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培优训练

三角形培优训练
三角形培优训练

诚品教育《三角形培优训练》

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

2.三角形的表示

通常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顶点,如用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时,此三角形可记作△ABC,其中线段AB、BC、AC是三角形的三条边,∠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3.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是三角形中的三种重要线段.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而角的平分线是经过角的顶点且平分此角的一条射线.

②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且相交于一点,这一点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

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画法与角平分线的画法相同,可以用量角器画,也可通过尺规作图来画.(2)三角形的中线:在一个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注意:①三角形有三条中线,且它们相交三角形内部一点.

②画三角形中线时只需连结顶点及对边的中点即可.

(3)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限度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注意:①三角形的三条高是线段

②画三角形的高时,只需向对边或对边的延长线作垂线,连结顶点与垂足的线段就是该边上的高.(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

①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c>a,c+a>b.

②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同时满足△ABC三边长a、b、c的不等式有:a>b-c,b>a-c,c>b-a.注意:判定这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只需看两条较短的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即可

(三)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了,那么它的形状、大小都确定了,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就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例如起重机的支架采用三角形结构就是这个道理.

三角形内角和性质的推理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四)三角形的内角

结论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表示:在△ABC中,∠A+∠B+∠C=180°

(1)构造平角:①可过A点作MN∥BC(如图) ②可过一边上任一点,作另两边的平行线(如图)

(2)构造邻补角,可延长任一边得邻补角(如图)构造同旁内角,过任一顶点作射线平行于对边(如图)

结论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表示:

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那么∠A+∠B=90°(因为∠A+∠B+∠C=180°)

注意: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两个内角可以求出第三个内角

如:在△ABC中,∠C=180°-(∠A+∠B)

②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内角和的比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求各内角.

如:△ABC中,已知∠A:∠B:∠C=2:3:4,求∠A、∠B、∠C的度数.

(五)三角形的外角

1.意义: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2题图

D C B A C C C C 如图,∠ACD 为△ABC 的一个外角,∠BC

E 也是△ABC 的一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大小相等. 2.性质:

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如图中,∠ACD=∠A+∠B , ∠ACD>∠A , ∠ACD>∠B.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与之相邻的内角互补 3.外角个数

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有两个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相等),可见一个三角形共有六个外角. (六)多边形 ①多边形的对角线

2

)

3(-n n 条对角线 ②n 边形的内角和为(n -2)×180° ③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考点1

1.对下面每个三角形,过顶点A 画出中线,角平分线和高.

考点2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三角形的三条高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 B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 C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一定在三角形内部交于一点 D .三角形的三条高可能相交于外部一点 2、下列四个图形中,线段BE 是△ABC 的高的图形是( )

3.如图3,在△ABC 中,点D 在BC 上,且AD= =CD ,AE 是BC 边上的高,若沿AE 所在直线折叠,点C 恰好落在点D 处,则∠B 等于( ) A .25° B.30° C.45° D.60°

4. 如图4,已知AB=AC=BD ,那么∠1和∠2之间的关系是( )

A. ∠1=2∠2

B. 2∠1+∠2=180°

C. ∠1+3∠2=180°

D. 3∠1-∠2=180°

5.如图5,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为边BC ,AD ,CE 的中点,且ABC S ?= 42

cm ,则

S 阴影等

于( ) A .22cm B. 12

cm C. 122cm D. 1

42cm

(1)C

B A

C B A (2)C B A

(3)C

A

D

C

B

A 6.如图7,BD=DE=EF=FC ,那么,AE 是 _____ 的中线 7.如图6,BD=

1

2

BC ,则BC 边上的中线为 ______,ABD S ?=__________。 8.如图1,在△ABC 中,∠BAC=600

,∠B=450

,AD 是△ABC 的一条角平分线,则∠DAC= 0

,∠ADB= 0

9.如图2,在△ABC 中,AE 是中线,AD 是角平分线,AF 是高,则根据图形填空: ⑴BE= =

21 ;⑵∠BAD= =21 ⑶∠AFB= =900

; 10.如图在△ABC 中,∠ACB=900

,CD 是边AB 上的高。那么图中与∠A 相等的角是( )

A 、 ∠

B B 、 ∠ACD

C 、 ∠BC

D D 、 ∠BDC 11.在△ABC 中,∠A=

21∠C=2

1

∠ABC , BD 是角平分线,求∠A 及∠BDC 的度数(

12.已知,如图,AB ∥CD ,AE 平分∠BAC ,CE 平分∠ACD ,求∠E 的度数

13.如图,在△ABC 中,D,E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

ABC S ?=42cm ,求ABE S ?.

考点3 1.关于三角形的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三边互不相等

B 、至少有两边相等

C 、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

D 、最多有两边相等

2.已知△ABC 中,∠A=200

,∠B=∠C ,那么三角形△ABC 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正三角形 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个数有( )

①如果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是1∶2∶3,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②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相邻的一个内角,则这么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好是三角形

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④如果∠A=∠B=2

1

∠C ,那么△ABC 是直角三角形;⑤若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另两个内角之差,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⑥在?ABC 中,若∠A +∠B=∠C ,则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A 、3个 B 、4个 C 、5个 D 、5个

4.一个多边形中,它的内角最多可以有 个锐角

5.如图是一副三角尺拼成图案,则∠AEB =_________°.

考点4

1.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的是( ) A. 3cm, 4cm, 8cm B. 8cm, 7cm, 15cm C. 13cm, 12cm, 20cm D. 5cm, 5cm, 11cm

2.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

D

C

B

A

E

D

C

B

A

_ D _ B _ C B C

A

D

E

A 、 3,4,8

B 、 5,6,11

C 、 1,2,3

D 、 5,6,10 3.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7,则它的周长为( )

A 、13

B 、17

C 、13或17

D 、不能确定

4.△ABC 中,如果AB=8cm ,BC=5cm ,那么A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5.长为11,8,6,4的四根木条,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有 种选法,它们分别是

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8㎝和3㎝,那么它的周长为

7.已知a,b,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化简|a-b+c|+|a-b-c|.

考点5

1.不是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是( )

A 、自行车的三角形车架

B 、三角形房架

C 、照相机的三角架

D 、矩形门框的斜拉条 2.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有() A 、正方形 B 、长方形 C 、梯形 D 、 直角三角形 3.装饰大世界出售下列形状的地砖:○

1正方形;○2长方形;○3正五边形;○4正六边形。若只选购其中某一种地砖镶嵌地面,可供选用的地砖有( ) A. ○

1○2○3 B. ○1○2○4 C. ○2○3○4 D. ○1○3○4 4.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有( ) A 、 2个 B 、 3个 C 、 4个 D 、 5个

5、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 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

A 、三角形的稳定性

B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 、垂线段最短

6.桥梁拉杆,电视塔底座,都是三角形结构,这是利用三角形的 性; 考点6

1.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A :∠B :∠C=1:3:5,则∠B= 0,∠C=

2.如图,已知点P 在△ABC 内任一点,试说明∠A 与∠P 的大小关系

3如图4,∠1+∠2+∠3+∠4等于多少度;

考点7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20°,则它是( )

A.等腰直角三角形

B.一般的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D.等腰钝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和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为180°,那么与这个外角相邻的内角的度数

为( ) A. 30° B. 60° C. 90° D. 120°

3、已知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度数比为2∶3∶4,则它的最大内角的度数( ). A. 90° B. 110° C. 100° D. 120°

4、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B >∠ACD B 、∠B+∠ACB =180°-∠A

C 、∠

B+∠ACB <180°

D 、∠HEC >

∠B

(1

)(2

)(3

)(4

)(5)(6)P

B A 图4

8题图150?50?3217题图140?80?16题图

B

10题图

C B

D 5、若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6、如图,若∠A=100°,∠B=45°,∠C=38°,则∠DF

E 等于( ) A. 120° B. 115° C. 110° D. 105° 7、如图,∠1=______.

8、如图,则∠1=______,∠2=______,∠3=______,

9、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50°,则它的底角为_______.

10、如图,在△ABC 中,D 是BC 边上一点,∠1=∠2,∠3=∠4,∠BAC=63°,求∠DAC

考点8

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这个多边形是 ( )

A 、三角形

B 、 四边形

C 、 五边形

D 、 六边形

2.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是10800

,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A 、 6 B 、 7 C 、 8 D 、 9 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它是( ) A 、 四边形 B 、 五边形 C 、 六边形 D 、 八边形 4、一个多边形的边数增加一倍,它的内角和增加( ) A. 180° B. 360° C. (n-2)·180° D. n ·180

5、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相加是1800°,则此多边形是( ) A 、八边形 B 、十边形 C 、十二边形 D 、十四边形

6、正方形每个内角都是 ______,每个外角都是 _______。

7、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50°,则从此多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引出的对角线有 条。 8、六边形共有_______条对角线,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每一个内角等于_______。 9、内角和是1620°的多边形的边数是 ______。

10、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一外角都是24°,那么它是______边形。

11、将一个三角形截去一个角后,所形成的一个新的多边形的内角和________。 1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之比是5∶2,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_。

13、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所得的新多边形的内角和为2520°,则原多边形有____条边。

14.已知一个十边形中九个内角的和的度数是12900

,那么这个十边形的另一个内角为 度 15、.如图,CD ∥AF ,∠CDE =∠BAF ,AB ⊥BC ,∠BCD =124°,∠DEF =80°. 1)观察直线AB 与直线DE 的位置关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并说明理由; (2)试求∠AFE 的度数.

16、阅读材料,并填表: 在△ABC 中,有一点P 1,当P 1,A,B,C 没有任何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可构成三个不重叠的小三角形(如图(1)).当△ABC 内的点的个数增加时,若其他条件不变,三角形内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情况怎

样?

考点9

1. 下列正多边中,能铺满地面的是()A 、正方形 B 、 正五边形 C 、 等边三角形 D 、 正六边形

2.下列正多边形的组合中,能够铺满地面的是()

A 、正六边形和正三角形

B 、正三角形和正方形

C 、正八边形和正方形

D 、正五边形和正八边形 3.下列正多边形的组合中,能够铺满地面的是( ). A. 正六边形和正三角形 B. 正三角形和正方形 C. 正八边形和正方形 D. 正五边形和正八边形

4.用正三角形和正十二边形镶嵌,可能情况有( )种. A 、1 B 、2 C 、3 D 、4

5.某装饰公司出售下列形状的地砖:①正方形;②长方形;③正五边形;④正六边形.若只选购其中某一种地砖镶嵌地面,可供选用的地砖共有( )种. A 、1 B 、2 C 、3 D 、4

6.小李家装修地面,已有正三角形形状的地砖,现打算购买另一种不同形状的正多边形地砖,与正三角形地砖在同一顶点处作平面镶嵌,则小李不应购买的地砖形状是( ) A 、正方形 B 、正六边形 C 、正八边形 D 、正十二边形

7.用正三角形和正四边形作平面镶嵌,在一个顶点周围,可以有___个正三角形和___个正四边形。 8.(2)第n 个图案中有白色地砖_______块.

综合10

1.如图,在△ABC 中,∠B, ∠C 的平分线交于点O.(1)若∠A=500

,求∠BOC 的度数. (2)设∠A=n 0

(n 为已知数),求∠BOC 的度数.

2.某零件如图所示,图纸要求∠A=90°,∠B=32°,∠C=21°,当检验员量得∠BDC=145°,就断定这

个零件不合格,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3.如图,在△ABC 中,AD ⊥BC,CE 是△ABC 的角平分线,AD 、CE 交于F 点.当∠BAC=80°,∠B=40°时,求∠ACB 、∠AEC 、∠AFE 的度数.

4.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90°,CD 是AB 边上的高,AB=13cm ,BC=12cm ,求:(1)△ABC

的面积; (2)CD 的长;(3)作出△ABC 的边AC 上的中线BE ,并求出△的面积;(4)作出△BCD 的边BC 边上的高DF ,当BD=11cm 时,试求出DF 的长。

_ 第 1 个 _ 第 3 个 _ 第?2 个

A

B

C

O

A B

C D

5.在△ABC中,已知∠ABC=66°,∠ACB=54°,BE是AC上的高,CF是AB上的高,H是BE和CF 的交点,求∠ABE、∠ACF和∠BHC的度数.

6.如图所示,在△A BC中,∠B=∠C,∠BAD=40°,并且∠ADE= ∠AED,?求∠CDE的度数.

7.如图:AB∥CD,直线交AB、CD分别于点E、F,点M在EF上,N是直线CD上的一个动点(点N不

与F重合)(1)当点N在射线FC上运动时,,

说明理由?(2)当点N在射线FD上运动时,与有

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

8.图1-4-27,已知在△ABC中,AB=AC,∠A=40°,∠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D.

求:∠ADB和∠CDB的度数.

9.已知:如图5—130,在△ABC中,∠ACB=90°,CD为高,CE平分∠BCD,且∠ACD:∠BCD=1:2,

那么CE是AB边上的中线对吗?说明理由.

10.已知:如图5—131,在△ABC中有D、E两点,求证:BD+DE+EC<AB+AC.

11.如图18,AB∥CD,AD∥BC,∠A的2倍与∠C的3倍互补,BE平分∠ABC,求∠A, ∠DEB的度数

12.如图19,已知,∠C=∠DAE,∠B=∠D,那么AB与DF平行吗?为什么?

13.如图,AD为△ABC的中线,BE为△ABD的中线.(1)∠ABE=15°,∠BAD=40°,求∠BED的度数;(2)在△BED中作BD边上的高;(3)若△ABC的面积为40,BD=5,则点E到BC边的距离为多少?

15.探究规律:如图,已知直线m∥n,A、B为直线n上的两点,C、P为直线m上的两点。

(1)请写出图中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A、B、C为三个定点,点P在m上移动,那么无论P点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与

16.如图1,MA1∥NA2,则∠A1+∠A2=______________________度。

如图2,MA1∥NA3,则∠A1+∠A2+∠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度。

如图3,MA1∥NA4,则∠A1+∠A2+∠A3+∠A4=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度。

如图4,MA1∥NA5,则∠A1+∠A2+∠A3+∠A4+∠A5=_____________________度。

从上述结论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如图5,MA1∥NA n,则∠A1+∠A2+∠A3+……+∠A n=______________________度。

n B

A

九年级培优圆与相似辅导专题训练含答案

九年级培优圆与相似辅导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相似 1.如图所示,将二次函数y=x2+2x+1的图象沿x轴翻折,然后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到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函数y=x2+2x+1的图象的顶点为点A.函数y=ax2+bx+c的图象的顶点为点B,和x轴的交点为点C,D(点D位于点C的左侧). (1)求函数y=ax2+bx+c的解析式; (2)从点A,C,D三个点中任取两个点和点B构造三角形,求构造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概率; (3)若点M是线段BC上的动点,点N是△ABC三边上的动点,是否存在以AM为斜边的 Rt△AMN,使△AMN的面积为△ABC面积的?若存在,求tan∠MAN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y=x2+2x+1=(x+1)2的图象沿x轴翻折,得y=﹣(x+1)2, 把y=﹣(x+1)2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得y=﹣x2+4, ∴所求的函数y=ax2+bx+c的解析式为y=﹣x2+4 (2)解:∵y=x2+2x+1=(x+1)2, ∴A(﹣1,0), 当y=0时,﹣x2+4=0,解得x=±2,则D(﹣2,0),C(2,0); 当x=0时,y=﹣x2+4=4,则B(0,4), 从点A,C,D三个点中任取两个点和点B构造三角形的有:△ACB,△ADB,△CDB, ∵AC=3,AD=1,CD=4,AB= ,BC=2 ,BD=2 , ∴△BCD为等腰三角形, ∴构造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概率=

(3)解:存在, 易得BC的解析是为y=﹣2x+4,S△ABC= AC?OB= ×3×4=6, M点的坐标为(m,﹣2m+4)(0≤m≤2), ①当N点在AC上,如图1, ∴△AMN的面积为△ABC面积的, ∴(m+1)(﹣2m+4)=2,解得m1=0,m2=1, 当m=0时,M点的坐标为(0,4),N(0,0),则AN=1,MN=4, ∴tan∠MAC= =4; 当m=1时,M点的坐标为(1,2),N(1,0),则AN=2,MN=2, ∴tan∠MAC= =1; ②当N点在BC上,如图2, BC= =2 , ∵BC?AN= AC?BC,解得AN= , ∵S△AMN= AN?MN=2,

三角形培优训练100题集锦

E D F C B A 三角形培优训练专题 【三角形辅助线做法】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3、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4、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6、已知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那么可以在垂直平分线上的某点向该线段的两个端点作连线,出一对全等三角形。 7、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1、已知,如图△ABC中,AB=5,AC=3,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 2、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是中点,试比较BE+CF与EF的大小.

《全等三角形》数学培优作业

A B C D E 固始三中八年级上期《全等三角形》数学培优作业 (考查内容:边角边) 命题人:吴全胜1、已知:如图,AB=AC,F、E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证:△ABE≌△ACF。 2、已知:点A、F、E、C在同一条直线上,AF=CE,BE∥DF,BE=DF. 求证:△ABE≌△CDF. 3、已知:如图AB=AC,AD=AE,∠BAC=∠DAE,求证:△ABD≌△ACE 4、如图,△ABC中,AB=AC,AD平分∠BAC,试说明△ABD≌△ACD。 A B D C 5、已知:如图,AD∥BC,CB AD=。求证:CBA ADC? ? ?。 6、已知:如图,AD∥BC,CB AD=,CF AE=。求证:CEB AFD? ? ?。 7、已知:如图,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DB AC=,DF AE=,AD EA⊥,AD FD⊥,垂足分别是A、D。求证:FDC EAB? ? ?

8、已知:如图,AC AB=,AE AD=,2 1∠ = ∠。求证:ACE ABD? ? ?。 9、如图,在ABC ?中,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FE DE=,CE AE=, AB与CF有什么位置关系?说明你判断的理由。 10、已知:如图,DBA CAB∠ = ∠,BD AC=。求证∠C=∠D 11、已知: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OC OA=,OD OB=。 求证:DC∥AB。 12、已知: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DC AB=,DB AC=。求证:C B∠ = ∠。 13、已知: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B,AC的中点,点F在DE的延长线上,且EF=DE. 求证:(1)BD=FC (2)AB∥CF 14、已知: 如图 , AB=AC , EB=EC , AE的延长线交BC于D.求证:BD=CD. 15、已知,△ABC和△ECD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B,C,D在一条直线上求证: BE=AD D C A B E

相似三角形培优拔高题(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一讲 相似三角形 1、已知432z y x ==,且1032=+-z y x ,则z y x ++= 。 2、已知△ABC 中,AB=AC,∠BAC=120°,求AB:BC 的值。 3、若点P 在线段AB 上,点Q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AB=10, 23==BQ AQ BP AP ,求线段PQ 的长。 4、若55432+==+c b a ,且2132=+-c b a ,试求a:b:c 。 5、△ABC 为等边三角形,点E 在BA 的延长线上,点D 在BC 边上,且ED=EC 。若△ABC 的边长为4,AE=2,则BD 的长 为 。 6、点D,E 分别在△ABC 的边AB ,AC 上,DE ∥BC ,点G 在边BC 上,AG 交DE 于点H ,点O 是线段AG 的中点,若 13=DB AD ,则 =OH AO

7、在正方形ABCD 中,P 是CD 的中点,连接AP 并延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连接DE ,取DE 的中点Q ,连接PQ ,求证: PQ=PC. 8、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A 1B 1C 1D 1相似,相似比为2:3,四边形A 1B 1C 1D 1与四边形A 2B 2C 2D 2相似,相似比为5:4,则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A 2B 2C 2D 2相似且相似比为 。 9、已知矩形ABCD 中,AB=1,在BC 上取一点E ,沿 AE 将△ABE 向上折叠,使B 点落在AD 上的F 处。若 四边形EFDC 与矩形ABCD 相似,则AD= 10、已知∠1=∠2=∠3,求证:△ABC ∽△ADE 11、点C 、D 在线段AB 上,△PCD 是等边三角形

中考数学备考之圆与相似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含答案

中考数学备考之圆与相似压轴突破训练∶培优易错难题篇含答案 一、相似 1.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为⊙O上一点,OF⊥BC于点F,交⊙O于点E,AE与BC交于点H,点D为OE的延长线上一点,且∠ODB=∠AEC. (1)求证:BD是⊙O的切线; (2)求证:CE2=EH?EA; (3)若⊙O的半径为,sinA= ,求BH的长. 【答案】(1)证明:如图, ∵∠ODB=∠AEC,∠AEC=∠ABC, ∴∠ODB=∠ABC, ∵OF⊥BC, ∴∠BFD=90°, ∴∠ODB+∠DBF=90°, ∴∠ABC+∠DBF=90°, 即∠OBD=90°, ∴BD⊥OB, ∴BD是⊙O的切线 (2)证明:连接AC,如图2所示: ∵OF⊥BC, ∴, ∴∠CAE=∠ECB, ∵∠CEA=∠HEC,

∴△CEH∽△AEC, ∴, ∴CE2=EH?EA (3)解:连接BE,如图3所示: ∵AB是⊙O的直径, ∴∠AEB=90°, ∵⊙O的半径为,sin∠BAE= , ∴AB=5,BE=AB?sin∠BAE=5× =3, ∴EA= =4, ∵, ∴BE=CE=3, ∵CE2=EH?EA, ∴EH= , ∴在Rt△BEH中,BH= . 【解析】【分析】(1)要证BD是⊙O的切线,只需证∠OBD=90°,因为∠OBC+∠BOD=90°,所以只须证∠ODB=∠OBC即可。由圆周角定理和已知条件易得∠ODB=∠ABC,则∠OBC+∠BOD=90°=∠ODB+∠BOD,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OBD=90°; (2)连接AC,要证CE2=EH?EA;只需证△CEH∽△AEC,已有公共角∠AEC,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CAE=∠ECB,即可证△CEH∽△AEC,可得比例式求解; (3)连接BE,解直角三角形AEB和直角三角形BEH即可求解。 2.如图所示,△ABC和△ADE是有公共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EC的延长线交BD于点P.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特殊三角形》培优测试卷及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特殊三角形》培优测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下面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将一根长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2cm的圆柱水杯中,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h,则h的取值范围是() A. 12cm≤h≤19cm B. 12cm≤h≤13cm C. 11cm≤h≤12cm D. 5cm≤h≤12cm 2.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在我国古算书《周醉算经》中早有记载。如图1,以直角三角形的各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再把较小的两张正方形纸片按图2的方式放置在最大正方形内.若知道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则一定能求出() A.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B. 最大正方形的面积 C. 较小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 D. 最大正方形与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 (第1题)(第2题)(第3题) 3.如图,在△ABC中,∠ABC=45°,AB=3,AD⊥BC于点D,BE⊥AC于点E,AE=1,连接DE,将△AED 沿直线沿直线AE翻折至△ABC所在的平面内,得到△AEF,连接DF,过点D作DG⊥DE交BE于点G.则四边形DFEG的周长为() A. 8 B. C. D. . 4.如图,BM是△ABC的角平分线,D是BC边上的一点,连接AD,使AD=DC,且∠BAD=120°,则∠AMB=() A. 30° B. 25° C. 22.5° D. 20° (第4题)(第5题)(第6题) 5.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等边△ABC和等边△CDE,AD 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接PQ,以下五个结论:①AD=BE; ②PQ∥AE;③CP=CQ;④BO=OE;⑤∠AOB=60°,恒成立的结论有() A. ①③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6.如图,已知AB=A1B,A1B1=A1A2,A2B2=A2A3,A3B3=A3A4…,若∠A=70°,则∠A n﹣1A n B n﹣1(n>2)的度数为() A. B. C. D. 7.如图,小正方形边长为1,连接小正方形的三个顶点得△ABC,则AC边上的高是(). A. B. C. D. 8.如图,在Rt△ABC中,∠CBA=90°,∠CAB的角平分线AP和∠ACB外角的平分线CF相交于点D,AD交CB于点P,CF交AB的延长线于点F,过点D作DE⊥CF交CB的延长线于点G,交AB的延长

相似三角形培优训练含答案

相似三角形分类提高训练 一、相似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 1.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BC=4,过点B作射线BB1∥AC.动 点D从点A出发沿射线AC方向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E从点C 沿射线AC方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过点D作DH⊥AB于H,过点E作 EF⊥AC交射线BB1于F,G是EF中点,连接DG.设点D运动的时间为t秒. (1)当t为何值时,AD=AB,并求出此时DE的长度; (2)当△DEG与△ACB相似时,求t的值. 2.如图,在△ABC中,ABC=90°,AB=6m,BC=8m,动点P以2m/s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AC向点C 移动.同时,动点Q以1m/s的速度从C点出发,沿CB向点B移动.当其中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它们都停止移动.设移动的时间为t秒. (1)①当t=2.5s时,求△CPQ的面积; ②求△CPQ的面积S(平方米)关于时间t(秒)的函数解析式; (2)在P,Q移动的过程中,当△CPQ为等腰三角形时,求出t的值. 3.如图1,在Rt△ABC中,ACB=90°,AC=6,BC=8,点D在边AB上运动,DE平分CDB交边BC 于点E,EM⊥BD,垂足为M,EN⊥CD,垂足为N. (1)当AD=CD时,求证:DE∥AC; (2)探究:AD为何值时,△BME与△CNE相似? 4.如图所示,在△ABC中,BA=BC=20cm,AC=30cm,点P从A点出发,沿着 AB以每秒4cm的速度向B点运动;同时点Q从C点出发,沿CA以每秒3cm的 速度向A点运动,当P点到达B点时,Q点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x. (1)当x为何值时,PQ∥BC? (2)△APQ与△CQB能否相似?若能,求出AP的长;若不能说明理由.

金老师教育-中考数学总复习:28特殊三角形--知识讲解(附培优提高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中考总复习:特殊三角形—知识讲解(提高) 【考纲要求】 【高清课堂: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考纲要求】 1.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概念,会识别这三种图形;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2. 能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简单问题. 3. 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性质: (1)具有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2)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3)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4)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且都等于60°. 要点诠释:等边三角形中高线,中线,角平分线三线合一,共有三条. 3.判定: (1)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要点诠释: (1)腰、底、顶角、底角是等腰三角形特有的概念; (2)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考点二、直角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2.性质: (1)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 (2)直角三角形中,30°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 (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5)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培优专题讲义

相似三角形培优专题讲义 知识点一:比例线段有关概念及性质 (1)有关概念 1、两条线段的比: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量得AB 、CD 的长度分别是m 、n ,那 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AB:CD =m :n 例:已知线段AB=2.5m,线段CD=400cm ,求线段AB 与CD 的比。 2.比例线段: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 d c b a =(或a :b= c : d ),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注意:在求线段 比时,线段单位要统一,单位不统一应先化成同一单位,还要注意顺序。) 例:b,a,d,c 是成比例线段,其中a=2cm,b=3cm,c=6cm,求线段d 的长度。 (2)比例性质 1.基本性质: bc ad d c b a =?= (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积) 2.反比性质: c d a b d c b a =?= (把比的前项、后项交换) 3.更比性质(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 ()()()a b c d a c d c b d b a d b c a ?=?? ?=?=???=??, 交换内项,交换外项. 同时交换内外项 4.等比性质:(分子分母分别相加,比值不变.) 如果 )0(≠++++====n f d b n m f e d c b a ,那么 b a n f d b m e c a =++++++++ . 注意:(1)此性质的证明运用了“设k 法” ,这种方法是有关比例计算,变形中一种常用方法. (2)应用等比性质时,要考虑到分母是否为零. (3)可利用分式性质将连等式的每一个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以一个数,再利用等比性质也成立.

相似三角形培优难题集锦(含答_案)

一、相似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 1.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BC=4,过点B作射线BB1∥AC.动点D从点A出发沿射线AC方向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E从点C沿射线AC 方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过点D作DH⊥AB于H,过点E作EF⊥AC交射线BB1于F, G是EF中点,连接DG.设点D 运动的时间为t秒. (1)当t为何值时,AD=AB,并 求出此时DE的长度; (2)当△DEG与△ACB相似时, 求t的值. 2.如图,在△ABC 中,ABC=90°,AB=6m,BC=8m,动点P以2m/s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AC向点C移动.同时,动点Q以1m/s的速度从C点出发,沿CB向点B移动.当其中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它 们都停止移动.设移动的时间为t 秒. (1)①当t=2.5s时,求△CPQ的 面积; ②求△CPQ的面积S(平方米)关 于时间t(秒)的函数解析式; (2)在P,Q移动的过程中,当△CPQ为等腰三角形时,求出t的值. 3.如图1,在Rt△ABC中 , ACB=90°,AC=6,BC= (1)当AD=CD时,求证:DE∥AC; (2)探究:AD为何值时,△BME与△CNE相似? 4.如图所示,在△ABC中, BA=BC=20cm,AC= 30cm,点P从A点出发, 沿着AB以每秒4cm的速 度向B点运动;同时点Q从C点出发,沿CA以每秒3cm的速度向A点运动,当P点到达B点时,Q点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x. (1)当x为何值时,PQ∥BC? (2)△APQ与△CQB能否相似?若能,求出AP的长;若不能说明理由. 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2cm,BC=6cm,点P 沿AB边从A开始向点B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 沿DA边从点D开始向点A以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同时出发,用t(s)表示移动的时间(0<t <6)。 (1)当t为何值时,△QA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当t为何值时,以点Q、A、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2020-2021九年级培优相似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2020-2021九年级培优相似辅导专题训练及详细答案 一、相似 1.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两点A(﹣4,0)和B(1,0),与y轴交于点C(0,2),动点D沿△ABC的边A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起点A向终点B 运动,过点D作x轴的垂线,交△ABC的另一边于点E,将△ADE沿DE折叠,使点A落在点F处,设点D的运动时间为t秒.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对称轴; (2)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EFC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设四边形DECO的面积为s,求s关于t的函数表达式. 【答案】(1)解:把A(﹣4,0),B(1,0),点C(0,2)代入 得:,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对称轴为:直线x=﹣; (2)解:存在,∵AD=2t, ∴DF=AD=2t, ∴OF=4﹣4t, ∴D(2t﹣4,0), ∵直线AC的解析式为:,∴E(2t﹣4,t), ∵△EFC为直角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当∠EFC=90°,则△DEF∽△OFC, ∴,即,解得:t= ; ②当∠FEC=90°,

∴∠AEF=90°, ∴△A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E= AF,即t=2t, ∴t=0,(舍去), ③当∠ACF=90°,则AC2+CF2=AF2,即(42+22)+[22+(4t﹣4)2]=(4t)2,解得:t= ,∴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EFC为直角三角形,此时,t= 或; (3)解:∵B(1,0),C(0,2), ∴直线BC的解析式为:y=﹣2x+2, 当D在y轴的左侧时,S= (DE+OC)?OD= (t+2)?(4﹣2t)=﹣t2+4 (0<t<2); 当D在y轴的右侧时,如图2, ∵OD=4t﹣4,DE=﹣8t+10,S= (DE+OC)?OD= (﹣8t+10+2)?(4t﹣4),即 (2<t<). 综上所述: 【解析】【分析】(1)(1)利用待定系数法,将点A、B、C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建立方程组求解即可。 (2)根据题意分别求出AD、DF、OF的长,表示出点D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BC的函数解析式,表示出点E的坐标,再分三种情况讨论△EFC为直角三角形:①当∠EFC=90°,则△DEF∽△OF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列出关于t的方程求解即可; ②∠FEC=90°,∠AEF=90°,△A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t的值即可;③当∠ACF=90°,则AC2+CF2=AF2,建立关于t的方程求解即可,从而可得出答案。 (3)求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2x+2,当D在y轴的左侧时,当D在y轴的右侧时,如图2,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 2.已知:如图一,抛物线与x轴正半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

全等三角形培优训练一(整理)

全等三角形提优训练(一)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知识点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 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 (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 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一、全等三角形 注:①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边对应相等; ②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全等三角形证明的思路:

?? ? ?? ??? ???? ? ? ????? ?? ? ?? ?????? ???????)找任意一边()找两角的夹边(已知两角)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找已知边的对角()找已知角的另一边(边为角的邻边)任意角(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已知一边一角)找第三边()找直角()找夹角(已知两边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 练习: 1、如图,在平面上将△ABC 绕B 点旋转到△A’BC’的位置时,AA’∥BC ,∠ABC =70°,则∠CBC’为________度. 2、如图∠1=∠2=200,AD =A B, ∠D=∠B ,E 在线段BC 上,则∠A EC= 3、如图所示,ABC ADE △≌△,BC 的延长线交DA 于F ,交DE 于G , 105ACB AED ∠=∠=,15CAD ∠=,30B D ∠=∠=,则1∠的度数为 4、已知:如图,△OAD ≌△OBC ,且∠O=70°,∠C=25°,则∠A EB=________度. 5、如图,D E ,分别为ABC △的AC ,BC 边的中点,将此三角形沿DE 折叠,使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P 处.若48CDE ∠=°,则APD ∠等于 6、如图,在Rt △A BC 中,已知∠A CB =90°,∠A=50°,将其折叠,使点A 落在边CB 上点A ′处,折痕为CD,则∠A′DB = 7、如图,已知△ABC 为 等 边三角形, 点D 、E 分别在变边BC 、AC 上,且AE=CD,AD 与BE 相交于点F,则:∠BFD= 8、如图,点A 、C 、B 在同一直线上,△DAC 和△EBC 均是等边三角形,AE 与BD 交于点O ,AE 、

培优专题等腰三角形含答案

9、等腰三角形【知识精读】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 有关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关系,由两边相等推出两角相等,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依据之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 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化关系,它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是本节的重点。 3. 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平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这要视具体情况来定。 【分类解析】 例1. 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AC的中点,E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CE=CD,DM⊥BC,垂足为M。求证:M是BE的中点。 分析:欲证M是BE的中点,已知DM⊥BC,所以想到连结BD,证 1∠ABC,而由CE=CD,BD=ED。因为△ABC是等边三角形,∠DBE= 2 1∠ACB,所以∠1=∠E,从而问题得证。 又可证∠E= 2 证明:因为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C的中点

全等三角形培优竞赛训练题

全等三角形培优竞赛训练题 1、已知正方形ABCD中,E为对角线BD上一点,过E点作EF丄BD交BC于F,连接DF , G为DF中点,连接EG, CG. (1 )直接写出线段EG与CG的数量关系; (2)将图1中厶BEF绕B点逆时针旋转450,如图2所示,取DF中点G,连接EG, CG. 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3)将图1中厶BEF绕B点旋转任意角度,如图3所示,再连接相应的线段,问(1) 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 图1图2图3

学习参考

2、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的中点. AEF 90°,且EF交正方形外角DCG的平行线CF于点F,求证:AE= EF. 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的中点M ,连接ME,则 AM = EC,易证△ AME =△ ECF ,所以AE EF .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边BC上(除B, C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2)小华提出:如图3,点E是BC的延长线上(除C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 件不变,结论AE= 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图1图2图3

3、已知Rt A ABC 中,AC BC,Z C 90, D 为AB 边的中点,EDF 90° EDF绕D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AC、CB (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F. 1 当EDF绕D点旋转到DE AC于E时(如图1),易证S A DEF S A CEF S A ABC- 2 当EDF绕D点旋转到DE和AC不垂直时,在图2和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 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S A DEF、S A C EF、S A ABC又有怎样的数量关 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F 图 1图2

相似三角形的综合应用(培优提高)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学习目标】 1、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能运用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2、通过典型实例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相似,能运用图形相似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 【知识回顾】 一、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对应边的比相等,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 (4)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1、利用三角形相似,可证明角相等;线段成比例(或等积式); 2、利用三角形相似,求线段的长等 3、利用三角形相似,可以解决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长度.如求河的宽度、求建筑物的高度等. 【典型例题】 例1:如图,△ABC 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边BC=120mm , 高AD=80mm , 要把它加工成矩形零件,使一边在BC 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边AB 、AC 上, (1)若这个矩形是正方形,那么边长是多少? (2)若这个矩形的长是宽的2倍,则边长是多少? 【同步练习】如图,△ABC 是一块三角形余料,AB=AC=13cm ,BC=10cm ,现在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ABC 的边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三角形另外两条边上.试求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例2:阅读以下文字并解答问题: 在“测量物体的高度” 活动中,某数学兴趣小组的4名同学选择了测量学校里的四棵树的高 A B C Q M D N P E

度.在同一时刻的阳光下,他们分别做了以下工作: 小芳:测得一根长为1米的竹竿的影长为0.8米,甲树的影长为4.08米(如图1). 小华:发现乙树的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影子落在教学楼的墙壁上(如图2),墙壁上的影长为1.2米,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4米. 小丽:测量的丙树的影子除落在地面上外,还有一部分落在教学楼的第一级台阶上(如图3),测得此影子长为0.2米,一级台阶高为0.3米,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4.4米. 小明:测得丁树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4米,落在坡面上影长为3.2米(如图4).身高是1.6m 的小明站在坡面上,影子也都落坡面上,小芳测得他的影长为2m . (1)在横线上直接填写甲树的高度为 米. (2)求出乙树的高度(画出示意图). (3)请选择丙树的高度为( ) A 、6.5米 B 、5.75米 C 、6.05米 D 、7.25米 (4)你能计算出丁树的高度吗?试试看. 【同步练习】如图,有一路灯杆AB(底部B 不能直接到达),在灯光下,小明在点D 处测得自己的影长DF =3m ,沿BD 方向到达点F 处再测得自己得影长FG =4m ,如果小明得身高为1.6m ,求路灯杆AB 的高度. 图1 图2 图3 图4

相似三角形培优训练(含答案)之令狐文艳创作

相似三角形分类提高训练 令狐文艳 一、相似三角形中的动点问题 1.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BC=4,过点B作射线BB1∥AC.动点D从点A出发沿射线AC方向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E从点C沿射线AC方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过点D作DH⊥AB于H,过点E作EF⊥AC 交射线BB1于F,G是EF中点,连接DG.设点D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t为何值时,AD=AB,并求出此时DE的长度;(2)当△DEG与△ACB相似时,求t的值. 2.如图,在△ABC中,ABC=90°,AB=6m,BC=8m,动点P以2m/s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AC向点C移动.同时,动点Q以1m/s的速度从C点出发,沿CB向点B移动.当其中有一点 到达终点时,它们都停止移动.设移动的时间为t 秒.(1)①当t=2.5s时,求△CPQ的面积;②求△CPQ的 面积S(平方米)关于时间t(秒)的函数解析式;(2)在P,Q移动的过程中,当△CPQ为等腰三角形时,求出t的值. 3.如图1,在Rt△ABC中,ACB=90°,AC=6,BC=8,点D 在边AB上运动,DE平分CDB交边BC于点E,EM⊥BD,垂足为M,EN⊥CD,垂足为N.(1)当AD=CD时,求证:DE∥AC;(2)探究:AD为何值时,△BME与△CNE相似? 4.如图所示,在△ABC中,BA=BC=20cm,AC=30cm,点P从A点出发,沿着AB以每秒4cm的速度向B点运动;同时点Q 从C点出发,沿CA以每秒3cm的速度向A点运动,当P点到达B点时,Q点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x.(1)当x 为何值时,PQ∥BC?(2)△APQ与△CQB能否相似?若能,求出AP的长;若不能说明理由. 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2cm,BC=6cm,点P沿AB 边从A开始向点B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沿DA边从 点D开始向点A以1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同时出 发,用t(s)表示移动的时间(0<t<6)。 (1)当t为何值时,△QA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当t 为何值时,以点Q、A、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三角形培优解析

有同学问我:“我听课能听懂,但是不会做题,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这样的同学大多数问题就出在这里:(1)你只听懂了浅层次的知识,没有深入,所掌握的东西达不到应用的高度;(2)有的同学浅尝辄止,会了一点就认为都会了,比如一个例题老师讲3种方法,他听懂一种就不再听其他解法了;(3)听懂了知识,但是没记住,或没弄明白怎么应用;(4)缺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指导,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另外,还有些同学因为信心不足,认为数学很难,没有兴趣学,这样就失去了入门的过程,因此更没法深入。 知识点透析: 一.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1.三角形的概念包涵三层含义: (1)不在同一条直线上;(2)三条线段;(3)首尾顺次相连. 2.平时所说的三角形的角是指三角形的内角。 3.在表示三角形时,三个字母没有先后顺序,只要三个字母相同就表示同一个三角形。 二.三角形的分类 1.三角形的两种分类方法是各自独立的,但是同一个三角形可以同属于两种不同类别,例如,等腰直角三角形既是等腰三角形,又是直角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3.在等腰三角形中,若没有指明腰和底边或顶角和底角,则解题时要分类讨论。 三.三角形的高 1.三角形的高是一条线段,即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 2.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 四.三角形的中线 1.三角形的中线是一条线段,即顶点到其对边中点之间的线段。 2.三角形的一条中线将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五.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不是直线,不是射线。 2.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他们在三角形的内部,且交于一点。 六.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稳定性说明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其形状和大小也随之确定。 七.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适用于任意三角形。 2.在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个角,可以求出第三个角。 3.已知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关系,可以求出各个内角的度数,通常利用方程的知识来解决。 4.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八.三角形的外角 1.在三角形的每个顶点处都有两个外角,这个两个外角相等。 2.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特别注意“不相邻”。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每一个内角。 九.多边形 1.多边形是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接组成的封闭图形,多边形的边数大于等于3,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 2.用大写字母表示多边形时,字母必须按顺/逆时针的顺序排列。 3.正多边形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1)边相等(2)角相等。二者缺一不可。

全等三角形培优训练

D A B C E 全等三角形培优练习 一、选择题 1.(2009·江苏中考)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 ①AB DE BC EF AC DF ===,,; ②AB DE B E BC EF =∠=∠=,,; ③B E BC EF C F ∠=∠=∠=∠,,; ④AB DE AC DF B E ==∠=∠,,. 其中,能使ABC DEF △≌△的条件共有( ) A .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2.(2009·太原中考)如图,ACB A CB ''△≌△,BCB ∠'=30°,则ACA '∠的度数为( ) A.20° B.30° C.35° D.40° 3.(2010·温州中考)如图,AC 、BD 是矩形ABCD 的对角线,过点D 作DE∥AC 交BC 的延长线于E ,则图中与△ABC 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2007·中山中考)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 ) (A)三条中线的交点 (B)三条高的交点 (C)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5.将长为13 的木棒截成长度为整数的三段,使它们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则不同的截法有( ) A. 5种 B. 6种 C. 7种 D. 8种 6.如图所示,90E F ∠=∠=,B C ∠=∠,AE AF =,结论:①EM FN =;②CD DN =;③FAN EAM ∠=∠;④ACN ABM △≌△.其中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7、(2009·温州中考)如图,OP 平分AOB ∠,PA OA ⊥,PB OB ⊥,垂足分别为A ,B .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PA PB = B.PO 平分APB ∠ C.OA OB = D.AB 垂直平分OP 8.如图,△ABC 是不等边三角形,DE=BC ,以D 、E 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得所作的三角形与△ABC 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最多可以作出( ) A .4个 B .6个 C .8个 D .10个 9、尺规作图作AOB ∠的平分线方法如下:以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 、 OB 于C 、D ,再分别以点C 、D 为圆心,以大于1 2CD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 于点P ,作射线OP ,由作法得OCP ODP △≌△的根据是( ) A .SAS B .ASA C .AAS D .SSS 10、下列叙述: ①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至少有一条在此三角形内部;②以a,b,c 为边,且a+b=c, 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③一个三角形内角之比为3:2:1,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④两个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⑤两条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⑥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其中正确的有( ) A 、① ③ ⑤ B 、② ④ ⑥ C 、① ③ ④ D 、① ② ③ ④ O D P C A B E D C B A 第8题图 A E F B C D M N

相似三角形培优题

1.(2013?雅安)如图,在?ABCD中,E在AB上,CE、BD交于F,若AE:BE=4:3,且BF=2,则DF= 2.(2013?恩施州)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O,E为OD的中点,连接AE 并延长交DC于点F,则DF:FC=() 3.(2013?自贡)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6,AD=9,∠BAD的平分线交BC于E,交DC的延长线于F,BG⊥AE于G,BG=,则△EFC的周长为() 4.(2013?新疆)如图,Rt△ABC中,∠ACB=90°,∠ABC=60°,BC=2cm,D为BC的中点,若动点E以1cm/s的速度从A点出发,沿着A→B→A的方向运动,设E点的运动时间为t秒(0≤t<6),连接DE,当△BDE是直角三角形时,t的值为() A. 2 B.或C.或D. 2或或 5.(2013?孝感)如图,在△ABC中,AB=AC=a,BC=b(a>b).在△ABC内依次作∠CBD=∠A, ∠DCE=∠CBD,∠EDF=∠DCE.则EF等于() A.B.C.D.

6.(2013安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在DC上,若DE:EC=1:2,则BF:BE= . 7.(2013?牡丹江)如图,在△ABC中∠A=60°,BM⊥AC于点M,CN⊥AB于点N,P为BC边的中点,连接PM,PN,则下列结论:①PM=PN;②;③△PMN为等边三角形;④当∠ABC=45°时,BN=PC.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8.(2013东营中考)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和8,另一个与它相似的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是3、4及x,那么x的值() A. 只有1个 B. 可以有2个 C. 可以有3个 D. 有无数个 9.(2013台湾、33)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沿虚线剪成甲、乙、丙三块,其中甲、丙为梯形,乙为三角形.根据图中标示的边长数据,比较甲、乙、丙的面积大小,下列判断何者正确?() A.甲>乙,乙>丙B.甲>乙,乙<丙C.甲<乙,乙>丙D.甲<乙,乙<丙 10、(2013?黔东南州)将一副三角尺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的值是. 11、(2013?牡丹江)劳技课上小敏拿出了一个腰长为8厘米,底边为6厘米的等腰三角形,她想用这个等腰三角形加工成一个边长比是1:2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恰好是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平行四边形的其它顶点均在三角形的边上,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较短的边长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