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学生,就从尊重学生内在的善开始
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首先,对待学生要理解他们的背景和诉求。
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到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每个学生的背景也不同。
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兴趣爱好、心理特点等,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行为和需求。
只有当教师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学生才会更加信任教师,从而更好地接受教育。
其次,对待学生要包容和理解他们的表现。
学生的表现会有好的和坏的,但教师不能仅仅看到学生的表面现象,要了解表象背后的原因。
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教师要以启发式教育为主,引导他们找到问题所在,并及时帮助。
“批评”也要注重方式和方法,不能过于苛刻和刻薄。
第三,对待学生要真心关心和关注他们。
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梦想和期望,并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支持。
除了在教学上关注学生的学习,教师还应在生活上了解和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关心和鼓励,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最后,对待学生要注重沟通和互动。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是相互的。
教师应该不仅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教学目标,还应该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帮助。
这样的交流和互动可以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度。
总之,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并包容他们的行为和心理,并真心关心和关注他们的成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真正地从教育中受益。
关爱学生从尊重学生开始

关爱学生从尊重学生开始关爱学生从尊重学生开始自20XX年有幸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以来,一直以来主要从事美术教学,从20XX 年开始接触班主任工作,按照学科教学的需要和学校的安排,我所带的班级主要是艺体班,直接管理艺体学生,学生中主要分美术类、音乐类、体育类等的艺体类学生。
在众多老师和家长的眼里,往往觉得这些学生属于比较难管理的类型,往往都将这些学生“特殊”化,但在我看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管理这些学生教师要有不同的方式,着眼学生不一样的特质,从尊重入手,因材管理,一定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通过对近几年工作的总结和完善,对学生的管理工作我有了一定的见解,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管理理念。
一、尊重艺体生心理特征,因材管理,信任当先通过观察,我发现但凡艺体生文化成绩都相对较弱,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消极的一面,原因是文化基础差,自律性差,自卑与自负的两个极端;二是积极的一面,这些学生往往自尊心强,活泼好动,极富表现力。
针对积极的学生,我将班上的活动大胆交给学生负责,自己只起到引导和把关的作用,先让班里最活跃的一部分人有事做、能做事,这样的措施极大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学生的人格得到了尊重,自我价值得到了体现,一些活动开展得水平高,成效好,往往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的措施对树立整个班级的正面形象起到很大的作用。
而针对思想消极的学生,我采取的方式主要是鼓励和激励,灌输积极做人的理念,我时常不厌其烦地鼓励学生,不管学习基础有多差,成功的关键是自己的努力和拼搏,自己的态度决定自己的前途和未来,要做学习上的“厚脸皮”,敢问老师,多问老师。
不管将来怎样,只要自己今天比昨天前进一步就是成功。
二、尊重艺体生各自的性格特征,刚柔相济,殊途成才1.针对男生和女生的不同性格,培养各自的人格魅力在日常的思想交流、一周例会和主题班会中,不时将男女生分开做工作,灌输给男生的主要是一些责任与担当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思想和意识,着力培养男生勇于对自己、对家人、对老师、对社会担当和负责的气质。
管理学生—从尊重开始

管理学生—从尊重开始老师是学生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人物,正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渐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可如何才能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呢?老师又该如何管理学生,让他们成为优秀的人呢?这就需要老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选择,给予学生鼓励与认可,在一点一滴的相处中与学生成为朋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这样既能让学生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又可以更好的管理学生。
老师是指教学生知识的人,尊称传授文化、技术的人。
《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是学生的学习引路人,是生活的指导者﹑人生的方向标。
而学生一般指正在学校或其他地方(军队等)学习的人。
老师存在离不开学生,学生的存在也依赖于老师,因此老师与学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缺一不可。
既然学生优秀与否和老师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老师就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好好管理学生,成为学生“名符其实”的引路人,因此老师要学会尊重呵护学生,以一名朋友的身份走进学生的世界,细心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在必要的时候给予他们足够的认可和表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学习生活的热情,这样也可以更好的管理他们,促使他们更好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
尤其是小学生,更注重教师的夸奖,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
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鼓舞。
在得到老师的认可后,学生会在各方面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会轻易违反班规班纪,还会带动身边的同学一同遵守纪律,这样下去,学生的纪律意识会得到提高,管理起来也就轻而易举了。
作为教师。
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热心呵护每一个孩子。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孩子,把他们当做成人去看待,给他们最大的发挥空间。
以平等的、朋友的身份走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去,用心去了解孩子,用情去感动孩子,把孩子看成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独立个体,让他们体会到被重视的感觉。
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

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摘要】:班主任老师在校园生活中和学生接触最多,是学生直接模仿、学习的对象。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能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作为班主任要爱学生,没有爱就不存在教育。
爱学生的同时更需要尊重每个学生。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生活的热情,善待班集体的每位成员。
同时,做每个孩子的良师益友,在处理每个问题的时候,还须掌握处理事情的方法、技巧和艺术。
【关键词】:班主任、尊重、潜移默化、技巧和艺术。
【正文】: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看着一批批学生踏上了人生的新台阶,望着他们即将经历新的人生层次,作为班主任老师的我心里真是由衷的欣慰。
新时代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是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管理一个好的班集体的实质过程是班主任老师与学生间相互的情感交流过程。
也就是说,一个成功的好班主任教师,就是一位艺术家,但是艺术风格又很独特,因为它的作品不是静止不动的没有生命力的作品,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是将来会改造自然创建新生事物的群体。
过去的一些事实,都说明了班主任工作的好坏与否,对所在的学校、对所在班级的学生所起的作用是很有影响力的。
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平等感、宽松感,让学生的智力、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师生间平等互利经常交流思想,加深彼此间的沟通和了解,才有可能使我们的教育风格更加独特,甚至会出现奇迹的。
首先,班主任老师的行为不能与学生的行为背离甚远,这样会使一些处理问题的方法不相一致,会导致对人对事和一些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出现问题,也会给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因此,班主任老师,一方面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互换位置,把自己换成学生,去认识、去思考,去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
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
另一方面应经常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以至于老师和家长合作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
一位班主任老师,对于怎样看待一件事,怎样去处理一件事。
教育学生要先尊重信任学生

教育学生要先尊重信任学生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稳定型的社会结构走进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社会大背景下,学生们获得各种信息的途径和渠道比过去更加广泛,更加积极。
他们不再是单纯依靠课本,从课本中获得信息,同龄的孩子与过去相比,他们的自我意识及个性的发展要求也越加强烈。
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网络时代,学生们的这种意识更加强烈了。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达到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就必须尊重和信任学生。
孟子曾经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鉴于此,我在教育学生方面,始终坚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包容学生、关心理解学生。
尊重信任学生,热爱包容学生,关心理解学生,尽量让学生内心崇敬和信赖教师,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领悟道理,在平等和谐的情境中受到启迪,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现在的中学生中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环境比较优裕,在家中可谓是万般宠爱集一身,自尊心都很强,承受能力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如果适时引导,这种自尊心可能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因此,对于学生的过失行为,千万不要轻易伤害他的自尊心。
如我班有一名女同学很聪明,就是不爱学习,学校每天下午5:00放学,可她告诉父母5:30放学,这样就可以利用这半小时去玩,班里学生告诉我,他经常和外班一名男同学放学后一起走,得知这一情况后,我找来这名女同学问明情况,原来她和那名男同学处对象。
我就给她讲道理,说明利害关系,她当时痛哭流涕,发誓不与这个男生交往了,放学后就回家。
可是有一个星期天,我班有一名男同学在路上看到她驮着书包要到同学家学习,就和她说了几句话,正好被外班那名男同学看到,上来就把我班的男同学打了,然后扬言找人去,我班这名同学吓得也跑回去找人去,这名女同学一看事不好给我打了电话,我赶紧和爱人一起找到女同学,一看她冻得直哆嗦,车子被人锁上了,钥匙也给拔走了,我就让爱人陪着她,我赶紧去找我班那名男同学,找到他和他讲明道理,劝他不要惹事,在场大人听说这事也劝他,说服他后我又返回来等那个外班男生。
教育尊重与包容

教育尊重与包容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在教育的过程中,尊重与包容是至关重要的两个因素。
它们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尊重,意味着对学生的个性、兴趣、需求和能力的认可与重视。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学习风格和发展速度。
有的学生可能在数学方面表现出色,而有的学生则在艺术领域展现出独特的天赋。
教育者应当尊重这些差异,不将学生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而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为他们提供适合自己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同时,尊重还体现在对学生的意见和想法的倾听上。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主导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然而,真正有效的教育应该是互动的,学生应该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当学生提出疑问或者不同的见解时,教育者应当给予认真的回应和鼓励,而不是轻易地否定或者忽视。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敢于思考、敢于创新,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包容,是教育中另一个不可或缺的品质。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会有不足之处。
教育者应以包容的心态对待这些错误和不足,将其视为学生成长的机会,而不是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惩罚。
比如,一个学生在考试中成绩不理想,可能是因为他没有掌握好知识点,也可能是因为他在考试时过于紧张。
此时,教育者不应该只是关注成绩本身,而是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帮助他找到改进的方法,鼓励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
包容还意味着接纳学生的多样性。
在学校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文化环境和社会阶层,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价值观。
教育者应当尊重这些差异,营造一个多元、包容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被接纳和尊重。
例如,对于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教育者可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经济上的困难,顺利完成学业;对于有着特殊学习需求的学生,如残疾学生或者学习障碍学生,教育者应当提供特殊的教育服务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在教育中获得平等的机会。
尊重学生 师德师风的基石

尊重学生师德师风的基石作为教师,尊重学生是师德师风的基石之一,它体现了教师的尊严和责任。
尊重学生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对教育事业的负责表现。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从思想、言行和教育方式上做到尊重学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尊重学生的第一步是尊重他们的人格。
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人格是独特而不可替代的,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不能因为某个学生的成绩好或差、行为好或坏而对他们有所偏见。
每个学生都应该被平等对待,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教师要从内心深处去尊重学生,不仅仅是表面的客套和礼貌,而是真正地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成长。
尊重学生的第二步是尊重他们的思想和意见。
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他们的思想是独立并值得被尊重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表达意见和思考的机会,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包容他们的不同意见。
即使学生的观点与教师的看法不同,也应该耐心听取并尊重他们的想法,通过对话和交流来达成共识。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思想和意见是被尊重和重视的。
尊重学生的第三步是尊重他们的隐私和个人空间。
学生和任何人一样,都有自己的隐私和个人空间,应该受到保护。
教师在与学生互动和交流时,应该尊重他们的隐私,不擅自揭露或泄露学生的个人信息。
同时,教师也要避免对学生的过度干涉和限制,给予他们充分的空间去发展和成长。
只有在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和空间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亲近。
尊重学生是师德师风的基石,它不仅是对学生的尊重,更是一种教育理念。
尊重学生就是尊重他们的人格、思想和隐私,为他们提供一个积极、健康、尊严和平等的学习环境。
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才能真正实现尊重学生的目标。
尊重学生不仅是教师的职责,更是一种品质和修养的体现。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尊重与关爱并存的教育天地。
爱学生从尊重开始

爱学生从尊重开始新课改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好多年,在本次课改中强调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教育教学的主体。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不同,才能使今天的这个世界如此多彩。
”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一旦教师把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给以尊重,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机会,肯定他们的正确选择,引导他们的不当选择,创设无呵斥、无权威、宽松、和谐的氛围,学生就会敢于说真话,乐于张扬个性,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教师才能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学生是一个独立人格的人,理应得到教师全方位的尊重。
尊重学生就应该尊重学生的存在价值和人格尊严,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尊重学生的心灵和感受。
首先,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人格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学生既是教育活动的对象,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
作为教师,应该处处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事事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研究他们,了解他们,并引导他们实现自我,这才是真正的良师。
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且视同至宝,精心呵护与引导。
即使是所谓的“差生”,也应该相信他们不是天生的无能,而是一群“才能未被开发之人”。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留级生经过正确的引导转变成特长生、优秀生的事例并不少见。
陶行知曾经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轻易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意味着扼杀人才;漫不经心的冷眼和讥笑,无异于夺走溺水者手中的救生圈。
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诸如他们的性格、习惯、兴趣、爱好、潜能和心理状态、家庭状况以及缺失的成因,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估,教师才能避免偏颇,给学生以尊重和关爱。
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还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在教学中,在班级事务的决策上,师生共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包容学生,就从尊重学生内在的善开始
包容学生,就从尊重学生内在的善开始 有一天,你尊重学生就像母亲看到小儿摔跤时自然地就上去搀扶,成为一种无动机、潜意识行为的时候,我说,你就是我敬仰的大师了。 ——管建刚《不做教书匠》 以前,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时,我自己还是个孩子,就算教的是一年级,我也能和那样的一群七八岁的小屁孩儿像朋友似的打成一片。 后来,自己有了孩子,就时常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和教育,有时学生调皮生气了还会对着学生来上一句“如果你是我的孩子,我老早……”经常对着学生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今年,特别是这个学期,我的孩子也上小学了,我在想着,会是怎样的老师来教她呢?在考虑这件事的同时,我突然想到了我自己班上的孩子,我作为他们的老师、他们的班主任,他们的父母会希望我怎样去教育他们的孩子呢?是否也能像管建刚老师说的那样,是一种母亲和孩子之间那样自然的教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育,是一种信任和包容、没有杂质的教育呢?我想他们肯定希望碰上下面故事中那样的老师。 故事是这样的: 校园里开出一朵硕大美丽的玫瑰花,师生们很惊讶,很喜欢,每天都有一群群的老师和学生来看花。一个早晨,有一个小女孩摘了这朵花,抓在手里,从容地往外走。此时,作为教师的你看到了,怎么做? 有的老师说,告诉小女孩要爱护花朵,不能摘! 有的老师说,要告诉小女孩,别人不能欣赏到美丽的玫瑰花了。 有的老师说,告诉小女孩,摘了花,花会疼会哭的。 有的老师说,小孩子不能损坏公物。 有的老师说,你要从小做个好女孩…… 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从教育者的高度,俯视这件事;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在潜意识里,把小女孩看作是个坏女孩,而老师则从道德的裁判者和规劝者的角度去审视。其实这个故事发生于苏霍姆林斯基身上,这个世界闻名的教育家是怎么做的呢—— “孩子,你摘这朵花送给谁?能告诉我吗?”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小女孩羞涩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过之后,我就把花送回来。” 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抖了,他搀扶着小女孩,又摘了两朵玫瑰花,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花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培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作为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做的一切,他的起点就是站在了孩子善的角度,站在了一个教育者的理解、宽容和尊重的角度。他有耐心去了解事情的真相,并且相信小女孩摘花不是简单的粗暴动作,而是为了把它献给心爱的人——这种善的尊重,让我沉思不已。 “人之初,性本善。”的确如此,有时我们的孩子只是出于好奇而不小心做了所谓的坏事,也许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坏事”,动不动就给他们定性,扣上“坏人”的帽子,会把孩子“逼”成真正的坏人。孩子需要大人的包容,学生也同样需要老师的包容。不仅做父母的要学会包容孩子,做老师的更要学会理解和包容,因为我们教育的是别人家的孩子,孩子的家长需要你的包容,孩子更需要你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站在他的角度上的包容。想一想自己的孩子,你会希望她的老师怎样对待她,那就试着怎样对待自己的学生吧! 包容学生,就从尊重学生内在的善开始
包容学生,就从尊重学生内在的善开始 有一天,你尊重学生就像母亲看到小儿摔跤时自然地就上去搀扶,成为一种无动机、潜意识行为的时候,我说,你就是我敬仰的大师了。 ——管建刚《不做教书匠》 以前,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时,我自己还是个孩子,就算教的是一年级,我也能和那样的一群七八岁的小屁孩儿像朋友似的打成一片。 后来,自己有了孩子,就时常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和教育,有时学生调皮生气了还会对着学生来上一句“如果你是我的孩子,我老早……”经常对着学生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今年,特别是这个学期,我的孩子也上小学了,我在想着,会是怎样的老师来教她呢?在考虑这件事的同时,我突然想到了我自己班上的孩子,我作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为他们的老师、他们的班主任,他们的父母会希望我怎样去教育他们的孩子呢?是否也能像管建刚老师说的那样,是一种母亲和孩子之间那样自然的教育,是一种信任和包容、没有杂质的教育呢?我想他们肯定希望碰上下面故事中那样的老师。 故事是这样的: 校园里开出一朵硕大美丽的玫瑰花,师生们很惊讶,很喜欢,每天都有一群群的老师和学生来看花。一个早晨,有一个小女孩摘了这朵花,抓在手里,从容地往外走。此时,作为教师的你看到了,怎么做? 有的老师说,告诉小女孩要爱护花朵,不能摘! 有的老师说,要告诉小女孩,别人不能欣赏到美丽的玫瑰花了。 有的老师说,告诉小女孩,摘了花,花会疼会哭的。 有的老师说,小孩子不能损坏公物。 有的老师说,你要从小做个好女孩…… 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从教育者的高度,俯视这件事;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在潜意识里,把小女孩看作是个坏女孩,而老师则从道德的裁判者和规劝者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的角度去审视。其实这个故事发生于苏霍姆林斯基身上,这个世界闻名的教育家是怎么做的呢—— “孩子,你摘这朵花送给谁?能告诉我吗?” 小女孩羞涩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过之后,我就把花送回来。” 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抖了,他搀扶着小女孩,又摘了两朵玫瑰花,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花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培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作为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做的一切,他的起点就是站在了孩子善的角度,站在了一个教育者的理解、宽容和尊重的角度。他有耐心去了解事情的真相,并且相信小女孩摘花不是简单的粗暴动作,而是为了把它献给心爱的人——这种善的尊重,让我沉思不已。 “人之初,性本善。”的确如此,有时我们的孩子只是出于好奇而不小心做了所谓的坏事,也许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坏事”,动不动就给他们定性,扣上“坏人”的帽子,会把孩子“逼”成真正的坏人。孩子需要大人的包容,学生也同样需要老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师的包容。不仅做父母的要学会包容孩子,做老师的更要学会理解和包容,因为我们教育的是别人家的孩子,孩子的家长需要你的包容,孩子更需要你站在他的角度上的包容。想一想自己的孩子,你会希望她的老师怎样对待她,那就试着怎样对待自己的学生吧! 包容学生,就从尊重学生内在的善开始
包容学生,就从尊重学生内在的善开始 有一天,你尊重学生就像母亲看到小儿摔跤时自然地就上去搀扶,成为一种无动机、潜意识行为的时候,我说,你就是我敬仰的大师了。 ——管建刚《不做教书匠》 以前,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时,我自己还是个孩子,就算教的是一年级,我也能和那样的一群七八岁的小屁孩儿像朋友似的打成一片。 后来,自己有了孩子,就时常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和教育,有时学生调皮生气了还会对着学生来上一句“如果你是我的孩子,我老早……”经常对着学生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今年,特别是这个学期,我的孩子也上小学了,我在想着,会是怎样的老师来教她呢?在考虑这件事的同时,我突然想到了我自己班上的孩子,我作为他们的老师、他们的班主任,他们的父母会希望我怎样去教育他们的孩子呢?是否也能像管建刚老师说的那样,是一种母亲和孩子之间那样自然的教育,是一种信任和包容、没有杂质的教育呢?我想他们肯定希望碰上下面故事中那样的老师。 故事是这样的: 校园里开出一朵硕大美丽的玫瑰花,师生们很惊讶,很喜欢,每天都有一群群的老师和学生来看花。一个早晨,有一个小女孩摘了这朵花,抓在手里,从容地往外走。此时,作为教师的你看到了,怎么做? 有的老师说,告诉小女孩要爱护花朵,不能摘! 有的老师说,要告诉小女孩,别人不能欣赏到美丽的玫瑰花了。 有的老师说,告诉小女孩,摘了花,花会疼会哭的。 有的老师说,小孩子不能损坏公物。 有的老师说,你要从小做个好女孩……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从教育者的高度,俯视这件事;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在潜意识里,把小女孩看作是个坏女孩,而老师则从道德的裁判者和规劝者的角度去审视。其实这个故事发生于苏霍姆林斯基身上,这个世界闻名的教育家是怎么做的呢—— “孩子,你摘这朵花送给谁?能告诉我吗?” 小女孩羞涩地说:“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过之后,我就把花送回来。” 苏霍姆林斯基的心颤抖了,他搀扶着小女孩,又摘了两朵玫瑰花,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花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培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作为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做的一切,他的起点就是站在了孩子善的角度,站在了一个教育者的理解、宽容和尊重的角度。他有耐心去了解事情的真相,并且相信小女孩摘花不是简单的粗暴动作,而是为了把它献给心爱的人——这种善的尊重,让我沉思不已。 “人之初,性本善。”的确如此,有时我们的孩子只是出于好奇而不小心做了所谓的坏事,也许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