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课堂小说专题课堂笔记

空中课堂小说专题课堂笔记
空中课堂小说专题课堂笔记

小说专题课堂笔记

专题基本内容

、回顾真题,启发备考

1、熟悉选文,启发备考

2、归纳题型,熟练解题

、定位重点,重新梳理

考试说明——明确方向、范围

1.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

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继续沿用2019 年考纲。

熟悉选文

全国卷小说选文

《赵一曼女士》《马兰花》《锄》《天嚣》

1、选文多是反映改革开放时代变迁,体现先进文化和正能量的作品。

2、重视革命传统、红色经典等现当代文学作品。

3、1400-1600字。

真题回顾

(2018全国卷Ⅰ)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赵一曼女士” 为题,不同于以往烈士、同志、英雄等惯常用法,称谓的陌生化既表达了对主人公的尊敬之意,又引起了读者的注意。

B.“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这既是大野泰治向上级提出的建议,也暗示他已从赵一曼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回答。

C.“他指着石碑说,赵一曼?我说,对,赵一曼。”两个陌生人之间有意无意的搭讪,看似闲笔,实则很有用心,说明赵一曼仍活在人们的记忆里。

D.医院是“我”与赵一曼的连接点,小说由此切入主人公监禁期间鲜为人知的特殊生活经历,在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中再现了赵一曼的英雄本色。

(2019全国卷Ⅰ)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水乡沿途的风景”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

B.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油汗”,与写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人”,是以所谓“孝” 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

D.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历史对现实没有意义)。(鲁迅从反顾历史和讽喻现实的目的出发,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在上古时代的神话世界里插入大量的现代人事,呈现出鲜明的怪诞性和讽刺喜剧情调,引发人们关注现代社会的弊

病)

5.小说中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解析:首先,需要明白“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是什么——文人气质:高雅、浪漫、懂得大义??

军人冷峻:意志坚定、不怕牺牲、理智沉稳??然后,在文中寻找人物形象这些特点的相关表现。

答案:①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

②军人的冷峻:遭严剂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

8.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解析:我们需要理解“中国的脊梁”的特征:埋头苦干不夸夸其谈、拼命硬干不逢迎趋利、一心为民以民为本、舍身不顾力排众议??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 的。

解析:塑造人物形象手法+ 人物形象特点归纳,“具体”二字要求结合文本。

答案:①外貌描写。作者描写了“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写他破黑瘦的面目、粗手粗脚。

②语言描写。简短有力的语言,突出人物的朴素、沉着、坚定、务实和富于远见卓识。

③对比手法。通过大禹和大臣们的对比来刻画形象大禹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精神和勇于改革的胆识。

补充:常见的刻画人物的手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白描和工笔等。对小说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①指明描写手法。②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③明确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

题型共同特点:语句理解+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题的变式)6.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解析:简述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情节叙述方式的作用。(“??好处”,这样的表述可以归为“作用”类题目。应

从小说三要素以及主题的角度,即主题的表现、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效果三个方面来考虑。)

答案:①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人物形象)②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主题表达)

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表达效果)

8. 《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问的基本特征。

解析:准确理解“故”和“新”二字含义,分角度分析文本特色(题材特点、情节手法、语言特色、主旨深度等)。

答案:①“大禹治水”的故事本身于史有据,作品考查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题材特点)

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词语渗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情节手法、语言特色)

③对故事进行新编,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关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主旨深度)

题型归纳

选择题:单选题(3 分)

考查对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可认定,可挂除

简答题1:语句理解+形象分析。(6 分)

理解确定范围方向,分析明确具体内容。(人物形象)

简答题2:文本特色创新题型。(6 分)

有充足的知识储备,熟悉小说叙事技巧。(情节结构)

启发备考明确方向

一、加强典范性作品练习。重视革命传统、红色经典、反映改革开放、时代变迁,

体现先进文化和正能量的作品二、扩充现当代小说知识。要巩固或增补现当代文学作品相关手法特征,提高现当代小说阅读能力。

定位重点重新梳理

一、情节概括:

小说情节的结构模式

1. 常见模式以时空为本体,按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情节,是一种线型结构。

一般有以下三种方式:

①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祝福》)②摇摆模式:即“一波三折”式,这种情节往往扣人心弦,极具魅力(如《变色龙》)

③“欧亨利”笔法:情节发展出乎意料却又合乎情理,即在结尾处出其不意

的揭露真相。(如《项链》《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

2. 外国现代小说在结构上常有更多的变化,常见的主要有三种结构模式:

①“延迟”式结构: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牲畜林》

②生活的横断面: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如《半张纸》,横断面就是主人公在搬离寓所的那一刹那阅读半张纸的两分钟,而从中我们窥见了主人公两年的人生经历、情感体验、人生感悟,以及给我们的人生启迪。文中借助“半张纸”这个小切口,作出大文章。情节简单,却含意丰富。

③按照心理时序而展开的意识流结构:它打破了时间这一恒常的维度,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任意往来,如《墙上的斑点》,围绕“墙上的斑点”,主人公的意识便呈现一种非常自由、任意流淌的状态。

小说情节概括方法

①按时间顺序概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②按空间顺序概括:一个场面(地点)就是一个情节,场面变化情节就会变化。如《林教头风当山神脂》: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仇人——看管草科场——山神庙复仇。

③寻找线索后概括:可以寻找事物线、情感线、对比线等。如《项链》中的线索是项链,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发现项链是赝品”,都与“项链”有关。

拓展:线索

抓住线索是把握故事情节的关键,它可能是:

①人物或事物(如《项链》)

②景物描写

③小说的事件

④主人公的情感走向(一句话)

⑤故事的时间、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作品的线索具有明线暗线“双线”发展的特点(如《药》(明线:华老栓为患痨病的儿子华小栓买治病的“人血馒头”;暗线:革命者夏瑜被捕、被杀,他的血制成了人血馒头。)《马兰花》)

小结: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

情节梳理的2 个答题模板

模板一:完整叙述的答题模板

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尤其是“何人”“做何事”更不能少。“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

结果”。

模板二: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的答题模板故事较复杂、关涉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括,做到前后贯通。

常用答题模板:某人做了哪些事。二、情节手法(重难点):

情节手法是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具体包

含情节结构手法和情节叙述手法。

情节结构手法指作者在安排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线索串联、

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

★情节叙述手法指作者是如何叙述故事的技巧,包含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叙述方式(顺

序);其它叙事技巧。

1、叙述人称

典题印证: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①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②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

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人称交叉:

使用第一人称的,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进一步扩大表现的时空领域;使用第三人称的,常常夹杂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从而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体化的表现。

2、叙述视角

全知视角,叙述者>人物(《阿Q正传》《红楼梦》《水浒传》)选材不受时空限制;依时间顺序,结构简单呆板,叙事宏大;读者接受,抑制想象,真实可信度削弱;叙述人全知全觉如上帝,知道所有人物一切隐秘。

例:阿Q 没有家,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

阿Q“先前阔” ,见识高,而且“真能做” ,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 了,但可借他体质上还有一些缺点。(叙述者>人物)有限视角

内视角,叙述者=人物(《祝福》《陈奂生上城》)揭示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感受,其他人物褪色;加强表现人物、主题的力度,推动情节的发展、便于抒情;真实、可信。

例:赚了钱打算干什么?打算买一顶簇新的、呱呱叫的帽子。说真话,从三岁以后,四十五年来,没买过帽子。解放前是穷,买不起;解放后是正当青年,用不着;“文化大革命以来,肚子吃不饱,顾不上穿戴,虽说年纪未到吧,也怕脑后风了。《陈奂生上城》

(叙述者=

人物)

外视角,叙述者<人物)(海明威《杀手》)悬念,留下想象的空间。

3、人称与视角的关系

一般来说,以第三人称叙述事件是为全知视角,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为有限视角。

但要注意,如果小说叙述者严格遵循事件中他的所见所闻所感叙述,依然是有限视角。

常见说法,一般全知视角以第三人称为主,有限视角以第一人称为主。

但要注意分辨,不能僵化

典题印证:

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

进行

分析。(6 分)(2017全国卷Ⅰ《天嚣》)

答案: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

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

回味的空间。

4、叙述顺序及其效果

插叙与补叙区分:

位置:插叙是在主线事件中插入其它内容;补叙是在事件完成之后追加补充影响:插叙删掉,不影响主线故事完整性;补叙删掉,影响故事合理、完整性。

拓展: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其首要功能,现代小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

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格非《塞壬的歌

声》

典题印证:

《古渡头》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2014 年全国卷Ⅰ《古渡头》)

答案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

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渡夫

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5、其他叙述技巧

对话

心理

回忆、叙述与写景结合

回忆与现实交织

历史与现实交织

叙述与写景结合

三、情节作用(四循环一读者(见一轮复习书))

解答情节作用题3 大角度:

三)位置角度

1、小说常用开头方式及作用

2、小说中间段(情节)的作用

3、小说常用结尾方式及作用

拓展:

请赏析下面这篇小说的写作技巧: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美国)弗里蒂克·布朗运用留白技巧,带来一种神秘氛围,给读者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一切后续之事均由读者设计。地球上为什么会只剩下他一个人呢?地球上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他为什么还听到了敲门声? 这个来敲门的到底是什么呢?是上帝,外星人还是??

典题印证:

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

分析。(6 分)(2017全国卷Ⅰ《天嚣》)

解析:《天嚣》结尾(对应上面的表格),属于哪种结尾类型?这种结尾有何特点?

答案: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

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留白)

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留白)

特别提示:

小说作用类题目都可以从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四方面考虑,另外可以加

入读者的感受。这就是我们一轮复习时常说的“四循环一读者” 。课堂小结

我们要充分考虑到现代小说家叙述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小说可能单一人称叙述,也可能人称交叉;可能单一视角完整叙事,也可能综合运用多种视角;小说的结尾方式既有留白的特点,也有打破预期、出乎意料的效果??我们既要留意储备相关知识,又要灵活思考仔细分辨。课后要进行一定量的练习,认真思考,多多总结解题的经验。

中国古代小说技法论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技法论研究 【摘要】:古代小说技法论着重是指古代小说批评者对小说艺术技法所作的相关评述,就形态而言,它主要存在于小说评点以及小说序跋等批评形式之中。对古代小说技法论作专题研究,在探究古代小说叙事特征、总结古代小说艺术原理等方面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体部分由上编、下编两部分构成。上编侧重探讨了小说技法论的渊源、流变及其价值等内容。小说技法论有着较为复杂的渊源背景,它对其它门类的文学与艺术批评理论均有不同程度的借鉴与转化。本文主要分析了书画理论、堪舆理论、兵学理论以及文章学在小说技法论中的影响形态及其生成原因,前三者成为小说技法论之“远源”,而文章学则是“近源”。它们的出现,使得小说技法的描述更为妥帖生动,更为细密精准。藉此分析,可以发现小说技法论与传统的文学艺术理论有着紧密关联,在实际意涵上既有承袭更有合乎小说文体特征的新变。小说技法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而言,它自从晚明兴起之后直至清末,大体上形成了四个发展阶段,其中明末清初的小说技法论最为繁盛,此前或此后的技法论或为之蕴育、或对此延承而已,在道光年间之后小说技法论逐步走向了形式上的消亡。本文对各个阶段小说技法论的总体特征作有概貌审视,也对各阶段技法论实绩较为独到的评点家作有专题探讨。藉此分析,可以发现金圣叹等评点家对小说技法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少评点家已意识到特定的小说技法与特定的小说类型有着一定关联;另外也可以看出文章学思想贯穿小说技法论发

展之始终,不过愈至后期其弊端愈为明显,从而成为小说技法论受人诟病的原因之一;而使得小说技法论最终消亡的更重要因素还在于技法论在批评面貌上陈陈相因以及“新小说”的兴起。小说技法论的总体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阐释价值,即是说小说技法论对于古代文学批评有着一定的建构意义、小说技法论对于古代小说美学品格之发现有着一定的功能性意义;其二,传播价值,即是说小说技法论不仅有助于促进小说文本的传播,客观上也有益于促进传统文章技艺思想的传播。总体来说,小说技法论是古代小说批评中一个有意义的“存在”。论文下编主要对“草蛇灰线”、“横云断山”等十一个小说技法术语进行了逐一考释。这些技法术语在小说批评中有着较为丰富的意蕴,也反映了古代小说在特定艺术环节上的叙事特征;同时限于结构安排,在上编部分不便深入论述,因而有必要加以专题考释。藉此有助于纠正已有的偏失,而古代小说的总体叙事面貌亦可窥见一斑。【关键词】:古代小说技法论渊源流变批评价值叙事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7.41 【目录】:内容摘要6-7ABSTRACT7-11绪论11-25一、研究对象之界

英语实用文体写作系列 4便条

Unit 4 便条(Short Note) 一、写作技巧 便条(Short Note),或称便签或便笺,是一种简单的书信。便条是对比较熟悉的人的留言,虽然内容简单,但却有其独特的风格。主要目的是为了尽快的把最新的信息、通知、要求或者活动的时间、地点转告给对方。常见的便条有收条、欠条、留言和请假条等。 便条写作(Note Writing)实际上与书信写作(Letter Writing)大致相似,但有三点主要不同:1. 便条较随便,因此语气通常更轻松,格式和语言都是如此。2. 通常便条较短,应言简意赅,这意味着你必须略去冗余信息。便条写起来往往更具个性化,通常语言更接近口语,更直接。具体说来,有以下特点: 便条可以有题目,也可以省略题目。 便条开篇须有称呼语,但称呼可以比较随便。 日期部分可写在便条的右上角。 日期的签署通常只需写星期几或星期几的上午、下午,也可只写上午或下午和具体时间。只写日期也可以。 便条结尾须署上留条人的姓名,位置在正文的右下角。 便条的形式和内容简洁,故可以用几句话概括。 文内语言尽量通俗口语化,简单扼要,直截了当,无需使用客套语言(In a roundabout way )。 便条虽简单,但中心务必突出,更要注明活动的时间及地点。 便条不需邮寄,不用信封。通常请人代为转交。有时可写在留言板和留言簿上。 基本写作格式 便条内容和类型不尽相同,可以灵活变通。但各类便条必须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Date:便条日期;2)Salutation:称呼;3)Body:正文;4)Signature:署名。 注意月份的全拼及缩略形式。月份的缩略形式为:Jan., Feb., Mar., Apr., May,June, July, Aug., Sept., Oct., Nov., Dec.。 二、经典范文 (一)收据(receipt) 收据种类很多,有收条、借据、订阅单、订货单等,是在跟对方发生钱和物的关系时写给对方作为凭据的条子,起书面证据作用。在写借据、收条时,写字据的日期写于右上角,然后写明是“借”还是“收到”,“借”、“还”钱或物的名称和数量。立据人写于右下角。不得涂改。 例一:借款 To Mr. Charles Green,

中国古代古典小说目录大全

中国古代古典小说目录大全 小说?白话小说 《西游记》明?吴承恩100回.〔明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刊本〕《水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100回.〔天都外臣序本〕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120回.〔清康熙毛宗岗修订本〕 《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鹗120回.〔程乙本〕 《喻世明言》明?冯梦龙辑40回.〔涵芬楼排印本〕 《警世通言》明?冯梦龙辑40回.〔涵芬楼排印本〕 《醒世恒言》明?冯梦龙辑40回.〔衍庆堂翻刻本足本〕 《初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40回.〔日本内阁文库藏本〕 《二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42回.〔尚友堂重刊本〕 《三刻拍案惊奇》19回.〔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 《型世言》明?陆人龙40回.〔奎章阁本〕 《花月痕》清?魏秀仁56回.〔通行本〕 《官场现形记》清?李宝嘉60回.〔通行本〕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清?吴趼人108回.〔上海广智书局本〕《糊涂世界》清?吴趼人12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 《瞎骗奇闻》清?吴趼人8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 《发财秘诀》清?吴趼人10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 《劫馀灰》清?吴趼人16回.〔上海世界繁华报馆铅印〕 《说岳全传》清?钱彩80回.〔金氏余庆堂刻本〕 《说唐》清?无名氏66回.〔通行本〕

《说唐后传》55回.〔姑苏绿慎堂藏板本〕 《说唐三传》清?中都逸叟编次90回.〔通行本〕 《薛刚反唐》清?如莲居士100回.〔通行本〕 《绣鞋记》清?乌有先生20回.〔通行本〕 《海上花列传》清?韩庆邦64回.〔通行本〕 《平山冷燕》佚名20回.〔通行本〕 《赛花铃》清?白云道人16回.〔通行本〕 《九命奇冤》清?吴趼人36回.〔通行本〕 《狐狸缘全传》22回.〔通行本〕 《二度梅全传》清?天花主人40回.〔通行本〕 《情梦柝》清?蕙水安阳酒民20回.〔通行本〕 《老残游记》清?刘鹗20回.〔通行本〕 《品花宝鉴》清?陈森编62回.〔通行本〕 《绿野仙踪》清?李百川100回.〔通行本〕 《飞龙全传》清?吴璇60回.〔崇德书院本〕 《隋唐演义》清?褚人获100回.〔通行本〕 《杨家将》清?佚名50回.〔通行本〕 《呼家将》清?佚名40回.〔通行本〕 《济公全传》清?郭小亭240回.〔通行本〕 《熊龙峰四种小说》明?熊龙峰刊4回.〔日本内阁女库藏本〕《京本通俗小说》7回.〔缪荃悄刻本〕 《宜春香质》明?醉西湖心月主人20回.〔明崇祯笔耕山房刊本〕

(完整)最全面英国文学史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英国文学史 I. Old English Literature & The Late Medieval Ages 贝奥武夫:the national epic of the Anglo-Saxons Epic: long narrative poems that record the adventures or heroic deeds of a hero enacted in vast landscapes. The style of epic is grand and elevated. Artistic features: 1. Using alliteration Definition of alliteration: a rhetorical device, meaning some words in a sentence begin with the same consonant sound(头韵) Some examples on P5 2. Using metaphor and understatement Definition of understatement: expressing something in a controlled way Understatement is a typical way for Englishmen to express their ideas Geoffery Chaucer 杰弗里·乔叟1340~1400 (首创“双韵体”,英国文学史上首先用伦敦方言写作。约翰·德莱顿(John Dryden)称其为“英国诗歌之父”。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 The father of English poetry. writing style: wisdom, humor, humanity. ①坎特伯雷故事集: first time to use ‘heroic couplet’(双韵体) by middle English ②特罗伊拉斯和克莱希德 ③声誉之宫 Medieval Ages’popular Literary form: Romance(传奇故事)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汉语言文学测试题

第一阶段基础测验 本卷共分为1大题10小题,总分100 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 1[单选题,10分] 《西游记》的故事流变中孙悟空形象最早出现在:( ) A.《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B.《清平山堂话本》 C.《儒林外史》 D.《镜花缘》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暂无 2[单选题,10分] 结构上“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作品是:( ) A.《惊梦》 B.《儒林外史》 C.《聊斋志异》 D.《宝剑记》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暂无 3[单选题,10分] 水浒续书中最著名的当属陈忱所著的:( ) A.《清平山堂话本》 B.《儒林外史》 C.《水浒后传》 D.《辽海丹忠录》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暂无 4[单选题,10分] 《西京杂记》是古代汉族历史笔记小说集,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 )。 A.洛阳 B.长安 C.西安 D.北京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暂无

5[单选题,10分] 哪部说是以义士的故事为题材的作品( ) A.《三侠五义》 B.《惊梦》 C.《儒林外史》 D.《聊斋志异》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暂无 6[单选题,10分] 《官场现形记》的作者( ) A.吴硏人 B.李伯元 C.刘鹗 D.曾朴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暂无 7[单选题,10分] (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 A.《水浒后传》 B.《三国演义》 C.《惊梦》 D.《儒林外史》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暂无 8[单选题,10分] 李开先的( )写的是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A.《宝剑记》 B.《水浒后传》 C.《三国演义》 D.《惊梦》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暂无 9[单选题,10分] 志怪小说,古小说的一种。志怪,记述神鬼怪异之事。盛行( )朝。 A.宋元 B.东汉 C.西汉

文学作品读后感3篇

文学作品读后感3篇 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文学作品读后感3篇,欢迎阅读。 文学作品读后感1 读完《伊索寓言》,让我自然地想起《古希腊神话与传说》这本同民族的著作,两者都是古希腊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将其进行比较,发现《古希腊神话与传说》介绍的主要是关于神化了的人的伟大故事,更多涉及的是战争、人与命运抗争等宏伟主题,突出表现英雄人物形象,传达一种至高的古希腊民族和那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及表现当时的客观现实生活,作品往往触动读者对生命本质、人性等具一定高度的抽象问题的思考。 而《伊索寓言》是一些关于拟人化了的动物及农夫、牧人、渔夫等普通底层人民(有少许神)的小故事。从生活中抽取出的那些短小精悍的故事传达一种容易为人们理解的朴素处世哲理。《伊索寓言》不及神话、史诗等能表达将许多特征统一化了的民族精神及较宏阔、全面的社会生活画面,只是于字里行间揭示古希腊早期人类的一些生存状态、价值观念和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普世道理。 读神话、史诗觉得有点严肃、理解上倾向归于历史的真实,读寓言则觉生动、通俗、有趣,对寓言蕴含的意义的理解可以是开放的、多元的。两部作品尽管有一个用神话,一

个用寓言各自讲述古希腊人们的故事方式、内容上的不同,从另一方面看,也正体现古希腊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和立体感。 从《伊索寓言》中看出古希腊人是善于从日常生活事例中总结经验的,这三百多个故事就是他们积累起的生存技巧和生活智慧。如《驴子和买主》教人“从其交友知其为人”的道理,《大力神和马夫》告诉人“自助者,天助之”等等。由于处在较原始的特殊生存境遇,与自然、命运抗争的时代里,古希腊人形成了一套与之相应的价值观。 我觉得故事中就表现出了生命贵于一切,试图保持生存;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强者具有优势,但也不能因此轻视弱者;赞誉机智、诚实、狡黠,讽刺虚伪、贪婪、恩将仇报;提倡着眼于现实,少幻想,追求眼前现世的幸福等涉及多方面的价值取向。也发现寓言不仅从正面宣扬古希腊人信奉的处世原则能带来的好处,也从反面揭露人类贪婪、虚伪、爱被奉承、好逸恶劳等劣性给自身带来的恶果。 总体感受是:《伊索寓言》将动物拟人化,使作品趣味性、讽刺性增强,并获得更多话语自由。虽然写动物是为表现人类,作者也很好地把握了动物的固有本性,如狐狸的狡猾,驴的愚蠢。寓言虽是几千年前的古人的智慧总结,于今日,大部分也同样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正因为人类本性中来自*性的那部分还未被文明很好地“驯化”,需要智慧来给以警醒。想成为生活的智者,不一定要历尽沧桑、冷暖,在

(完整)英国文学史知识点,推荐文档

一、The Anglo-Saxon period (449-1066) 1、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分类:pagan(异教徒) Christian(基督徒) 2、代表作:The Song of Beowulf 《贝奥武甫》( national epic 民族史诗) 采用了隐喻手法 3、Alliteration 押头韵(写作手法) 例子:of man was the mildest and most beloved, To his kin the kindest, keenest for praise. 二、The Anglo-Norman period (1066-1350) Canto 诗章 1、romance 传奇文学 2、代表作: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 是一首押头韵的长诗 三、Geoffrey Chaucer (1340-1400) 杰弗里.乔叟时期 1、the father of English poetry 英国诗歌之父 2、heroic couplet 英雄双韵体:a verse unit consisting of two rhymed(押韵) lines in iambic pentameter(五步抑扬格) 3、代表作:the Canterbury Tales 坎特伯雷的故事(英国文学史的开端) 大致内容:the pilgrims are people from various parts of England, representatives of various walks of life and social groups. 朝圣者都是来自英国的各地的人,代表着社会的各个不同阶层和社会团体 小说特点:each of the narrators tells his tale in a peculiar manner, thus revealing his own views and character. 这些叙述者以自己特色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无形中表明了各自的观点,展示了各自的性格。 小说观点:he believes in the right of man to earthly happiness. He is anxious to see man freed from superstitions(迷信) and a blind belief in fate(盲目地相信命运). 他希望人们能从迷信和对命运的盲从中解脱出来。 4、Popular Ballads 大众民谣:a story hold in 4-line stanzas with second and fourth line rhymed(笔记) Ballads are anonymous narrative songs that have been preserved by oral transmission(书上). 歌谣是匿名叙事歌曲,一直保存着口头传播的方式

小说作文之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与中国古代文学明清段专业课内容整

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与中国古代文学明清段专业课内容整合的探讨摘要:本文根据明清文学专业基础课与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的 具体内容以及两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探讨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避免 专业课与专题课内容的重合,以达到重新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 关键词:明清文学;明清小说;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263-02 一 “明清小说研究”是赤峰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第六学 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之一,中国古代文学是赤峰学院文学院汉语言 文学专业学生专业必修课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方向 所有专题课,均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高年级学生所开设的选 修课程。选修这类课程的学生,都要求在之前修过中国文学专业课,且对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基本轮廓以及重要的文学现象、重要的作 家作品等都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初步具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在专业课程开设之后进一步开设与原有专业基础课程不同、带有专题研究性质的提高课程,是按照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和 主要体式进行的,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明清文学史专业课与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与其他中国古代文学 专题课又不同,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明清文学史的基本格局与研 究现状基本上是非主流文体的小说和戏曲,占据了中心位置;而主 流文体的诗文词,则居于边缘地带。以目前高校通用教材、袁行霈 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为例:第七编《明代文学》凡十二章, 其中小说戏曲占八章(小说五章,戏曲三章),诗文占三章,散曲 与民歌合占一章。第八编《清代文学》凡八章,其中小说戏曲占六 章(小说占四章半,戏曲占一章半),诗文占二章。以赤峰学院文 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所用郭兴良、周建忠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为例:第七编《明代文学》凡九章,其中小说戏曲占八章(小 说六章,戏曲两章),诗文词曲一章;第八编《清代文学》凡七章,其中小说戏曲占六章(小说四章,戏曲两章),诗文词曲一章。可见,明清文学史叙述已经完全背离了明清时期的文学真实,但从学 术研究和文学演进的角度,又具有一定合理性。名家名着的评析乃 小说戏曲章节之主要内容,然精英文学史观与学术研究资源分布不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四年的课程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四年的课程一年级(上): 精读(每周6课时)(《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册) 口语(每周4课时)(SpeakingNaturally等) 听力(每周3课时)(《初级听力》1册) 写作(每周4课时)《现代大学英语:写作》(待出版) 语音(每周3课时)(小说及简易读物) 一年级(下): 精读(每周6课时)(《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册) 口语(每周4课时)(SpeakingNaturally等) 听力(每周3课时)(《初级听力》1、2册) 写作(每周4课时)《现代大学英语:写作》 泛读(每周2课时)(小说及简易读物) 二年级(上): 精读(每周6课时)(《现代大学英语》3册) 口语(每周4课时)(《中级口语》) 写作(每周2课时)(《英语写作》) 泛读(每周2课时)(小说及简易读物) 听力(每周2课时)(《中级听力》) 二年级(下): 精读(每周6课时)(《现代大学英语》4册) 口语(每周4课时)(《中级口语》) 写作(每周2课时)(《英语写作》) 泛读(每周2课时)(小说及简易读物) 听力(每周2课时)(《中级听力》 三年级(上): 精读(每周4课时)(《现代大学英语》5册 笔译(英译汉)(每周2课时) 写作(每周2课时)(《英语写作》) 视听说(隔周2课时)(教材待更新)

文学概论(每周2课时)《文学原理教程》 三年级(下): 精读(每周4课时)(《现代大学英语》6册) 笔译(英译汉)(每周2课时) 写作(每周2课时)(《英语写作》) 听译(每周4课时) 语言入门(2课时/周)TheStudyofLanguage 四年级(上): 笔译(英译汉)(每周2课时) 口译(英译汉)(每周4课时) 论文写作(每周1课时,共14周)《英语写作》 西方文化概论(每周2课时) 四年级(下): 笔译(汉译英)(两个学期,每周2课时) 口译(汉译英)(第二学期,每周4课时) 对象国方向课程: 英国社会与文化(三年级第一学期,每周2课时)《英语国家概况》 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三年级第二学期,每周2课时)《英语国家概况》美国社会与文化(四年级第一学期,每周2课时)《美国读本》 美国通史(四年级第二学期,每周2课时) 美国外交 语言文学方向课程: 英国文学(上)(三年级第一学期,每周2课时)《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英国文学(下)(三年级第二学期,每周2课时)《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上)(四年级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诺顿美国文学选集》美国文学(下)(四年级第二学期,每周2学时)《诺顿美国文学选集》短篇小说 诗歌欣赏

整理英国文学史bysummer

Chapter1 Early and Medieval Literature Three stages of English literary development: The Roman Conquest(55BC——410AD) The Anglo-Saxon Period(410——1066AD) Three tribes:Jutes,the Angles,and the Saxons The Anglo-Saxon Chronicle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 The greatest literary achievement during this period is Beowulf。Beowulf贝奥武甫——epic,alliteration ★Epic: a long narrative poem telling about the deeds of a great hero and reflecting the values of the society from which it originated. Many epics were drawn from an oral tradition and were transmitted by song and recitation before they were written down. ★The whole epic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and tells of two major events in the life of Beowulf.①He kills a monster;②He fights a dragon. The Norman Conquest(1066-------1350AD) 下层:ballad民谣(ballads which are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English folk literature) 上层:chivalry骑士文学: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alliteration verse) ★Most of the English romances deal with three major themes: Ⅰ.The Matter of Britain——which is about the adventures of King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元代剧作家_________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2.明代剧作家________创作的传奇《宝剑记》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具中的《夜奔》一场至今仍在曲场经常上演。 3.《大雅堂乐府》是明代_______创作的杂剧,剧中写四个古代的风流遗事,表现了文人的雅兴和情调。 4.明代作家_______的剧作很注意对诙谐的追求,他的《博笑记》就是一部演“可喜、可怪之事”,“俱可绝倒”的作品。 5.孟称舜的《_______》描写了崔护和叶茶儿的爱情故事,体现了他关于婉丽风格的理论。6.延寿马和王十朋分别是南戏《_______》和《_______》中的人物。 7.明代剧作家_______《邯郸记》和《南柯记》都是借梦表现现实的黑暗的作品。 8.明代剧作家_______的“渔阳三弄”,借张建封、杨慎、杜默三人的遭遇,表现了对个性和自我的追求。 9.明代剧作家王衡的杂剧《_______》写唐代大诗人王维科举考试的经历,表现了对 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反思。 二、简答 1.简述《梧桐雨》一剧的艺术成就。 2.简述梁辰鱼《烷纱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 3.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有什么样的基本特点? 4.《儒林外史》中的真儒形象有什么特点和局限? 5.举例谈谈《西游记》充满谐趣的艺术风格。 三、论述题(1,2题必选一题回答,3,4题必选一题回答,若二题都答,则只给前者判分。每题20分.共40分) 1.试析《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 2.以剧本为例,分析关汉卿杂剧的文人色彩。 3.《水浒传》在思想上取得的独特成就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举例分析《红楼梦》人物描写的特色。 答案: 一、填空 1.纪君祥 2.李开先 3.汪道昆 4.沈璟 5.桃源三访 6.宦门子弟错立身荆钗记 7.汤显祖

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四年的课程

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四年 的课程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四年的课程 一年级(上): 精读(每周6课时)(《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册) 口语(每周4课时)(Speaking Naturally等) 听力(每周3课时)(《初级听力》1册) 写作(每周4课时)《现代大学英语:写作》(待出版) 语音(每周3课时)(小说及简易读物) 一年级(下): 精读(每周6课时)(《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册) 口语(每周4课时)(Speaking Naturally等) 听力(每周3课时)(《初级听力》1、2册) 写作(每周4课时)《现代大学英语:写作》 泛读(每周2课时)(小说及简易读物) 二年级(上): 精读(每周6课时)(《现代大学英语》3册) 口语(每周4课时)(《中级口语》) 写作(每周2课时)(《英语写作》) 泛读(每周2课时)(小说及简易读物) 听力(每周2课时)(《中级听力》) 二年级(下): 精读(每周6课时)(《现代大学英语》4册) 口语(每周4课时)(《中级口语》) 写作(每周2课时)(《英语写作》) 泛读(每周2课时)(小说及简易读物) 听力(每周2课时)(《中级听力》 三年级(上): 精读(每周4课时)(《现代大学英语》5册 笔译(英译汉)(每周2课时) 写作(每周2课时)(《英语写作》)

视听说(隔周2课时)(教材待更新) 文学概论(每周2课时)《文学原理教程》 三年级(下): 精读(每周4课时)(《现代大学英语》6册) 笔译(英译汉)(每周2课时) 写作(每周2课时)(《英语写作》) 听译(每周4课时) 语言入门(2课时/周)The Study of Language 四年级(上): 笔译(英译汉)(每周2课时) 口译(英译汉)(每周4课时) 论文写作(每周1课时,共14周)《英语写作》 西方文化概论(每周2课时) 四年级(下): 笔译(汉译英)(两个学期,每周2课时) 口译(汉译英)(第二学期,每周4课时) 对象国方向课程: 英国社会与文化(三年级第一学期,每周2课时)《英语国家概况》 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三年级第二学期,每周2课时)《英语国家概况》美国社会与文化(四年级第一学期,每周2课时)《美国读本》 美国通史(四年级第二学期,每周2课时) 美国外交 语言文学方向课程: 英国文学(上)(三年级第一学期,每周2课时)《英国文学史及选读》英国文学(下)(三年级第二学期,每周2课时)《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上)(四年级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诺顿美国文学选集》美国文学(下)(四年级第二学期,每周2学时)《诺顿美国文学选集》短篇小说 诗歌欣赏 西方戏剧

中国古代小说史

绪论 一.中国古代小说史可分为准备期(远古先秦两汉)、成熟期(魏唐)、繁荣期(明)、高峰期(清初至清中叶中叶)、演进期(清末)。 二.中国古代小说有文言小说、白话小说两大系统。 三.中国古代小说题材可分为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公案侠义、人情世态、讽刺谴责、灵怪神魔这六大类,又可归为讲史、世情、神魔三大类。 第一章志怪传奇小说 第一节概述 一、什么是志怪传奇小说:古小说的一种,以记载神鬼怪异故事以及人的异行幻梦为主要内容的小说。 二、志怪传奇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萌芽和形成(先秦两汉)鼎盛时期(魏晋南北朝)演变期(唐)萧条期(宋元)复兴兴盛和终结(明清)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 一、魏晋时期志怪小说繁荣的原因:A社会动乱人民幻想的寄托。B宗教迷信盛行C谈风盛行。 二、《搜神记》干宝(神仙鬼怪法术)、《博物志》张华(山川地理异物神话)、《拾遗记》王嘉(历史遗闻佚事仙山灵物,想象丰富语言雅畅)--作者、作品内容。 三、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思想内容:A反映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统治阶级的凶残荒淫,表现人民的反抗精神。《干将莫邪》《韩凭夫妇》代表.B歌颂纯真美好爱情,对婚姻自由的追求《紫玉韩重》.C对和平幸福的渴求.《桃花源》 四、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在小说史上的意义:艺术成就(A加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丰富性,情节曲折多变,表现手法富于现实性B赋予描述对象人性和音容笑貌C初步注意了场面人物动作语言进行细节性的描写渲染,以衬托人物性格.)意义(具有更多的小说因素,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唐传奇,为白话小说,戏剧提供丰富的神怪故事素材.为后代小说积累了一定的艺术经验.) 第三节唐代传奇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河南考区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河南考区.txt如果背叛是一种勇气,那么接受背叛则需要更大 的勇气。爱情是块砖,婚姻是座山。砖不在多,有一块就灵;山不在高,守一生就行。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第一章《诗经》研究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殷商末年至春秋中叶六百余年的社会生活,先秦时称为诗、诗三百、诗三百篇,诗经是儒家学者把它尊为经典之后的称呼。梁启超说现存先 秦古籍…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在《周礼-春官》中有记载,诗序认为是从思想意义的角度划分的,朱熹认为是依据作者不同而划分的,较为接近事实的是音乐说:风诗是乡土之音,雅 诗为朝廷之音,颂诗为宗庙之音(章太炎认为雅是一种类似鼓的乐器,郭沫若提出诗之周南、 召南、大小雅当以乐器为名)。 3、毛诗认为二南为西周初年的作品,应有西周末至东周时的作品。王风是东周后的作品,郑风全部是春秋时的作品,魏风中讽刺统治者的诗作别具一格,秦风崇尚气力、武功,其创作 时间应在东周至春秋时;周颂都是西周时代的祭祀之作,鲁颂均为春秋时的作品,古文经学派认为商颂应作于商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商颂是春秋时宋国的作品。 4、献诗说记载于国语-周语、晋语、左传,采诗说见于礼记、汉书-食货志、艺文志;孔子第一个将诗经选作教学内容的教师,又是第一位研究诗经的大师,他提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宋人大胆质疑诗序的是欧阳修,集大成者是朱熹。 5、三家诗:汉初讲诗者主要有鲁、齐、韩三家,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 韩太傅(韩婴),鲁诗、齐诗以国得名,韩诗以人得名,合称三家诗;用汉隶书写,与较晚的毛诗学派区别,称为今文诗经学派;三家诗以鲁诗出现最早,以齐诗在当时影响最大但消亡最早,以韩诗传世文献为最多(齐诗亡于三国纷争时,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北宋)。6、毛诗学派:毛诗因其传授人的姓氏得名,秦汉鲁人毛享传诗于赵人毛苌,毛苌广为传授; 至西汉末经今古文之争,有别于三家诗,归于古文经学派;东汉时古文经学派抬头,毛诗立于官学,与齐、鲁、韩并称为四家诗。(毛诗胜在事实多联系左传,训诂多同于尔雅,诗序较 为合理,又得到大学者郑玄为之作笺) 7、《毛诗正义》,毛享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这是一部全面总结两汉至初唐诗经研究 成果,带有里程碑性质的专著;朱熹《诗集传》,这是一部代表宋学诗经研究成果,同样具有 里程碑性质的专著。 明《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这是一部突破经学之桎梏,开始从文学角度看待诗经的专著。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此作摆脱汉学、宋学之争,独立阐发自己的思想,与崔述《读风偶识》、方玉润《诗经原始》被誉为独立思考派的三部鼎立之书。 清段玉裁《诗经小学》,这是一部自觉地运用文字音韵学理论对诗经文学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 清陈奂《诗毛氏传疏》,这是清代古文经学派集大成之作,为研究毛诗的必读之作。(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被誉为清代三大治诗之作) 8、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全面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周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1)全面反映了周人的劳动生活,如农耕、 蚕桑、采摘、建筑、畜牧等,有助于了解周代经济制度和经济思想;(2)反映周人的爱情、婚姻及家庭生活,为了解当时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社会风俗、婚礼仪式等提供史料;(3)反映周人兵役、徭役及战争生活;(4)反映周人的政治生活、宗教生活、贵族的燕飨生活。 9、诗经反映的社会思想:作为一部抒情诗集,诗经不仅记录了风云变幻的社会生活,而且反映了那一时代各个阶层的思想意识,(1)反映了早期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为后世知识分子 人品、人格、理想、情操的建立和健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2)反映那个时代的宗教意识;(3)反映劳动人民的反抗意识;(4)反映周人的道德意识;(5)反映先民们的审美观念及文

读《简爱》后感(200字)作文

精选作文:读《简爱》后感(200字)作文《简爱》是英国着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和作者一样,简爱也是一位不屈服于命运的人。这本书不单单是讲男主角罗切斯特与女主角简爱的爱情故事,讲的更是作者对这个世界的认可与探知。我初次读这本书时,只是觉得简爱和罗切斯特两个人长的都很丑,而且还暗暗的为简爱叫不好,因为罗切斯特已经有妻子了。可简爱面对帅气的约翰却不接受。重新投入罗切斯特的怀抱里。而罗切斯特那是差不多是个盲人了,财产也全部被大火烧光了,只留下荒废的一座宅子。但简爱那是继承了他舅舅的一笔巨额遗产,完全可以忘掉罗切斯特,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可他又回到了罗切斯特的身边。结局是那么的完美,又是那么的不完美。六年级:????? 篇一:读《简爱》有感 读简爱有感 《简爱》一书,通过简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人平等、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的形象。简自小父母双亡,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承受着不公的待遇,姨妈嫌弃她,表姐蔑视她,表哥甚至侮辱、毒打她。即使如此,她依旧对生活怀抱美好的希望,用自己强大的内心世界与世上种种不公的待遇做抗争,坚强不屈,勇往直前。 家庭的不幸只是简幼年生活的一小部分,在学校,罗可赫斯特不但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诋毁她,还把她置于耻辱台上示众,使她在全校师生面前丢尽了脸。但简仍坚强不屈,化悲愤为力量,在学习上飞速进步,并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认可。 在简·爱陷入了爱情的旋涡时,个性及强的她同样保持着个人高贵的尊严,在情敌面前毫不退缩,对英格拉姆小姐的咄咄逼人从容以对。同样,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她认为他们并非主仆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和纯洁,罗切斯特感到自惭性秽,对她肃然起敬,并深深地爱上了她。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可当后来,简知晓罗切斯特已有了自己的妻子,她的自尊迫使她毫不犹豫地离开了他,她对感情的执着,对爱情忠贞的守护让我不由地叹服。 小说的最后,当简得知罗切斯特为了拯救他的妻子不幸双目失明,躯体严重残疾,完全丧失了生活能力,而同时又妻亡财毁时。简再一次怀着全身心的爱投入了他的怀抱。患难中的追随将这份感情升华,这种高尚的情怀、矢志不渝的爱情跨越了世间的一切阻碍,让他们最终走在了一起。 简与传统小说或者童话中的女主角截然不同,既不貌美如花,也不高雅富贵,背负着自然和社会给予她的一切不幸,开始了她的人生。她没有双亲,没有财产,没有惹人怜爱的漂亮面孔,但她个性坚强, “要是无缘无故挨打,那我们就要狠狠地回击,从不逆来顺受。就像她对好友海伦所说的那样: 叫那个打我们的人不敢再来冒犯。”正因为简爱对一切不会平与歧视的坚决反抗,让她被里德太太恨之入骨,也让她获得了真正的幸福。 文章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以血肉之躯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很简单的一句话,但字里行间满溢着简面对人生的态度。生命的高贵与否,不取决于环境的窘困亦或宽裕,不取决于命运的艰难或顺畅,更与财富和出身无关。真正的爱就应该很简单, 很纯粹,抛开一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__复习要点总结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一册复习要点 1. Beowulf: national epic of the English people; Denmark story; alliteration, metaphors and understatements (此处可能会有填空,选择等小题) 2. Romance (名词解释) 3. “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a famous roman about King Arthur’s story 4. Ballad(名词解释) 5. Character of Robin Hood 6. Geoffrey Chaucer: founder of English poetry; The Canterbury Tales (main contents; 124 stories planned, only 24 finished; written in Middle English; significance; form: heroic couplet) 7. Heroic couplet (名词解释)8. Renaissance(名词解释)9.Thomas More——Utopia 10. Sonnet(名词解释)11. Blank verse(名词解释)12. Edmund Spenser “The Faerie Queene” 13. Francis Bacon “essays” esp. “Of Studies”(推荐阅读,学习写正式语体的英文文章的好参照,本文用词正式优雅,多排比句和长句,语言造诣非常高,里面很多话都可以引用做格言警句,非常值得一读) 14. William Shakespeare四大悲剧比较重要,此外就是罗密欧与朱立叶了,这些剧的主题,背景,情节,人物形象都要熟悉,当然他最重要的是Hamlet这是肯定的。他的sonnet也很重要,最重要属sonnet18。(其戏剧中著名对白和几首有名的十四行诗可能会出选读) 15. John Milton 三大史诗非常重要,特别是Paradise Lost和Samson Agonistes。对于Paradise Lost需要知道它是blank verse写成的,故事情节来自Old Testament,另外要知道此书theme和Satan的形象。 16. John Bunyan——The Pilgrim’s Progress 17. Founder of the Metaphysical school——John Donne; features of the school: philosophical poems, complex rhythms and strange images. 18. Enlightenment(名词解释) 19. Neoclassicism(名词解释) 20. Richard Steele——“The Tatler” 21. Joseph Addison——“The Spectator”这个比上面那个要重要,注意这个报纸和我们今天的报纸不一样,它虚构了一系列的人物,以这些人物的口气来写报纸上刊登的散文,这一部分要仔细读。 22. Steel’s and Addison’s styles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23. Alexander Pope: “Essay on Criticism”, “Essay on Man”, “The Rape of Lock”, “The Dunciad”; his workmanship (features) and limitations 24. Jonathan Swift: “Gulliver’s Travels”此书非常重要,要知道具体内容,就是Gulliver游历过的四个地方的英文名称,和每个部分具体的讽刺对象; (我们主要讲了三个地方)“A Modest Proposal”比较重要,要注意作者用的irony 也就是反讽手法。 25. The rise and growth of the realistic novel is the most prominent achievement of 18th century English literature. 26. Daniel Defoe: “Robinson Crusoe”, “Moll Flanders”, 当然是Robinson Crusoe比较重要,剧情要清楚,Robinson Crusoe的形象和故事中蕴涵的早期黑奴的原形,以及殖民主义的萌芽。另外注意Defoe的style和feature,另外Defoe是forerunner of English realistic novel。 27. Samuel Richardson——“Pamela” (first epistolary novel), “Clarissa Harlowe”, “Sir Charles Grandison” 28. Henry Fielding: “Joseph Andrews”, “Jonathan Wild”, “Tom Jones”第一个和第三个比较重要,需要仔细看。他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作家,另外Fielding也被称为father of the English novel. 29. Laurence Sterne——“Tristram Shandy”项狄传 30. Richard Sheridan——“The School for Scandal” 31. Oliver Goldsmith——“The Traveller”(poem), “The Deserted Village” (poem) (both two poems were written by heroic couplet), “The Vicar of Wakefield” (novel), “The Good-Natured Man” (comedy), “She stoops to Conquer” (comed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