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

部编八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
部编八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含答案

部编八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2018.3)

一、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48分)

1.给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雨过天晴,我们登上北山之巅,秋山在阳光下,五彩斑(lán) 格外耀眼。近看,山鸟翩.(A.pi ān B.p īn )然起舞,好不惬意。远望,金华城在(zhàn) 蓝的天空下,如初生的婴儿,尽情的享受阳光。俯瞰山下,一个个村落,仿佛(xi āng qiàn) 在秀美山色间的一个个动人“音符”,共同奏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华美乐章。

2. 诗文默写。(18分)

(1)窈窕淑女, 。 ,左右流之。? (2) ,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3) ,悠悠我心。纵我不往, ? (《诗经 郑风》)

(4)式微式微,胡不归? ,胡为乎中露?《诗经 邶风》

(5)挑兮达兮, 。 , 。(《诗经 郑风》)

(6)《桃花源记》中表现人民生活恬适和乐的句子是 , 。?

(7)《小石潭记》中明写潭中鱼,实写潭水的句子是 , 。?

(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是: , 。?

(9)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 。?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0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 (2)皆若空.

游无所依( ) (3)神情与苏、黄不属. ( ) (4)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 ) (5)尝贻.余核舟一( ) (6)而计其长曾.

不盈寸( ) (7)阡陌交通..( ) (8)便扶向.

路( ) (9)诎..右臂支船( ) (10)其两膝相比.

者(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 B.遂.迷,不复得路 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C.如鸣佩环,心乐之 钟鼓乐.

之 D.绝.巘多生怪柏 佛印绝.

类弥勒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木求鱼 B.以.其境过清 不以.

为然 C.潭西南而.望 启窗而.观 D.高可.二黍许 明灭可.

6.名着阅读。(5分)

(1)下列有关文学名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核舟记》是一篇记叙性文章。它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着名典故——“大苏泛赤壁”。文章生动

地表现了“核舟”这件工艺品的原貌,而不是写成一篇平实的解说词

B.柳宗元是我国着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

D.《傅雷家书》被称为是“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通过一封封家书,傅雷教育儿子要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阅读名着,回答问题。(3分)

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上面文段选自《____________》,请结合课外阅读积累,说说在这封信中,傅雷告诫儿子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起伏。(3分)

7.综合性学习。(5分)

央视举办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比赛活动圆满结束,这再次引发人们对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热议,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1)【活动一】在唐诗宋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情感,形成了中国人一种独特的月亮情结。下面月亮组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文化内涵?(3分)

诗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张九龄《望月怀远》

诗二:月出照关山,秋风人未还。清光无远近,乡泪半书间。

——戴叔伦《关山月》

诗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李白《把酒问月》

内涵:

(2)【活动二】光明中学开展了中学生课内古诗词学习情况问卷调查活动,从以下的问卷调查中你得到了什么结论?(2分)

A.你积累古诗词的原因是什么?答:为了应付考试。

B.你背诵积累古诗词的效果怎样?答:会背但不知道它的意思。

C.你是否经常摘抄主动积累古诗词名句?答:在老师提醒下积累。

D.在解答古诗词赏析过程中你遇到怎样的困难?答:理解题意。

E.你平时在什么情况下积累诵读古诗词?答:老师要求。

结论:

二、课外文言阅读。5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完成8—12题。(18分)

云阳洞北小港记(赵 垣)

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得小港。港( )上芳树丛生,凉樾低荫。沿港( )西,竹篱映水,古屋参差。时疏雨乍过新笋解箨①蔷薇盛开人语不传。惟闻山鸟唤晴,草蛙鸣动而已。

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垒石( )上,若棋局然,俗名棋盘山。其峰盖庆忌塔②之址也。 峰之阳不数步,下视悬崖百尺,石壁绕池,壁如玦,池如镜,如奁③初启然。遂循崖而下,临水坐。坐甫定,忽有声自壁内出,各肖其人之声。同游人相顾错愕。始知陆士云所记小语小隐,疾语疾应,哗然呼啸,答响满野,惊疑景况,语极真也。随山东折,即港之阳。土阜隆然起者为金祝④墓。其庙在港南小流水桥上。

呜呼,昔年血战之地,今日徒见山高水深,惟留此丛祠,报赛⑤奔走。野老村童,其亦知勤事⑥之酬耶?太息而返。 (选自《晚清文选》,有删改)

【注】①解箨(tuò):脱壳。②庆忌塔:塔名。③奁(lián):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④金祝:宋朝抗金英雄金胜、祝威的合称。金兵攻打杭州时,两人率军民拼死抵抗,因寡不敌众,英勇就义。⑤报赛:祭祀。⑥勤事:尽职。

8.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三处,3分)

时疏雨乍过新笋解箨蔷薇盛开人语不传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5分) (1)若棋局然.( ) (2)峰之阳.

不数步( ) (3)遂循崖而下,临.水坐( ) (4)各肖.

其人之声( ) (5)今日徒.

见山高水深( )

10.文中“( )”中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 以 而

B.之 而 其

C.以 其 于

D.其 之 于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其峰盖庆忌塔之址也。

(2)随山东折,即港之阳。

12.说说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13~16题。(17分)

曾 巩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③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⑤,不减扬雄⑥,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有删减)

【注】①委废:家境衰败。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③宦:出仕。④工:擅长。⑤行义:品行,道义。⑥扬雄:人名。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6分) (1)奉继母益至.( ) (2)一.

出其力( )

(3)鲜能过.也( ) (4)及.

安石得志( ) (5)以吝故.不及( ) (6)帝然.

之( )

1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6分)

(1)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

(2)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15.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2分)

16.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段中曾巩的哪些品性值得我们学习。(3分)

(三)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16—19题。(17分)

王嘉①聪睿内明,滑稽好语笑,不食五谷,不衣美丽,清虚服气,不与世人交游。隐于东阳谷,凿崖穴居,弟子受业者数百人,亦皆穴处。

石季龙 末,弃 徒众,至长安,潜隐 终南山,结庵庐 止。门人闻而复随之,乃迁于倒兽山。苻坚累征不起,公侯已下咸躬往参诣,好尚之士无不师宗之。问其当世事者,皆随问而对。好为譬喻,状如戏调;言未然之事,辞如谶记②,当时鲜能晓之,事过皆验③。

坚将南征,遣使者问之。嘉曰:“金刚火强。”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脱衣服,弃冠履而归。下马踞床,一无所言。使者还告坚不悟复遣问之,曰:“吾世祚云何④?”嘉曰:“未央。”咸以为吉。明年癸未,败于淮南,所谓未年而有殃也。人侯之者,至心则见之,不至心则隐形不见。衣服在架,履杖⑤犹存,或欲取其衣者,终不及,企而取之,衣架逾高,而屋亦不大,履杖诸物亦如之。

【注】①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人。②辞如谶记:辞意隐晦。③验:应验。④吾世祚云何:我们的国运如何。⑤履杖:手杖。

17.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2分,限断2处)

使 者 还 告 坚 不 悟 复 遣 问 之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6分) (1)公侯已下咸躬往参诣.( ) (2)当时鲜.

能晓之 ( ) (3) 咸.以为吉( ) (4)坚将南征,遣.

使者问之( ) (5)或.欲取其衣者( ) (6) 企而取之,衣架逾.

高( )

19.请根据上下文推测,填入文中“ ”处的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以 之 其 而

B.之 其 于 而

C.乃 以 之 之

D.之 于 于 乃

20.翻译句子。3分

乃乘使者马,正衣冠,徐徐东行数百步,而策马驰反。

21.阅读选文,你认为王嘉是怎样一个人?(3分)

第三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1—3略

4.D

5.A

6.(1)A (2)傅雷家书 对一切泰然处之、用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

7.(1)示例:①表达亲人或友人的离别之恨和相思之苦;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寄

寓着人们团聚的心愿与期待;③传递孤独的感伤之美,感慨人生的短暂和渺小。(2)示例: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不高,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对古诗词难于理解。

8.时疏雨乍过/新笋解箨/蔷薇盛开/人语不传

9.(1)的样子 (2)南面(3)靠近(4)像(5)只

10. B.

11.(1)那山峰大概就是庆忌塔的旧址吧。(2)随着山势往东折返,就是小港的北面。

12.表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抒发了物是人非、壮志难酬的感慨。

【译文】从云阳洞洞口往北行走四十步,便见到了小港。小港上面花草树木丛生,树荫低垂阴凉。沿着小港往西行,(只见)竹子做的篱笆倒映在水里,古老的房屋参差错落。当时刚刚下过小雨,新生的竹笋脱去外壳,蔷薇花开得正盛,人的声音传不出来。只听见山中鸟雀呼唤,草中青蛙不断鸣叫。

村落的旁边有一座山,山上有一石峰就像一口大钟覆盖。石头堆叠在上面,好像一副棋局的样子,俗名叫作棋盘山。那山峰大概就是庆忌塔的旧址吧。

山峰的南面没有几步远,往下看只见悬崖高耸,石壁围绕着水池,石壁就好像是半环形的佩玉,池子就好像是一面镜子,如同梳妆的镜匣刚刚打开一样。于是沿着山崖往下走,靠近水边坐下来。刚刚坐下,忽然听到有声音从石壁里发出,各自像某个人的声音。一起游玩的人都相互看着,感到很惊讶。才知道陆士云记录的细小的话语细细地隐藏起来,很快的话语得到很快的回应,大声喧哗喊叫,应答的声音漫山遍野,此情此景,令人感到惊疑不已,那些话语像真的一样。随着山势往东折返,就是小港的北面。一座隆起的土山是金胜、祝威的坟墓,他们的祠庙在小港南面小流水的桥边。

唉,往年浴血奋战的地方,今天看上去已是山高水深,只留下了这丛林里的祠庙,供后人奔走祭祀了。村野老人和孩童,他们也知道尽职尽力实现愿望吗?叹息着返回。

1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6分) (1)周到 (2)全、都...

(3)超过 (4)等到..

(5)缘故 (6)认为----是对的

14.翻译文中画线句子。(6分)

(1)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2)王安石把富贵看得很轻,吝啬什么呢?

15.因为曾巩觉得王安石往往不能知错就改。

16.曾巩的孝顺、有担当、公正、待人真诚等品性值得我们学习。

【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周到,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等到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学问品行,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把富贵看得很轻,吝啬什么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三)17.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2分,限断2处)

使 者 还 告/坚 不 悟/复 遣 问 之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6分) (1)拜访 (2)少(3) 全,都...(4)派 (5)有人..(6) 更加

19. B.

20. (他)说完便跨上使者的马,端正衣帽,慢慢向东走出数百步,然后策马返回。

21.聪明幽默,孤立于世(喜欢隐居),精通世事,料事如神而又不说明结局的隐士。

参考译文

王嘉字子年,陇西安阳人。他举止轻浮,形貌丑陋,外表像是无用之辈,而内心聪敏明慧,喜好滑稽谈笑,不吃五谷,不穿艳丽的衣服,置身清虚之中服气养性,不与世人交游。隐居在东阳谷,凿崖为洞穴居住。数百名受业学习的弟子,也全部进入洞穴居住。

石季龙末年,王嘉丢开他的众弟子,只身来到长安,在终南山潜隐,居住在自己盖的草庵之中。他的门人听说了,又随之前来,他又迁入倒兽山中。苻坚多次征召,他总不应征,公侯以下的朝官全都去亲自拜会,好学之士无不推崇他为宗师。人们向他询问当今之事,都随口而答。很喜欢运用比喻,其情其状如同在调戏人们一般;预言未来要发生的事,辞意隐晦,当时很难知道究竟,但事后都一一应验如神。

苻坚准备南征,派使者向他询问吉凶。王嘉说:“金刚火强。”说完便跨上使者的马,端正衣帽,慢慢向东走出数百步,然后策马返回,脱掉衣帽,丢掉鞋帽而归。下马之后盘坐在床上,一言不发。使者回来后据实相告,苻坚不能悟解,又派人前来问他,说:“我们的国运如何?”王嘉说:“未央。”大家都以为是吉利。第二年是癸未年,苻坚在淮南被打得大败,这就是王嘉所说的未年有灾殃的印证。拜候他的人如果心诚,他就出见,心不诚就隐形不见,只见他的衣帽挂在衣架上,手杖仍在原处。如果有人想取他的衣服,始终够不着,伸长手臂去取,衣架会变得更高,鞋杖各物也是如此。

新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新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 ( )1. ---___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 ---On foot. A. When B. How C. What D. Where ( )2.My mother goes to work__ her bike, but I go to school___ bus. A. in, on B. by, by C. on, by D. by, on ( )3.Bob___ school early every morning. A. gets B. gets to C. arrive D. reach ( )4.---How do you get to shop every day? ---I get there___ my car. A. by B. drive C. in D. take ( )5.It takes__ 50 minutes__ his homework. A. him, do B. his, to do C. his, go D. him, to do ( )6.---___________ does your father go aboard on business? ---Once a month. ---____does it take? ---It takes about 14 hours by plane. A. How often, How long B. How far, How soon C. How long, How many times D. How long, How often ( )7..The Greens usually come to China by plane. A. by bike B. by sea C. by car D. by air ( )8. Forty and fifty is _________. A. fifty B. ninty C. ninety D. eighty ( )9. It takes me ________ time to get there, it’s too far from here. A. much too B. many C. too much D. too many ( )10.I have to ______my home. My mother asks me to go back at once. A. leave B.leave for C.leaves D.leave to ( )11.—_____ are you staying there? — For about two weeks. A. How long B. How old C. How D. How much ( )12 . Students have to ___ a boat to get ___ home. A. take; to B. take; / C. takes; / D. takes; to ( )13 . Thomas wants to know ___ . A. where Tina live B. where Tina lives C. where Tina D. where does Tina live ( )14 . ___does Lily’s father get to work? By walking. A. How B. What C. Where D. How’s ( )15. Oh, you’re ____ a bike today. Don’t you usually_________ the subway to school? A. ride; take B. riding; by C. by; by D. riding; take ( )6.What about _____home a little earlier? A. leave B. staying C. to go D. going 二、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I usually spend two hours (get)to my hometown by bus. 2. Do you know where our English teacher (live) ? 3. They’re waiting for us at the bus (车站). 4. No one in our class knows how (到达) tothe Green Park. 5. It (take) her half an hour to surf the Internet every day. 三、补全对话: Mary: Excuse me . 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Manda shopping mall? A: Yes.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ary: Take No.60 bus? OK.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It takes about 50 minutes. It is a little far from here.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ary: Get there by subway? En, It’s a good idea.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It is around 20 kilometers. Mary: Thank you very much. A: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书面表达: 根据表格说明你和家人是怎样上班或上学的。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2019秋季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语 文 试 题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亲爱的同学:沉着应试,认真书写,祝你取得满意成绩! 一、积累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俨.然(yǎn) 溯.洄(shù) 器皿.(mǐn) 豁.然开朗(huò) B .垂髫.(tiáo) 佁.然(yǐ) 箬.篷(ruò) 袒.胸露乳(tǎn) C .窈窕.(tiǎo) 阡.陌(xiān) 参差.(cī) 辗.转反侧(zhǎn) D .俶.尔(chù) 好逑.(qiú) 篆.章(zhuàn) 落英缤.纷(bīng)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欣然规.往(规:打算,计划) B .心乐.之(乐:以……为乐) C .神情与苏、黄不属.(属:属于) D .溯洄.. 从之(溯洄:逆流而上)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才.通人/卿今者才.略 B .明灭可.见/不可.久居 C .便扶.向路/济困扶.危 D .乃记.之而去/桃花源记. 4.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B .其岸/势犬牙差互 C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C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姓名: 考号: ※※※※※※※※※※※※※※※※※※ ※※※※※※※※※※※※※※※※※※※※※※※※※※※※※※※※※※※※※※※※※※ ※※※※※※※※※※※※※※※※※※ ※※※※※※※※※※※※※※※※※※※※※※※※ ※※※※※※※※※※※※※※※※※※※※※※※※※※※※※※※※※※※※※※※※※※※※※※※※※※※※※※※※※※※※※※※※※※※※※※※※※※※※※※※※※※※※※※※※※※※※※※※※※※※※※※※※※※※※※※※※※※※※※※※※

2020年部编八下语文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教案

八下语文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2018年春季全新部编改版,共分为六个单元。 八年级下册六个单元的专题分别是: 部编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六个现代文单元分别以一习俗风尚、二科学探索、三自然美景、四演讲技巧、五人文胜迹、六哲思与情怀为专题 内容,其中以记叙类说明文章为主,第二单元与传统说明文单元相比,在语文与科学的链接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本册文言课文的编排方式跟前两册显然不同;前两册是分散在各个单元里,每单元一篇;本册则是单独组元,编排在第三、六单元中。这个变化表明:过去一年里的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只是“入门”的准备,而本册则是“入门”的正式启动。 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本册教材中写作有六个单元安排,体现出新版教材对写作的重视,并结合本单元课文文体特点进行写作;使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口语交际安排了两个单元,分别是第一、五单元;与以往教材相比显示出对口语交际的重视;综合性学习

安排了三个单元,分别是第二、四、六单元,活动注重中国传统美德 与文化的熏陶。 第一单元主题:民风民俗 单元目标 1、了解课文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及民俗文 化知识。 2、学习多角度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品味精彩语句体味作者 情感。 3、感受我国各具特色的民俗和淳朴的人性美极平凡生活中蕴含 的无穷乐趣。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四篇文章分别为:鲁迅的小说《社戏》运用了人物和景物 描写详略得当的写了我十一二岁在平桥村河。伙伴们夜航去赵庄看戏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贺敬之的现代诗歌《回延安》,用陕北信天游的格式通过对回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想对延安巨变的描写歌颂了延安人民在战争年代的 巨大贡献和如今的建设成就。 刘成章的抒情散文,安塞腰鼓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对安塞腰鼓的场面进行描写,这既是对高原生命的歌颂,也是对民族魂的礼

部编八下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上课讲义

部编八下语文文言文 一词多义

部编八下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专题 《桃花源记》 1、乃:(1)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2)乃不知有汉:竟然。 2、出:(1)不复出焉:出去。(2)皆出酒食:拿出。 3、寻:(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4、舍:(1)便舍(shě)船:动词,离开。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5、中:(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6、志:(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7、之:(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 8、为:(1)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作为。 (2)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 9、遂:(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2)遂迷:“终于”。(3)后遂无问津者:“就”。 10、得:(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11、闻:(1)鸡犬相闻:听见。(2)闻有此人:听说。 《小石潭记》 1、乐(1)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似与游者相乐(逗乐) 2、可(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2)不可久居(能) 3、清(1)水尤清冽(清澈)(2)以其境过清(感到凄凉) 4、从(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2)隶而从者(跟从) 5、以(1)以其境过清(因为) (2)卷石底以出(相当于而,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 (3) 全石以为底(用来) 6、而(1)记之而去(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 (2)隶而从者(不译,表并列关系) (3)潭西南而望(不译,作停顿词) 7、差(1)参差披拂(长短不一) (2)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 8、见(1)下见小潭(发现)(2)明灭可见(看见) 9、游(1)皆若空游无所依(游动)(2)同游者(游览) 10、环(1)鸣佩环(玉环)(2)竹树环合(环绕) 11、为(1)全石以为底(做为)(2)为岩(成为)《核舟记》 1、奇:(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罕见、(手艺)奇妙,奇特.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 2、有:(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与“无”相对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3、为:(1)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 (2)中轩敞者为舱是 (3)为人五:为,刻有. 4、可:(1)高可二黍许大约 (2)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5、端:1.东坡右手执卷端(名词,“画卷的右端”) 2.其人视端容寂(形容词,“端正、正”) 6、木:1.能以径寸之木 (木块) 2.以至鸟兽、木石 (树木 ) 7、者:1.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 2.居右者椎髻仰面 (......的人) 8、曰: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叫作) 2.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是) 9、扇:1.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扇,量词) 2.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扇子) 10、启: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 2.天启壬戌秋日 (古代称立春、立夏为“启”) 11、而: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并且)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转折,但是) 12、以:1.能以径寸之木(用) 2.以至鸟兽、木石 (甚至) 《北冥有鱼》 1、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名词,志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于议(动词,立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动词,记载) 博闻强志(动词,记住) 2、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命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三单元测试卷

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检测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听力部分(满分20分) Ⅰ.听句子,选择与内容相符的图片。(每个句子读一遍)(每小题1分,满分5分) A. B. C. D. E. 1._________ 2._________ 3._________ 4._________ 5._________ Ⅱ.听对话及问题,根据对话内容,选择恰当的答语。(每段对话读一遍)(每小题1分,满分5分) 6.A.Her bike is lost. B.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her bike. C.She doesn’t like riding. 7.A.He takes a bus. B.He rides a bike. C.He walks to school. 8.A.Thirty minutes. B.An hour. C.An hour and thirty minutes. 9.A.By ship. B.By air. C.By bike. 10.A.Less than two miles. B.More than two miles. C.Two miles. Ⅲ.听对话,根据对话内容选择正确的答语。(对话读两遍)(每小题1分,满分5分) 11.How does Mr Li go to work? A.He goes to work by bus. B.He goes to work by boat.

C.He goes to work on foot. 12.How does Mr Li’s wife go to work? A.She goes to work by car. B.She goes to work by bus. C.She goes to work by boat. 13.How does Mr Smith go to work? A.He goes to work by car. B.He goes to work by subway. C.He goes t o work by boat. 14.How does Mr Smith’s brother go to work? A.He goes to work by taxi. B.He goes to work by subway. C.He goes to work by motorbike. 15.How does Tom go to work? A.He goes to work by bike. B.He goes to work by subway. C.He walks to work. Ⅳ.听短文,选择正确答案。(短文读两遍)(每小题1分,满分5分) 16.The children usually go to school. A.by bus B.by car C.on foot 17.Mrs. Brown has lunch. A.at scho ol B.with Mr. Brown C.at home 18.Mrs. Brown. A.goes to work with her friends every day B.does housework at home C.goes to cook supper for her friends 19.Mr. Brown usually . A.drives to work https://www.360docs.net/doc/9b1310148.html,es back home by bus C.has lunch at home 20.The children usually go home. A.by bus B.by car C.on foot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一、课文内容主题 9.《桃花源记》是作者借虚构的故事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10.《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11.《核舟记》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12.《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蒹葭》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即,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二、文体常识 1.“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2.诗经常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自西周初年(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前6世纪)大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歌在春秋时已流传于世,当时称

2019年最新部编版新教材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翻译大全

桃花源记陶渊明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前行,忘记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着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其中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渔人感到非常惊异。又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的源头处就到尽头了,于是出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隐隐约约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着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小孩,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有人便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桃花源里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中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告辞离开了。这里的人对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先前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拜见了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然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后,很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尤其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坻. 屿. 堪. 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凄清很少有人来。使人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寂静而且幽深,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文言文复习(教师用)

第9课桃花源记(陶渊明)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________________ (2)落英缤纷 ....落英:______________ 缤纷:__________________ (3)渔人甚异.之异:________________ (4)欲穷.其林穷:________________ (5)便舍.船舍:________________ (6)才.通人才:________________ (7)屋舍俨然 ..俨然:______________ (8)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________________ (9)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阡陌:______________ 交通:______________ (10)悉.如外人悉:________________ (11)黄发垂髫 ....黄发:______________ 垂髫:______________ (12)怡然 ..自乐怡然:______________ (13)见渔人,乃.大惊乃:________________ (14)便要.还家要:________________ (15)咸.来问讯咸:________________ (16)率妻子 ..妻子:_________ __ 绝境:______________ ..邑人来此绝境 (17)遂与外人间隔 ..间隔:______________ (18)无论 ..魏晋无论:______________ (19)此人一一为具言 ..所闻具言:______________ (20)皆叹惋 ..叹惋:______________ (2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________________ (22)停数日,辞去.去:________________ (23)此中人语.云语:________________ (24)不足.为外人道也足:________________ (25)既出,得.其船得:________________ (26)便扶向 ..路扶:________________ 向:_______________ (27)处处志.之志:_______________ (28)诣.太守诣:_______________ (29)寻向所志.志:_______________ (30)遂.迷遂:_______________ (31)欣然规.往规:_______________ (32)未果 ...,寻.病终未果:_____________ 寻:_______________ (33)后遂无问津 ..者津:_______________ 问津:_________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 (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塌败(tà) 嫉妒(jì) 凹凼(dànɡ) 昏厥(jué) B.取缔(dí) 涎水(xián) 颠沛(pèi) 诘问(jié) C.骷髅(kū) 震悚(sǒnɡ) 猝然(cù) 掳去(lǔ) D.滞笨(zhì) 伎俩(jì) 惧惮(chán) 文绉绉(zhōu) 2.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隍恐文诌愧怍焦灼 B.疮疤镶嵌筹划恶耗 C.糟塌眼翳渴慕琐屑 D.霹雳尴尬烦躁伎俩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NBA揭幕战对于小牛而言可谓祸不单行,他们不但遭到血洗,还损伤了一员大将。B.小鬼子对游击队恨得咬牙切齿。 C.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 D.父亲老实厚道低三下四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B.华人游子用他们所钟爱的音乐方式,在过去的岁月中创作了优秀的大量的歌曲。 C.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D.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等果然都在内。 B.后来长毛果然进门来了,那老妈子便叫他们“大王”,——据说对长毛就应该这样叫,——诉说自己的饥饿。 C.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D.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卖油翁》一文主要采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B.《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这篇小说选材详略得当,详写了阿长给“我”买《山海经》一事。 C.《台阶》一文表现了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为改变生存状态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D.《老王》的作者杨绛在文中表达了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 7.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为自己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一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017部编版)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 语文(人教版)试题 温馨提示: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 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你要在1 50分钟内答完所有的题目。 2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一、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②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诗经?蒹葭》) ③ ,胡为乎中露?(《诗经?式微》) ④ ,子宁不嗣音?(《诗经?子衿》) ⑤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⑥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 (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前四句。(4 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9 分) 浩瀚的云海把黄山峰林装扮得犹如蓬莱仙境,置身其中仿佛进入梦幻世界。它时而和风平浪静的湖水, ,时而轻如丝绢,时而又怒气冲霄。云海初现时,群山披上了斑澜的锦衣,璀璨夺目,瞬息万变。当云海上升到一定高度时,远近山峦,宛若大海中的无数岛屿,时隐时现于“波涛”之上。此时贡阳山麓的“五老荡船”在云海中显得尤为逼真。西海的“仙人踩高跷”,在飞云m í漫舒展时,现出移步踏云的奇姿。黄山的奇蜂、怪石只有依赖飘忽不定的云雾的烘托才显得扑朔迷离,怪石愈怪,奇峰更奇,使它们增添了诱人的艺术魅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 分) 璀.璨( ) 烘. 托 ( ) m í( )漫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 ”应改为“__ ”。 (2 分) (3) “舒展”中“舒”的意思是 ,“扑朔迷离”的意思 是 。(2 分) (4)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2 分) 3.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 分) (1) 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选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真诚善良 B .《五猖会》——父亲——封建家长 C .《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忱 D .《琐记》——衍太太——助人为乐、无私奉献 (2) 家书是真情的流露,傅雷先生就在《傅雷家书》中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他教导儿子待人要 谦虚,做事要 ,礼仪要得体,要有国家和名族的 感,要有艺术、人格的 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2 分) 4. 本学期,希望中学八(1)班准备开展以“诗词之魅”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2分) (1)为了烘托气氛,同学们觉得需要在教室黑板上书写一则标语。请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六个,组成对偶句,作为主题活动的宣传语。(2分) 传承 培养 诗文 诵读 美德 经典 展示 华夏 (2)下面是班级同学对全校开展的“我爱诗词”的问卷调查。请写出两条你探究发现的结果。(4分) 所占百分比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男生 48% 42% 37% 女生 52% 58% 63% 装 订 线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梳理

篇目《社戏》 作者:鲁迅体裁:小说出处《呐喊》 主题思想:《社戏》这篇小说并不是专门为了写看戏的,而是通过我与农村孩子看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赞美农民和农家孩子淳朴的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现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主要事件:看社戏这是主要事件,所以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这些充满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画面 篇目《回延安》 作者:贺敬之体裁:民歌体形式写成的现代诗出处:《贺敬之诗选》 主题思想:《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亚南的巨大变化,激发了诗人的无限兴奋和喜悦之情,抒发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切怀念,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表达了诗人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

篇目《安塞腰鼓》 作者:刘成章文体:散文出处《人民日报》 主题思想: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飙。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豪放粗犷的动作变化钢筋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安塞腰鼓的内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是羁绊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发、喷涌。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文章结构: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 篇目《灯笼》 作者:吴伯箫体裁:散文出处《吴伯箫散文选》 主题思想:作者借灯笼表达自己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表明自己与时代共呼吸的担当精神。文章书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文章结构手中灯笼点亮,指引人们返回温暖的家中----村口红灯高照,慰藉着孤-----行客“四面虚惊”的心-----宅第红灯高则显示着主人的地位和权势---- 愿作灯笼下的马前卒]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篇目:《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 作者:阿西莫夫体裁:说明文 作者在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时作者以科学发现和科学实验的成果为依据,层次清晰的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说明顺序:科学发现——观点产生——科研成果——印证观点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逻辑说明顺序。 文章的题目是《被压扁的沙子》内容却是恐龙灭绝的原因,恐龙灭绝的撞击说和“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文题形象性强,容易引起好奇心。 篇目《大雁归来》 作者:美国利奥波德 主题思想: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热情。保护野生动物,珍爱自然环境。告诫人类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而伤害处于弱势的野生动物,人与自然和睦相处,自然界才会更精彩更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徙飞翔由衷钦佩,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笔墨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3单元测试及答案 一、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10分) 1. He has two ____________(box) of old books under his bed. 2. Can you come with___________(we) after school? 3. The __________(eight) story is very interesting. 4. This kind of medicine is ______________(cheap) than that one. 5. These skirts are ______(she). Yours are over there. 6. If it_______________ (rain), I will take a taxi. 7. ______________(read and write) more is good for your English. 8. The most popular way of______________(get) to school is walking. 9. Hainan is a good place _________ (go) sightseeing. 10. Hurry! The train ______________ (leave) in five minutes. 二、单项选择选出能填入各句中相应空白处的最佳答案。( 20分) 11. —How does he go to Hong Kong? —________. A. Take the plane B. Take plane C. By the plane D. By the air 12. —_____ do you live from school? —8 miles. xK b1 . Co m A. How long B. How far C. How much D. Where 13. I usually go to school ________. A. ride the bike B. on bike C. on the bike D. by my bike 14. –How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 -- _____my mother’s car. A. By B. With C. In D. For 15. If they live in Chongqing, they can go to Wuhan _____ easily. A. on foot B. by the taxi C. by boat D. by sea 16. He gets up early and ________ breakfast. A. have a quick B. has quick a C. has a quick D. have quick 17. The last train is left, so you _______ stay here until tomorrow. A. must B. have to C. needn’t D. can not 18. Please _________ who broke the window. A. find B. look for C. look at D. find out 19. Listen, a small number of students ______ in the classroom. A. talk B. talks C. is talking D. are talking 20. _______ she is ill, _______ she goes to school. A. Although; / B. Although; but C. But; although D. Because; / 21.The No. 6 Middle School is not far ___ his home. A. to B. from C. with D. at 22. It’s time for supper now. Let’s it. A. stop having B. stop to have C. to stop to have D. stopping to have 23. —How long does it take? --It takes ______. A. half an hour B. a hour C. two hour D. half a hour 24. Yesterday we went to a lonely village. It us about two hours to get there. A. spent B. took C. cost D. made 25. --__________ ? --It is wonderful.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 . . . B .荒缪(miù) 筹划(chóu) 赫然(hè) 兀兀穷年(wù) C .彷徨(pánɡ) 暑名(shǔ) 深邃(suì) 迥乎不同(jiǒnɡ) . . . . . . . . . . . . .... .... .... .... 题号 二 (一)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 (二) (三)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6 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音、形无误的一项是( A )(2 分) A .磐石(pán) 含蓄(xù) 白皙(xī) 钦佩不已 (qīn) . . . . . . . . D .涉猎(shè) 迭起(dié) 澎湃(bài) 义愤填膺(yīn) 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2 分) A .鲜为人知(很少) 死而后已(停止) B .家喻户晓(了解) 呕心沥血(滴) C .杂乱无章(条理) 迥乎不同(差得远) D .锋芒毕露(全) 可歌可泣 (可以)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2 分) A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当之无愧的。 B .再度夺得澳网冠军,李娜在中国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C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D .他忘乎所以地盯着学校的大门,眼睛一动不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 分) A .左拉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 分滑稽可笑。 B .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自卫,中国人民是赞成限制核扩散的国家之一。 C .莫泊桑总是听取福楼拜的积极地讲解。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及答案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缘.溪行(沿着,顺着)B.日光下澈.(清澈) C.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D.如有所语.(说话)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神情与苏黄不属. B.雕栏相望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全石以.为底以.其境过清 D.寻.向所志未果,寻.病终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B.《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C.《核舟记》是魏学洢所写的说明文言文,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本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 D.《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民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其基本手法。 4.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2分) (1)青青子衿,。(1分)(《诗经》《子衿》) (2),胡为乎泥中?(1分)(《诗经》《式微》) (3)《关雎》中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4)《蒹葭》中,常被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句子是,。 (5)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句子是:,。(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 (7)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示只要心灵相通,就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的名句是:,。 (8)《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是:, (9)《小石潭记》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5.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 阡陌交通 ..()心乐.之()卷石底以.出() 罔不因.势象形()高可.二黍许()诎.右臂支船() 二。语段阅读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6 -9题。(8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