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造影剂肾病的防治
造影剂肾病

糖尿病
糖尿病 尤其是合并CKD时,据 报道,糖尿病病史>10年、年龄 >50岁、 合并血管病变且 eGFR<60ml/(min・L73m2)的患 者,CIN患病率几乎达 100%。
造影剂因素
(1)造影剂剂量: 剂量↑CI-AKI风险↑ (2)高危患者造影剂剂量>100ml时,患病 率明显增高 (3)造影剂种类:高风险患者选择低渗造影 剂、等渗造影剂
饮水疗法
饮水量
造影剂
<100ml 100-200ml
>200ml
1000ml 1500ml >2000ml
强化口服水化:治疗后6h 内3ml/Kg/h,射血分数<40% 或者Killip分级>1级的速度 减半
林丽霞.强化口服水化预防急性心机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作用.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9.25(02):146-149
病史:有糖尿病史10年、高血压病史20年,吸烟30余年。
体检:体温 36℃,脉搏 68次/分,呼吸 20次/分,Bp120/62mmHg,体 重 66kg。
实验室检查:肾功能:尿酸500umol/L,肌酐152Umol/L,血象正常。
拟于2019年6月19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术前护理:
评估肾功能疾病及 Nhomakorabea药史风险评估
选择
➢高渗性造影剂 ➢等渗性造影剂 ➢低渗性造影剂
限量
肾功能正常者4-6ml/Kg,总量 不超过300-400ml,肾功能不全 者总量<基础eGFR毫升数的2倍。
含碘对比剂在心血管疾病中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2012)
水化
造影剂肾病

R
I
R I
R
对比剂水溶性比较
OH R I I
3
OH R3 I
OH
OH
OH R I I
3
OH
I
R1
I
R2 OH OH
R1 OH
I
R2 OH
OH
OH
R1 OH
I
R2 OH
OH
碘普罗胺 Iopromide 优维显 4个羟基
碘帕醇 Iopamidol 典比乐 5个羟基
碘海醇 Iohexol 欧乃派克 6个羟基
对比剂
Aspelin et al. New Engl J Med 2003; 348: 491–499
2006
《预防对比剂肾病 CIN医师共识》
2006年AJC组成一个国际 性的跨学科专家组,共同 起草完成。
AJC应用含碘对比剂的患者风险管理模式图
测算 eGFR 评估CIN风险度
eGFR <30 ml/min
我们所面临的挑战
对CIN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需要使用造影剂的病人进行相关的评价 按照指南的建议,对高危人群采取有循证医
学证据的预防措施
对使用造影剂的病人进行追踪随访
小结
预防造影剂肾病的 “八字方针”
1.分层:发现高危患者并采取积极预防措施的前提 。 2.水化:最有效的措施,也是唯一被证实有效的药 物。 3.限选:限制造影剂用量以及造影剂的选择。 4.避免:术前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特别注意二甲 双胍,ACEI/ARB
‡Consider
• 可以考虑药物治疗‡
术前和术后 24–72 小时内监测 血清肌酐值
potentially beneficial agents (theophylline, statins, ascorbic acid, PGE1); none approved for this indication Cr = creatinine; eGFR =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NSAIDs =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造影剂肾病

病因学
其他:
多发性骨髓瘤 3天内应用两种造影剂 高血压 肝功能异常
蛋白尿
造影剂剂量过大 高尿酸血症 周围血管病 肾移植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四分。
病因学
CIN的危险因素很多 危险因素具有着累加效应 危险因素的数量增多可以导致CIN的危险性急剧升高 多个或者多重的危险性因素共存的危险性 存在3个危险因素时,CIN发生率增加35% 4-5个甚至更多的危险因素,CIN发生可达到50%以上,甚至 100%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四分。
病因学--危险因素
围手术治疗期间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心脏内科进行的多项研究显示:CIN的发生与血液动力学的不稳 定具有着相关性,如围手术期的低血压以及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 博泵(IABP)。 低血压增加CIN的危险性 低血压增加了肾脏缺血的可能性。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四分。
流行病学
造影剂肾病在冠状动脉造影后发生率10-20%, 许多患者需要短期透析 慢性或急性肾功能不全,冠状动脉造影死亡和致残最强的预测因素 我国的造影肾病问题是很严峻的, 国内大多数介入医生、临床医生对CIN的了解? 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
CIN已成为介入领域继“再狭窄”、“血栓”后的第三大难题。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四分。
等渗型造影剂: iodixanol是目前唯一的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非离子型二聚体造影 剂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点 四分。
病因学--造影剂相关的CIN发生危险因素
造影剂的渗透性
低渗型造影剂的肾脏毒性明显低于高渗型造影剂 低渗型造影剂血清肌酐的平均升高水平低于高渗型造影剂CIN 的累计事件率为0.61(95%可信区间为:0.48-0.77), 动脉内应用造影剂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等渗型造影剂 静脉内应用造影剂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等渗或低渗型
造影剂肾病的治疗措施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造影剂肾病的治疗措施有哪些
导语:当人们发生了疾病的时候,最要紧的就是知道它的治疗措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会发生很多意外的情况,关于肾病也有很多措施
当人们发生了疾病的时候,最要紧的就是知道它的治疗措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会发生很多意外的情况,关于肾病也有很多措施,这个引起了很多人们的关注,当一些意外情况发生的时候我们都会手忙脚乱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那么随着这个疾病的发生次数越来越多,大家都要学习一些有关于它的知识,接下来我们就讲一下造影剂肾病的治疗措施有哪些?
1.掌握用药适应症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作造影检查,如原有肾功能不全者、老年人、脱水、糖尿病、多发性骨髓瘤及高尿酸血症等患者。
在用B超等检查后尚不能明确诊断而必须作造影检查时,严格掌握指征,则应在造影前补充盐水,纠正脱水、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后再作造影检查。
2.避免在短期内重复造影在第一次造影后3个月内不宜再次造影,避免造影剂引起的肾损害。
3.造影后水化治疗及碱化尿液在应用大剂量造影剂时,为避免或减轻其肾毒性,可用20%甘露醇250~500ml及呋塞米(速尿)40~100mg 静脉滴注,于造影前1h开始应用,可增加肾组织的灌注,降低血黏度,增加肾血流量,加强利尿,促进造影剂的排泄。
造影结束后鼓励患者多饮水,用5%碳酸氢钠(SodiumBicarbonas)250ml静脉滴注以碱化尿液,增加尿酸盐排泄。
4.改换造影剂种类对于有高危因素或碘过敏的患者应选用不含碘的造影剂(如碘普胺),或选用非离子性、低渗性造影剂,可降低其肾毒性。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水化疗法对预防慢性肾病患者造影剂肾病的护理

Nu r s i ng o f r e h y dr a t i o n t h e r a py i n p r e v e nt i ng pa t i e n t s wi t h c hr 0 n i c ki d ne v d i s e a s e f r o m
Un i v e r s i t y,C h a n g z h o u, J i a n g s u, 2 1 3 0 0 )
AB S T R AC T:O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n u r s i n g o f r e h y d r a t i o n t h e r a p y i n p r e v e n t i n g p a t i e n t s
护理及 风险评估 , 检查后均予 以水化治疗 , 比较 2组对 比剂 肾病的发生率及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结果 A组对 比剂 肾病 的发
生率为 1 3 . 2 %, B 组对 比剂 肾病 的发生率为 4 . 8 %, 2 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1 ) 。结论 良好的护理 干预和水化治疗
2 0 1 4年第 1 8卷第 4期
实 用 临 床 医 药 杂 志
J o u ma l o f C l i n i c a 1 Me d i c i n e i n P r a c t i c e ・9 ・
水 化 疗 法 对 预 防慢 性 肾病 患 者 造 影剂 肾病 的护 理
t i e n t s r e c e i v e d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n u r s i n g a n d r i s k a s s e s s me n t b e f o r e t h e e x a mi n a t i o n a n d r e h y d r a t i o n t h e r a p y a f t e r t h e e x m i a n a t i o n .C o n s e q u e n t l y,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t h e c o n t r a s t — i n d u c e d n e p h r o p a t h y a n d d i f f e r e n c e s o f t h e t wo g r o u p s we r e c o mp a r e d.Re s u l t s Th e d i f f e r e n c e wa s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
造影剂肾病健康教育课件

如何预防造影剂肾病? 评估风险
在使用造影剂前,医生应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和风 险因素。
使用前可以做肾功能检查。
如何预防造影剂肾病? 水合作用
确保患者在使用造影剂前后充分水合,有助于减 少肾脏负担。
医生会指导患者饮水量。
如何预防造影剂肾病? 替代检查
在高风险患者中,考虑使用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如MRI。
患者教育与支持
随访管理
建立随访机制,定期检查患者的肾功能和健康状 况。
确保患者在使用造影剂后的长期健康监测。
谢谢观看
这些方法可能不需要造影剂。
如何识别和处理造影剂肾病?
如何识别和处理造影剂肾病? 识别症状
监测尿量变化和其他潜在症状,如乏力和恶 心。
及时报告医生有助于早期发现问题。
如何识别和处理造影剂肾病? 检测方法
可通过血液检查和尿液检查评估肾功能。
医生会根据检测结果决定后续治疗。
如何识别处理造影剂肾病? 治疗方式
轻度病例可通过增加水分摄入和监测来处理 ,严重病例则可能需要透析。
早期干预可以改善预后。
患者教育与支持
患者教育与支持
健康教育
向患者普及造影剂肾病的知识,提高其自我管理 能力。
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和咨询活动。
患者教育与支持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带来的焦虑和 压力。
可以引入心理咨询师进行辅导。
这些变化可能引发肾脏功能下降。
为什么会发生造影剂肾病? 造影剂种类
不同类型的造影剂对肾脏的影响不同,碘含 量高的造影剂风险更大。
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造影剂。
为什么会发生造影剂肾病? 使用情况
造影剂的使用频率和剂量也会影响肾脏的损 伤程度。
CTA检查扫描中造影剂使用的预防和护理

CTA检查扫描中造影剂使用的预防和护理CTA检查是一种以X射线为基础的影像技术,能够提供精细的三维图像和动态影像,用于检测人体内部的疾病和异常情况。
为了获得更好的影像效果,CTA检查通常需要使用造影剂,可以帮助医生更清楚地观察血管、组织和器官结构。
但是使用造影剂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进行预防和护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一、造影剂的种类常用的造影剂有两种:碘化比罗芬(Iohexol)和碘克沙酸钠(Iodixanol)。
这两种造影剂都是含碘的有机化合物,能够吸收X射线,提高影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与其它成分相比,碘化比罗芬和碘克沙酸钠具有低渗透压和低毒性的特点,对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较小,适用于广泛的临床应用。
二、造影剂的使用方法1.饮食CTA检查前4小时内不要进食,以避免食物残渣干扰造影剂的吸收和成像。
接受检查前,患者应该特别注意这一点,切勿轻易违反医嘱。
2.静脉注射造影剂一般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可以快速且均匀地分布到全身各处,提高影像质量。
在注射前,医生会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和过敏史,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注射量和注射速度。
通常来说,注射速度越快,造影剂的浓度就越高,对肾脏的负担也就越大。
因此,在选择注射速度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3.注意事项(1)注射前保持充分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保护肾脏,避免造影剂的引起的肾损伤。
(2)注射后要及时排泄造影剂,通过多喝水或口服碳酸氢钠等方式促进尿液排出,避免造成肾脏积水和结石,进一步造成肾损伤。
(3)如果患者有肝功能异常、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要告知医生,并在注射前接受特殊评估和处理。
1.评估患者的肾功能造影剂使用过程中最主要的风险就是对肾脏的损伤。
因此,在进行CTA检查前,需要对患者的肾功能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适合注射造影剂。
预防性措施包括:避免在无需使用造影剂的情况下使用,或在肾功能异常或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中使用时,注射剂量和注射速度应该减少。
造影剂肾病预防的研究现状

造影剂肾病预防的研究现状作者:方中综述喻卓审校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第27期[摘要] 造影剂肾病是医院获得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这不仅对患者的临床预后不利,也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如何尽可能地避免发生造影剂肾病,已成为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就当前造影剂肾病预防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 造影剂; 肾功能; 预防[中图分类号] R69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7-25-03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指血管内注射碘造影剂后3d内,在排除其他病因的前提下,肾功能发生损害,血清肌酐(Scr)水平升高0.5mg/dl(44.2umol/L)或比基础值升高25%以上[1]。
随着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以及借助造影剂的影像检查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由造影剂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居于药物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第二位,是医院获得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
由于CIN目前尚无特殊药物治疗,因此预防CIN的发生非常重要。
本文就当前在预防CIN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基础肾功能的评估基础肾功能损害是预测接受造影剂检查的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危险的最重要的标志。
所以对所有进行血管造影的病人术前都应常规进行基础肾功能的评估。
这项工作对于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让临床医生评估基础肾功能,对那些发现可能已经有基础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制定出更加合理科学的造影剂使用方案。
血肌酐对于反应肾功能是一个不太可靠的指标,并且经常低估女性和老年患者的实际肾功能。
因而美国国家肾脏病基金会(NKF)的“肾脏病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指导(K/DOQI)”关于慢性肾脏病的定义是根据估测肾小球滤过率值(eGFR值)的范围来确定的[2]。
而根据C-G公式计算出来的eGFR值和肌酐清除率(CrCl),或者根据MDRD公式计算出来的eGFR值对于实际肾功能的反映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造影剂肾病的防治由于接受造影检查和介入手术的患者不断增加,因此会有更多的患者应用造影剂,目前常用的造影剂为2,4,6-三碘丙酸衍生物,有钠盐和葡胺盐两种,血PH7.4时为阴离子。
这些造影剂几乎不和血浆蛋白结合,或仅松散结合,不被机体代谢,以原型从肾小球滤过。
当前可用的造影剂主要有:高渗性造影剂、低渗性造影剂、等渗性造影剂。
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指血管内应用造影剂3天内出现的肾脏损害,其诊断标准为血清肌酐比造影前升高≥25%,或是血肌酐升高44. 2umol/L,并除外其他原因所致者[ 1 ]。
造影剂肾病是碘造影剂应用过程中的重要并发症,也是医源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仅次于肾灌注不足和肾毒性药物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肾衰的第三大常见原因[2 ]。
它不仅对患者的临床预后不利,而且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
因此,如何防治CIN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选择合适的适应症和时机:老年人、既往有慢性肾脏病,特别是肾功能不全者是不可变更的危险因素,对这些患者使用造影剂要权衡利弊。
部分药物可使发生C IN的危险性增加,建议造影前停用此类药物。
①非甾体类抗炎药:可抑制舒血管前列腺素产生引起急性肾衰竭,造影剂可加重其肾损害。
②双嘧达莫:其可以提高腺苷水平,进而增强造影剂对肾脏血流动力学影响。
③环孢素和他克莫司:可通过氧自由基损害肾脏。
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引起肾小管间质损害。
⑤万古霉素:肾毒性较强。
⑥两性霉素B:能收缩肾血管及损伤肾小管。
⑦二甲双胍:造影术后可引起2型糖尿病患者乳酸酸中毒和急性肾衰竭。
⑧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这一观点,但所有的心脏介入、影像科和肾脏科的医师均认同这一点。
因此,避免使用有肾损害的药物,可以减少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3 ]。
2.选择合适的造影剂种类和剂量:等渗非离子造影剂引起肾损害的机会最少,其次依次是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和高渗离子型造影剂[ 4 ]。
由于等渗和低渗造影剂价格昂贵,并不主张所有患者都应用,存在多种危险因素或存在较严重肾功能不全者使用这种造影剂可降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
如果低、等渗造影剂应用有限制,应尽量减少高渗造影剂用量,或按照血清肌酐水平计算出最高的安全剂量。
3.水化治疗:是目前唯一普遍接受的预防CIN的措施。
水化防治CIN的可能机制是:造影前静脉补液可以纠正亚临床脱水,造影后补液可以减轻造影剂引起的渗透性利尿,水化能对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减轻球管反馈,降低造影剂在血液中的浓度,从而减缓肾脏血管的收缩,增加尿量,减轻肾小管的阻塞,减少肾脏缩血管物质的生成,减轻肾脏髓质的缺血,而且还可以直接减轻造影剂对肾小管细胞的毒性[ 5 ]。
传统的水化治疗方法为,在造影前后各12 h予0.45%低渗盐水以1~3mL/ ( kg·h)的速度滴注,但近来一些证据表明0. 9%等渗盐水优于0.45%的低渗盐水[ 6 ]。
Merten等[ 7 ]以碳酸氢钠替代0.45%低渗盐水进行水化治疗,提示碳酸氢钠较传统盐水水化疗法有更好的疗效,且方法更简便(仅需在造影剂暴露前1 h应用)。
然而,该试验研究终点仅在造影剂暴露后2d,似乎过早,且样本较少,仍需更进一步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在老年人和肾功能不良、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水化时要注意补液速度和总量,以免加重心力衰竭。
4.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有学者对原有肾脏疾病的患者接受造影剂检查后马上进行血液透析,结果发现并不能预防CIN的发生,相反, 预防性血液透析可能加重肾衰竭[ 8 ]。
Marenzi等[ 9 ]比较了血液滤过(造影后)与水化的作用。
114例择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随机分为血液滤过组(术前4~6 h及术后18~24 h行血液滤过)和水化组,肌酐平均为265μ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平均为27 mL /min,所有患者应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碘喷托,造影剂剂量平均为250 mL。
结果发现血液滤过有预防CIN发生的作用,同时该试验证明预防CIN 的发生能够降低住院病死率及1年病死率,这无疑强调了预防CIN的重要性。
血液滤过预防CIN的可能机制是它可清除体内造影剂,又不影响机体的血流动力学,而血液透析易影响机体的血流动力学。
Marenzi等[ 10 ]的研究也证实血液滤过预防CIN的发生。
5.抗氧化剂:①N-乙酰半胱氨酸: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由几个活性基团组成,包括抗氧化部分、阻止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和核因子κB活性的部分,Levin等[ 11 ]对127例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NAC对高危患者(糖尿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生CIN有预防作用。
Jo等[ 12 ]也得出相同的结论,并且认为大剂量比小剂量更有效。
②维生素C:造影剂能引起肾功能降低可能是由于反应性氧化物的产生。
抗坏血酸是强效水溶性抗氧化剂,能有效清除大量氧自由基,理论上推测其有预防造影剂肾病的作用。
Spargias等[ 13 ]对做了冠状动脉造影和(或) 介入出现血肌酐浓度≥ 106. 1μmol/L的231例患者进行了一项维生素C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结果显示,预防性口服维生素C可以防止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的高风险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
已有研究证实NAC比抗坏血酸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12 ] 。
6.血管扩张剂:①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一些动物试验提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改善造影剂引起的血流量降低,一些临床试验利用硝苯地平作为预防剂与对照组进行研究,但结果各不相同。
且这些试验规模较小,入选的患者少,不包括高发病风险的患者,故其临床意义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目前仍不能肯定其对CIN有预防作用。
所以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不作为常规预防用药。
②非诺多泮:由上述可知,多巴胺1受体激动后可产生扩血管作用,非诺多泮是一种选择性的多巴胺1受体激动剂,故而能增加肾脏血流,并能阻止血液由髓质向皮质分流而导致的髓质缺血缺氧。
Teirstein等[ 14 ]所开展的一项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表明,非诺多泮有助于改善肾脏血流, 能预防CIN发生。
7.他汀类药物: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改善内皮功能和氧化压力来减少CIN的发生。
Patti等[ 15]对434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的前瞻性研究表明,造影前使用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的患者CIN的风险降低,并且使用他汀类药物组4年存活率高于对照组。
我国最新研究认为他汀类药物能降低患CIN的风险[ 16 ]。
8.腺苷拮抗剂:肾血管活性物质中,腺苷是重要的血管收缩剂,能够减少肾血流量,增加氧自由基。
造影剂刺激肾内腺苷分泌,后者与腺苷受体结合,导致血管收缩。
因此,理论上茶碱等腺苷拮抗剂可以阻断造影剂的这一不良作用。
Bagshaw等[17 ]的荟萃分析共纳入了9个随机对照实验结果,结果显示腺苷拮抗剂能有效预防CIN。
9.伊洛前列素:伊洛前列素是很强的血管扩张剂,可用于预防C IN。
Spargias等[ 18 ]对45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的前瞻性研究表明,造影前使用伊洛前列素1 ng/ ( kg·min)的患者CIN的风险降低,该试验研究样本较少,仍需更进一步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Van Praet等[ 19 ]研究也认为伊洛前列素预防造影剂肾病。
10.其他药物:此外,其他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L 2精氨酸,心钠素,内皮素受体抑制剂等,均未发现它们在预防CIN方面有益的确切证据。
而利尿剂(包括呋塞米、甘露醇)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利尿剂对CIN没有明显的预防作用,甚至有可能加重损害。
因而目前不主张使用。
综上所述,CIN是临床的常见问题,应该高度重视并给予积极的预防干预策略。
目前认为有效的策略包括:①选择合适的适应症和时机;②应用等渗或低渗造影剂; ③尽量限制造影剂剂量; ④使用造影剂前数天停用肾毒性药物。
⑤药物预防如他汀类、乙酰半胱氮酸、腺苷拮抗剂、非诺多泮等,可有效预防C IN的发生,但仍需进一步研究,确定并尽可能探索或研发出新的临床用药,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治疗CIN。
参考文献[ 1 ] Thomsen HS. Guidelines for contrastmedia from the europe. an society of urogenital, radiology[ J ]. Am J Roentgenol, 2003, 181 (6) :146321471.[ 2 ] Gup ta R,Binbaum Y,Uretsky BF. The renal patient with coronaryartery disease. Current concepts and dilemmas [ J ]. J Am Coll Cardiol, 2004, 44 (7) : 134321353.[ 3 ] 胡大一. 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2009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1952257.[ 4 ] RudnickMR,Davidson C,LaskeyW, et al. Nephrotoxicity of iodixanol versus ioversol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the Visipaque angiography/ Interventions with Laboratory Outcomes in Renal Insufficiency (VALOR ) Trial [ J ]. Am Heart J, 2008, 156 (4) : 7762782.[ 5 ] McCullough PA,Adam A,Becker CR, et al. Risk prediction of 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 J ]. Am J Cardiol, 2006, 98 (6) : 27236.[ 6 ] Mueller C, Buerkle G, Buettner H, et al. Prevention of contrast media associated nepbropathy [ J ]. Arch Intern Med, 2002, 162(3) : 3292336.[ 7 ] Merten GJ,BurgessWP, Gray LV, et al. Prevention of 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 with sodium bicarbonate[ J ]. JAMA, 2004, 291(19) : 232822334.[ 8 ] Frank H,Werner D, Lorusso V, et al. Simultaneous hemodialysis during coronary angiography fails to prevent radio 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 in chronic renal failure [ J ]. Clin Nephrol, 2003, 60(3) : 1762182.[ 9 ] Marenzi G,Marana I,Lauri G, et al. The prevention of radio contrast agent induced nephropathy by hemofiltration [ J ]. N Engl J Med,2003, 349 (14) : 133321340. [ 10 ] Marenzi G, Lauri G, Campodonico J, et al. Comparison of two hemofiltration protocols for prevention of 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 in high risk patients[ J ]. Am J Med, 2006, 119 (2) : 1552162.[ 11 ] Levin A, Pate GE, Shalansky S, et al. Nacetylcysteine reduces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following contrast administration: evidence of biological effect [ J ]. Nephrol Dial Transp lant, 2007, 22 ( 9 ) :252022524.[ 12 ] Jo SH, Koo BK, Park JS, et al. Nacetylcysteine versus Ascorbic acid for preventing 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renal insufficiency under going coronary angio graphy NASP I study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 Am Heart J, 2009, 157(3) : 5762583. [ 13 ] Spargias K,Alexopoulos E, Kyrzopoulos S, et al. Ascorbic acid prevents contrast mediated nephropathy in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undergoing coronary angiography or intervention [ J ]. Circulation, 2004, 110 (18) : 283722842.[ 14 ] Teirstein PS, Price MJ,Mathur VS, et al. Differential effects between intravenous and targeted renal delivery of fenoldopam on renal function and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J ]. Am J Cardiol, 2006, 97 (7) : 107621081.[ 15 ] Patti G,Nusca A, ChelloM, et al. Usefulness of statin pretreatment to prevent 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 and to improve long term outcom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J ]. Am J Cardiol, 2008, 101 (3) : 2792285.[ 16] 周霞,金元哲.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预防对比剂肾病[ J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9, 37 (5) : 3942396.[17 ] Bagshaw SM, GhaliWA. Theophylline for prevention of 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 [ J ].Arch InternMed, 2005, 165 (10) : 108721093. [ 18 ] Spargias K,Adreanides E, Giamouzis G, et al. Ilop rost for p revention of contrast mediated nephropathy in high risk patients under going a coronary procedure. Results of a nonrandomized pilot study[ J ]. Eur J Clin Pharmacol, 2006, 62(8) : 5892595.[ 19 ] Van Praet JT, De Vriese AS. Prevention of 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 a critical review [ J ]. Curr Op in Nephrol Hypertens,2007, 16 (4) : 336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