教学要求: 1、还原反应 2、应用实例——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 3、实验实训——对乙酰氨基酚的实验室合成 第4 部分: 课程内容:卤化反应技术 教学要求: 1、卤化反应 2、应用实例——诺氟沙星的合成 3、实验实训——诺氟沙星的实验室合成 第5 部分: 课程内容:烃化反应技术 教学要求:1、烃化反应 2、应用实例——磺胺甲噁唑的合成 第6 部分: 课程内容:缩合反应技术 教学要求:1 、缩合反应 2、光学异构药物的拆分 3、应用实例——氯霉素的合成技术 4、氯霉素生产中的综合利用与“三废”处理 5、实验实训——氯霉素的实验室合成 第7 部分: 课程内容:氧化反应技术 教学要求:1、氧化反应及常用氧化剂 2、消除反应 3、应用实例——氢化可的松的合成技术 第8 部分: 课程内容:发酵制药技术 教学要求:1、微生物发酵制药技术 2、维生素C 概述 3、应用实例——莱氏法生产维生素 C 工艺原理和过程 4、应用实例——两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 C 工艺过程 5、莱氏法和两步发酵法的比较及维生素 C 收率的计算 6、维生素C 生产中“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 第9 部分: 课程内容:溶剂和催化剂应用技术 教学要求:1、溶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2、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3、抗生素的概述 4、半合成青霉素的合成技术

(完整版)药物合成反应规则总结,推荐文档

药物合成反应规则总结 为了使大家能更快了解与掌握药物合成反应规律,我将其总结 如下,希望大家探讨提议。共同进步!互相交流! 1 Arbuzov 反应 亚磷酸三烷基酯作为亲核试剂与卤代烷作用,生成烷基膦酸二烷基酯和一个新的卤代烷: 卤代烷反应时,其活性次序为:R'I >R'Br >R'Cl。除了卤代烷外,烯丙型或炔丙型卤 化物、a-卤代醚、a- 或 b-卤代酸酯、对甲苯磺酸酯等也可以进行反应。当亚磷酸三烷基 酯中三个烷基各不相同时,总是先脱除含碳原子数最少的基团。 本反应是由醇制备卤代烷的很好方法,因为亚磷酸三烷基酯可以由醇与三氯化磷反应制得: 如果反应所用的卤代烷R'X 的烷基和亚磷酸三烷基酯(RO)3P 的烷基相同(即R' = R),则Arbuzov 反应如下: 这是制备烷基膦酸酯的常用方法。 除了亚磷酸三烷基酯外,亚膦酸酯 RP(OR')2和次亚膦酸酯 R2POR' 也能发生该类反应,例如:

反应机理 一般认为是按 S N2 进行的分子内重排反应: 反应实例 2 Arndt-Eister 反应 酰氯与重氮甲烷反应,然后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酸。

反应机理 重氮甲烷与酰氯反应首先形成重氮酮(1),(1)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酰基卡宾(2),(2)发生重排得烯酮(3),(3)与水反应生成酸,若与醇或氨(胺)反应,则得酯或酰胺。 反应实例 3 Baeyer----Villiger 反应 反应机理 过酸先与羰基进行亲核加成,然后酮羰基上的一个烃基带着一对电子迁移到-O-O-基团中与羰基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氧原子上,同时发生O-O键异裂。因此,这是一个重排反应 具有光学活性的3---苯基丁酮和过酸反应,重排产物手性碳原子的枸型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属于分子内重排:

新实验0918(药物合成实验报告)

实验一 TLC铺板、干燥、活化、色谱用硅胶柱的填装 1.硅胶薄层色谱板的制备、干燥和活化 薄层色谱中的吸附剂是铺在玻璃、塑料或金属片或薄板上的较薄的、均匀的一层细粉状物质,因支持剂的种类、制备方法和选用溶剂的不同,可按吸附、分配或二者结合的方式达到分离化合物的目的。可以通过比较斑点的R f值,或将未知样品与对照品在同一板上展开至同样高度,对样品进行初步的鉴定。还可通过比较可见斑点的大小进行半定量的判断。还可以通过光密度测量法实现定量测定。 TLC中涂布的物质与柱色谱用的吸附剂非常相似,如硅胶、氧化铝、聚酰胺等,只是它们的颗粒更细一些,一般直径为5~40μm。有些还含有石膏、淀粉等粘合剂以增强涂层与薄板的粘合力。有时里面还含有荧光指示剂(如硅酸锌等),在254或365nm的紫外光下能显示荧光,可借此对分离的斑点进行检测。到目前为止,硅胶是最常用的薄层色谱吸附剂。 在涂布吸附剂时,用于排列和放置薄板的排列盘和具有平整表面的薄板是必需的。而涂布器也很常用,当它从玻璃板上移过时,会在板的表面均匀铺上所需厚度的吸附剂涂层。 (1)实验目的 掌握硅胶薄层色谱板的制备方法。 (2)仪器和试剂 ①玻璃板(5×10cm或10×20cm,洁净且干燥); ②薄层色谱用硅胶G; ③ 0.4%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 (3)实验步骤 ①把玻璃板在排列盘中依次相邻放好,置涂布器于其中一端。 ②在具塞锥形瓶中把一份硅胶G和2~3份CMC-Na溶液混合,并用力振摇30秒。 ③把混好的糊倒入涂布器中,均匀地移动涂布器至排列盘的另一端后,移开涂布器。 ④铺好的板静置5分钟,然后把它们面朝上移至一个水平的平面上,阴干。 ⑤把阴干后的板在105℃的烘箱中烘30分钟。 ⑥待板凉至室温后,置干燥器中保存。 2.色谱用硅胶柱的填装 液相柱色谱可以是液-固色谱或液一液色谱。如果固定相是吸附剂,也称为液相吸附色谱.若为离子交换物质,就称为离子交换色谱;若为非离子的聚合物,如聚苯乙烯或hadex,则称为凝胶渗透色谱、凝胶过滤色谱或分子排阻色谱。在柱中或纸上的液一液分配色谱可以进一步分为正相分配色谱(极性固定液)和反相分配色谱(固定相非极性)。 对于液相吸附色谱来说,固定相是填入柱中的表面活性固体(如氧化铝、硅胶和活性炭

药物合成实验讲义

药物合成实验讲义 湛江师范学院化学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1年2月20 目录 实验一阿司匹林的合成 (2) 实验二扑炎痛的合成 (3) 实验三水杨酰苯胺的合成 (5) 实验四苯佐卡因的合成 (7) 实验五利尿药氯噻酮中间体的合成 (9) 实验六维生素K3的合成 (10)

实验一 阿司匹林(Aspirin )的合成 一、目的要求 1. 掌握酯化反应和重结晶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2. 熟悉搅拌机的安装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为解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化学结构式为: OCOCH 3 COOH 阿司匹林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140℃,易溶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 OCOCH 3COOH OH COOH (CH 3CO)2O H 2SO 4 CH 3COOH + + 三、实验方法 (一)酯化 在装有搅拌棒及球形冷凝器的100 mL 三颈瓶中,依次加入水杨酸10 g ,醋酐14 mL ,浓硫酸5滴。开动搅拌机,置油浴加热,待浴温升至70℃时,维持在此温度反应30 min 。停止搅拌,稍冷,将反应液倾入150 mL 冷水中,继续搅拌,至阿司匹林全部析出。抽滤,用少量稀乙醇洗涤,压干,得粗品。 (二)精制 将所得粗品置于附有球形冷凝器的100 mL 圆底烧瓶中,加入30 mL 乙醇,于水浴上加热至阿司匹林全部溶解,稍冷,加入活性碳回流脱色10 min ,趁热抽滤。将滤液慢慢倾

《药物合成反应》教学大纲

《药物合成反应》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药物合成反应/Reactions for Medicinal synthesis 学时/学分:56 /3.5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适用专业:制药工程 开课学院(部)、系(教研室):化学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药物合成反应是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 药物合成反应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为基础,对药物合成中常用的有机单元反应和特殊反应进行比较深入的讨论,着重讨论各单元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的微观过程及影响反应的结构因素和反应条件因素,并用以指导药物合成方法的选择和工艺条件的优化。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重要药物合成单元反应的反应条件、反应机理、影响因素及其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掌握药物合成单元反应中常用主要反应试剂的性质、特点、应用范围。熟悉新试剂、新方法在药物合成反应中的应用进展。培养具有较为熟悉的合成药物及中间体的实验基本技能,能正确地、科学地、独立地进行合成反应实验工作,具有独立开展药物及精细化学品合成研究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1. 药物合成反应概述 药物合成反应的概念,研究范围,研究目的与任务,药物合成反应的主要内容及近年来的发展概况,合成药物在制药工业中的地位及制药工业的特点。 2. 卤化反应 卤素对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不饱和羧酸的卤内酯化反应,不饱和烃和次卤酸(酯)及N—卤代酰胺的反应,卤化氢对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不饱和烃和硼氢化—卤解反应;脂肪烃的卤取代反应,芳烃的卤取代反应,醛酮α—位卤取代反应;烯醇和烯胺衍生物的卤取代反应,羧酸衍生物的α—卤取代反应;醇的卤置换反应,醚的卤置换反应,羧羟基的卤置换反应—酰卤的制备,卤化物的卤交换反应,磺酸酯的卤置换反应,芳香重氮盐化合物的卤置换反应。 3. 烃化反应 烃化反应的定义、分类及应用,烃化剂的种类,醇的0—烃化,酚的0—烃化,醇酚羟基的保护;氨及脂肪胺的N—烃化,氨基的保护:Friedel-Crafts烃化反应,炔烃的烃化,烯丙及苄位的碳烃化,羰基化合物的α—位碳烃化,相转移催化反应,有机金属化合物在C—烃化中的应用,C—芳烃化。 4. 酰化反应 酰化反应的定义、分类及应用,醇的O—氧酰化,酚的O—氧酰化,醇酚羟基的保护;氨及脂肪胺的N—烃化,芳香胺及杂环胺的N—烃化,氨基的保护;芳烃的碳—酰化,烯烃的碳—

药物合成反应 (2)

装订处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20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20.9)《药物合成反应》 主讲教师:尚鲁庆 学习中心:专业: 姓名:学号:成绩: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15)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21世纪以来,中国创新药物的发展分析。 2.中国药物企业的竞争力分析。 3.中国药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中国药物研究中知识产权保护的案例分析。 5.小分子药物在药物研究中的发展分析。 6.小分子药物和大分子药物的优劣对比分析。 7.中国自加入WTO以来,药物企业的发展分析。 8.基因工程对于创新药物研究发展的分析。 9.中国药企在未来十年的发展预测分析。 10.药物合成在未来药物研究的地位分析。 11.屠呦呦先生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对中国创新药物研究的重要性分析。 12.如何理解中药现代化在我国药物研究中的角色。 13.中国药企在“一带一路”中如何快速发展。 14.总结抗肿瘤药在过去二十年的发展历程。 15.谈谈对抗生素药物使用的看法。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药物合成综合实验大纲

《药物合成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05197490 课程名称:药物合成综合实验 课程学分: 3课程学时: 48 (实践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归属:科学素养 开课部门:生物工程学院建议修读学期: 2015-2016-1 适用对象:制药工程(本) 实践场所: 6301/6302 课程概况 教学目的 我国的药物研究正经历着一个从仿制到创制新药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时期,要抓住此 次机遇,顺利实现这个历史性转变,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药物合成中的专 业技能实训是制药及药学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也是一们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在药 学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课程依据药物合成反应教学大纲的要 求制定实训内容,目的是通过实验加深理解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 合成药物的基本方法,掌握对药物进行结构改造与修饰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巩固有 机化学实验的操作技术及有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 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习惯。 课程地位 先修课程为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合成反应。学好相关的理论基础 知识,有助于对实践进行指导,可以加深课程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体会,增加学生 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学时分配 实验分组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室名称主要实验设备 类别人数 1二苯甲醇的制备4综合15/306301/6302磁力搅拌器2- 亚胺基 -4- 噻唑酮的 6301/6302 24综合15/30磁力搅拌器制备 32,4- 噻唑二酮的制备4综合15/306301/6302 磁力搅拌器

3 , 4- 二氯硝基苯的合综合 6301/6302 4415/30磁力搅拌器成 5桂皮酸的制备4综合15/306301/6302 磁力搅拌器 6415/306301/6302 烟酸的制备综合磁力搅拌器 71615/306301/6302 苯佐卡因的合成综合磁力搅拌器 82615/306301/6302 苯佐卡因的合成综合磁力搅拌器 9香豆素 -3- 羧酸的合成 16综合15/306301/6302 磁力搅拌器 10香豆素 -3- 羧酸的合成 2615/306301/6302 综合磁力搅拌器 教学内容及要求 1.二苯甲醇的制备(实践内容) 实践目的和要求 了解酮的还原反应机理、还原剂的种类及特点。掌握硼氢化钠还原剂的使用条 件。 .掌握粗产品提纯方法。 实践方法和步骤 在配有搅拌子、温度计、回流冷凝器的50 mL的三颈瓶中,加入二苯酮 2.0 g 、 95% 的乙醇 20mL ,水浴加热至反应物全溶,冷却至室温,搅拌下慢慢 加入硼氢化钠 0.6 g ,加入速度以反应温度保持在50 ℃以下为宜,加毕,加 热反应物至回流反应 1 小时,冷却到室温,加入10 mL 水稀释反应液,再 加入 2 mL 10% 稀盐酸分解未反应的硼氢化钠,待冷却到室温后抽滤,水洗 滤饼,抽干得粗产品,以石油醚( b.p30-60 ℃)为溶剂重结晶可制得精品。计 算产率。 思考:除了本实验提供的方法外可否采用其他反应途径制备二苯甲醇。 2.2- 亚胺基 -4- 噻唑酮的制备(实践内容) 实践目的和要求 掌握缩合反应机理; .掌握粗产品提纯方法。 实践方法和步骤 将 3.8 g硫脲、30 mL 95%乙醇加到100 mL圆底瓶中,水浴加热至回流,

药物合成模拟试卷3

药物合成试卷 一、名词解释 1、Williamson 反应 2、Wagner-Meerwein 重排 3、Gabriel (加布里尔)合成 4、活性亚甲基 5、羰基α-位碳原子的α-羟烷基化(Aldol 缩合)?二、选择题 1.在药物合成反应中,下列哪个反应不能用于制备伯胺 ( )A Hofmann 降解反应 B Beckmann 重排C Curtius 重排 D Délépine 反应2.下列化合物按其与Lucas 试剂作用最快的是 ( ) A. 2-丁醇 B. 2-甲基-2-丁醇 C. 2-甲基-1-丙醇 D. 2-丙醇3.“茶倍健”牙膏中含有茶多酚,但茶多酚是目前尚不能人工合成的纯天然、多功能、高效能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净化剂。其中没食子儿茶素(EGC )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关于EGC 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共面 B 、1molEG C 与4molNaOH 恰好完全反应 C 、易发生加成反应,难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 D 、遇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4.乙醛和新制的Cu (OH )2反应的实验中,关键的操作是( ) A 、Cu (OH )2要过量 B 、NaOH 溶液要过量 C 、CuSO4要过量 D 、使溶液pH 值小于7 5.氧原子的酰化反应中常用的酰化试剂不包括( ) A.羧酸 B.酸酐 C.醇 D.酰胺 6.下列物质不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的是( ) OH

A 、 B 、 C 2H 2 C 、 D 、 CH 3COOH CH 3 7.乙烯与氯气在光照下进行的反应是属于( )A. 自由基取代反应 B. 自由基加成反应 C. 亲电取代反应 D. 亲核取代反应 8.常见有机反应类型有以下几种,其中可能在有机分子中新产生羟基的反应类型有( ) 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消去反应 ④酯化反应 ⑤加聚反应 ⑥缩聚反应⑦氧化反应 ⑧还原反应 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①②⑦⑧ D 、③④⑤⑥9.不饱和烃和卤素的加成反应的影响因素有( ) ①烯烃结构 ②不同的卤素 ③催化剂 ④位阻 ⑤卤加成的重排反应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⑤10.比较下列化合物卤化反应时的反应速率( ) CH 3 Cl NO 2 A. a >b > d >c B. b >d >a >c C. b >c >a >d D. d >b >c >a 三、判断题 1.在协同反应过程中,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化学键破裂和形成时,都必须相互协调地在同一步骤中完成。( ) 2. 催化剂、反应物、试剂和氢供体在两项或多项中反应,催化剂自成一相,称

药物合成

药物合成反应实验 讲义 化学药物研究所 武汉大学药学院 2009年8月

目录 实验一3,4-二氯硝基苯的制备 (3) 实验二查耳酮的制备 (4) 实验三三苯甲醇的制备 (5) 实验四苯佐卡因(BENZOCAINE)的合成 (7)

实验一3,4-二氯硝基苯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了解硝化反应及常用的硝化试剂的使用,熟悉反应装置和搅拌、过滤等操作。 二、实验原理 Cl Cl HNO3, H2SO4 Cl Cl NO2 三、原料规格及配比 邻二氯苯:1,2-Dichorobenzene,[95-50-1],C6H4Cl2,FW 147.00,mp -17o,bp 180o,d 1.306,toxic,irritant。/0.063 mol,9.3 g,7.1 mL H2SO4:Sulfuric acid,98%,[7664-93-9],FW 98.08,d 1.840,highly toxic,oxidizer。/0.201 mol,19.3 g,10.5 mL HNO3:Nitric acid,65%,[7697-37-2],FW 63.01,d 1.40,highly toxic,oxidizer。/0.154 mol, 14.9 g,10.7 mL 四、产物性质 3,4-二氯硝基苯:3,4-Dichoronitrobenzene,[99-54-7],C6H3ClNO2,FW 192.00,mp 39-41o,bp 255-256o,toxic,irritant。 五、实验操作 于装有机械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温度计、滴液漏斗的四颈瓶中,先加入硝酸,水浴冷却下,滴加硫酸,控制滴加速度,使温度保持在50o C以下。滴完后,换一滴液漏斗,于40-50o C 内滴加邻二氯苯,30 min内滴完,升温至60o C,反应2h,静置分层,取上层油状液体倾入5倍量水中,搅拌,固化,放置20min,过滤,水洗至pH 6-7,真空干燥,称重,计算收率。 附注: 1、此硝化反应须达到40o C才能反应,低于此温度,会导致大量混酸聚集,一旦反应引发, 聚集的混酸会使反应温度急剧升高,生成许多副产物,因此滴加邻二氯苯时调节滴加速度,使温度控制在40-50o C。 2、3,4-二氯硝基苯的mp 39-41o C,不能用红外灯或烘箱干燥。 六、实验现象及产率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