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行为评估观察表
功能性视觉评估纪录表(吴淑卿.

距離cm/字×cm或電腦字號 □正確 □不正確
指出物體名稱
距離cm/名稱/大小Xcm □正確□不正確
距離cm/名稱/大小Xcm □正確□不正確
距離cm/名稱/大小Xcm □正確□不正確
模仿老師動作
距離cm動作名稱□正確□不正確
距離cm動作名稱□正確□不正確
□有邊黑線□無黑邊線
3.相近色系/距離cm□正確□不正確
□有黑邊線□無黑邊線
手眼
協調
以線串珠(或其他手眼合作之動作)
□正常
□異常
腳眼
協調
踢球(或其他腳眼合作之動作)
□正常
□異常
三、綜合建議:
距離cm動作名稱□正確□不正確
視
覺
敏
銳
度
︻
近
距
離︼
白底黑字文字
距離cm/字×cm或電腦字號 □正確 □不正確
距離cm/字×cm或電腦字號 □正確 □不正確
距離cm/字×cm或電腦字號 □正確 □不正確
用不同珠子/ 物體 測試
距離cm珠子×cm □正確□不正確
距離cm珠子×cm □正確□不正確
(或其他物體:)
抄寫速度:□快□中□慢□很慢
眼
睛
運動
能
力
掃描
固定方向的閱視
距離cm/字×cm或電腦字號 □正確 □不正確
閱視速度:□快□中□慢□很慢
距離cm/字×cm或電腦字號 □正確 □不正確
閱視速度:□快□中□慢□很慢
掃描
會依照老師排列排出相同的順序
□正常
□異常
掃描
畫出圖冊中之曲線或直線
□正常
□異常
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第十六章 功能性评估

行为的行为后果相同? (5)从先前无效、部份有效或短暂有效的行为支
持策略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二)直接观察
▪ 直接观察: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系统性地观察问题 行为。
▪ 通常由教师或父母来负责直接观察的工作。 ▪ 最常用的是A-B-C行为分析法(如表1)与
并且可能对个人担负类似的功能。例如,当小 美试着获得注意或者是逃避不喜欢的任务和活 动时,有时就会同时发生大叫和破坏东西,及 大叫和攻击。
(2)预测行为 观察资料应提供有关一致性预测行为发生与否
的情境范围和事件的资料。资料也应提供更多特定 事件或与行为有一致性关系的前提事件。 (3)决定行为的功能
▪ 面谈的主要目标:确定哪些环境中事件与个人特定 的问题行为有所关连。面谈时,应该考虑个人所 表现的日常例行事件。相同情境、诊断及问题行 为形式下的两位个案可能会有极为不同的特征。
▪ 功能性诊断关键之一:将问题行为置于环境条件中。
➢ 面谈和问卷主要是获得下列几项资料:
(1)引发的问题行为是什么? (2)问题行为之前,正发生何种事件、情境或身
(三)功能性分析实验操作
➢ 如果运用面谈和直接观察无法达到确认问题行为指 标和维持其功能的行为后果,就需要实施系统性的 功能性分析实验操作。
▪ 功能性分析:是设计测试与问题行为最具有强烈关 联的假设性变项或事件。
▪ 功能性分析的基本核心:确认环境事件和问题行为的 关系。提供最可能建立问题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 和原因。
➢ A-B-C行为分析法范例
日期 情境
前提事件 A
行为反应 B
行为后果 C
11/2 数学课 老师上完单元 小美向老师说 老师让小美
功能性行为评估法的具体操与应用

乱动不安静
离开座位
ABC观察表结果
A(前奏事件或情境 事件) B(行为) C(行为结果) 老师点他名字要他 到黑板前面写字。 他叫声停止,很高 兴地上来。 F(行为功能)
上课时老师在前面讲 韩坐在座位上” 生字的写法 啊-啊”的大叫 马上课时不好好坐, 跪在凳子上,老师用 手敲了一下他的腿, 要求他坐好 他变得不高兴, 趁老师不注意跑 到教室后面拿柜 子里的玩具
三、FBA的方法
(一)间接评估 1.功能性的评估访谈 《功能分析访谈简表》 2.功能性评估量表 《动机评估量表》 (二)描述性分析 ABC观察法 (三)功能分析 实验方法验证假设
对问题行为的描述示例
问题行为 姓名 韩昕宇 常规描述 大叫哭闹 行为具体表现
坐在座位上嘴里发出“啊”的 叫声,或者闭着眼睛张嘴大哭。 自己离开座位用手点电脑想放 儿歌,或者抢其他同学手中的 书、学具,很少能安静地坐在 座位上。 未经老师允许自己离开座位去 做其它事情,如上厕所、到教 室后面拿玩具,或者去拿老师 放在桌子上的教具。
正强化——获得老 师关注
老师把他带回座位, 负强化——逃避老 命令他坐好 师的批评
老师上课时放儿歌, 杨自己跑下座位 放完一段后点暂停, 去用手动电脑, 开始讲课 想继续播放儿歌
老师把他带回座位, 感觉刺激——视听 拉上黑板,他又跑 刺激 下座位去点电脑
课 堂 干 扰 行 为
杨许荃
乱动不安静
马诗源
离开座位
确定需要干预的问题行为
行为名称 行为频率(次) 持续时间(s) 强度(力量) 哭叫声音很大,影 响甚至中断老师上 课。
大叫哭闹
7 乱动电脑3次
最长1分钟 平均20s/次 5-10s/次 10s/次 平均10s/次
功能性行为评估PPT

直接观察法
1、A—B—C行为观察法 2、以时段为基础的观察法
行为散布观察法 时段抽样观察法
对家长、教师等相关人员的结构化访谈
01
列出所有问题行为
在这一过程中,评估者要注意三个方面: 1、应该鼓励受访者罗列学生表现出来的所有问题 行为; 2、评估者要与受访者一起将问题行为归类; 3、考虑行为的优先处理性。
即前提一行为—结果行为观察法。A-B-C行为观察法通过观察行为的前提、行 为本身和行为结果,归纳出问题行为与前提、结果之间的关系,以找出行为的 功能。
时段观察法——行为散布观察法
行为散布观察法是把特定的行为放在时间段中做系统的观察,同时对行为发生时的背 景事件进行记录。观察者通过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掌握行为发生的时间规律 性和相关的背景事件。
步骤: 1、根据学生作息规律制定时段观察表格,其目的是记录问题行为发生的时间和背景变量; 2、选择不同的符号以代表不同的行为,评估者可以同时观察两个问题行为。如用“×”来 表示问题行为一,用“√”来表示问题行为二; 3、记录并解释数据。
×推打别 的同学
√咬自己 的手指
时段观察法——时段抽样观察法
评估者记录同一行为在一定时段中是否出现,得到的是行为出现时段与总时段的百分比。
步骤: 1、决定观察时间的总长度与每一时段的长度; 2、准备必要的工具。评估者根据步骤一的决定,设计制作数据表,准备好计时器; 3、按照时段抽样观察法的要求进行现场观察。
实验性功能分析
控制前提条件
1、定性 2、定量
控制前提与结果
C(结果)
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外部环境变化,如行 为后人们的态度和反应 等。2、行为者内部条件 变化,如行为引起的特 定感受等。
行为观察量表

行为观察量表
我们常用行为观察量表来衡量某一给定行为,帮助我们了解某人的行为模式。
一、自我行为
1. 自信:指个体可以胜任任务,并有足够的能力在实际行为中态度自信,不受外来因素干扰。
2. 放松:指一个人可以在不会引起不必要压力的情况下,以适当的方式保持友好的态度,使精神放松放宽,能够客观的正确处理事情。
3. 专注:指一个人在碰到新的情况时,能够将注意力集中于完成某个具体任务,不受外部干扰,能够专注于活动中。
4. 自律:指一个人能按照合理的时间安排做事,并且能够克制自己,遵守规则和既定规定,即使在不利条件下也能坚持自我纪律行。
五、感知能力
1. 情绪认知:指一个人通过联想,观察,记忆等不同认知渠道,准确认识自身
和周围环境,精确捕捉和判断形势变化,把握自身情绪变化。
2. 社会认知:指一个人具备准确把握及判断得实人际交往事件的能力,处理复
杂的社会关系,做出正确的决定。
3. 空间思维:指一个人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总结,构建想象和模拟,理解,熟悉周围隐藏客观真理、规律及,从而有效地掌握空间视角。
4. 数学思维:指一个人可以把认识和思考的范围扩大到复杂数学原理,将抽象
的概念、方程运用到实际的计算、表达和决策中,指导实际行为数学模糊分析,形成抽象模型和正确推断。
第三章 问题行为的功能评估

问题行为是如何产生的?
原因(社会的、 个人的、环境的)
问题行为
行为矫正
行为矫正把了解问题行为的原因作为首要任务
第一节 功能评估的含义与功能
功能评估是一种搜集行为资料并分析其行 为功能的过程,也就是说收集和分析与问 题行为的发生有关的前提和后果的过程。
通过功能评估获得的信息:
11. 总结性的陈述
对于每一种问题行为,总结其出现的所 有情境事件和相应的一切行为后果。
二、问题行为的观察评估
功能性评估观察表(FAO)是目前最科 学实用的观察方法。
在运用功能性评估观察表对当事人进行观 察时,先确定观察的人、时机、地点和观 察的长度。 观察的长度而言,观察者应持续搜集资料 到问题行为和环境事件的关系已清晰呈现 为止。目标行为至少要发生15—— 20次, 观察者需至少搜集2—— 5天的资料。
感受到的行为功能 真正的行为后果
获得 逃避/回 避
总计 事件 日期
功能性评估观察表内容:
① 对象 ② 时间 ③ 行为 ④ 前提事件 ⑤ 感受到的行为功能,有两种情况:获得 受欢迎的事物与逃避不受欢迎的事物 ⑥ 真正的行为后果 ⑦ 评论/备注 ⑧ 事件和日期
功能性评估观察表的运用:
(三)功能性评估面谈表的运用
1. 行为的描述: ①将所关切的每一种行为定义如下,行 为的形状、次数、持续的时间和强度等。 上面描述的几个行为中,哪些可能一起发 生? ②他们发生在相同的时间还是接踵而来 地出现?或是发生在同一情境?
儿童行为评估表

能回答含有两种选择的问题(如你是要苹果还是香蕉)
38
能用句子表达自己的基本需要(如要上厕所、座汽车等)
39
能主动提问或回答问题
合计
第四部分模仿与认知
序号
目标
完成情况
1
能听音乐和别人一起做“请你跟我这样做”等游戏
2能模仿成人的手ຫໍສະໝຸດ 动作(如拍手、挥手、握拳等)3
能跟着成人走路并模仿做一些动作(如立定、蹲下、转圈等)
7
能自己上厕所,会自己清理
8
会洗手、擦干手
9
能自己脱上衣,包括解扣子、扣扣子
10
会自己脱裤子
11
会自己脱鞋
12
会自己穿两双袜子
13
会自己穿鞋子,不包括系鞋带
14
能自己脱衣服鞋子
15
能自己收拾好玩具、学具,并复原
合计
第三部分沟通(理解和表达)
序号
目标
完成情况
1
能用眼睛搜索声音所在
2
能注意人的话语,有倾听表现
儿童行为评估表
儿童行为评估表准:MX/GL—05
评分标准:1.好(3分)2.较好(2分)
3.一般(1分) 4.不会(0分)
幼儿姓名
性别
出生时间
入园时间
年龄
家长姓名
家庭住址
电话
第一部分运动(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
序号
目标
日期
1
用正常步态走路而不跌倒
2
会一级一级的上楼梯,用手扶
3
会一级一级的上楼梯,不用手扶
15
独自安全的骑小三轮车或自行车
16
能单手连续拍球3个以上
17
能独自安全的荡秋千和做转椅,无不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性行为评估观察表
学生姓名: 评估者: 问题行为: 评估日期:
时间
A.前提因素 B.行为
C.行为直接结果
D.目的功能(观察者对问题
行为之功能的判断)
E.备注(老师
与同学的反
应、观察者签
名)
获得 逃避
F. 老师提要示 课程困难 课程转换 单独一人 上个训 上认知 离开座位 叫嚷 推人 老师的关注 喜欢的活动 感官刺激 老师要求 不喜欢的活动 不喜欢的人 社会性正强化 直接性正强化 社会性负强化 直接性负强化
8:10~8:50
9:00~9:40
9:50~10:30
10:40~11:20
11:20~12:00
1:30~2:10
2:20~3:00
3:10~3:50
G.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