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习题
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和积不变的规律问题专项练习-四年级数学(解析版)北师大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和积不变的规律问题专项练习一、填空题。
1.甲乙两个数的积是25,如果甲数扩大4倍,乙数扩大7倍,现在的积是( )。
【答案】700【分析】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
如果两个乘数都乘几(0除外),积就乘(几×几)(0除外)。
甲数扩大4倍,乙数扩大7倍,积扩大(4×7)倍,原来的积乘(4×7)即可算出现在的积。
【详解】4×7×25=28×25=700甲乙两个数的积是25,如果甲数扩大4倍,乙数扩大7倍,现在的积是(700)。
【点睛】此题的解题关键是灵活应用积的变化规律求解。
2.A×B=1000,那么(A×8)×(B÷8)=( ),(A×10)×(B×10)=( )。
【答案】 1000 100000【分析】积的变化规律:(1)如果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另一个乘数不变,那么积也扩大相同倍数或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
(2)如果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另一个乘数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那么积不变。
(3)如果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另一个乘数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那么积扩大的倍数等于两个乘数扩大的倍数的乘积,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A×B=1000,那么(A×8)×(B÷8)=1000,(A×10)×(B×10)=1000×10×10=100000。
【点睛】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如果A×B=50,那么(A×20)×B=( );如果A比B大8,那么A ×125-125×B=( )。
【答案】 1000 1000【分析】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知,因数A乘20,因数B不变,积应乘20。
第三单元积的变化规律和积不变的规律问题专项练习-四年级数学(原卷版)北师大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第四单元:积的变化规律和积不变的规律问题专项练习一、填空题。
1.甲乙两个数的积是25,如果甲数扩大4倍,乙数扩大7倍,现在的积是( )。
2.A×B=1000,那么(A×8)×(B÷8)=( ),(A×10)×(B×10)=( )。
3.如果A×B=50,那么(A×20)×B=( );如果A比B大8,那么A ×125-125×B=( )。
4.根据14×3=42,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14×9=( ) 14×15=( ) 28×6=( )5.根据A×B=396,直接填出得数。
A×(B÷4)=( ) (A×12)×(B÷12)=( ) 6.根据15×6=90,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15×12=( ) 45×6=( ) 15×( )=3607.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40平方米,如果长扩大到原来的10倍,宽不变,那么新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8.一个数和75相乘的积是15000,如果这个数除以100,积变成( )。
9.根据3021630⨯=写出下列算式的结果。
⨯=( ) 6307÷=( ) 303⨯=( ) 3021010.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6倍,积是120,原来两个因数的积是( ),已知a×b=900,如果a÷10,b不变,那么积是( )。
二、解答题。
11.某市有一个长方形的街心花园如图,为扩大城市绿化,提升城市形象,现在把街心花园的宽扩大到原来的3倍,长不变,扩大后的街心花园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是24米,面积是360平方米。
扩建后长增加到48米,宽不变。
四年级上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知识点+练习

四年级上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知识点+练习知识点:●发现: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发现: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专项练习一、填空1、两数相乘,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2倍,另一个因数不变,则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5,则积(除以5)3、两数相乘的积是150,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为( 450 )二、根据18×20=36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36×20 =72072×20=1440三、根据25×28=7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50×28=140025×14=35025×84=21005×28=14025×(28×10 )=700025×(28÷10)= 70四、解决问题1、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78千米,照这样的速度9小时行驶多少千米?178×(9÷3)=534(千米)答:照这样的速度9小时行驶534千米。
2、水果店2千克苹果售价5元,3千克葡萄售价20元,张阿姨想买6千克苹果和9千克葡萄,需要多少钱?6千克苹果的价钱:5×(6÷2)=15(元)9千克葡萄的价钱:20×(9÷3)=60(元)15+60=75(元)答:需要75元。
3、一套《格林童话》原来售价150元,现在促销降价,每套售价90元,原来买12套的价钱,现在可以买多少套?12×150÷90=1800÷90=20(套)答:现在可以买20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面积的变化规律练习题》(一)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面积的变化规律练习题》(一)题目一:长方形的面积题目描述:长方形A的长为10厘米,宽为5厘米,请计算长方形A的面积。
解题过程:首先,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长和宽的乘积来计算。
所以,我们可以用10厘米乘以5厘米来得到长方形A的面积。
计算过程如下:面积 = 长 ×宽面积 = 10厘米 × 5厘米面积 = 50平方厘米所以,长方形A的面积为50平方厘米。
题目二:正方形的面积题目描述:正方形B的边长为6厘米,请计算正方形B的面积。
解题过程:正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边长的平方来计算。
所以,我们可以用6厘米的平方来计算正方形B的面积。
计算过程如下:面积 = 边长 ×边长面积 = 6厘米 × 6厘米面积 = 36平方厘米所以,正方形B的面积为36平方厘米。
题目三:图形的面积题目描述:下图中的图形C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请计算图形C的面积。
解题过程:我们可以先计算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然后将它们相加得到图形C的面积。
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2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为2厘米 × 2厘米 = 4平方厘米。
图形C共有5个小正方形,所以图形C的面积为5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
面积 = 5 ×小正方形的面积面积 = 5 × 4平方厘米面积 = 20平方厘米所以,图形C的面积为20平方厘米。
以上就是《面积的变化规律练习题》的题目解答。
希望对你有帮助!。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积的变化规律》同步练习

4.3 积的变化规律一、填空。
二、根据每组中第1题的结果,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
20×10=200 380×60=2280020×200=400 () 380×30=11400 ()20×180=360 () 380×20=7600 ()20×80=1600 () 380×15=570 ()三、在○里填上> 、< 或=。
16×50○160×5 32×30○10×69210×4○21×40 18×200○20×170四、一小瓶洗发液50毫升,10瓶多少毫升?如果一瓶500毫升,那么10瓶多少毫升?20瓶呢?五、小明家距学校300米,小雨家距学校600米,小明每分钟走60米,从家到学校需要多少分钟?答案:一、160 320 128 512 3200 16000二、××√√√×三、= > = >四、50×10=500(毫升) 500×10=5000(毫升)500×20=10000(毫升)五、300÷60=5(分钟)学生每日提醒励志名言:1、播下一个信念,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2、人生的绚丽多彩和卑微只因是平台不同,而决定平台的恰恰是自己平时的行为和习惯。
3、如果把学习看作投资的话,它应该是一本万利的,应该是世界回报最多的投资。
4、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攀爬的。
5、学习只是一种状态和一种习惯而已。
学生每日提醒励志名言:1、播下一个信念,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专项练习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专项练习题例1:同学们回忆你在课堂上探究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根据上面两个例子我总结出积的变化规律是这样的:()练练1::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6,则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8,则积()。
2.根据第1题的积,找出规律填出其他得数。
(1)58×90 = 5220 (2) 15×7 = 10558×18 = ( ) 45×7 = ( )58×45 = ( ) 75×7 = ( )29×90 =() 15×63 = ( )3.如果A×B=360,那么2A×B=(),A×3B=(),A×(B÷6)=()。
例2:两个因数的积是60,一个因数乘4,另一个因数不变,现在的积是()。
A、240B、60C、15练练2:1.两个因数的积是100,把其中一个因数除以3,另一个因数不变,积是()。
2.一个因数不变,把其中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积是90,原来两个因数的积是()。
3.一个长方形的面积为12m2,把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宽不变,扩大后的面积是()。
例3:8本新华字典重2千克,那么16本新华字典重多少千克?练练3:1.买4支钢笔需要85元,那么买8支钢笔要多少钱?买12支钢笔呢?2.买4千克梨需要35元,买3千克苹果需要44元,妈妈买了8千克梨和6千克苹果,一共用了多少元钱?3.一条8米宽的人行道,占地面积930平方米。
拓宽后,宽增加了16米,长不变。
拓宽后的人行道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例4: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2倍,另一个因数扩大3倍,那么积()。
A、不变B、扩大5倍C、扩大6倍练练4: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倍。
2.一个长方形的长扩大到原来的5倍,宽扩大到原来的2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倍。
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精选习题+详细解析

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精选习题+详细解析积的变化规律在四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数学运算的知识。
在第4单元的第3课时中,我们将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在本文中,我们将提供一些精选习题,并对其进行详细解析,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1. 习题1小明有7个小袋子,每个袋子里有3颗糖果。
请问小明一共有多少颗糖果?解析:我们可以使用乘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小明有7个小袋子,每个袋子有3颗糖果,所以需要计算7乘以3。
答案:7 × 3 = 21所以,小明一共有21颗糖果。
2. 习题2花园里有6排花盆,每排花盆有4盆花。
请问花园里一共有多少盆花?解析:同样地,我们可以使用乘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花园有6排花盆,每排有4盆花,所以需要计算6乘以4。
答案:6 × 4 = 24所以,花园里一共有24盆花。
3. 习题3一个竹筐装满了8扎花。
每个扎花有5朵。
请问竹筐里一共有多少朵花?解析:继续使用乘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竹筐里有8扎花,每扎花有5朵,所以需要计算8乘以5。
答案:8 × 5 = 40所以,竹筐里一共有40朵花。
4. 习题4一面墙上有9行书架,每行书架上有6本书。
请问这面墙上一共有多少本书?解析:同样使用乘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墙上有9行书架,每行书架上有6本书,所以需要计算9乘以6。
答案:9 × 6 = 54所以,这面墙上一共有54本书。
5. 习题5小明用金币堆成了一个9层的金塔。
每一层金塔上的金币数量依次递增,第1层是1枚金币,第2层是2枚金币,以此类推。
请问小明一共用了多少个金币?解析:这道题需要我们计算1+2+3+4+5+6+7+8+9的和,即求这9个数的总和。
答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45所以,小明一共用了45个金币。
通过以上的习题和解析,我们可以看到积的变化规律很常见,并且可以通过乘法来解决。
四年级上册-积与商的变化规律-练习题

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一、填空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6,那么积〔〕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8,那么积〔〕3、两个数相乘的积是25,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9,那么积是〔〕4、两个数相乘的积是65,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5,那么积是〔〕5、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乘2,另一个因数乘,3,那么积〔〕6、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乘3,另一个因数除以,3,那么积〔〕7、两个因数的积是360,如果一个因数除以3,另一个因数不变,积变为〔〕。
8、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乘6,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
9、两个因数相乘的积是560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外一个因数除以10,那么积是〔〕。
10、两个数相乘是75,如果一个因数乘7,另一个因数除以7,积是〔〕。
11、A×B=400,如果A乘3,那么积是〔〕,如果B除以5,那么积是〔〕。
12、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乘10,另一个因数也乘10,积〔〕。
13、两个因数的积是42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8,积是〔〕。
14、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60,如果一个因数除以2,另一个因数也除以2,积是〔〕。
15、两数相除的商是15,如果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是〔〕。
如果被除数不变,只把除数扩大5倍,商是〔〕。
16、150÷30,如果被除数增加300,要使商不变,除数应该〔〕。
17、两数相除,如果被除数扩大5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该〔〕。
18、1400÷70,如果除数不变,被除数除以10,那么商应该〔〕。
19、被除数不变,除数乘3,商应当〔〕。
20、两个数的商是6,如果被除数与除数都除以2,商是〔〕。
21、两数相除,商是80,如果去掉除数个位上的0,商是〔〕。
22、两个数的商是12,如果被除数除以3,除数不变,那么商是〔〕。
2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6,商〔〕。
24、在一个除法算式里,除数除以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