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糖动物实验
龙匙片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龙匙片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孙会静;苏恒海;李丽;周静【摘要】[目的]龙匙方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俞祝全医生的临床经验方,本文研究其对正常小鼠及几种糖尿病模型小鼠降血糖的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肾上腺素致高血糖、大剂量口服葡萄糖致高血糖小鼠模型,分别观察龙匙片对正常和糖尿病模型小鼠恤糖的影响.[结果]高、中剂量组(11500 mg·kg-1·d-1、5750 mg· kg-1·d-1)龙匙片对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肾上腺素致高血糖、大剂量口服葡萄糖致高血糖小鼠的血糖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但高、低剂量(11500 mg· kg-1· d-1、3060 mg·kg-1·d-1)龙匙片对正常小鼠血糖水平均无明显影响(P >0.05).[结论]龙匙片对糖尿病模型小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期刊名称】《广西科学》【年(卷),期】2015(022)006【总页数】5页(P641-645)【关键词】龙匙片;降血糖;动物实验【作者】孙会静;苏恒海;李丽;周静【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南宁 53002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22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南宁 53002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22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南宁 53002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南宁 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研究意义】目前,糖尿病尚未能完全治愈,同时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异常高血糖状态,极易诱发糖尿病并发症。
据统计,发病10年内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慢性并发症;发病超过20年,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发生一种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是伴随着糖尿病发生的一种慢性疾病,因此糖尿病并发症也是一种终生不能治愈的顽疾。
现在只能采用药物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使之不能恶化[1]。
机能学实验设计

机能学实验设计中西医1002班102304211胡刚一、课题名称:中、西药对大鼠糖尿病的降血糖作用及比较二、目的、意义及依据1、实验目的掌握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制备方法,观察中、西药的降血糖作用效果,比较中、西药降血糖效果。
2、研究意义近年来,由于饮食、坏境等问题,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如何治疗糖尿病十分重要,本实验将比较中西药对糖尿病的降血糖作用孰优孰劣,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3、理论依据糖尿病是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血糖过高,出现糖尿,进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临床上可出现多尿、烦渴、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重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或血管、神经等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1]二甲双胍为降血糖药,降血糖的机制为:1.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2.增加非胰岛素依赖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如脑、血细胞、肾髓质、肠道、皮肤等。
3.抑制肝糖原异生作用,降低肝糖输出。
4.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
5.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和贮存,降低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
[2]丹参具有强心、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保肝、抗菌、降血脂、降血糖作用。
三、研究方法和材料1、实验动物年龄相同,体型相当的200-280克SD大鼠18只(雌雄各半,来自扬大动物房)2、分组(1)随机:将18只大鼠随机分成A、B、C两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
(2)对照:采取假处理对照(C组给予生理盐水)和自身对照。
(3)重复:本实验采用的是每实验小组有6只大鼠,具有一定的重复性。
3、器材与药品(1)药品(由扬大医学院实验室提供)链脲佐菌素,1%二甲双胍溶液,丹参粉针剂[3],生理盐水,0.1mol/L、pH=4.4的无菌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2)器材(由扬大医学院实验室提供)大白鼠手术台,大白鼠手术器械一套,注射器,血糖测量仪4、实验步骤(1)造模:造模大鼠禁食不禁水12h,将链脲佐菌素(STZ)在冰浴环境放入事先配好的0.1mol/L,pH=4.4的无菌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中,避光条件下配成2%浓度溶液,STZ按照55mg/kg剂量左下腹腔单次注射,72h后取尾血测大鼠血糖,选血糖值≥16.7mmol/L者作为糖尿病成模型鼠。
S晶型那格列奈降血糖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1 0 ・ 59
S晶 型 那 格 列 奈 降 血 糖 作 用 的 动 物 实 验 研 究
朱小娴 陈万 中( 南京市红 十 字 医院药剂科
【 要】 目的 摘
江 苏 南京
200 ) 100
采 用腹 腔注射 2 k g葡萄糖 致使 小鼠形
研究 s 晶型那格 列奈 对高血糖 小鼠的降糖作 用。方法
成 高血糖血症 。再 灌喂 s型那格 列奈 (0 r k ) 测定给 药2 i、0mi、0m n的 葡萄糖 含量 , 10m: g , / 0m n4 n 6 i 并与 H型 那格列奈 进 行 比较 。结 果 第 1次血 糖 测 定模 型组 、 晶 型 那格 列奈 组 、 型 那 格 列 奈 组 动 物 血 糖 水 平 明显 高 于正 常对 照 组 , H S晶 H 晶型 那格 列奈 组 、 型 那 格 列 奈 组 分 别 与模 型 组 比较 血 糖 均 由明 显 下 降 ; 晶 型 那 格 列 奈 组 、 S晶 H S晶 型 那格 列 奈 组 给 药 4 n后 ( 2次 ) 0mi 第 小鼠血糖值 与模 型对 照组 比较也 明显下降 , s晶型那格列奈组给药 4 i 第2次) 小鼠血糖值 但 0r n( a 后 较 H晶型那格列奈组 降糖效果更 明显 , 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5 。结论 那格列奈具有显著 降糖作用 , 组 00 ) s 晶型 那格 列奈 降糖作 用较 H晶型那格 列奈 明显 , 可供临床参考 。
m ie c.
【 e od 】 Mc; ye ye i m dl Nt li ; l o —oen et K yw rs i H pr cmc oe; a gn eS Gu s l r g fc e l g eid c e wi e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降血糖实验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降血糖实验引言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是常用的降血糖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等相关疾病。
本文旨在探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在降血糖方面的实验研究。
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胰岛素是由胰腺中的β细胞分泌的激素,在血糖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它能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葡萄糖在肝脏的合成和释放。
胰岛素还能促进脂肪组织对脂肪的合成,并促进脂肪酸在肝脏和肌肉中的氧化,从而降低血脂水平。
为了研究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可以进行以下实验手段:1.动物实验:选取实验动物,如小鼠或大鼠,注射胰岛素后监测血糖水平的变化。
可以通过采血分析或埋入连续监测血糖的传感器来记录血糖水平的变化。
控制组使用安慰剂或生理盐水进行对照实验。
2.体外细胞实验:培养胰岛细胞或其他胰岛细胞系,如MIN6细胞,通过加入胰岛素后观察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变化,进而推测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机制。
通过以上实验手段,可以验证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并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
口服降糖药的降血糖作用口服降糖药是指通过口腔给药的方式来降低血糖水平的药物。
口服降糖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血糖水平,包括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肝糖原的分解。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口服降糖药及其作用机制:1.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属于双胍类药物。
它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输出。
此外,二甲双胍还能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胰岛素的敏感性。
2.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包括格列本脲、格列喹酮等。
它们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
这类药物还可以增强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肝脏对葡萄糖的输出。
3.α-糖苷酶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伊格列奈等,能够抑制肠道中α-糖苷酶的活性,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减少葡萄糖的释放进而降低血糖水平。
以上口服降糖药物均已通过临床实验验证其降血糖作用,但由于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不同,在应用时仍需谨慎。
降血糖动物实验

辅助降血糖作用检验方法1动物实验1、1动物选择选用健康成年动物,常用小鼠(25±2g)或大鼠(180±20g),单一性别,大鼠每组812只、小鼠每组1015只。
1、2材料1、2、1试剂四氧嘧啶(或链脲霉素)小鼠3550mg/kg、bw、iv(100160mg/kg、bw、ip)、大鼠5080mg/kg、bw、iv(200250mg/kg、bw、ip)用新鲜配制。
血溏测定试纸或试剂盒。
1、2、2仪器血糖仪、全自动生化仪、721B型分光光度计。
1、3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设1个溶剂对照组与3个受试样品剂量组,根据人体每日每公斤体重推荐摄入量,小鼠扩大10倍作为其中一个剂量组(大鼠扩大5倍),根据受试样品得具体情况另设两个剂量组。
受试样品给予时间原则上不少于30天,也可根据实验需要自行设定期限。
1、4实验方法1、4、1降低空腹血糖实验1、4、1、1高血糖模型动物1、4、1、1、1原理四氧嘧啶(或链脲霉素)就是一种β细胞毒剂,可选择性地损伤多种动物得胰岛β细胞,造成胰岛素分泌低下引起实验性糖尿病。
1、4、1、1、2造型动物禁食24小时后,给予四氧嘧啶造型,57天后禁食35小时,测血糖,血糖值1025mmol/L为高血糖模型成功动物。
1、4、1、1、3操作步骤选高血糖模型动物按禁食35小时得血糖水平分组,随机选1个模型对照组与3个剂量组(组间差不大于1、1mmol/L)。
剂量组给予不同浓度受试样品,模型对照组给予溶剂,连续30天,测空腹血糖值(禁食同实验前),比较各组动物血糖值及血糖降低得绝对值(即实验前后血糖得差值)。
1、4、1、2正常动物选健康成年动物按禁食35小时得血糖水平分组,随机选1个对照组与1个受试样品组(高剂量)。
余操作同1、4、1、1、3。
1、4、2糖耐量实验高血糖模型动物禁食35小时,剂量组给予不同浓度受试样品,模型对照组给予同体积溶剂,1520分钟后经口给予葡萄糖2、0g/kg或医用淀粉352、0g/kg,测定给葡萄糖后0、0、5、2小时得血糖值或人医用淀粉后0、1、2小时得血糖值,观察模型对照组与受试样品组给葡萄糖或医用淀粉后各时间点血糖曲线下面积得变化。
血糖小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血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小鼠血糖测定的操作技能。
3. 研究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小鼠血糖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
胰岛素是由胰腺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激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本实验通过测定小鼠血糖浓度,观察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小鼠血糖的影响,以了解血糖调节的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动物:健康雄性小鼠10只,体重20-25g。
2. 试剂:胰岛素、肾上腺素、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肝素钠、血糖测定仪、注射器、剪刀、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动物分组:将10只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胰岛素组、肾上腺素组。
2. 胰岛素组:在实验前1小时,给胰岛素组小鼠腹腔注射0.1U/kg胰岛素,对照组和肾上腺素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3. 肾上腺素组:在实验前1小时,给肾上腺素组小鼠腹腔注射0.1mg/kg肾上腺素,对照组和胰岛素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4. 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实验前10分钟,给所有小鼠静脉注射2%葡萄糖溶液0.1ml/10g体重。
5. 血糖测定:实验开始后,用肝素钠抗凝,采集小鼠耳缘静脉血,用血糖测定仪测定血糖浓度。
6.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小鼠血糖浓度的差异。
五、实验结果1. 正常对照组小鼠血糖浓度为(4.5±0.5)mmol/L。
2. 胰岛素组小鼠血糖浓度为(2.1±0.3)mmol/L,与对照组相比,血糖浓度明显降低(P<0.05)。
3. 肾上腺素组小鼠血糖浓度为(6.2±0.6)mmol/L,与对照组相比,血糖浓度明显升高(P<0.05)。
六、实验结论1. 胰岛素可以降低小鼠血糖浓度,证实了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
2. 肾上腺素可以升高小鼠血糖浓度,证实了肾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
降糖药物的实验设计方案

织对胰岛素不敏感而引起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属中医“消渴”范畴。
其临床表现为血液循环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尿糖阳性及糖耐量降低,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且伴随有疲乏无力。
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且易合并多种感染。
随着病程的延长,其代谢紊乱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多种组织的慢性病变[1]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分为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虽然每种类型的糖尿病的症状都是相似甚至相同的,但是导致疾病的原因和它们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却不同。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都会导致胰腺中的β细胞不能产生足量的胰岛素以降低血糖的浓度,导致高血糖症的发生。
1型糖尿病一般是由于自体免疫系统破坏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导致的;2型糖尿病是由于组织细胞的胰岛素抵抗(通俗地说,就是细胞不再同胰岛素结合,使得进入细胞内部参与生成热量的葡萄糖减少,留在血液中的葡萄糖增多)、β细胞功能衰退或其他多种原因引起的;妊娠期糖尿病则与2型糖尿病相似,也是源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不过其胰岛素抵抗是由于妊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荷尔蒙)所导致的。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加,且病死率仅次于癌症、冠心病、高血压,已经成为共同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约有3.66亿人,预计在20年内将达到6亿人;2010年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患病人数为9700万,数量达到世界第一[2]。
当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和运动治疗以及糖尿病保健教育后,血糖的控制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时,需采用药物治疗。
按照中西医的划分,降糖药物也分为中药降糖药和西药降糖药。
对于轻、中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是其治疗的首选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动物:小鼠;实验仪器:分光光度计、台式离心机、恒温水浴锅、天平;实验材料:链脲佐菌素、葡萄糖氧化酶、柠檬酸、柠檬酸钠、葡萄糖、试管、生理盐水、胰岛素、蒸馏水、注射器;血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测定血糖前小鼠禁食12h,断尾取血,3000rpm离心10min。
胰岛素的作用实验报告

胰岛素的作用实验报告1. 引言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它对于维持血糖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探索胰岛素的作用机制和其对血糖水平的调节效果。
2. 实验材料和方法2.1 材料•实验动物(小鼠/大鼠)•胰岛素溶液•葡萄糖溶液•血糖测试仪2.2 方法1.首先,选择适量的实验动物,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在实验组中,给予动物胰岛素溶液注射,剂量根据实验需要确定。
3.在对照组中,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比。
4.在注射后的特定时间点,使用血糖测试仪测量实验动物和对照动物的血糖水平。
5.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数据分析。
3.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在注射胰岛素后,实验组动物的血糖水平明显下降。
•对照组动物的血糖水平在注射后无明显变化。
4. 数据分析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水平。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激素,它能够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同时抑制葡萄糖的合成和释放。
通过注射胰岛素,我们模拟了胰岛素对身体的作用,结果显示胰岛素能够显著降低血糖水平。
胰岛素的作用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包括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等。
通过这些作用,胰岛素能够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确保身体正常的代谢功能。
5. 结论通过实验,我们证实了胰岛素的降低血糖水平的作用。
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抑制葡萄糖的合成和释放,起到维持血糖平衡的关键作用。
胰岛素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糖尿病的治疗中。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血糖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因此,胰岛素的补充或替代成为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6. 参考文献(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助降血糖作用检验方法1动物实验1.1动物选择选用健康成年动物,常用小鼠(25±2g)或大鼠(180±20g),单一性别,大鼠每组8-12只、小鼠每组10-15只。
1.2材料1.2.1试剂四氧嘧啶(或链脲霉素)小鼠35-50mg/kg.bw.iv(100-160mg/kg.bw.ip)、大鼠50-80mg/kg.bw.iv (200-250mg/kg.bw.ip)用新鲜配制。
血溏测定试纸或试剂盒。
1.2.2仪器血糖仪、全自动生化仪、721-B型分光光度计。
1.3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设1个溶剂对照组和3个受试样品剂量组,根据人体每日每公斤体重推荐摄入量,小鼠扩大10倍作为其中一个剂量组(大鼠扩大5倍),根据受试样品的具体情况另设两个剂量组。
受试样品给予时间原则上不少于30天,也可根据实验需要自行设定期限。
1.4实验方法1.4.1降低空腹血糖实验1.4.1.1高血糖模型动物1.4.1.1.1原理四氧嘧啶(或链脲霉素)是一种β细胞毒剂,可选择性地损伤多种动物的胰岛β细胞,造成胰岛素分泌低下引起实验性糖尿病。
1.4.1.1.2造型动物禁食24小时后,给予四氧嘧啶造型,5-7天后禁食3-5小时,测血糖,血糖值10-25mmol/L为高血糖模型成功动物。
1.4.1.1.3操作步骤选高血糖模型动物按禁食3-5小时的血糖水平分组,随机选1个模型对照组和3个剂量组(组间差不大于1.1mmol/L)。
剂量组给予不同浓度受试样品,模型对照组给予溶剂,连续30天,测空腹血糖值(禁食同实验前),比较各组动物血糖值及血糖降低的绝对值(即实验前后血糖的差值)。
1.4.1.2正常动物选健康成年动物按禁食3-5小时的血糖水平分组,随机选1个对照组和1个受试样品组(高剂量)。
余操作同1.4.1.1.3。
1.4.2糖耐量实验高血糖模型动物禁食3-5小时,剂量组给予不同浓度受试样品,模型对照组给予同体积溶剂,15-20分钟后经口给予葡萄糖2.0g/kg或医用淀粉3-52.0g/kg,测定给葡萄糖后0、0、5、2小时的血糖值或人医用淀粉后0、1、2小时的血糖值,观察模型对照组与受试样品组给葡萄糖或医用淀粉后各时间点血糖曲线下面积的变化。
血糖曲线下面积=1/2×(0小时血糖值+0.5小时血糖值)×0.5+1/2×(2小时血糖值+0.5小时血糖值)×1.5=0.25×(0小时血糖值+4×0.5小时血糖值+3×2小时血糖值).1.5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一般采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 值降空腹血糖实验:受试样品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实测值降低有统计学意义,可判定该受试样品降空腹血糖实验结果阳性。
糖耐量实验:受试样品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给葡萄糖或医用淀粉后、0.0、0.5、2.0小时血糖曲线下面积降低有统计学意义,可判定该受试样品糖耐量实验结果阳性。
1.6注意事项1.6.1为了使实验动物糖代谢功能状态尽量保持一致,也为了准确地按体重计算受试样品的用量,实验前动物应严格禁食(不禁水),实验前后禁食条件应一致,鼠类在禁食的同时应更换衬垫物。
1.6.2血糖测定用试纸或试剂盒,按说明书操作;若自行配制试剂,按[附1]操作。
1.6.3如用血清样品进行测定,应于取血后30分钟内分离血清,分离后血清的含糖量在6小时内不变。
用血清制备的无蛋白血滤液可保存48小时以上。
1.6.4高浓度的还原性物质如Vit C亦能与色素原竞争游离氧,干扰反应,使结果偏低。
血红蛋白能使过氧化氢过早分解,亦干扰反应,致使测得血糖值偏低。
故对已溶血的全血或血清必须制备无蛋白滤液后,再进行测定。
[附1]血糖值测定方法1原理葡萄糖氧化酶是一种需氧脱氢酶,能催化葡萄糖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后者在过氧化物酶作用下放出氧,使4-氨基安替比林与酚氧化缩合,生成红色醌类化合物,可在波长505nm比色测定。
2试剂配制磷酸盐缓冲液(0.2mol/L, PH7.0)0.2mol/L Na2HPO4 61ml,0.2mol/L KH2HPO4 39ml混合即可。
酶试剂葡萄糖氧化酶400u,过氧化物酶0.6mg,4-氨基安替比林10mg,叠氮钠100mg加磷酸盐缓冲液至100ml,PH调至7。
冰箱存放至少可稳定2个月。
酚试剂酚100m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酶混合试剂取等量酶试剂和酚试剂混合。
在冰箱中可存放1个月。
葡萄糖标准液储存液:无水D-葡萄糖(A.R.)在烤箱中80℃烤4小时,冷却后,存放于干燥器中至恒重。
精确称取2g以0.25%苯甲酸溶液溶解并移入100ml容量瓶中,再用苯甲酸溶液稀释至100ml。
应用液:在100ml容量瓶中准确加入储存液5ml,再用0.25%苯甲酸溶液稀释至100ml,即1mg/mL应用液。
蛋白沉淀剂溶解磷酸氢二钠10g、钨酸钠10g、氯化钠9g于800ml蒸馏水中,加入1mol/L盐酸125ml,并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3操作步骤取蛋白沉淀剂1ml加入血浆(血清)50ul混匀。
室温放置7分钟后,离心,取上清液(无蛋白血滤液)测定。
葡萄糖标准应用液亦进行同样处理。
混匀后,37℃水浴保温15分钟,用空白管调零点,在波长505nm处比色。
4结果计算2人体试食试验2.1试验设计试验采用随机分组,组间和自身两种对照设计。
2.2受试产品受试产品必须是具有定型包装、标明服用方法服用量的定型产品;安慰剂除功效成分外,在剂型、口感、外观和包装上与受试产品保持一致。
2.3受试者选择2.3.1纳入标准选择经饮食控制或口服降糖药治疗后病情较稳定,不需要更换药物品种及剂量,仅服用维持量的成年II型糖尿病病人,空腹血糖≥7.8mmol/L(140mg/dl)或餐后2h血糖≥11.1mmol/L(200mg/dl);也可选择7.8mmol/L≥空腹血糖≥6.7mmol/L(120mg/dl)或11.1mmol/L≥餐后2h血糖≥7.8mmol/L的高血糖人群。
2.3.2排除标准2.3.2.1 I型糖尿病病人。
2.3.2.2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受试样品过敏者。
2.3.2.3有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并发症,或全并有其它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其它影响血糖药物者。
2.3.2.4不合作者(指不能配合饮食控制而影响观察结果者)。
2.3.2.5近3个月内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感染者。
2.3.2.6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服用受试样品,或资料不全影响观察结果者。
2.4受试者分组按受试者的血糖水平随机分为试食组和对照组,尽可能考虑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如病程、服药种类(黄脲类、双胍类)等,进行均衡性检验,以保证组间的可比性。
每组受度者不少于50例。
、2.5试验方法试验前对每一位受试者按性别、年龄、不同劳动强度、理想体重参照原来生活习惯规定相应的饮食,试食期间坚持饮食控制,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种类和剂量不变。
试食组在服药的基础上,按推荐服用方法服用量每晶是食受试样品,对照组在服药的基础上,可不进行任何处理(或服用安慰剂)。
连续观察时间不少于30天,必要时可以适当延长。
2.6观察指标各项指标于实验开始及结束各检测一次,必要时实验中期血糖指标可加测一次。
2.6.1安全性指标2.6.1.1一般状况体征包括精神、睡眠、饮食、大小便、血压等2.6.1.2血、尿、便常规检查2.6.1.3肝、肾功能检查2.6.1.4胸透、心电图、腹部B超检查(仅试验前检查一次)2.6.2功效指标2.6.2.1症状观察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饮食情况,用药情况,活动量,观察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倦怠乏力、多尿等主要临床症状,按症状轻重积分,于试食前后统计积分值,并就其主要症状改善(改善1分为有效),观察临床症状改善率。
临床症状积分表2.6.2.2空腹血糖观察试食前后空腹血糖值及血糖下降的百分率。
2.6.2.3餐后2h血糖观察试食前后食用100g精粉馒头后2小时血糖值及血糖下降的百分率。
2.6.3.4尿糖用空腹晨尿定性,按—、±、+、++、+++、++++分别积0、0、5、1、2、3、4分,于试食前后统计积分值。
2.6.2.5血脂观察试食前后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2.7数据处理和结果判定凡自身对照资料可以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后者需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对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方差齐后,用转换的数据进行t检验;若转换数据仍不能满足正态或方差齐的要求,改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方差剂但变异系数太大(如CV>50%)的资料应用秩和检验。
结果判定空腹血糖结果判定:①空腹血糖试验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试验后平均血糖下降≥10%,②试验后试食组血糖值或血糖下降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可判定该受试样品空腹血糖指标结果阳性。
餐后2h血糖结果判定:①餐后2h血糖试验前后自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试验后平均血糖下降≥10%,②试验后试食组血糖值或血糖下降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可判定该受试样品餐后2h血糖指标结果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