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期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及影响因素探讨

合集下载

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及视力异常影响因素分析

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及视力异常影响因素分析

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视力异常可能影响儿童的情绪和 行为,如易怒、焦虑、抑郁等。
视力问题可能导致儿童自卑感和 社交障碍,影响其自尊心和自信
心的发展。
视力障碍可能导致儿童对世界的 认知受限,影响其探索和学习的
兴趣和动力。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视力异常可能增加儿 童跌倒、碰撞等意外 伤害的风险。
长期视力障碍可能导 致儿童营养不良和缺 乏锻炼,影响其整体 健康状况。
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及 视力异常影响因素分析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概述 • 视力异常影响因素分析 • 视力异常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 视力异常的预防与干预措施 • 结论与建议
01
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概述
筛查结果总览
01
02
03
筛查覆盖率
本次视力筛查共覆盖了 1000名学龄前儿童,筛查 覆盖率达到95%。
视力异常类型
筛查结果显示,近视、远视和散光等不同类型的视力异常均有所发 现,应针对不同类型的视力异常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视力异常与年龄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视力异常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应加强学龄 前阶段的视力监测和保护工作。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扩大样本量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 以更全面地了解学龄前儿童视力
改善儿童生活环境
保持室内光线充足,避免过强或 过暗的光线对眼睛造成不良影响

控制儿童看电视、玩手机等电子 屏幕时间,鼓励儿童多参与户外 活动,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和
放松。
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如合适的 阅读光线、适当的阅读距离和时 间等,以减少眼睛的疲劳和不适
感。
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龄前儿童视力现状、影响因素及其保护措施研究

学龄前儿童视力现状、影响因素及其保护措施研究

学龄前儿童视力现状、影响因素及其保护措施研究摘要: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多影响其健康成长,在视力健康受到更多关注的当下,应重视学龄前儿童视力保护措施,为学龄前儿童视力健康提供更多保障。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视力健康;保护措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下,智能产品不断增多,学龄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电子设备也逐渐增多,这些电子设备所引发的视力影响也逐渐加剧,越来也多学龄前儿童视力下降、眼部受损,这都给学龄前儿童视力健康形成巨大影响[1]。

为此,需要更加重视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健康问题,做好预防工作,更好地保护学龄前儿童视力健康,促进其健康成长。

1.学龄前儿童视力现状学龄前儿童具有特殊性,在该年龄段内未达到入学标准,缺少规范的学习与生活节律,在日常生活中更多时候能够自主选择娱乐方式。

电子设备是集娱乐、教育、休闲与一体的智能化产品,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电子产品在家庭生活中十分普遍,最常见的如电视、平板、手机等,皆是学龄前儿童每日接触最频繁的电子设备。

而电子设备的过度使用则不可避免的造成学龄前儿童的视力问题。

根据我国卫生部门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患有视力异常,学龄前儿童出现视力异常的概率约为12%~25%之间,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2]。

这都向我们说明了当前有越来越多学龄前儿童出现视力问题,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健康问题应引起更高的重视,在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关键期,需做好预防工作,降低视力异常概率,或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恢复视力健康。

1.影响学龄前儿童视力因素学龄前儿童视力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种背景下,应分析影响学龄前儿童视力的因素,并加以预防、改善。

1.遗传因素视力异常的一大因素为遗传因素。

一般情况下,父母双方都具有严重视力异常时,孩子在学龄前视力异常并不明显,但随着年龄增长,视力异常则逐渐加重。

另外,部分具有隐性遗传基因的孩子,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下,相较于正常的儿童更易产生视力异常现象。

这提示在父母皆存在视力异常的家庭中,需更加关注孩子视力健康,做好视力异常的预防工作,及时给予干预治疗,改善学龄前儿童视力健康问题。

视力筛查结果分析 Microsoft Word 文档

视力筛查结果分析 Microsoft Word 文档

6370例2~6岁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监利县妇幼保健院儿保科邹志勇视力问题是学龄前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其最佳治疗年龄为3-5岁,若延误治疗时机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永久性视觉损害,早期发现并进行有效的预防或治疗,对预防近视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选择对象为容城镇32所幼儿园2~6岁的儿童且能配合各项检查2.仪器所用仪器为suresight手持自动验光仪,其原理是利用hartmun shack感受器使人眼反射出来的光线通过一组微透镜阵列后成像于仪器感受器,再通过特定的运算法则将其转换为球、柱镜联合的屈光状态表示公式。

测量范围;球镜+6.00ds~–5.00ds,柱镜为+3.00dc~–3.00dc。

有效测量距离为35cm。

仪器可自动检测工作距离,还付带有一个红外线感应自动机,可直接打印出检测结果。

3.检查方法所有被检查者先在自然状况下用手持验光仪验光、记录数据。

对初筛阳性儿童散瞳后再次验光。

4.结果分析本次检影6370人次。

初筛阳性的儿童有1054人,占总人数的16.55%。

经散瞳后再次检影有屈光异常的有256人。

其中斜视32人,弱视175人,散光49人,斜视合并弱视87人。

进一步追问病史,复筛阳性的儿童均有每天看电视,用电脑的持续时间超出2小时以上、部分幼儿园的教室光线不充足、读书及写字时不注意眼睛与桌面的距离、平时饮食不均衡等因素。

散光,是眼睛的一种屈光不正常状况,与角膜的弧度有关。

造成散光的原因,是由于角膜上的这些厚薄不匀或角膜的弯曲度不匀而使得角膜各子午线的屈折率不一致,使得经过这些子午线的光线不能聚集于同一焦点。

这样,光线便不能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这种情况便称为散光散光的预防,最好3-4岁时做第一次全眼部检查,以后每年定期眼部检查1-2次。

指导幼童认识那些是危险的游戏和玩具,以减少眼外伤。

指导幼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便用手或其化物品接触眼睛,以避免传染眼疾。

射阳县21256名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

射阳县21256名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

射阳县21256名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目的对射阳县21 256名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射阳县学龄前儿童视力发展现状。

方法对2017年度在该科室接受视力筛查的21 256名学龄前儿童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所有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汇总及分析。

结果探究显示,21 256名接受视力筛查的学龄前儿童中,①有3 017例存在视力问题(14.19%),性别差异不明显(男1 510例,女1 507例);②出现视力问题的儿童,年龄2岁组有60例(1.98%),3岁组有72例(2.39%),4岁组有726例(24.1%),5岁组有1 025例(33.9%),6岁组有1134例(37.6%),可见学龄前儿童视力问题主要集中在4~6岁组年龄段;③视力存在问题的儿童中,城镇户口者2 026例(67.15%),农村户口者991例(32.85%),以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学龄前儿童中,近视有14.72%,远视有2.84%,散光有37.00%,弱视有13.72%,其他类型有12.72%,可见远视、散光为学龄前儿童主要视力问题。

结论该地区学龄前儿童,视力问题多在4~6岁年龄,且多见散光、远视等问题,同时城镇儿童多于农村儿童,做好学龄前儿童的视力筛查工作,特别是对幼儿园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对于早期发现视力问题,及时进行视力矫正有重要意义。

标签: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近视;远视;散光;视力矫正眼睛作为人体的感官器官,人体通过人眼能够获得许多信息,人眼视网膜对影像的分辨能力就是视力[1]。

视力问题可以通过手术、视力训练或佩戴眼镜等得到改善[2]。

视力筛查可以发现学龄前儿童的眼部疾病以及视力、视觉问题,从而有利于其早期进行视力问题干预,同时研究表明,近视、散光、远视及弱视都是儿童常见的视力问题[3]。

对某地区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筛查有助于把控该地区学龄前儿童视力状况,为临床研究及制定应对策略提供数据前提和基础。

上海市闵行区12 972名学龄前儿童视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上海市闵行区12 972名学龄前儿童视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1年4月第35卷第4期(总第424期)学龄前儿童处于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1],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检查,尽早发现视力异常,有利于对视力异常的及时矫治。

通过调查了解儿童视力低常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及时提出相应近视防治措施。

本研究对上海市闵行区内12972名学龄前儿童视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视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研究随机抽取闵行区内100家托幼机构12972名儿童开展视力检查和屈光度检查。

1.2研究方法1.2.1视力检查统一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标准对数视力表:(1)视力表清晰,自然光下;(2)取坐位或站位,检查距离为5m,被检查者眼部与视力表1.0行视力呈水平线;(3)先检查右眼,再检查左眼,具体方法:用遮挡板遮盖幼儿左眼,检查者用视标杆自上而下指着视力表的视标,嘱咐患者说出或用手势表示视标开口方向,4s内说出或者指出一个E字的开口方向可换下一行;如果说不出、指不出或指错则测完整行再换行,逐行检查找出检查对象的辨认行,能全部看清最小视标的一行其旁的数字即表示该眼的视力。

测左眼同右眼。

(4)如实记录检查结果。

视力低常评判标准:3~4岁<0.6,4~5岁<0.8,≥5岁<1.0。

凡有一只眼在低常范围内的儿童即判定为视力低常。

1.2.2屈光度检查使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拓普康),在自然光下,嘱被检者下颌放于下颌托上,双颞侧外眦部与仪器标示线等高,双眼平视正前方,先测量右眼后测左眼,嘱测量眼注视内置视标(房子),连续自动测量3次,取平均值,记录结果。

S表示眼的球径屈光度,C表示眼的柱径屈光度。

屈光状态评定标准:(1)3~4岁儿童正常值范围:S[+2.00,+3.50]D,C[-1.00,+1.00]D;(2)4~5岁儿童正常值范围:S[+2.00,+2.50]D,C[-1.00,+1.00]D;(3)6~岁儿童正常值范围:S[+2.00,+2.00]D,C[-1.00,+1.00]D。

幼儿园视力数据分析报告(3篇)

幼儿园视力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在生活中的普及,幼儿视力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了解幼儿园幼儿的视力状况,我们通过对某幼儿园幼儿视力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为幼儿园视力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一、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幼儿视力问题备受关注。

根据我国卫生部门统计,我国儿童近视率已高达30%以上,其中,学龄前儿童近视率逐年上升。

幼儿视力问题不仅影响幼儿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幼儿园幼儿视力进行监测和分析,对于预防和控制幼儿视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1. 数据来源本次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某幼儿园2019年至2021年的幼儿视力检查记录。

数据包括幼儿的年龄、性别、视力检查结果等。

2. 数据处理(1)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包括年龄、性别、视力检查结果等。

(3)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交叉分析等。

三、数据分析结果1. 幼儿视力总体状况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至2021年,该幼儿园共有1000名幼儿参加了视力检查。

其中,近视幼儿有450人,近视率为45%。

近视幼儿主要集中在4-6岁年龄段,占总近视人数的80%。

2. 年龄分布从年龄分布来看,4-6岁年龄段幼儿近视率最高,达到55%。

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率逐渐下降。

具体数据如下:- 3岁以下幼儿:近视率10%- 3-4岁幼儿:近视率25%- 4-5岁幼儿:近视率40%- 5-6岁幼儿:近视率55%3. 性别差异在性别差异方面,男女生近视率无明显差异。

具体数据如下:- 男生近视率:45%- 女生近视率:44%4. 视力检查结果分析(1)视力正常幼儿:300人,占比30%(2)近视幼儿:450人,占比45%(3)远视幼儿:150人,占比15%(4)弱视幼儿:100人,占比10%四、结论与建议1. 结论(1)该幼儿园幼儿近视率较高,尤其是4-6岁年龄段。

(2)男女生近视率无明显差异。

北京市海淀区2~3岁幼儿视力和屈光状态筛查结果分析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2~3岁幼儿视力和屈光状态筛查结果分析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2~3岁幼儿视力和屈光状态筛查结果分析解析视力和屈光状态筛查是对2~3岁幼儿进行的一项重要检查,可帮助及早发现视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通过分析和解析筛查结果,可以更好地评估幼儿的视力健康状况,为其提供适当的视力保护和管理方案。

在进行视力筛查时,使用的常见方法包括观察法、目测法和图形识别法。

通过观察幼儿对远距离物体的反应以及目测和识别不同大小、颜色等特征的图形,可以初步评估幼儿的视力状况。

首先,需要分析幼儿的裸眼视力。

正常的裸眼视力为5.0(或1.0)以上。

如果幼儿的裸眼视力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存在屈光不正或其他视力问题。

进一步进行屈光状态筛查是必要的。

屈光状态筛查主要包括散瞳验光和眼底检查。

散瞳验光可以评估幼儿的屈光度、近视、远视和散光情况。

根据检查结果,可以得出幼儿是否需要佩戴眼镜或其他矫正措施。

眼底检查可以观察幼儿的眼底血管、视网膜和玻璃体等部位的情况,以排除其他潜在的视力问题。

在进行视力和屈光状态筛查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环境因素:筛查应在光线充足的室内进行,避免干扰幼儿的视力测试结果。

2.幼儿配合度:幼儿在此阶段的配合度较低,可能会有不耐烦或焦虑的表现,从而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筛查要求评估者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引导能力,可以通过使用儿童友好的视力测试图形或游戏方式,提高幼儿的配合度。

通过对2~3岁幼儿视力和屈光状态筛查结果的分析解析,可以帮助家长和医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视力健康情况。

根据筛查结果,家长可以采取相应的视力保护措施,如控制幼儿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保持良好的用眼姿势等。

对于需要矫正的幼儿,及早佩戴眼镜或进行其他治疗干预,有助于预防和纠正视力问题的发展。

此外,定期复查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眼部异常或视力问题的变化。

最后,幼儿视力和屈光状态筛查的目的是提早发现和处理眼部问题,保证幼儿的视力健康和正常视觉发育。

筛查结果的分析解析对于幼儿视力管理的制定和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严珣

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严珣

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严珣摘要:目的:早期发现视力异常,及时确诊并治疗。

方法:视力检测、屈光筛查、眼位检查。

结论:筛查覆盖率高,异常确诊人数逐年增加。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视力筛查;干预0~6岁儿童的视力是一个逐步发育达到正常成人视力的过程,此阶段处于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影响而导致弱视、斜视等疾病的发生,也是有效治疗的关键时期。

按照《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江苏省儿童发展规划(2011-2015)》的有关要求,锡山区妇幼保健所定期为辖区内0~6岁儿童开展眼保健服务。

其中,学龄前儿童的视力筛查在托幼机构开展,包括视力检测、屈光筛查和眼位检查三项内容。

1.筛查对象和方法:1.1筛查对象:学龄前期,即3~6岁这一时期的儿童。

1.2筛查方法: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开展视力检测;使用美国伟伦Suresight视力筛选仪开展屈光筛查;使用角膜映光法和遮盖试验开展眼位检查。

1.3筛查流程:知情同意→筛查操作→结果登记→结果告知。

1.4追访与转诊:由托幼机构保健教师负责:对筛查未通过或可疑的儿童,通知其监护人在3个月内进行复筛;对复筛未通过或可疑的患儿转诊至专业的眼科机构进行确诊和治疗,追访结果并上报。

2.1 2012年的筛查率为92%,初筛阳性率为4.12%,转诊率为96.38%,阳性确诊率为74.48%;2013年的筛查率为87.91%,初筛阳性率为5.16%,转诊率为100%,阳性确诊率为61.24%;2014年的筛查率为100%,初筛阳性率为7.46%,转诊率为92.43%,阳性确诊率为60.22%。

2.2 视力异常的三种情况中,视力异常和屈光异常较多,眼位异常较少,也有患儿同时存在两种或三种异常。

2.3 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处于发育期,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儿童无法确诊,需要定期随访。

3.分析与讨论:3.1筛查覆盖率高:本单位从开展视力筛查以来筛查率一直较高,这与我们对眼保健知识的大力宣传、托幼机构的积极配合、儿童家长保健意识的增强和保健要求的提高是分不开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龄前期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及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了解学龄前期儿童的视力情况及影响视力的因素。

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地6所幼儿园的学龄前期儿童80名,对其进行视力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及影响视力的因素。

结果全部儿童中屈光異常发生率为88.76%,经过了解,发生原因主要与父母视力及视疲劳因素有关。

结论重视学龄前期儿童的视力状况,早期筛查发现异常早期处理,以免发生严重不良后果。

标签:学龄前期儿童;视力筛查;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种电子设备在家庭中的普及率显著升高,学龄前期儿童较多、较长时间接触电子设备,眼部负荷过重,影响视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出现视功能障碍,包括近视,远视及散光。

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进行纠正,对于改善症状意义重大[1]。

为了了解学龄前期儿童的视力情况及影响视力的因素,该研究特选取该地区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名学龄前期儿童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于该地6所幼儿园的80名学龄前期儿童,其中有男童48名,女童32名,年龄最小2岁,年龄最大6岁,平均(5.13±0.1)岁.
1.2 筛查方法
筛查所用仪器为Suresight 14 011型视力筛查仪,检查环境无直射光线,儿童不散瞳,距离为35 cm,检查时保证儿童注意力集中,保证仪器角度及距离准确,全部检查由一位检查者完成。

连续检查至少3次以上,取平均数。

屈光正常的标准为S球径(-1.00,+3.00),C柱径绝对值(100),异常标准为双眼S相差1.50以上,C相差1.00以上[2]。

1.3 调查方法
制定统一的调查问卷,问卷由儿童家属进行填写,问卷内容包括父母视力,父母对眼部保健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儿童出生高危因素,儿童户外运动情况,儿童饮食情况,电子设备日均观看时间,做眼保健操情况,睡眠情况等指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屈光异常比较
全部受检儿童中,屈光异常发生率为88.76%,其中男童所占比例为58.33%,女童所占比例为30.43%,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1。

2.2 不同年龄屈光异常情况
2~4岁及5~6岁屈光异常发生率分别为36.25%,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远视加散光,年龄越大,近视及屈光参差所占比例越高,具体见表2。

2.3 导致儿童屈光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构成
经Ligistic回归分析,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父母视力较差、用眼过度、电子辐射、出生时高危、睡眠不足。

具体见表3。

3 讨论
学龄前期儿童的视力发育应引起家属及社会的足够重视,该研究中,经过筛查后异常儿童所占比例为58.33%,其中以2~4岁发生率更高,6岁以后患儿因为视觉系统发育成熟并稳定,极少出现屈光异常[3]。

在学龄前期,0~6岁是视功能形成和完善的关键时期,屈光状态变化较大,学龄期因为用眼距离减小,视力由远视逐渐变为正视再变为近视。

故应早期重视学龄前期儿童视力发育,早期筛查发现异常,早期进行针对性处理,将视力损害情况降至最低[4-5]。

学龄前期儿童进行视力筛查时,远视所占比例较高,其远视多为生理性远视,但若不及时纠正,易导致儿童出现屈光不正性弱视,对于高度怀疑弱视儿童,应尽早行散瞳检查,确诊后及时进行治疗[6]。

该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屈光异常受父母视力的影响较重,在近视及散光方面表现尤为明显,如父母存在上述2种视力障碍,儿童的遗传率较高[7]。

为有效改善该状态,父母应多关注子女的视力情况,监督其在看书时姿势及距离正确,看电子设备时间不宜过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定期进行视力状况检查[8]。

学龄前期儿童视力异常还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如看书,看电脑等时间较长,看书位置光线过分充足或过分暗,有闪光或眩光,看书姿势不正确,躺着,斜着等,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补充不够,动物内脏等食物摄入不足,均会对儿童视力造成不良影响[9] 。

对于学龄前期儿童,家属应与幼儿园,妇幼保健机构等共同参与,做好视力保护,家属保证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正确用眼,保证摄入的膳食营养均衡,培养其良好的用眼习惯,幼儿园加强做眼保健操,用眼环境光线适宜,妇幼保健机构定时对儿童视力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早期作出针对性处理[10] 。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重视学龄前期儿童的视力状况,早期筛查发现异常早期处理,以免发生严重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 张银.徐州市云龙区3 186例学龄前期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64-65.
[2] 赵广英,魏煌忠.学龄前期儿童视力筛查结果与影响因素的探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5):545-547.
[3] 王小涛.内江市学龄前儿童视力调查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2):14-16.
[4] 欧阳花,李介民,蒋彦,等.门诊701名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4,(7中旬刊):399.
[5] 容林惠,梁翠媚,李世莲,等.江门市区学龄前儿童视力与屈光筛查结果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2(12):207.
[6] 柒清香,罗明媚.基层医院对学龄前3~6岁儿童弱视快速筛查方法及流程的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2014(11):129.
[7] 邓敏,许江涛,马艳玲,等.儿童散光年龄分布及其与子午线弱视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8):880-882.
[8] 马晓芸,吴建华,高淑娜,等.上海市卢湾区幼儿园儿童视力筛查结果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1,23(8):391-392.
[9] Marina G Tarutina,Tatiana A.Dutova,Inna E,et al.Novel method for screening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mutants with increased 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s:Color-based selection of ade1 or ade2 mutants[J].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2012,114(6):615-618.
[10] Chung M H,McKenzie,K.P.,Vuyst,H.D,et paring Papanicolau smear,visual inspection with acetic acid and human papillomavirus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methods among HIV-positive women by immune status and antiretroviral therapy[J].AIDS,2013,27(18):2909-2919.
(收稿日期:2017-08-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