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山行》阅读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古诗两首《山行》阅读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古诗两首《ft行》阅读答案

杜牧《ft行》

远上寒ft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解释下列词语

①远上:②寒ft:③石径:④斜:⑤白云生处:⑥爱:⑦枫林晚:⑧霜叶:

⑨二月花:

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ft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4、此时你也来到了寒ft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参考答案:

1、①远上:向ft的远处伸展。

②寒ft:深秋季节,天气渐冷,ft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ft。

③石径:石头小路。

④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⑤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⑥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⑦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⑧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⑨二月花:春天的花。

2、《ft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

3、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ft、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赏析:

这是一幅动人的ft林秋色图。诗里写了ft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远”写出了ft路的绵长和ft之深,“斜”与“上”呼应,写出了高而陡的ft势。顺着这条ft路极目而望,在白云飘浮缭绕之处,几椽芭屋若隐若现,不禁让人顿生亲切之感。但这前两句其实只是陪衬,后二句之枫林红叶方为此诗描写之重点。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真是满ft云绵,如烁彩霞,竟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而停车凝望、陶然忘归的诗人也成为画面的一部分。但诗人没有像一般文人那样悲秋伤时,而是通过一片红色展现出秋天ft林热烈蓬勃的景象,体现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股英爽俊拔之气溢于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和见地。

(二年级语文教案)3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

3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 二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山行》 教学要求: 感受山秋宜人的秋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学习生字词,用钢笔写好生字,理解重点词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重难点: 想象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回忆学过的诗,由杜甫的诗,引入杜牧 师介绍:杜牧是唐朝的著名的诗人,因为也姓杜,为了与杜甫有所区别,人称“小杜”。 师配乐范读引发学生兴趣。 ●二、自学诗歌,感知大意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2自学检查: 读准生字字音,重点读准:径.枫. (2)说说,通过自学,学懂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懂的?有那些不懂的地方? ●三、小组合作,再度感悟 1按问题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2分小组汇报:(!)小组的问题是什么,与哪句诗有关?(2)读出这句诗,说说是怎样解决这句诗的问题。(解决重点字词的理解) ●四、指导精读,启发想象 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的? 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出示挂图:欣赏美,并要求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这番景。 教师出示枫叶,枫叶变红了,是什么季节?文中哪一句点明了时间?

时间:深秋的傍晚时分。 这里作者用了什么方法突出此时枫叶的特点?(对比) 自由读诗,想象诗所描绘的意境。 ●五、读通古诗——《山行》 听乐曲,看图画,听师介绍山行的内容。 将看到的景象读出来。 先自由读。 小组成员互相对读,并评析,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请代表读。 全班齐读。 教师指导。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反馈。 教师小结。 ●七、总结全文,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把你印象最深的诗句,用画画下来,再把画的内容讲给大家听试着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枫桥夜泊》 教学要求: 学习生字词,写好钢笔字,理解《枫桥夜泊》重点词句的意思, 理解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 朗读、背诵课文。 重难点:想像师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了解诗人及诗作《枫桥夜泊》 大家熟知唐朝的诗人有哪些?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诗人——张继,了解这位大诗人的自由介绍。 师介绍张继。

古诗

上学歌 太阳当空照, 花儿对我笑。 小鸟:“早早早” 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我去上学校, 天天不迟到。 爱学习,爱劳动, 长大要为祖国立功劳。 金木水火土 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 飞入水中都不见。

对韵歌 云对雨, 雪对风。 花对树, 鸟对虫。 山青对水秀, 柳绿对桃红。 咏鹅 骆宾王(唐代)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轻轻跳 小兔小兔轻轻跳, 小狗小狗慢慢跑。 要是踩疼小青草, 我就不跟你们好。

说话 小溪流说话,哗哗,哗哗。小雨点说话,沙沙,沙沙。小鸽子说话,咕咕,咕咕。小鸭子说话,嘎嘎,嘎嘎。小花猫说话,喵喵,喵喵。小青蛙说话,呱呱,呱呱。 在一起 小黄鸡,小黑鸡, 欢欢喜喜在一起。 刨刨土,捉捉虫, 青草地上做游戏。 过桥 数学题,三四道, 一排等号像小桥。 做对了,走过桥, 做错了,过不了。 想一想,算一算, 快快乐乐过了桥。

绕口令 四十四, 十是十, 十四是十四, 四十是四十。 四是不是十四, 十四不是四十。 小白兔 小白兔,穿皮袄, 耳朵长,尾巴小。 三瓣嘴,胡子翘, 一动一动总在笑。 欢迎台湾小朋友一只船,扬白帆, 漂啊漂啊到台湾。 接来台湾小朋友, 到我学校玩一玩。 伸出双手紧紧握, 热情的话儿说不完。

剪窗花 小剪刀,手中拿, 我学奶奶剪窗花, 剪梅花,剪雪花, 剪对喜鹊叫喳喳。 剪只鸡,剪只鸭, 剪条鲤鱼摇尾巴。 大红鲤鱼谁来抱?哦!再剪一个胖娃娃。月儿弯弯 月儿弯弯挂蓝天, 小溪弯弯出青山, 大河弯弯流入海, 山路弯弯到校园 家 蓝天是白云的家, 树林是小鸟的家, 小河是鱼儿的家, 泥土是种子的家。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课例《唐诗二首》与《相见欢》

第三节课例《唐诗二首》与《相见欢》 [课例实录] 《唐诗二首》(节选) 师:古诗朗诵应该注意哪些要点呢?要注意节奏、平仄、重音,更重要的是要融入我们的感情,诵出一种韵律的美,音乐的美。根据刚才所说的古诗朗诵的一些要求,我们来听一段《钱塘湖春行》的范读,看看朗诵者是如何读出这种韵律之美的。 (播放录音:《钱塘湖春行》) 师:同学们齐读这两首诗。 (朗读课文《春望》《钱塘湖春行》) 师:朗读之后,对这两首诗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看。大家会觉得“看”很奇怪。诗不是画,但它却又是一幅画,我想请同学们带着诗情画意,来看这两首诗。我们看一下,这两首诗出现了哪些景物? (学生分别看书) 师:这两首诗中这么多景物,给我们构成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下,在这两首诗中,共同涉及的景物有哪些。草,花,莺、燕都能够归结为鸟,所以我们归纳出来共同的景物,有花、草、鸟。 师:接下去,我想请同学们一起来品味一下这三组共同的景物,在两首诗中有什么区别。同学们还是四人一组讨论一下,我们能够从几个方面来想,看看地点、季节有没有不同,还有,诗人的情况是怎么样的。《钱塘湖春行》是不是早春呢?你看城春草木深,说明什么问题呀,可能到了什么时候了? 生:暮春?晚春? 师:这里一个“深”字能够探究。这个“深”,一个是色彩的深度,一个说明草木长得很茂盛,这是早春达不到的效果。地点最容易看了,一个,应该是在长安那边,对吧?钱塘湖就是西湖,西湖是在哪里呀? 生:杭州,杭州的钱塘湖。 (学生分小组讨论) 师:大家有没有讨论出一个结果?三组相同的景物,在两首诗中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地点的区别是什么?地点在哪里? 生:城里边。 师:是城里,什么城呢? 生:长安城。 师:那么《钱塘湖春行》呢?在哪里? 生:西湖边。 师:是杭州。地点不同。再看看季节。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4.12古诗二首同步练习B卷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4.12古诗二首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基础运用 (共8题;共55分) 1. (5分)请将下面的词语写的又正确又工整。 wēn nuǎn bō wén gān tián mǎi cà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hí wùjiǎn dāo xìng shùxún zhǎ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6分)选词填空 辛幸 ________苦 ________福庆________ 艰________ 3. (5分)选词填空。 仰望俯视扫视 ①站在山顶________山下,只见公路如同一条玉带伸向远方。 ②站在瀑布脚下________,好伟大呀,一条珍珠屏。 ③老师走进教室,________了一下全班同学,就开始上课。 4. (12分)写出字的笔顺。 石: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 (12分)辨字组词 烽________ 憧________ 灼________

蜂________ 瞳________ 酌________ 惕________ 础________ 署________ 赐________ 拙________ 暑________ 6. (4分)请将相关的内容连起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________ ①《水调歌头》 A 张继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________ ②《忆江南》 B王勃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________ ③《枫桥夜泊》 C苏轼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________ ④《别董大》 D白居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________ 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E高适 7. (6分)文学常识填空。 白居易(772~846),字________,晚年又号称________,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________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8. (5分)你知道吗?有关思念亲人友人的诗句。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 9. (3分)补全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________________,花木成畦手自栽。 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1)补全诗句。 (2)读诗题可以知道,这是一首写在________(地点)上的诗。 (3)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庭院的景致,其中,“________”突出了庭院的洁净,“________”突出了庭院的秀美,“________”突出了主人的生活品位。 (4)诗的后两句中,“排闼”的意思是________,这一拟人化的动作,写出了山水的灵动可爱。这两句诗的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目录(1-6年级)

最新人教版部编本语文教材目录 识字 6 识字 7 识字 8 识字 9 识字 10 6 画 7 大小多少 8 小书包 9 日月明 10 升国旗 语文园地五 5 影子 6 比尾巴 7 青蛙写诗 8 雨点儿 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 语文园地六 9 明天要远足 10 大还是小 11 项链 语文园地七 12 雪地里的小画家 13 乌鸦喝水 14 小蜗牛 最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语文 识字 1 春夏秋冬 一年级上册 我上学了 识字 1 识字 2 识字 3 识字 4 识字 5 1 a o e 2 i u y ü w 3 b p m f 4 d t n l 5 g k h 6 j q x 7 z c s 8 zh ch sh r 语文 园地二 9 ai ei ui 10 ao ou iu 11 ie e ü er 12 an en in un n ü 13 ang eng ing ong 语文园地三 1 秋天 2 小小的船 3 江南 4 四季 口语交际: 我们做朋友 语文园地四

2姓氏歌 3小青蛙 4猜字谜 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 语文园地一 快乐读书吧 课文 1吃水不忘挖井人 2我多想去看看 3一个接一个 4四个太阳 语文园地二 5小公鸡和小鸭子 6树和喜鹊 7怎么都快乐 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语文园地三 8静夜思 9夜色 10端午粽 11彩虹 语文园地四 识字 5动物儿歌 6古对今 7操场上 8人之初 口语交际打电话语文园地五课文12古诗两首池上小池 13荷叶圆圆 14要下雨了语文园地六 15文具的家 16一分钟 17动物王国开大会 18小猴子下山口语交际 一起做游戏语文园地七 19棉花姑娘 20咕咚 21小壁虎借尾巴语文园 地八 人教版二级语文上册 目录.. 2 课文.. 4 1小蝌蚪找妈妈 . 4 2我是什么 . 8 3植物妈妈有办法 . 11 ○口语交 际: 有趣的动 物 ○语文园地 一 .. 15 ○快乐读书 吧 .. 18 识字 . 19 1 场景歌 ......... . 19 2 树 . 21 3 拍手歌 ......... . 23 14

二年级语文:3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3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一课时《山行》 教学要求: 感受山秋宜人的秋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学习生字词,用钢笔写好生字,理解重点词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重难点: 想象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回忆学过的诗,由杜甫的诗,引入杜牧 师介绍:杜牧是唐朝的著名的诗人,因为也姓杜,为了与杜甫有所区别,人称“小杜”。 师配乐范读引发学生兴趣。

二、自学诗歌,感知大意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2自学检查: 读准生字字音,重点读准:径.枫. (2)说说,通过自学,学懂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懂的?有那些不懂的地方? 三、小组合作,再度感悟 1按问题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2分小组汇报:(!)小组的问题是什么,与哪句诗有关?(2)读出这句诗,说说是怎样解决这句诗的问题。(解决重点字词的理解) 四、指导精读,启发想象 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的? 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出示挂图:欣赏美,并要求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这番景。 教师出示枫叶,枫叶变红了,是什么季节?文中哪一句点明了时间? 时间:深秋的傍晚时分。 这里作者用了什么方法突出此时枫叶的特点?(对比)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放手让学生感悟诗韵——《山行》教学片断及反思“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的理念。如何使儿童在读古诗的同时,真正感悟到古诗的意境,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下一个片断,我们或许会有所启发: [案例片断] (通过自读──—同桌检查纠正──—齐读等方式使学生能把古诗读正确) 师:小朋友读书的水平可真高,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小朋友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学生小组学习) 师:哪一组先来交流。 生:我们组知道“远上寒山石径斜” 中后半部分的意思: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生:我可以帮助第四小组的同学补充一下。“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意思是说远远看去,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生:我们知道“白云生处有人家”是说白云的深处有一户人家。

师:是吗? (教师随机板画山中云雾绕绕的地方有几座房子) 生(看了黑板上的板画后举手):老师,我觉得不是白云的深处,应该是在山上有几户人家的房子。 师追问:那古诗为什么说是“白云生处”呢?(教室里一片沉默,片刻,有一名学生举手) 生:因为山很高,比天上的云还要高了,所以是“白云生处”。师:我今天惊奇地发现,我们小朋友读书的水平已经超过了老师。读书的方法也越来越高明,像刚才结合图画来读懂古诗,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其他组还读懂了哪几句呢?生:我读懂了“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说霜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师:你说得不错,但这里的“霜叶”是指什么叶子呢? (教师随即出示书中的插图) 生:“霜叶” 指枫树的叶子。老师,我有点知道“停车坐爱枫林晚” 的意思。 师:那你说说看呢。 生:我是从书中看出来的。作者在小路上走,看见傍晚路边的枫叶太美了,就停下车来。 师:小朋友,你们真是太棒了,自己读懂了这首古诗的意思。 (这时,一名学生把手举得高高)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 学实录) 课文标题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教学目的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 情。 3、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韵味和

意境的美好。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字母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视频)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第一首是《赠刘景文》,第二首是《山行)》。这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美丽。 二、学习《赠刘景文》 1、教师朗读或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3、作者用了几种事物、几种颜色来表现秋天,请把它们划出来。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苏教版】2019年秋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第6单元-(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二首——《枫桥夜泊》

(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二首——《枫桥夜泊》 在备这首诗的时候,我觉得让学生来体会诗人的“愁”很难,所以感到很棘手,在网上看了几篇有关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之后,收获不多,总觉得二升三的学生没有这样的感悟能力,毕竟在他们的脑海里,由景抒情的文章他们一般只会体会出高兴、兴奋等积极向上的情感,哀怨忧愁的似乎很难,更何况是古诗呢!面对这样的古诗,我想只能从诗句中的字词理解,进而来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 在课上,我简要地复习了一下上次所学的古诗《山行》,背诵、提问等等,让学生能够温故而知新,以便更好的引入新古诗的学习。开始教授《枫桥夜泊》了,我直接挑明了作者的情感,告诉孩子们:“我们今天所学的新古诗,跟《山行》可不一样。虽然两首都是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可作者抒发的情感却不相同,大家要注意体会哦。”开门见山的说法,大大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在接下来的听范读过程中,我都注意让孩子们聆听,听听录音老师是怎么读的,语速如何,哪儿停顿,哪儿缓慢,并让大家在书上标好记号。在反馈意见的时候,孩子们敏锐的小耳朵果真听出了不少地方,他们争先恐后地告诉我,看来,孩子们已经站在了这首诗的门口。有一个学生的回答很精彩,他说:“我听了之后,觉得作者好像在叹气。”“叹气”,多朴素的词语,可他却已经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我为他的精妙词语而鼓掌。 围绕着“叹气”,我就开始讲解古诗。一些费解的字词解释,我一边口述,一边做板书,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并开始不约而同地做笔记了。由景抒情,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明白诗人的“叹气”,我从“残月”“霜天”“江枫”“渔火”“寒山寺”“客船”这六景,和“乌啼”“钟声”二音入手,让孩子们来亲临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配上插图,加上诗句的讲解,孩子们开始点头:“是啊,诗人在叹气。”“所以,整首诗都是围绕一个字来写的,那就是……”我马上接着孩子们的体会,步步深入。“愁。”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真棒!你们已经读懂了。”我由衷地赞叹他们。后来,孩子们已经能够用他们稚嫩的声音,读出诗人忧愁的情绪。我想,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算是比较成功了。 古诗是难理解的,尤其是这样的古诗,读好难,要读懂更难。我们作老师的要扶着学生,一步步的走进诗中,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并且要时时注意抓住孩子们的回答,“一石激起千层浪”,说不定他们的回答会更好地让自

(完整版)古诗两首《山行》阅读答案

古诗两首《山行》阅读答案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解释下列词语 ①远上:②寒山:③石径:④斜:⑤白云生处:⑥爱:⑦枫林晚:⑧霜叶:⑨二月花: 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4、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参考答案: 1、①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②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③石径:石头小路。 ④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⑤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⑥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⑦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⑧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⑨二月花:春天的花。 2、《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 3、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赏析: 这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远”写出了山路的绵长和山之深,“斜”与“上”呼应,写出了高而陡的山势。顺着这条山路极目而望,在白云飘浮缭绕之处,几椽芭屋若隐若现,不禁让人顿生亲切之感。但这前两句其实只是陪衬,后二句之枫林红叶方为此诗描写之重点。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真是满山云绵,如烁彩霞,竟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而停车凝望、陶然忘归的诗人也成为画面的一部分。但诗人没有像一般文人那样悲秋伤时,而是通过一片红色展现出秋天山林热烈蓬勃的景象,体现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股英爽俊拔之气溢于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和见地。

2019-2020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二首北师大版巩固辅导五十二

2019-2020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二首北师大版巩固辅导 五十二 ?第1题【填空题】 看拼音,写汉字。 卖火柴的小女孩真可lián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题【填空题】 写出近义词 可怜—______ 残阳—______ 真珠—______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看拼音,写汉字。

夏天,荷叶pū______满了整个池塘。【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形近字组词 暮______ 墓______ 渐______ 暂______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写出反义词 铺—______ 残阳—______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看拼音,写汉字。 夜mù______降临了,城市的灯光都亮起来了。【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看拼音,写汉字。 在茂密的森林里。偶尔传出来几声鸟míng______。【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瑟瑟______可怜______露似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多音字组词 铺pū______ pù______ 露lòu______ lù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2题【问答题】 阅读诗文《暮江吟》,回答问题

全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解析】: ?第13题【问答题】 阅读诗文《暮江吟》,回答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 【解析】: ?第14题【问答题】 阅读诗文《暮江吟》,体会“露似真珠月似弓”的表达效果。 【答案】: 【解析】:

古诗两首《山行》和《枫桥夜泊》教案

古诗两首《山行》和《枫桥夜泊》教案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 ⒈板书课题。 ⒉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学生自学课文。

⒈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画出生字。 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检查自学效果 ⒈认读生字径飘 ⒉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 ⒊指名读课文。 ⒋回答问题: 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⒈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 回答问题: ⑴为什么称为寒山?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⒊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 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 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⒋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⒈背诵《山行》⒉《山行》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二、学习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⒈揭题,解题。 ⑴板书课题。⑵指名读题。⑶解题。⑷介绍作者。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枫桥夜泊)》教案

古诗两首 枫桥夜泊 教学要求: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情感目标: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教学难点: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揭题:枫桥夜泊。 3.简介作者: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学生自学课文。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词,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霜、泊、啼、愁、苏、城、寺、钟;指名认读。 (2)出示课文,指名朗读,引导评议。 (3)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泊:停船靠岸;枫桥:姑苏城外的一座拱形桥;……)你是怎么弄懂这些意思的? (4)小结:查阅工具书是学古诗的好方法。不过,仅仅靠查阅工具书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字词放在诗里去读懂它。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理解课题。教师:枫桥在哪里?(教师板画“枫桥”)“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这个“夜”点明了什么?(贴卡片“泊”)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朗读训练。 5.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难以入眠)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6.朗读训练。

3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_教案教学设计

3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第一课时《山行》 教学要求: 感受山秋宜人的秋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学习生字词,用钢笔写好生字,理解重点词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重难点: 想象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回忆学过的诗,由杜甫的诗,引入杜牧 师介绍:杜牧是唐朝的著名的诗人,因为也姓杜,为了与杜甫有所区别,人称“小杜”。 师配乐范读引发学生兴趣。 二、自学诗歌,感知大意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2自学检查: 读准生字字音,重点读准:径.枫. (2)说说,通过自学,学懂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懂的?有那些不懂的地方? 三、小组合作,再度感悟 1按问题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2分小组汇报:(!)小组的问题是什么,与哪句诗有关?(2)读出这句诗,说说是怎样解决这句诗的问题。(解决重点字词的理解) 四、指导精读,启发想象 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的? 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出示挂图:欣赏美,并要求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这番景。 教师出示枫叶,枫叶变红了,是什么季节?文中哪一句点明了时间? 时间:深秋的傍晚时分。 这里作者用了什么方法突出此时枫叶的特点?(对比) 自由读诗,想象诗所描绘的意境。 五、读通古诗——《山行》 听乐曲,看图画,听师介绍山行的内容。 将看到的景象读出来。 先自由读。 小组成员互相对读,并评析,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请代表读。 全班齐读。 教师指导。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反馈。

教师小结。 七、总结全文,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把你印象最深的诗句,用画画下来,再把画的内容讲给大家听 试着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枫桥夜泊》 教学要求: 学习生字词,写好钢笔字,理解《枫桥夜泊》重点词句的意思, 理解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 朗读、背诵课文。 重难点:想像师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了解诗人及诗作《枫桥夜泊》 大家熟知唐朝的诗人有哪些?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诗人——张继,了解这位大诗人的自由介绍。 师介绍张继。 《枫桥夜泊》诗人夜泊枫桥,见景色思己落第,心情抑郁,钟声如鼓敲落心头,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枫桥夜泊》。 二、自学诗歌,了解诗意 出示诗句与图景。 学生自由读诗(1)先读诗中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读准字音,把诗歌读正确(2)用学习前一首古诗的方法,自学这首诗,没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 3 古诗两首-枫桥夜泊 1教案 苏教版

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课后2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情感目标:体会这首诗的意思,领会诗中所描写的情境及诗人的情感。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并能背诵。 2.培养自己对古诗的兴趣,并能在课后去搜集更多自己喜欢的古诗。 教学重点: 这首古诗的教学重在美读。通过诵读,领悟意境,领会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了解唐诗,作者张继及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师:反映诗中意境的图画或教学挂图,古代弹拨乐曲的磁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1.放古乐磁带,带学生入情入境。 2.教师语言导入,板书课文题目,指名读题、解题,介绍作者。 张继,唐代诗人。他的诗,多是描写旅途感受和自然风光,写得自然朴素,情味深远。《枫桥夜泊》是诗人夜泊枫桥,见景色思己落第,心情抑郁,有感而发所写。由于《枫桥夜泊》这首绝句,枫桥和寒山寺成了人们向往的名胜之地。 二、感知课文。 1.教师配乐,示范诵读这首古诗。 2.学生自由读诗,将不懂的字、词勾出。 3.同桌互相帮助,解决不懂的字词。 4.质疑答疑。 5.同桌互相讲一讲诗句的意思。

6.师根据挂图相机纠正、指导。 今译:月亮慢慢落下去,乌鸦啼声阵阵,秋霜仿佛铺天盖地。伴着江边的枫树,对着江中的渔灯,漂泊思乡的忧愁使我难以入眠。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夜半冷清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三、美读课文,深入领会。 1.自由地朗读诗歌,边读边想: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用笔勾画出来。 2.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在这些词语下面作上记号。 3.这时诗人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诗中的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感情? 4.理解“愁”,诗人究竟“愁”什么?为什么而“愁”?(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补充) 5.看到的、听到的和诗人的心情有什么关系?边读边想象诗句中描绘的画面。 6.说诗意境,加深领会诗表达的感情。 师小结:这不仅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这幅画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和夜泊的“客船”。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枫桥夜泊”图啊!诗人很善于设色,霜天是透明的,渔火是鲜艳的,二者遥相辉映。近处的渔船和远处的山寺,又通过钟声联系起来。这样,就使得远景和近景交织成章,连成一片,使得整个画面富有层次感。除了色彩以外,还有声音,夜空的钟声,一声一声地传到客船,敲在旅客的心上。这怎能不引起旅客无限的遐想?这幅枫桥夜泊图的情调是孤寂的,但由于作者丰富、鲜明的设色和兴致盎然的景物描绘,并不引人进入“愁”境,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种美感。 这首诗有情意,有境界。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会很自然地呈现出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立体图画,我们就像坐在电影院里看立体电影一样。难怪这首诗很早就广泛流传,并且传到国外。确实是一首难得的有意境的好诗啊! 7.根据对诗歌的领会,再诵读。 8.评议、指导。(用低沉、压抑、缓慢的语气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要突出“霜”“愁”“到”等词语。 9.放音乐磁带,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体味意境,自己诵读。 10.请生配乐诵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头脑中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

古诗二首(夜雨寄北、、枫桥夜泊)

古诗二首(夜雨寄北、、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理解二首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2、想象诗中所表达的意境,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诗。 教学重点:理解二首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想象诗中所表达的意境,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学生分析: 学生以前学习过古诗,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两首诗的写法和所表达的意境理解起来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给予帮助。 课时安排:一课时 电教手段: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3、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教学重点:读懂诗句,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二首》。 二、学习《夜雨寄北》 1、揭题、解题 2、简介作者。 三、读通古诗,按要求自学课文: 1、快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借助字典,上下文诗句,理解字词。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四、自读古诗,提出不懂问题。 五、理解诗句含义,并背诵。学生自读,结合诗句理解古诗含义。 1、小组合作学习,领悟古诗的意义。 2、集体进行交流,对于学生不太理解的诗句,教师加以点拨。 全诗分前后两部分: (1)前两句正面借助与友人的文化,写现在的情景,是实写。 (2)后两句写想象的相见时候的情景,是虚写。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对相见的渴望。 4、学生想象描写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5、有感情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 6、指导背诵诗句:自己背,齐背,指名背。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二首》同步练习D卷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二首》同步练习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空题 (共7题;共38分) 1. (3分)和同学比一比,看谁写得工整、美观。 sǔn shīhóng wěi qīn lüètǒng yīhuījì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0分)我会写 gǔ shīnóng cūnér lóng bì l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2分)多音字组词 乐lè________yuè________ 粘zhān________nián________ 4. (4分)给下面的字加部首再组词。 羽——________ ________ 天——________ ________ 拉——________ ________ 光——________ ________ 5. (2分) (2020五上·瑞安期末) 默写。 (1)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不会因为某一个人而增加。人们很早以前就知道了要珍惜时间。岳飞说:“莫等闲,________,空悲切。”陶渊明说:“及时当勉励,________。” (2)夜晚听见远处寺庙的敲钟声,我突然想起《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________。” (3)圆明园中,有________的殿堂,也有________的亭台楼阁。

(4)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我知道“精彩极了”是一种________的爱;“糟糕透了”是一种________的爱。这两者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5)美哉,我少年中国,________!壮哉,我中国少年,________! 6. (4分)判断 正误。 (1)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新鲜”在这里当没有变质讲。 (2)“小夜莺”坐在河岸边吹哨子的目的是:掩护自己麻痹敌人,同时是作为向游击队报告情况的信号。 7. (3分)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填空。 (1)当轩对尊酒,四面________开。(唐·王维《临湖亭》) (2)五月________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唐·韩愈《榴花》) (3)四月南风大麦黄,________未落桐荫长。(唐·李欣《送陈章甫》) (4) ________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宋之问《灵隐寺》) 我发现以上四句所填的都是有关________的诗句。 (5)近乡情更怯,________。(宋之文《渡汉江》) (6) ________,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7)露从今夜白,________。 (8)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我发现以上四句所填都是________的诗句。 二、诗歌鉴赏 (共3题;共19分) 8. (3分)阅读诗歌,拓展知识。 云之歌(节选) 鲁藜 我是云

古诗两首 《山行》《枫桥夜泊》

3 古诗两首 《山行》《枫桥夜泊》 第一课时 一、文本解读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人家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 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比较、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秋天,发现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以比较、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四、教学主问题 (1)作者在山路上看到哪些景物? (2)各种景物在秋日的特点?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吗?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二首》同步练习C卷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二首》同步练习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基础作业 (共4题;共22分) 1. (4分)看拼音,写汉字。 zài jiàn suì yuèlèi shuǐchéng zhǎ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8分)给下面字加部首组成字,再组词语。 宛 ________ ________ 扁 ________ ________ 寺 ________ ________ 斤 ________ ________ 3. (4分)选词填空 (1)矗立耸立 ①这些金字塔________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 ②埃菲尔铁塔好像一个钢铁巨人高高的________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畔。 (2)断断续续接二连三 ①最近一段时间,这里________地发生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 ②这样哀痛的日子,________地维持了很久。 4. (6分) (2018五下·新都月考) 诗句补充 (1)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 (2)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

(3) 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4) 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5)请写出《枫桥夜泊》表现诗人愁苦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提高 (共1题;共12分) 5. (12分)阅读寓言诗,完成练习。 鸡生金蛋 有人养的母鸡, 据说十分神奇; 每天生个金蛋, 已经生满一篮。 这人起初喜欢, 后来就觉不满; 一天只生一个, 感到很不耐烦。 他想鸡的肚子, 一定装满金子; 要是把它剖开, 一次就发大财。 他就把鸡杀死, 立刻后悔不止; 里面啥也没有,

古诗两首《山行》阅读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古诗两首《ft行》阅读答案 杜牧《ft行》 远上寒ft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解释下列词语 ①远上:②寒ft:③石径:④斜:⑤白云生处:⑥爱:⑦枫林晚:⑧霜叶: ⑨二月花: 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ft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4、此时你也来到了寒ft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参考答案: 1、①远上:向ft的远处伸展。 ②寒ft:深秋季节,天气渐冷,ft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ft。 ③石径:石头小路。 ④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⑤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⑥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⑦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⑧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⑨二月花:春天的花。 2、《ft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 3、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ft、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赏析: 这是一幅动人的ft林秋色图。诗里写了ft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远”写出了ft路的绵长和ft之深,“斜”与“上”呼应,写出了高而陡的ft势。顺着这条ft路极目而望,在白云飘浮缭绕之处,几椽芭屋若隐若现,不禁让人顿生亲切之感。但这前两句其实只是陪衬,后二句之枫林红叶方为此诗描写之重点。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真是满ft云绵,如烁彩霞,竟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而停车凝望、陶然忘归的诗人也成为画面的一部分。但诗人没有像一般文人那样悲秋伤时,而是通过一片红色展现出秋天ft林热烈蓬勃的景象,体现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股英爽俊拔之气溢于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和见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