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关系与国家统一 (改)

合集下载

2.专题二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2.专题二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1)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 作用 设,有利于社会发展 (3)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交融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专题二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新线索 5 民族交融塑造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返回目录
专题二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新线索 6 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行径是逆历史潮流而行
专题二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返回目录
主要因素
史实
影响
国家完成 统一和巩 固统一的
局面
为实现和维护国家 统一而进行战争
世界格局的演变
秦、西晋、隋、 元、明等的统一 ;美国南北战争
联邦德国和民主 德国的合并
(1)统一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 展、民族交融、各地区经济文 化的交流和社会进步等 (2)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分裂行径是逆历史潮流而行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二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线索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二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线索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二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线索反侵略斗争维护领土与主权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二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中央集权是巩固统一的重要保障发展演变新线索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二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作用1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发展3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交融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二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民族交融塑造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新线索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二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主要因素史实影响国家分裂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如北魏的分裂1长期分裂给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如影响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动荡国2在分裂时期共同的社会文化经济生活和民族心理等使分裂中孕育和发展出统一因边疆少数民族势力崛起中原政权势微东晋十六国的更替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练习(含答案)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练习(含答案)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一、选择题1.这一制度不是“飞来峰”,而是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做出的制度安排,体现了多元一体的历史传统,是历史传统与现实条件的有机结合。

这一制度是A.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民主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B【解析】材料“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做出的制度安排”,说明该项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制度,结合所学,相关的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B符合题意;A是处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制度,故A 不符合题意;基层民主制度是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及其运作方式,它是基层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一种形式,故C不符合题意;D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周恩来指出:“中国如果釆取联邦制度,就会在名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材料反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A.民族团结国家统一B.区域经济均衡发展C.民族文化双向交流D.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所述,中国不能采用美国的联邦制度,这样会在各民族间增加民族纠纷,同时汉族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是在强调中国之所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需要,A项正确;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材料未反映,B项排除;C项材料信息未反映,排除;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材料信息未反映,排除。

故选A。

3.毛泽东认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

他强调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为了A.更好地落实民族区域自治B.消除各个民族之间的区别C.推行相同的地方管理体制D.让汉族退出少数民族地区【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故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民族区域自治,A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各个民族之间的区别,B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地方管理体制,C选项排除;我国民族地区分布是大杂居,小聚居状态,汉族是多数民族,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D选项排除。

专题二 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

专题二      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

专题二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1.西汉时西域包括今新疆地区:(1)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解与交往。

(2)西汉于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加强对新疆地区管辖,新疆正式隶属中央管辖。

2.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先后设置了管辖西域的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3.清朝时:(1)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乾隆帝)(2)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地区。

(3)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管辖。

4.新中国成立后,在新疆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四、西藏历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容分裂1.唐朝时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加强交往,双方“和同为一家”。

2.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3.清朝:(1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

(2)1727年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4.新中国成立后:(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

(2)“一五”期间,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3)1959年,西藏进行了以土地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改革,20世纪60年代初,完成民主改革后,废除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主人,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党和政府在西藏等地实行的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四、台湾问题1.台湾历来就是中国领土(注意台湾名称的变化);(1)三国时吴国派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台湾和内地联系。

(2)隋唐时台湾称流求。

(3)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流球(今台湾)。

(4)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5)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巩固了东南海防。

(6)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2.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及原则:(1)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八字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两岸均应坚持的原则:一个中国原则。

(3)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关系与发展 (2)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关系与发展 (2)

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扶持力度
制定和实施一系列针对少数民族地区 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促进少数民 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 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医疗、文 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提高少数民族 群众的生活水平。
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
积极推广普通话,促进各民族之间的语言交流和理解,消除语言障碍。
土完整。
04
国家统一对民族团结保障作用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01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确保各民族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得到法律保障。
02
完善涉及民族事务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民族团结提供全面的法
制保障。
加大对违反民族团结行为的惩处力度,切实维护国家统一和民
03
族团结。
一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制 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进 步。
民族文化差异导致沟通障碍
语言文字差异
我国各民族语言文字多样,部分民族间存在语言文字 沟通障碍。
风俗习惯不同
各民族风俗习惯各异,相互了解和尊重不足,容易引 发误解和冲突。
宗教信仰多元
我国宗教信仰多元,不同宗教信仰的民族间在信仰和 观念上存在差异。
加强各民族间文化交流和合作,促进文化 多样性和文化创新。
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区域发 展差距。 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 务水平。 推进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维护社会稳定
1
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民族团结意 识。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 分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促进了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实行地区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香港、澳门
不 实行原因 解决民族问题、少数民族自治问题 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同 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区域权力
享有一定自治权
享有高度自治权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后世如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
①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被纳入法制轨道。 ②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的关系
【典例研析】 (2018·浙江·高考真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新中国成 立后,依据宪法规定,其它四个民族自治区相继建立。观察下图,指出其成立的先 后顺序( )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 【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是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正 式成立;②是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③是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④是 1958年3月5日成立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正确排序是②④①③,C 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2.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过程(重点) 3.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过程 4.认识当代中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重点)
【本课任务】(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过程是怎样的?(重点)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后世如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 4.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是什么?(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是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 也是国家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
【概念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关系作文

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关系作文

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关系作文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关系作文「篇一」我对完了《走复兴路圆中国梦》这本书,有许多话想说,有的是为我们中国打抱不平的,有的是为我们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而感到骄傲的,有的是为我国清明朝代的腐败而感到悲痛的。

先从打抱不平开始说起吧!一说到打抱不平,我就想起了一串串事情。

我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里曾藏有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但是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也都是一些不太知名的东西了。

想到这里,我恨不得穿越到那个时代,不让帝国主义分子来到莫高窟,即使来了,我也要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当一名名副其实的“女汉子”。

让其他国家不在敢欺负我们国家,使我们中国不再会腐败无能。

说到我们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谁都会竖起一个大拇指。

还记得1998年的那个夏天么?因为大暴雨冲塌了堤坝,为了救老百姓,解放军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人墙,虽然很多人们都掉入水中,可是大伙的心都齐,互相帮助,最终得救。

还记得2013年的雅安地震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许多好心人,送棉被、衣服、医药、矿泉水。

这虽然都是一些小东西,可是礼轻情意重啊!不读这本书我不知道现在的中国已经慢慢强大起来了,也不知道虎门销烟里的林则徐等人是那么的伟大,他们不怕苦更不怕死,一心为国,所以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啊!长大以后,报效于国家。

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关系作文「篇二」当今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使命与责任同在。

当世纪宝宝已踏上大学校园为最后化茧成蝶做最后一搏时,我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高中生,又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呢?人生路漫漫,我愿以自己的奋斗助力国家复兴。

冯至在其作品《桥》中曾感叹道,“我不能空望彼岸的奇彩,度过这样长、这样长久的一生。

”每每回忆起此语,心中总会涌出一份力量,这力量是提醒我奋斗的源泉,是告诫我与国家共同呼吸共同奋斗的努力。

奋斗是青春不变的底色,青年人应该奋斗为青春注入一道华光。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及民族关系的历史演进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及民族关系的历史演进

《汉藏经济文化交流史》导论陈崇凯一、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及民族关系的历史演进“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

”每当唱起这首歌,每一个中国人,不管他生活在祖国大陆还是海外,不管他属于汉族,还是藏、蒙、维吾尔等56个民族中的哪个民族,都会涌现出一种中华民族认同的炽热感情,都会为自己拥有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而骄傲。

我们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

”①她经历了漫长的古代发展过程,始终保持着历史的延续性,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一脉相承的古老文明之国。

中国在古代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各民族的先民们,自古以来就生活在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到包括台湾在内的太平洋西岸,北起沙漠戈壁,南到南海诸岛,西南起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的辽阔版图内,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能共同开发、缔造伟大的祖国。

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产物,是包括藏族在内的56个民族认同并凝聚而成的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的政治实体,而中国这个政治实体,又是以56个民族形成的不可分割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为基础的。

历史是不以人们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问题是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总是受到时代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是有其局限性的。

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史的著述且不说,建国后力图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研究中国历史的论著,应该说是硕果累累,但从总体上看,都相当程度地忽略了对中国历史发展总进程的论述,忽略了对中国各民族在全国大一统形成发展中的地位的论述。

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近年来,在这方面终于有了新的重要突破。

1988年社会学、民族学大师费孝通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作学术演讲,“驾轻就熟地运用丰富的资料,特别是考古学、语言学、人类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等方面的资料,在几万年的文化史和近千万平方公里国土这一对时与空所构成的宏大坐标系统里纵横骋驰,深刻地追溯了中华民族格局的成因并指出了这一格局的最大特点,即一体中包含着多元,多元中拥戴着的一体。

专题04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专题04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专题04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单元总结】在中国悠久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之间既存在冲突,也发生融合,而民族融合是主要趋势。

时期的统一开启了多民族国家的新篇章;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大量北方民族进入地区,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元明清三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最后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运用列宁主义解决民族问题,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

在世界范围内,各民族的大迁徙促进了各地间的文化交流。

进入近代,西方民族国家逐渐形成,规范国家间交往的国际法也逐步发展、成熟。

中国在融入国际社会的同时,倡导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程解读】(1)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2)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3)了解当代中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4)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知识梳理】第十一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一时期1.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管理民族事务。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夷越,设置2.汉朝,在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

(1)北面对匈奴,先和亲,后出击。

著名将领:卫青,窦宪。

两大战绩:封狼居胥,勒石燕然。

(2)西面设立西域都护府,护羌校尉等。

(3) 设乌桓校尉;前108年,攻灭卫氏朝鲜,设乐浪(4)南方前112年,攻灭南越,重置郡县。

在边疆实行屯戍政策;向北方移民屯田,在西域设置田官。

3.对外交往,开通陆上、海上两条丝绸之路(1)陆上: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166年,大秦派使者到达洛阳。

(2)海上:倭国使臣到达东汉,光武帝赐金印一枚。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1.隋唐时期,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有礼部和鸿胪寺。

2.隋朝,有四件事:(1)北方,东突厥遣使入朝,接受管辖;西突厥与隋朝密切往来。

(2)岭南地区 589年,隋文帝册封百越首领冼夫人为谯国夫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关系与国家统一
一、选择题
1、海外华人常自称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2、毛泽东曾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这里的“始祖”是指
A.黄帝 B.尧 C.舜D.禹
3、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
无愧的,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是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这个时代应该是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的时代B.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时代
C.文化繁荣,经济昌盛的时代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的时代
4、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①是韩非子理论的应用和发展②巩固了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③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④顺应了人民的要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对于边疆问题和民族问题的重要意义在于:①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的进步②促进边防巩固和边疆开发③促进边疆各少数民族的汉化④促进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小宁在复习时整理了张知识卡片,根据卡片内容,标题应该是
A.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 B.“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C.外交领域的成就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7、在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重
要因素的是
A、大修驰道,使车辆在全面畅行无阻
B、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C、统一文字,推行全国
D、建立皇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8、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9、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我国的重要民族政策。

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A.秦兵马俑遗址
B.文成公主塑像
C.唐招提寺鉴真坐像
D.敦煌莫高窟
10、“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下列能体现这一主流的历史事件是
①西周分封诸侯②北魏孝文帝改革③文成公主入藏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财富》杂志曾于1995年预言“香港将死”,但几年之后它的编辑总监却称香港为“活
力之都”;2006年,澳门也被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城市”。

这充分证明
A.求同存异方针的成功 B.民族区域自治的伟大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D.“一国两制”正确、英明
12、小芳同学在班级举行历史人物图片展,下列图片符合“民族英雄”主题的是
①岳飞②戚继光③郑成功④林则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元灭南宋后不久,中国再度完成统一。

下列史实发生于元代的有
①全国的经济重心开始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②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③西藏成
为中国正式的行政区④达赖、班禅册封制度的建立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4、明清时期,为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作出重要贡献的有
①郑和②郑成功③戚继光
A.○1○2○3
B. ○1○2 c.○2○3 D.○1○3
15、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主要表现有:①清朝顺治帝时期确立
册封“达赖”制度②清朝康熙帝时期确立册封“班禅”制度③清朝雍正帝时期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④元朝时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近代台湾经历了割占—回归—分离的历程。

这一“历程”分别与下列哪些战争有关
①鸦片战争②甲午中日战争③抗日战争④解放战争⑤抗美援朝战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④⑤
17、妨碍台湾和祖国大陆统一的因素有:①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②国际上的反华势力③“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活动④大陆与台湾隔海相望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
18、近年来,国际恐怖组织“东突”在新疆制造了一系列恐怖事件,他们的分裂活动遭到
全国各族人民的唾骂。

下列能证明新疆是我国领土的史实是
A.公元前138年张骞通西域
B.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C.汉高祖采取和亲政策
D.昭君出塞
二、非选择题
1、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
证。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民族交响——中国篇】
材料一大约距今5000-3000年间,黄河中下游出现了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华夏族,……民族融合不断在进行,……经秦汉四百年的发展,华夏族成为统一的民族,中国也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材料二如下图
(1)中国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在哪一历史时期?(1分)
(2)民族融合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反映了促成这种趋势的基本因素有哪些?(1分,只填选项代号)
①世袭制的推行②各族间的长期交往③统治阶级的改革④设立管理机构
⑤实行“和亲”政策⑥少数民族的内迁⑦海外贸易频繁⑧确立“册封”制度
⑨民族政权间的战争⑩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3)元朝时我国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新高潮,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前提条件是什么?(1分)
【联邦合唱——美国篇】
材料三在面临国家分裂时,林肯说:“我们不是敌人,是朋友。

我们友情的纽带或会因我们情绪激动而绷紧,但绝不可折断。


(4)材料三中使双方“纽带绷紧”的焦点问题是什么?这一焦点问题的解决对美国历史发展有何深远意义?(3分)
【学史明智——感悟篇】
(5)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谈谈你对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相互关系的认识。

(2分)2、材料1:领导人陈水扁27日下午宣布:“国家统一委员会”终止运作,《国家统一纲领》终止适用。

同时表示在条件许可的条件时,会推动台湾公众制定新“宪法”。

——中新社台北2006年2月27日电
材料2:我们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一贯的、明确的,这就是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海峡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6年3月14日答记者问材料3:1861年1月纽约州议会通过了《反脱离联邦法》;……纽约州法院深知统一的可贵,坚决维持国家统一不受损害…统一赋予了美国人民繁荣和幸福,为了捍卫这种统一…我们准备牺牲我们的财产、生命以及我们的神圣的荣誉。

—岳麓版新课程标教材必修Ι
请回答:
(1)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代中央政府曾采取措施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

试以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材料1中陈水扁的所为的实质是什么?(1分)
(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政府解决台湾的原则、方针分别是什么?(2分)
(4)比较材料2和材料3的相同点?(1分)
(5)结合材料3及美国南北战争的有关知识,分析它对我国解决台湾问题有哪些启示?
材料四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诸多民族。

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

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⑷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清朝前期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2分)
1、(1)秦汉时期(或秦朝)。

(1分)
(2)②③⑤⑥⑨(1分)
(3)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或元朝的统一)。

(1分)
(4)联邦制国家。

(1分)焦点问题:奴隶制的废存。

(1分)意义:奴隶制的废除使北方取得内战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分)
(5)认识: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国家的安定统一也会进一步促进民族交往、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

(1分,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2、(1)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标志着台湾纳入中国版图。

(2)反对一个中国的原则,分裂祖国,破坏国家统一,危害了国家的安全。

(3)原则(前提、基础):一个中国原则;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反分裂祖国,维护国家统一。

(5)军事和法律手段是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方式;坚决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主张和平方式维护国家统一,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⑴饮食丰富,物产丰富。

西域都护。

⑵北魏孝文帝改革。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⑶蒙古族。

行省制。

⑷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