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一文诗句欣赏及拓展延伸

说木叶一文诗句欣赏及拓展延伸
说木叶一文诗句欣赏及拓展延伸

《说“木叶”》一文诗句欣赏及拓展延伸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

《湘夫人》是写湘君与湘夫人相约但最终未能相见的故事。这一句,描绘出一幅秋风微吹、湖泊清泛,万木叶落的秋天图画,有着美丽凄婉、如梦如幻的意境。

2.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诗的开端即以“木叶”、“江波”、“云山”等景物组成一幅气象开阔、气韵凄清的秋景图。诗歌的前半段着意渲染出由秋景而生发的浓重秋思,笔调明净,气氛凄冷。3.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羁旅他乡的感慨。诗歌开头两句用“因物兴感”的手法来引出对江南故国的悠远思念。黄河边上的“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想来此时此刻,那浩荡的秋风也同样吹拂着江南的洞庭湖水……。“还、似”二字把诗人的怀念之情极其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4.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南朝梁?柳恽《捣衣》亭皋:水边平地。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捣衣不是洗衣,而是制衣前捶捣衣料使之平软的工序

译文:水边平地上的树叶,纷纷飘落;陇首山头上的秋云,飘飞在空中。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是脍炙人口的写景佳句。“皋亭”指水边平地,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陇首”即垅头,暗指北方边塞之地。“木叶下”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木叶”即枯黄的落叶。上句实写思妇捣衣时眼前之景,下句是想象之景。表达了思妇无法及时将寒衣送给远人的嗟叹之情。

5.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屈原《橘颂》

译文: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赞颂橘树之美。“颂”是一种诗体,取义于《诗经》“风、雅、颂”之“颂”。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由此造出了清人林云铭所赞扬的“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

6.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玷催木叶,十年征戌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沈佺期《古意》

诗写的是一位少妇思念久戍边塞未归的丈夫。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枯叶;丈夫守边十年,她日夜怀想着辽阳。

拓展延伸(运用文中理论,进行文学鉴赏)

一、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他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其他意象。(比如

月、柳、梅、竹、松、菊、夕阳、杜鹃、燕子等等)

1.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2.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为灞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和送别之词.柳”和“留”谐音,于是“柳”就有了惜别的意义在里面。《折杨柳》施肩吾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堤上柳》戴叔伦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3.梅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表现了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高贵品格。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只有香如故”的孤傲和清高。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表现了对梅达观坚定、高贵纯洁的赞颂。

4.燕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

望长安,前程渺渺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燕:侯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家屋内或屋檐下,恋旧巢,深受古人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①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②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③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④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总结: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

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

“诗歌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

二、唐诗中的“柳”

柳,姿态婀娜,摇曳多姿,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常用来作为抒情言志的对象。唐诗中的咏柳佳作更是不可胜数。其中当数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著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

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尚隐了。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风流”“婀娜”写柳的体态轻盈,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

而《柳》是写秋日之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同是咏柳,诗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

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送别情景的: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在赋别诗中,诗人一般以折柳相赠惜别。如戴叔伦的《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施肩吾的《折杨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又是诗人的自画像: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

而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

五首经典现代诗及赏析

01.《相信未来》 作者介绍:食指,本名郭路生(1948—),山东鱼台人。朦胧诗代表人物,被当代诗坛誉为“朦胧诗鼻祖”。高中毕业。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相信未来》是食指作于1968年的一首朦胧诗。该诗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并迅速传颂于一代青年人的口中,食指因此也拥有了“知青诗魂”的称号。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诗文赏析: 这首诗构思巧妙。前三节写“我”是怎样“相信未来”的,后三节写为什么要“相信未来”,最后一节呼唤人们带着对未来的信念去努力,去热爱,去生活。用语质朴,而思想深刻;性格鲜明,又令人折服。 全诗基本上遵从了四行一节,在轻重音不断变化中求得感人效果的传统方式;以语言的时间艺术,与中国画式的空间艺术相结合,实现了诗人所反复讲述的“我的诗是一面窗户,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艺术。 通读该诗,虽然感受更多的不是轻松而是压抑;不是快乐而是痛苦。 但从诗人那压抑和痛苦的吟哦中,也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那撼人心魄的信念——无时不在渴望和憧憬着光明的未来以及为理想和光明而奋斗挣扎。

人教版高中语文说木叶中的诗歌

: ” “ 《说木叶》诗句鉴赏 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 赏析:本诗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 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写景句渲染了黄昏时的气氛及湘君失望的心情。 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谢庄《月赋》 译文:洞庭湖的湖面开始有了波浪,于是树叶就开始渐渐脱落了。 3. 临江王节士歌① 陆厥 木叶下, 江波连, 秋月照浦云歇山。 秋思不可裁, 复带秋风来。 秋风来已寒, 白露惊 罗纨。 节士慷慨发冲冠, 弯弓挂若木,② 长剑辣云端。 【作者】 473-499,字韩卿,吴郡(今江苏吴县附近)人。州举秀才,少傅主簿,迁行 参军。永元元年,始安王遥光反,厥父被诛,厥下狱。后有敕,感动而卒。有 集十卷, 佚。 【注释】 ①据《汉书·艺文志》,有“临江王及愁思节士歌诗”四篇,此题作《临江王 节士歌》,后人疑陆厥误合为一。然原辞已佚,无从考校。 ②若木:传说中昆仑山上的神木。 【品评】 这首诗由秋天的肃杀之景引发出内心的慷慨之情,秋思与壮心相互生发, 唱出了一曲悲壮的节 士之歌。 诗的开端即以“木叶”、“江波”、“月浦”、“云山”等景物组成一幅 气象开阔、气韵凄清的秋景图。 如此秋景, 即令人联想到楚辞《湘夫人》中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寂寥意境,又令人生发出“萧 瑟兮草木摇 落而变衰”的凄凉意绪。这般“秋思不可裁”,有如缕缕秋风袭上心来,更何 况秋露凝衣,更添 几分悲凉!诗歌的前半段着意渲染出由秋景而生发的浓重秋 思,笔调明净,气氛凄冷。 后三句的情调一 变为激昂。面对秋景,荆轲一流的节义之士则是另一番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秋风寒水触动了节义之 士的一腔豪情。“弯弓挂若木,长剑竦云端”二句以浪漫的笔调刻画了节义之士顶天立地的形象,展示了 他们意气风发,傲视一世的气概。此诗笔力雄肆,在齐梁时不可多见,所以梁代钟嵘说陆厥 “具识丈夫之 情状”。 4.渡河北 作者:王褒 朝代:南北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注释译文 这首诗是王褒渡河北上所写,河,指黄河。南北朝时期,河北地区,先后有几个少数民族的军 事领袖陆续建立政权,汉人认为是异族的统治。“秋风”二句,渡黄河,秋风起,落叶纷纷扬扬,好似洞 庭湖波涌起,景色好似江南。这里化用屈原《九歌·湘夫人》名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常 山”二句:常山:郡名,治所今河北省石家庄地区正定县,辖境至唐县。代郡:汉代北部边郡,今河北省 蔚县东北和山西省东北部。临,靠近。亭障:当时修筑的军事防御工事。 心悲”二句:异方:异乡。陇 头歌:乐府歌曲名,属《梁鼓角横吹曲》,歌曲的内容是游子思乡。陇头歌也就是“异方乐”“薄暮”二 句:傍晚时将驱动征马,在北山拐角的地方迷失了道路。失道:迷路。山阿:山的拐角处。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羁旅他乡的感慨。诗歌开头两句用“因物兴感”的手法来引 出对江南故国的悠远思念。黄河边上的“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 此番情景使诗人想起屈原的 名句:“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想来此时此刻,那浩荡的秋风也同样吹拂着江南的洞 庭湖水……。“还似”二字把诗人的怀念之情极其委婉地表达出来了。三四句写北渡所见之景,感 慨原本汉代的北部边塞,却成了北朝异族的工事,把深沉的历史感慨融入故国之思中。五六句写北 渡所闻。《陇头歌》是抒写思乡之情的乐府歌曲,作者正在愁惨之际,听到远方传来异国悲凉的歌 声,更觉肝肠寸断。 结尾二句用信马由缰、 茫然迷路的动作来刻画诗人心灰意懒、 怅然若失的情状, 一种惆怅绵渺的情味萦绕在画面中。这首诗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同时又具有苍劲悲凉的格调,表 现出南北诗风融和的特点。 5.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屈原《橘颂》

说木叶诗句及解析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译文: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波,微波泛动。万物不住摇啊秋风吹拂,洞庭湖波涌啊,落叶纷飞。 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南朝)谢庄《月赋》 译文:洞庭湖的湖面开始有了波浪,于是树叶就开始渐渐脱落了。 3、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南朝)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译文:这首诗由秋天的肃杀之景引发出内心的慷慨之情,秋思与壮心相互生发,唱出了一曲悲壮的节士之歌。诗的开端即以“木叶”、“江波”、“月浦”、“云山”等景物组成一幅气象开阔、气韵凄清的秋景图。 4、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北朝)王褒《渡河北》 解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羁旅他乡的感慨。诗歌开头两句用“因物兴感”的手法来引出对江南故国的悠远思念。黄河边上的“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想来此时此刻,那浩荡的秋风也同样吹拂着江南的洞庭湖水……“还似”二字把诗人的怀念之情极其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5、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战国楚)屈原《橘颂》 译文: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6、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楚辞﹒招隐士》 译文:桂树丛生在那深山幽谷,枝条纠缠树干盘绕弯曲。 7、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古诗十九首》 译文: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8、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南朝)萧纲《折杨柳》 译文:叶子太密了,鸟飞起来就不方便;风如果吹得轻些,那么叶子就不会那么快落下来了。 9、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东晋)陶渊明《拟古?其七》 解析:皎皎,光明的样子。灼灼,花盛的样子。华,同花。一时好,一时之美好。指“云间月”圆而又缺,“叶中花”开而复凋。月和花美在一时,不能长久。 10、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南朝)柳恽《捣衣诗》 译文:水边平地上的树叶,纷纷飘落;陇首山头上的秋云,飘飞在空中。 11、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东。——(初唐)沈佺期《古意》 赏析:时间已到了九月,秋深了,天凉了,窗外频频传来撩人心绪的捣衣声和秋风催落叶的声音。女主人公不由得想起了自己苦苦思念的夫婿,远戍辽阳一去就是十年! 1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100句经典古诗词名句及解释鉴赏

100句经典古诗词名句及解释鉴赏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 2、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风相鼠) ­——为人却没有道德,不死还有什么意思。(如果做人可以不讲究仪表,那还不如死了呢!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原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5、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多被引用自作自受时的感受。也可以理解为:人的命

运是可以改造的,所以“天作孽,犹可违”,但是自己不上进,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自己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顺随善良就像登天一样艰难,顺随恶行就像山崩地裂一样迅速坠落,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 1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处在安全时期也要考虑危险可能存在,考虑到这个就会去准备,有了准备就免去了危险。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人不是圣贤,都会犯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错,如果犯错了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了解他人的人,只能算是聪明,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有智慧;能够战胜他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够战胜自己的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说木叶诗句

1、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屈原《橘颂》 译文: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赞颂橘树之美。“颂”是一种诗体,取义于《诗经》“风、雅、颂”之“颂”。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由此造出了清人林云铭所赞扬的“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 2、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丛生:草木聚集在一起生长。案天上的桂花在蟾宫里,人间的桂树在山谷中,"桂树生兮山之幽;偃蹇连兮枝相"(《楚辞;招隐士》),桂花是与隐士相联的,有着"虽处僻远亦自芳"的品性和甘于淡泊、不求闻达的风格。 3、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4、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叶子太密了,鸟飞起来就不方便;风如果吹得轻些,那么花就不会那么快落下来了 5、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歌竟长太息,持此感人多。皎皎云间月,灼灼月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陶渊明《拟古》) 陶诗善于将兴寄和自然美融为一体。他笔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征意义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实有之景。《拟古》其七“日暮天无云”中所写“云间月”、“叶中华”,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对人生最美好酣畅的短暂时光的比喻。陶渊明笔下的景物往往被人格化,如青松、芳菊、归鸟、孤云,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也是诗人高洁性格的象征。 6、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南朝梁柳恽《捣衣》 亭皋:水边平地。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捣衣不是洗衣,而是制衣前捶捣衣料使之平软的工序译文:水边平地上的树叶,纷纷飘落;陇首山头上的秋云,飘飞在空中。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是脍炙人口的写景佳句。“皋亭”指水边平地,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陇首”即垅头,暗指北方边塞之地。“木叶下”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木叶”即枯黄的落叶。上句实写思妇捣衣时眼前之景,下句是想象之景。表达了思妇无法及时将寒衣送给远人的嗟叹之情。 7、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玷催木叶,十年征戌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沈佺期《古意》 诗写的是一位少妇思念久戍边塞未归的丈夫。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枯叶;丈夫守边十年,她日夜怀想着辽阳。 8、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如同凋零的树木一般离开了洞庭湖,去往涔阳到那最远的水滨 落木,就是凋零的树木。 极浦,就是最远的水滨。 9、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文中说,木,屈原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比较:“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与“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试分析“高树”与“高木”的不同。 讨论明确:我们要从这两句诗的诗眼,即“悲”和“扫”来分析。在“高树多悲风”句中,树有饱满浓密的叶子,风吹动这些树叶发出的沙沙的声音,在诗人曹植听来,仿佛人的呜咽,如泣如诉,而这满树涌动的叶子,满海涌动的波涛就像诗人胸中涌动的情感。如果没有了树叶的涌动,没有了波涛的翻滚,怎能体现诗人满怀的哀伤?怎能体现这个“悲”字?“木”,我们知道是落光了叶子的树,光秃秃的树干。深秋的晚上,清冷的月光仿佛给层岭洒下一层秋霜,瑟瑟的寒风刮过高冈,枯黄的树叶早已被秋风一扫而光,只有那光秃秃的树干还倔强地挺立着。在深秋时节,目睹如此深秋之景,空旷和凄凉之感油然而生。所以,此时的树,必须是干枯的没有叶子的树干,不如此不足以体现“扫”字。 正如作者所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中“树”予人以一种饱满感,感觉到了层层树叶的波动。而“秋月照层岭,寒

唐诗宋词经典名句赏析

唐诗宋词经典名句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译文: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 稻花飘香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听得阵阵田蛙歌唱。 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滴滴细雨酒落山前。 过去的小客店还在村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现 在眼前。 唐诗宋词经典名句大全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别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说木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9课 《说“木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体特点和作者,提取关键信息来把握全文大意 2、阅读全文,把握行文思路,品味诗句,了解“木”的艺术特征,体会“木叶意象内蕴 3、明确诗歌语言暗示性特点和意向的丰富意蕴,提升对古典诗歌的理解领悟能力和鉴赏力,学会联想发现诗歌同类现象 教学重难点 1、分析文章,抓关键语句归纳总结全文 2、明确分析古诗的“木叶”艺术形象特征谈实质是谈诗歌语言暗示性特点 3、学会联想迁移,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帮助品味古典诗歌的语言,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述法、启发式教学法、问答法、合作研讨法等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黑板擦、教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自己摘取几片树叶带入课堂,由此进入新课《说“木叶”》 2、“说”是一种议论文体,举例初中学的《爱莲说》。明确本单元是文艺评论随笔,作者都是著名学者,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 3、作者简介 林庚,(1910--2006)原籍福建,字静希。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著有《春夜与窗》、《问路集》、《空间的驰想》等六部诗集及《中国文学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诗人李白》、《唐诗综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十一部文集。 二、整体感知 1、请学生先细致默读全文,再请同学分段朗读,简单回答读完后自己理解了多少,理解的是什么。 (强调多次阅读,因为文章是文艺随笔,初读有些艰涩难懂,需要在读中逐步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主旨) 2、这篇文章有一个明显的外形特点,就是大量引用了古诗。请同学将引用的诗句

《诗经》中的经典名句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周南·关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王风·黍离》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郑风·风雨》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1.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 出自《诗经·卫风·淇奥》。《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做《诗》,儒家把它尊为经典,故称作《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①[切、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学问上的商讨研究。②[琢、磨]本义指制玉器时精细加工,比喻对德行或文章修饰使其精美。

2.投①我以木桃②,报③之以琼瑶④。 出自《诗经·卫风·木瓜》。①[投]这里指赠送。②[木桃]就是桃子。③[报]回赠。④[琼瑶]美玉。 3.风雨如晦①,鸡鸣不已②。 出自《诗经·郑风·风雨》。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②[已]止。 4.呦呦①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呜》。①[呦呦(yōuyōu) ]鹿呜声。 5.兄弟阋①于墙,外御其侮。 出自《诗经·小雅·棠棣》。全句的意思是,兄弟在家中争吵,但对外来的入侵和侮辱却共同抵御。①[阋(xì)]争吵。 6.高山①仰止,景行②行止。 出自《诗经·小雅·车舝(辖)》。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②[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诗经·小雅·鹤呜》。 8.战战兢兢,如临①深渊,如履②薄冰。 出自《诗经·小雅·小旻》。①[临]来到。②[履]踩,走。 9.出自幽谷①,迁于乔木。 出自《诗经.小雅·伐木》。①[幽谷]深谷。 10.靡①不有初,鲜②克③有终。 出自《诗经·大雅·荡》。①[靡]没有谁。②[鲜(xiǎn)]少。③[克]能。原句大意是没有谁向善没有一个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

说木叶引用诗句解析培训资料

说木叶引用诗句解析

精品文档 《说木叶》引用诗句解析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译文: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波,微波泛动。万物不住摇啊秋风吹拂,洞庭湖波涌啊,落叶纷飞。 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南朝)谢庄《月赋》 译文:洞庭湖的湖面开始有了波浪,于是树叶就开始渐渐脱落了 3、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南朝)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译文:这首诗由秋天的肃杀之景引发出内心的慷慨之情,秋思与壮心相互生发,唱出了一曲悲壮的节士之歌。诗的开端即以“木叶”、“江波”、“月浦”、“云山”等景物组成一幅气象开阔、气韵凄清的秋景图。 4、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北朝)王褒《渡河北》 解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羁旅他乡的感慨。诗歌开头两句用“因物兴感”的手法来引出对江南故国的悠远思念。黄河边上的“木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想来此时此刻,那浩荡的秋风也同样吹拂着江南的洞庭湖水……“还似”二字把诗人的怀念之情极其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5、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战国楚)屈原《橘颂》 译文: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6、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楚辞﹒招隐士》 译文:桂树丛生在那深山幽谷,枝条纠缠树干盘绕弯曲。 7、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古诗十九首》 译文: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8、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南朝)萧纲《折杨柳》 译文:叶子太密了,鸟飞起来就不方便;风如果吹得轻些,那么叶子就不会那么快落下来了。 9、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东晋)陶渊明《拟古?其七》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诗经经典名诗赏析

诗经经典名诗赏析 1《芣苜》 采采芣苜,薄言采之。采采芣苜,薄言有之。 采采芣苜,薄言掇之。采采芣苜,薄言捋之。 采采芣苜,薄言袺之。采采芣苜,薄言襭之。 赏析: 芣苜:俗名车前草,药名,也可食用。本诗描写妇女采摘车前子的劳动过程,以开始的准备,到采摘动作和结果,描写细致,情景宛然。清人方玉润对此有形象的描绘“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狠忽断忽续,不知其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2《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赏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等着他。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恋人在故乡等着他。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天。 大雪中有一个人在独行,远处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为了杨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整篇充满着人性的美。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们思维的发达,把人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高三语文《说木叶》知识点

高三语文《说木叶》知识点 林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可是这

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的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按“落木萧萧下”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而下,照我们平常的想法,那么“叶”字似乎就不应该省掉,例如我们无妨这么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然而天才的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为什么呢?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了。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

说木叶

兰陵一中 高二语文教学案 日期 2017.10.12 主备人孙颖审核人李辉云编号 23 课题说木叶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1、积累古诗词名句;学习理解古诗词语言富有暗示性的特点 2、根据诗歌语言的特点,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提高鉴赏古典诗词的 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木”与“树”,“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 “木叶”与“落木”的不同意味,了解其所造成的诗歌的意境差别; “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的理解 2、学习文章由“木叶”这一特殊意象入手分析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有 暗示性的从小处着手的写法 学习方法阅读——分析——讨论学习工具多媒体 课前预习 一、导入 【学生活动】学生共同背诵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阐述个人对诗句的境界的感受。 【教师点拨、整合】杜甫的这两句诗历来以境界阔达闻名,在极其萧飒荒凉的景象中又充满着一种浑灏奔放的气势,重要的因素是“落木”传递出了这种意境。让我们一同走进林庚的《说“木叶”》,详细探究其中的奥妙。 二、作家作品 林庚;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的学者诗人,文学史家。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他的诗集有《夜》《北平情歌》等,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 三、夯实基础知识 1.、袅袅 ...柳恽.沈佺.期寒砧亭皋 翩翩灼灼征戍褒义 不落于言筌者疏朗万应锭 2、【积累名句】(,了解全诗内容,做好读书笔记)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③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④皎皎云间月灼灼月中华⑤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问题投放】文题“说‘木叶’”表明了作者的论题,作者就此论题阐述了自己怎样的看法? 【学生活动】阅读文本,抓住关键语句。思考讨论并作出回答。 【教师点拨】论题只是表明了论述的范围,并不是作者的观点体现。依据说理的思维格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再结合关键性的语句,可以很快的梳理出文章的脉络层次,便于理解作者的真实写作目的。 【整合答案】作者从传统的意象“木叶”入手,论述了古代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板书展示本文的论述层次) 说“木叶” 第一部分(1~3段)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即“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一个形象,并且形象的关键就在一个“木”字。 第二部分(4~6段)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即“含有落叶的因素”,“有颜色的暗示性”(“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一个形象的原因) 第三部分(7段)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但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二、析段研句突破重难(点) 1、【问题投放】作者在论述时,引用了大量的诗句。结合作者的诗句,体会传递的意境有什麽不同,完成表格的填写和问题探究。 ①按字义分析,“木”、“树”含义差不多,可是古人写诗为什么 多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呢? ②古典诗歌中“树”与“木”的艺术特征、意思情味、适用场合有 什么不同? ③说说“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意味的区别【学生活动】圈画有关诗句,小组合作研讨。组间交流共享、补充完善。体会“木”与“树”,“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的不同意味,了解其所造成的诗歌的意境差别。 【教师点拨】抓关键语句,删繁就简,突出特征。通过比较发现不同,利于理解。 【整合答案】 树木 艺术特征繁茂的枝叶 枝叶的绿色 枝干褐绿色 木质的树干,落叶的因素,黄色、 干燥的质感 意思情味饱满疏朗

说木叶诗句翻译完整版

说木叶诗句翻译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秋风吹来啊阵阵清凉,洞庭起浪啊落叶飘扬。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波:微波泛动。 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 洞庭湖的湖面开始有了波浪,于是树叶就开始渐渐脱落了。这是指秋天来了,一些该有的自然反映都开始出现了 3、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树叶落下来了,江水波涛相连,秋天的月光照在水面上,云彩在山顶上一动也不动。 渲染出由秋景而生发的浓重秋思,笔调明净,气氛凄冷。 4、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 秋风吹动树叶不断地摆动,就好像洞庭湖上的波浪一样。 “还、似”二字把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和羁旅他乡的感慨极其委婉地表达出来了。 5、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屈原《橘颂》 译文: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6、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丛生:草木聚集在一起生长。案天上的桂花在蟾宫里,人间的桂树在山谷中,桂花是与隐士相联的,有着"虽处僻远亦自芳"的品性和甘于淡泊、不求闻达的风格。 7、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庭院里一株珍奇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 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滋:当“繁”解释。“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 8、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叶子太密了,鸟飞起来就不方便;风如果吹得轻些,那么花就不会那么快落下来了9、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云间之月皎洁明亮,绿叶丛中繁花似锦。华,通“花”。 10、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水边平地上的树叶,纷纷飘落;陇首山头上的秋云,飘飞在空中。 11、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诗写的是一位少妇思念久戍边塞未归的丈夫。深秋九月的捣衣声,催落树上枯叶;丈夫守边十年,她日夜怀想着辽阳。 1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无际的林木,树叶萧萧飘落;无穷无尽的长江,江水滚滚而来。 13、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如同凋零的树木一般离开了洞庭湖,去往涔阳到那最远的水滨 落木,就是凋零的树木。极浦,就是最远的水滨。 14、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在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晨,作者看到了一轮明月悬挂在空,照着荒秃的层层高岭上,深秋微寒之风将层层高岭之树上的叶子吹落. 15、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高高的树木不幸时常受到狂风的吹袭,平静的海面被吹得不住地波浪迭起。 12、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一个美丽姑娘,她容貌艳丽,性格娴静,她在岔路口采桑,柔嫩的桑枝轻轻摇动,采下的桑叶翩翩飘落

著名的经典诗句,有名的诗句

著名的经典诗句,有名的诗句 1、古之大成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2、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6、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7、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8、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2、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1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4、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15、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7、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1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0、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21、品茶听京戏,雅琴亦书画。 2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吾涯。 2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5、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26、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7、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28、强中自有强中手,恶人须服恶人磨。 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0、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1、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32、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 33、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 34、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5、梅须谦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3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7、贫贱之交莫相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38、古来圣贤多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39、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40、人非草木,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 4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4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4、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4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6、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48、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49、才如江湖文始伟,腹有诗书气自华。 5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1、怕小人不是无能,敬君子方是有德。 52、渊深识鱼乐,树古多禽鸣。 53、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54、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55、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 56、莫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

说木叶 公开课一等奖

《说“木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升古典诗歌鉴赏的能力。 2、熟读课文,了解“树叶”“木叶”“落叶”“木叶”的情感差别以及作者的观点。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古诗词句子,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 1、理解“树叶”“木叶”“落叶”“木叶”在艺术领域的差别。 2、把握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征。 高考导航: 1、积累文中“相去无几”“一字千里”等常考成语,纠正文中“一字千金”的错误。 2、把握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以及高考常见意象的含义。 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走进文本,认真细致地把握语句的含义以及作者的观点。 2、调动平时阅读文学作品的艺术体验,与文章中的相关评论做一番比较。 3、总结并掌握课文中的一些带规律性的鉴赏方法,并且尝试用这种方法去鉴赏诗歌。 教学媒介:多媒体、导学案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好,我姓卓,卓文君的”卓“,我来自广西;我的丈夫姓张,来自云南富源。” 【提问】请问,我刚刚这段话给大家传递了一个什么暗示性的信息?——我已经算得是云南人。 是的,文字具有联想意义,可以传递一些暗示性的信息,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林庚先生的《说“木叶”》,看看木叶给我们传递什么暗示性的信息。 二、文本探究 (一)摆现象——中国古代诗人钟爱“木叶” 【提问】文章的题目是《说“木叶”》,这告诉我们本文主要讨论的中心是“木叶”,那么请问,文中告诉我们一个有关“木叶”的什么现象?(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一段,筛选有效信息。) ——现象:中国古代诗人钟爱“木叶”一词。 【PPT展示】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 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 【提问】一般来说,我们“木叶”可以理解为“树叶”,为什么古代诗人几乎不使用“树叶”一词呢?(二)析问题——分析“树叶”“木叶”“落叶”“落木”的艺术差别 (1)“树叶”与“木叶” 【提问】“树叶”与“木叶”的差别点在于“树”与“木”,那么,二者有什么不同呢? (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三段、第四段,筛选有效信息,回答“树”与“木”的区别。) 树——有生命力的,翠绿的,枝叶繁密的 木——没有活力的,枯黄的,树叶落尽的 【朗读】第四段最后两句话 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2)“落叶”与“木叶” 【提问】“树叶”会让人联想到饱满青翠的叶子,的确不适合秋风叶落的季节,那我们改用“落叶”是不

高三语文说木叶知识点

高三语文《说木叶》知识点 高三语文《说木叶》知识点 林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 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 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缙凇豆乓狻?) 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

500句古代经典诗词名句欣赏

500句古代经典诗词名句欣赏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5、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1、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5、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4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4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4、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