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专题讲座

初中英语阅读专题讲座
初中英语阅读专题讲座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概述

Do you believe…?

We learn to read by reading.

The best way to improve your knowledge of a foreign language is to go and live among its speakers.

The next best way is to read extensively in it.

阅读是读者从语篇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著名语言学家 Christine Nuttall 认为,作者将自己头脑中的信息编码,形成语篇,读者再把语篇解码,获取信息。

阅读活动各环节的设置应注重其心理效应、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语篇的整体性。

阅读是读者与文章的交互过程。

传统观点认为阅读就是要从文章中获取信息,了解文章的内容就是达到了阅读的目的。然而现在语言学家们提出了新的看法。 “ 阅读是一个语言心理的猜测过程 ” ( Goodman )。读者在对语言层次的词语进行解码的同时,也在运用自己的知识(事实和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有关阅读材料话题的知识、文章结构组织的知识、情景上下文的知识等)对文章的下文进行预测,阅读检验自己的预测、修订自己的预测、进行新的预测 …… 整个阅读过程实际上就是读者与文章样的阅读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而这,也正是我们阅读教学的目的。

阅读教学的定义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 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 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英语课程标准》,第 9 页)

英语课程标准》阅读五级要求:

1 .能 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 的含义;

2 .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 .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4 .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

5 .能根据不同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6 .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

7 .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达到 5 万词以上 ,累计 15万字。

阅读教学的目的

教师通过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获取信息,得到感知语言的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英语能力的目的。

阅读的基础与建立途径

基础途径

语言知识语言知识学习

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学习

深度阅读学习广度阅读学习

(相当于精读)(相当于泛读)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域界

语言知识学习

通过阅读课文学习新的语言知识(通过教材学习)

阅读能力的深度学习

精深阅读,形成新的阅读能力(通过教材学习)

阅读能力的广度学习

广泛阅读,强化深度学习获得的新的阅读能力(通过课外阅读学习)阅读教学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语篇教学法 (text approach),实际上就是从语篇分析 (discourse analysis)入手把语篇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要求学习者从其层次结构及内容上入手,最大量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同时逐步地培养其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即(口笔头)交际能力。所以这种方法可以达到把语篇分析、打语言基础以及交流能力的培养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目的。现代语言教学研究证明,人们的阅读是一种主动的“猜测——证实”的过程,是一种心理语言的揣摩过程,是一种(作者与读者)“相互交流的过程”。要进行语篇教学,将阅读材料进行整体的理解,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要采用从整体到细节的“自上而下(top down)”的模式,调用学习者的图式知识(schematic knowledge)。教课文必须从整体入手,一是学生的预习必须先整体理解内容;二是教师上课必须先从背景知识入手,要求学生说说与之有关的background information,问几个 global questions。然后,有重点地讨论一下语法、词汇等知识点。

点面结合的原则

阅读理解的对象是整篇文章,而考查时命题却绝大部分是词、句、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始终要把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总体理解与句、段的理解分析紧密结合起来,把握“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规律。既要考虑全面,又要注重细节,做到点面结合。

精泛结合的原则

精读和泛读是阅读的两个方面。英语课堂上的精读应以“精雕细刻”“点滴不漏”

的“讲深讲透”英语知识为重;泛读课应以“拓展视野”“培养习惯”“发展技巧”为主。精读与泛读相互结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它们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听说读写统筹兼顾原则

在教学中,我们只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有所侧重,而不能采用简单的方法,重视阅读就不顾其他技能的发展。

阅读的作用与功能

从高考的角度讲,得阅读者得天下

从中考的角度讲,得阅读者得三分天下

二、初中英语阅读常用教法

阅读教学模式

1 .自上而下模式 Top-down model

2 .自下而上模式 Bottom-up model

3 .互动模式 Interactive model

自上而下模式 Top-down model

自上而下模式反对逐字逐句阅读,强调学生已有知识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主张调动学生对课文进行积极思考和扩展的主观能动性。但这种模式忽视词句结构,忽视语言知识等其他因素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容易导致学生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导致阅读水平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下降。

自下而上模式 bottom-up model

该模式强调教师在阅读教学前先为学生解决文中的生词生句以及新的语法结构。认为学生只有掌握了英语语言、词汇和句法的基本知识,就能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要求学生根据基本的英语知识逐句地阅读和理解,已达到理解全篇的目的。该模式没有重视语言篇章层次上的语言意义和阅读理解必须有的分析、推断等思维能力及有关的社会文化知识。

互动模式 Interactive Model

这种模式基本观点:在阅读中,底层面与高层面的加工方式对阅读理解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底层面的加工需要高层面的参与,其加工结果为高层面的加工过程提供“材料”,信息的传递具有双向性。强调读者与读物的相互作用,即强调读者所掌握的词、句等方面的语言知识和有关题材的背景知识与读物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之间的相互作用。

提问式(问答式)阅读教学模式。在提问式阅读教学模式中,老师运用设问—引导—启发—对话—交流交替模式,展开教学程序。通过设问、解答、帮助、指导等多元教学行为的综合利用,促使课堂教学信息由单向活动,即教师向学生传授,变成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也会增多,从而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

对话式阅读教学,课堂教学就比较注重教学情景的设计与学生的参与,教学活动从师生的双向交流转向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问互答。教师较为自然地融入学生之中,并与他们建立起对话式伙伴关系。

讨论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由教师设计、布置讨论、组织讨论、讨论总结四个前后紧密联系的环节组成,在其具体实施过程坚持知识与能力并重、课上与课

下并重、面向全体与照顾重点相统一和恰当性原则。”情景导入—设问—阅读—疏通、理解—深层问题—讨论、扩展—结合实际再讨论—总结—布置口头和笔头作业、加强语言实践。

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

阅读教学三阶段:

pre-reading

主要目的:

1 )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

2 )激活或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引出话题;

3 )为进一步阅读解决理解上的语言障碍。

活动形式可以有:问答、讨论、小测验、游戏等。

? Warming-up: 提出话题,激发学习兴趣

? Presentation: 提供文化背景知识 (根据需要安排 )

? Revision: 回顾上节课所学语言要点

注意:呈现那些对阅读理解形成重大障碍的生词。

while-reading

1 .是学生自己阅读的环节。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关键信息,去获得关键信息。

2 .要给学生留有充分阅读的时间,要让学生有眼睛看、用脑思考的时间和过程。老师尽量少提问题或讲解。可以在学生阅读后再做这些事情。

3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能够动手操作一些事情,如:浏览以了解文章大意、捕捉具体信息、将信息图表化、记录要点、回答各种问题等。

注意:为了保证阅读的有效性,必须交待清楚阅读的任务。该阶段所设计的活动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为目标。设计流程:

General comprehension: 首次接触阅读材料,解决整体理解问题

创设情景—确定理解目标—通过默读解答所给问题(可伴有录音)—讨论问题答案(先小组后全班)

2 .Detailed comprehension: 再次接触阅读材料,解决细节理解问题

确定理解目标—通过默读获取所需信息—解答所给问题—讨论问题答案(先小组后全班)

3 .Target discussion: 通过扫读发现教学重点和难点(包括词汇和语法),并逐个加以解决

过程:个人扫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内容:研究情景—确立概念—熟悉结构

4 .Mechanical practice: 替换练习、造句练习、朗读训练等

5 .Meaningful practice: 复述、改写等

6 .Focus summary: 归纳总结所学语言(先小组后全班)

阅读任务建议

Put these cut-up paragraphs back in the correct order

段落排序

Find words in the text that mean the same as these

文中找同义词

Read the text and find the mistakes in these sentences

读课文找句中错误

Give headlines to each section of the article 写段落标题

Put this list of events in the correct order 事件排序

Write a reply 写出应答

Discuss interpretations of, reactions to, feelings about the text 讨论对课文的认识、反应和感受

post-reading

主要目的:

1 .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各种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将所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知识、兴趣和观点联系起来。

2 .学习语言知识,并将阅读技能与其他语言技能进行整合,对学生进行综合语言能力训练。

活动形式:

Pre-task: 布置任务 (一般为笔头任务 )(可根据学生水平提供不同任务)创设情景(完成任务的必要性) --布置任务—提供实例

2. .While-task: 完成任务(以小组为单位)

收集资料—讨论方法—制定方案—实施计划—总结结果

3 . Post-task: 展示评价

小组展示—全班评价—确立榜样—纠正不足

注意:读后理解性的检测环节,重在发展学生的英语学习技能。 Homework 适量的语言知识练习和对课堂内任务成果的完善

三、初中英语阅读案例分析

看光盘并评课

四、初中英语阅读策略指导和案例分析

阅读教学策略

1 .合作阅读策略

教师可首先提出阅读要求,使学生带着疑问阅读,接着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检查小组活动情况,请一个小组宣读自己结果,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2 .交互阅读策略

阅读教学前使学生了解阅读过程所涉及的四种技能:概况技能(summarizing),提问技能 (questioning),析疑技能 (clarifying),预测技能(predicting)。教师鼓励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进行提问,及师生轮流提问。

3 .同伴阅读策略

一个问,一个读。提问的同学根据对方的回答进一步发问,由此一直进行到无问题可问为止。注意,只有在听到对方的问题时才可以阅读,根据对方问题的种类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对阅读技巧的运用。

4 .质疑作者策略

1 )布置阅读任务时交代阅读时应回答的问题:

What is the author trying to tell you?

Why is the author telling you that?

Does the author say it clearly?

How could the author have said things more clearly?

What could you say instead?

2 )学生讨论自己“质疑”过程中对问题的回答情况。

3 )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评估。

5 .图片故事策略

1 )根据故事制作相关的系列图片;

2 )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

3 )展示第一幅图片,组织学生根据图片故事的发展进行预测;

4 )以此方式依次展示图片,直至故事结束;

5 )图片故事阅读完后,指导学生阅读文字材料,对比与图片的差别。

阅读基本技能

1 .略读(适用于判断短文主旨大意及中心思想)

2 .扫读 (适用于细节搜索、捕捉、提取及理解 )

3 .细读(适用于推理判断、揣摩、理解作者意图)

略读 (skimming ) 和扫读 (scanning )

“ Skimming ” 就是选取课文中的重要部分和重要细节,以求抓住主要意思,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的理解。这一技巧可帮学生时时把注意力集中在课文的主要意思上,而不是与主题无关紧要的细节和个别单词上。

“ Scanning ” 是在学生查找特定信息时,通常无需认真阅读全文,只需找到信息所在的段落,然后认真阅读,来了解课文细节。利用这一技巧进行阅读时,应指导学生寻找课文的有关细节,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与主题有关的段落中。

阅读策略指导课例(两节)

泛读教学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阅读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培养起来,阅读能力的增强是与阅读量的多少成正比的。所以《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增加泛读训练。”

泛读教学的目的要求

中学英语泛读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理解主要内容,通过学生对文字的快速感知能力。同时巩固和扩大词汇及英语知识,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和习惯,扩大知识面,培养自学能力。英国学者弗兰科斯·格雷里特( Francoise Grellet)认为:“泛读是一种熟练活动,主要是解决对文章的综合理解问题。进行泛读训练时,首先应该从综合理解开始,然后再详细理解过渡。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应该是综合理解性的,同时,设计阅读理解练习也应该从对选文的整体意义理解开始,而不是词汇或较具体的内容。”中学英语泛读训练的目的更应掌握选文的基本思想,强调对选文的整体理解,而不应偏离这个方向,去要求过细、过精的理解。

明确的泛读教学的目标,我认为还应包括以下两方面:

第一,泛读强调在单位时间内更多更好的获取信息,所以泛读的根本目的是掌握文章的主旨,即了解其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在进行泛读训练时,教师不必讲深、讲细,对词汇不做过高的要求,对语法不做过多的分析。

第二,泛读是为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进行泛读教学时,对选文阅读理解的程度,在不同年级有不同层次的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教师在进行泛读训练时,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渐实现由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进行泛读训练的方法很多,如: SQ3R法: Survey、 Question、 Recite、Review、 Rewrite。

Matching :分别给学生若干篇文章和若干个文章标题,让学生迅速找出哪个标题应该是哪篇文章的。

Skimming :略读,只要求了解文章的大致梗概。

Scanning :只为获得个别信息,如年代、数据、事件等而阅读。

Task-reading :为了解决某个实际问题而阅读。

Authentic-reading :用实际生活中的资料,如广告、时间表、商业信函等作为阅读理解材料。

Timed-reading :限时阅读。

在实际教学中,广大教师要不拘形式,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一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分析、综合、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的形成。

鼓励泛读的建议

互动对话

【参与人员】

赵文娟 (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初中英语教研员中学高级 )

郑颖(北京94中机场分校英语教师)

【话题】

主题:阅读的误区

误区一:重字词轻语篇

误区二:重兴趣轻学习

误区三:重听说轻读写

【案例评析】

优点:

1. 教学设计清晰流畅,目标明确。

2、在阅读教学中引入概念图,这一形式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更能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文章的结构,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3. 师生互动较好,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课堂生成顺畅自然。

不足:

1. 缺乏写作后的评价机制。

2.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课堂上每一教学环节都要尽可能涉及更多的成员,并且通过整堂课各种互动环节,使基本上每一位成员都获得展示的机会。教师可加强相关知识的语言输入,明确小组成员讨论分工,并加以及时的总结。

误区四:重朗读轻默读

思考与活动

1 .请你为以下阅读内容设计一个适合初二学生的阅读活动。并结合课程学习中的实例,分组谈谈各自的优点与不同。

The panda is one of the animals most in danger. There are about 1,000 pandas living in nature reserves today. Zoos and research centres look after about 160 pandas. Scientists are studying how they live and more baby pandas are born in the zoos.

Pandas live in the forests and mountains of Southwest China. They mainly live on bamboo, and each panda needs to eat a lot of bamboo every day. The area of bamboo is becoming smaller for many different reasons,

so pandas have less and less land to live on. Pandas don't have many babies, and baby pandas often die. The situation is becoming very serious.

Our government is working hard to save pandas. There are more than 30 nature reserves to protect pandas but these are not enough. The government has made a new plan to help pandas. The nature reserves will be bigger and the bamboo will grow better. Then the pandas will have enough food to eat and enough places to live in. Pandas born in the zoos may go back to live in the nature reserves.

2.分组讨论精读课与泛读课的设计异同,并举出实例。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pre-reading的作用与设计思路

【内容摘要】本文根据学生阅读的主要困惑,通过分析真实的教学案例,以pre-reading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为正式阅读做准备,从而提高阅读课的有效性。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简单、有效,是笔者教学实践及学习经验的总结。

【关键词】pre-reading 原则作用设计思路

一,初中英语阅读的现状分析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中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听、说、写能力提高的关键。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能否巩固, 技能能否得到培养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真正学会阅读。应该说阅读的重要性师生共知,然而从平时的作业和考试卷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学生阅读能力差,兴趣不高,学生只做语法和词汇练习,综合填空和语篇理解全空着。为了了解原因,我首先对我所在教的两个班级76位学生进行了

生不愿读、不想读,也就不会读。针对学生兴趣不高、阅读困难这一情况,笔者认真研读《新课标》和教材,把阅读课分成三个阶段:pre-reading, during-reading和post-reading,以pre-reading为突破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为正式阅读做准备,从而提高阅读课的有效性。

二,pre-reading的作用

Pre-reading,指的是以教师为指导,对学生的阅读实践给予巧妙的导入。巧妙而恰当的导入能够先声夺人,不仅可以自然引出话题,而且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激活和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为进一步阅读解决理解上的阅

读障碍, 使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上做好阅读的必要准备。对于老师来说,一堂课是否能够顺利开展,pre-reading活动设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导入部分应力求做到新颖别致、简练到位,为正式阅读做准备( Preparation for reading )三,pre-reading活动设计的原则

笔者从学生角度出发,结合教材特点,归纳总结活动设计的共性,认为活动设计需遵循以下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任何活动的设计应该从学生主体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方法的优化组合与和谐统一。

2. 目的性原则。

读前活动采用什么方式和类型,要服从于阅读任务和目的,要围绕阅读和训练的重点,不能喧宾夺主,只顾追求形式新颖而不顾内容。导入的目的性与针对性要强,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白将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要学。

3. 生活化原则

活动的设计必须要生活化,各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情境的创设将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想象、表达、交往和创作的愿望。

4. 艺术性原则。

读前活动要有情趣、有新意,有一定艺术魅力,能引人入胜,让人倾心向往,产生想进一步阅读的欲望。精心设计的读前活动,重视蕴含感情,一走入课堂就能让学生进入“角色”。

四,pre-reading活动设计案例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笔者积极探索,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尝试各种有效的阅读课活动设计;在各种教研活动学习过程中,处处做个有心人,认真学习归纳总结他人的经验与长处,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以下是本人结合自身教学案例及在各项教研活动中积累的一些资料,从学生语言基本技能听、说、读角度加以分析归纳,浅谈pre-reading活动设计的主要方法

1,由听到读

听作为语言输入的基本技能,是获取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的最主要途径,是交流的前提。

主要活动可以设计以下几种:

(1)听歌曲

学生主体参与是在教学环境条件下的一种特殊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若配合得当,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使英语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定的条件创设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快速引到阅读课堂中。

例如go for it 九年级教材Unit 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这篇课文主要是介绍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他们对这些方法的看法。我为学生准备了一首和英语学习方法相关的歌曲“You and me”,这首歌简洁易学,既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又便于学生迅速地进入英语学习的氛围;既活跃了气氛,也为整个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奠定了基础。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上既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调动不同智能优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如八年级下Unit 2 What should I do? Section B 3a-4本课以“Lonely Kid的一封来信”为主要内容,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描述问题和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议。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完成本课的写作任务。分析教材和学生后,我设置了Listen and sing an English song: The more we get-together.这个活动

(将书本卷起来)Say: “Please do as what I do. Follow me , please! Guess! What are we going to do?”

Ss: ……

Say: “Yes, we’ll listen a song: The more we get-together.”

Ss: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together, together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the happier we’ll be

For your friends are my friends and my friends are your friends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the happier we’ll be 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2)看录象

Watch a video形象直观,集音像为一体,在阅读课导入中,常常能够取道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去年的骨干教师展示课上,孙立巾老师的go for it 八下 Unit6 sectionB一课,首先给学生play a video (The Ice Age),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入了本课的中心人物和评价手段——collector Mr.Scrat 然后用Mr.Scrat的独白引出主要句型和部分单词。导入方法巧妙又自然,为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到阅读状态取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成为这节课的一大亮点。

又如go for it 七年级上Unit11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Section B一课,重点是复习时间和动词词组,以及通过阅读学会如何通过写信和朋友谈论日常作息习惯。在Pre-reading环节,我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关于小白的生活片段,通过此片段复习SectionA的目标句型和动词词组,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2,由说到读

“说”是人类言语交际活动中“最基本、最活跃、最方便”的一种形式,“说”英语的能力是指口头用英语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在英语语言学习中,说英语是学习英语语言的重要途径,也是组织英语教学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说”同样可以体现在pre-reading环节。

(1)看图说唱

看图说话在英语课堂中使用广泛,简单有效,它常常通过最简单的图片唤起学生的记忆或引出新词,直切主题。例如,在一次示范课活动中,王老师在讲授初三英语下册Unit6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Section A 3a-4(鲁教版)时,设计了下列活动:

1、通过旅游城市图片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生词fantastic sights,通过语言情景让学生理解生词convenient,为阅读扫除障碍(留一部分生词学生阅读时去猜测)。

2、用课件呈现埃菲尔铁塔和巴黎圣母院图片,提出问题What are they? Where are they? 让学生思考、分享、回答并引出话题。 Travel Spotlight: Paris 。

又如九年级Unit2 I used to be afraid fo the dark SectionA 中,围绕着谈论自己和他人过去经常做的事,谈论过去的外貌、性格、爱好等,通过阅读

理解等方式完成目标语言的输入。天台的张老师首先展示了自己以前的图片资料.look at the photos of me. Let’s chant together: What di d she use to be? She used to be thin. What did she used to do? She used to run.让学生分享教师本人的成长历程,走进老师的生活,感受老师的过去,达到感情上的沟通。然后通过chant激活一些旧知识,并让学生自然表达新的目标语言,为下一步的语言学习奠定基础。

(2) Discuss

Discuss 作为语言表达的重要形式,在pre-reading部分,不仅可以自然导入新课,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意愿的欲望。例如在教授八年级下Unit2时,围绕单元的主题目标Talk about problems and give advice,我让学生分成两大组,讨论What do you often do with your friends? 为了教育学生友情需要用心培养,以及为后面讨论为什么Lonely Kid没有受到朋友的生日邀请打下伏笔。学生反应较为活跃。

又如九年级Unit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中,我设计了一个讨论话题what teenagers should / shouldn’t be allowed to do.此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大家反应强烈。

(3) guessing game

guessing game 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游戏形式,此游戏简单易操作,功能全面。例如在九年级Unit8 SectionA 第二课时中,我把上一节课后布置的列表说明What work could you do in your neighborhood? 通过猜谜游戏作为本节课的导入,既能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和课前准备的完成情况,又能调节课堂的紧张气氛,让学生了解志愿者活动情况。

(4)competition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十几岁的小孩,孩子的天性是爱玩爱表现自己,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设计一些competition, 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集体荣誉感,同时还能巩固旧知识,引入新话题。例如,在教授八年级上What’s the matter?一课时,我把学生分成4小组,设置task: Who is Dr Know?1,show a list of problems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m.2, Choose a problem from the list and ask five or more classmates for advice. Then write down their advice.3,Discuss in groups and choose the one who gives the best advice;

4. Act out the dialogues between the patients and the doctors in class.此任务是在课文提供的活动基础上加以延伸,复习了表示身体不适的各种表达方式和对应的各种建议。组间讨论活动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活跃思路,激活了对话欲望。评优活动在大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小组中各成员的互助合作精神。

(5) Prediction

预测是指在阅读前让学生借助文章的标题、插图、开头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根据获得的信息来预测课文内容,这容易造成"悬念",将学生带入情景,以顺利进行课文教学。阅读教学中设置预测性的问题,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来发表见解,更能激发学生的进一步阅读的愿望。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授Module 7 Unit 2 中,用了Sally 信中的一句话:Lingling’s uncle told u s not to worry。结合学生掌握的已有的关于武陵源的知识,让

学生预测一下worry后面的内容究竟是什么?

Student A: Lingling’s uncle told them not to worry about the strange rocks because maybe they will fall down.

Student B: Lingling’s uncle told them not to worry about the high mountains or forests because maybe there is something strange there.

Student C: Lingling’s uncle told them not to worry about animals because maybe the animals,such as tigers, monkeys and bears will beat at them. 那么到底不要担心什么呢?预测文章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阅读探究的愿望。

3,由读到读

(1)图示阅读

面对信息量大、生词多的阅读材料,也可以尝试直切主题,通过图示、表格、连线等形式,引导学生阅读。例如,Go for it!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Unit 4 Reading 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的Pre-task,我设置两个任务。

任务(1)填表格Ask th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chart to understand

paragraph..利用Who, What, Why, How问题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事实,列出具体文中的句子,深化印象,了解文章结构..任务2找出每段大意Top sentence, 为书写summary 提供学习策略指导,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2)背景知识阅读

阅读不是一项简单的中英文翻译,而是篇章与读者间的选择性过程,是已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碰撞的过程。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同样给学生阅读带来困扰。所以在pre-reading阶段给学生适时补充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迅速把握文章的整体含义和思路。例如,九年级Unit11 Reading 本文围绕如何向他人有礼貌地提要求展开。民族的文化融合在其语言中,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差距。Pre-reading环节我通过图片、文字说明等形式补充背景知识,有效地为学生扫除了阅读障碍。

总之,提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的过程,而其关键是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Pre-reading作为阅读课的第一环节,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树立学生自信心,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阅读课是否能够顺利有效的开展,pre-reading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课堂是一个动态、充满变化的环境,教学技能也是一种开放性机能。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堂的心理气氛、学生的即时状态以及活动中内容的改变,运用教学机智,随时调整活动内容,适合学生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英语论文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要】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我国的教育部门进行了教学改革。虽然新课改的理念已经逐渐被一些教师所接受,然而,仍然有部分教师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不能与时俱进,因此,教学中的问题依然很多,本文对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策略 随着我国与世界的接轨,越来越多的人走入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英语成为不同国家的人们进行交流的桥梁,顺应时代的发展,掌握英语成为国人的一项基本技能。而英语阅读不仅渗透了国外的风俗文化,而且也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英语阅读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英语的掌握程度。初中是学生真正意义上接触英语的起始阶段,也是打好英语基础的关键时期。 1.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理念 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由此可见,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如何提起学生学习英语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去学习,才是教学的关键而不是教师讲授了多少知识。若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注重学生的感情因素。感情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重要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死板教学,教师的表情,动作,讲课语气等都会对学生的情感造成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表现出更多的关心,喜爱,信任,尊重,使学生在课堂

上更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强迫学生学习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 1.2教学方法 一些教师沉深陷传统教学理念的泥潭不能自拔,他们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变成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填鸭式”教学。他们往往拘泥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进度,教材的编排顺序,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着重对教材阅读的语法,陌生词汇的精耕细讲,认为词汇、语法是阅读的基础,将阅读作为知识的载体,一味认为只有把握好这两者,才能保障好的阅读水平,忽略了阅读过程中对学生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阅读的兴趣。除此之外,一些教师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忽视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2.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2.1改变教学观念 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教师要注重讲课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多跟同学们进行课上交流,一方面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关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另一方面以此方式,增进对学生的了解,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把握课堂的进度。 2.2丰富教学内容 首先,教材很重要,教材的安排顺序也有它的科学性,例如教材中一般按照Vobulary learning,read quickly and answer,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read again and do solone exercise or retell the text的顺序进行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它是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一般规律的。然而,如果一味的遵循这种教学顺序,不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讲课顺序进行合适规划,对教材内容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及答案-简单的教学教材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及答案-简单的

阅读理解1 Babies love chocolate and sometimes they also eat the paper around it. My cat enjoys a meal of good, thick paper, old letters, for example. She does not like newspapers very much Of course, the best paper comes from wood. Wood comes from trees, and trees are plants. Vegetables and fruit are plants, too, and we eat a lot of them. So can we also eat wood and paper? Scientists say, "All food comes in some way from plants." Well, is that true? Animals eat grass and grow fat. Then we eat their meat. Little fish eat little sea-plants, then bigger fish swim along and eat the ……Chickens eat bits of grass and give us…… Think for a minute. What food does not come from plants in some way? Scientists can do wonderful things with plants. They can make food just like meat and cheese. And they can make it without the help of animals. It is very good food, too. Now they have begun to say, "We make our paper from wood. We can also make food from wood. The next thing is not very difficult." What is the next thing? Perhaps it is—food from paper. Scientists say, "We can turn paper into food. It will be good, cheap food, too, cheaper than meat or fish or eggs." So please keep your old books and letters. (Don't feed [喂] your cat.) One day, they will be on your plate, if what scientists say may come true. 1. The writer asks us to keep our old books and letters because _____. A. they are useful for reading B. They may be used to feed cats C. We can make food from them soon D. we can read them at breakfast 2. From the passage (段落), we can infer(推断) that _____ do not come from plants in some way. A. few kinds of food B. meat and fish C. cheese and chicken D. wood and paper 阅读理解2 Mr. Lee was in bed and was trying to go to sleep when he heard the bell ring. He turned on the light and looked at his clock. It was twelve o'clock. "Who can it be at this time of night?" He thought. He decided to go and find out. So he got of bed, put on his dressing gown (浴袍) and went to the door. When he opened the door, there was nobody there. "That is very strange." Then he went back to his bedroom, took off his dressing gown, got back into bed ,turned off the light and tried to go to sleep. A few minutes later he heard the bell again. Mr. Lee jumped out of bed very quickly and rushed to the door. He opened it, but again he found no one there. He closed the door and tried not to feel angry. Then he saw a piece of paper on the floor. He picked it up. There were some words on it : "It is now after midnight(午夜), so it is April Fool's Day (禺人节) . April fool to you!" "Oh , it was the English boy next door!" Mr. Lee exclaimed (惊叫) and almost smiled. He went back to bed and feel asleep at once. The bell did not ring again. 1. When did Mr. Lee go to bed? He went to bed _______. A. before twelve o'clock B. after twelve o'clock C. when the bell rang D. when he saw the boy 2. Why did he rush to the door when he heard the bell ring the second time? A. He wanted to open the door for the visitor B. He wanted to find out who the visitor was. C. He was afraid of the ring D. He was waiting for someone. 3. From this passage, we learn that we can _______ on April Fool's Day. A. say "Hello" to each other B. dance and sing at night C. play jokes on each other D. send pressents to children 4. What did Mr. Lee think about the English boy? He thought he _________. A. was a good boy B. was friendly with him C. shouldn't ring the bell at midnight D. did a dangerous thing just now 阅读理解3 In England recently three foreign gentlemen came to a bus stop and waited . About five minutes later, the bus they wanted came along. They were just going to get on when suddenly there was a loud noise behind them. People rushed onto the bus and tried to push them out of the way . Someone shouted at them. The bus conductor came rushing down the stairs to see what all the trouble was about. The three foreigners seem all at sea and looked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doc

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英语阅读既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英语教学的难点所在,基于此,文章从忽略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注重应试,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要求;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探讨了提高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成效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阅读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本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其中阅读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初中教师要重视英语阅读的教学。目前,新编的英语教材不能适应农村学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使得农村英语阅读教学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为了全面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解决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非常必要。 一、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时更喜欢选择知识点多的文章,以此向学生传输大量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完成的,这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消磨殆尽,学习效率也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语言学习来说无疑是无益的,且会使整个课堂充斥着枯燥感,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应试,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要求 就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大部分初中英语教师是把英语作为应试科目对待的,在教学中更注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忽

视了对文章内涵的讲解。这种教学方式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满足应试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但是却忽视了学生学习一门语言的情感需求。缺少情感阅读教学,终不会取得较高的教学成效。 (三)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英语阅读教材一般是由教师指定的,教师一般很少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和内容。长此以往,学生适应了机械的阅读方式,遇到问题便不会主动想办法解决。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过于依赖教师,遇到教师没有讲解过的问题就会束手无策。这种教学模式也会使学生的解题思路过于死板,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除此以外,许多学生习惯于逐字逐句翻译,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单词释义上,从而忽视了文章的整体性。这种理念下教出来的学生只会亦步亦趋,在他们的观念里只有教师留的任务,没有自己感兴趣的阅读。由此可见,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不仅需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还要注重对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进行课外阅读,要通过培养学生好的阅读习惯来提高其英语阅读的综合能力。阅读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教师应该将其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中,给予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推荐学生喜欢的英语原版读物,增大其英语阅读量,逐渐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而在现实生活中,英语教师往往会忽视这方面的教学,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师,思想相对来说更加保守,习惯使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成效的对策 (一)教师层面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大庆市第五十一中学 范云莉

近年来,英语中考中阅读部分的题量增大、分值增多、题材和体裁多样,设题更加全面和细致。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受词汇、句型和语法结构等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方面的限制,在对阅读理解的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学生能自己主动挤时间来阅读课文从而提高自身阅读能力的可谓少之又少。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进行教材、教法的改革,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因此,如何搞好此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在日常阅读课中使学生阅读理解综合能力达到潜移默化的提高,通过在实践教学中的摸索,在阅读理解的教学上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英语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记忆、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采用积极主动的、参与式和合作式的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接触与社会、科技和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比较真实和自然的语言材料,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结合近年来英语中考中对阅读文段考查的特点的认识和参加龙新合作“种子计划”播种培训,我认为课堂阅读教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Pre-reading阅读前阶段,While-reading阅读中阶段和Post-reading 阅读后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要求。 Pre-reading阅读前阶段.。在这个阶段应精心设计导入,提高读前活动的有效性。在学生做好预习的基础上,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再次学习新词组、新句式,真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活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导入活动有:相关图片影像导入、讲故事、谚语导入、人物介绍、背景知识介绍、时事活动介绍、歌曲、猜词法、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甚至课文标题导入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激起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 While-reading阅读中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注重过程,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应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侧重学生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的培养,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设置任务时要由易及难,引导学生进行由略到细的阅读。合理安排步骤,体现读中活动的层次性。阅读教材是在教师的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案例(1)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教案 阅读理解是英语学习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加强阅读训练可以为学生创造大量获取语言知识和大量运用语言的机会和条件。既可以培养学生对语篇进行分析、综合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阅读能力也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中学英语教学目标之一,所以阅读课在我们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怎样上好阅读课成为英语教师教学中的关键。以下根据自己近些年的教学经验,对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模式进行初步的探究和分析。 教学模式总结如下: Presentation(导入)——skimming(粗读)——listening and reading(听读)——scanning (跳读)——intensive reading(细读)——retelling(复述)——discussing(讨论)——writing (写作)——summary(小结)。 初中英语人教版九年级Unit 12 Section B 3a Step 1:Presentation(导入) 本篇文章主要讲述法国的风俗,所以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因为语言差异所产生的误解的笑话导入,以此引起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使学生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Step 2:Skimming 这一步是为掌握文章大意而进行的阅读,要求学生读后概括文章的大意,并且设计一些简单的问句让学生进行回答。 What does Wang Kun do? Where is she now? What’s the article mainly about? Step 3:Listening and reading 让学生边听边读,并且在听读的过程中找出文章的重点词汇、短语、句子。并且进行解决,扫除学生阅读中存在的一部分障碍,但要注意知识点的讲解要尽量简练,并且要引导和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词的能力。 Step 4:Scanning 这是一种为寻求特点细节放弃大部分内容,只注意某一点或某几点的阅读方式,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跳跃式的阅读,找出问题的主要信息。在此环节中提醒学生不要逐词逐句看课文,要讲究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问题的答案。在此期间老师要出示以下问题:How many table manners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 What are they ? be supposed to do be not supposed to do Step 5:Intensive reading 仔细阅读文章,要求学生从细节处把握文章,在前面阅读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以便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此环节中,要求学生各自独立完成阅读任务,然后与同桌或同组同学合作解决疑难点。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出示以下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1、Why was Wang Kun nervous before she arrived in France? 2、Why did she have no reason to be nervous? 3、How has her French improved? 4、What is one particular challenge she is facing?

农村中学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一例

农村中学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一例 俗话说:得阅读者得天下。可见,阅读教学在教学中是多么的重要,因而初中英语教学中更不能忽视阅读教学,农村中学的阅读教学更应抓紧。现我以八年级Unit4 Section B 2b阅读文章为例谈一谈农村中学的阅读教学,以求商榷。 一,课标要求: 能读懂以烦恼和建议为话题的阅读材料;能利用上下文猜测短文中不认识的单词的意义;能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与课文有关的问题。 二,目标达成: 1知识目标:学习生词: opinion,skill,typical,cut out,continue,compare,crazy,push,development,cause 学习句型:(1)In some families,competition starts vevy young and continues until the kids get older. (2) Although it is normal to want successful children,it is even more important to have happy children. (3)Many of them are learning exam skills so that they can get into a good high school and later a good university. 2 能力目标: 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并要求能够在快速阅读后领会主要句子的意思。 3 情感目标: 增强互相理解,共同携手克服困难,争取用最佳的方式解决好问题,以求有大家都满意的结果。 4 重点和难点: (1)能运用所掌握的语法、句型、词汇进行交流。 (2)对文章的听讲能力及获取具体信息的能力的培养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摘要】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本文针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兴趣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英语阅读题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学生如果能在阅读中拿到高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的中学英语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如教师只注重词汇、语法,不注重对篇章、内容的理解;没有把握好课堂的教学节奏,教学方式枯燥、单一;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分离等。以上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且影响了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习惯,更谈不上用英语思考。随着新教材的不断改进,英语教师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

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布置适量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阅读课文的同时自行标注并查阅课文中的重难点。这样学生积极主动地预习课文,提高了阅读兴趣。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Reading 部分,这是一个单元的核心,Vocabulary,Grammar,Main Task 都是以其为中心编写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大声朗读Reading 中的材料,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室里放录音跟读;也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本内容。用朗读和背诵的方式复习课文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语言表达方式的领会,促进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的进步,并且对于提高口语能力、巩固词汇和提升读写能力更有着重要作用。 三、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注重大声朗读,背诵精彩的篇章和段落,锻炼学生的英语语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时候,要求学生进行大声朗读,感受其中的语言环境。在背诵的时候,学生要对英语课文中比较优美的语言材料进行反复地朗诵,用语言来还原作品的艺术形象,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获得良好的英语语感。 2.在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时候,做到精读和泛读的有效结合,欣赏和专项培养的融合,课内和课外的有效结合。(1)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和完型填空答题技巧 一.教学大纲对阅读理解的要求 (一)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阅读上的基本要求: 1.能阅读难度相当于课文的材料,理解其大意。 2.能独立阅读所学语言知识范围内的材料,生词率不超过3%。 3.阅读速度要求每分钟50-70词。 (二)中考阅读理解的考点 1.文章的话题—略读文章,领会文章大意的题 2.文章的中心题—归纳,概括的能力 3.文章的细节—扫读或细读文章,以获得某些特地信息或准确的寻找所需细节的能力。 4.文章的寓意,结论-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或推断出文章的结论 5.生词词意,猜词—对生词词意的判断能力 (三)中考阅读理解考察的文体 1.记叙文—抓住人物,地点,时间,情节发展线索。 2.说明文—要以事物为中心进行思考。抓住事物的特征,用途,相互关系等。(四)解题思路与技巧 1.快速浏览全文,掌握大意。 2.仔细审题,分析比较选项。 3.带着问题复读,捕捉关键信息,解答问题。 4.再读全文,核对答案。 二.阅读理解题型及解题技巧 从近几年的中考阅读理解情况看,短文体裁多样,题材各异,文章涉及科学知识、社会文化、政治历史、人文环境和日常生活等方面,充分体现其时代性、实用性。短文难度逐年加大。常见题型有主旨题、细节题、推断题、猜测词义题和正误判断题。 做阅读理解练习应先看问题,弄清考点。在阅读短文之前,快速浏览问题,以便在阅读短文时做到心中有数,快速、准确地捕捉所要信息。先易后难。做题时不必拘泥于书中所呈现的语篇顺序,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如可先做细节题再做推断题,因为细节题大多能直接从文中找到答案,而推断题则需对短文进行深层理解,再作判断。 (一)主旨题 主旨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短文中心思想或作者意图的掌握。做此类题时,应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充分理解主题句的意义。短文往往围绕主题句展开,主题句通常出现在短文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二)细节题 细节题是用来进一步表达主题,体现中心思想的,往往针对短文某个细节来设题。

【英语】英语中考英语阅读理解及答案1

【英语】英语中考英语阅读理解及答案1 一、初三英语阅读理解(含答案详细解析) 1.阅读理解 What do you see when you look at abstract (抽象的)art? Can you understand it? Does it look like anything? Abstract art became popular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Artists did not want to paint, draw, or sculpt things exactly like they looked. They didn't want their art to be realistic(现实的). They were more interested in basic shapes and colours. Picasso is probably the most famous of these artists. He painted and drew in many, many styles. Sometimes he used a lot of blue colours (his "blue period"). Later, he used more red and pink colours (his "rose period"). Many of his other paintings are called "cubist (立体派的)" because they are made of painted squares. After a long time, Picasso's paintings became more and more abstract. He painted people and things using strange shapes. His work was so strange that many of his workmates didn't understand it. Kandinsky, another famous artist, used lines, shapes, and patterns to paint his subjects. His paintings also used strong colours to express feelings. Other artists like the surrealists (超现实主义画家),were interested in subconsciousness (潜意识). Painters like Breton and Magritte used many symbols in their work. The meaning or subject of their work wasn't always clear. Dali, another surrealist artist, painted pictures that looked like dreams. There are still many abstract artists around the world. That's the way many artists prefer. They want each person to look at art and find their own meaning in it. (1)Which would be most like abstract art? A. A painting of a house. B. A sculpture of a car. C. A drawing of two people in a coffee house. D. A red and blue painting, with no clear subject. (2)What happened to Picasso's work after a long time? A. It became more abstract. B. It became less strange. C. He went from using red colours to using blue colours. D. He only painted with coloured squares. (3)How did Kandinsky express feelings? A. By using strong colours. B. By painting realistic people. C. By painting with a lot of symbols. D. By painting in red and pink colours. (4)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 Picasso painted in many different styles. B. Dali was interested in dreams. C. Abstract artists feel each work of art only has one meaning. D. Magritte's art was full of symbols.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武清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材料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乔玉秀 武清区下伍旗镇中学 2012 年4 月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2010年4月,我校英语组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研 究》被列为武清区立项课题,经过两年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近二十年来国外对英语阅读的研究有了巨大的发展,阅读的研究已从教育和心理的研究中 独立出来形成体系,并提出了多种英语阅读的理论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与深 化,对中学生英语掌握运用的要求日益提高。在初中英语课程中,阅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英 语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更多的阅读技能,让他们成为独立的阅读者。 无论是考试中遇到越来越多的阅读理解题,还是今后日常工作和学习中要大量阅读的英文资 料,都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对中学生英语阅读的研究甚少,对英语阅读所 存在的主要障碍不甚了解。中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结构应该是怎样的,也有待于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在英语学习中,听、读是对语言信息进行输入,这是学习 语言的首要条件。但是,听力输入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吸收信息有局限性,而阅读则是比较 可行的方法,它可以随时随地让阅读者大量地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 量。同时,阅读能力的提高还能为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能使学生通过阅读和 理解语言材料,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理解英语这一世界性语言的魅力。同时,阅读能力是英 语自学能力的基础,具备了这种能力,将为他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一直以来在上英语阅读课时把重点单纯地放在单词、句型结构和语法等基本知识目标上,以为学生们有了基本的语法和词汇就可以形成阅读能力,这种阅读方法不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正确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要使其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与加强对学生阅读教学实践指导并探讨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开展阅读教学实践的研究活动就显得十分必要。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学习和发展是英语课程标准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们的目标 是:通过研究,探索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构建一套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英语阅读在初中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注意改革教学方法、重视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把这几个问题真正科学地解决好,英语阅读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英语课程标准》的日益完善,为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将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转变成语言交际运用型教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教师如何教、引导学生如何学,已经成为所有英语教育工作者都在关心的问题。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能使学生能够得心应手的应付考试,而且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作为一线教师,想就如何在初中课堂开展阅读教学,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1.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改革英语阅读的教学方法,使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单纯是要学生学习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学习文化、发展阅读技能和策略,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英语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认知方式、学习方式、英语水平、性格特点、情感态度、对老师的态度,学习环境等方面。这些因素决定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因此,从初一开始,我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就特别注意,难易一定要适度。材料过分容易,学习起来没有成就感;过难,学生就会丧失兴趣和阅读信心。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为他们选择难易不同的读物。而且阅读材料的内容必须多样化,故事、传记、历史、地理知识等都能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及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极大的增加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课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是有区别的。课文一般是一个主题一个篇章。在教学中,老师常会对课文进行很细的分解,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纯粹的阅读,我们可以更多的去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教材中的那些浅显易懂的课文,我从不花大量时间去精讲,通常会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排成课本剧进行表演;一些有难度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带着任务分组讨论后在全班进行讲解,有时候也会要求学生写英文的读后感。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日后的高层次学习打下了基础。 2.抓好课堂教学,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 从初一起,教师就应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明确初中阶段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应采用的措施。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细化到每一个教学模块,避免阅读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无论是哪种课型,我们都必须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其次才是针对这些目标考虑采取哪种教学模式。阅读有多种目标,包括寻找信息(read for information)、提高阅读技能(read for skill)、获得语言知识(read for language)、增加生活乐趣 (read for enjoyment)等。对于中学阶段的英语课程来说,其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学生read for skill和read for language两种能力,这是英语教师首先必须明确的①。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解题技巧及练习

一.初中英语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 阅读理解也是中考英语题的必考题目之一,本题型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几年来,中考英语题中的阅读理解材料新,题材丰富,考查学生综合推断能力,根据语篇猜单词意思的能力的力度加大,也考查学生关注细节的能力。所以学生往往要么没能正确理解语篇中某些句子的意思,在细节题上丢分,要么就是对语篇的整体把握不够,在综合题或者推断题方面丢分。那么到底怎么做好阅读理解这一题型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论这个问题: 一、解题思路 (一)先读问题,弄清考查要点,以便能带着问题看文章,这样会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读题的时候划出题目的关键词。 (二)快速浏览全文,掌握全貌,注意发现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如果时间紧,至少要扫视一下起首段和尾段。再把标题和文章内容结合起来想一想,这样全文大意便清楚了。此时,不要忙于答题。 (三)细读原文,捕捉相关信息词,掌握短文细节内容。这是解题的关键,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四个"W"和一个"H",就是边读边用铅笔做些标记,把What (事件),When (时间),Where(地点),Why(原因),How(经过)划出来。抓住了四个“W”和一个“H”,就抓住了文章的全貌,一些直接性的问题便可解决。 2.抓住连接词及起关键作用的副词、代词、介词、插入语等。因为这些词具有因果,让步,递进,转折,指代,列举及承上启下等各种连接上下文的特殊功能。这对考生分清文章层次,辨明各种关系,了解人物心理,推断作者意图,进行逻辑推理等手段来分析难点,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注意领会文章的寓意。 4.根据题意,初选答案。这一步须仔细审题,领会测试要求,确定解题方法。对那些明显的,有把握的题可以断然确定,不必把其余三个答案再作推敲而浪费时间:有些略难的题,应再查阅短文(不是重读一遍),迅速找出依据,予以排除。常用的解题方法有如下几种: ①直接解题法。即从原文中直接找出答案。 ②归纳解题法。对于不能从原文中直接找出答案的可在把握全文中心和线索的前题下进行概括、归纳得出正确答案。 ③综合推理法。读者需统观全文,认真分析,综合推理及至计算,最后归纳出正确答案。 题干中有"suggest, conclude, conclusion, probably, reason, because, according to“等字眼时,属于推断概括型,考查内容着眼于全篇,考生应具备一定的分析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④捕捉关键词。在阅读时应该注意与问题相关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或同位词等信息词来得出正确答案。 ⑤同意转换法。即原文这么说,而在问题和所选项中则用另外的词去转换一种说法,但仍表示同一含义。 ⑥排除法。根据语言,句法结构,信息词和常识,在没有把握的选项中用排除法得出正确答案。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Unit 2: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Time of Lesson: 45 minutes Students: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f grade nine 一.教材依据: 本课是新目标英语九年级英语第二单元阅读。 二.设计思想: 1. 指导思想:新概念理论突出“以人为本”,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外语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重视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最终达到所制定的三维目标。本节课教学设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基础。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在做种学,在做中练。 2. 教材分析:本单元通过人物外貌及性格变化的描写,以be afraid of 结构为框架,以used to 结构的表达为主要内容,主要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反映人的成长方面的日常交际用语进行反复地实践和练习。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密切相关,容易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本节课主要是在听说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技巧。 3. 学生分析:我校学生都来自农村,这里的学生天性纯朴,但知识面非常狭窄,缺少与外界交流,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尤其是用英语表达对他们来说确实困难,但经过两年的英语学习,部分同学已有一定的英语自学能力,当然还有部分学生学习不积极,还有待老师的进一步的引导。 4. 设计理念:本节课结合教材的实际,尽量用英语教学,为学生创造英语氛围,利用图书和网络,制作课件,增加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密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进行讨论和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升华。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Let students master new vocabulary, phrases and sentences of the lesson. (2)Eight percent students are able to use the vocabulary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