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评价总结
锁骨骨折护理问题评估及护理干预措施

锁骨骨折护理问题评估及护理干预措施摘要:目的:分析锁骨骨折护理问题评估与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治疗的70例锁骨骨折患者,根据对患者实施护理方式的差异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进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先评估患者护理问题后实施针对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实验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对比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对比P<0.05。
结论:先对锁骨骨折患者护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评估,之后根据评估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显著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与伤口愈合时间,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促使患者康复时间加速,患者能够尽早出院,节省医疗费用,值得推荐。
关键词:锁骨骨折;护理问题评估;护理干预体会;康复速度引言在临床实践中,锁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尽管手术治疗可以带来良好的预后效果,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患者会遭受到严重的心理和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这些后遗症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必须重视对患者进行有效地康复护理工作,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据研究表明,在治疗锁骨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对其护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从而极大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因此,本文对如何加强对锁骨骨折患者的护理进行探讨,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与帮助。
在本研究中,我们对70名锁骨骨折患者进行了护理问题的分析和评估,并实施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最终得出了相应的效果评估结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治疗的70例锁骨骨折患者,时间跨度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根据患者接受的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
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参照组:本组总共入选35例锁骨骨折患者,其中男性有21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是15岁到60岁,平均年龄值是(38.46±3.67)岁。
锁骨骨折疾病研究报告

锁骨骨折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锁骨骨折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骨科,外科病症体征:气胸,青枝骨折,局部压痛疾病介绍:锁骨骨折是怎么回事?专家指出,锁骨呈S形架于胸骨柄与肩峰之间,是连接上肢与躯干之间的唯一骨性支架,锁骨位于皮下,表浅,受外力作用时易发生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 5%~10%,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壮年,患者局部肿胀,皮下瘀血,压痛或有畸形,畸形处可触到移位的骨折断端,如骨折移位并有重叠,肩峰与胸骨柄间距离变短症状体征:锁骨骨折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关于锁骨骨折症状的详细介绍: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皮下瘀血、压痛或有畸形,畸形处可触到移位的骨折断端,如骨折移位并有重叠,肩峰与胸骨柄间距离变短。
伤侧肢体功能受限,肩部下垂,上臂贴胸不敢活动,并用健手托扶患肘,以缓解因胸锁乳突肌牵拉引起的疼痛。
触诊时骨折部位压痛,可触及骨擦音及锁骨的异常活动。
幼儿青枝骨折畸形多不明显,且常不能自诉疼痛部位,但其头多向患侧偏斜、颌部转向健侧,此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
有时直接暴力引起的骨折,可刺破胸膜发生气胸,或损伤锁骨下血管和神经,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
化验检查:锁骨骨折的检查方法有哪些?以下就是关于锁骨骨折检查方法的详细介绍: 1、X线检查:疑有锁骨骨折时需摄X线像确定诊断。
一般中1/3锁骨骨折拍摄前后位及向头倾斜45斜位相。
拍摄范围应包括锁骨全长,肱骨上1/3、肩胛带及上肺野,必要时需另拍摄胸片。
前后位相可显示锁骨骨折的上下移位,45斜位相可观察骨折的前后移位。
婴幼儿的锁骨无移位骨折或青枝骨折有时在原始X线像上难以明确诊断,可于伤后5~10天再复查拍片,常可呈现有骨痂形成。
外1/3锁骨骨折中,一般可由前后位及向头倾斜40位X线像做出诊断。
有时需拍摄双肩应力X线像,以帮助诊断喙锁韧带是否损伤。
拍摄应力X线像时,病人直立位,双腕各悬重物4.54KG(10磅),放松上肢肌肉,拍摄双肩正位像。
喙突与锁骨近骨折段距离明显增宽时,说明喙锁韧带损伤。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锁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
本文旨在评估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解剖钢板内固定是一种常用的治疗锁骨骨折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有效固定骨折部位,保持骨折稳定,促进骨折的愈合。
通过解剖钢板内固定,可以避免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中出现的骨折不稳定,以及骨折端的错位和非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研究表明,该治疗方法可以显著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疼痛和功能恢复方面,患者在手术后早期可能会出现轻度的疼痛和肿胀,但经过适当的康复训练,大多数患者可以在术后几个月内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还有以下优点。
手术切口小,损伤较小,创伤恢复较快。
手术方式简单,操作容易掌握。
固定钢板可以在适当时间内被摘除,避免钢板感染和相关并发症。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虽然手术风险小,但在选择手术方法时,仍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和骨折稳定性等因素。
在手术后的康复过程中,也需要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以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
工伤锁骨骨折案例分析

工伤锁骨骨折案例分析工伤锁骨骨折是指在工作中发生的锁骨骨折的一种伤害类型。
锁骨是人体重要的骨骼之一,连接着肩胛骨和胸骨,承担了上肢的重力和运动力,因此对于工人来说锁骨骨折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以下是一例工伤锁骨骨折的案例分析:XX是某建筑工地的一名普通工人,他的工作任务是搬运重物。
一天,XX在工地上搬运一个重物时,不慎将重物掉在了自己的肩膀上,导致了锁骨骨折的伤害。
随后,XX被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在医院,经过X光检查,医生确认了XX的锁骨骨折的诊断。
根据伤情的严重程度,医生选择采取了手术治疗的方式来修复锁骨骨折。
手术过程中,医生将用金属板和螺钉固定锁骨,以促进骨折恢复和愈合的过程。
手术成功后,XX开始接受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工伤锁骨骨折对于XX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锁骨骨折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恢复,XX无法正常进行工作。
因此,他不得不申请工伤赔偿,在康复期间获得了固定的经济补偿,并享受了一定的治疗和康复费用报销。
此外,XX的个人及工作生活也受到了一定的困扰。
由于锁骨骨折影响了他的上肢活动能力,他不能正常抬举和举重,也不能进行一些体力活动,例如搬运重物。
这给XX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他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来完成一些基本的日常事务。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工伤锁骨骨折对受伤者的严重影响。
锁骨骨折需要经过手术治疗和康复恢复,治疗期间工人无法正常工作,他们的经济和生活都会受到一定的困扰。
因此,工伤事故的发生应该引起企业和雇主的重视,他们需要加强安全管理,采取措施防止和减少类似伤害的发生。
同时,对于受伤工人,应该给予及时的医疗和经济援助,帮助他们尽快康复并重新融入社会。
锁骨骨折20例临床治疗总结

锁骨骨折20例临床治疗总结
李大伦
【期刊名称】《北方药学》
【年(卷),期】2012(009)003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端提回旋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法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例锁骨骨折病人采用端提回旋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法进行手术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经X线摄片复检,骨折对位对线良好,肩关节活动正常14例;骨折正常愈合,局部稍隆起,肩关节活动正常6例.全部病例无感染、骨移位、骨髓炎、骨不愈合发生.结论:端提回旋复位经皮逆行穿针内固定法治疗锁骨骨折保证了骨折在正常位置上愈合,加速骨折愈合速度,疗效较好.
【总页数】1页(P104)
【作者】李大伦
【作者单位】广西小平阳中心卫生院,来宾,5461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7
【相关文献】
1.锁骨骨折合并同侧肩胛颈骨折的临床治疗研究 [J], 汪科华;蒋巍;杨乐
2.45例锁骨骨折临床治疗体会 [J], 刘志刚
3.锁骨骨折合并同侧肩胛颈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 [J], 王广斌
4.锁骨骨折合并同侧肩胛颈骨折的临床治疗研究 [J], 毕锐
5.锁骨骨折98例临床治疗体会 [J], 阿不都赛丁·热合曼;萨伍提江·马木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锁骨粉碎性骨折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观察

锁骨粉碎性骨折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观察目的分析和探讨骨外科临床上对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锁骨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的疗效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外科2013年01月至2014年01月收治的43例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锁骨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临床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为临床推广使用提供借鉴。
结果43例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经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10-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1.2±0.4个月),术后7-9周所有患者的骨折均出现愈合,该方法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70%(39/43),经过临床治疗和相应的术后护理,没有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以及术后并发症,未出现螺钉以及钢板松动或者折断等。
结论骨外科临床上对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锁骨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的效果确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术后患者恢复较快,显著改善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锁骨粉碎性骨折;锁骨钢板内固定;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骨外科2013年01月至2014年01月收治的43例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和探讨骨外科临床上对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锁骨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的疗效及其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中43例均为我院骨外科2013年01月至2014年01月收治的锁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患者年龄在23至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7±2.3岁,其中男性患者例25例,占总数的58.14%;女性患者例18例,占总数的41.86%。
所有患者的骨折原因如下:摔伤21例(44.84%)、车祸13例(30.23%)、打架斗殴9例(20.93)。
1.2 治疗方法43例患者采用锁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如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的检查,手术操作中,取患者的仰卧位,根据各个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同时根据患者的意愿选择是否补充局部麻醉,将患者骨折的中心部位作为手术的中心,在患者的锁骨侧进行切口,切开骨膜后,采用剥离器将患者骨折部位骨膜进行剥离,一般情况下与患者骨膜相连的骨折块的骨膜不进行分离,将患者的骨折处骨头复位后,对其进行暂时性的固定,之后对锁骨骨折短端处进行有效复位,将锁骨内固定钢板合理安置在锁骨处,采用螺丝钉分别对钢板的近侧端以及远侧端进行固定。
2016年锁骨优势病种分析总结-推荐下载

2009锁骨骨折中医疗效评价、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一、疗效评价锁骨骨折分为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
中医诊治以悬吊、手法复位、锁骨带外固定,口服中药。
治则以活血化瘀,接骨续筋为主。
早期属于血瘀气滞证,中期属于营血不调,后期属于气血两虚,病情严重者伴血管神经损伤者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治疗锁骨骨折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感染的发生,同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2009年我科室收治锁骨骨折患者50例,全部按照锁骨骨折诊疗方案进行论治,其总有效率为92%。
二、治疗难点分析1、我科收治锁骨骨折患者病情多样,轻重不一,以粉碎型骨折者居多,复位效果不佳。
2、外固定后伴有肩关节粘连。
3、术后易感染,骨不连。
三、解决难点思路和措施1、加强中药的辩证论治,提高中医辩证准确率,加强手法复位的准确性。
2、加强功能锻炼。
3、术中保护切口,减少骨膜的剥离,注意血管和神经的损伤。
2009年锁骨骨折诊疗方案、分析及评估2009年我科室收治锁骨骨折患者50例,全部按照锁骨骨折诊疗方案进行诊治,其总有效率为92%。
一、中医诊疗的优势:锁骨呈“S”形架于胸骨柄与肩峰之间,是连接上肢与躯干之间的唯一骨性支架。
锁骨位于皮下,表浅,受外力作用时易发生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10%。
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壮年。
中医诊治以悬吊、手法复位、锁骨带外固定,口服中药。
治则以活血化瘀,接骨续筋为主。
早期属于血瘀气滞证,中期属于营血不调,后期属于气血两虚,病情严重者伴血管神经损伤者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治疗锁骨骨折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二、治疗难点分析1、外固定后伴有肩关节粘连,关节活动受限。
2、我科收治锁骨骨折患者病情多样,轻重不一,以粉碎型骨折者居多,复位效果不佳。
3、术后易感染,骨不连。
三、解决难点思路和措施1、复位固定后,加强关节功能锻炼。
2、加强中药的辩证论治,提高中医辩证准确率,加强手法复位的准确性。
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诊疗方案2009中医诊断:骨断西医诊断:锁骨骨折一、诊断(一)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
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二)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以内。
外伤后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阻塞气血、气滞血瘀.局部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断骨已正,骨折未愈,伤处疼痛拒按则加剧,功能活动障碍.舌红或有瘀点,苔白,脉弦。
3。
肝肾不足证:骨折4周以上。
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
(三)骨折分型1.青枝型骨折:多见于幼儿,骨折处形成向上弯曲的弧形。
2.横断型骨折:多见于成年人,骨折端可有典型的重叠,近端向上后方移位,远端向前下方移位。
3.粉碎型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常于中1/3处有小骨片呈垂直移位。
二、治疗方案(一)手法复位适用于有移位的锁骨骨折。
患者坐位,挺胸抬头,双手叉腰,术者将膝部顶住患者背部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部徐徐牵引,使之挺胸伸肩,此时骨折移位即可改善,如仍有侧方移位,可用捺正手法矫正.(二)外固定治疗1.三角巾悬吊固定适用于幼儿青枝骨折或其他不全骨折,悬吊2-3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1X年锁骨骨折诊疗方案疗效
分析、总结及优化
锁骨骨折为骨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之一,现将2012年1月至
2012 年12月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分析如下。
一、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存在的问题
1、我科收治锁骨骨折患者病情多样,轻重不一,以粉碎型骨折者
居多,复位效果不佳。
2、外固定后伴有肩关节粘连。
3、术后易感染,骨不连。
二、具体解决措施
1、加强中药的辩证论治,提高中医辩证准确率,加强手法复位的
准确性。
2、加强功能锻炼。
3、术中保护切口,减少骨膜的剥离,注意血管和神经的损伤。
三、疗效分析
2012年1月-2012年12月份胫腓骨骨折住院患者60例,绝大多
数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手法复位后,患儿青枝骨折采用三
角巾悬吊固定,而成人锁骨骨折多采用“8”字绷带固定,并根据中医
骨折三期辨证论治选择中药汤剂治疗,有明确手术指针的,我科主张
早期中医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治疗,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特殊
情况下则行急诊手术治疗。临床治愈58例,治愈率96.7%,好转2例,
.
好转率3.3%,无效0例。
四、评估
本科室基本能按照相关疾病的诊疗方案实施诊断治疗,方案在科室
实施过程顺利,并以临床应用研究为重点,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医政司2011年制定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在中
医诊疗方案中我们经临床观察及临床实施情况分析,制定了相应的方
案,并应用于临床,患者反应较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期间我科住院患者60人次,中医治疗率2012年1月-2012
年12月提升(5%),中医特色疗法应用有效。相关数据见下表。
2012年相关数据总结
指标名称 2011年1月-2011年12月 2012年1月-2012年12月 备注
收治人次 45 人次 60人次 增加15人次
住院中医治疗率 90 % 95% 提高5%
平均住院天数 11-13天 10-12 天 缩短1-2天
疗效水平(治愈/好转) 95.6%/4.4% 96.7%/3.3% 治愈率提高
1.1%
特色疗法应用 1种 2种 增加1种
五、优化措施
1、根据临床治疗发现,对肩关节功能障碍问题,我们坚持骨折治
疗“动静结合”原则,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临床上功能锻炼有两
种形式: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1)主动运动:是功能锻炼的主要形
.
式,根据病人的活动能力,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下,尽早进
行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各向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增
强体质,减轻创伤对全身反应,防止关节僵硬,因此主动运动应自始
至终贯串在整个骨折修复过程中。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骨折l一2周内断端虽经整复,但不稳定,偶而伴有轻度侧方移位或
成角畸形的残余,此时骨折并发的软组织损伤尚需修复,局部疼痛,
肢端肿胀仍存在,因此锻炼主要形式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在不
影响断端再移位的情况下,进行上下关节屈伸活动,以帮助血液回流,
促进肿胀消退,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也通过肌肉收缩和舒张使压力垫
效应力增强,对稳固断端和逐渐整复残余畸形有一定作用。骨折2-3
周后肢体肿胀疼痛已明显减轻,软组织创伤已基本修复,骨痂开始形
成,断端初步连接,除加强进行肌肉收缩与放松运动外,可逐渐加大
主动活动度,由单一而到几个关节的协同锻炼,在牵引架上的病人,
也可通过肌肉收缩、放松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来带动患肢的活动。
第二阶段:此时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和牵引拆除后,除
了固定期间所控制的关节活动需继续锻炼修复外,某些病人由于初期
锻炼比较差,固定拆除后,还可能存在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肢体
水肿等症状,那么必须继续鼓励病人加强功能锻炼,配合中药外洗和
推拿来促进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的迅速恢复。另外,还可据病情需要
适当配合物理治疗,但应仍以主动锻炼为主。(2)被动运动:按摩:
适用于骨折断端有肿胀的肢体,通过轻微按摩帮助肿胀消退。关节被
动活动:骨折固定初期,少数病人因惧怕疼痛不敢作主动锻炼,宜在
.
医务人员帮助下进行辅助性活动,促使病人更好地作主动锻炼。对早
日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粘连,关节囊挛缩有一定作用,但操作时
要轻柔,不使骨折再度移位和加重局部创伤。
2、2013年开展治疗项目:中医骨伤练功治疗。
六、诊疗方案修订内容
通过临床应用对2012年诊疗方案进行修订优化如下:
中医治疗方面:
中医骨伤科的练功,古称导引,现又称为功能锻炼,是中医骨伤
科治疗损伤性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疗效确切,明显缩短骨折愈合周
期,故优化诊疗方案,2013年诊疗方案中增加中医骨伤练功治疗以提
高疗效。
凤庆县中医医院骨伤科
2012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