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蒂斯教案

马蒂斯教案
马蒂斯教案

课题:马蒂斯与野兽派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野兽派以及野兽派的艺术特点;

初步掌握野兽派风格特点在马蒂斯作品中是怎样表现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将新古典主义与野兽派作品分析,使学生总结出野兽派绘画的艺术特点;

将马蒂斯前后期作品对比分析,使学生归纳并掌握马蒂斯独特的艺术风格情感价值观:

通过学习野兽派的绘画风格,扩宽学生的视野,了解更广泛的艺术形式,让学生学习除传统之外的艺术表现方法,提高学生对不同艺术种类的审美情趣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野兽派的绘画特点;

理解马蒂斯作品中的野兽派元素;

掌握马蒂斯是怎样在艺术作品中表现野兽派艺术特点的

教学重点:野兽派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画家是怎样将野兽派的绘画特点在艺术作品中表现的

教学方法:新古典主义和野兽派绘画作品对比,总结出野兽派的艺术特点(突出重点)

马蒂斯前后期作品的对比分析,总结出野兽派绘画风格在作品中的表现方法(突破难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幻灯片等

导入:(出示两张图片: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路易斯·奥松维尔伯爵夫人;和野兽派大师马蒂斯的马蒂斯夫人像)

知识展开

19世纪在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会改革之前,在美术史上掀起了一场借古开今的潮流。这就是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

通过欣赏图片总结概括出新古典主义的表现特征

20世纪初,随着西方自然科学尤其是照相技术的发展,绘画“不再作为自然的奴仆了”,而是“为艺术而艺术”。旨在表达情感体验和精神价值,其中,野兽派是他们的核心团体之一。

什么是野兽派?

1905年在巴黎的秋季沙龙,野兽派作品总结概括出野兽派主观表现的艺术特点板书:主观

马蒂斯为什么能作为野兽派的灵魂人物?

简介马蒂斯,早期作品受西尼亚克新印象主义的点彩画法影响,作《豪华、宁静、欢乐》高更的作品提示他采取一种装饰风格,用弯弯曲曲的阿拉伯式线条所分隔的平面色彩区域的组合,来解决线条与色彩的冲突。这一成果在他于1905年后完成的《生活的欢乐》中体现得更明显。立体派大师毕加索受马蒂斯影响,作出《亚维农少女》。马蒂斯同毕加索同样尊敬印象派,但是两人却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艺术之路。

早期《豪华、宁静、欢乐》与《生活的欢乐》做对比

板书:简化

简要解读《生活的欢乐》舍弃了对形体繁琐的刻画,对形象的高度简化的处理。对色彩也得到自由而简化的运用,将自然物象的色彩进行高纯度提炼。

毕加索提倡舍弃色彩,主张造型为主的立体派,但是马蒂斯更倾向于色彩,在毕加索《亚维农少女》之后的一年马蒂斯作了《红色中的和谐》解读《红色中的和谐》:搭配、类同原则、色彩协调

在这里,画家以一块高纯度的红色平面,限定了整个房间内的空间。他把室内三度空间的物象,全都描绘在这块二度空间的红色平面上。他把蓝色的纹样分布在桌布和墙面上,从而在这红色平面上清楚地将那水平的面和垂直的面区分开来。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形态的表现上采取一种图形类比的方法。我们在画上看见,窗外的屋顶,与那把椅子形状相类似;花园里树木弯曲的枝丫,与桌面和墙壁上鹿角形花纹相呼应;而桌布上的花梗与女佣的头发,则用的是同一种简略的线条。如果说塞尚是将装饰纹样的布当作静物的背景来画,那么,马蒂斯在这里则是将整个画面的物象,都当成了装饰纹样来处理。

画面的色彩极其有限,且基本上都是纯色。高度精炼的色面组合,使该画获得强烈的色彩效果。马蒂斯的简化天赋,在这里得到了充分显示。他曾说:“色彩从来不是数量的问题,而是选择的问题……色彩的泛滥造成了色的无力。然而色彩只有经过精心安排,只有符合艺术家的强烈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在这幅画上,室内的红色构成全画的基调,窗外的蓝和绿色与它形成对比。而窗框的黄色和橙色,则使这一对比稍稍地得以缓和。窗外房子的粉红色,与室内红色相呼应,而室内桌布、墙纸上花纹以及桌上水果的色彩,则与窗外蓝天、绿地、黄花的颜色相谐和。纯净的色彩,使这幅画显得明丽而静雅。尽管热烈的红色在画上占据绝对的优势,但冷静的蓝色却仿佛是一个休止符,使画面色彩的情绪回落下来。

马蒂斯对生活中习以为见的景物主观表达,在人物刻画上他同样有独特的见解解读马蒂斯《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

图中这幅马蒂斯夫人像,画面十分沉静,而色彩却是典型的野兽主义画风,鲜艳、浓烈,笔法直率而粗放,画面效果很强烈。《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充分反映了马蒂斯野兽主义画风的特点。虽然此画的色彩极其浓重和强烈,但整个画面却显得十分沉静。这里的色彩完全是主观感受的产物,而绝非客观的如实模仿。据说,马蒂斯夫人曾身着黑衣摆好姿势地让他写生,可他所画出的,却是色彩鲜艳到极点的红衣人物肖像。在这幅画中,马蒂斯在人物面部的正中央画了一道绿色粗线;这条线成了全画的核心。不仅整个脸部的造型结构紧紧依附着这道绿线,而且,画中诸多要素都是靠这道线而得到统一和平衡。假如没有这道线,整个画面似将松散不整;正是靠着这条绿线,那黑色的双眼和双眉才不至于显得过分强烈,而那黑色的头发和绿色的衣领才得以衔接起来,脸才得以被妥善地“放在”了头发与衣服之间。这道绿线,还将头像与绿色的背景联系起来,使头部不会因为其一道道的红色和橙色块面,与绿色背景拉开距离,而破坏画面的平面感。为了强化这种平面感,画家有意地把画面左侧的背景画成橙色,从而将其拉到画面的前面,使我们觉得在背景与头像之间并没有距离。画中红绿两色的强烈对比,产生耀眼的闪烁效果,使画面充满了纯绘画性的魅力。画一个沉静的头像,会生出这样丰富的视觉效果,而这种效果竟是靠着精心地经营不同的色面而取得,这不得不让人惊叹马蒂斯驾驭色彩与笔触的超凡本领。

野兽主义作为一场有声势的现代主义思潮,到1908年以后就销声匿迹了。但对于马蒂斯来说,这只是一个开端。

短暂的立体主义

他采用各种自由的手法创造一种新的绘画空间,而且还经历了短暂的立体主义时期。《钢琴课》(1916-1917)是他最具特色、最成功的立体主义作品。(出示图片《钢琴课》和《开着的窗户》

解读《钢琴课》

这一时期,马蒂斯日益虚弱,开始采用色彩剪贴,这种技法成为其暮年的主要创作手段。纸片根据其要求先涂好色,然后剪下来,用以拼组画面。这种要求极度单纯的方法,磨练了马蒂斯的装饰才能。其在晚年作品中所取得的活泼的色彩效果,对那些年轻艺术家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晚年剪纸

他与立体派不同的是,马蒂斯不注重图画的结构,而是更注重色彩,这成了他后来的艺术作品中决定性的因素。以此看来,他的剪纸实际上是另一种手段的绘画。

马蒂斯的色彩搭配与中国民间美术中的原始色彩非常相似,马蒂斯的彩色剪纸拼贴画一如他的其他绘画作品一样,是对艺术家内心幻象的一种艺术表现,富于强烈的幻想情调,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如梦似幻的境界,作品里总是活跃着一种旺盛的生命力,洋溢着春天的气息,明朗而欢快。民间美术传达出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和诸多的寓意。这是人类色彩情感的反朴归真,也是中西艺术形式的不谋而合。

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当中,也要像艺术大师马蒂斯一样,将心中的情感通过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打破传统,用于革新。

谢谢大家!

板书内容:

简化

情感

主观

我向马蒂斯学画画教学反思

我向马蒂斯学画画教学反思 《我学马蒂斯来画画》,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体验画家作品,感受创造的乐趣,发现作品结构特征。在不改变画面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作创造性的添加。能正确欣赏评价大师、自己和别人的作品。 真正走近马蒂斯,必须对马蒂斯有全面的了解,即要经过一个欣赏的阶段。然而在以往的美术教材中的欣赏课总使孩子们索然无味,关键在于缺乏参与的激情:光说不练,隔靴挠痒,距离太远。而欣赏恰恰强调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得从画家的人生经历,时代背景,人物个性等方面入手,这样问题就出现了:是否会和政治思想课相似,和语文课有雷同呢?尽己所能把自己了解的画面风格,作者生平,时代背景最大限度地讲给学生,期望学生对马蒂斯有全面的了解。试想这样的过程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有效吗?采用这样的方式还谈的上是走近马蒂斯吗?二年级的孩子能从单薄的语言,自身单薄的经历中了解画家崇尚人性、自然、和谐的意义吗?反而使距离遥远,缺乏吸引力。使他们在心理上觉得和大师的作品有差距,就像精美绝伦的物品面前竖着这样一个标志:物品贵重请勿靠近。一下子令人丧失了亲近的热情。撇开上述的各种元素,我们就画论画,就能使学生和大师产生某种方式的对话,产生一定的共鸣,在观画的过程中体验到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基于这样的考虑我认为合理的铺垫: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再动手画一画。让他们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轻松地和大师对上话。 自由的学习方式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都会使他们特别激动,在教学导入过程中我采用得是“听画”的方式:“请画一个坐着的人,什么人?什么

打扮?我不知道,可你知道。发挥想象,画出你最熟悉或感兴趣的人。” “再请画一张给这个人坐的椅子?什么式样你最有发言权。”然后剪下在黑板上简单展示和交流。椅子、人物再也没有比这更让孩子们熟悉了,没有任何的约束他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黑板上一会儿就出现了四十几把不同造型的椅子上坐着四十几个不同的人物。这是孩子们将已有的信息和经验在头脑中进行有意识的选择,组合运用创造的过程。短时间内就使他们看到了集体创造的成果。小小的成果展示在创造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是动力,是源泉,在课堂一开始让孩子们的大脑进行了预热。他们小小的心中涌动着澎湃的创作激情,并且在以后的创作作品中也会直接体现了出来。 我再把这些作品组合成马蒂斯作品结构相似的画面,继而出示马蒂斯作品,请他们做比较,找找他们最相似的地方在哪里?为他们提供一个可探究和发现的情境,把问题扔给学生,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进行分析、归纳、判断。难度降低,较容易的得出:位置不变,形象变了。(即主要结构相同:物体的大小、前后关系。)用游戏的方式很自然的感知了创造的结果,把握了作品的基本结构。并把大师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联系在一起,初步的走近了大师。 感知是创作的基础,所以对马蒂斯作品的欣赏很重要:请学生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画面:“在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十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第2课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本课知识与技能: 了解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生平及其创新历程,欣赏马蒂斯的绘画和剪纸艺术,用自己的语言从造型和色彩等方面描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本课教学重点: 了解马蒂斯野兽派绘画和剪纸作品特色及其创新手法。 ◆本课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色彩均衡与抽象风格在马蒂斯作品中的体现。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结合马蒂斯的生平,引领学生欣赏马蒂斯艺术生涯中两大成就——野兽派绘画作品和剪纸艺术,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这位影响20世纪画坛的艺术巨匠。为什么马蒂斯被称为20世纪艺术大师?这是本课极具探索意义的问题。马蒂斯向前辈和同时代艺术家学习借鉴,不断确认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并且对后期的美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与影响,这才是“大师”的本质。另一方面,其作品风格对于没有系统学习美术史知识的小学生来说不易理解,因此需要教师在更开阔的艺术史背景中引领学生感受、欣赏、理解马蒂斯艺术作品特色并学习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依据国家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欣赏课的要求,教师在欣赏课教学中应努力激发高年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应“多运用比较、讨论等方法”、“尝试以查阅和搜集资料的方式”欣赏大师作品(摘自2011版《美术课程标准》)。

本课教学注重欣赏课的视觉功效,创设“图像情境”与“问题情境”,并通过师生有效的互动和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建构学生对作品的认识,提高欣赏实效。 (二)教材版面分析 在本课的编写中,出于版面的限制,教材中选择了马蒂斯一生中最重要的艺术转折时期的作品。 本课由三页构成。第一页、第二页是绘画欣赏。第一页首先出示了马蒂斯的生平简介,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并配以两幅成名期和成熟期重要的代表作。第二页可以看到马蒂斯对绘画进一步简化的变化。第三页是剪纸作品欣赏及汶斯教堂彩色玻璃画。 《戴帽的女人》作于1905年,画现存于美国旧金山美术馆,是马蒂斯成名作。该画在造型形式上,虽然还留有一些传统绘画的痕迹(阴影的简单表现),但受东方艺术影响总体趋于平面化,色彩的运用与传统油画有非常明显的区别,粗犷的笔触与强烈的色彩对比造成强大的视觉冲击,传统油画中的细腻、含蓄、优雅的色调全然不见,难怪被当时的评论家讥讽为:“感觉来到野兽的丛林里。”“野兽派”也因此得名。 《红色的和谐》作于1908 年,180厘米×220厘米,现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尔米塔日博物馆。这幅画是马蒂斯成熟期的代表作。马蒂斯在这幅作品中把透视法彻底抽掉,三度空间的物象,全都描绘在二度空间的红色平面上。室内的红色构成全画的基调,窗外的蓝和绿色与它形成对比,窗框的黄色和橙色,则使这一对比稍稍地得以缓和。马蒂斯通过色彩的面积对比、冷暖对比、色彩的呼应等来追求色彩的均衡,纯净的色彩使这幅画显得明丽而静雅,色彩响亮而不失宁

作品赏析

第一课 学习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有感 学习第一课人民艺术家-齐白石后,我学会了很多,齐白石爷爷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他小时候砍柴,放牛……只读过一年书,但他最后却成为了艺术大师,比起他,我们难道还有不好好学习的理由吗?他那是还要放牛、砍柴。而我们呢?吃来张口,衣来伸手,大多数人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齐白石爷爷为什么能成为艺术大师呢?就是因为他刻苦学习,他历经86年去学、去画,才把虾等花鸟鱼虫山水画画的出神入化。86年啊!多漫长呀!86年他一直观察生活,画出生活,而我们哪?我们中的大多数同学都会因为一点小困难解决不了而放弃。我们真应该向齐白石爷爷学习,学习他的精神。以后我一定要向齐白石爷爷一样,刻苦学习,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不向困难低头。 学习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有感 齐白石(1864.1.1—1957.9.16)原名纯芝,号渭青、兰亭,后改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白石老人。 齐白石1863年生于湖南湘潭,出生贫苦家农家,幼而好学,读过半年私塾,12岁始学木匠,善雕花。27岁时才正式拜当地文人拜少蕃、胡沁园为师,学习诗文、书画、篆刻。40岁后,五次出远门游历,助长了技艺。60岁在陈师曾的支持下,进行“衰年变法”,闭门专攻写意花鸟,借鉴诸家之长,再结合自己的气质修养,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画风、境界有了质的飞跃。齐白石十分热爱身边的花鸟虫鱼,所以把它们都当作有感情的生命来画。它笔下的这些花鸟鱼虫是他长期观察和写生的结果,因此生动、亲切而又质朴。在众多的花鸟鱼虫作品中,白石老人所画的虾、蟹堪称一绝。白石老人一生作品丰富,不但擅长花鸟,还有大量的山水和人物作品。他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书法:气象雄浑、自然纯朴、稚拙而富有情趣。诗文:清新质朴,感情真挚篆刻:布局奇特、雄奇奔放、气势纵横宏大、用刀如笔、下刀肯定、一气呵成。在1953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学习第一课人民艺术家—齐白石后,我学会了很多,齐白石爷爷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他小时候砍柴,放牛……只读过一年书,但他最后却成为了艺术大师,比起他,我们难道还有不好好学习的理由吗?他那是还要放牛、砍柴。而我们呢?吃来张口,衣来伸手,大多数人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齐白石爷爷为什么能成为艺术大师呢?就是因为他刻苦学习,他历经86年去学、去画,才把虾等花鸟鱼虫山水画画的出神入化。86年啊!多漫长呀!86年他一直观察生活,画出生活,而我们哪?我们中的大多数同学都会因为一点小困难解决不了而放弃。我们真应该向齐白石爷爷学习,学习他的精神。以后我一定要向齐白石爷爷一样,刻苦学习,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不向困难低头。 画家齐白石的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观后感当我欣赏完《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画以后,我感到这幅画线条简练、质朴,笔墨纵横雄健,色彩鲜明热烈,创造出清新明丽、开朗豪放的意境。他的画充满课幻想和质朴的感情,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使人一见就很喜欢。 画面上虽然没有青蛙的身影,但是却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可以看出齐白石老人的想象力特别丰富。 看完这幅画我知道了,要想画出好的作品,就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要想培养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说课稿(两篇)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说课稿(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第二课《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以马蒂斯的生平、作品中造型色彩的艺术风格以及晚年的艺术巅峰之作—剪纸,作为主要线索。选择了多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旨在引导学生从他的艺术以及不朽的艺术生命力的角度,认识和了解这位影响20世纪画坛的艺术巨匠。了解马蒂斯一生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不断超越自我的生平,激发学生不满足过去,勇于创新的思想意识。 二、学情分析 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在教材中展示了马蒂斯的剪纸和绘画作品及生平简介,并选择了一些相关的小资料,学生对于马蒂斯的的艺术作品不了解,初次接触时并不接受他的这种艺术风格,甚至有的觉得他的作品“乱七八糟”。需要学生在认识、观察、欣赏马蒂斯作品后,需要依靠自己的思考完成对艺术家和作品的分析,并根据本课知识进行简单的剪纸创作。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以教材中的文字提示为线索,了解马蒂斯生平及在造型、色彩上的艺术风格,对“野兽派”有初步了解。欣赏马蒂斯剪纸作品,了解剪纸艺术是他的艺术巅峰。学习马蒂斯剪纸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作品。 2、能力目标: 观察、比较、归纳,能够总结马蒂斯的艺术特点。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评价马蒂斯的作品,能力强的学生能发生发表自己较为独特的观点。

3、情感目标:了解马蒂斯晚年带病创作,达到个人艺术巅峰的事实,学习做事有恒心,不轻言放弃、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了解马蒂斯艺术特征,学习他一生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2、学习欣赏马蒂斯剪纸作品的方法,体会作品在造型和色彩上给观者带来的观感。 难点:对马蒂斯较为抽象的物象造型的认识与理解。 五、说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卡纸、彩纸、剪刀、双面胶、和彩笔等工具。 六、说教法 我所设计的教法学法是引导孩子们带着目的去欣赏,使他们从被动的看变成主动地寻找答案,这样使得他们主动的去学。运用了多种教学方式:课前资料查询、游戏、多媒体辅助、情境教学、讨论、表演、模仿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课件,导入课题 我们一起看大屏幕(马蒂斯剪纸像) 提问:这个人是谁?他在干什么? 生: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他在手术后进行剪纸创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影响20世纪的画坛巨匠——马蒂斯。 (二)、讲授新课 1、马蒂斯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画家呢?(课件展示) 教师介绍马蒂斯的生平。 【设计意图】以马蒂斯的生平为线索,以问题为牵动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欣赏生动的课件,了解马蒂斯的绘画经历及主要艺术风格,为后面的进一步探究做准备。

法国画家马蒂斯作品赏析(最新整理)

法国画家马蒂斯作品赏析 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年12月31日-1954年11月3日,摩羯座) 法国画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善于运用色彩的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及版画家。他与毕加索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两位画家,且是野兽派的领军人物。野兽派主张印象主义的理论,促成了20世纪第一次的艺术运动。使用大胆及平面的色彩、不拘的线条就是马蒂斯的风格。风趣的结构、鲜明的色彩及轻松的主题就是令他成名的特点。 21岁时的一场意外,令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是它主宰我。”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莫罗,莫罗曾对马蒂斯说过“在艺术上,你的方法越简单,你的感觉越明显。”正是这句话引导了马蒂斯绘画风格,使他能够用简捷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塑造出他所构想的一切,对他终生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说:“野兽派是我把红、蓝、绿三种颜色并列、对比,

使之更具表现力的一种试验。它产生自我心中的某种需求,而不是诞生于任何主观或理性的态度。”马蒂斯毕生最求的艺术理想是宁静、愉悦、优雅的画风,“野兽主义”画风只是他追求理想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表现自我的装饰性简化,用最单纯却又最有表现力的色彩和造型组合,也就是平面装饰的构成性语言来表现自我,表现自己对自然丰富而深刻的感受,最终营造一个和谐、宁静和愉悦的世界。总体上来说,马蒂斯的艺术理论体系可以概括为表现自我的装饰性简化,追求一种脱胎于传统的现代伊苏,以表现自我为创作的目的、以单纯的平面装饰语言为表现手段。 “色彩的目的,是表达画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即用简单的方式抽象表现人或物的形态,并大胆地运用色彩构成视觉冲击,也正是这种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方式使得马蒂斯的作品有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马蒂斯为野兽派的发起人。他出生于法国北部的勒卡多镇的商人之家,曾入大学法律系学习,后改学绘画。1892年入美术学院莫罗画室学习,在五年学习中与鲁奥、德兰等建立起友谊。1905年他与朋友们创作的一批作品参加秋季沙龙,惊骇了观众从而渐渐出名。不久马蒂斯去意大利、西班牙、俄国旅行写生,对异国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画风变得明丽和单纯,作画追求平面造型,色彩薄而

马蒂斯教案

课题:马蒂斯与野兽派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野兽派以及野兽派的艺术特点; 初步掌握野兽派风格特点在马蒂斯作品中是怎样表现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将新古典主义与野兽派作品分析,使学生总结出野兽派绘画的艺术特点; 将马蒂斯前后期作品对比分析,使学生归纳并掌握马蒂斯独特的艺术风格情感价值观: 通过学习野兽派的绘画风格,扩宽学生的视野,了解更广泛的艺术形式,让学生学习除传统之外的艺术表现方法,提高学生对不同艺术种类的审美情趣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野兽派的绘画特点; 理解马蒂斯作品中的野兽派元素; 掌握马蒂斯是怎样在艺术作品中表现野兽派艺术特点的 教学重点:野兽派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画家是怎样将野兽派的绘画特点在艺术作品中表现的 教学方法:新古典主义和野兽派绘画作品对比,总结出野兽派的艺术特点(突出重点) 马蒂斯前后期作品的对比分析,总结出野兽派绘画风格在作品中的表现方法(突破难点)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幻灯片等 导入:(出示两张图片: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路易斯·奥松维尔伯爵夫人;和野兽派大师马蒂斯的马蒂斯夫人像) 知识展开 19世纪在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会改革之前,在美术史上掀起了一场借古开今的潮流。这就是新古典主义美术运动。 通过欣赏图片总结概括出新古典主义的表现特征 20世纪初,随着西方自然科学尤其是照相技术的发展,绘画“不再作为自然的奴仆了”,而是“为艺术而艺术”。旨在表达情感体验和精神价值,其中,野兽派是他们的核心团体之一。 什么是野兽派? 1905年在巴黎的秋季沙龙,野兽派作品总结概括出野兽派主观表现的艺术特点板书:主观 马蒂斯为什么能作为野兽派的灵魂人物? 简介马蒂斯,早期作品受西尼亚克新印象主义的点彩画法影响,作《豪华、宁静、欢乐》高更的作品提示他采取一种装饰风格,用弯弯曲曲的阿拉伯式线条所分隔的平面色彩区域的组合,来解决线条与色彩的冲突。这一成果在他于1905年后完成的《生活的欢乐》中体现得更明显。立体派大师毕加索受马蒂斯影响,作出《亚维农少女》。马蒂斯同毕加索同样尊敬印象派,但是两人却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艺术之路。 早期《豪华、宁静、欢乐》与《生活的欢乐》做对比 板书:简化

揭秘马蒂斯剪纸的特点是什么,马蒂斯作品赏析

揭秘马蒂斯剪纸的特点是什么,马蒂斯作品赏析 揭秘马蒂斯油画的特点是什么 马蒂斯是一位法国画家,也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著名艺术大师,一生之中在绘画、雕塑、剪纸等多个领域内做出了杰出的成就,特别是在油画方面的成就尤其突出,是野兽派的创始人,也是这一派的代表性人物。一生之中创作出了大量的油画作品,这些油画作品都烙上了马蒂斯自己的烙印,下面介绍一下马蒂斯油画特点。 马蒂斯油画作品《舞蹈》 马蒂斯油画特点一:首先马蒂斯在油画中善于运用各种线条,为了回归艺术的本质,马蒂斯运用自己的线条更加直接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努力的追求绘画语言的精简,对于马蒂斯来说画面上的一切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画面上不存在任何一个没有意义的线条,他认为多余的线条会干扰观众对主要部分的理解与感受,为此马蒂斯坚持表现本质特征,即使是一条看似轻松的简单线条,也是马蒂斯长期生活观察的结果,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味。 马蒂斯油画特点二:马蒂斯的油画讲究色彩的强烈的对此,讲究大色块的堆积,在这种色彩的对比与堆积中马蒂斯轻松的表达着自己的情感,给观众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正是因

为对色彩随意的堆积和对色彩对比度的要求比较高,因此被称为野兽派的创始人与代表性人物。 马蒂斯油画特点三:马蒂斯油画之中不讲究形似,而刻意追求神似,讲究每一个线条都表明画家的情感,他说:奴隶式的再现自然,对于我是不可能的事。我被迫来解释自然,并使它服从我的画面的精神。色彩的选择不是基于科学,我没有先入之见的运用颜色,色彩完全本能地向我涌来。他还说过:我所梦想的艺术,充满着平衡、纯洁、静穆,没有令人不安、引人注目的题材。一种艺术对每个精神劳动者是一种平息的手段,一种精神慰藉手段熨平他的心灵;对于他们意味着从日常辛劳和工作里获得宁静。他称这种艺术为安乐椅式的艺术。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案与反思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以教材中的文字提示为线索,了解马蒂斯生平及在造型、色彩上的艺术风格,对“野兽派”有初步了解。 2、欣赏马蒂斯剪纸作品,了解剪纸艺术是他的艺术巅峰。学习马蒂斯剪纸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作品。 过程与方法:1、观察、比较、归纳,能够总结马蒂斯的艺术特点。 2、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评价马蒂斯的作品,能力强的学生能发生发表自己较为独特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马蒂斯晚年带病创作,达到个人艺术巅峰的事实,学习做事有恒心,不轻言放弃、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马蒂斯艺术特征,学习他一生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2、学习欣赏马蒂斯剪纸作品的方法,体会作品在造型和色彩上给观者带来的观感。 教学难点:对马蒂斯较为抽象的物象造型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一起看大屏幕(马蒂斯剪纸像) 提问:这个人是谁?他在干什么? 生: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他在手术后进行剪纸创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影响20世纪的画坛巨匠——马蒂斯。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马蒂斯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画家呢?(看书4页资料) 野兽派画家 2、为什么马蒂斯晚年要“用剪刀画画”呢?(看书第五页资料) 马蒂斯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还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不幸的是到了晚年,却患了肠癌,只能在病床或轮椅上从事创作。但顽强的他没有被病魔吓倒,反而激发他更加努力的创作热情,并使这一创作达到了艺术的高峰,他后来也被人们称为“用剪刀画画的人”。 3、马蒂斯在艺术高峰时期的剪纸作品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1: 马蒂斯的剪纸作品《王者之悲》 组内谈感受:(关注造型上和色彩上的特点)。 提问1: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演奏的王子、六弦琴、求助者、舞蹈着、飘落的树叶…… 提问2:你认为作者在色彩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生:黑、白、红、黄、蓝、绿;色彩鲜明、大胆、有节奏…… 师小结:这幅《王者之悲》是马蒂斯的彩色剪纸的代表作之一。表现的是《圣经》中的一个故事,据说,古以色列国王大卫因童年杀死了菲利士的勇士歌利亚而抱憾终生。无法借助弹琴和天堂美女的舞蹈来安慰自己。画面虽然能让人辨认出三个抽象的人物形象,但画家的最终目的则是通过黑、白、黄、桃红和深蓝等色彩的对比,表达出自己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的愉快心情。。马蒂斯如此绚烂的窗外,充满对生活的热爱.无论是从他的画笔下,还是他的剪刀中,到处都是愉快的气氛,轻松的感觉. 即便是这幅《王者之悲》,也没有使人感受到

五年级美术下册-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1教案-人美版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以马蒂斯的生平,作品中造型、色彩的艺术风格以及晚年的艺术颠峰之作-----剪纸,作为主要线索,选择了七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旨在引导学生从她的艺术以及不朽的艺术生命力的角度,认识和了解这位影响20世纪画坛的艺术巨匠。本课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选择了一些相关的小资料。除此之外,在欣赏的过程中,安排了三套引导学生欣赏的选择题。这些题目是在学生认识、观察、欣赏马蒂斯作品后,需要依靠自己的思考完成。有些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体现了美术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性。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初步了解马蒂斯在造型、色彩上的艺术风格,了解他一生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不断超越自我的生平;对“野兽派”有初步的了解。 情意:了解马蒂斯生平,用马蒂斯晚年带病创作,达到个人艺术颠峰的事实,启发学生做事有恒心,不满足过去,勇于创新的思想意识和精神。 能力: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评价马蒂斯作品的艺术特点,能发表自己较为独特的观点,能学习马蒂斯剪纸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马蒂斯的艺术特色(如艺术表现手法、色彩特点、艺术成就等),区分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传统剪纸。 难点: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 学习材料: 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欣赏与比较: 猜猜看:哪一幅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民间剪纸?哪一幅是马蒂斯的作品?为什么这样区分?说说你的理由。 教学意图: 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介绍马蒂斯:

从后印象派到野兽派_解析马蒂斯绘画的形式结构_刘健

罗杰?弗莱指出,审美感情是一种关于形式的感情,即有形式的某种关系可引起特定的情感。我们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就是对这种形式的反应,而不是对人物或事件形象再现效果的反应。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就是体现在能构造出自然表面以下的永恒的、真正的形式结构。而所谓的形式结构则是指由构成画面的基本元素——体积、线条、色彩等所组成的综合情感表达的意味。 后印象派在形式结构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主张真实地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他们认为艺术所表现的不是客观的自然界,而是艺术家的主观心灵,是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后印象派的艺术是超越表象和感觉的,他们关注的不是对象外在的形色,而是力图揭示不同对象普遍的内在结构。 野兽派马蒂斯的绘画作品中也体现着对这种形式结构的追求。马蒂斯从塞尚绘画中领悟到内在结构的价值,从梵高绘画中领会了线条和色彩是表达感情的手段,高更使他明白平面性才能使他在绘画中倾注更多的感情因素,才能使他得以超越传统绘画带给他的束缚。可以说后印象派画家塑造了马蒂斯,改变了他的绘画风格,对他终生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内在的结构 塞尚在形式结构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注重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的表现,认为艺术不是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的形貌色彩,而是真实地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在他看来,绘画毫无社会功利可言,只是形、色、节奏、空间在画面上如何构成,是“为构成而构成”的。塞尚绘画形式结构的产生是来源于客观物象,是画家根据自己的感觉对客观物象作了形式上的提炼的结果。从《花房中塞尚夫人》《苹果与桔子》等作品我们能看出他对画面结构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马蒂斯对塞尚十分崇拜。他说,在他大胆从事探索的紧要关头,塞尚的《三浴女》如同黑暗中的一颗明星,给了他信念和毅力。马蒂斯从塞尚的画中领悟到,艺术是超越表象和感觉的,艺术不应关注对象外在的形色,而是力图揭示不同对象普遍的内在结构。从其作品《钢琴课》可以看出马蒂斯对画面内在结构的探索。画中表现的是在拥有大窗户面对着庭院的室内,马蒂斯的儿子正在弹钢琴。作品几何形态的分割较为严谨,画面通过纵、横、斜轴组成严密内在结构,钢琴上的节拍器与窗外草坪的三角形,窗框的矩形与右上角的油画,形成几何对比,窗上的曲线扶手和乐谱台上的花纹,与画中的孩子、上方油画及左下角的青铜小品,遥相呼应,一切都融合得恰到好处。毫无疑问,内在结构形式是这幅画的的实质。 二、单纯的线条、强烈的色彩 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绘画具有鲜明的特色,他用单纯的线条、绚烂的色彩、奔放的笔触表达狂热的感情。但他不同于印象派,印象派捕捉对象外表的美,梵高爱的是对象的本质。梵高的线条和色彩既是造型手段也是表达感情的手段。形式美和意境美在梵高作品里得到了高度的结合,在人像中如此,在风景、静物绘画中也如此。梵高的作品几乎都表现出作者的心脏在跳动。正如苏珊?朗格所说:“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件表现性的形式,这种创造出来的形式是供我们的感官去知觉或供我们想象的,而它所表现的东西就是人类的情感。” 梵高那绚烂的色彩、奔放的线条表达狂热感情的画面深深地吸引着马蒂斯,使他在画面上大胆地追求更多的感情因素,开始强调线的造型功能,追求线条的表现性,尤其是采用强烈自由奔放的纯色作画。正如他所言:“我把色彩用作感情的表达,而不是对自然进行抄袭。我使用最单纯的色彩。”线条和色彩在马蒂斯艺术中有着难以言喻的作用,《舞蹈》中人物的舞姿动感十足,激情满怀。色彩极其简约,天是蓝色的,地是绿色的,人是橘红色的。整个画面是由这三种和谐的色彩与构成人物的富有节奏韵律的线条组成,画面形色简约,线色浑然一体。画中的线条和色彩并不是对自然和生活的简单摹仿,而是对大自然高度和谐的赞美,是他内心情感的直接体现。 三、平面化的视觉画面 平面性是绘画艺术最本质的特征,是绘画艺术特有的条件,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具有的。野兽派实现了通过色彩平面来构成作品。1905年夏天,马蒂斯在参观高更南海绘画的藏品时醒悟:在他一切的探索中,平涂法才能使他在绘画中倾注更多的感情因素,才能使他得以越过凹凸、透视、明暗等光线作用下的物体固有色扩散等一些老问题。从那时起,他意识到绘画的本质在于它的非自然性,并因此走上色彩的单纯化、平面化道路。 《红色的和谐》是马蒂斯平面性绘画的代表作。画中一个女子将一盘水果放在桌子上。这个情节似乎可有可无,画家只是把这室内的景物作为构图的一种依据,使平涂的色彩纳入秩序的构图中,从而传达出某种特定的情感内容,正如他所说,“我用色彩进行创作,我要像作曲家组合他们的和音那样来组合那些平涂色彩。”这幅作品说明,马蒂斯有意减弱画面的深度感和物象的体积感,而根据感情的需要,将高纯度的平面色块在画中组合,形成冲突对比或平衡和谐的关系,产生音乐般的节奏。 四、结语 马蒂斯吸收了后印象派画家塞尚、凡高和高更所长,借鉴黑人雕塑和东方装饰艺术,与传统艺术彻底决裂。他追求鲜艳的色彩、简练的造型、和谐一致的构图以及强烈的装饰性,开创了具有独特形式与强烈色彩的野兽派时期,对西方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从后印象派到野兽派——解析马蒂斯绘画的形式结构 刘 健 西安财经学院 摘 要:后印象派主张真实地表现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这一观念引导了马蒂斯绘画风格,使他能够用简洁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塑造出他所构想的情感世界,对他终生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后印象派画家对马蒂斯绘画影响的分析,介绍了形色简约的马蒂斯艺术的形式结构。 关键词:后印象派 马蒂斯 线条 色彩 形式结构 参考文献: [1]鲍诗度.西方现代派美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欧阳英译.马蒂斯论艺术[M].河南美术出版社,1996. [3]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王端廷.塞尚的隐居与中国文人的出世[J].荣宝斋,2010年第2期.北方文学https://www.360docs.net/doc/9a12910064.html,

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下册-《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学教案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马蒂斯的艺术作品,了解马蒂斯在造型、色彩上的艺术风格。 2、感受中外兼职的不同,尝试使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作品。 3、用马蒂斯晚年带病创作,达到个人艺术巅峰的事实,启发学生做事有恒心,不轻易放弃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马蒂斯作品在造型和色彩上的独特风格 教学难点: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具准备情况。 二、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民艺术家——齐白石》,这节课我们建会学习什么呢?请大家欣赏两幅油画,出示法国画家雷诺阿的《金发少女》和马蒂斯的《戴帽的女人》,请大家观察比较,然后说一说:哪幅画带给你的视觉冲击力最强?为什么? 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戴帽的女人》是法国画家马蒂斯在1905年创作的一幅油画,整幅画色彩丰富、对比强烈,画家不仅在背景和人物的服装、帽子上大胆用色,而且还在妇人的脸部运用了浅绿色、淡黄色和朱红色,整幅画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3、这幅画不仅感染了你们,1905年在法国秋季沙龙展览会中,也以它鲜明的色彩、强烈的对比,轰动了整个美术界。由于作品与传统的写实色彩截然不同,评论家们戏称这幅画的造型、和色彩就像“野兽”一样奔放、狂妄,“野兽画派”因此而得名。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野兽画派”的代表人马蒂斯,板书课题: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三、赏析感悟 1、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艺术家马蒂斯: 马蒂斯简介: 1869年12月31日生于法国; 1905年在秋季沙龙展出画作,被评论家成为“野兽画派”代表人; 1941年患肠癌,手术后从事剪纸创作;

马蒂斯-教案

马蒂斯-教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第2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一、教学目的 1、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学生能够的艺术特点。 2、通过学习,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评价马蒂斯的作品,能力强的学生能发表自己较为独特的观点。能学习马蒂斯剪纸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作品。 3、激发学生不满足过去,勇于创新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 1、马蒂斯艺术特征,学习他一生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2、学习欣赏马蒂斯剪纸作品的方法,体会作品在造型和色彩上给观者带来的观感。 三、教学难点 对马蒂斯教为抽象的物象造型的认识与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20世纪的艺术的师——马蒂斯 出示马蒂斯的肖像。 二、欣赏斯的作品 师:哪幅图给你的视觉冲击力最强为什么 《戴帽的女人》。因为整幅画的色彩非常强烈,马蒂斯不仅在背景和帽子,甚至这位妇人的脸部,都大胆地运用了绿色、朱红色和淡黄色,运用清晰的笔触,把轮廓勾勒出来,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的确,这幅作品不仅打动了你们,1905年在法国秋季沙龙展览会中,这幅作品以它鲜明的色彩、强烈的对比和特有的装饰性,轰动了整个美术界。由于他们的作品与传统的写实色彩截然不同,评论家们戏称他们像“野兽”一样,“野兽派”因此得名。 你们想不想认识这位20世纪的艺术大师呢?

1、《蓝衣女人》创作于1937年。画中的人物手拿着念珠在沉思,她戴着黄色含羞草编成的头冠,犹如火圈萦绕在头上,与其左侧的黄色图像相呼应。此画颜色平整而明亮,整幅画面似乎由黑色的心形环抱着红黄蓝色调,更加彰显她时髦的思考姿态和感官。 2、《金鱼》创作于1912年。《金鱼》这幅画在画面结构和色彩的运用上明显地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画家致力于追求富有力度的线条与鲜明色彩的协调。画面以俯视角度布局构图,物象的配置、安排,线条的变化,色块的分布既强烈对比又和谐统一。画家不是在抄袭自然,而是在表现自己对自然的感受,他画出了鱼缸中红色金鱼漂游的感觉。 这件作品题为《绿色的条纹》,从发型轮廓到下巴,脸部被鲜明的绿色线条分开,这幅画看起来更粗放。 不幸的是到了晚年,他患了肠癌,但顽强的他没有被病魔吓倒,反而激发他更加努力的创作热情,并使这一创作达到了艺术的高峰。 (马蒂斯的照片)这是他手术后正在创作,猜猜看,他在搞什么创作? 《常春藤与花》是他晚年的优秀作品。这幅作品主要用了哪几种颜色给你什么感受 以红、绿、蓝、黄四种鲜明的色彩展现了常春藤勃勃的生机。绿色、蓝色的叶子,仿佛在阳光下跳动。红色的花撒在叶片之间,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 画面上有三个不同色块构成的抽象的类似人的形象,中间黑色块是个怀抱提琴的人物,跳跃的舞蹈者以夸张婀娜的美姿出现在彩纸剪贴中。画家的目的是通过黑、白、绿、黄和红、蓝色块及线条的并置与对比,表达出自己愉快欢乐的心情。 欣赏马蒂斯的《王者之悲》、《小鹦鹉与美人鱼》

野兽主义与马蒂斯

野兽主义与马蒂斯 (2011级美术学王超凡 1103652044) 摘要:20世纪兴起的野兽主义绘画有着鲜明的风格特点,这些绘画虽然也直接面对客观对象作画,却并不写实,而是追求迸发性的视觉冲击力。被称为野兽派的画家主要有马蒂斯、阿尔伯特?马尔凯、乔治?鲁奥、安德烈?德兰、劳尔?杜飞等人。马蒂斯与毕加索一起被认为是20世纪西方画坛最具影响力的两位画家。野兽主义在色彩学、形式构成和空间透视等方面的研究,为人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野兽主义马蒂斯平涂色彩鲜明 野兽派即野兽主义,是20世纪最初首先在法国兴起的。野兽派画家从高更和凡高的艺术经验出发,以强化的色彩来作为表现自我意象的工具。野兽主义绘画有着鲜明的风格特点:色彩单纯明亮,用尽可能接近原色的颜料作画,不画阴影,对抗透视,用笔放达真率,感情强烈。这些绘画虽然也直接面对客观对象作画,却并不写实,而是追求迸发性的视觉冲击力。①野兽派最主要的代表画家包括:马蒂斯、弗拉曼克、德兰等,他们三人在1905年至1908年之间的创作,均具有野兽派的特质,个性的表现极为勇猛。其中尤以马蒂斯最足以称为野兽派的一代宗匠。他的画多以女人作为主题,影响他最深的就是女性的美,他反复画女人的形体,注意韵律的和谐与优美。 一、野兽主义 1905年巴黎秋季沙龙一个展厅内挂的都是野兽主义的作品,惟中央摆着一尊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雕塑,两相比较,给人的感觉反差很大。后来创出“立体主义”名称的《吉尔·布拉斯》杂志的记者路易·沃塞尔,则突发灵感地想到了这一恰当也合适的名称。他在那个被刺目的色彩弄得喧嚷不已的展厅中央,发现①彭亚、黄斌:外国美术史[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234页

野兽派核心画家马蒂斯的《舞蹈》赏析

野兽派核心画家马蒂斯的《舞蹈》赏析 野兽派核心画家马蒂斯的《舞蹈》,色彩和线条就 像词语之间激情的结合,体现着色和构图结合的情趣。线条是舞蹈流动的痕迹,而色彩使得抽象画面更为干净。线条和色块在马蒂斯那里非常合乎美感地融合起来,它所产生的空间感让舞者有了自由舞蹈的姿态。五个舞者相互协作,群舞的一致性让舞蹈自然产生生命感和由此带来的喜悦。马蒂斯《舞蹈》《舞蹈》是马蒂斯艺术成熟期的作品。画面描绘了五个携手绕圈疯狂舞蹈的女性人体,画面朴实而具有幻想深度,没有具体的情节,也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背景和烦恼沮丧的内容,只是一种欢快、和谐、轻松,洋溢着无尽力量的狂舞场面。仿佛让人回到了远古洪荒时代,人们带着原始的狂野和质朴,在燃烧的篝火旁,在节日、祭祀的场合,手拉手踏着节拍,无拘无束,尽情地宣泄着生命的激情和活力。 正如马蒂斯自己说的那样:“我所梦寐以求的是一种均衡、纯洁而宁静的艺术,它能避免烦恼或令人沮丧的题材。这种艺术对每个人的心灵均给以安息和抚慰,犹如一张舒适的安乐椅,在身体疲乏的时候坐下来休息。”在这幅画中就达到了这种艺术效果。

画中只有三种色彩,蓝色的天空和绿色的大地代表了蓝色的天空和绿色的大地的和谐;也可以看做是蓝色的夜空和绿色草原的对应下的安静和谐调。砖红色的人体,表现了女人一种原始的古朴、健康的美丽,也与蓝天绿地形成了对比中的均衡和谐。不管怎样理解,在这幅画上马蒂斯把色彩搭配的简约而又巧妙,用自然的笔触,把色彩的功能发挥到了单纯、协调,赏心悦目的地步。当然,这也是与画面整体的和谐氛围相互配合所产生的效果。 马蒂斯(1869~1954),西方野兽主义艺术风格的创始人和领导者。出生于法国北部的勒·卡图镇。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21 岁开始学画,曾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莫罗画室学习。他受到了莫罗的色彩、高更的造型等多方面的影响,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野兽派风格,为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揭开了序幕。他的代表作有《舞蹈》、《音乐》、《生命的欢乐》、《带铃鼓的宫女》等。(作者:葫芦烙画艺术)

法国画家马蒂斯简介

法国画家马蒂斯简介 一、个人简介 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21岁时的一场意外,令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二、职业生涯 马蒂斯早年从事法律事务,23岁改学绘画,曾入朱利安美术学院师从布格罗,尔后进象征主义画家莫罗的画室。莫罗对色彩的主观见解对马蒂斯影响很大,莫罗认为“美的色调不可能从抄袭自然中获得,绘画的色彩必须依靠思索、想像和梦幻才能获得”。在他离开学校后又受西涅克的点彩派影响,同时吸收凡·高和高更所长,借鉴黑人雕塑和东方装饰艺术,表现出对传统艺术的彻底决裂。作品中体现了野兽派的美学观念:即大胆的色彩、简练的造型、和谐一致的构图以及强烈的装饰性,形成了他独特的画风——那就是世人熟悉的画面简洁、清晰,省略了多余的细节,以单纯的线条和色彩构成画面艺术形象。 1908年马蒂斯公开表明了自己的艺术观念,他说:奴隶式的再现自然……色彩的选择不是基于科学,我没有先入之见的运用颜色,色彩完全本能地向我涌来。他还说过:我所梦想的艺术,充满着平衡、纯洁、静穆,没有令人不安、引人注目的题材。一种艺术对每个精神劳动者是一种平息的手段,一种精神慰藉手段熨平他的心灵;对于他们意味着从日常辛劳和工作里获得宁静。他称这种艺术为安乐椅式的艺术。 在野兽派销声匿迹以后,马蒂斯仍继续他的艺术探索。他为了研究人体借助于雕塑,他一生创作了大约70件雕塑作品。在20年代之前曾采用各种自由手法创造一种新的绘画空间,还经历了短暂的立体主义时期,但他从未出现支离破碎的物象,他通过研究如何将物体几何化、简化。他在不改变观点的前提下,将大块的鲜明色彩作抽象的安排,达到既富有装饰性又具有空间深度的效果。 晚年的马蒂斯通过彩色剪纸来试验色彩关系。他的艺术达到极其简练,带有平面装饰性。然而他的伟大之处正在于超越狭小的装饰天地,从而创造了“大装

五年级美术下册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1教案人美版

五年级美术下册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1教案人美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以马蒂斯的生平,作品中造型、色彩的艺术风格以及晚年的艺术颠峰之作-----剪纸,作为主要线索,选择了七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旨在引导学生从她的艺术以及不朽的艺术生命力的角度,认识和了解这位影响20世纪画坛的艺术巨匠。本课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选择了一些相关的小资料。除此之外,在欣赏的过程中,安排了三套引导学生欣赏的选择题。这些题目是在学生认识、观察、欣赏马蒂斯作品后,需要依靠自己的思考完成。有些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体现了美术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性。 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初步了解马蒂斯在造型、色彩上的艺术风格,了解他一生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不断超越自我的生平;对“野兽派”有初步的了解。 情意:了解马蒂斯生平,用马蒂斯晚年带病创作,达到个人艺术颠峰的事实,启发学生做事有恒心,不满足过去,勇于创新的思想意识和精神。 能力: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评价马蒂斯作品的艺术特点,能发表自己较为独特的观点,能学习马蒂斯剪纸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马蒂斯的艺术特色(如艺术表现手法、色彩特点、艺术成就等),区分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传统剪纸。 难点: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 学习材料: 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欣赏与比较: 猜猜看:哪一幅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民间剪纸哪一幅是马蒂斯的作品为什么这样区分说说你的理由。 教学意图: 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第02课--二十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第2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本课知识与技能: 了解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生平及其创新历程,欣赏马蒂斯的绘画和剪纸艺术,用自己的语言从造型和色彩等方面描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本课教学重点: 了解马蒂斯野兽派绘画和剪纸作品特色及其创新手法。 ◆本课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色彩均衡与抽象风格在马蒂斯作品中的体现。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 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结合马蒂斯的生平,引领学生欣赏马蒂斯艺术生涯中两大成就——野兽派绘画作品和剪纸艺术,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这位影响20世纪画坛的艺术巨匠。为什么马蒂斯被称为20世纪艺术大师?这是本课极具探索意义的问题。马蒂斯向前辈和同时代艺术家学习借鉴,不断确认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并且对后期的美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与影响,这才是“大师”的本质。另一方面,其作品风格对于没有系统学习美术史知识的小学生来说不易理解,因此需要教师在更开阔的艺术史背景中引领学生感受、欣赏、理解马蒂斯艺术作品特色并学习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依据国家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欣赏课的要求,教师在欣赏课教学中应努力激发高年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中应“多运用比较、讨论等方法”、“尝试以查阅和搜集资料的方式”欣赏大师作品(摘自2011版《美术课程标准》)。本课教学注重欣赏课的视觉功效,创设“图像情境”与“问题情境”,并通过师生有效的互动和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建构学生对作品的认识,提高欣赏实效。 (二)教材版面分析 在本课的编写中,出于版面的限制,教材中选择了马蒂斯一生中最重要的艺术转折时期的作品。 本课由三页构成。第一页、第二页是绘画欣赏。第一页首先出示了马蒂斯的生平简介,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并配以两幅成名期和成熟期重要的代表作。第二页可以看到马蒂斯对绘画进一步简化的变化。第三页是剪纸作品欣赏及汶斯教堂彩色玻璃画。 《戴帽的女人》作于1905年,画现存于美国旧金山美术馆,是马蒂斯成名作。该画在造型形式上,虽然还留有一些传统绘画的痕迹(阴影的简单表现),但受东方艺术影响总体趋于平面化,色彩的运用与传统油画有非常明显的区别,粗犷的笔触与强烈的色彩对比造成强大的视觉冲击,传统油画中的细腻、含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